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的红线高清的翻译

太平广记豪侠 红线-太平广记全文翻译-原文,译文,注释-【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线翻译网
页面内容太多?请尝试&&&
唐潞州①节度使薛嵩家青衣红线者,善弹阮咸②,又通经史。嵩乃俾掌其笺表,号曰内记室。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声,颇甚悲切,其击者必有事也。”嵩素晓音律,曰:“如汝所言。”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身亡,不敢求假。”嵩遽放归。是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淦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朝廷命嵩遣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又遣嵩男娶滑亳节度使令狐章女。三镇交为姻娅③,使使日浃往来。而田承嗣常患肺气,遇热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以延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其恤养。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并潞州。嵩闻之,日夜忧闷,咄咄自语,计无所出。时夜漏将传,辕门已闭,杖策庭际,唯红线从焉。红线曰:“主自一月,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事系安危,非尔能料。”红线曰:“某诚贱品,亦能解主忧者。”嵩闻其语异,乃曰:“我知汝是异人,我暗昧也。”遂具告其事曰:“我承祖父遗业,受国家重恩,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伐尽矣。”红线曰:“此易与耳,不足劳主忧焉。暂放某一到魏城,观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二更可以复命。请先定一走马使,具寒暄书。其他即待某却回也。”嵩曰:“然事或不济,反速其祸,又如之何?”红线曰:“某之此行,无不济也。”乃入闱房,饬其行具。乃梳乌蛮髻,贯金雀钗,衣紫绣短袍,系青丝轻履,胸前佩龙文匕首,额上书太一神名。再拜而行,倏忽不见。
①潞州:唐时治上党(今山西长治),辖今晋东南。
②阮咸:这里指琵琶。阮咸,本是竹林七贤之一,善弹琵琶,精通音律。据说阮咸改造了从龟兹传入的琵琶,因此后世亦称琵琶为阮咸,简称阮。
③姻娅:泛指姻亲。
唐朝,潞州节度使薛嵩家一婢女名红线,她很会弹琵琶,又懂四书五经。薛嵩让她管理各种文书,称为内记室。有一次军中宴会上,红线对薛嵩说:“听这鼓声很悲凉,这打鼓的人必定有心事。”薛嵩平时也懂音乐,说:“你说得很对。”于是,找来打鼓人一问,他说:“昨晚我妻子死了,我没敢请假。”薛嵩于是马上让他回家。这时正是唐肃宗至德年间,河南、河北一带很不安宁。朝廷以淦阳为节镇,命令薛嵩守卫,控制山东。战争刚过,军府初建,朝廷命薛嵩将女儿嫁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的儿子,又让他的儿子娶滑亳节度使令狐章的女儿。淦阳、魏博、滑亳三镇联姻,经常派使者往来其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肺部患病,天热就严重。他常说:“我若驻守山东,那里天气比较凉快,我还能多活几年。”于是,他从军中选拔了三千勇士,称为外宅男,给其优厚的抚恤金。他命令三百人在衙门口和宅院内值班,并选择适当时机,想吞并潞州。薛嵩知道这消息后,日夜忧愁,常自言自语,却想不出好办法。一天夜晚,军营的大门已经关闭,薛嵩拄着拐杖到庭院,只有红线跟在身后。红线说:“主人这一个多月寝食不安,好像有心事,是不是旁边魏博节度的事?”薛嵩说:“事关安危,不是你能处理的。”红线说:“我虽为奴婢,也能为您解除忧愁。”薛嵩听她的话语不一般,便说:“我知你不是一般人,我心中有数。”他便把具体事都告诉了红线说:“我继承祖父的大业,承受国家的恩惠,一旦将镇守的疆土丢掉了,几百年的功勋都丧失了。”红线说:“这事好办,不用这样忧愁。您先让我去趟魏城,观察形势,探探虚实。一更去,二更便可回来。请您先准备好一个使者和一匹马、一封寒暄的信件,其他事情等回来再说。”薛嵩说:“这事若办不好,反而会加速灾祸的来临,那怎么办?”红线说:“我此去定能办好。”说完回到自己屋中,准备行具,梳洗打扮。梳一个乌蛮髻,头插金雀钗,身穿紫色绣花短袍,腰系青丝带,脚蹬轻便靴,胸前佩龙文匕首,前额上写着太一神名。向薛嵩拜了拜,转眼不见了。
嵩返身闭户,背烛危坐。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惊而起问,即红线回矣。嵩喜而慰劳曰:“事谐否?”红线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红线曰,某子夜前二刻,即达魏城,凡历数门,遂及寝所。闻外宅儿止于房廊,睡声雷动。见中军士卒,徒步于庭,传叫风生。乃发其左扉,抵其寝帐。田亲家翁止于帐内,跌酣眠,头枕文犀①,髻包黄索殳,枕前露一星剑,剑前仰开一金合,合内书生身甲子,与北斗神名。复以名香美珠,散覆其上。然则扬威玉帐,坦其心豁于生前。熟寝兰堂,不觉命悬于手下。宁劳擒纵,只益伤嗟。时则蜡炬烟微,炉香烬委,侍人四布,兵器交罗。或头触屏风,鼾而谡撸换蚴殖纸矸鳎薅煺摺D衬税纹漪㈢恚闫漶嗌眩绮∪缧眩圆荒苠弧K斐纸鸷弦怨椤3鑫撼俏髅牛卸倮铮ǜ呓遥乃鳎考Χ埃痹略诹帧7尥不梗偻谛幸邸8兄甑拢母庇谝拦椤K缘币孤廴保灯甙倮铮胛0钜坏溃辶牵郊踔饔牵已云淇唷a阅朔⑹谷胛海盘锍兴檬樵唬骸白蛞褂锌痛游褐欣丛疲栽Т餐坊褚唤鸷希桓伊糇ぃ魅捶饽伞!弊ㄊ剐浅郏拱敕降健<巡督鸷希痪桃伞J拐咭月砉挝门,非时请见。承嗣遽出,使者乃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遂留使者,止于宅中,狎以宴私,多其赐赍。
①文犀:有斑纹的犀角。
②杭聪麓埂
③夜漏:意为夜间的时刻。漏,古代滴水计时的器具。
薛嵩回屋关门,背灯而坐,独自饮酒。薛嵩平日喝酒不过几杯,但这一晚上举着杯子喝,数十杯都没醉。忽然听到一阵晨风吹过,好似有片树叶落下来,他惊起询问,却是红线回来了。薛嵩高兴地问:“事办得怎么样?”红线说:“我怎敢完不成使命。”薛嵩又问:“没伤害人吗?”红线说:“用不着,我把田承嗣床头的金盒拿来了。”红线说:“我子夜前二刻就到了魏城,过了几道门,便到了他睡觉的地方,听到外宅男在走廊上睡觉,鼾声如雷。中军士兵在院中走动,互相打招呼。我开了左门,到了他床前,您亲家公躺在床上,露着脚睡得正香,头裹黄巾,枕花枕头,枕前露一把短剑,短剑前有一个开着的金盒。盒内写着他的生辰八字和北斗神名,上面盖着香料和珍珠。然而他在军帐中威风八面,却熟睡在兰堂之中,他没想到他的性命就在我手里。杀他是很容易的事,我怕那样惹来麻烦。这时,蜡烛快要熄灭,香炉的香已燃尽,他的侍者四散了,兵器扔在了一起。有人头碰屏风,鼾声大作,有的手持汗巾、毛掸睡着了。我拔他们的头簪、耳环,摸他们的衣服,都像有病似的不能醒来。于是拿着金盒回来了。出魏城西门,走了二百多里,隐约看见城墙上的铜台,漳水向东流去,月上林梢,晨鸡鸣动。去时很愤怒,回来时很高兴,忘记了疲劳。为了感谢您的恩德,我不顾半夜三更,往返七百里,不怕危险,走过了五六座城,希望减少您的忧虑,不敢说辛苦。”于是,薛嵩派人到魏城,给田承嗣送了一封信,信上说:“昨晚有人从魏城来,从您床头上拿了一个金盒,我不敢留下,特派专使连夜送还。”使者连夜赶往魏城,半夜到达后,只见为了寻找金盒,搜捕盗金盒的人,全军的人都在忙碌着。使者用马鞭敲门,他们认为在这非常时刻求见,一定是有要事。田承嗣急忙出来,使者把金盒给他。他捧着金盒,惊异得几乎晕倒。他留下了使者,请到厅内,设宴款待,给使者很多赏赐。
明日,专遣使赍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杂珍异等,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亲姻。彼当捧毂后车,来在麾鞭前马,所置纪纲外宅儿者,本防他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由是一两个月内,河北河南信使交至。忽一日,红线辞去。嵩曰:“汝生我家,今欲安往?又方赖于汝,岂可议行。”红线曰:“某前本男子,游学江湖间,读神农①药书,而救世人灾患。时里有孕妇,忽患蛊症,某以芫花②酒下之,妇人与腹中二子俱毙。是某一举杀其三人,阴力见诛,降为女子,使身居贱隶,气禀凡俚③。幸生于公家,今十九年矣。身厌罗绮,口穷甘鲜。宠待有加,荣亦甚矣。况国家建极,庆且无疆。此即违天,理当尽弭。昨往魏邦,以是报恩。今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烈士谋安,在某一妇人,功亦不小,固可赎其前罪,还其本形。便当遁迹尘中,栖心物外,澄清一气,生死长存。”嵩曰:“不然,以千金为居山之所。”红线曰:“事关来世,安可预谋。”嵩知不可留,乃广为饯别,悉集宾友,夜宴中堂。嵩以歌送红线酒,请座客冷朝阳为词。词曰:“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歌竟,嵩不胜其悲,红线拜且泣。因伪醉离席,遂亡所在。
①神农: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会人民农业生产。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会人民医治疾病。
②芫花:别名杜芜、老鼠花、黄阳花、野丁香花。性寒,味苦,辛。主治泻水逐饮,解毒杀虫。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疥癣秃疮、冻疮。
③凡俚:即庸俗。
第二天,田承嗣专门派人带了三万匹布,二百匹好马,还有一些珍贵的东西,献给薛嵩。并给薛嵩写信说:“多亏您不计私怨,我才保住了性命,我要悔过自新不再连累亲戚。我专门派人去商量孩子的婚事,叫我儿子厚待您的女儿。我招募的外宅儿,本是为防范外人强盗,没别的企图,现在叫他们脱掉军装,回家种地。”以后的一两个月内,河北、河南信使经常来往。忽然一日,红线要辞别离开。薛嵩说:“你生在我家,你想上哪里去呢?我还要依靠你,你怎么能走呢?”红线说:“我前世是个男子,周游四方,寻求学问,读过神农的药书,给世人看病消灾。当时有一个孕妇,腹中生了虫子,我给她服了芫花酒,妇人和肚子里的双胞胎都死了。我一次杀了三条人命,阴曹地府为了惩罚我,把我变为女子,贬为奴婢。幸亏生在您家,已经十九年啦,穿够了绸缎,吃尽了美味,您对我特别宠爱,给了我很多荣誉。现在您管辖的疆土太平,人们安居乐业,我应该留在这里,可这样违背了天意。昨天去魏城,为了报答您的恩情。现在两地都保住了城池,人们的生命也都安全了。乱臣知道惧怕,刚烈正直的人得到了保障,对我一个女人来说,功劳也不算小了,可以赎我以前的罪过,还我男儿身。我想离开尘世,成仙得道,生死长存。”薛嵩说:“不能这样,你一个小姐之身怎么能住在山里呢?”红线说:“事情关乎来世,怎么能够预先谋划?”薛嵩知道留不住她,便为她饯别,集合宾朋好友,夜宴中堂。为了给红线祝酒兴饯行,薛嵩请在座的冷朝阳作词,其词是:“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消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唱完,薛嵩悲伤不能自已。红线边流泪边拜谢,假装喝醉了离开了宴席,从此不知所踪了。红线毯原文|翻译及赏析_作者白居易_书摘古诗文网
朝代:唐代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参考翻译(www.shuzhai.org) 更新时间 :
⑴这是《新乐府》的第二十九首。题宋本原作《红绣毯》,但正文作&红线毯&。&红线毯&,是一种丝织地毯。此类红线毯是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所管织造户织贡的。据《新唐书&地理志》宣州土贡中有&丝头红毯&之目,即此篇所谓&年年十月来宣州&的&红线毯&。
⑵&缫丝&,将蚕茧抽为丝缕。&拣&,挑选。&练&,煮缣使熟,又有选择意。&红蓝&,即红蓝,叶箭镞形,有锯齿状,夏季开放红黄色花,可以制胭脂和红色颜料。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诂笺&云:&此则红花也,本非蓝,以其叶似蓝,因名为红蓝:《本草图经》云。&
⑶&红于蓝&,染成的丝线,比红蓝花还红。
⑷&披香殿&,汉代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歌舞。这里泛指宫廷里歌舞的处所。
⑸&可&,适合。&可殿铺&,亦可作&满殿铺&解。
⑹&不胜(读平声)&,承受不起。
⑺&美人&两句描写丝毯松软,能陷没舞女的鞋袜,即所谓&不胜物&。
⑻&太原&两句说太原出产的毛毯硬涩,四川织的锦花褥又太薄,都不如这种丝毯好。&毳(音脆)&,鸟兽的细毛。
⑼作者原注:&贞元中,宣州进开样加丝毯。&&开样&和&加样&都是翻新花样的意思。&加样织&,用新花样加工精织。
⑽&线厚&,是说丝毯太厚。&卷不得&,是说不能卷起。
⑾&一丈毯,千两丝&,汪立名本作&一丈毯用千两丝&。
⑿&地衣&,即地毯。
参考赏析(www.shuzhai.org/gushi/)
中唐&时政&之弊很多,其一是地方官&每假进奉,广有诛求&(《论裴均进奉银器状》)。&宣州太守&的进奉&红线毯&就是一例。这触发了对&宣州太守&一类昏官的愤怒鞭挞与对&生民病&(《寄唐生》)的同情心,&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手&(《策林》六十九)《红线毯》,正表达了诗人绝进奉,救时弊的意愿。
诗下小序,表明此诗题旨是为忧虑蚕桑耗费之巨而作。咏&红线毯&为何&忧蚕桑之费&呢?因为红线毯是高档丝织品,织毯以茧丝为原料。诗的第一部份即一至五句,就是记叙用茧线织成红线毯的精工细作的过程。首句&红线毯&乃&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以下四句诗人指出几个动词,准确、精炼地介绍了红线毯制作工艺的顺序:择(茧)&&缫(线)&&(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织(毯)。从中可见出&红线毯&与&蚕桑之费&的关系。&披香殿&原为汉代宫殿名,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曾在此地轻歌曼舞,这里借指宫廷歌舞之地。第一部分叙述织毯工艺之复杂精细,虽平平道来。&不务文字奇&(《寄唐生》),但表现出织匠劳动的艰苦紧张,也含寓着诗人深切的同情。
第二部分从第六至第十四句,绘写已织就的红线毯的精美。先是表现红线毯面积之大:&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可&字极为传神,说明毯与宫殿地面大小正好吻合而铺满,足见地方官阿谀奉承之心计。&十丈余&之毯需要耗费多少蚕丝,化费织匠多少劳动!诗人&忧蚕桑之费&的感情亦正见于此。接着是突出红线毯质地的&温且柔&。地毯仅仅面积大而质地精并不足为奇,惟大而细方见其精美绝伦,也才显示出享用者之豪华奢侈,进而更突出&忧蚕桑之费&的题旨。&彩丝茸茸香拂拂&,从视觉与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红线毯的精致,这是第一层次。&丝茸茸&从视觉角度写其丝缕柔密;&香拂拂&从嗅觉方面写其染有香料所以随吹拂散发出香气,极写其精美。&线软虚不胜物&则主要从触觉角度表现其质地松软之美,这是第二层次。毯上织有花的图案,花织得虚空柔软,简直受不了任何&物&来压。但是这样精美之物却是专供美人歌舞践踏,以满足帝王声色之娱的,可见帝王们生活豪华奢侈之极!&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是写线毯绵软有弹性,足可使美人纤纤细足陷没于毯内,这是第三层次。&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这第四层次是以其他毯衬此毯。太原毯、四川锦花褥都算各地名产,但与红线毯相比则不可同日而语:一则生涩而细毛僵硬,一则冰凉而质地单薄,哪里比得上红线毯兼温暖与柔软之美!&年年十月来宣州&,第五层次笔锋一转,介绍红线毯之来历,它是每年十月由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县)而来,从而把皇帝的享乐与地方官的进奉挂上钩,渐显题旨,使诗意深化。诗的第二部分极尽描写、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之能事,淋漓尽致地渲染出红线毯&温且柔&之精美,为下面讽刺、抨击地方官进奉之举埋下伏笔。
前两部分写物&&&红线毯&乃是手段,抨击进奉者(人)&&&宣州太守&才是目的。第三部分从第十五句至第十八句在把物之美写足之后,陡然将讽刺的锋芒直指&宣州太守&,可谓&其言直而切&(《新乐府序》),丝毫不委婉曲折。&宣州太守加样织&一句也属于&其事核而实&(《新乐府序》)。诗人此句原有注:&贞元中,宣州进开样加织毯。&可为证明。&开样加织&与&加样织&同义,都是指宣州太守在原已十分精美的红线毯上增添图样,加厚质地,锦上添花,以博取&龙颜大悦&;并且不知廉耻地自夸其&为臣能竭力&。但是&加样织&要增加多少&蚕桑之费&,却全然不顾。红线毯织作之艰难尚且不论,仅仅是呈奉入宫也要花费大量劳动。因为&线厚丝多卷不得&,竟需&百夫同担进宫中&!由宣州至京城长安路程何止千里,这沿途跋涉水,风餐露宿,又要使红线毯避免日晒淋,该有多少艰辛操劳!诗人写至此,岂能不愤恨填膺?
第四部分从第十九至二十三句,诗人的忧心忡忡已转化为满腔愤怒,并发展到不可遏止的程度。那股&惟歌生民病&的激情促使他几乎是指着&宣州太守&的鼻子厉声呵问,表现了为民请命而&不惧权豪怒&(《寄唐生》)的精神:&宣州太守知不知?&这不是一般的询问口吻,乃是一种反诘语气,是责问,是有力的抨击!他应该知道:&一丈毯,千两丝&&一&与&千&这两个悬殊数字的对比极有分量。&千两丝&不是实指,虚写所耗费蚕丝之多。&一丈毯&就需&千两丝&,那么&披香殿广十丈余&,又该耗费多少蚕丝啊!诗人内心痛苦而愤慨,以致不能不喊出更为震聋发聩的最后两句:&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控诉,是怒斥;锋芒毕露,无所畏惧。诗人以&人&与&地&相比照:地本不知寒,却为它铺满地毯;人需温暖却无衣裹体,正如《秦中吟&重赋》所描写的:&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端与寒气,并入鼻中辛。&但是地方官们&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诗人岂能不厉声喝止:&少夺人衣作地衣!&这是&卒章显其志&(《新乐府序》)的画龙点睛之笔,使全诗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忧蚕桑之费&题旨的灵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正因为诗人有如此真挚浓郁和强烈的感情,才引起读者心弦的共鸣。当然诗人揭露地方官之丑恶,暴露帝王生活之腐化,根本愿望还是补察时政,&愿得天子知&(《寄唐生》),以改革政治,维护封建统治。
《红线毯》全诗写作上最大特点就是&质而径&、&直而切&,或者说&意太切则言激&(《和答诗十首序》),语言质朴直率,感情激烈直露,记事直截了当,通俗易懂。诗人对此曾自评:&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与元九书》)。但此诗基本上是成功的。全诗形式也比较自由,&篇无定句,句无定字&(《新乐府序》),采用以七言为主,间以三言句,长短句配合协调,参差有致,&言&足可为&意&服务,如&一丈毯,千两丝&两个三言出语精炼、有力,对比鲜明,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愤慨之情。此外,全诗非一韵到底,而多处转韵,按诗意的层层递进而转韵,也清晰地表现了诗人感情的发展层次。这都有利于表现&风雅比兴&(《与元九书》)的讽谕内容,所谓&系于意不系于文&(《新乐府序》)是&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生动范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他的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来源栏目:
本文链接: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上一篇: 】
【下一篇: 】
古诗词精选推荐
唐诗三百首
宋词、元曲精选  送红线 唐/冷朝阳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注释】
  1、红线:相传为唐时侠女。
  2、采菱歌: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之一,多写采菱女恋爱相思之情。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
  3、送客:一作&送别&。魂销:形容悲伤愁苦时的情状。
  4、洛妃:又称洛神、洛嫔,即洛水之神。相传是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
  【译文】
  饯别酒宴上的采菱歌声美妙喜人,可木兰轻舟却要催客上路;在这百尺高楼上送别红线女远去,我心中悲伤,惆怅不已。红线女像那洛水女神,在茫茫江雾中乘舟远去,天地间只剩下万里碧空,滚滚江水,空自流淌。
  【句解】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句意为:饯别酒宴上的采菱歌声美妙喜人,可木兰轻舟却要催客上路;在这百尺高楼上送别红线女远去,我心中悲伤,惆怅不已。采菱歌,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之一,多写采菱女恋爱相思之情。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述异记》载:&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别,《全唐诗》作 &客&,此从《甘泽谣》改。魂销,形容悲伤愁苦时的情状。江淹《别赋》云:&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诗人起句即点写饯别宴席上的&采菱歌&,显示了酒宴上乐声之美妙,气氛之热烈。而着一&怨&字,欢快的情绪急转直下。为何&怨&?因为红线女即将乘舟远去。称舟为&木兰舟&,意在形容之华美。而舟上之人的靓丽优雅就可想而知了。在&百尺&高&楼&上送别,可见送别场面之宏大,主人送客之盛情。&魂销&二字,与&怨&字一脉相承,则显现了诗人心中的怅惘失落。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句意为:红线女像那洛水女神,在茫茫江雾中乘舟远去,天地间只剩下万里碧空,滚滚江水,空自流淌。洛妃,又称洛神、洛嫔,即洛水女神。相传是伏羲氏之女,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这里以洛妃喻红线女,可见红线女之秀美与超凡脱尘及诗人对她的赏爱。美人在餮涛碇邢В缮狭艘徊愕纳衩厣省《送之广陵》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处化用其意。&碧天无际&,多么壮阔空旷,可用一个&空&字概括。而&水空流&仍然是写&空&。&空&字正是诗人在佳人远去后内心惆怅失落心境的写照。江水悠悠,正如惆怅之绵绵不绝,让人回味无穷。
  【背景】
  据袁郊《甘泽谣》载:红线初为潞州节度使薛嵩家侍女,时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蓄勇士,将并潞州,嵩闻之,日夜忧虑,计无所出。红线夜至魏郡,入承嗣室,取床头金盒而归。嵩因遗书承嗣,以金盒示之,承嗣惊惧,遣使谢过。一日,红线辞去,嵩不能留,乃广集宾友饯别。嵩以歌送红线,请座客冷朝阳为词。又《唐诗纪事》载:&潞州节度使薛嵩,有青衣善弹阮咸琴,手纹隐起红线,因以名之。一日辞去,朝阳为词云云。&
  【鉴赏】
  此诗写离别的惆怅,表现对红线女的赞美和依恋。起句点写饯别宴席上的&采菱歌&,显示了酒宴上乐声之美妙,气氛之热烈。而着一&怨&字,欢快的情绪急转直下。&木兰舟&,意在形容舟之华美,烘托舟上之人的靓丽优雅。在&百尺&高&楼&上送别,可见送别场面之宏大,主人送客之热情。&魂销&二字显现了诗人心中的怅惘失落。后两句以洛妃喻红线女,可见红线女之秀美与超凡脱尘以及诗人对她的赞美。美人在茫茫烟雾中消失,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神秘色彩。此处化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空&字是诗人在佳人远去后内心惆怅失落的写照。江水悠悠,正如惆怅之绵绵不绝,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冷朝阳,唐代诗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登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进士第,为薛嵩从事。《全唐诗》录存其诗十一首。
猜您喜欢的分类:
阅读了的网友,还看了:
猜您喜欢的分类:
© 2014红线的翻译_百度知道
红线的翻译
//g&/zhidao/wh%3D450%2C600/sign=8b4ac4b6a1b6e468e089//zhidao/wh%3D600%2C800/sign=08c18edacdbe062667ebe60/3bf33a87efbf2b2118b4d.baidu.hiphotos://g:///zhidao/pic/item/3bf33a87efbf2b2118b4d.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jpg" esrc="http.hiphotos.<a href="http
提问者采纳
ma尽可能地向离他最近的树枝靠近,他把整个身子都顺着湍流的河水把calf压着靠在他怀里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细的红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