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带70岁还在农村种地的爷爷奶奶旅游,因家庭经济条件差,不允许,在网上寻求网友我帮助我爷爷满足奶奶(借钱)算是诈

边打比赛边游世界这帮爷爷奶奶,很潮很运动_网易新闻
边打比赛边游世界这帮爷爷奶奶,很潮很运动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昨天,由省宿将乒乓球协会和浙江老年报共同主办的“万臻杯”浙江省首届健康老人乒乓球邀请赛在杭州游泳馆举行,来自全省的16支球队进行为期两天的角逐。
“别的运动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会担心安全问题,但我们这里八十多岁的球场上照样生龙活虎。”省宿将乒乓球协会负责人高明是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他说来参加首届健康老人比赛的选手个个热爱生活,几乎天天打球,有空还去国内国外参加各种比赛,而且这么大年纪也像年轻人一样爱玩微信。
温州夕阳队昨天来了7个人,领队兼教练赵崇杰是团队核心,经常带着队友们去世界各地参赛,“这几年我们去过日本、马来西亚、台湾等地,12月份准备去越南比赛。虽然我们的成绩或许拿不到名次,但大家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本报记者 杨静
作者:杨静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帮你整理“罗尔募捐事件”网上评论,精粹全都在这里(上)李光满冰点时评234日,微信公众号发布《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为罗尔患白血病女儿募捐,因文中有罗尔公众号以及该公众号于11月25日发表的罗尔的文章《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由此罗尔募捐进入公众视野,并形成一次全国性的募捐热潮,此后剧情反转,直到今天晚上,罗尔等将全部赞赏金退回网友。在这一过程中,针对这一事件网络上热文不断,网友讨论热烈。在此我将我所看到的评论整理汇集,以方便读者了解各方观点。罗某笑事件最新进展:262.69万元赞赏金将全部退回网友12月1日,针对近日“罗某笑事件”,微信今日下午发表声明:关于“罗某笑事件”的赞赏资金,经深圳市民政局、罗尔先生、刘侠风先生以及腾讯方面四方沟通,由罗先生、刘先生提议,达成如下一致意见:1、微信公众号“罗尔”(微信号:le)的注册使用人罗尔先生将《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的全部赞赏资金、日网友当日全天所有文章的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网友,经核算,共计252****08.99元。2、与此事相关的另一个微信公众帐号“P2P观察” (微信号:p2pguancha)的注册使用人刘侠风先生将该微信公众帐号下《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一文的全部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网友,经核算,共计元。3、微信平台将在3天内(12月3日24:00前),将上述两个帐号共262****19.78元的赞赏资金原路退回至用户零钱包。12月1日,《 新周刊》公众号发表周作鬼文章《营销式募捐,最受伤的还是弱势群体》。我所看到更难看的是,昨晚7时许,罗尔痛哭着谴责网友“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我的女儿正在生死线上挣扎,所有人都不管我的女儿。”大家若是没有同情心,那270多万打赏是天上掉下来的?至此,罗尔自己坐实了“道德绑架”“借女儿炒作”的质疑,网友也彻底寒心了。罗尔为女筹款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阅读量、点赞数和赞赏数都破了10万+,堪称公众号出现以来首次。但很快,这件事背后的营销手段便被网友和媒体挖出来,舆情瞬间反转。罗尔不但被指欺骗公众,更令他难堪的是,批评者指出这是一种“带血的营销”,利用了女儿的苦难。这件事背后的真相,最糟糕的并不是营销者有多么虚伪,而是它揭示了这个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则:没有权威渠道,刷屏就是正义;缺乏信息纠错机制,劣币驱逐良币,营销和谣言总是跑在最前面;也缺乏有效信源,所以鉴别真伪总是一波三折。以媒体研究者方可成的话来说,这叫“粪便般的信息环境”。&爱心不需要这种站在道德高地——只是一个“转发”动作——的辩护。追究这件事如何炒作、传播,不是享受“反转”的**。这个社会的运行逻辑,以及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从罗尔募捐一事上可见一斑。罗尔和小铜人公司把募捐搞成营销事件,最受伤的是那些正等待社会救助、正准备向社会求助的弱势群体。因为这些营销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以前的多次诈捐事件,昨天便有公号作者撰文表示“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每一个求助的人”。12月1日,公众号“金口娱言”发表文章《 罗尔的“带血营销”可以原谅?我反对不辨真伪不讲原则的无条件行善!》。文章中说:一场救助5岁白血病患儿罗一笑的爱心接力,没过几天,演变成对“带血营销”的愤怒与质疑。金口娱言认为,郭美美事件掀起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起底,罗一笑事件则引发了公众对罗尔卖文救女等民间慈善的审视。看微信朋友圈,大多数朋友都对罗尔隐瞒资产情况、夸大治疗费用、勾结商业营销的“带血营销”“卖文骗捐”行为严厉谴责,同时表示自己深受伤害,“吓得不敢再在网上献爱心了”。金口娱言认为,大家都不富裕,大家都不容易。这种不约束骗捐者自律、只要求行善者无私的做法是无耻的、不公平的、没有底线的。如果可以这样要求行善,那支持者为什么不去扶摔倒老人?他讹你你就可以献爱心让他受益安度晚年了!那支持者为什么不去配合电信诈骗?他骗你的钱可以改善他的生活善莫大焉!金口娱言认为,难者应该帮助,人性需要尊重,底线必须坚守,爱心不容亵渎。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诚信都没有,连底线都没有,那他就不配被帮助,否则就是帮他行骗。如果我们讲求无条件行善,不管对方是否真实就行善,那不仅助长行骗之风、伤害行善之心,也败坏社会风气,搅浑民间慈善,导致人们因为害怕受骗而减少行善,反而影响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及时获得救助。而这,才是最恶劣的影响。12月1日,公众号“ 雾满拦江” 发表文章《打赏门里看人性:何处安放我们的善意、良知与爱?》。&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特蕾莎修女,一位伟大的智者。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穷人。她的人生信条,许多人耳熟能详: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为什么我们要原谅不讲道理的人?要原谅没有逻辑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为你面对的,不止是人性中的理性。还有非理性的成份。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特蕾莎修女说: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世人对爱与认同的渴望,超过对食物的**。在这起事件中,我们共同见证了人性的光辉、爱、善良与无尽的温情。所有加入进来的人,通过一个惊人的数量迭加,告诉患病的孩子,她在一个极美的世界里,值得她留恋拥有。不要把求助者想象成理性的、高大上的,他们甚至有可能不讲道理、没有逻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他们完美无缺,根本不需要你的帮助。求助者当然是善良的,但他们的心,为强大的生活压力所辗碎。而且他们失望太多,多半丧失了信任能力。不要期待着求助者的感激,你只是帮助他,并不意味着价值观的认同。每个求助者,都需要把自己的形象描述,与你的期望相吻合,不要指责他们不诚实,这只是人性博弈使之然。不要太把自己的付出当回事,陷入困境中人所需要的,远比你预期的更要多。帮助别人,最有价值的是让对方获得爱的能力,但这却是最难的,也是最不易于获得认同的。能够帮助别人,是幸福的、快乐的。因为这印证了你拥有爱的能力。这是我们生之于世的所有价值与目标,正是因为拥有着爱的能力,我们不唯是获得快乐,也获得更多的快乐朋友。也让我们相信,任何时候我们遇到危机,遇到难处,都会于这种共同的群体认知中,获得足够的信心资源,让我们步出低谷,在持续付出爱的同时,也享受着友人们那真诚的、无私的、呈现出人性最美丽一面的、爱,与关护。11月30日,公众号“理想国”发表熊培云的文章《一场海啸覆盖另一场海啸——评罗一笑刷爆朋友圈》。&熊培云在文章中表示,既然罗尔那么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自食其力?尤其是在孩子病危的时候,为人父母者所能尽力的就是在孩子身上多花一些钱,多想一些治病的办法,多担负一些责任,而不是一味的抒情,浇灌心中的块垒。寻求他人经济上的帮助固然不是坏事,但它可能意味着自己本该担负的责任减少了。当然实在穷困潦倒则是另一回事,就算是乞讨那也是为孩子尽力,也足令人尊敬。显然罗尔的情况并非这样。其次,如果公司想救助孩子,为什么不直接把钱捐出去?既然罗尔和帮助他的公司不是在全国寻找难以配型的骨髓,也不是网罗几张可以药到病除的有着特定号码的人民币,那么这个转发本质上说就毫无价值。&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参与了转发?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其一,人们活在空虚之中,需要在生活中寻找意义。而帮一个重病的孩子被普遍认为是有意义的。如果只是转发一条微信,既可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又能让朋友看到自己的善意,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客观上说,这既帮助了孩子,也净化了自己的内心。其二,在公共事件中,人们渴望自己的善心或意志能够立竿见影。涉及营销的公号声称转一次能够捐一元钱,这让许多人觉得自己的转发不会徒劳无功。所以这种转发暗藏了某种心理安慰——我只要稍微做一点努力,就可以改变这个国家。而在大多数时候,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是深感无力的。其三,人们有同情弱者的倾向。罗尔一家的境遇,值得同情。其四,人们渴望置身于某个群体之中的力量感。多数是迷人的。当转发的人数越来越多,许多人会觉得自己是巨龙的一部分,巨龙在创造历史。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并不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和很多人相反,我对罗尔、发起转发与参与转发的人都无苛责之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欣赏参与他救的人,也同情积极自救的人。在这个故事中,我虽然也看到了人的私心,但更多的却是人在面对个体苦难时共有的善意。真正让我担心的是群体本身,因为它有多大能量指向善,也就有多大能量指向恶。在这个国家,我已经看惯了一场海啸覆盖另一场海啸。我相信一个社会无论是崇尚良知,还是崇尚理性,它都需要有所节制。节制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美德,而且暗藏了人世间的自救之门。11月30日公众号“大家”发表张丰文章《我们献给罗尔先生的不是爱心,而是深深的恐惧》。一个现实是,家人的一场大病,会立马让看上去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现出原形。自从有了众筹募捐平台以来,经常看到有人转发求助信息。最让我心惊的,还不是可怕的绝症,而是求助者不得不交代自己的经济实力:家里有存款几万,先期治疗费用已经花掉二十万,已向亲友筹借十几万,后续费用还要几十上百万……在决定走出这一步的时候,同时也就交出了自己全部的自尊。原来,大部分中国人,都没有多少存款,过往在朋友圈晒出的幸福生活,原来只是浮华的表象。人们对罗尔的不满,某种程度上就在于他并没有“现出原形”。我们献出的不是爱心,而是深深的恐惧。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灾难,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没有抵抗力,我们之所以还能够在朋友圈晒幸福,只是因为疾病还没降临到自己头上而已。因此,我们特别在意自己的爱心,那就是自己生活境况的表达,也是我们的情绪自救,当我们发现可能上当受骗的时候,就会显得愈加愤怒,就像自己正在滑向深渊一样。我们会要求求助者要有公信力,互联网众筹求助平台,借鉴了新闻业的做法,不但把受助者个人信息公开,也要求提供医院的诊断和病例,同时,也向新闻业的“多信源”要求那样,找几个人来担保真实性。即便如此,在一桩救助行为因为影响力而成为公众事件后,还是有可能出现逆转。这种个人之间的相互救济,必将导致对个人道德进行更为严格审查:一个接受捐助的人,必须比普通人更干净。如果你曾经出轨,是否还有资格获得资助?如果你被曝光曾经去马尔代夫旅游,你的求助也会大打折扣。如果道德上有亏欠的人出来募捐,将陷入受到公众诘难的境地。最终,本来应该属于公共范畴的事情(医保或者慈善),演变为个人之间的道德拷问,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将因一次又一次的道德战争而衰减。12月1日,公众号“读史”发表向苓文章《罗一笑,爸爸爱你,但是爸爸不想卖掉三处房子!》。文章中说:我看着网上一大片的高呼“被骗”“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能相信”之类的评论。当下一个真正没钱需要捐助的孩子再次以这种方法转进朋友圈的时候,还能有多少人能够无条件的相信,无条件的捐款,无条件的转发?消费病人,消费死者,消费公共时间,利用公众的同情心来换取粉丝量换取知名度。大众会不会在看到下一则此类消息的时候,想起这次的事件?为了预防被“骗”第二次,干脆就对此类新闻不理、不看?狼来了的故事不仅仅是童话,从传播学来说,大众总会对于事件的恶性面记忆更深。就像是在心上刻了深深的一刀,无论过多久,想到了都还是会疼。再遇到相同的情况发生,总还是会心有余悸的。文章还引用了《乌合之众》里面的一句话:“群众从未渴求过真理,他们对不合口味的证据视而不见。假如谬误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误。谁向他们提供幻觉,谁就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谁摧毁他们的幻觉,谁就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文章称,用善良去面对每个人没有错,但是别让善良输给了别有用心。也请不要利用别人的善良,去谋一己私利。逼着大家越来越冷血,最后受益的人又能有谁呢?12月1日,公众号“团结湖参考”发表于永杰文章《从善“如登”,爱心无需“站住”》。当舆论发酵到昨天晚上的时候,已经出现这样的讽刺漫画:罗尔被画成一个浑身贴满金钱的形象,把患白血病的女儿罗一笑高举起来当成招牌,胸前的口袋里更多的钞票飞进来。这种发泄方式挺难让人认同的,为什么很多事情早早晚晚都要走到“阴谋论”这一步呢,而且还是这么突破人性底限的恶意揣测。罗尔和刘侠风的教训告诉我们,无论个人求助还是网络募捐,在汇聚全社会爱心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程序规范和公开透明。“郭美美事件”后,官方背景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不小的怀疑,于是各类民间慈善组织以及基于网络的个人直接求助兴起,但这些新兴方式需要和官方机构回答同样的问题:是否规范透明。不过在整个事件中,还是有一点让我特别感动。即使“诈捐”事件屡屡发生,当人们听到罗一笑的病情时,还是迅速汇集到了两百多万善款。在这个冬季涌动着的爱意,无疑是一股需要珍视和赞美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善意,但人们都希望为爱心找到安全和可信的表达渠道。无论是通过网络募捐平台,还是通过社交媒体发起个人求助,都不能在诚信、透明这两个问题上有丝毫马虎。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当类似的求助事件暴露出瑕疵时,那些伸出了温暖之手的人们,也没有必要感到太受伤。爱、善意、关怀,这些美好的人性力量,它们自有其灵动的翅膀,总能找到该去的方向。你对世界奉献出的爱与慈悲,总会在某个地方呵护着罗一笑那样的孩子。“被营销”并不可耻,为自己的善意感到羞愧、甚至因此变得世故起来,那才是最为遗憾的事。12月1日,&公众号“吴慢山CA”发表文章《看那父亲悲怆的脸》。终于看到募捐事件当事人罗尔的脸了,那是一张悲怆的脸。他说,没有人关心他的孩子。马上就有微友在群里反驳:数百万捐款都捐了,怎么没有人关心你的孩子?但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关心他的孩子?人们关心的可能是钱。那么多的钱,幕后有什么策划与图谋,甚至欺诈。似乎,这是一场骗局。真相是一个过程,慈善也是一个过程,我要说的是,那些钱还在那里,没有被卷款抽逃,那孩子还躺在病床上,等待奇迹。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既然已付出了爱心,那么,且多一点耐心。慈善也是一种交易。我善待天下,天下善待我,我以微笑示意陌生人,以期换得陌生人的微笑。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不可抗的灾难,因此每一个人都潜在需要他人帮助,向别人施援,因此是公益而利已的行为。上苍把一部分苦痛给了那些不幸的人,特别是那些不幸的孩子,这样的概率,出现在一些人身上,而没有出现在你身上,你应该感恩,也应该对那些受难者予以深切的同情,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在天意天道中,每一个人都对他人甚至对其它生命,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体现为一种同情,一种悲悯,一种关怀,一种慈善行为。我们转一次,或捐一次,都在赎自己的那份责任,证明自己有一份悲悯的情怀。是的,我们在交易慈善的过程中,受到过太多的蒙骗,但这不是慈善的过错,我们要为慈善建立一个阳光的制度,我们要保护每一颗慈善的心不受伤害,不受蒙骗,让慈爱的甘霖,降福在受难者身上。我们要显示我们建立制度的能力,如果仅因一次次欺骗或上当,而不再慈善,那么,我们可能没有失去一点点钱,但却失去了永远的慈善。我们的心灵因此不再慈善,这多可怕。相比之下,失去一点钱,可怕吗?善是一种价值,如果不行善,你怎么证明你是一个善良的人?行善,是为了自己。12月1日,公众号“敏敢話題”发表文章《与其说罗一笑欺骗了你的善良,不如说她成就你了的高尚!》。就罗一笑事件而言,在大家知道真相后出离地愤怒之前,每个人的想法实在是颠覆的,每一个转发此事的人心里都有小小的愉悦感。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爱心恰因为罗一笑需要帮助,才得以体现出来,你从帮助罗一笑的小事中,找到了高尚的感觉。一个人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一个人的高尚,则是需要通过独立的言行才被表达出来的,比如罗一笑事件。所以我想说的就是,希望出离地愤怒的中国人都能明白:与其说罗一笑欺骗了你的善良,不如说她成就了你的高尚。如果不是罗一笑,谁知道你这么高尚呢?12月1日,“新京报”发表文章《搞清楚罗尔事件真相后,我们想说假如罗尔伤害了你,也不要让爱心变冷》。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能掩盖一个基本的事实:并不贫困而善于写作的当事人,借助一个真实的白血病案例,在捐款额度早已超过实际支出金额的情况下,与营销账号合作,持续动员募捐。这样的行为,分明就是利用和欺骗捐款人的善意。这件事情的背后,是很长时间以来都未能解决的困境,在媒体渠道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社会上大量有捐赠能力的爱心人士,不时会遭遇诱骗捐赠的陷阱。更有传播能力的营销账号开始借助慈善个案欺骗爱心,这令防止爱心受伤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网络慈善募捐上惹出来的大新闻,往往是诸多有一定社会资源的人士,包括大学里面的老师、媒体人、企业里面的高管。正是他们这样的人群,不仅文字组织能力强于真正的贫困家庭,也拥有更强大的虚拟人脉和现实人脉,他们的信息能够在社交网络上得到充分的背书和传播。也正是他们,一方面能成功动员数量巨大的捐款;另一方面,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差到急需帮助。捐款人被感人的故事和名人的背书驱动捐款以后,但得知真实情况时,必将感受到片面信息带来的欺骗感。明明拥有社会资源的社会精英,需要提醒自己,将短暂的困境放到网络上去募捐的时候,是否过于草率。事已至此,我们不希望,这一事件导致社会爱心萎缩。对于公众来说,当初盲目的转发、打赏,有非理性的成分,而新闻反转之后,感觉受了欺骗,发誓再也不转、不捐,同样也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假如罗尔伤害了你,也不要让爱心变冷。爱心需要呵护,也需要引导,这需要公民慈善素养的提高,同样,也需要正规的慈善机构发展。网络募捐乱象频出,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专业的慈善机构不发达。11月30日,“凤凰评论”发表文章西坡的文章《罗尔之踵》。网上出现过多起公益诈骗事件,比如“知乎女神”童瑶事件,最后人们发现“女神”竟是男人;再如快手主播伪慈善事件,镜头前面发钱标榜“不玩虚的”,其实事后又把钱收了回去;再如康夏卖书事件,看起来是一个文艺而美好的故事,结果很快逆转,以致“康夏卖书”成了一个贬义的成语。我们应该承认一个社会的慈善资源是有限的,不得不给众多遇到困难的人排出优先顺序。既然排顺序,就要有标准。把经济条件作为排序标准是没有多少疑义的。假如一个家庭自身可以负担孩子的看病花销,那么就不该接受外界资助。事实上,人们的慈善热情涌向朋友圈,涌向快手主播,也有迫不得已的成分。以红十字会代表的官方慈善机构经历了多次的丑闻之后,还没有恢复公信力。与此同时,民间慈善组织还没有足够成长壮大。很多中产阶级都有一种苦恼,想做点公益但想来想去不知道把钱捐给谁。在中国社会的慈善体系成熟完善之前,朋友圈募捐或许会伴随着一轮轮的“反转”、“再反转”持续下去。11月30日,公众号“思维补丁” 发表慧超的文章《被一场“善意营销”刷屏又反转后,我们损失了什么?》&善意,不应该被营销!我入行公关行业5年有余,坦白说,中国公关圈里有很多令人所不齿的做法,但若说到最令我反感的,当属“利用人们的善意和爱心来撬动品牌”的这种做法。&企业是逐利的,企业行为下的善意营销无非是一场刷爱心和眼泪的作秀:拿10万块投入公益,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然后用100万投入到后期公关和媒体传播之中;最后企业和品牌获得1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即使企业的确是想帮助那些身陷苦难的人,也往往会受到社会上“作秀、营销、靠消费爱心博品牌关注度”的质疑之声,更遑论本身就发心不正的营销行为了。几乎所有刷屏级话题都触动了人性的两端:一端是性、嫉恨、恐惧;一端是善意、爱心、温暖。当人们的善意和爱心被营销,造成的最直观也是最可怕的后果,就是致使那些真正处于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群体,得不到人们该有的关心和帮助。&“营销”人们的善意,会让社会变得更加麻木!这就是我站出来反对任何“营销善意”的理由,当人们感到自己残存的善意和爱心被一次次地消耗和透支后,当人们再一次面对灾难和悲恸之时,他们会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己的悲悯和同情。人们的第一冲动不再是转发而是求证,人们的第一表情也不再是悲伤而是疑惑,人们的第一句评论也不再是“祝福你”而是“炒作吧”?透支善意后的麻木,就是人们会选择对所有需要帮助的惨痛和需要正视的苦难,视而不见!消费善意,是一种恶。愚弄善意,乃世间至恶。11月30日,公众号“不党群”发表c的文章《基督徒罗尔,你给我站住》。让我来复述几个罗尔老师精彩的文学创作。《男儿本色是风流》:主角蒋军是个风流男人,坚持独身,热衷每日一嫖,并向朋友炫耀。曾经去东莞感受技师的热情,被警察罚了一万,还要天天吹嘘,就像他买彩票中了头彩一般高高兴兴。后来认识了黑社会老大的二奶。黑社会老大不孕不育,但二奶却怀孕了,蒋军被老大扒下了裤子,却发现他的丁丁在小时候就被野狗咬烂了,根本没有生育能力。《让老婆心花怒放的**》:几年之后,主角“我”和老婆进入了婚姻平淡期,丧失了**。“我”出去**,约到了一个**,开了房,陷入了又想搞又怕担责任的天人交战。“我”喝了一瓶威士忌,跑出酒店,在公园里遇见了一个女人,然后神志不清地和她开了房。第二天醒来之后,发现身边躺着的是自己的老婆。《爱是一个什么鬼》:结婚前,心理医师**强,和妻子高洁订下婚前协议。一不能打她;二不能强迫她;三不能出轨。婚后,**强遇见了一个女病人。女病人因丈夫出轨,陷入了心理忧郁,就想要和**强开房,作为心理上的补偿。**强和病人开房时,妻子恰好在隔音不好的酒店隔壁,隔着墙听见了丈夫的**声。病人和主角打了一炮,心情愉悦地挽回了婚姻,但高洁却要和主角分手。最后,**强蹲在路边,装作劫匪,**了自己的妻子。妻子在**的过程中,没有认出主角的身份,而且还**了。最后,高洁因为性**的负疚,又和**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人生。罗尔老师的故事,充满了《故事会》和《知音》的奇情风格,不但故事永远直奔下三路,情节转折也极为浮夸,目标就是抓人眼球。和他在写给女儿的文章的叙述口气,保持着微妙的一致性。如果罗尔只是靠弼字糊口,那也罢了。但放在个人公号,并作为人生的目标去经营,就不得不让我怀疑罗尔的审美和人格。&你愿意相信这样的作家罗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吗?你愿意去愚蠢地相信,这个世界有某种至高至善的存在吗?即便不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样的形态,你愿意愚蠢地去慢慢接近它吗?即便我已经怀疑,很多人无非是在表演自己的善意,但我仍然相信善意仍然停留在他们心里。即便我已经确信,罗尔只是一个耸动夸张的戏子,以及一个三俗黄色故事手,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他对女儿的真诚的爱。我愿意原谅自己理性的冷漠,愿意原谅大众盲从的狂热,愿意原谅一场荒谬的炒作。11月30日,公众号“老猪说事”发表张梦云文章《&质疑可以,但善意不应受到伤害》有一些声音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恶意。比如骂转发者傻逼的人,很多自己不愿帮助别人,也看不惯帮助别人的人。在他们的眼里,什么都有阴谋,别人都是傻逼,袖手旁观最安全。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情只是又多了一个证明世道有多么黑暗、人心是多么险恶的反面教材而已。不可否认,这个世界确实有很多动机不纯的慈善,也有很多骗子,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善意、攻击行善的理由,因为也有很多人确实需要帮助。不能因为少数人的无节操、无底线,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付出代价。否则受害的将是整个社会,买单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你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已经没人相信你了。每次遇到乞丐,我都会把身上的零钱给他们。有的朋友善意地劝我说,傻瓜,他们可能是骗子。我说,有可能,但也有可能不是。并不是我有多高尚和有钱,而是觉得他们可能真的需要帮助,这点钱也不多,没必要去一一核实甄别。而且各有各的因果,骗人有骗人的因果,布施有布施的因果,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有骗子,我们就不相信所有人了。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做好自己。11月30日,公众号“传媒志”发表张旭文章《“但行好事,莫问真假”是远远不够的》。网友推测这是一次以孩子病重为幌子的营销事件。营销夺走了本属于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源。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罗尔用虚假信息夺走了大众注意力,挤占了本属于弱势群体的资源。狼来了喊的多了,人们就不敢相信了。于是不得不拿着小心,把求助者细细打量盘问家底,大多数人干脆竖起铁幕一概不理。这情景并不稀奇,只要去各地火车站看看,满地都是身份证钱包被盗借钱,回家之后必有重谢的人。我很想一走了之,我知道大部分都是骗子,可我也知道,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办法拉下脸去跪在地上求人。我反对打着慈善旗号做营销的人,因为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声音被淹没,他们的身影被遮蔽,真正挣扎的人反而静寂无声,因为本属于他们的注意力被夺走了,没人听得到他们的呼喊。&&&善良并不稀缺,稀缺的是让善良发挥作用的环境。如果不追究骗捐者的责任,不去完善制度,总有一天,善良会变成“愚蠢”的代名词,这会让更多想要行善的人迫不得已选择吃瓜和观望,在事后长出一口气“营销套路深,还好我又躲过一次”或者“原来是真的,可谁能保证下一次是真的呢,我还是继续吃瓜吧”。善意之网将变成钓鱼之饵,这才是罗尔事件最大的潜在危害。&我们需要善良,所以我们不能总让善良人吃亏被骗,那是在把善良人向佯装冷漠的群体中逼。善良的人把信任消耗,旁观者在冷嘲热讽中把善良消耗。真假难辨的信息培养了这样的大众:在不信任中变得**惯**漠。(李光满整理)(期待大家关注“李光满冰点时评”公众号。李光满微信号:ligm479****27,可添加好友。)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光满"公众号该作者最新发布网友推荐的文章最新发布的文章&
sanwen.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爷爷奶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