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证明nahco3和na2co3溶解度溶液中含有Na2CO3

在25℃时,浓度均为0.2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OH-)前者大于后者B.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的反应速率前者大于后者C.分别加入1L的0.2&mol/L的HNO3&后一定产生4.48LCO2D.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相同【考点】;.【分析】A、CO32-的水解程度远远大于HCO3-水解程度;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B、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直接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但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先是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然后放出二氧化碳;C、分别加入1L的0.2&mol/L的HNO3后,碳酸氢钠可以和酸直接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但是碳酸钠和酸反应先是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然后放出二氧化碳,据此计算;D、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据此回答.【解答】解:A、CO32-的水解程度远远大于HCO3-水解程度,二者水解均显碱性,根据水解规律:谁强显谁性,所以Na2CO3中的氢氧根浓度大于NaHCO3溶液中的氢氧根浓度,故A错误;B、碳酸氢钠可以和盐酸直接反应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但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先是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然后放出二氧化碳,所以浓度均为0.2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的反应速率前者大于后者,故B正确;C、浓度均为0.2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分别加入1L的0.2&mol/L的HNO3后,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取决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浓度以及体积的大小,故C错误;D、碳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所以碳酸钠中氢离子浓度小于碳酸氢钠中氢离子浓度,二者的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是一样的,所以溶液中阳离子浓度是碳酸氢钠溶液中更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盐的水解的应用,明确水解原理及盐类水解规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赵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1
解析质量好中差(1) CaCO3;2NaOH+MgCl2==Mg(OH)2↓+2NaCl ;(2)漏斗;(3)出现气泡;(4)32;(5)②;(6)③、①;(7)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E中产生白色沉淀; &; 4.2; ③Na2CO3·7H2O试题分析:(1)由废烧碱的成分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CaCO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2)过滤法得到滤渣和溶液,故操作Ⅰ过滤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依据题给的相关资料可知碳酸氢钠与氯化钡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不能,故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B中含NaHCO3;(4)结晶得到Na2CO3·10H2O,依据题给的资料可知,高于32℃晶体会分解,故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32℃;(5)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均可溶于水,结晶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碳酸钠是目标成分,氯化钠是杂质,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浓度大时蒸发会结晶析出,使得到的晶体不纯,故选②;(6)证明碳酸钠中是否含氯化钠,应先加入过量稀硝酸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没有氯化钠;(7)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使称得的数据准确;实验中要称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碱石灰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实验数据准确;②因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Na2CO3·10H2O分解产生水蒸气、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E装置变浑浊证明粗产品中含碳酸氢钠;C.D增重的m1是两个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E增重的m2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故m1:m2&9:22;由m2=1.1g。依据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4.2g;③依据题给资料4和可知,此时36℃得到的是Na2CO3·nH2O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再依据减少的质量是晶体生成的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解得.具体步骤如下:Na2CO3·10H2O△Na2CO3·nH2O+(10-n)H2O286&&&&&&&&&&&&&&&&&&&&&& 18(10-n)32.8g-4.2g=28.6g&&&&&&&& 32.8g-27.4g=5.4g&&解得n=7&&故该剩余固体是Na2CO3·7H2O和NaHCO3的混合物.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用括号内物质不能一次性区别开下列各组物质的是 A.CaO、CaCO3、KCl 三种固体(水) B.CaCl2、Na2CO3、K2SO4三种溶液 (Ba(OH)2溶液)C.Cu、Fe、CuO三种固体(稀盐酸)D.CuCl2、NaNO3、K2CO3三种溶液 (Ca(OH)2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民间流传用硝土和草木灰作原料来制取硝酸钾.硝土中含有硝酸钙和氯化钠物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制作的工艺流程主要如图所示:(1)③⑤⑦均为操作X,该操作是&&&&&&;(2)结合图,分析工艺流程中用加热蒸发方法得到氯化钠晶体,而用冷却结晶法得到硝酸钾晶体的原因&&&&&&&&&&&&&&&&&&&&&&&&&&&&&&&&&&&&&&&&&&&&&&&&.(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B的化学方程式:&&&&&&&&&&&&&&&&&&&&&&&&&&&&&&&&&.(4)用含硝酸钙为50%的硝土40kg与草木灰混合,按上述工艺流程,理论上能制取硝酸钾的质量是&&&&&&&&&kg(保留1位小数).(5)溶液D可以重复使用的原因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先加足量水,然后过滤B除去CO2中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C鉴别棉线和羊毛线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D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5分)A-D分别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的4种固体物质,按要求回答相应的问题:(1)A投入某蓝色溶液中,会有一层红色的固体附在其表面,该红色固体是&&。(2)B是一种白色固体氧化物,能与水反应,向其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B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溶液遇二氧化碳或碳酸钠溶液,均可以产生一种白色沉淀,C溶液中的溶质是&&&。(用名称表示)(4)D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对于D的说法正确的是&&&。①D一定是一种活泼金属&&&②D可能是一种活泼金属③D一定是一种碳酸盐&&&&&④D可能是一种碳酸盐 ⑤D可能含有三种元素,也可能含有四种元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区分食盐水和CaCl2溶液取样,加肥皂水,振荡B制CuSO4溶液铜粉和稀硫酸反应C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样,滴加酚酞试液D除去Fe粉中的少量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u& CuO&&&&通入一氧化碳,加热B.CO2H2O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粒,充分反应,过滤D.NaOH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7分)A、B、C、D、E分别是氧化铁、铁、氧气、单质碳、稀硫酸中的一种物质。 用五个圆表示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B&&&&&&&&&&&&&&&&&&&&&&&&C&&&&&&&&&&&&&&&&&&&&&&&&(2)若C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A能还原E,则E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推断题
为鉴定一包混合固体粉末(可能含有适量的CaCO3、CuO、Fe2O3、C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成,设计以下流程,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①可能含有CaCO3&&②肯定含有Fe2O3&③可能含有CuO&④肯定含有C&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设计实验证明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溶液的碱性强嗯...一定要写明实验过程哦~除了用PH试纸语酚酞试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亲们?_百度作业帮
设计实验证明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溶液的碱性强嗯...一定要写明实验过程哦~除了用PH试纸语酚酞试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亲们?
设计实验证明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溶液的碱性强嗯...一定要写明实验过程哦~除了用PH试纸语酚酞试液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亲们?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Na2CO3溶液和NaHCO溶液,并分别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发现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溶液的pH大,因此Na2CO3溶液碱性比NaHCO溶液的碱性强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a2co3与nahco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