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及专业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 成立于 2004 年 7 月,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4377 人,下设经济系、管理系、物流系、旅游系 4 个系, 13 个专业(其中一个是中澳合作办学的国际商务专业, 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示范建设专业,国际商务专业为广东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物流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 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紧密结合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群。学院 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梯队结构合理、高度敬业、勇于创新的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 149 人,其中教授 12 人,副教授 68 人,具有博士学位 教师 18 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 19 人,大部分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具有“双师型”素质 。经济管理学院下设经济管理和 ERP 实训室,经济管理室 有电算会计、金融、管理、商务、供应链一体化、旅游、餐饮七个分室, ERP 实训室有 ERP 模拟室和 ERP 模型室, 拥有专业实验室面积 4100 平方米 , 软硬件设备价值一千二百多万元。 学院大力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招收酒店管理专业专升本四届学生,与澳大利亚北悉尼TAFE学院合作办学招收 06 、 07 、 08 国际商务六个班 240 人。同时与英国胡佛汉顿大学、德国纽伦堡职业技术学院、台湾昆山科技大学、香港青衣科技学院、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师生交流关系。
&&&&经济管理学院 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 科研成果突出。近 5 年来,全院教师已出版著作 24 部,教材 115 多 部;发表学术论文 796 篇,专利软件 1 项, 承担科研项目 210 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22 项;政府、企业委托横向项目 69 项, 为社会和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在国内经济管理理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生技能突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ERP 沙盘模拟对抗赛、广东省“金钥匙”系列大赛、全国饭店系统服务技能比赛等赛事中获得 36 项大奖。
&&&&学院网址:
经济管理学院开设专业介绍
&&&&1 .金融与证券
&&&&【培养目标】 培养既掌握金融业务与知识,又熟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基本柜台的业务操作;基本熟悉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等基本知识和业务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实务、证券投资分析与实践、国际结算实务、金融投资工具、理财规划实务、保险业务、会计实务基础、财务会计实务、经济法、综合业务实训等。
&&&&【就业方向】 国内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中一般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银行证券柜台员;证券交易大户室管理员;证券经纪员;理财规划人员;银行出纳;银行信贷员;保险业务员;企事业会计人员等。 待遇根据公司大小会有区别,一般在上述岗位就业。
&&&&2 .会计电算化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会计实务基础、财务软件应用、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实务、审计实务、税法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综合业务实训。
&&&&【就业方向】 企事业单位记账员、主管会计;企事业单位出纳员及财务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仓库管理员、报税人员;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人员;商业银行柜台工作人员。 待遇根据公司大小会有区别,一般在上述岗位就业。
&&&&3 .国际商务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主要面向外贸、商贸、国际物流等企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能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跟单操作、单证操作、国际市场拓展与营销策划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实用国际商务基础 、进出口业务、国际市场营销实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综合实训 、 货运代理业务与操作、报关与报检实务、项目管理实务、实用商务英语、商务礼仪与沟通技术。
&&&&【就业方向】
&&&&职业面向: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外贸类企业(包括以外贸为主的生产企业)、商贸类企业、 国际物流企业等; 主要就业部门:外贸部、市场部、操作部、客服部等。可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 商品进出口、外贸跟单、外贸单证、进出口报关报检、国际物流操作、客户服务员、国际市场营销等岗位。
&&&&4 .国际商务(中澳合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的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主要面向国际商贸、国际物流等企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能从事国际市场拓展与营销策划、国际商务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主干课程】 专业英语、商务计算机、商务数学和统计、商业经济学、组织机构管理、管理财务、现场文件写作、采购基础、质量管理、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基础、组织行为、项目管理、变化管理、国际人力资源问题、商业领导艺术、电子商务原理、广告与促销管理、直复式营销、营销调研、销售技巧、电子营销、国际市场研究、营销管理、营销项目、营销伦理及相关问题、国际市场营销、购买者行为。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中外工商企业市场营销管理、非盈利性机构市场营销管理、市场中介机构、市场营销策划管理、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行业市场从事营销管理、国际市场开拓、国际业务管理、策划等工作。
&&&&5 .市场营销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现代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适应市场营销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营销策划实务、网络营销实务、谈判与推销技术、营销心理学、管理学基础、财务管理实务。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各类工商企业和市场中介机构从事营销调研、促销策划与实施、销售服务等工作。
&&&&6 .工商企业管理(商品流通管理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和技术,熟悉现代商品流通企业业务,适应商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零售管理、商品学实务、门店运营实务、商业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采购与配送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心理学、 门店开发与策划、电子商务应用。
&&&&【就业方向】 本专业 毕业生可在商品流通企业从事现场营业管理、仓储与配送、营销策划、商业信息计算机管理及商品流通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中、基层管理。
&&&&7 .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方向)
&&&&【 培养目标 】 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有较扎实的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工商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具有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 主干课程 】 经济学基础与应用、管理学基础、实用会计、财务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营与运作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实务、企业信息化管理、创业实务、企业经营运作模拟等。
&&&&【 就业方向 】 学生毕业后能在工商企业和相关经济管理单位胜任的工作岗位有基层营销管理、车间管理、办公室管理、财务助理等职位和工作。
&&&&8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 培养目标 】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现代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 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面向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 第一线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 主干课程 】 行政管理学、管理学基础、办公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经济学基础与应用、组织行为学、经济法、员工关系与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财务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训练等。
&&&&【 就业方向 】 工商企业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 各岗位;非盈利性机构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 各岗位;市场中介机构 ( 人才大市场、人才中介机构、营销咨询与策划公司、广告策划与制作公司等 ) 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 各岗位;金融、房地产、旅游、保险、运输、卫生、体育等行业行政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 各岗位。
&&&&9 .法律事务
&&&&【 培养目标 】 培养具有必备的法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行政管理与法律事务操作能力,熟悉我国法律和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日常法律事务,适应基层第一线法律事务需要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 主干课程 】 经济法理论与实务、民法理论与实务、民事诉讼与仲裁法律实务、法理学与宪法学、现代秘书学、刑法理论与实务、刑事诉讼法律实务、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速录理论与实践。
&&&&【 就业方向 】 中小企业法律文员;公检法的书记员;街道和社区办事员、司法协调员;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的办事员、各单位速录员等。
&&&&10 .旅游管理
&&&&【 培养目标 】 培养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较全面的旅游知识、 熟悉旅游市场,具备旅游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旅游商务公司、旅行社、旅游景区、涉外企业等从事管理和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在大学二年级自由选择旅游管理或涉外旅游专业方向进行学习。
&&&&【 主干课程 】 旅游地理、旅游市场营销、模拟导游、商务礼仪、旅游文化、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运行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法规、 旅游英语、英语视听说、客源国概况等。
&&&&【 就业方向 】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旅游咨询公司、旅游景区、旅游汽车公司、酒店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外联、市场营销、导游、景区维护与规划设计、客户服务等经营管理工作。
&&&&11 .酒店管理
&&&&【 培养目标 】 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具有前厅接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餐饮制作、现场管理、市场营销、餐旅业管理软件应用、英语应用等多项能力的旅游酒店休闲产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酒店经营管理、餐饮经营管理、酒店督导管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信息管理、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与管理、中西餐烹调工艺与制作、服务礼仪、酒店英语、酒店实习等。
&&&&【就业方向】 高星级酒店前厅、餐饮、客房部等一线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贵宾客户管理等二线部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高尔夫球会、豪华游轮、度假村、旅游景点、餐饮企业等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12 .物流管理
&&&&【 培养目标 】 培养具备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不同功能类型的物流企业和其它企业物流管理的业务流程,掌握相关基本操作技能,适应物流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供应链管理、物流运输技术与实务、物流装备技术、货物管理与实务、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货运代理业务与操作、国际贸易与报关实务、物流项目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技术、 ERP 原理与应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类物流企业从事配送、仓储、理货、信息处理等操作和管理工作;货运及货运代理企业从事跟单、揽货等业务;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公路运输组织、汽车车辆调度等工作;报关、船务及相应的商务处理工作;企事业单位物料计划、采购、库存控制、仓储管理等工作;商品流通企业商品采购、配送、储运等作业和管理工作。毕业后工作待遇根据公司不同会有区别。
&&&&13 .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
&&&&【 培养目标 】 培养掌握现代港口、航运、货代、船代及外贸运输等企业业务操作与管理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技术,熟悉港口、航运、货代、船代和外贸运输企业的业务流程,适应港口与航运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 主干课程 】 航运业务操作、港口业务操作、货运代理业务与操作、国际贸易与报关实务、货物运输保管实务、专业英语(港航管理)、专业英语(货运代理)、航运法规实务、 船舶概论 、港口基础与气象、毕业顶岗实习等。
&&&&【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港口企业的泊位策划、船舶策划、堆场策划、闸口、现场操作、理货等岗位;分布在航运企业的船舶调度、商务审核、租船操作、单证操作、箱管等岗位;分布在货代及船代企业的揽货、报关、单证操作、外勤、内勤等岗位以及物流及相关企业的生产计划、报关、理货、仓储管理岗位。
版权所有 @ 2009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留仙大道2190号
邮编:518055
联系电话:0
邮箱:webmaster@社会科学_百度百科
[shè huì kē xué]
社会科学(英文:Social science )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科学,是科学地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模型科学。通常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以社会客体为对象,包括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在20世纪晚期,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比如自然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新闻学、传播学等。
有些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比如心理学,中国大陆地区将心理学列为科学,如组建的在1956年以前(包括民国时期)都设在理学院下;而香港特区跟随欧美地区把它归入社会科学。
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等等学科是典型的狭义上的社会科学。而有些学科,如历史学,则是狭义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但通常理解为人文科学。广义的“社会科学”则包含了人文科学,如设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两类研究所。
作为中国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统称为哲学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的多元化的转变,学术的自由探讨空间将越来越大,社会科学的定义与分类方面也会开始发生变化。[1]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进程中,新科技革命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趋势日益加强。[1]
主要涉及有关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供求、消费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它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是,研究经济活动中个别范畴的行为,诸如个体农民、商号及商人的经营活动。另一个主要分支学科是,其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体系,尤其注重产出和所得的一般水准以及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1]
一般认为是运用科学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各种管理程序的科学。就狭义和传统而言,这门学科一直被看作是研究国家及其赖以发挥治理效能的各种机构和制度。国际关系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各国的。
包括有关人类社会、社会风习和等科学研究,这门学科也可以明确界定为对人类有所组织的团体之发展、结构、相互影响及集体行为等方面所作的系统研究。与此有关的一门学科是,研究有关个人性格、态度、动机和行为所受社会团体影响的方式。
研究人类文化,侧重、语言、法律、政治、宗教、、艺术、技术等范畴的探讨。特别要对人类行为的种种方式进行归纳,并对作出总体的描述。
也可视为社会科学之一部分。这门学科涉及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法学原理、法律体制、,并对之进行系统的。
严格说来,社会科学是在19世纪才出现的,但如果没有古希腊的理性的探讨精神,也就不会有今日的社会科学。在中世纪的神学里就有根据人类和社会这两方面的观念塑造出来的综合物;这些观念其实就是政治、社会、经济、地理和人类学的概念。在整个中世纪,甚至进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教会对学者们关于人类思想和社会行为的想法,十分注意,并竭力加以控制。而当经院哲学式微之时,希腊古典文献的魔力和笛卡儿学派的推论方法,以及18世纪把社会改革与社会科学视为一事,也阻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随著17、18世纪社会科学理想的传播,人们对世界上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对人类社会行为的社会和文化状态的认识,在逐步扩大。反映在理论上,则有结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这些创新思想,大部分存在于某些著作之中,目的在于抨击当时西欧政治和社会制度。就社会科学而言,19世纪一些决定性的思想,在前两个世纪就已经出现。在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双重打击下,西欧旧制度开始瓦解,这使地位、权威、财富等因素已发生变化,而19世纪的社会思想史就是把这些因素在理论上赋予新义而已。当时社会思想的重大主题几乎都与两大革命有关,如人口激增、劳动条件恶劣、财产的变化、都市化、技术和机械化、工厂制度、参政群众人数的发展等。这些都几乎立刻成为新意识形态的基础。此外实证哲学、博爱精神和进化观点三种思想倾向也影响了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初建之时,是想建立一门总体社会科学,而有些人则追求单科的专门化。结果是后者取得胜利。经济学和政治学首先达到独立的科学地步;其次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也开始于19世纪,但轮廓不如其他各科清晰。最後出现的是社会统计学和社会地理学。民主和工业革命引起的各种进程,在20世纪散布到了世界的其他地区。西方与非西方的各种关系即西方同全部“新国家”现象之间的关系,正是社会科学极其重要的各个方面。马克思的思想对于今天数以亿计的人类来说,有著深刻的道德甚至宗教意义;即使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首先提出了社会可以通过计划来引导。由于对中央计画的兴趣,才使得凯因斯的思想获得了历史性的意义。在人格、意识和性格的一般领域里,弗洛伊德的著作对20世纪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并不在马克思之下。他的基本理论已进入多门社会科学。
由下述变化特点可以看到社会科学的某些趋势:
社会科学的专门化,仅从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之多就可以看出;
另一倾向是多科性的相互补充和合作,新出现了政治社会学、经济人类学、选举心理学和工业社会学,某些单个概念也常运用于多门社会科学,并都获得了有益的效果;
另一突出点是,由于专业化,在社会科学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紧张关系;
其他特点是近几十年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变得身价百倍;数学方法和其他定量方法以及计算机已广泛用于科研和教学之中。
20世纪在理论方式上可以看到:发展说又开始恢复活力;社会体系的研究由推动起来;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著重于模式和动态方面;互动论则强调“他物”的影响。
关于20世纪的社会科学有必要考虑的一点是,它与有组织的社会、政府和工业等的关系。自从社会科学出现以来,人们一直想用知识来影响社会政策。但在试图影响现代权力和功能的重要机构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本身可能反而受到这些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力的影响。关于社会科学的目的,它同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科学家个人在20世纪社会中的作用等,有可能成为若干年的主要问题。
尽管有许多社会学家否定社会研究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才能被视为科学的说法,但社会科学一词的用法并不包括任何对科学的概念。
关于社会研究的科学地位有一个中心的问题是社会生活中有意义、有目的的与选择,会削弱涉及普遍科学法则的解释之基础到达什么程度。除了科学法则为基础的解释是否有效的问题外,还有对于社会行为者应当采取什么样的伦理态度才合宜的问题。
对于某些社会学家来说,社会行为的本质特征意味着社会学只有运用意义性理解与解释才能做出完美的解释,而科学法则在这方面不能起作用。大多数社会学家虽然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区别,但他们一般都否认这些差别,表示社会学只能被看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性解释,并且还有各种各样较为普遍的社会学解释的形式,因此使用“社会科学”一词是有根据的。
于是社会学家中虽然也有少数特别的例外,但一般都认为根据科学一词的一种或多种含意,而将社会学仍视为是科学的学科。否定“社会科学”一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一般都是根据科学的狭隘概念提出这种否定观点的,实际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概念都比这种概念更加开放和多样化。[1]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社会科学往往又较多地涉及“应该”“愿望”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判断较强地依赖于观察者的思想动机,受到众多内外变量的制约,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人们很难从这些随机因素背后找出必然性因素,很难从思想动机中发现其客现动因,这就给社会科学进行精确、客观的分析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而只能大量地采用定性分析的手段。
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自然科学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科学就难以在精确性和客观性上取得重大突破。
3、主观性 对社会事物的认识和评价要受到众多主观因素(特别是感情因素)的制约,而这主要取决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利益关系(特别是经济利益关系),各种社会科学因而很容易带有强烈的民族性和阶级性。这种由利益关系所引起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因素(特别是民族感情和阶级感情),诱导人们形成非中性的、非客观的、非理性的观察态度,这就容易形成代表不同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社会科学”,而且互不妥协,各自为政,从而严重阻碍着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4、难验证性 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有些社会事物的运行容易产生巨大的利益冲突,并会引起一些不可预测的灾难,因而难以进行重复性实验,许多社会科学的假设、预言难以在短期内和较小范围内得以验证。 [1]
与自然科学关系
1、社会事物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往往受众多彼此非线性相关的变量的制约,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社会事物一般有较长的运行周期,且在时间上具有不可逆性。
2、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本原是自然规律,任何一种社会规律都可辩证地还原为某几种自然规律,都可在自然规律中发现它的原形;社会规律综合体现了多种自然规律的具体内容,但社会规律决不是多种自然规律的简单叠加和机械混合,而是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逻辑结构、作用方式进行有机地配合,以产生某种相干效应,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客观规律;社会规律在开放系统的整体效应上体现了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向;社会规律在更高的逻辑层次上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内容;社会规律以更大的偶然性和波动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特征;社会规律以更多的模糊性和浑沌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确定性特征;社会规律以更充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定性特征,人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可能是完全随意和无约束的,而是以遵循和服从自然规律为前提的,在本质上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定性,恰恰相反,是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定性在更高意义的体现。总之,社会事物是自然物质的复杂存在方式;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复杂表现形式;社会规律不是对自然规律的否定,恰恰相反,是对自然规律在更高层次上的论证。
3、社会科学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科学。由于所有社会规律的本原都是自然规律,则所有社会科学均可以把其假设前提建立在自然科学基本公理的基础之上;由于社会规律综合体现了多种自然规律的具体内容,则所有社会科学均可综合地采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由于社会规律在开放系统的整体效应上体现了自然规律的发展方向,则社会科学在整体上可以看作是自然科学的特殊组成部分,且其最终归宿是自然科学化;由于社会规律在更高的逻辑层次上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内容,则社会科学要比一般的自然科学具有更大的抽象性,并遵循更为复杂的逻辑法则;由于社会规律以更大的偶然性和波动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特征,即社会规律往往需要通过很多偶然的而又不可逆转的社会事件才能体现出来,社会科学所阐述的各种社会规律往往不容易得到实证,这就决定了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思辩性而较弱的实证性;由于社会规律以更多的模糊性和浑沌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确定性特征,即各种社会规律由于变量太多、太复杂往往不容易清楚而准确地呈现于人们的面前,人们通常只能进行不精确的定性分析;由于社会规律以更充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征来体现自然规律的客观规定性特征,即人不仅能够被动地适应环境,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选择环境、改造环境和创造环境,在一定程度可以根据自身的主观愿望或利益关系灵活地选择和运用社会规律,并进行一些主观假设与模糊判断,这就决定了社会科学具有较为强烈的主观意志性、情感倾向性和阶级性,具有较少的客观性、理性和公正性。[1]
马克思曾预言:“科学只有从自然科学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统一的科学”(《》第42卷第128页)。一百多年来,人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均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尤为突出,不仅深入到了自然界的宏观领域、宇观领域和微观领域,还深入发展到了人类机体(包括大脑)和人类社会领域,而且这两个方面仍在不断地进行相互渗透、相互整合。社会科学(包括思维科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许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卓有成效地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之中,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的这种不断地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称之为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 [1]
所谓“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以基本的数理逻辑为假设前提,并采用精确理论、实验手段和科学语言来最大限度地避免研究前提的主观性、模糊性。它的基本特点是:①假设必须以基本公理为前提;②推理运算必须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③结果必须经得起严格的实践或实验的检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尤其以数学方法最为重要,这种方法可为科学研究提供简洁的形式化语言、精确的定量分析手段、严谨的推理论证程序。显然,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人们完整、客观、准确地把握客观世界本质与规律的最佳方法,社会科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客观、准确地把握人类社会及思维的本质与规律,只有实现了自然科学化的社会科学才是真正成熟的社会科学,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社会科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此可见,社会科学的总体趋势是客观化、精确化和系统化,在本质上就是“自然科学化”。[1]
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科学在精确性、客观性和系统性上的需要程度是制约社会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当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时,社会事物较为简单,社会只需要进行宏观的、粗线条的控制,人们只需要凭借简单的主观反映来调节和控制其行为和思想,社会生产力对社会科学的精确性和客观性要求不高,推动社会科学朝精确性和客观性方向发展的动力并不太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事物的复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主观反映所产生的误差也越来越大,由此所产生的社会危害越来越重,推动社会科学朝着精确性和客观性方向发展的动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社会分工日趋细微,社会结构日趋复杂,社会控制的手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多样、准确及时,各种法律条文日趋具体化、精确化,这就在技术上产生了对社会科学精确性和客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变,这就要求社会科学不断提高其客观性、精确性和系统性。 要做到这几点,必须做到:一是推理论证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二是理论前提必须是基本公理;三是广泛采用数学手段。 [1]
许多科学家看到了社会科学实现自然科学化的必然趋势,并且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其中有许多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有些学者甚至从根本上否定这种必然趋势,他们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界限绝对化,把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神秘化,他们认为社会科学所涉及的是“应然性”问题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自然科学所涉及的是“是然性”问题即“客观是什么”的问题,而这是两个不同本质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放在一起研究,因此社会科学根本不可能以自然科学为蓝本来发展。许多人认为,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没有灵魂和自主意识的自然物,而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具有灵魂和自主意识的人类。事实上,“应然性”问题同样可以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因为从本质上讲, “应然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大值”或“极大值”选择的问题,这在数学上并不是多么复杂的问题。因此,“应然性”与“是然性”的差异并不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本质区别,不能作为否定社会科学实现自然科学化的理论根据。社会科学走向自然科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社会不管怎么复杂,终归是自然的产物,它与自然界在更高的意义上是同一的。人类不管怎么超感性、超物质,终归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与社会的复杂性与神秘性最终都可以通过自然科学的高度发展来充分地、精确地、客观地揭示和描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终都将无限地趋近于同一轴线而完全融为一体,从而可以完全消除当前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观性、模糊性和不精确性。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广泛综合性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这些理论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速度。尤其是70年代出现的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和超循环理论等,为把自然科学推向生物界、进而推向人类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使我们逐渐消除了对人类自身的神秘感和社会科学的敬畏心情,使我们看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前途、新曙光。 [1]
传统价值论不能架起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许多社会科学问题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一方面是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完善性,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事物,而不是因为自然科学本身的局限性,只要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任何复杂的社会科学问题均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描述和分析;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科学没有找到一个适当的突破口来打通与自然科学的联系通道,或者没有架起一座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而不是因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只要架起了这样的理论桥梁,完全可以顺利地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传统的价值理论之所以不能充当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一方面因为它与社会科学的联系是肤浅的、零散的和狭隘的,具体表现在:不同社会科学所遵循或隐含的价值理论往往不一致,有时彼此存在巨大的矛盾;每一种价值理论都只能从某一个狭隘的角度来阐述价值事物的运动规律;价值事物的运动规律没有与众多的社会规律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它与自然科学的联系也是肤浅的、零散的和狭隘的,具体表现在:基本概念没有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联系起来,假设前提没有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基础之上,理论论证没有严格遵循自然科学的逻辑法则,价值的度量方法与度量单位不一致,研究过程很少使用数学方法。[1]
社会科学实现自然科学化,并不是指社会科学个别地或部分地引入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指社会科学必须完全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假设前提,所有推理论证与运算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逻辑程序,所得结论必须经得起严格的实践或实验的检验。要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必须完成两大任务:(1)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就是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作为假设前提,把人类社会的价值运动辩证地还原为一般的物理化学运动,并采用自然科学方法对各种价值现象进行客观和精确的分析。具体途径是:从能量角度看价值,从物理学角度定义价值,并实现对于价值的统一计算。(2)建立社会科学与价值理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在价值理论实现了自然科学化以后,就要将价值理论延伸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所有社会现象都可以找到它的价值动因,所有社会规律都可以采用一定的价值变化规律来描述。建立社会科学与价值理论广泛而深入的联系的具体途径是:从价值角度看世界,由最大有序化法则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并把它推广应用到其它社会科学领域。 [1]
显然,统一价值论圆满地完成了以上两大任务,从而架起了社会科学通向自然科学的桥梁,为整个社会科学出现新的飞跃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1]
.CNKI社科知识元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