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洗剂进入杂质

更多公众号:fxdd诚信至上 、 服务永恒。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懂车”之
发动机润滑系统,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您的位置: &
易忽视的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洗
优质期刊推荐发动机润滑系统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机械系统
发动机润滑系统
发动机润滑系的任务是将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到各相对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减少相对运动零件间的摩擦及其磨损,在摩擦表面间流动的润滑油还能清除磨屑等杂质,并冷却摩擦表面。此外,润滑油还有密封作用(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及防锈作用。
该发动机的润滑方式有两种: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曲轴轴承、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比较大,零件表面相对运动速度大,需要以一定的压力(由机油泵提供)将润滑油输送到摩擦表面间的间隙中,以形成油膜来保证润滑,即压力润滑。对裸露的或载荷较轻的气缸壁、摇臂、气门杆、正时链、正时链轮、凸轮轴表面以及相对运动速度较小的活塞销等,则利用发动机工作时由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即飞溅润滑。
一、润滑油
(一)润滑油路
该发动机的润滑油路如所示。当发动机工作时,机油泵2经固定式集滤器从机油盘4中吸取润滑油,这可防止大的机械杂质进到机油泵4内。被机油泵4压出的润滑油经全流式机油滤清器3滤去杂质,流入主油道6。主油道6中的机油分为三路:第一路经缸体中的曲轴油道润滑曲轴轴颈,并通过曲轴中的斜向油道润滑连杆轴颈,部分润滑油由连杆轴承盖上的油槽喷出,润滑气缸壁、凸轮轴上的各工作面,其余的则从轴承处泄出;第二路经缸体中的凸轮轴油道润滑凸轮轴颈,部分油由第一道凸轮轴轴颈11上开的油道12喷出,润滑正时链轮、正时链等,其余则从凸轮轴轴承泄出;第三路经液压挺柱7进油孔进入液压挺柱储油腔内,驱动液压挺柱工作,同时,由柱塞盖中心孔进入中空的推杆8,从摇臂9上的油孔喷出,润滑摇臂枢轴、气门杆等。压力润滑中从各轴承泄出的润滑油及飞溅润滑中滴落的润滑油又回到机盘中。发动机一运转,润滑油就如此不断地循环。
(二)所使用的润滑油
发动机用的润滑油,可按其粘度和质量这两种分类法来分类,前者是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法,后者是API(美国石油学会)的分类法。这两种分类法已在国际上通用。
SAE粘度分类法将润滑油按使用环境温度的不同分为两大类:冬季用油及非冬季用油。冬季用油中,按在-18℃所测的粘度的大小分为5W、1OW、15W、2OW等四个等级,非冬季用油中,按在100℃所测的粘度的大小分为20、30、40、50等四个等级。标号越大,粘度也就越大。能同时满足这方面要求的,称为多级油,其标号用5W-20、l0W-40等表示,可冬夏通用。例如某种标号为l0W-30的润滑油,那么它的粘度在-18℃时符合1OW级的要求,在100℃时符合30级的要求。
API质量分类法目前将汽油机用的润滑油分为SA、SB、SC、SD、SE、SF等六个等级。SA级的润滑油为不加添加剂的直馏矿物油,适用于功率小、转速低、油温低的所谓缓和条件下运转的发动机。在直馏矿物油的基础上,添加各种改善润滑油性能的添加剂,就可得到SB至SF级的各种润滑油。润滑油标号越靠后,质量就越高,就越能满足现代汽油机提出的各种要求。汽油机用的各级润滑油质量水平及所适用的进口车型简介如表2-3所示。
表2-3各级润滑油质量水平简介
供非常缓和条件下运转的发动机用,为直馏矿物油,不加添加剂
中等程度条件下运转的发动机用,加有少量添加剂,具有抗擦伤、抗氧化及防止轴瓦腐蚀的性能
装有PVC装置的年型的轿车、载重车发动机用,具有防止高温油泥、低温油泥、防锈抗腐蚀性能
有PVC装置的年型的轿车、载重车发动机用,具有防止高温油泥、低温油泥、防锈抗磨、防腐蚀等性能
1972年型的轿车、部分载重车发动机用,其防高温油泥、低温油泥、防锈性优于SD级
1981年型的轿车、部分载重车发动机用,其防高温油泥、低温油泥、抗磨性能优于SE级
发动机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对润滑油的粘度要求也不同。环境温度较低,所使用的润滑油粘度相应较小,以减少发动机运转时用于克服内部阻力的功率损失。但粘度过小,在摩擦表面间不易形成油膜,难以保证可靠的润滑。因此,只能根据环境温度选择粘度适宜的润滑油。该发动机在环境温度-18℃以上地区用SAE标准中l0W-40或l0W-30级、在环境温度-l℃以上地区用SAE标准中2OW-50或2OW-40级、在环境温度16℃以下地区用SAE标准中5W-30组长的润滑油。对于质量等级该发动机用API标准中SF级的润滑油。目前国产长城牌高级轿车润滑油已有SF级的。[]
(一)机油泵
机油泵的作用在于为进行压力润滑和保证机油循环建立足够的油压。
该发动机装用常见的齿轮式机油泵,用螺栓固定在曲轴箱内(见),其结构如所示。主动齿轮2上端开槽,分动器轴端的凸棒插入槽中,而分电器上的斜齿轮与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相啮合(见)。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斜齿轮通过分电器上的斜齿轮即可驱动机油泵主动齿轮。
机油泵上装有限压阀7(),以防止润滑系中油压过高,避免为驱动机油泵而消耗过多的功率。限压阀开启压力,即润滑系中的最高压力,取决于限压阀弹簧9的预紧力。该机油泵出厂时,限压阀弹簧的预紧力已调整好并将弹簧锁死,使用时不需进行调整。
机油泵的工作压力:在发动机转速为60Or/min时为9OkPa;转速为1600r/min时为255-520kPa;限压阀开启压力为520kPa。
(二)机油滤清器
润滑油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会混有因零件摩擦而产生的金属屑和其他机械杂质,以及润滑油本身因氧化产生的油泥、胶质。这些杂质若随同润滑油进入润滑油路,将加速零件的磨损,还可能堵塞油道。为避免这种现象,该发动机润滑系中装有机油滤清器,以滤去润滑油中的杂质。
机油滤清器3串联在机油泵2与主油道6之间(见),全部润滑油都流经滤清器被滤清,故为全流式滤清器,其滤清效果优于分流式。机油滤清器结构如所示。滤芯2与壳体3做成一体,不可分解,为整体更换式结构。滤芯2为纸质滤芯,由长纤维纸浆制成,且经树脂定形处理,具有过滤效果好、流通阻力小、不怕水、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为在有限的壳体中布置尽可能大的过滤面积,也将滤纸折叠成波浪形。
机油滤清器直接拧在缸体5上。发动机工作时,来自机油泵的润滑油,经滤清器上按圆周分布的进油孔进入滤清器内,然后透过滤芯的空隙流入中心管,再从出油口流出,如中箭头所示。
若滤芯被积污堵塞,润滑油无法透过滤芯进入中心管。这时,在机油泵的作用下,滤清器内润滑油压力升高,将旁通阀1打开,润滑油则不经滤芯而直接进入中心管,避免了供油中断。
在机油滤清器与缸体的结合面上有密封胶圈,以保证其与缸体间的密封。[]
三、润滑系的与维修
(一)润滑系的保养
1.检查润滑油油面高度在每次出车之前,都要检查润滑油油面高度。如果车辆是在行驶途中检查,需发动机熄火一段时间后待润滑油流回机油盘再进行。检查时,车辆要停放在平地上,抽出机油尺,查看机油尺上油面位置。油面位置应在机油尺上“ADD”
(添加)与“FULL” (充满)标记之间()。如油面位置低于“ADD”标记,应添加。如果油面位置刚到“ADD”标记处,应再添加1L。润滑油从气门室罩上的加油口注入(中A处)。
所加注的润滑油,一定要符合前述规定的SAE、API标准,二者缺一不可。在润滑油包装桶上印的“SAE”、
“API”等字样后的符号,即为油的标号,加注时要认清。
2.更换润滑油
新车完成初驶里程后以及每行驶600Okm后,应更换润滑油。更换时先拧开机油盘上的放油螺塞,放净原润滑油,装回螺塞,然后从加油口A注入符合规定的润滑油(),直到油面高度达到要求为止。
3.更换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总成也须同时更换,即初驶里程后及以后每行驶60Om后进行更换。更换时先拧下旧机油滤清器,在新滤清器中灌满所加注的润滑油及在密封胶圈上涂一层同样的润滑油,再用手将新滤清器拧紧到缸体上的螺孔(主油道进油孔)上即可()。
(二)润滑系的维修
润滑系常见故障有润滑油消耗量过多、压力过低或过高、变稀及油泥过多等。
1.润滑油消耗过多
发动机如需经常加润滑油,就表明润滑油消耗量过多。造成这一故障的主要原因是:
1)润滑油渗漏损失
发动机各密封面、油封失效,将造成润滑油渗漏。常见漏渗部位如所示。润滑油如有渗漏,在发动机外部可以观察到,一有发现,应予排除。
2)润滑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
如排气冒兰烟,表明有润滑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可能原因有:
(1)进气门导管与进气门杆间间隙过大。
如进气门杆与进气门导管磨损,二者间间隙过大,在进气中,由于进气管真空度的作用,气门室罩内的润滑油滴就沿间隙被吸入进气道,并随新鲜混合气一道进入燃烧室。此时,可铰扩气门导管,选配加大一号气门杆的进气门,具体方法见前气门修理部分。
(2)气门挡油圈失效
失效的气门挡油圈不能防止润滑油沿进气门杆与进气门导管的间隙进入进气道,应予更换。
(3)活塞环与气缸壁间间隙过大
当活塞环或气缸磨损后,活塞环与缸壁不能很好贴合,活塞环的刮油作用减弱,从而使润滑油进入燃烧室。当活塞环断裂或粘连在活塞环槽内时,润滑油也会窜入燃烧室。活塞环与气缸壁间间隙是否过大,可通过测量各缸的压缩压力来判断。
(4)曲轴箱通风计量阀粘连
曲轴箱通风计量阀若发生粘连而不能移动,将失去控制通风量的作用,曲轴箱中过多的润滑油油雾便通过曲轴箱通风管进入进气管。为避免通风阀粘连,车辆每行驶4800Okm应予更换。
2.润滑油压力过低
如机油压力表指针读数低于标准,则表明润滑油压力过低,可能原因是:
1)润滑油过稀或油面低于标准;
2)润滑油渗漏;
3)各轴颈、轴承严重磨损,泄出的润滑油过多;
4)油道堵塞;
5)机油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故障;
6)机油泵故障:
(1)机油泵磨损过大
机油泵磨损过大,是指机油泵齿轮与泵盖间的端隙、与泵体间的侧隙过大。
端隙的测量:卸下机油盘,从缸体上拆下机油泵总成。拆下机油泵端盖,在泵体上沿两齿轮中心连线方向放一钢板尺,然后用厚薄规测量齿轮端面与钢板尺间的间隙()。正确的间隙为0.051-0.152mm,如超过标准,应更换机油泵总成。
(2)限压阀弹簧失效或折断
拆下限压阀弹簧锁销,取出弹簧进行检查。如发现失效或折断,应予更换。
3.润滑油压力过高
机油压力表指针读数如超过机油泵限压阀开启压力(520kPa),则表明润滑油压力过高。发生这一故障的原因是机油泵限阀被卡住而无法开启。此时,应拆下机油泵压阀弹簧锁销,取出弹簧座、弹簧、限压阀进行清洗、检查。
4.润滑油变稀
如活塞环、气缸壁磨损过大,过多的窜气进入曲轴箱,窜气中未燃的汽油溶入润滑油中使其变稀。如发现润滑油使用时间不长就变稀,应做气缸压缩压力检查并予修复。
5.润滑油油泥过多
发动机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在润滑油中会出现一种黑褐色而粘稠的物质--油泥。过多的油泥会产生集滤器滤网和油道堵塞、润滑油流动性变差、活塞环槽结焦而使活塞环粘连等不良影响。油泥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进入曲轴箱中的水(窜入曲轴箱的废气中的水蒸汽、曲轴箱通风带入的潮湿空气中的水蒸汽)混入润滑油后在高速旋转的曲轴的搅拌下成粘性胶体,再吸附污物(如金属屑、润滑油在高温下生成的各种氧化物)就形成油泥。如果车辆经常短途行驶,发动机工作温度较低,不能及时清除曲轴箱中的水蒸汽,油泥便会增多。[]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八章发动机润滑系统解析.ppt1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发动机润滑系统 润滑系的功用 润滑作用:将机油不断地供给运动零件的摩擦表面,形成一定的油膜,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冷却作用:润滑油在润滑各摩擦表面的同时,吸收各摩擦表面的热量,降低各摩擦表面的温度; 清洁作用:润滑油在循环流动中,可清除摩擦表面的磨屑等杂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气缸壁上形成的油膜可以提高零件的密封效果; 防锈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金属机件发生氧化锈蚀; 液压作用:可以利用润滑油作液压油; 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冲击减小振动。 润滑方式 ?压力润滑 以一定的压力将润滑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荷和转速较大机件,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摇臂轴等; 飞溅润滑 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溅泼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润滑摩擦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负荷较轻和速度较小或露在外面的机件,如气缸壁、活塞销、凸轮轴、挺杆等; 加注润滑 通过润滑脂嘴定期加注润滑脂来润滑零件工作表面的润滑方式,适于辅助机件,如水泵及发电机轴承等。 润滑油升压部件(机油泵):机油泵的功用是保证润滑油在润滑系内循环流动,并在发动机任何转速下都能以足够高的压力向润滑部位输送足够数量的润滑油; 润滑油滤清部件(机油集滤器及机油滤清器):集滤器是用金属丝编织的滤网,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粗大的杂质;滤清器用来滤除润滑油中的金属磨屑、机械杂质和润滑油氧化物等; 润滑油存储及散热部件(机油冷却器及油底壳):在热负荷较高的发动机上装备有机油冷却器,用来降低润滑油的温度;油底壳是储存润滑油的容器; 润滑油压力调整及安全保证部件:调压阀及旁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动机润滑系统清洁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