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盖楼贴最强盖楼怎么发评论

十天内免登录
王健林表态:房子最好别再接着扩建了
王健林和前首富宗庆后纷纷表态,2、3、4线城市不能再建房子了!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人流物流集聚的房地产开发,就是在沙地上盖楼,盖得越多越高,未来的风险就越大。
王健林和前首富宗庆后纷纷表态,2、3、4线城市不能再建房子了!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人流物流集聚的房地产开发,就是在沙地上盖楼,盖得越多越高,未来的风险就越大。1、现有的土地供应量和存量房,已经导致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滞销,现在就连有些二线城市,比如说大连、青岛的房子都卖不动了。2、中国新首富王健林和前首富宗庆后纷纷表态,2、3、4线城市不能再建房子了!没有产业支撑,没有人流物流集聚的房地产开发,就是在沙地上盖楼,盖得越多越高,未来的风险就越大。3、连续15年坐在华人首富交椅的李嘉诚先生已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此番“见好就收”的投资选择被市场解读为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前兆。4、多年的房地产开发热潮,已经导致国内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超过了合理的供大于求的范畴,其累积的风险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担忧。王健林:3、4线城市房子卖不动非核心城市两年后无须调控27日,王健林接受媒体采访表示,按照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除了热点城市之外,其他城市两年后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调控,“两年以后无须调控的是非核心城市,北上广这些城市可能还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坚持。除此之外的很多城市,我觉得无须限购,现在房子卖的(价格)都比较低了,商业物业也是如此,商业物业的投资基本上就是城市化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不动产的过程基本结束。”现有的土地供应量和存量房,已经导致了很多地方的项目都卖不动,再加上这两年地方债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有些地方政府主要靠卖地来还债。在这种情况下,土地和房地产供应进一步被放大,别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滞销,现在就连有些二线城市,比如说大连、青岛的房子都卖不动。王健林指出,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市场供过于求,最多只要两年就不需要调控了。这些年调控的定位在控制房价上涨,而不是在其他方面,做更大的努力,效果也不好。中国正在城市化快速形成中,中国经济体也是向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发展,人还在增加,(调控是)压着房价上涨。但政府每年建多少公租房,多少经适房,然后怎么建立一套体系,商品房市场如何发展,可能政府调控这些要好得多。刚需继续支撑一线城市房价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9月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同比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同比涨幅均超过20%。据悉,这是该项统计自2005年开始发布以来首次出现这种情况。王健林表示,刚性需求仍是房价难降的主要原因。最近十年北京城市人口净增750万,上海则是800万,即每年北京、上海平均净增70万到80万人,而广州大概是60万人,合肥平均每年30万人。按这个数据来看,以北京为例,一年1/7的人买房就是10万套,而这个数字大约就相当于北京一年的供应总量,更何况北京去年购房者中95%是首次购房。绝大部分只要是有限购的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上还是刚性需求在支撑。对于一线城市的房价调控,王健林则认为要“坚持限购不放松”。他称,对于北京、上海这种超大型的世界城市,未来房价仍将处于长期的上涨通道。
本文来源:网易房产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房产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房产洛阳站,是专业的洛阳房产网站,为您提供最全面的洛阳房产资讯和洛阳房地产信息,第一时间更新有态度的洛阳房产信息,是您在洛阳买房、了解洛阳房价动态,查找洛阳新楼盘信息的最佳平台!
记者从国家土地督察局来洛实地督察会议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宣讲会上获悉,年底前,洛
1 瀍河区4200
2 孟津县待定
3 瀍河区5600
4 洛龙区5600
5 洛龙区待定
6 涧西区待定
7 瀍河区5700
8 高新区5800
9 洛龙区5800
10 洛龙区5385网络公开课:倒逼高校改革 是未来最好的大学?
以往公开课在本校范围内使用时,授课质量仅有本校同行和学生了解。而在网络公开课中,其授课质量和教学水平将直接置于全国甚至全世界同行的评价和比较之中。但国内高校往往只注意课程公布可能带来的对学校影响的提高,而忽视了其对学校授课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挑战。
网络公开课拉近中国与世界教育的距离
&&相关阅读:
网易教育讯 据北京日报 11月9日,由教育部推出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几天内,就获得数千名网友的点击和热议:多数网友表示欢迎,即使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也得到不少网友的肯定,一些名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更是受到网友热捧。
5年内将开课1000门
20门公开课,教授们风格各异,课堂活跃的类型最受欢迎。《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听起来很高深的一门课程,被北京师范大学赵峥教授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电子课件,讲解得生动活泼。辽宁丹东市网友称赞: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些高深的学问讲出刘宝瑞、郭德纲的效果,真是大师本色。陕西咸阳一名网友评价:这样的学问就应该讲得有趣,因为下面坐的都是本科生。如果能讲得初中生都听得懂,那就是莫大的贡献。
人们首次听说“网络公开课”的名字是在本世纪初。从2001年起,耶鲁、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顶尖高校纷纷将自己的课程公布到网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内出现专业团队对这些课程视频进行翻译,引来大批“中国粉丝”。目前,在国内已经可以看到数千节世界名校的课堂录播视频,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公正》排在公开课最热课程的前两位。
几乎与此同时,国内高校也纷纷加快了“上网”的步伐。如今年4月,复旦大学联合网易推出国内高校首场“网络公开课”;同月,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程也正式对外发布;北大、清华等9所国内顶尖大学更是组成了“C9联盟”,投入网络公开课的开发……
根据教育部规划,“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年至2015年建设90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由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组成,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视频公开课的主讲教师不乏国内名家。
不能以点击率评高下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露面仅几天,却是捧踩互现。
捧踩的主要基调是国内大学视频公开课与国外名校公开课的点击量。实际上,授没授权是网站观点的基本出发点,他们的调查数据似乎都有“背后的秘密”。一条重要的原因是,网络视频公开课带动了互联网基础服务的发展,因为,人气是视频网站生存的重要手段。
那么,网络公开课的好坏标准究竟是什么?
有专家指出,从受众的角度来说,网络公开课虽然获取更便捷,但真正能够安安静静坐在电脑前上课的,恐怕也不多。中国的网络公开课,不应过分追求轰动效应,永远不能和娱乐节目比收视率。事实上,国外名校公开课中,最受欢迎的也是《公平》、《死亡》这些通俗易懂的社会学、伦理学话题。像《航空航天概论》、《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这样的题目,也只有行业内或感兴趣的人,才会去特别关注。“更多的人能看到公开课,这是件好事,但国内高校在这样的变化中,似乎还没有找准新的定位,”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表示,讲解专业的学术问题,要做到科学性和通俗化的完美结合,并非易事。像于丹、余秋雨、易中天这样“特能讲”的专家教授、人气讲师,各高校应该着力培养。
欢迎参与投票
中国高校网络公开课质量怎样?
好,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般,总比没有强
不好,照本宣科很死板
起止时间: 至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作者:杨彬)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校园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校园图片推荐
标题点击数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关于创业的一切
早晚报、一周热文、嗅评
生活方式、文化思潮与八卦
网易跟贴,盖楼十年。背后的机制与匠心
昨天虎嗅发表了赵刚的一篇《》,引发了用户较为激烈的讨论,可见这个老牌产品在网友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随后虎嗅收到一篇匿名推荐投稿,系统剖析、还原了网易跟帖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发展历程及运营心得,原作者为前网易新闻中心主编、现i美股主编梁剑。这篇老文章一方面是科普,另外一方面对网站设计者、产品经理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从03年到13年,网易跟帖已经活了10年。能够得到众多挑剔网友的认可,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网易跟帖做到了,凭什么?网易跟贴不是一天建成的,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网易跟贴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没专门的产品负责人。2006年6月之前,我作为网易新闻中心的主编,曾经分管专题、论坛、产品、审核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后来的调任的职位,仍然与产品关联。因此,直接或者间接的负责网易跟贴的历次功能设计改造,以及部分的内容运营。离开网易前,已答应过同事,总结过去,以供后来者参考。一,出生:网易跟贴的推出,起步比新浪晚很多,之前文章页底部的“发表评论”按钮,是直接链接到论坛首页,而新浪至少在2000年就存在“我来说两句”。网易则直到李学凌(现任多玩游戏网创始人兼总裁)出任内容总监(后任总编辑)后,才在03年下半年推出。前期为李学凌亲自主导设计。二,盖楼和回复1,网易跟贴在最开始的半年时间里,没有盖楼的功能。当时的样式和新浪差不多。2,盖楼是意外之作盖楼一开始并非是故意设计的。只是当时为了解决网友连续讨论,无法看到上下文,从而容许连续引用回复。没想到出来了盖楼的效果。3,TABLE下的20层楼刚开始的盖楼,采用TABLE的方式。只能显示20来层。由于一个个TABLE嵌套,中间的越来越小,最后被收缩成一条粗线。网友称之为“塌楼”。4, DIV下的50层高楼06年底,修改为DIV,可以扩展到50多层。带来新的问题是,网友将跟贴COPY到博客等网站时,DIV会被过滤或者缺少样式支持,从而无法展现完整的盖楼。当时只针对特定的博客(网易、新浪、搜狐等)做了修正。但是这种方式下,仍然未解决,楼层过高时,顶部坍塌的问题(也就是缩成一条线)。5,70层高楼09年,采用了网易手机版的方案,将10层后的线框,修改为不闭合。但是外观上不容易看出来。这样,理论上,楼层可以无限高。但是,楼层过多对页面打开速度影响严重,甚至会导致浏览器崩溃(特别是IE),经过测试后,取了一个性能以及视觉都在可接受范围内的70层。6,盖楼的重复信息:盖楼在视觉上,气势磅礴,而且信息连贯。多个互不认识的网友,经常在里面联合写连载小说。如:但是,所带来的问题是,跟贴页面内,出现大量重复信息。因为盖楼时,前面的信息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条不同。因此,在07年初,启动了一个方案,前端判断重复的楼层,默认收缩隐藏。而如果已经有分支的,则显示最新的。但是点击展开后,不能再通过点击收缩。三,热帖和顶帖系统:(热帖是指在网易跟贴页,排在最上面的10条,根据被顶的次数排序。)1,打分:刚推出的网易跟贴,在每条跟贴后面,有下拉的打分选项目,从1分到5分。这个是参考当时国外的一些网站。 然后,再根据最后的综合得分汇总,进行热帖(单贴)排行。当时还曾经设想,日后对登录用户的等级和影响力之类实行累积和评级,他们的评价分值不一样,可以更大程度地影响排序。但是,这个打分系统,在实行大约一个季度后,就被否定。因为在这个面对广泛网友的快速评论系统中,下拉、思考分值、然后再提交的几步操作,还是令多数人却步。2,支持和反对:代替复杂打分系统的,是一个“支持”的按钮。点一下数字加1,然后简单粗暴的按数字多少排列本新闻的热帖。这个简化的方案,一直沿用至今(去年措辞方面被修改为“顶”,稍后说明)。当时并没有“反对”的按钮。但是05年初的时候,其他部门一个同事对跟贴做用户体验评测时,当时提到“既然有支持,应该也有反对”。我一开始是不赞同增加的,因为“支持”是用于热帖排序,而增加“反对”,无法同时也参与排序(曾经考虑过两者叠加或者加权平均),因此觉得是将顶帖复杂化的多余功能。但是,由于当时这个评测结果是直接向丁磊汇报的,所以在不能提出充足的有害理由情况下,最后还是同意增加。没想到,虽然“反对”的数字并不参与排序,后来被网友利用到极致。经常在跟贴里看到发帖后面有“赞同的点支持,否则点反对”,网友利用这个简单的投票来做民意调查。而一些被网友怀疑为五毛所发的跟贴,支持数成了大家发泄的一个渠道。特别是在某些领导人讲话新闻后面的叫好的跟贴。但是“支持”和“反对”功能的取消,主要也是祸起于此。09年秋天,取消“反对”功能时,网友一片骂声。后来“支持”也修改成“顶”。3,热帖的困惑前面说了,“支持”的参与方便,而“热帖”的规则简单,网友参与热度很高,还曾经有网友编写过网易跟贴的投票机软件。但是,这个热帖机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跟贴页面的设计为上面10条为热帖,下面20条(后来改为30条)为最新。首先,热帖的占位效应很明显,被顶上来的,基本都是最早生成的跟贴,被顶到热帖后,则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支持;这样一些很普通的贴长期占据高位,而某些经典在没机会浮现。因为极少网友翻页去看跟贴,只要一篇新闻的跟贴过千,新贴在跟贴第一页显示的时间很短暂。4,推荐系统A计划:构建一个类似IMDB等电影分享网站之类的评价系统,而且计算公式复杂保密,其中包括发表时间,支持数,反对数,被引用回复次数(被盖楼数),甚至参与顶帖的用户身份,也加上权重计算。最后换算成一个叫“热度”之类的数字,进行排序。但是最后没有付诸行动,主要是担心在跟贴这样快速、简短的评论系统中,引入一个深度用户参与的复杂的评价系统,很担心效果。而且,如果用户无法理解自己行为与最终的排行的直接关系,会极大的降低参与兴趣。B计划:放弃上面的复杂公式,只是在现有的顶帖基础上,增加时间衰减的计算。希望这样可以避免长期占位的发生。C计划:构建用户积分系统,用户的积分来源于发帖被顶,而获得积分之后,则可以用于顶别人的贴来积分金钱。也就是说,将热帖的产生权,交给那些通过发帖而拥有大量积分的用户。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零碎的想法。其中可能有的是错失的好机会,有的可能是明显的歧途。但是,盛名之下的痛苦在于,决策时,我都倾向于保守。因为在守成与冒险之间,大多数时候,选择了前者。四,发帖数1,点一下“支持”自动发一个贴?互联网有句话叫“PV是万恶之首”,跟贴的总数,也成了各家表面比拼的一大手段。特别是在04、05年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报纸在引述一条新闻在互联网的反响时,经常采用在某某网有多少条跟贴。而这些记者可不管这个跟贴数字背后是怎么构成。那时,新浪、搜狐(腾讯后来也加入)都采用了点一下“支持”或者“反对”,自动生成一个跟贴的方式,内容基本是“我顶”“很好”“支持”几个预设好的。这样跟贴的数字就如当年的亩产量一样,飞天上去了。我们曾经为此多次开会,争论激烈。特别是在内容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整体落后于对手的恶劣环境中,我们又在残酷对比的跟贴数上被对手抛离,真难抵挡住诱惑。最后还仅仅是因为一些朴素的想法(用户是否需要)而得以保身。新浪等采用自动发帖的方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是,跟贴可读性急速下降,满页都是用户点击“支持”“反对”系统自动生成的跟贴。后来有的网站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默认不显示自动生成的,最后甚至取消了。但是他们在比拼跟贴数字的时候,已经给网易跟贴让出了极好的发展机会。2,合并跟贴合并跟贴是指将相同题材的新闻跟贴合并起来,特别是制作专题的时候使用较多,比如,南非世界杯所有新闻的跟贴合并。这个功能的发明者应该是新浪,设计初衷估计一方面是增加跟贴数,网站在对外宣传时,号称某个话题网友评论数过百万条,是相当壮观的;另一方面可能真有部分用户有此需求。梅西的新闻跟贴都合并到一起,你只需要从任何一条梅西的新闻点进去,都可以看到所有的评论。但合并跟贴对跟贴内容质量的伤害还是存在的,因为网友不少评论是针对当篇新闻的具体内容,合并后会导致错乱。比如一篇挺国足的新闻,跟贴可能全是骂作者的,如果被合并到另外一篇骂国足的新闻里,会让人莫名其妙。网易曾经采用一个折中的方法(其他网站也看到有类似的),默认显示的是本新闻的跟贴,然后还有合并更贴的入口。而合并的页面里,每条跟贴都显示来源于哪篇新闻。但是大概在08年初的时候停了。当时主要是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点大,而为了一个用户并不太需要的功能,不值得。2010年初又恢复为专题的跟贴合并,这有一定的合理性,除了前面说的数字以外,还有专题本身就是一个话题的集中,所以跟贴也因此集合。五,IP识别和网易火星网友1,IP识别功能IP自动识别就是将跟贴用户的IP信息,自动转换成地理信息。这个功能推出之前的跟贴,用户身份要么是可以自己填写(包括可能登录),要么就直接使用IP了。常见的格式就是“IP:202.120.100.* 网友”。07年初,网易上线了自动将IP匹配成地理信息的功能,表述格式变为“网易北京海淀网友(202.120.*.*)”。IP隐藏了最后两位。这个功能的灵感来源于一篇谈用户体验的文章(不过我实在想不来是谁写的、实在抱歉),里面大概有一句话,意思是要将用户不能识别的机器信息,转换成可辨认的文字或者图形。后来有一天看跟贴的IP时,就突然灵感一闪,换成大家可识别的地理信息如何?&于是在网上找了个IP地址库,总共有10几万条记录(IP段和对应的地址)。但是中文地址不规范,很多详细到“某某街道几号XX网吧”,所以就干脆人工整理,将多余的信息全部删掉,最详细只保留县区级、或者学校。但也保留了微软中国公司和IBM中国公司的IP信息,这导致后来出现了“网易IBM中国网友”,真有点对不起发帖的兄弟。这个笨办法耗费了1个月的时间。后来的版本采用了程序智能截取,并且自动升级IP地址库信息。这个功能推出一年后其他大网站都纷纷效仿。不知道是不是网易最早在跟贴上应用的,但是当时的确没有参考过其他网站,因为日常浏览的网站里,没看到过。2,网易火星网友在整理上面说的IP地址库时,偶尔遇到一些没有地理位置的或者只显示“ICCAN未分配”的IP段,犯困了。一开始准备老老实实地用“网易IP未能识别网友”,后来干脆恶搞了个彩蛋,就是“网易火星网友”。因为不能被识别而且网友使用到的IP其实不多(不包括地址匹配错误的),所以火星网友的出现概率极低,偶尔出现时引起大家骚动和仰慕。但是后来网友发现漏洞,利用HTTP头信息欺骗,捏造不存在的IP(包括局域网IP),就经常看到火星网友。甚至直接修改地域信息的显示。&3,地域攻击IP识别功能所赢得的巨大声誉是在意料中的。但也导致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包括网友和网易内部),最强烈的就是地址信息所引起的地域攻击。甚至还被网友举报到监管部门(包括色贴),最后为了生存,对直接攻击的做了删减,并且在页面提醒“文明社会,从理性发贴开始。谢绝地域攻击。”4,IP地址的应用曾经设想中的应用,根据新闻的事发地,自动列出当地网友的跟贴。比如,在一篇“成都公车起火”的新闻后,来自“网易四川成都网友”的评论,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信息。但是由于这个功能大部分新闻不适用(体育、财经、科技等),以及在“所有辅助功能为系统性能让路”的原则下,一直搁置。六,用户系统每天活跃在网易跟贴里的几百万用户(包括看帖不回帖的),如果通过跟贴为纽带,将臭味相投的、对同一话题跟贴态度一致的、地域关联等连接起来,组成跟贴社区,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是事实上,设想、摸索、实践的经历不少,目前尚未成功。1,首先,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跟贴用户绝大多数不登录的。曾经设想过,通过COOKIE读取用户信息(曾经登录过通行证的),但是无法解决用户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问题。2,曾经采用网易论坛的用户库,计划将跟贴记录保存到论坛。但是,用户在跟贴的发言,与论坛的风格差异很大,并不太愿意保存到论坛。3,为了实现登录网友产看自己发帖记录,临时做了一个保存灌水记录的系统。4,09年春夏之交开始,所有网站被要求登录发帖。竟然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虽然发帖量一度跌去一半。但是神州大地都如此,网友也被迫接受了。5,09年60大寿后,借鉴微博的思路,计划将只在跟贴首页平面展示的跟贴,通过关注、转发等方式立体传播。开工一半,网易决定开发微博,导致跟贴此项目匆忙完成,效果差强人意。七,互通——微博,论坛、博客系统互通,其实挺像那些高谈战略布局的企业家一样,听起来让人热血沸腾,但是能实现而且成功的极少。因为,你苦花心思的去实现,用户不一定需要,甚至并不知道这个互通的存在。1,与博客互通:曾经试验过,用户在发跟贴的时候,可以勾选同时发到博客。结果一方面由于登录的限制,另一方面没几个用户愿意同步,因为跟贴内容与博客性质差距太大。论坛遭遇也类似。2,收藏到博客:每条跟贴下有一个按钮,收藏到博客。点击后,系统将内容COPY到博客,并且自动增加了新闻标题、原始链接和描述性的文字。但是一天使用的次数,不到1000次,最后放弃。但是,专门收藏跟贴的几个博客(老衲博客),倒是很火。这个功能的需求是少数用户,可以通过人工COPY实现。3,转发到微博:微博是一个很好的分享和传播平台,但是由于字数限制,不太可能直接将跟贴转发到微博。网易微博上线前,偶尔看到有网友人工将网易跟贴截图,在新浪微博传播。于是,我们想到了将微博截图然后,当图片发到微博上。用户只需要点击一下,系统在后台完成截图过程。而且为了适应微博的页面宽度,单独制作了用于截图的窄页面。该功能还是很受网友欢迎,更重要的是,网易跟贴可以通过微博渠道广泛传播。可惜不久被和谐了。八、网易跟贴的文化形成网易跟贴的恶搞、自嘲、正话反说、调侃朝政、讽刺世俗等文化,形成的原因很多,但是与产品功能设计的原因较小。也就是说,通过功能设计刻意去培养营造这种文化,可能用错力道。同理,对手也很难通过产品的改造而复制网易跟贴。但是,必须警惕的是,因为功能的阻碍,让导致网友流失、气氛减弱。比如,在跟贴内容中加入表情图标,我是一直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表情图标会极大地伤害文字内容的可读性,也类如系统自动生成的“支持”“我顶”“很好”一样,导致水贴泛滥。网易跟贴文化的形成,时间漫长,非一朝一夕所为。有一点比较确定的是,网易新闻曾经力推的恶搞专题,对此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大约是2004年到2007年之间,网易新闻曾力推恶搞、反讽类专题,比如《油荒时代的幸福生活》、《全民大搞拷》、《领导下乡送温暖》(已阵亡)、《幸福生活2005》、《坚决反对取消户籍制度》等。网易跟贴调调和这些专题的风格一脉相承。当然网友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远超人数有限的编辑,后来演绎了老衲和师太、小李与局长等无数可歌可泣的跟贴故事。(先后参与过网易跟贴的产品功能设计人员有:李学凌、梁剑、钟韵江、李文涛、彭毅、李楠、陈陶陶、万琪,其中只有万琪是名义的全职跟贴产品人员;开发人员有:董荣杰、李欢、黄海亮、肖裕、程思、郜文彬;前端人员有:罗金、徐翔、罗礼权、鲍海燕——名单可能有所遗漏)
后参与评论
一般本人一天只在虎嗅批一个折子。刚才刚批了《中国盒子:一直在过渡,从未真颠覆》的匿名折子。这会儿一看,又是一个匿名的折子,而且选材就是个“坑”。因此先跳为敬,后面随意。点评:文章以时间线为主轴,以技术为视野,叙述了网易跟帖的发展,及后期回帖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技术方面讲的较为可信,加上文末附了名单,猜测应该是“网易内部IP”,深喉。不足之处是前面叙述过多,后面分析较少,有头重脚轻之嫌。但在虎嗅这样的地方,出现技术角度的文章,既有科普的作用,也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提供了可能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于一个细节:“构建一个类似IMDB等电影分享网站之类的评价系统,而且计算公式复杂保密,其中包括发表时间,支持数,反对数,被引用回复次数(被盖楼数),甚至参与顶帖的用户身份……”这个说的很专业,但是暴露了作者的专业知识欠缺。——IMDB的评分算法是开源的,知名博主阮一峰的BLOG上进行过专门的介绍,无非是一些贝叶斯公式之类。谈不上“复杂”,更够不到“保密”。考虑到虎嗅的受众基本上都是高端商业人士,最起码有一颗高端商业人士的心,这个细节其实也并不重要。
回复 :知耻近乎勇,诚为可贵。//@凰阅无疆:抱歉,刚刚的话有些冷嘲热讽。主要被你的有些言语刺激了。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与君共勉//@路长且远:我只能说你很有生活。打的比方很说明状态。
抱歉,刚刚的话有些冷嘲热讽。主要被你的有些言语刺激了。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与君共勉回复 ://@路长且远:我只能说你很有生活。打的比方很说明状态。//@凰阅无疆:谢您宽恕,但真心没感觉你说的透着丝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只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屌丝气质还混合了一丝隔夜茶叶加香港脚穿过的袜子的味道。你说你高贵,突然映入脑海一副杀马特贵族艺术照。
回复 :我只能说你很有生活。打的比方很说明状态。//@凰阅无疆:谢您宽恕,但真心没感觉你说的透着丝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只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屌丝气质还混合了一丝隔夜茶叶加香港脚穿过的袜子的味道。你说你高贵,突然映入脑海一副杀马特贵族艺术照。//@路长且远:恕你眼拙。——你读了我的回复后,难道没有感觉到铺面而来的劲风里,透着丝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吗?当然,你肯定感觉到了。既然感觉到了,你觉得我搜个索,还要用百度吗?
谢您宽恕,但真心没感觉你说的透着丝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只感觉一股扑面而来的屌丝气质还混合了一丝隔夜茶叶加香港脚穿过的袜子的味道。你说你高贵,突然映入脑海一副杀马特贵族艺术照。回复 ://@路长且远:恕你眼拙。——你读了我的回复后,难道没有感觉到铺面而来的劲风里,透着丝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吗?当然,你肯定感觉到了。既然感觉到了,你觉得我搜个索,还要用百度吗?//@凰阅无疆:呵呵,只能这个回复您呐,这篇文应是虎嗅转的,至于转的谁的,麻烦大神您出门右转问百度
嗯,长远君出现了,会火
回复 :thx. 其实已经看到你发的评论。//@Testing:随后虎嗅收到一篇匿名推荐投稿,系统剖析、还原了网易跟帖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发展历程及运营心得,原作者为前网易新闻中心主编、现i美股主编梁剑。---原文链接为:http://wanqi.1984./blog/static// 引用 梁总:网易跟贴的前世今生
另附上万琪【其中只有万琪是名义的全职跟贴产品人员】的个人BLOG,http:
随后虎嗅收到一篇匿名推荐投稿,系统剖析、还原了网易跟帖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发展历程及运营心得,原作者为前网易新闻中心主编、现i美股主编梁剑。---原文链接为:http://wanqi.1984./blog/static// 引用 梁总:网易跟贴的前世今生
另附上万琪【其中只有万琪是名义的全职跟贴产品人员】的个人BLOG,http://wanqi.1984./ 大家可以看看上面对网易人的日志和想法。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传递。
回复 :恕你眼拙。——你读了我的回复后,难道没有感觉到铺面而来的劲风里,透着丝丝的高端大气上档次吗?当然,你肯定感觉到了。既然感觉到了,你觉得我搜个索,还要用百度吗?//@凰阅无疆:呵呵,只能这个回复您呐,这篇文应是虎嗅转的,至于转的谁的,麻烦大神您出门右转问百度
呵呵,只能这个回复您呐,这篇文应是虎嗅转的,至于转的谁的,麻烦大神您出门右转问百度
虎嗅能不能借鉴这套评论系统
猫王的爷爷:
借鉴了形式有个屁用,网易的用户群都是社会人为主,吃尽酸甜苦辣,愤世嫉俗。。。虎嗅以奶油小生为主,怎么可能有网易的神贴
袁源_Vivian:
回复 :你觉得现在还有哪家和门户沾边的网站没借鉴了捏?你看看这个顶,你看看这个踩//@7星级产品经理:从昨天那篇文章上可以看到大家对网易的感情和依赖,这条路非常适合虎嗅
7星级产品经理:
从昨天那篇文章上可以看到大家对网易的感情和依赖,这条路非常适合虎嗅
7星级产品经理:
我现在感觉虎嗅的这种讨论热度特别适合网易这种跟帖模式
微博人跟着大号耍宝时,网易跟帖没有忘记天一。微信亲友聊家长里短时,网易跟帖没有忘记天一。百度帝吧快变成草榴时,网易跟帖没有忘记天一。豆瓣里各种装小清新时,网易跟帖没有忘记天一。知呼专家们装逼吐槽时,网易跟帖没有忘记天一。--这就是态度。
这是民意 !!! 这叫做有态度 你不懂
互联网咨询者:
的确是态度。其他的态度就是跟着热点来。
感觉占个沙发,太有才了。分享跟贴:对《中储粮粮库火灾调查:违规露天储存碰上消防短板》的精彩跟贴:上联:中储红下联:粮加灰横批:仓竟空谁写的这么奇葩?我是受这个对联的引诱才进来,居然在热门跟帖看不到。
TroubleKid:
回复 :好像踩得多的也在上面//@Testing:发现虎嗅的跟贴排名也类似网易,有回复或顶的一般在上面,是不是
//@潘乱:张发财微博上写的,被搬了过去。
猫王的爷爷:
这样的对联,在网易上面属于低级对联。。。五六年前,网易淫才阁,才厉害呢。有空查这五个字,你就知道网易牛人的水平,和虎嗅的弱智
回复 :您明鉴//@Testing:发现虎嗅的跟贴排名也类似网易,有回复或顶的一般在上面,是不是
//@潘乱:张发财微博上写的,被搬了过去。
回复 :发现虎嗅的跟贴排名也类似网易,有回复或顶的一般在上面,是不是
//@潘乱:张发财微博上写的,被搬了过去。
张发财微博上写的,被搬了过去。
比如《油荒时代的幸福生活》、《全民大搞拷》、《领导下乡送温暖》(已阵亡)、《幸福生活2005》、《坚决反对取消户籍制度》等。
这些一定要重新看一遍,恩,必须滴。
TroubleKid:
回复 :可以考虑发图,参见acfun.tv。把图变为一个按钮,一按,就像现在的未登录状态写评论那样,背景变暗,然后中间把图弹出。//@潘乱:发图和表情会破坏表达
发图和表情会破坏表达
《全民大搞拷》、《领导下乡送温暖》(已阵亡)、《幸福生活2005》-----已阵亡,且不能发图片,唉,虎嗅,评论也是和网易一样不能发相关截图。
《坚决反对取消户籍制度》 公安部新一轮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将有望面世。22日,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武和平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公安部现在正在对此事进行认真推进和协调,但是具体的改革内容和相关举措目前还没办法透露。我祖辈在农村,因此我一出生也就是农民。从父亲那代开始,我们家的目标就是为城市户口而奋斗。虽然几十年过去,父亲已经老去,也没被人承认为城市人口。但是,终于在我而立之年,实现了两代人的理想。但是眼下听说要实行户籍改革,城乡统一,简直是惊天噩耗。父亲的一辈子泪水 我的半辈子的汗水,全白流了。好不容易才取得“城里人”的身份,能在外来民工前抬起头来,这一改,他们不花一分一毫,也成了“城里人”。这感觉,就像自己花了毕生积蓄买了一套房子,第二天政府却说,以后大家不用买房子了,每人分一套一样悲痛。为了我们的曾经付出的努力和尊严,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比别人的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我们必须旗帜鲜明的“坚决拥护现有户籍制度,限制外来人口流动”。>>
[头条新闻]★新风尚:小资们热衷骑山羊,彰显贵族风采,流浪人员不用担心没地方睡,都睡宝马车里。随路都可以见到被丢弃的名车。 ★新职业:"祥子"又开始拉面包车了,拉面包车成为国家公布的继网络编辑员等十个职业之后的新职业。★新景象:随着拉面包车、自行车修理等职业的兴起,迅速解决了广大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从下周开始,国家决定将每天工作时间改为4小时,从中午11点到下午3点,以便所有的人能在天黑前回到家;而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延长到一个半月以方便大家出城游。★全国高速公路的最底限速统一改为15公里/小时,因为现在上面跑的大部分是自行车。★广州传来喜讯:困扰广州多年的飞车党终于绝迹了。因为油价太高,飞车党抱怨说抢回来的钱不够加油。★深圳市政府决定对市区的混凝土和柏油马路进行改造,开辟泥路,以专门供越来越多的马车行走。★在最近的全球重污染城市1000名评测中,中国所有的城市,都无一上榜。贫油时代,直接导致了城市环境的好转。
我觉得网易很好,永远选择网易
猫王的爷爷:
你是否觉得虎嗅很多人的心理太幼稚了呢
我就觉得楼主头像不错
随后虎嗅收到一篇匿名推荐投稿,系统剖析、还原了网易跟帖这个产品的设计思路、发展历程及运营心得,原作者为前网易新闻中心主编、现i美股主编梁剑。---原文链接为:http://wanqi.1984./blog/static// 引用 梁总:网易跟贴的前世今生
另附上万琪【其中只有万琪是名义的全职跟贴产品人员】的个人BLOG,http://wanqi.1984./ 大家可以看看上面对网易人的日志和想法。分享,是一种快乐的传递。
谢谢分享。世界因分享变宽广,视野因分享变远长。
谢谢分享。世界因分享变宽广,视野因分享变远长。
依稀记得网易跟帖还能反对的时候体现出来的网民的态度,一小撮五毛淹没在如汪洋大海般的反对中。
网易跟贴的都是5美分,有钱拿的
政府雇佣的网络评论员倒是真有其实,在五毛看来说点实话的都是五美分,
我用网易的评论来回你,“奴才总以为当另外一批人不跟他一起叫主子了,必然是在外面有了新主人!”。你说这种话,你伤了多少人的心啊,你有没有看过网友的评论都是被逼出来的,字字带血,句句含泪。你,可曾看过这世上有多少人受到公权力的欺压,侮辱,侵害。你还说这种话?
后记: 曾经计划的另外两部分内容:第二部分:跟贴的审核管理第三部分:跟贴的技术实现原理审核相关的,我计划单独写一篇审核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而跟贴的技术实现,由于对技术了解不多,可留存借鉴的不多,准备放弃。这部分没有说明,谢谢!
有空交流一下跟帖的审核管理,哈哈
有空交流一下跟帖的审核管理,哈哈
个人觉得网易产品也比较有态度(非政治方面),所以一直都挺喜欢。正如文中所述"他们在比拼跟贴数字的时候,已经给网易跟贴让出了极好的发展机会。" 加油!
猫王的爷爷:
括号里的才是正话。你太不了解网易
猫王的爷爷:
括号里的才是正话。你太不了解网易
没想到看似简单的跟帖背后包含了这么多人的努力和智慧。记得以前网易跟帖只能分享到网易微博,后来增加了腾讯和新浪微博,结果通过这两个平台很好推广了网易跟帖,可见有舍才能有得。
只说两点1.“我来说两句”这是搜狐跟帖的口号,新浪的评论页面一直都是没有口号的,直到今年4月份,才上线“我有话说”这个口号2.热帖的困惑是几大门户网站所共有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让那些评论审核人员去完成优秀跟帖的筛选,因为只有他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评论
这也算产品分析。。。受益
无标题,不腥揾
一个人混到60多岁然后越混越差,他说“我这60年不是白混的,还是很有看头的,想我当年、、、”
科普的不错,So What?
当年的努力对比现在的实际,只能说明网易新闻“不进则退”了。有态度什么的还好说,新闻媒体不能只注重有商业性,混乱舆论导向乃至沦落为“情绪的发泄地”就是新闻媒体的悲哀了。
这篇文章很有看头
163的A计划、B计划、C计划,huxiu可以借鉴,但不可照搬。huxiu应该发展自己的H计划。1)自动过滤无底线的态度帖,粗口、广告,...2)可以有不公开的用户积分系统来帮助编辑提高筛帖效率,但人工减分、时间衰减,一个也不能少,以避免帖霸和帖党的产生,3)要充分尊重看贴不切页(全部/价值/新鲜)的用户习惯,建议只保留全部,跟贴区,价值帖5~10个在前,靠用户积分系统和编辑双筛选产生;新鲜帖50个在后,对用户积分达到一定上限的新鲜帖时间保持稍微久一些;...
这个牛逼,内人所写,值得收藏!
上次看一些投稿人写的底下社会,那个地域攻击不就是五毛党发明的?另,网易是不是对现在的评论设计申请专利了?
技术贴,要顶。良心网站,更要上。
点击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易怎么盖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