中央气象台台风网2015年8月10号还有台风吗?

中央气象台专家解析近期台风特点及防御_中国气象局
当前位置: >>>
中央气象台专家解析近期台风特点及防御
来源:中国气象报&&
发布时间:日07:42分享到:
  编者按:
  步入7月,三个台风接踵生成,形成共舞的画面,其中第10号台风“莲花”已在广东省陆丰市甲东镇沿海登陆,第9号台风“灿鸿”也将随后在我国“现身”,带来较大的风雨影响。
  对于入汛以来降水不断的南方地区来说,这次台风的洗礼是否会加重当地的灾害风险?登陆我国的台风又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聚焦台风话题,走进多个台风共舞的世界。
  台风四问
  中国气象报记者 孙楠 刘钊 贾敏
  一问:台风多生成于哪些海域?
  据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中央气象台台风专家高栓柱介绍,台风最容易出现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域。除了位于南半球的大西洋以及东北太平洋由于海温相对较低不易形成台风之外,全球其他所有的热带或者副热带海域都会有台风生成。
  这是因为,暖海温为台风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热力条件,海域上的高低空风切变较小则提供了动力条件。在热带、副热带海域上,中层以及低层的空气湿度比较大,这也是台风生成的必要条件之一。
  同时,热带和副热带海域辐散条件较好,使得台风能够吸收充足的水汽,为其整体发展加强提供能量,并让这些能量通过高层向外辐散出去。因此,台风才能持续存在并不断加强。
  在这些海域之中,由于西北太平洋海温最高(在西北太平洋中的菲律宾以东洋面还有一个暖池存在),加之其海洋空间较大,所以它能成为世界范围内台风生成数目最多的海域。与此同时,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成为生成登陆或影响我国台风的两大发源地。
  高拴柱指出,从结构上来讲,在上述两个海域生成的台风区别不大,但是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强度更强,对预报员来说,更容易定位和预报。
  一般来说,西北太平洋台风(如近期出现的“灿鸿”、“浪卡”等)通常生成的位置在我国大陆“千里之外”,从其生成到登陆的时间较长(有的长达5天到10天)。在此过程中,台风会在温暖的海面上汲取足够的热量,不断发展壮大,更加容易成长为强台风甚至超强台风;相反,南海台风距离陆地较近,发展的空间受到制约,强度不易增强,特别是当台风横穿我国台湾岛的时候,受到台湾多山地形的影响,其强度可能会减弱。这些因素使得南海台风的强度多数逊于西北太平洋台风。
  由于南海台风强度较弱,生命体征不强,并且在海上游走的时间较短,海上资料也较为短缺,所以与西北太平台风相比,南海台风更难定位和预报。
  “从登陆地点来看,南海台风更‘中意’我国的广东、海南,还有越南。而西北太平洋台风则可能选择我国华南、华东沿海甚至是东北地区,日本和韩国也可能成为其登陆的对象。”高栓柱说。
于翠翠/绘图
  二问:台风“成群结队”异常吗?
  对于我国沿海人民来说,台风的出现并不罕见,但是假如台风闹起来,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现象,就会让人头疼。那么,为何会有双台风、三台风甚至更多个台风同时出现呢?
  如果在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比较活跃,广阔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有多处暖海域的大气环流及海洋条件适合台风发展,那么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高拴柱认为,这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广阔,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多个台风生成和发展。
  如果一个热带扰动周边存在另一些扰动,它们有可能相互影响,或消散或聚合为一。如果海域足够广阔,扰动间距离很远,便可独立发展,出现双台风甚至是群台风现象。
  数据显示,台风成群结队并不罕见。在1949年至2014年的65年间,同时存在双台风的年数很多;三个台风也不算罕见,平均而言,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出现过近100次三个台风共存的情况,平均每年有1.5次;同时存在4个台风的情况大约有十几次。“最极端的个例出现在1960年。根据台风资料库的数据显示,当时出现5个台风同时存在的现象,是共存台风个数最多的一年。”高拴柱说。
  不过,专家认为,当时气象卫星云图还不完善,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群台风同时存在的时间很短,有的大约只维持几个小时。但是,像最近“灿鸿”“莲花”“浪卡”这样共存时间较长、超过几天的,还是比较罕见的。
  此外,台风“成群结队”现象的出现,会导致预报难度加大,并对沿海民众防灾减灾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关注台风“成群结队”现象可能带来的灾害,才是最重要的。
  三问:什么是“藤原效应”?
  和蝴蝶效应一样,台风自身的旋转对整个风场产生干扰,从而相互影响。这一现象由时任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发现,被称为藤原效应。研究者认为,当两个台风距离1500公里以内,两者产生直接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双台风会沿着台风中心连线中点逆时针旋转。不过,气象学家发现双台风效应千变万化:可以是其中一个台风完全支配另一个的移动方向,或两个台风互相排开,或一个跟随另一个移动,或一个吞并另一个。
  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依然让台湾居民记忆犹新。在“莫拉克”中遭受灭顶之灾的高雄县甲仙乡小林村罹难人数约有380人。紧随其后的当年第7号热带风暴“天鹅”就受到“莫拉克”影响,在“光临”广东之后,继续向西移动,进入北部湾后,又绕海南西部沿海盘旋。这是一种双台风典型的互旋效应,就好像两个人手拉着手,以手为圆心,逆时针转圈一样。
  除了互旋,弱的台风就有可能被强大的台风吞并。堪称登陆中国的台风之王的2006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使得同时产生的“宝霞”在登陆后,减弱非常迅速,最终,“宝霞”的残余云系在“桑美”的旋转下,被卷走。两者逐步形成了一个环流,“宝霞”被“吃”掉了。
  双台风还会出现互斥以及其他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例如,强大的一方并没有“吃掉”弱小的一方,弱小的气旋可能跟随强大台风的步伐。再比如,强大的台风“撕裂”弱小台风,使弱台风无法维持自身完整,被拉伸成带状。
  三个台风甚至多个台风如果距离较近也会发生相互影响。高拴柱说,每个台风互相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地形、气候和海洋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它们之间会产生何种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不过,这些相互影响比起大气环流对台风的引导,就好比在向一个方向快速前进的人群中互相拉扯,不能改变台风从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向我国或周边国家靠近的总体路线。但双台风及多台风无疑加大了预报难度。“人群的方向”是趋势稳定的缓变系统,而台风这种本身就是快变系统的,如果再遇到另一个快变系统的“拉扯”,其变化预测难度就更大了。1991年第19号台风“纳德”,4次大转弯、2次增强,并在17天内两次登陆我国,都是与同时存在过的台风“路加”“梅莉”影响有关,可见台风互相影响对路径预报难度影响之大。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四问:是否在登陆点危害最大?
  每当台风出现时,其登陆地点总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一是台风往往在登陆点及其附近带来巨大的风雨影响,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由于台风登陆后地面的摩擦作用对台风的衰减作用非常强,登陆是其由强转弱的转折点。不过,气象专家提醒,台风的体积非常巨大,登陆点只是其影响的一小部分,不要将目光过分地聚焦在登陆点上,反而忽略了台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事实上,历史上曾发生过不少擅长“隔山打牛”的台风。由于地形作用、与其他天气系统配合等原因,这些台风对所谓的外围地区,造成的危害更大。
  2013年的台风“尤特”于8月14日登陆广东省阳江市,随之而来的风雨影响却波及广东全境。特大暴雨范围之大、强度之强属于历史罕见,全省平均面雨量高达250毫米。
  2010年的台风“凡亚比”在登陆后“跨省作案”。“凡亚比”先后在台湾花莲和福建漳浦登陆。由于已经在台湾登陆过一次,它在福建登陆时并没有掀起多大风浪。然而,到了广东西部后,它却再度发威。9月21日,已减弱为热带低压的它与冷空气相配合,在粤西地区高州、信宜和阳春三市、县交界的区域形成特大强降雨中心,其中高州市马贵站12小时降雨量达673.5毫米,甚至远远超过该站72小时最大雨量纪录。
  而2005年的台风“海棠”则更为典型。在福建省福州市登陆的“海棠”,由于前进速度异常缓慢以及地形抬升的影响,其在浙江省温州市造成的损失,甚至大于对福建全省的影响。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虽然台风登陆点值得关注,但也不能因为离登陆点较远便疏于防范。台风带来的风雨影响是全方位、大范围的,人们需要时刻提高警惕。
  (来源:《中国气象报》日四版 责任编辑:张林)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cas(function(){this.today("#today");});
&&&&&&&&&&&
&&&&&&&&&&&&&
&&&&&&&&&&&&&&&&&&&
您现在的位置:&>&&>&
日6时发布的台风消息和天气预报
来源:气象台
  义乌市气象台日6时发布的台风消息: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热带低压级),今天05时中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也就是北纬29.5度,东经116.0度,中心最大风力15米/秒(7级),中心最低气压996hPa,预计未来“苏迪罗”将以每小时18 公里的速度向偏北转北偏东方向移动。天气预报:今天阴有阵雨,局部雨量中等;明天阴有阵雨。偏东风2~3级。今天白天最高温度30~31℃,明天早晨最低温度25~26℃。市国土局、市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三级(黄色预警),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希各地区结合当地降雨和地质情况,注意防范。(查询最新气象服务信息请登陆义乌天气网:.cn)
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 承办
建议IE8.0 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 浙ICP备号
技术支持:今年第15号台风“天鹅”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15-16级)。8月20日后,“天鹅”将逐渐向台湾东部到琉球群岛一带海域靠近,并有可能影响我国东南沿海。今年第16号台风“艾莎尼”将逐渐向日本东南部沿海靠近,未来对我国海域无影响。
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