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大神速度来第2016十二大网络大神题,别的题目可以的话也说下

闲看《大学微言》南怀瑾著
此书是03年于旧书摊淘的上品之一,可惜有原读者(海航公司某职员)在前几页留了些所谓的“眉批”。听友人说,海航的老总特别喜欢佛教和南老先生,因此教导部下也孜孜不倦的学的重要著作,才好统一思想。
03年海口炎暑之季,那时自己还是钻石王老五,天天沉醉其中好些天。终于把几百页的长篇大论拜读完毕,印证读书有时也是一件苦差事。该书后来送给远在老家九江从政的弟弟了。只记得老先生关于“内圣外王之道”分析的很透彻,一度影响自己在生活中效仿了好些个月。读书移气,所以经常提醒自己要多看经常看天天看一些有益自己向上的书。奈何,齿岁日增,俗事缠身,书读得越来越少了,真希望有个自由身,好好在图书馆泡个半年一载的,彻底的过把瘾。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话说"国脉如缕"的宋朝    ◎《容斋随笔》宋洪迈原著        宋朝三百年虽然国脉如缕,文化科技倒很发达。宋词自不必说,治史也有司马温公一续编年体香火,唐宋八大家宋朝为主。其实,笔记小说也不甘示弱,俺江西老乡的《容斋随笔》不愧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洪迈乃今江西波阳人,是一个勤奋博学的士大夫,集40余年的读书笔记成果,集腋成裘,著《容斋随笔》5集74卷,约50多万字。  偶非科班,仅可读得节选版,也为之动容!曾放该书于枕边,两次通读,还想抽空再翻一翻。最好等银子多些,买套全著一识庐山真面目。    ◎《话说宋朝三百年》 许慕羲         说实话,从小到大就是吃这些通俗演义长大的一样。比较好的也看过一些,如蔡东藩巨著中的几本。  鸳鸯蝴蝶派的书看得不多,最近才看吉林文史出版社的这套话说历史演义系列。《话说清朝三百年》看得比较快,大约平时相关的东西接触得多了。这本书看得就比较久,每天才看5回左右。记得有位朋友说过,宋朝被严重低估了,有些认同。  编者说“此书读来,消遣之余可略帮助了解宋朝的历史线索”,很准确。 
  第三题
再翻启蒙文学    ◎《三字经 》        《三字经》的版本读过好几个,重温如回到年幼。相传为宋代名儒王应麟所作,后经历代都有增补和加工。六个部分排列有一定顺序,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强调重在懂礼仪而非仅仅求知。每当我诵读这些经典,不由得想起爷爷教童年的我背这些“古董”的情景来。好在我天赋中上,常常不多时就会背了。那时农村可没有幼儿园一说,我六岁半才上小学。一直到高中,我的语文成绩都遥遥领先其他同学,93年参加高考以县文科第一名被录取南开大学,可能也部分有赖于爷爷打下的基础吧。    ◎《千字文》        启蒙教育在我国一直受到重视,启蒙读物应运而生。它虽不是正统文学,历代以来都是口耳相传,主要读者是儿童与民间人士,但它的语言通俗易懂,句子以骈韵为主,两两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诸多启蒙书中,“三百千”最为普及和最受欢迎。  《千字文》是南北朝周兴嗣编纂的,距今1000多年了。相传周“一夕编缀进上,鬓发皆白”;有些七步言诗的影子。文字有时也要逼,才出得来的。  历代书法家如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等,竟相书写该文,从而更提高了它的声名。  一般来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偏偏是文构思精巧,文采斐然。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我等今日重温,也可获益不少。何况教育小孩,一举可两得。    ◎《增广贤文》        又称《古今贤文》或《昔时贤文》,相传为明朝中叶一儒生编纂,后经明末清初士人增补而成。  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略录一些,就可证实此言不假。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类此等等,比比皆是。  我观此书较之《菜根谭》范围涉猎广博,文字通俗浅显;实在佩服古人的才智和总结编纂能力。现在的好书越来越少了。    待续,学写随笔,还恳请文友书友指教。  
  第四题
亲近“如来”与“耶稣”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          高中求学时期,大陆风靡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当时也陶醉其中,整宿整宿的背着老师偷看了查大师的全部14部小说。其中《天龙八部》等好些地方涉猎了一些佛理和常识,可以说启蒙了自己的一点佛之慧根。  刚参加工作头几年,年青无知,总以为自己是共产主义者,无神论者,视佛教等为迷信,目不斜视;虽然偶尔标榜共产党员也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内心骨子里却一丁点这意思也没有。和此佛经的机缘是2007年禁不住朋友的多次邀约,听了几次安利的会议。会后,曾演讲过的某高阶领导建议我到其佛堂请来此经。夜深人净时,一次读一点,不知不觉,一年多也把它通读完了。有时竟读至凌晨或天发亮,或者太困倦了倚枕而睡,经书掉地上了浑然不知。读完此经,才知得道高僧的不简单。其实政治信仰与宗教信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辈大多误解了佛教。净空法师提出:“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等等,细思都很有道理。孔夫子说“四十不惑”,看来自己还得好好修行几年。    ◎《五福临门》       “五福”一词出自《书经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的终命。现代教育的危机,游于艺,而不志于道;重物质,而忽略心灵。“幸福来自内心,不要向外寻求”。  此小册子的印赠,居士的功德又加一分矣。    ◎《认识佛教》      近一两年,对佛学方面的书兴趣渐浓。这个小册子,是在海口市海甸岛一斋菜馆就餐时请的。对照以前看的那册《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亲闻记》,这册就简化得多,不过内容却不赖。  比如第六章讲佛法修学五大科目“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十愿”篇,就很详尽。  经书上说,古大德都是五年专年一部经,对于偶等貌似博览的人不异一记棒喝!其实,早年读到《曾国藩与弟书》中也有类似的劝戒,只是偶游猎习气不改。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哦。    ◎《圣经故事》      话说好几年前,工作竟然累倒了,现在不敢那么敬业了,老于世故的原因耳。病中百无聊赖,想到死亡,杂七杂八,顺手就挑出这个故事册子来静静心神。  朋友中,几个信教的老想拉我去礼拜,有次还真去了,大约在和平南路,也就是唱唱赞歌,可惜偶没有欣赏音乐的细胞。  说到宗教,偶总有几分敬畏的心理,感谢党的教化之久,还是老夫子的血缘因缘。  有位友人,一直说想送我《圣经》一套,至今没有兑现。当时记得海南有位省领导,回教的,居然可以背诵《古兰经》,很是诧异,大约有效仿的心理,结果无疾而终,很是遗憾。恰恰,近来记忆力大大衰退,只可背的三个代表,有时连八荣八耻还靠儿歌提醒,方能说全。  昨日看到黄花兄,写火了《读荀子》的高人,有心写一个《新约》的读后感,期待了。  
绕不开的“这子”与“那子”  
◎《于丹读》        首先惊讶的是中华书局出的书也良莠不齐了。好几处错别字也就罢了,还大篇收录《论语》原文来凑数字,大约书厚一点可以卖高一点价钱,还是显得作者底气深厚,吾不知也。  其次,“超女”有“快男”作序,一对绝配,太矫情了,也不知谁沾谁的光。  其三,普及国学,学术大众化,原本好事。可被这个人一弄,万世师表的孔老夫子的形象在偶心中好象矛盾起来,喃喃自语“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只好安慰自己,究竟不如人家教授的学问博大精深。  最后,感觉还是回去读原著好些,或者如近来放枕边的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大约我有些曲高和寡了。忽然想起一网上书友说的那句话“我基本不读作者还在人世的书”,果然有几分道理。  
◎《道德经》      只记得那是个很小的册子,好象是齐鲁书社出的,封面上有个白花花长胡子的老头。  早年看书时,看不进大部头,专挑简明扼要的,像培根论人生那样的口袋书。  刚才翻查《百科全书》经史子集那部为多,分藏何处,才发现自己的博客分类不科学。像老子鬼谷子等不应归入经部,似儒家十三经才算正统。于是,调整分类,冲完凉,又来填个小小的坑。  最初,看此书是大学刚毕业时,翻到曾国藩的故事中,有次他兵败时,心急上火,就是有位神仙般的人送他此书调整心态的。忽然一笑,好象张子房也有神人相助?可见唐浩明有时也编些故事。  海口的有名企业,海南航空的上善若水企业文化四大之一,应该就是取材《道德经》中的老话。  说来可惜,这本书,也不在身边,可能在九江老家。前两年,家父还写篇《老子思想于今的传承和应用》,可能就是退休后没事翻了此书的缘故。  
◎《庄子》??      ??偶真正通读《庄子》,是05年,前后花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可以说这是一本充满机智和智慧的书,思想性和文学性都很高。??庄子其人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今河南人,年轻时曾做过漆园小吏,后终身不求闻达,隐居避世,甘愿贫困。??记得黄花兄的帖子中有一段资料,对偶等重新理解庄子大有用处,转引如下。??清人胡文英在《庄子独见》说:“人只知三闾(指屈原)之哀怨,而不知漆园之哀怨有甚于三闾也。盖三闾之哀怨在一国,而漆园之哀怨在天下;三闾之哀怨在一时,而漆园之哀怨在万世。”??好一个胡先生,不愧为独见。??今日认识一网上高人说,书评得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所以偶就不罗嗦了,赶紧结。 
◎《鬼谷子》        《鬼谷子》,战国王栩著。相传其时那两个玩天下于股掌之上的苏秦和张仪即为其门生,由是更加有名,竟也“母以子贵”,呵呵。  该书侧重对游说和外交规律的探讨,对人的心理洞察精微,不亚于现代的心理学著作。因此,得以和兵家权谋及法家权谋并驾齐驱,确立了纵横家权谋派开山鼻祖的地位。  正文内分十四,捭阖第一,反映第二,内揵第三,抵巇第四,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十一,符言第十二,转丸第十三,胠箧第十四。  或云此书“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虽有些夸张,但今日确可为我辈业余文史爱好者赏析。
◎《孟子旁通》       最近或许受“黄花一把”兄的影响,居然也读得进去圣贤书了,可见天涯教化之功力深厚。不过,一提到黄花兄的网名,就不由自主的想到经常爱吃的那道红烧小黄花鱼来。还望万一黄花兄看到这个,大人息怒则个。话说回来,他老人家一般不来偶这串门的。  很早以前看过南老先生的《大学微言》,再早是《亦新亦旧的一代》。可惜两本书都不在身边,流离失所了,甚为惋惜!  这本《孟子旁通》,说也怪,只说到第一篇就没有续集了。尽管如此,他老人家说是用经史合参的新方法解说的,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读来别有一番味道。  说到经史问题,好多人还是主张读史为主。比如王语行兄就有专文探讨,题目叫做《读史不读经》。其短文中,有不少妙语,耐看。再往前看,上世纪散文名家周氏二兄弟在这个问题上也谈论过,大周的文章曰《十四年的“读经”》和《这个与那个之一 读经与读史》,小周的文章是《闭户读书论》。偶尤其喜欢小周作人先生在《关于命运》中说的,“经至多不过是一套准提咒罢了,史却是一座孽镜台”。   这两天敲东西,老是跑题,赶紧刹车,结。
  楼主是不是文科状元来着:)  喜欢你的随笔,
  作者:拎风女子
回复日期: 19:19:00
      楼主是不是文科状元来着:)    喜欢你的随笔,    ----谢谢,女子就是会钓鱼啊,俺就是,报到一个;谢谢修改  
  第六题
也庆新中国的“花甲子”    ◎《晚年MAOZEDONG》 陈明显        关于“高祖”的书也算读了不少,但没有比这本读得勤的,至少五遍不止了。“事非经过不知难”。我们这75年后的一代人虽然没有父辈的亲身经历,但也可以从书籍、影片等资料中感知一些当年历史的余温。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有些友人常说我,改革开放都三十年了,你多看些自己专业方面的经济书不好吗?怎么老是看一些闲书古董?我默然。真可谓知音难觅。   还好,有个天涯论坛,可以百无禁忌的向里面的多位前辈、高人、才子、才女们请教一二,“偷得人生一片欢娱”。     ◎《周恩来传》全四册 金冲及主编        记得读初一时,语文老师常讲周总理的读书志向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到得高考填大学志愿时,余音绕梁,一下子就报了南开大学,幸被录取经济方面。四年下来,更是对周总理的情结有增无减。前后两次通读此书,真正感悟到什么是大局为先,什么是忍辱负重,什么是鞠躬尽瘁,什么是高风亮节!每当人生遇到瓶颈时,深夜总是灯下翻阅此书,从中汲取一些能量,第二天清晨又能坦然笑对人生。     ◎《邓小平自述》 解放军出版社      偶读过好多似正似邪的传记,这本算是印象较为深刻的。也许伟人效应吧。  其中的《开篇自述》尤为经典,八十年的人生,邓公用短短不到两页文字自己交代完毕。所以总设计师总是言不在多在精,“浓缩就是精华”。编者好眼力,瞧上了这段谈话。  偶喜欢邓公甚于“高祖”,大约和父辈出生成长时代背景不同的原因。所以邓选比毛选读起来受用许多。也不尽然,江选就基本没动过通读的念头,都是三讲三个代表闹的有些反胃了。不会成敏感字符的,呵呵。  喜欢共和国史的书友,应当翻一翻。     ◎《共和国省长》 孟庆春 陈重伊 著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了,重温此书,是为纪念。  此书为第一册,讲述了29位首任省长们的事迹史料,没有康生和梁湘及台湾省主席,印象应该是陈诚?  言论还是不够自由啊!台湾怎么可以不写了呢?  应该学习梁斑竹写林彪的风骨!!!    ◎《毛泽东读书生涯》作者 版本都不记得,可惜      刚才,看到“可可西里狼”兄的博文,关于名人如何读书的,收藏之余,更新此段,思维没转过来的原因,记起此书。  正想继续,被“河南”先生这位高人指点一下,思路全然没有了。  恍惚中,似听得鲁迅先生大声说,读书嘛,不要读职业书,多看业余书。怪不得“河南”先生有那些高论,早有慧根,可惜其人述而不作,要不也可以提高一下偶的阅读层次的。  说说这书,借鉴了风雷兄另帖中提到的关于老毛读书的两本专著的研究成果。那两本,偶只翻过,没有细看。这册约略仔细些,不过总是走神,老想自己是怎么读书过来的那些事。  本想以后多一些计划,好象也没太多进步,依然散杂,还是得空请教“河南”高人为好。    ◎《林彪之谜》晓地主编       或许看了由之先生大作的缘故,记起此书来。印象是04年读的。忽然笑自己,当时竟是担心有一天也“功高震主”,才认真看完的。该书不如梁先生的直笔,还是有些地方记忆很深。比如林的“常胜将军”,林和毛关系,林与江集团的纠葛,特别是婚姻那段,都很出彩。当然比梁先生的几牛专著还是差很多的,呵呵。    
  呼叫拎风,天涯这个破服务器,发重了,麻烦删一个
  原是状元大人的到来,失迎失迎:)  
  者:钟爱今生
回复日期: 20:17:00   
      呼叫拎风,天涯这个破服务器,发重了,麻烦删一  --------------------------------------------------  到!遵命!
  风一样的速度,偶跟不上了,再次谢谢,幸亏女子留任斑竹
  不用客气,改对吗?
  完全正确,改天喝酒了
  酒还没喝,要偶申请斑斑,毛遂自荐,还望朋友向老大反映一下
重温曾国藩和那个朝代    ◎《大清王朝三杰(指曾彭左)》         看曾国藩的书很多年,几乎伴我18岁成人后的光阴。毛主席年轻时曾说“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激起我当年的好奇。读大学时看了《曾国藩家书》不过瘾,刚参加工作月薪几百元时还克减自己的生活费买了一套《曾国藩全集》。又到图书馆借阅一些相关的书,印象唐浩明的那套书读得废寝忘食。98年刻苦时还用心手抄《曾胡治兵语录》,至今留有手抄本,常常提醒自己当年读书真勤快也。《大清王朝三杰》一书让我重温旧梦,还弥补了一些对彭了解不多的漏洞,对清史感兴趣的书友值得一读。    ◎《雍正皇帝》        始读此书是二月河的皇帝系列正畅销京津之时,以25元低价购于“地摊”,那时刚参加工作第二年铜板有限,只好光顾并感谢盗版书商了。自己实在喜欢这本书,也记不清到底看了几遍,估计至少5遍以上。最近一次是2003年吧。后来弟弟在九江考上市政府办公厅给领导当秘书时邮寄给他的一批“从政者必读书”中就有此书。哪知06年弟弟结婚时回老家,看到他把我心爱的宝贝“遗弃”在爸爸的老屋书柜一角,心疼了半天。书中雍正的外刚内热、内心孤寂、勇于任事、勤政不倦,给我记忆尤深。最后一次读此书的03年,正是自己工作上最忙碌又最费力不讨好的一段,所以读来大有灯下惺惺相惜的味道。    ◎《清代中国官场学》        此书于1999年5月一日购于承德避暑山庄。04年读第二遍。涵泳之,颇有进境。后来送给九江从政的弟弟,或可略迁其孤傲秉性。  汪辉祖,清浙江萧山人,是乾隆嘉庆年间的一位著名幕宾。在他从事漫长的幕友生涯的同时,还继续考着举人和进士,并在进士及第后被授于湖南宁远知县,后又两署道州知府。由于他有丰富的官场经验,所以自己做起官来也就颇为得心应手,以干练明敏著称于世。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在《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评价“这个人了不起。”  该书分《学治臆说》32节;《佐治药言》27节;《续佐治药言》16节;《幕学举要》10节;《学治说赘》4节?。其时,官场中人视这些书为枕中鸿宝;声誉直追汉《忠经》唐《臣轨》宋《官箴》等,相当于今日流行的畅销书。  建议从政者常读此书,“作好人民的一名公仆啊”!    ◎《暮鼓晨钟----少年康熙》         以前也看过二月河的那套四册《康熙大帝》好几遍,后来因为该套书放在九江老家,这几年就没温习。反过头,现在翻翻凌女士写的这本800多页的《少年康熙》,也算是一种补偿自己。看哲学经济累了的空档,就特别喜欢看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  同样写康熙的小说,作者性别不同,笔法也不同。不过,偶主要是神往康熙的事迹。  记得是柏杨吧,评价康熙是千古一帝。说来也奇怪,老毛在大气磅礴的《沁园春 雪》中只点评到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压根就没提。或许是压韵方便?偶瞎想的。还是学老夫子,敬鬼神而远之,存而不论也。    ◎《胡雪岩传奇--灯火楼台》        常听人说“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当学胡雪岩”。于是乎,弄了一套,记得99年和04年曾几次翻阅,去年闲来又通读《红顶商人》全书,由此引发一点点感想。  中国传统士农工商四民,商人排末座。虽史书记载,子贡范蠡吕不韦司马相如之流,都可以勉强算是当时的儒商。但究竟国人念念不忘“学而优则仕”之后光宗耀祖的好处,较之铜板气,书卷气似乎更雅致文明更体面些。自明朝开始至清朝末年称雄天下500年的山西商人,就得风气之先。据说当地民谚中有“养儿开商店,强如做知县”,“买卖兴隆把钱赚,给个县官也不换”。前几年热播的《乔家大院》讲的就是晋商的事儿。  无独有偶,05年因写皇帝系列出名的作家二月河把高阳的长篇小说胡雪岩系列搬上了荧屏,听说热播了好一阵子。顺便说一下,偶除了看看新闻,很少看连续剧。寻常老百姓才知道,徽商原来也大大地厉害!  说到胡本人,偶发现他祖籍安徽绩溪,和近代以来几个大大有名的人物居然是老乡也。偶又发现,历史上的大商人都可以做钱庄生意,今天的共和国就限制得紧多了。偶还发现,原来大文豪鲁迅也说过“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胡大先生本人无庸多说,他身边的一些干将,如古应春罗四姐等也被高阳写得活灵活现,真正好手笔。  当然,历史时代已不同,改革三十年了嘛,那样的红顶商人估计越来越少了,可另一方面的意思就是总还是必然会有一些的。看看每年不少栽大跟头的那些所谓的大富豪们就知道了。  最后,笔者还是希望这种人真的越来越少了好。    ◎《官场现形记》        晚清“谴责小说”之一。李伯元先后发表有《官场现行记》,《文明小史》,《活地狱》,《中国现在记》等。该书作者原计划写120回,实际只完成了一半。读此书最大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官场何尝不是如此?!    ◎《冰鉴》
      昨日有位朋友的帖中中,说不读他说的几本书就是文盲,可笑了,又可悲。不过有几个书名还不错罢了。天涯起哄的不少,如要命大哥,还是要命别的?此书似和《人物志》为一类?也仿《反经》中部分章节。当然较麻衣神相为强。前天,学语行老师的帖子,居然也提到看相一事。可见,文人多好八卦,呵呵。  
  第八题 "八一八"《驻京办主任》
    感想1   写小说可以引用一些平时积累的一些有趣的笑话趣事妙语等,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消遣性。第三章体现得较为突出。例下  33节“中国人除了物质的四大发明外,还发明了精神的四大发明,那就是太监小脚八股大辫子。”  37节“在我们东州有句俗话,叫做草河口的肉猪肥又壮,皇县的姑娘浪又靓。”  38节“一个叫前插镇,一个叫后插镇。”  借罗小梅之口讲的猴子看工人洗澡的笑话,长了点不录了呵。  39节道德亭的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2节“北京城旧时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  “最有意思的是门框上没有柱子,门前石墩小小的,像两块砖头一样没有任何花样,可瓦是双层的,说明房屋的主人也是官,但是,是宦官。”  44节“男人与情人一旦吹了,就发誓好马不吃回头草”;“男人身边美女如云,又吹牛兔子不吃窝边草”;“男人在被女人抛弃时,都会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女人是草论。  48节“姐,出啥事了?深更半夜找他,不知道我抓他一回不容易,都让你吓阳痿了。”衣雪抱怨的说。  49节标题为《笑话》,那几个太长了点,码字有点累了,免录了呵呵。      感想2   官场小说只可私下流传,不可讨论,国人陋习!  似乎一提此类文章,就大有此人阴险,好勾心斗角的权术之嫌;可市场上却很流行畅销。偶等不幸,也先后看了几册,也未见流毒感染,参见下附清单。  《事关市长》张平 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第1版  《梅次故事》王跃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画》王跃文 版本不详  《官运》肖仁福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市长秘书》王晓方 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驻京办主任》王晓方 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秘书长》洪放 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政协委员》梁晓声 出版社不详      感想3  作者似乎笔力有限,又名还不错,到这本就有些才情不够,此书续集更显得勉强了.  所以要向鲁迅学习,积累够了才写文章,篇篇乃神品.  
  顶了再慢慢品.呵呵
  作者:南方岸
回复日期: 1:18:00
      顶了再慢慢品.呵呵    ----谢谢大版的鼓励了
  书,读过为知,沉迷为痴。知者,虽纳百家而不精。痴者,虽得其髓而局限。如何取舍?
  这么全是中国的书籍,西方的是不是要下回分解。  等着看下文。
  一并问好楼上的两位    偶以为先博约后专精,并不矛盾    中国的书还读不完,哪有空看翻译的外国书,说笑了,那就下回帖一个  
  第九题
金融危机,聊点经济    ◎《榜样--中国企业向世界级企业学什么》姜汝祥著         中国强大了吗?去年改革三十年的纪念似乎都是正面的回顾!偶闲来重翻了一下这些旧书籍,先知者的声音犹在耳边。国企强大了吗?偶看见了一些暴利行业巨头背后的虚假繁荣。每一个“闲人精英”,都在问“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儿去?”每一个优秀企业也在问“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儿去?”同样的问题。  作者说自己矛盾在是做一个知名学者,还是做一个普通的商人?偶觉得,只要有益于社会,无愧自己,都好。  此书虽是偶淘的旧书中品,书中有些篇章还是蛮耐看。比如“纳爱斯对宝洁”,“国美对沃尔玛”,“TCL对英特尔”等几篇。       ◎《世界是平的》 [美] 托马斯·弗里德曼            套用一网友的话“我这人有点后知后觉,呵呵,这是一本热门书籍,想了解全球化,这本书一定不要错过~”。  该书记忆中有两本,是姊妹篇,偶主要看了后一册,前面的只翻了一翻,感觉还可以。    ◎《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   美 拉里 拉姆 合著       当年很流行的一本书,却是地摊上淘的。后来又看过其中一位作者的《转型》。老美的经济管理还是比国人强得多,大约没有承重五千年文明的负担,又发了几次战争财的缘故。   ◎《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   美 迈克尔波特著         这是偶刚参加工作时,购读的为数不多的好书。惜当年拉在天津了,现在这几年竟也无缘碰回。  有一次,淘书时,看到一本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编的《竞争战略》,为MBA教材,爱屋及乌,毫不犹豫就拿下了。回家翻了几页,就没再看。找不到那种简洁又深刻的迈克尔风格的半点影子。有了那次教训,对一般教材的阅读是慎之又慎,精心挑选,方才起读。  虽然这些年没重新温习这两册书,更加苦恼的是,连当年的读书笔记也找不到了。但印象很深的,其中关于市场竞争中5种关键的力量,好象还有3种基本战略模式,分析得很简洁透彻。现在很多经济管理类别的书,弄得既深奥,又图表一大堆,数学不好的人根本没有兴致通读完,自然难吸收到书中的精华。    ◎《美联储--格林斯潘的舞台》   美 马丁迈耶著       人们把价格称为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把政府对经济的调节称为“看得见的手”。有一次,听友人说中国的股市是猪市,不是熊,也不是牛。再问为何?其答曰“朱总理的朱,还不明白!”恍然,有点脑筋急转弯那般。  此书主人公,牛,曾被称为美国仅次于总统的第二号人物。当然不似中国记者自封的,什么无冕之王。记者嘛,无非胡编乱扯罢了。  看看是书,也可以对我国的金融政策和“钱庄”生意多一些体会和借鉴,起码知道几个名词为啥的。   ◎《裂缝与夹缝 中国近代企业家的生存智慧》      读此书的时候,正是流行《胡雪岩》的时候,高阳写的,之余想较深刻一点看看同时的人和事,所以就找到了这本书。  因为前两天,看历史,看到盛宣怀,捎带就记起胡大先生。正好今日来填坑,用上了。  当年的企业家不容易,现在的呢?民营企业日子也大多不好过。怪不得,似乎有个什么人说,老板要长三只眼,一只看政治,一只看市场,最后一只是看员工。原话记不起来,约略是这意思。  当年的官商几个能逃脱破产或转型如荣氏企业的,好象不多。经常看到新闻讲,某地又出经济大案,带出一串高官,可谁又知道理解企业家们的难处?  扯远了,就说这些吧。◎《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 吴晓波著       四十岁的年纪,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书。书中文采飞扬,思路严谨,史料详实,尤其收录的图片俺颇觉珍贵。  此书的畅销一时,虽有现代化传媒手段的炒作之功;但不可否认,该书确实也是值得一读的佳作之一。◎《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著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   ----萧伯纳    此书从93年出第1版,在正规渠道销售的可能不下15万册。身处市场经济中,懂一点经济管理营销方面的书,总有一点好处。  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迅”的茅老的这本著作,好评如潮,推荐为上上品。  不过,要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还需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要不然,通俗读物都过不了关,更不用说读一些经典名著如《国富论》《资本论》或者《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了。  每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一同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一般。求知途中只有扎实才能精进哦。 ◎《吴敬琏评传》柳红著       “由于国有企业改革长时期没有取得突破,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可以说改革的大关还没有过。”  ----吴敬琏      吴老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倡导者,人称“吴市场”。  从1901年严复翻译出版《严富》至今,现代经济学传入中国一百多年了。行走在百年的古道上,回顾新中国六十年历程,扫描三十年的改革风云,不由得记起这些勇猛的战士。 
去年偶然看起了这本书,印象是又一次评选年度经济人物之时。电视中可见吴老还是那么精神矍铄。很多人都不会忘记,他是第一次就当选的时代英雄之一。  偶看历史就喜欢先看关键人物的传记,这种学风也不自觉地带到了学经济的过程中。该套书共四册,还有关于厉以宁林毅夫等三人的,还没缘一读。有时候,觉得看书也随缘。以前,在大学时,不好好学自己的专业;工作了,偏又常常翻一翻。  尤其近来金融危机,就连出租车司机都要和客人谈几句这方面的话题。越感觉自己,离大道远了。陆续重拾一些老书,马虎看得进去。竟有一些小小心得。这也是这个帖子诞生的缘起吧。  不过,偶大约统计了以下,还真是企业管理学的占多数。毕竟,偶不是在做经济学研究生的家庭作业,大学时是学金融的,又长年在企业界谋饭碗的,说不到点子上,请方家见谅。
  我以为书必不可少,但身边事物皆为书,探索身边事物等同读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书只可为探索辅助工具之一。而书之所以必不可少,因其乃传递信息之独特性。倘若这种独特性能够被替代,亦可不读。先生以为如何?--有点乱,还有点天方夜谭,见笑,呵呵!
  回楼上,先生不敢,偶也赞同书只可为探索辅助工具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书上得来终是浅,事非亲历不知难。
  着实向往知堂先生的境界: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见《北京的茶食》)       
还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见《喝茶》)  
  文苑有幸了,来了一位文学状元。谢谢状元先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佳作。
  其实呢我这人挺爱幻想的,都一把年纪了。我有时候会幻想自己忽然变成超级赛亚人或者是奥特曼或者是蝙蝠侠,或者是带着自己的手机回到两千年,呵!那多牛 B啊!嗯,可以一边导航一边登Q还能上天涯还能听MP3,还有诸多智能软件,就是电脑也望尘莫及。呵呵!但更多时候我会幻想这世界上研制出能够植入人体的电子芯片,芯片里边包含了人生当中每一阶段所需的知识。有了这种电子芯片,人们就可以不用辛辛苦苦地读书啦!只要在人生每一阶段像打针那样的把芯片植入人体就行。当然,捧着书本冥想的乐趣就没有了。但是芯片带来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假设真的给楼主研制出来了,你会把它推广吗?
  作者:小小指点
回复日期: 1:13:00
      文苑有幸了,来了一位文学状元。谢谢状元先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佳作。    ----再次问好,更正一下,不才不是“文学状元”,只不过当年参加高考时侥幸为“文科状元”,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而已。请千万不要学拎风,以讹传讹,太夸张了,呵呵。
  作者:程序没响应
回复日期: 9:55:00
      其实呢我这人挺爱幻想的,都一把年纪了。我有时候会幻想自己忽然变成超级赛亚人或者是奥特曼或者是蝙蝠侠,或者是带着自己的手机回到两千年,呵!那多牛 B啊!嗯,可以一边导航一边登Q还能上天涯还能听MP3,还有诸多智能软件,就是电脑也望尘莫及。呵呵!但更多时候我会幻想这世界上研制出能够植入人体的电子芯片,芯片里边包含了人生当中每一阶段所需的知识。有了这种电子芯片,人们就可以不用辛辛苦苦地读书啦!只要在人生每一阶段像打针那样的把芯片植入人体就行。当然,捧着书本冥想的乐趣就没有了。但是芯片带来的好处是不可估量的。假设真的给楼主研制出来了,你会把它推广吗?    ----老兄是想象力够丰富的,有当发明家的天赋和潜力,你说的问题还没考虑清楚,以后再说了。  
  套用一网友的话,再答楼上.    “阅读是一回事,求知是一回事,研究则另外是一回事,想要成就的人不可以混淆视听,蹉跎岁月,误了大事情。”
絮语“大道”与“小学”   ◎《哲学与人生》 (台)傅佩荣著        经常听人谈论,三十五岁以后可以看些哲学,此说有些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到得此年纪,经历有不少,学养也充分些。虽然从小到大受到马列的正统教育很多,学进去的少之又少。大学时,也找过一些中外哲学经典来读,都无法读到深处,只好怨自己资质有限,弄得自己好几年都很少去碰哲学方面的书。  去年起读的这本《哲学与人生》,说是通俗易懂也罢,没有大陆学者的条条框框也好,总之自己真正读进去了。看来,我等凡人似乎也可以欣赏这“吃饱了饭没事干才可以做的学问”。真得好好感谢这位傅先生了,让自己在求学途中又多了一些希望。◎《中国哲学史新编1》冯友兰著      偶然一位网友说,印象中国没有什么哲学,诧异????可见,国人的概念不清,非偶一人曾经无知如此也。  最近在看一本《哲学简史》----中国卷,所以想起读大学时就看的这本书,当时完全没看明白;去年,又看了先秦部分,好象是第1册,感觉好很多。大约过了几年,多活了几岁,诸子百家也翻了一下。  近来,工作不忙,附庸风雅的看起哲学或者这子那子的,当然主要还是老祖宗的东西为主,西方的似乎还不得入门,以致于看到散文天下有一牛人,写的旅欧游记,还学点东西一样。  偶办了护照,居然没出过中国,所以见识短浅,不似某人成天养猫养狗的空闲也可以在书话说东道西那般逍遥,呵呵,抽根烟,提提神,养精蓄锐。  ◎《哲理与情趣》阳作华著       时下,国人似乎一下子又都找到了自己的根,易先生于女士风光了好一阵子,由此可见现代传媒手段之厉害和作用之明显的。  无独有偶,前段时期,有个关于国学中的管理之道也红得很。偶忽然明白,有段时间自己迷恋沉醉于先秦诸子,方向是对的,跟着潮流了。  不过,太过晦涩的古文,一般人享受不了,尤其是类似催眠的哲学思想。所以,记起这个小册子,当年读后自言自语“很有嚼头”。  不似上大学时老师讲什么马列主义原理那么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气,还说理论本是灰色的之类。  ◎《鲁迅经典作品选》       何为经典?编者说得好“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下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的画像,是人性的注解。经典的意义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  偶近日在浏览太白文艺出版社编的那套10册中国20世纪名家散文经典丛书,随意对照了以前看过的这册书。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选择角度。  鲁迅曾说“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之上。”他自己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是堪称里程碑。尤其他参加开创的侧重于议论思索的散文,后来被称之为“杂文”的文学样式,在他手下日渐成熟。  有位网上书友说白话文应看毛的和鲁迅的,真是有几分道理。  ◎《常用诗词佳句译评》  杨鸿儒编著      此书被我当作半个工具书了,偶尔也翻一翻喜欢的诗词人选句集中看一看。总的来说,所选一千余句,从春秋时期的《诗经》开始到民国鲁迅的诗篇皆有,代表性很强。似我等非专业选手所要找的东东大都可以找得到。最可贵的是收录了一些短的原诗原词,便于偶等藏书不丰记性又不佳的人查找。  ◎《楹联丛话全编》  梁章钜等编著       此书是天津一老友送的,也不枉当年蹭了偶不少酒饭,又得了偶一些不好运回海口和九江的书。  该书是梁氏父子的合集,很有鉴赏价值。老梁先后五任江苏巡抚,兼署过两江总督;小梁也曾作过府道一级的官员。  小时侯每当过春节时,老爸总是写一些春联,慢慢地此项重任托付了偶,后来又到了弟弟。由是,要练毛笔字,学怎么对得工整自然。曾记得有一年,偶的对联被老爸评价很高,说是有秀才郎的文气。记得大概是  上联  依山傍水卧居边陲要地蕴集匡庐灵秀  下联  望远登高俯瞰鄱湖都昌吞衔长江雄奇  横联江山多娇      好些年没有回老家写对子了,只好摩挲手中此卷,勾起那些美好的回忆。  ◎《MAOZEDOMG诗词鉴赏》         有敏感字符,只好改拼音代之。  偶喜看老毛的文章,也爱其诗词。此选本好在一是收录齐全;二是题解注释赏析均通俗易懂;三是插图珍贵。  偶感觉毛的词造诣在诗之上,读大学时曾极度喜欢《贺新郎 赠杨开慧》。  ◎《古文经典》  钱仲联主编       此书无论数量和内容都在《古文观止》之上。可以作为枕边案头的常备书之一。著作提要,解题和注解也很简明实用,还可经常背诵查考其中优秀文章。实在是好选本!  ◎《周作人散文集》       最近看到好几个帖子关于周先生的,偶文学类的书看得不多,小说除外。周先生的更少了。其大哥鲁迅的从小到今倒是一直在看。忽然生起一种好奇,也许想看看一百年前的文艺思想。于是弄了这套十册的散文集,放在床头。每天翻一点。渐渐有些喜欢散文了,大约齿岁日增的缘故吧。关于评论还是留给专业人士吧,只是觉得很耐看,一记。  ◎《唐诗小札》   刘逸生著       此书适合对唐诗有一定基础,却没有精力去钻研大部头的偶等“票友”赏析。比《唐诗三百首》又深一层,进而可以看看《全唐诗》了,偶之愿也。  
  不秀不卑不亢,很欣赏。
  作者:程序没响应
回复日期: 22:49:00
      不秀不卑不亢,很欣赏。    ----谢谢,和你的交流总是很愉快,也是来文苑的一个收获,交到一些聊得来的虽没谋面好友.
  呵呵,送你一句:钟爱今生为书生。
  作者:程序没响应
回复日期: 11:15:00
      呵呵,送你一句:钟爱今生为书生。    ----足矣.
  喜欢楼主的写作手法,偶昨晚趟在床上看了将近两个小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再次谢谢指点的谬奖,初出茅庐,不敢当,只是尝试随笔一下。    刚刚读帖,转来一段话,有意思的。  叔本华说:“要成为哲学家,就是要具有对日常事件,对每天都发生的事感到震动的能力,能够将自己作为研究的主体,这是更一般也是更平常的东西。”  ----偶看来是无此天赋了。只好继续看些闲书。
第十一题“闲人”偏好“闲书”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走为上”,很多人都知道。但能完整地说出全部三十六计的人还真不多,所以当年在书店就买了那个小册子。印象2003年底读完后,一位友人借走后不久他就去别的城市工作了,只得感叹书真的不能借了。由于手头总不断有新书看,慢慢就淡忘下来。  只依稀记得引言中有一首三十六计五言诗,值得赏玩一下:“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这首诗,除“檀公策”三字说明系檀公辑(不确),其余每字(末句为两字)都指出了一计。依次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    ◎《世界通史》   徐胜华主编
       该书分通史,野史,秘史,艳史四个部分,读来别开生面。以前读书偏重中国部分,尤其是闲书看得太杂。消遣和趣味都有了,但品位上不去。以后当留意。记得某网上书友说过,读大部头要趁年轻,真得抓紧这几年,恶补一下功课了。    ◎《秘密全集》       该书收录了《秘密》,《失落的21世纪致富经典》和《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看完对启发心智还是有一定帮助,现代人普遍浮躁,更难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同时对西方的心理学有或多或少的感性认识,一家之言了。    ◎《东周列国志》   明 冯梦龙编著 清 蔡元放评       该书共23卷,108回,为历史小说。小说演述了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的历史。书中对重大史实,忠于史传原著,并旁采野史别传,详尽铺陈;一般史实,则简略叙过。  蔡氏说如将此书读了,好似将一部《春秋》《左传》《国语》《国策》都读了,有一定道理。初读此书,是上大学时受广州籍的一同学影响,初看得不太明白。参加工作后,又断续通读了两遍,颇有收获。是故一记之。    ◎《闲看水浒》  十年砍柴著         此书为闲闲书话捧出来的中品之一,旧书摊淘的。老毛说水浒可以当历史看,和金圣叹的说法一致。  十年砍柴的,该书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点评得有趣。起码比《于丹读论语》好些。    ◎《当教练不要当经理》  西迪 编译       当教练的好处不言而喻,弟子拿金牌的时候老师也有分红啊!  说笑了,这本小册子确实可以提醒你莫让琐事淹没,做为管理者应当适当放权。    ◎《松下为人之道》  严欢编著       以前购过看过一些作者编的书,这几年基本不看了,主要看作者著的书,二者的奥妙分得清了,也算是一种进步,呵呵。不过,当年是04年,看得还是很认真。读书笔记就近十页,今日翻翻,一笑。  该书分人生,人性,松下论自我和松下论处世四个篇章,每章下分四到六个小节。对于当年的偶,可算是励志读物了。近日看到周作人散文中,有一文专讲日本文化的好处,所以翻到这页04年的读书笔记就停了下来。  细想一下,松下这老人确实厉害,经商是天才,偏偏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搞得很多人无法效仿,就连中国这个盗版猖獗的国度里的聪明人也望洋兴叹。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偶然看到“书瘾者”提到这本书,加上深夜偶尔看看电视,居然都是战争和破案的,可见好多人与偶同好。还好,没有做恶梦,前两天,看了几段历史,居然要翻《梦的解析》为自己分析一下;加上,鲁迅和孟子都讲到杀人,怀疑自己起来。  前两年,看过电视剧狄仁杰断案和大宋提刑官,民间也有包拯的好多故事在流传,可见我国的神探丝毫不逊色。  像保卫延安而转战陕北的战术,兜了一圈,还未见正题。一句话,福尔摩斯真好看,起码满足了自己当年的好奇心理,尤其是关于头发的那文,至今没忘。因为,经常看到和尚和尼姑的原因?或许吧。    ◎《一位父亲的叮咛 颜氏家训》       古人曾过誉说孔夫子是万世师表,本书的作者颜之推乃万世父亲。  早年先读《曾国藩与弟书》,后来看其人家书;没几年,《傅雷家书》又成了偶的一时钟爱。前不久,朋友推荐了一个碟子,叫《了凡四训》,似还不错。可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是尊师重教,二是注重家教。  该书原分二十章,偶看的选本只有十三节;最有感受的是教子,治家和勉学三节。  曾氏的家书教育出了当时的外交家曾纪泽,颜的家训也确对其后人影响不浅,如颜长孙,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五世孙,书法大家颜真卿;以身殉国,凛然大节的颜杲卿。  现代没有私塾,主要依赖学校教育,然而,家庭教育也不可忽视的。好象前几天,在书话浏览过一个帖子,就是讨论这方面的话题的。    ◎《中国农民调查》 陈桂棣 春桃 著 人民文学04年版      现在小说,尤其是历史小说和官场小说泛滥;前不久天涯好象又捧出了本《仕途》。该书是报告文学,写的人少了,怕讲真话的人多?  前几天,经常路过国兴新省府,常见彩旗飘飘,又来一批上访的,大抵基层的干部大都不解决实际问题,可怜的农民伯伯只好跑到这神圣的地方来拉家常。  新总理上任后,中央连发好几个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的,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农民的问题还真是个老大难了。不由得怀念毛起来,他是新中国为数不多首先察觉此问题的人之一。且不说,“民以食为天”的名言,光看其调查系列,就足以明了。    ◎《富中之富教练》郑珂编著 海天出版社02年1版      近日,书话多了几个话题,其中之一是关于《洗心改命》。  突然发觉,偶也看过几本心理励志的书,比如这本。说实话,偶比较沉迷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昨晚看鲁迅的散文,也讲到小时侯的一些读书往事,约略是《无常》《五猖会》《二十四孝图》等等几节。偶小时候,看的第一本书是连环画,印象是讲慈禧太后的;也许没记事前的不算,上一世的更不能算了。  坦白交代,“洗心”一书没读,自然没有什么感悟;只是现在励志读物这种快餐垃圾太多,反了胃口。倒是听说有几位海口的朋友,靠做教练,又写书又讲课,挣了不少银子是事实。  不过,总觉得中国人现在都有些矫枉过正,崇拜西方的东西过了点。这一类的书,良莠不齐的太多,慎入为妙。  
  按我理解,哲学本身就是个矛盾体,自身不矛盾的人我想很难成为一个哲学家。看楼主这份淡定的闲情,我认同。
  楼上的这句&看楼主这份淡定的闲情&,过奖了;不过偶想随笔应该追求这样的境界,闲适冲淡。有时文如其人,字如其人这句话也不一定准确的,呵呵。
  红脸了。楼主的这些文章很值得我珍藏。
  先谢谢指点,有些粗了,改天再修改姑且放一放,去史林漫步一下。
  提读,继续
  重读一遍,受益非浅。
  ◎《古文经典》    钱仲联主编           此书无论数量和内容都在《古文观止》之上。可以作为枕边案头的常备书之一。著作提要,解题和注解也很简明实用,还可经常背诵查考其中优秀文章。实在是好选本!  ——————————————————————    虽说我没看过这本书,不过钱仲联先生选注的东西肯定不会差。    
  看了快兄在海南发展的几个帖子,多了几分敬佩
  惭愧,我是胡写乱划,只能在发展论坛跟他们顶牛。还是文苑清雅,有一些读书之人。
  看着这些书单,俺汗颜无比呀,读得太少了。想着能够静下心来读几本好书,将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快兄和岸兄都过谦了点,你们的文字那叫刚刚的
  学习和欣赏了!
  恭喜钟爱今生申斑成功、走马上任了!
  问好涛兄,指点消息灵通哦,改天真应该要从网上回归到现实中,好好聚聚,拎风的酒量应该见长,还有快兄也想来凑热闹的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1      ◎《和世界伟人谈心》   美 房龙著       刚刚在拜读南方岸兄的小说,看见书中的主人公谈天记者经常看这本书,猛地记起,大学刚毕业那几年自己不是也天天沉醉其中的么? 
在书中,房龙发挥丰富的想像力让华盛顿、伊丽莎白一世、拿破仑、贝多芬、达·芬奇、莎士比亚、孔子、柏拉图等先后复活,穿越时空出席神奇的周末晚宴。他们之间一次又一次思想的交流碰撞,是那么的自然又不可思议! 
依稀记得当年,那时还没有读过《万历十五年》之类的,一次次感叹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写的!加上,这本上下两册的精致书,还是一位大学女生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每次阅读时仿佛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空气因子飘荡在周围。  遗憾的是,因工作变动,那些曾经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一批书放在天津一朋友处;多年后回津,那位朋友居然不通知老哥到北京去混了,联系不上,从此再也没有缘分碰回过此书。
  你批评于丹的话完全赞同。李泽厚的书比于丹的有价值多了,李泽厚前几年有个访谈录,谈了一些学术问题,读了有所收获。李先生毕竟是用功的人,在美国又呆了这么多年,思想深度非现在许多“名人”可比。    读《东周列国志》可以从中看出许多智慧,比三国里的智慧多多了,不过没三国好读,但细心读可以了解许多历史。    《中国农民调查》一书早几年就被禁了,真话说得太多,GD不喜欢讲真话。同时被禁的书还有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也是真话讲得太多。章诒和后来还写了会议戏曲界大师的书,居然也被禁,还闹出了一场风波,引起知识界哗然。    世界历史书可以多看几本,最好看看国外人写的,从不同视角看世界。    杂言碎语几句,兄之帖子与令尊的帖子是容易使人共鸣的好帖。
  快兄的回帖精当,不愧为良语
  为了早点喝酒再来踢几脚    钟爱兄管理书读了不少,怎么没见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书。  台湾有个曾仕强写得中国式管理把中国人的人性分析的非常透,兄若经商看看是很有意思的。    搞装潢艺术可以涉猎一些美学著作,黑格尔的有点深,要用心读,宗白华、李泽厚的书要好读些。这样可能会对自己今后有帮助。
  抵挡不住快兄的诱惑了,  谢谢推荐的好书,德鲁克早期看过几本,忘得差不多了.
  为了更顺溜些,个别地方作了一下小小的调整,夜深了,大家晚安
  不知指点兄,有没有看出调整版的玄机?
  快言良语与钟爱一生,好佩服你俩博览群书的干劲.
  呵呵,偶家父早年是图书馆的,看书不要花钱,小时侯就把偶放在书酒中泡着,有点学金庸笔下的什么人,忘了
  什么玄机?请小刘老师说来看看。
  快言良语与钟爱一生,好佩服你俩博览群书的干劲.  ————————————————————————    汗,狂汗。  钟爱兄在这个浮躁的世界还可以静心看书,才令人佩服。  跟钟爱兄相比俺差之甚远,还在浮躁中迷茫。  
  快兄过奖了,偶是闲人,不似大哥公务繁忙;    指点兄,提示一下,数字不断增加法,第一题一册,第二题两册,依次类推;不信,您老数一数.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2  
◎《高老庄》贾平凹          贾氏曾说,给他的文集设计封面的曹刚先生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中的每一个字为一卷封面。大约模仿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没能考证,据说,《高老庄》应为第十六卷的。          很早以前,读大学时,偷偷地看了算来是第十五卷的《废都》,其中好多处删节多少多少字,很是不过瘾。去年偶然看了《高》,书中很多碑文也有很多处删节,不过,此非彼了,乃作者有意为之。          当代小说,看得寥寥;前两年,也看了《白鹿原》《长恨歌》等几册。渐渐从泛滥的历史小说中走了出来,能够看看上世纪名家的散文和当代名家的小说。可惜散文每天只能看上几篇,就要放下,品品,才有味道。          奈何,于小说之道,只得消遣消遣;实在没有什么高论。记得肖云儒先生曾点评说“天地坐标,当代情结,平民姿态,民间话语,诸元诸维,大美大善,浑然一体,是为《高老庄》。”偶想,还是等自己学养充分些,再重读重读,或许可以读点所以然来。  
  三分钟的学习,一辈子的收益。
淡忘的记忆 3      ◎《话说元朝二百年》 许慕羲           近来,连着啃了三本鸳鸯蝴蝶派的历史小说,算这册忒费劲。终于下定决心先换换胃口,开始看起了蔡东藩的《南北史演义》。恰好近期看的《中国哲学史》也到了南北朝阶段,互相参证一下耳。          元朝实际上只传4汗10帝,历162年;该书名是取概数而言。偶念中学时,上历史课,最不喜欢元朝。一是受老毛词中说的其开国之君“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影响;二是将偶家乡的祖先良民划为南人,大搞种族歧视!虽然,当时看到金庸在武侠小说中讲的元对郭靖似乎还不错,终究未能勾起偶对元朝的些许好感。          好在去年有段时间,电视中播出《成吉思汗》,稍稍改变了偶早年的“历史观”的偏颇。今年读此书时,经常回忆起当时看电视的情景,似可得出结论,该电视剧的编者肯定也和偶一样,啃过这册书,竟不由得自我阿Q一下,偶的阅读层次也不低嘛。          此书为章回体旧小说,仅八十章,许是资料不够,没有凑够一百回也?偶的推测是有一定根据的,作者在自序中就有这一感叹的。不过,偶还是很佩服许先生的,他花了一年多时间,参阅中外40余册史书,才著成此书。不似时下不少写手,下笔动辄几十万言,抄书就占五分。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4    ◎《黄金时代》 王小波    前不久,看王语行和吕明光的帖子中都提到王氏其人其著。所以,也想说几句。    语行说:“一个作家最高的境界是有文体的意识。在我看过的书中,只有王小波明确谈到了这个问题。”明光说:“他的小说风格过于理性和冷静,少了一些张狂和激情,多了一些悲观、枯燥和机械。现在我以为,他的小说读一部就够了,否则会扼杀我对这个世界仅存的一点美感。因为在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过程中,我一度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这两位都是偶在网上认识的好友,很佩服他们的文采和见地。偶素来不容易盲从,怎么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尝一下梨子的滋味”了。    幸喜《黄金时代》是个不太长当然也不算短的短篇,还好没有像明光那样失去阅读兴趣;从而能够确认语行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王小波的文风在当代文坛可谓独树一帜矣,可惜病死时还不到45岁!悲乎!天不寿英才。   
  作者:小小指点
回复日期: 07:49:00   三分钟的学习,一辈子的收益。  ===========================    指点兄夸张了,小弟只是学写书话,还请方家指点指点.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5    ◎《白鹿原》陈忠实         很久以前,就或多或少发现自己如同王小波在《我为什么要写作》中讲的那样,“身上总有一股要写小说的危险情绪”。虽然,擅长写散文的父亲是过来人,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文学创作是悲天悯人的苦差事;但这种长期压抑的情绪无法得到宣泄,常常折腾得我睡不好觉。后来,我找到了一种奇特的方法来稍稍缓解,那就是看看小说。    《白鹿原》这本书,很早就看了,印象有两三遍;但详细的故事情节大多已遗忘。最近看到几个相关的帖子,才勾起自己的模糊记忆。大家谈论最多的大约都是,小说开篇第一句话,“后来一直让白嘉轩引以为豪的便是一生有了7个女人”。又或者,这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大气的深刻的好书。至于怎么好法?自然只有亲自看了的人才知道的。    为了提取脑中原本模糊不清的记忆,刚才上网高效率地“百度”了一下,因为该书存在九江老家。有一段是这样介绍的-----“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两姓家族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我对这个搜索到的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有些意犹未尽,所以码了以上几段无关痛痒的文字。末了,补充一句,看这本书时总是让我想起在农村中度过的童年少年时代,那时总是很不懂得大人们谈论的那些话题;如今在此书中似乎找到一些答案。怪不得好象记得有人说过,农村是蕴藏政治斗争原理的地方。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6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最近,有些怀旧,国家也在怀旧的,要不新闻中总见红旗飘来飘去的。看帖时,无聊中,就进去看了几个关于老书的帖子,当然名称是好听的,叫什么重温经典之类的。有位网友说得好,这是“很厚的一本书,拿在手上,感觉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读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不像我,经常看完有些文字,心里更加空落落的。      记得上大学时,看过此书一遍,当然不似时下一些小女生讲的两眼汪汪的;后来,好像又看过改编为电影剧本的《月落玉长河》。记忆中,看书时兴致不太大,不过名头太响了,总觉得错过了是不应该的那样。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我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当年在天津上学,大街上有不少“鸿起顺”类似名字的回族饭馆,还有几个回族同学,不看点这方面的常识,不好入乡随俗的缘故,所以书中关于那些民族特色的介绍就看得很用心。倒一时没找到余杰说的“中国当代文学中我很少读到这样健康淳朴的爱情”的感觉,现在想来,大约是我很晚熟的原因。      毕竟十多年了,书中的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人物印象很模糊;故事情节也淡忘得所剩无几。只记得整部小说的构思确实很巧妙——玉和月,互相交错,最终汇合在新月的身世上。奇怪,有些小说里面的人物就过目不忘,比如鲁迅笔下的阿Q或者少年闰土之类的。        码这段文字时,上网查了一点关于作者霍达女士的资料。她说,“这是我步入不惑之年时的作品,它是我前半生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的一次总结,倾注了我的全部感情。面对文学艺术,我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又有一段资料显示,霍达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她自幼喜爱文学,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老先生探古寻源,尤攻秦史。看到这儿,吾恍然矣,怪不得这书如同史诗一般,书中的玉的描写又那么专业了。真得好好的感谢现在网络科技的发达,什么想看的不想看的东西都一应俱全,任君选翻了。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7    ◎《平凡的世界》路遥    最近,在动笔写一个《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阅读札记》的帖子。首先想到的都是若干年前看过,但于详细的故事情节却忘记的差不多,偏又无法绕开的那些名著。我清楚地知道,这对于大学主修经济的自己是个很大的挑战,可冥冥中又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召唤,鼓励我这么走下去。仿佛这是上辈子的那个“我”遗留下来的“债务”。    花了一个下午多的时间,在网上通读了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总算约略弄懂了一句话----“天知道写作有多么的难。”路遥在这篇随笔中说,“书读得越多,你就越感到眼前是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在这些人类已建立起的宏伟精神大厦面前,你只能‘侧身西望长咨嗟’!在‘咨嗟’之余,我开始试着把这些千姿百态的宏大建筑拆卸开来,努力从不同的角度体察大师们是如何巧费匠心把它们建造起来的。”我不得不惊奇,这难道也是自己的宿命?!    《平凡的世界》一书,写的是从1975年到1985年的中国社会时代大变迁的改革历程。奇妙的是,75年我才刚刚平凡的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读到《平凡的世界》时,大约我刚刚不到20岁。似乎来自江南水乡农村的我,在书中找寻自己的根。当时一边看书,一边记起少年时下地插秧割稻上山砍柴的生活碎片;更加想起18岁那年,父亲的家具厂破产,自己刚刚考上大学,淳朴的乡亲们挨家挨户凑钱给我做学费的动人又辛酸的情景。    路遥生于1949年,恰恰和父亲一样,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父亲一生偏好写散文,从来没写过小说,他说太虚的东西他不喜欢。可好多年前,有一次,他很例外的跟我说,“路遥是写文章累死的”;我知道他没看过《平凡的世界》,但在语气神态中看得出他很为早逝的路遥哀叹!直到今天,就在此刻,我才明白,父亲是喜欢写实的文字,并不是不喜欢所有的小说。    在结尾引用一下,某天上网偶然看到的一段文字----“当孙少平头也不回地,奔赴矿井下的煤矿工人的遗孀时,我相信,在作家路遥的心中,已经用他的笔掐死了内心最后的一丝浪漫。”  
  现在的小说,也许是盲目追求意识流的缘故,虚了去了。我觉得中国的小说家该有所反思,拿出符合自己特色的东西来。
  问好紫云,你说的很是  ===================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8    ◎《家》 巴金         应了那句老话,思想如同爱情,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在书话溜达的时候,看到一帖名曰“好大一缸白开水----读《巴金》的随想录”。俺读书甚少,《随想录》确实没翻过,自然没有也说几句的“底气”。        但还记得朴素兄说过,“对于许多人来说,巴金是写作言情小说《家》、《春》、《秋》的翩翩文学青年,是写作真话日记《随想录》的垂垂思想老者。”私下地想,以“书侠”闻名天涯的朴素兄的见解应该高明些吧,这用时尚的理论叫“晕轮效应”。既然,《随想录》没读,说说自己读过的《家》总还不算完全瞎编,或者哗众。        1931年,巴金的创作着力点,转向自己最为熟悉的经验——封建家庭的生活。算来他当年才二十八岁,居然写出这样一部不朽的作品,可见他天赋之高; 虽然后来不少人评论“《家》的主要缺点是通篇缺乏艺术锤炼。”可也没见到这些评论家在自己28岁的年纪写出与之相当的文字,或许偶又孤陋寡闻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鲁郭茅巴老曹”;可见,有时“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一定用之四海而皆准的!        记得刚上大学那年,借同学的书,看的此书。其结尾写觉慧如鸟脱笼似的离家,搭上往上海的船,望着一江东去的秋水,他写道: “这水,这可祝福的水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群中间去。”自己上大学那年,恰恰也是十八岁,离开江南水乡,来到北方陌生的都市,心中总难免有些迷茫,由此特别喜欢此书,那是偶青春年代的记忆之断章也。  
  继续进来学习。
  问好指点兄,共同交流  ===================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9    ◎《围城》 钱钟书    有时侯发现,在文学这条路上,坚守确实是很寂寞的一件事。尤其是当一个自命不凡的家伙在你的帖里无端瞎搅和的时候。没进天涯论坛时,或者只做观众时,想进来“发表”一下;进来后,有时又想出去“潜水”了,突然发觉这也是一种“围城”的困境。    记得读大学时,看《围城》前,先是看了钱老的《写在人生边上》,尤其是这段妙文----“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吃药的方糖,更像跑在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让我经常翻翻再嚼嚼。    还是说说该书为要,要不然,某位兄弟又要批评我的文字“不入流”了;奇怪,好象没看到他写的“入流”的文字,可惜可惜。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说,这是作者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在写《人 兽 鬼》的时候,钱钟书似乎还是着迷于讽刺嘲笑,着迷于妙语连珠,着迷于意蕴题旨,人物形象却都还模模糊糊。而《围城》则不然,像主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所以有人评论《围城》是“现代的《儒林外史》”。    不过,在读《围城》的时候,你还是会笑,会心的笑——不笑的人也用不着担心是否忘记了笑,你只是忘记了幽默,幽默不一定要笑来表示,所以发笑的就是真幽默也未可知(详见《说笑 钱钟书》)——所以是会心的笑,不够,还要脸红的笑,笑书上的人,笑身边的人,也在笑自己。     有一次,看到作家“方面便3号”的帖子中这样一段话,“想一下自己的路线,发现,我的路线,竟然是,对面,对面,对面,对面。其实,我们的一生,所去的地方不过是对面。我们很不习惯往后退。我们注定会丢下很多东西。”说的真好,我们大都不习惯后退的!    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再次冲出一个“围城”,又来到一个“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    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他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10      ◎《西行漫记》(又译《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 埃德加 斯诺      下午,很偶然地在网上看到《斯诺写过程中》一文,心里许久也不能平静,仿佛自己飞了起来,穿越时空到了当年战火纷飞的延安一样。之所以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早年翻过的这本书。    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评论《红星照耀中国》说:“无论是作为历史的记录,还是作为发展趋势的预示,这部书都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这是斯诺的光荣。”但估计如我一样,很少有人知道,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斯诺其实从未到过延安。他到的是保安(今志丹县),距延安尚有几小时的车程。真正到达并记录了延安的人,是埃德加的妻子海伦。所以,研究者认为,《西行漫记》应算埃德加和海伦两人合作、两次西行的产物。    一边看《斯诺写过程中》,一边遥想当年海伦为采访而经历的千辛万苦,光笔记就有几十本之多。再想到前几天,陋文中提到的路遥,为写好《平凡的世界》,竟然查阅了主题中涉及到的十年间的《人民日报》,重读了上百部中外经典小说。    不得不喟然叹矣,真正的写作应当是一件神圣严肃的大事,岂可轻率而为之?杜甫曾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网络上发表文字,相对随意些,但我宁愿它多几分严肃性,少几分打闹习气。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11  
◎《阿Q正传》 鲁迅    很早就想写点关于鲁迅的文字,究其类似“隐私”的起因,其实说来很荒唐。念高中快毕业时,同学们都流行互题赠言,不知现在的学生们是否还保留这种“传统”。 我的一位比较知己的同学,别出心裁,画了一个鲁迅的半身像,下注一行字,“愿你学此君,做一代文豪。”    遗憾的是,我后来大学是上了,并没有去学中文系之类的,而是改学经济一途,于文学渐行渐远。每想起此事,总感觉有负他的厚望似的;因为他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没有读书的天分,没考上大学就只有步入社会就业,仿佛将这种重任托付给他极其信任的我了。       前两天,在书话看到一帖,好象还是出自“老前辈”一样的手笔。其文称,“鲁迅,一匹迷途小马而已……”。我素来不喜和人辩论什么,再说人家“讯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是这位“老前辈”三言两语就推翻了的事。不过,于我却下定了“决心”,写点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也好了结心中的一个小的夙愿。    记得某天,读王立兄的帖子,他说过“阿Q是谁?正是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是你、是我、是他。”我于此句印象颇深,甚至有些“嫉妒”王兄的“妙手偶得之”的文字。    据朴素兄的文章,评论家洪治纲认为:“作为一种叙事艺术,短篇小说无论是在语言、结构还是意蕴的传达上,都有着与中长篇小说更为苛刻的要求,它需要高超的艺术智性才能驾驭。所以,文学史上常常出现的情况是,很多作家可以成为优秀的中长篇小说家,却很难写出经典的短篇,被世界文坛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相对于整个小说大师来说,总是少得可怜。‘短篇最要技巧’,‘短篇是技巧的运动’,这已是许多作家的共识。”     记得那天读到这个帖子,心里着实高兴。因为在看帖时,总能发现那么一小撮人老抓住鲁迅生前没留下长篇小说这个“硬伤”,而在那里大放厥词,说长道短,没完没了。我想这回,总算解开了一个心结,不用再为之“郁郁”了。    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这样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想,《阿Q正传》,没能象他自称成为“一篇速朽的文章”,就是他的小说观最好的注脚之一。      
  顶我们年青的版主才子帅哥。
  问好指点,过几天就可以聚会的了
  第十二题 淡忘的记忆 12  ◎看“金庸武侠”小记  ??      近来,连着浏览了几个关于金庸的帖子;甚有感叹,随即码下这段稍长些的文字,聊以追忆曾经的那段美好岁月。  ??      童少年时,在农村,没什么书看,只好如痴如醉的翻了又翻父亲辛苦弄来的不多的连环画。稍长,也只能读到四处搜罗而借到的《封神榜》《山海经》或者《三侠五义》之类的。现在想来,父亲当年肯定很着急,生怕满足不了这个读书种子的“贪欲”;还好,后来他调到乡里的文化站工作,从此再不用为书源而发愁了。  ??      其时,大一点的孩子们,都追着去村里少数几户有黑白电视机的家里,抢着看一部名为《射雕英雄传》的香港剧的连播。小弟也跟着去过几次,无奈,个子不高,只能看见不少大人的头,就作罢了。  ??      真正迷起金庸,还是读高中的时候。一来,父亲不再身边,没人检查没收这些非正统的读物;二来,自己的功课成绩总是领先,老师也放松了警惕。那时有几个同好,一到周末,就结伴去租书;虽然大多为盗版的,但也常常看个通宵。最妙的是,有个外号“滑稽”的同学,于此更有天分,居然可以每晚就寝前给大家“绍介”一些心得;讲得高兴时,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多年没回老家,听说这位“滑稽”老兄,补习复考上了师专,毕业后就职于一家报社,倒人尽其才了。  ??      到得念大学时,也温习或涉猎了一些;大抵兴头不足,就看得少很多。倒是这两年,个别的又翻了翻,约略当作“成年人的童话”来消遣一二。  ??      反思一,早年读金庸,学到一些似真似假的历史或国学文化常识,这是的确的。网上有位本家大哥刘国重兄,滔滔不绝的帖子中,这段文字概括得甚好,引用如后。其说,“《越女剑》写春秋时代……,《天龙》写北宋,《射雕》写南宋,《倚天》写蒙元,《鹿鼎》写满清,无不曲尽其妙,将那个时代的情致风味描摹如亲见。同时中国古典文化的各层面在书中皆有所展现,琴棋书画、医卜星相、渔樵耕读、梅兰竹菊、赋诗词曲、九流三教,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一缕传统文化的芳芬,自书页间飘出,弥久不散。”  ??      反思二,金庸是引导自己对中国思想史或称哲学史产生兴趣的启蒙老师之一也。朴素兄于此也有精妙论断,他说“《射雕英雄传》的根基在于儒,《天龙八部》的根基在佛,《笑傲江湖》的根基在道,《鹿鼎记》的根基在西方。”小弟甚以为然。  ??      还是国重兄说得好,“韩愈曾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70年代,金庸皈依佛学。或将‘不平之气’纳入佛法的无边大解脱中去。金庸封笔,此正其时。”    查氏封笔了,小弟也结此文也;此正饿意上升之际,光有精神食粮还是不够的。    =====  挪来一文,顺捞铁,呵呵  
  写得很好啊。
  翻开一看,简直是宝藏一座!收藏了,慢慢拜读学习!钟兄真是静心读书之人啊,佩服!
  @乐源静雯
17:13:00  翻开一看,简直是宝藏一座!收藏了,慢慢拜读学习!钟兄真是静心读书之人啊,佩服!  -----------------------------  谢谢,陈年旧帖,以后不用顶了吧
  品味!
  @钱到来
20:35:00  品味!  -----------------------------  谢谢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algame吧十二大神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