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步走模特摆臂练习习和踢腿练习

阅兵训练 这位将军有点“狠”
原标题:这位将军有点“狠”在阅兵方队中,有位身材精瘦的将军领队,犀利的眼神让人心生敬畏,他对待训练几近苛刻,为纠正问题,曾对自己痛下“狠手”: 3天强化训练,每天训练10多个小时,痛改30多年孤僻动作;带伤忍痛坚持训练,50多岁的年纪,跟20来岁小伙子的训练标准一个样……他,就是第31集团军副军长、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领队林向阳。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对自己他痛下狠心:“能参加阅兵,是军人一辈子荣耀!伤病也不能阻挡训练!”中尉刘进才是此次阅兵方队将军领队的教练员,从4月份至7月份负责指导林向阳的训练。他对林将军的训练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字“狠”。正步走就让林将军吃了不少苦头。尽管在当学员期间,连续3年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阅兵,但时隔30多年,担任领队参加抗战阅兵,还是有太多的不一样。过去正步摆臂是折臂,现在摆臂是端臂,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要改掉30多年的习惯也并非易事。为此,林将军把整容镜搬到宿舍,每天利用操课前、午休时、睡觉前等课余时间对着镜子练习,仅仅3天时间,就明显改观,让所有人惊讶万分,连徒步方队总教练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事情何止是摆臂?林将军左膝半月板损伤、滑膜炎、右膝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腰肌也有损伤,医生建议他踢正步时动作慢一点、落地轻一点,可他却微笑着说:“慢了就不合拍了,踩不着鼓点了,落脚轻了哪里还有士气,哪里还有军人的阳刚美!”“首长训练起来就根本停不下来!”据刘进才介绍说,一次齐步走训练中,林向阳通过录像发现自己的左手向后摆臂幅度比右手大,休息时欲拉着他加班训练。小刘考虑到室外温度已超过35℃,林将军全身湿透,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心一软就决定讲好不讲差,欲让将军休息片刻。50米、100米……刚到400米处,林将军脚步骤停,刘进才暗自欣喜,本以为首长要休息了,却遭到了将军的严肃批评。“能参加阅兵,是一名军人一辈子的荣耀!伤病也不能阻挡我的训练!”林将军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在这里不论职务高低,不分年龄大小、不论兵龄长短、训练标准都是一个样。因为,阅兵是代表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展现的是中国军队的形象,在这里决不允许有特殊人,动作不过关就莫要上场,咱们丢不起这个人!林将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细抠动作,他从踢腿摆臂到敬礼摆头,从军姿定型到睁眼定型,都坚持用尺子卡、线条标,每天坚持训练8小时以上,每周至少利用3个晚上加班训练,个人参加领队结业考核被评为“优秀”,还专程应邀为装备方队领队示范演示,方队合练考核取得领队第一名。纠正孤僻动作,追求完美排面,对方队他痛下狠心:“阅兵场就是战场,要像打仗一样来对待阅兵”参加这次阅兵训练,林向阳同他的部属一样,心情无比激动。作为军区阅兵指挥部政委、方队党委书记、方队领队多重身份的他,心里立下了一个标准:追求完美。标准就是方向,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8月中旬,方队已进入合练阶段,该方队的动作已达到整齐划一,大部分人都因此而暗自欣喜。这一切,也被林将军看在眼里,他在欣喜的同时,更多的是追求完美。仔细观察发现,方队中间和后排有几名同志,只注重排面的整齐,踢正步时出现了掏腿现象,有人说:“走上阅兵场,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整齐度上,少数几个人的掏腿不会影响大局”“离正式阅兵已不足半月,此时纠正丁点孤僻动作,易造成排面不齐”……“阅兵场就是战场,要像打仗一样来对待阅兵!”林副军长斩钉截铁地说,战场上的任何细节都可能决定战争的胜负,阅兵也是一样,每个人的动作都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否则就无法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一个人的气质好不好,除了外在形象美,还要靠一股精气神来撑。在这个方队里,林将军就特别强调官兵的精气神,他们注重教育训练双管齐下,在灌输集团军“五个特别”、“三个绝对”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采取“头型不正别针子、眼睛不大撑棍子、腰不当家背板子、腿部不紧夹牌子”的方法,每人每天进行定眼定神训练,官兵们个个都练成了3分钟不眨眼的功夫。严格出精兵。正是在这种“追求完美”的标准引领下,林将军带领他的方队在7月份的阶段性考核中,被徒步方队指挥部评为“优胜方队”,还有两个排面先后3次被评为“十佳先进排面”,8月份徒步方队合练,方队连续3次“完美通过”,徒步指挥部没有点一个问题。年过半百的他,还跟20多岁的小伙子们一起训练,对待部队他痛下狠心:“个人过得硬,才能让部队嗷嗷叫!”在阅兵村,人人都说林将军作风硬、要求严,年过半百的他,还跟20多岁的小伙子们一起训练,标准要求不但没降低,反而更高。是什么支撑着他?面对记者的疑惑,林将军一句话拉直了这个问号:是第31集团军的优良传统。第31集团军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经过60多年的烽火洗礼,形成“特别听党话、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守纪律、特别能战斗”的五个特别、严狠实正、以及“绝对对党忠诚、绝对必胜的意志、绝对高于对手的标准”的三个绝对等优良传统。林向阳就是在这个摇篮里,从排长成长为共和国将军,曾担任过师、团、营、连四级军事主官和师团参谋长,还留学过俄罗斯。林将军的一位部属向记者介绍,将军以前当过他的师长,个人对作风纪律一向都很严格,师机关的一次早操训练中,部分同志途中溜号,结果林向阳亲自在终名,责令机关1小时内查明人员,并要求上班后逐个到他办公室说明情况。无独有偶。一次野外驻训,上级要求所有工事均实行半地下化,少数单位投机取巧,凭肉眼估量尺寸,结果被林向阳用尺子一卡,多则相差30公分,少则差了10公分,统统都被返工重挖。“个人过得硬,才能让部队嗷嗷叫!”“过硬的作风和素质,就跟习武一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靠长此以往的反复磨练和积累形成的。”林将军感叹地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是没有完成时的,作为将军领队,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个人的一言一行官兵们都睁眼看着,必须作出好样子。好传统育出好干部,好样子带出好战士。林将军先后组织部队高标准完成了“东海”“砺兵”“使命行动-2013A”等30多次重大演习,牵头组织33个战法创新课题研练,106项技术攻关和效能试验,所带师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作者:金锋、吴科儒、余金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akading]
热门搜索:
抗战阅兵 独家策划
大国利器独家策划
揭秘中国新一代武器
腾讯军事《讲武堂》在大阅兵期间推出《大国利器》系列文章,介绍我国现役最新型武器装备的性能和研发历程。
抗战阅兵 图片报道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不能大笑、或是张大嘴巴,怕缝线裂开。
日本这是有多干净?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俄罗斯军队在训练俄罗斯仪仗队士兵在练习 标准鹅步朝鲜接受了苏联的正步队列条例印度士兵摆臂高过头顶
  3日在天安门广场阅兵、上半年在莫斯科红场的亮相,我军庄严威武的“正步走”成为今年最亮丽的风景。有军迷夸口“中国方队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也有网友疑惑,为何我军的正步与俄军差别颇大?
  正步&试验真能提升战斗力
  现在有不少国家的军队正在逐渐取消正步,主要觉得训练太累。不过,近来美国一项科学研究显示,士兵整齐地正步前进,确实能够增长士气,从而提升战斗力。
  科学家在试验中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在街上行走,然后要求每一名测试者跟着这名“陌生人”一起走几百米。在一半的案例中,他们要求测试者和“陌生人”保持步调一致,另一半案例中的测试者则随意行走。走完几百米后,科学家拿出一张男人发怒的照片,让测试者判断这个男人打架凶不凶。结果,那些步调一致行走的测试者认为照片上的男人比较弱,而随意行走的测试者则认为发怒男人很凶。
  科学家认为,步调一致的行走能让人们觉得自己充满力量,从而藐视潜在的对手。而对士兵来说,这种队列行进确实能够减少他们对敌人的恐惧感。在20世纪以前,正步助长的士气更可能决定战场胜败。正步&起源一只鹅引发的变革
  “正步”英文叫做“Goose-step”,意思是“鹅步”。大白鹅昂首挺胸,两条腿直直地起落,大鹅掌吧嗒吧嗒敲打地面,还真有那么些正步走的风范。那么,是谁最先走出这种步伐的?目前有两个说法。
  一个说法认为,正步是从法国皇帝拿破仑开始的。打仗一流的拿破仑在检阅部队时总觉得步兵不够威风,就要求将军们想个办法改善。有一位将军在河边绞尽脑汁时,忽然发现大白鹅的步伐挺给力,遂让士兵们也学。果然,法军由此挺直身板,靴子啪啪敲击地面的声音如滚雷一样,拿破仑看得大为欢喜。此后,由于拿破仑屡战屡胜,正步也逐渐风靡世界。
  另一个说法认为,正步诞生在拿破仑时代之前。18世纪,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也是一位“军神”,后来的拿破仑都很崇拜他。腓特烈大帝为了打造一支铁血军魂的普鲁士军队,他从一种高抬腿的民间舞蹈得到启发,让士兵一起走正步。法国和德国都是欧洲陆军强国,而正步确实让他们士兵的军容军威上了新高。因此,在后面100多年里,各国纷纷引入正步。正步&发展纳粹黑与苏联红
  德国纳粹势力上台后,希特勒大力推广普鲁士正步。二战时,德国的正步走很有特点:士兵上身挺直,摆臂幅度较小,抬腿约45度,砸步有力。成千上万的纳粹士兵头戴钢盔,伴随号令,同时抬腿砸步,再加上肩上扛的步枪耸立如林,也是极为炫目。
  另一个正步走得出名的是苏联红军。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红军战士从阅兵场直接走上前线。由于战事正酣,加之冰天雪地,他们的正步走得并不整齐,却有一股挡不住的斗志与杀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个传统。
  相比德军,苏俄正步的手臂摆动幅度更小,甚至完全不摆臂。踢腿通常较高,阅兵式上持旗标兵的正步甚至踢得超过了90度,但在队伍中的正步就没这么夸张,通常也就是45度左右或略多。腿高抬臂不动,上半身笔挺,配以俄罗斯民族魁伟的身躯,很有气魄。尤其苏俄正步相比德国,最爱用“劈枪”造型,即把肩上的枪横端在手上,更是杀气腾腾。
  此外,英国军队也有自己的特色正步,称为“皇家海军式”。其特点首先是双手摆得特别夸张,胳膊肘不拐,手臂直直地甩起来90度,和地面完全平行。同时,腿不是直着踢出去,而是高抬一大步,仿佛跨越障碍的动作。当年香港回归仪式上,中英双方士兵的对比,相信很多观众记忆犹新。盘点
  是审美不同还是差距大,咋看咋觉得中国正步帅?中国 中国式正步一个字:帅 越南柬埔寨都来学
  解放军建立之初,并没有统一的步态标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士兵多数不知如何操练分列式,只能临时从刘伯承的小册子和中华民国的步兵操典中寻找灵感。而当时打头阵的海军方队,为“重庆号”起义海军官兵,他们所受训练是英式操典,不但手臂姿势与陆军部队不一致,每分钟114步的步速也与陆军不统一。但解放军很快摸索出更符合自身特色的分列式,并在1950年阅兵时得以完整展现。除了双手握持步枪的动作与苏联相似外,并无苏联特征。解放军摸索出的风格,更适合东亚人的身材特征和气质,周边如越南、柬埔寨以及缅甸各种割据武装,都学的是中国模式。
  在方队规模上,中国目前居世界之冠。当然,只要中国愿意,还可以排出更大规模的方队――大连海军舰艇学院就曾成功展示横排25人、42个排面的超大规模方队。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虽有分列式表演,但绝不会踢正步。这一是因军队传统,二是因意识形态偏见。朝鲜 身材小平稳性差 正步更像弹簧步
  全世界分列式走得最整齐威风的国家都集中在前苏联阵营。1990年后,东欧国家纷纷取消了大规模阅兵,甚至年莫斯科红场也不再有阅兵,全世界在分列式上能与中国比肩的,只剩下东边的朝鲜。朝鲜的分列式虽然与中国一样,都是极端严酷训练下的产物,但在美感上,身材矮小的朝鲜人原封不动采用苏联标准,虽然咄咄逼人,但由于不易保持身体平稳,朝鲜人走起来更像“弹簧步”。印巴 “正步对战”相当有趣 看谁踢得比脑袋高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正步对战”相当有趣。这两国之前都是英国殖民地,军队的正步也都是英式。但他们又在英式正步上添加了艺术色彩,每走几个大跨步,要来一次高踢腿。踢多高呢?德军的45度?俄军的90度?竟然是近180度,鞋子比脑袋还高!最为有趣的是,在印巴边境上,每天双方士兵约好似的同时举行降旗仪式。仪式上双方就比赛着踢腿。两军用这种方式针锋相对,倒也算是很温情的一种对抗了。日本 曾创规模最大方队 但只做到了不走散
  也许是因为二战侵略国的不光彩身份,为了避免给外界留下渲染武力的印象,日本没有举办过海陆空三军同时参加的大型阅兵,各支自卫队每三年单独阅兵。不过,规模最大的方队纪录是日本人创造的。日,为庆祝日俄战争胜利,日本在东京青山练兵场举办观兵式,受阅人数高达3万余人,创下世界纪录,其方队也是横排超过30人的超大方队。但从有限的影像资料看,日军的方队勉强只做到了不走散。
  链接:各国正步走,不要逗我玩
  据说,阅兵正步源于旧普鲁士陆军的操演步伐,士兵们为了达到“趾高气扬”的效果,模仿公鹅的步法。所以,这种步法也被称为“鹅步
  当然,后来的阅兵步经过各国改良或者变化,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接近原始“鹅步”的正步据说是德国军队采用的。
  将这种正步发扬光大的却是德国人的对手,阅兵控苏联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鹅步”开始玩起了“高点,高点,再高点”
  一开始是这么高
  接下来是这么高
  还可以再高点
  加油,再高一点点,你就赢了
  在苏联老大哥的带领下,越高越好的风尚席各国阅兵场。比如社会主义阵营的老朋友朝鲜也走得一手好正步。
  当然,要是这点高度,怎么称为宇宙军。
  不但高,最重要的是一迈步,节奏快的就停不下啊,有木有,看,看,脚踏祥云,仿如弹簧,简直就要飞起来!
  朝鲜女兵也很给力
  好像不是很高嘛。呵呵,你以为朝鲜女兵就这点水平嘛,那你就错了,我们不过是想HOLD着点,不然。。。。
  而且我们还没有派文艺女兵上场!
  说起文艺兵,脑子里冒出这样一张
  以及这样
  好了,必须打住了,不然又要被网友们玩坏掉。
  说回正步,我国的还是比较保守的
  单论高度,三哥,你又赢了
  要练出这样的神步,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也有走得比较懒散的,最反面的典型就是美国大兵
  加拿大也跟着学坏了
  但人家好歹是在走啊。要是碰到也门这帮欢快的哥们,你得气哭过去
  能严肃点吗?
  说完台步,我们再说说那些奇葩的阅兵式。大家可能感觉到了,接下来,马上就有一大波开挂的三哥要冲过来了。
  似乎三哥最钟笑摩托车,要是阅兵式没有摩托叠罗汉,那就像菜时没搁盐
  单人单车品茶式
  单车双人多任务式
  骑马射箭式
  有单车多人式
  不会摆POSS的不是好三哥
  摩托车的质量真不错
  单车多人飞翔式
  单车多人持枪t望式
  雪山压顶式
  多车多人排山倒海式
  蜜蜂出巢式
  平沙落雁式
  蜂后也出来了,必须撒花,红衣裙
  黑蜂队不甘示众,迎面而上
  多车多人带靶式
  除此之外,还有特技表演,总算没白收门票
  还有拖拉机拉飞机,飞机中的渣渣机
  拖拉机拉导弹,好像拖拉机才是主角啊有木有?!
  坦克也是有的,只是为什么炮口要对准主席台
  除此之外,印度还有一支神秘队伍接受检阅,比如骆驼部队
  这我能理解,可是为什么会有恐龙
  连马里奥大叔都被你们弄来了。
  当然,你要是以为世界上只有三哥是逗逼就错了。逗逼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比如埃及玩起了直升机荡秋千
  这个直接就把人吓傻掉
  这是伊朗的特种部队
  本文来源:互联网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媒体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新牧网()――中国最强大的农牧业数据...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新闻热线:024-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十二运开幕式上的武警升旗手们——
练正步 升旗手“从沈阳走到广西”(图)
.cn   来源:
  绑12斤沙袋踢正步抬腿,一抬就是20分钟;举10多斤重的旗杆挥舞,一练就是上千次;三伏正午穿雨衣晒太阳,一站就是两个多小时&&这些,就是承担了十二运开幕式升旗、礼宾等任务的武警辽宁总队战士们如今每天的训练生活。8月11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走进开幕式武警升旗分队训练基地,近距离了解到,这些在全运会开幕式升旗、抬旗的武警战士们,帅气挺拔的英姿背后,付出了您无法想象的艰辛和汗水&&
  年轻!&90后&小伙开幕升旗
  十二运开幕式国旗、会旗的升旗、抬旗、接旗、刀旗、执旗及礼宾的任务,由武警辽宁总队的269名武警战士来完成。他们是一个年轻而朝气十足的&90后&群体,高大、帅气、身姿挺拔。其中每一个战士,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上来的。
  从去年12月开始,这群小伙子们就开始了每天的&魔鬼训练&。早上4时起床,全天训练达14个小时。除吃饭和睡觉外,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在训练。一个举手、一个抬腿、一个立正,甚至一次眨眼&&每一个动作都要反复上千次的练习。
  太热!伏天正午练体能
  当天记者来到训练营时,是正午时分。大伏天,正午的太阳烤得大地火辣辣的烫。骄阳下,一队整齐的战士竟然一动不动地&晒&太阳。这是为啥?不怕中暑吗?原来,他们是开幕式刀旗手队伍,是由120名武警战士组成的。他们将是整个开幕式中在场上站立最久的方队。整场开幕式两个多小时,他们都要排列整齐,挥动手中重达10斤的旗杆。因此,体能对于他们每个人都特别重要,这样的训练,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体能,避免场上出现中暑。
  战士们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往下淌。每一个人都一动不动,即使汗水流进眼里,也绝对不会用手去擦一擦。
  好累!腿上绑12斤重沙袋
  礼宾队伍中的小伙子们,重点训练的是站姿和齐步走。在30多摄氏度高温的训练馆里,即使穿着短衣短裤,身上也会一层层地出汗。可这些战士们却穿着高皮靴,戴着手套,穿着厚实的长袖礼仪服。脸上的汗水就像刚洗过脸一样地往下淌。
  为了矫正正步走的标准姿势,训练时,他们的腿上还要捆绑上12斤重的沙袋、手臂上是6斤重的沙袋,一抬腿一举手就要坚持20分钟一动不能动。此外,站立时,还要在两腿中间,及手臂贴着大腿处夹着扑克牌,防止身体乱动,稍微一动扑克牌就会掉下来。
  &每天都是不停地重复抬腿、摆臂、正步走,算算这么长时间训练下来,战士们走过的距离足可以从沈阳正步走到广西啦!&
  到位!练军姿时面前悬丝线
  在训练营的一个角落,一群战士们抬头、挺胸、抬手、踢腿,一字排开整齐划一,坚持着这样的动作一动不动。走过去仔细看看才发现,原来他们脖颈、手臂、胸前、抬腿的位置,都悬着一根细细的丝线,丝线纹丝不动,而战士们也好像蜡像人一样,保持着这样的姿势一动不动。原来,为了训练大家标准的军姿及整队人的整齐统一,在多点位置悬起丝线,丝线距离战士的身体仅有几毫米距离,稍微动一下就会被发现。这样的动作一次要坚持10分钟以上。
  此外,为了纠正军姿,大家还在训练中发明了对照检查镜、钢绳摆臂器等简单好用的训练器材。训练中多次到开幕式实地测量,精确计算出各种尺寸数据。行进走多少米、多少步、每步迈多少厘米,每一个环节都有精确的标准,不允许有丝毫误差。
  反复!练甩旗一甩上千次
  跟着乐曲的节奏,旗帜缓缓升起,升旗手将旗帜一角向空中一甩,那动作实在是太帅气了!而就这一看似简单的甩旗动作,升旗手每天都要反复练上千次。
  升旗时,甩旗的瞬间要表现出升旗手的力量与美感。旗子的面积很大,却轻如纸片,想甩出气势特别难。扬手一甩出去,一定要保证旗面不着地,还要随风扬起一面漂亮的扇形。这就需要升旗手具有良好的手劲和臂力。为了练臂力,升旗手们每天都会在手臂上绑着沙袋,手中握着板砖不停练习甩旗的动作,一练就是上千次。手臂练得又酸又疼,有时连吃饭都拿不起筷子。而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练习中,才使得甩旗的动作表现出了行云流水般的洒脱和大气。
  本版撰稿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王晓婷
  摄影记者王伊西
  他们的故事&&
  艰苦的训练中还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表现了战士们最可爱的一面。
  A致敬最认真的&绿叶&
  训练营中,一位皮肤黝黑、训练中表情一直非常严肃的战士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他叫孙镇,训练的是抬旗手的位置。如此认真训练的他,竟然是一名抬旗的替补队员。可他却比谁都认真,有时候还利用训练之余,为自己加课呢。
  &替补位置多重要啊,有我在,大家上场时心中才有底啊,发挥得才能更好啊!我是绿叶,有了我红花才能更美丽!&孙镇说。
  B练&刀手&,手被划破N次
  19岁的小战士范广界,最初担任礼宾分队的刀手。为了加强对刀的熟练性,确保一刀入鞘,他每天都对着镜子反复地练习抽刀、端刀、入鞘,每日抽刀入鞘达千次以上。刚开始练的时候,刀尖经常能插到自己的手上,划出一道道伤口,有的地方还落下了疤痕。
  可最后,却调整他成为一名宣誓执旗手,之前刀手的练习都白费了。小范又立即转化到新的角色中认真练习起来,对此没有一点抱怨。
  C为训练,婚期一拖再拖
  原本5月份,战士梁明明就应该成为幸福的新郎,迎娶他最心爱的姑娘。但为了全运会开幕式训练,小梁没有时间回家办喜事。领导批准了他20天的婚假,可小梁觉得,如今训练这么紧张,一天不练就会被队友落在后面,等放假回来,队列动作和标准就赶不上其他人了,况且有很多病号战友也都在坚持训练。最终,在未婚妻的支持下,他决定推迟婚期。
  D为站直,睡觉时把自己绑床上
  李仲勤个子高高的,但有一点驼背。为了在训练中矫正站姿,他全天都带着背部矫正带,每天完成5公里以上的礼步训练。为了进步更快,他在腿上绑上6公斤的沙袋进行训练。就连睡觉的时候,他都将自己绑在床板上,如今,他的站姿看上去特别笔挺。
  E刚出生的儿子还不知长啥样
  张韬是刀旗队指导员,负责训练和管理,特别忙,每天都要工作10多个小时。就连孩子出生,他都没顾得上回家看一眼。&可想孩子了,希望训练快快结束,圆满完成全运会开幕式任务,回家看老婆孩子去!&每到工作实在太累时,他都会这么想,身上就有用不完的劲儿了。
相关新闻:
&& 13-08-1204:57
&& 13-08-1120:24
&& 13-08-1106:15
&& 13-08-1105:52
&& 13-08-1105:52
新闻监督举报电话:(024)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沈阳网技术中心制作 本站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北三经街67号(110014)
广告咨询热线:96009-6 新闻热线:(024)
公共服务机构: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辽)字第180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辽B-2-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610474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摆臂练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