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内部薄膜和芯片的征旗铁马灵素放置顺序序

键盘基础知识和键盘扫描芯片
键盘相关知识
键盘是人机对话的重要接口。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键盘,用PC键盘控制计算机,用手机键盘发送短信息,用遥控器控制家用电器等等。键盘是最为直接的控制手段,也是最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控制方法。应用键盘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因此,键盘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5.1.1& 键盘的物理结构
键盘出现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伴随着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键盘的物理构成和物理构造也不断变化发展。这些不同结构的键盘,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但是它们的控制方法都是一样的。
&1.机械式结构键盘
它一般类似金属接触式开关的原理使触点导通或断开。在实际应用中机械开头的结构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是交叉接触式。它的优点是结实耐用,缺点是不防水,敲击比较费力。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最为常用。
2.电容式结构键盘
&它是一种类似电容式开关的原理,通过按键改变电极间的距离而产生电容量的变化,暂时形成震荡脉冲允许通过的条件。我们知道,电容的容量是由介质,两极的距离及两极的面积来决定的。所以当键帽按下时,两极的距离发生变化,这就引起电容容量发生改变,当参数设计合适时,按键时就有输出,而不按键就无输出,这个输出再经过整形放大,去驱动编码器。由于电容器无接触,所以这种键在工作过程中不存在磨损、接触不良等问题,耐久性、灵敏度和稳定性都比较好。为了避免电极间进入灰尘,电容式按键开关采用了密封组装。但是价格比较高。
3.塑料薄膜式键盘
塑料薄膜式键盘内有四层,塑料薄膜一层有凸起的导电橡胶,当中一层为隔离层,上下两层有触点。通过按键使橡胶凸起按下,使其上下两层触点接触,输出编码。这种键盘无机械磨损,可靠性较高。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低价格,低噪音,低成本。
4.导电橡胶式键盘
触点的接触是通过导电的橡胶接通。其结构是有一层带有凸起的导电橡胶,凸起部分导电,而这部分对准每个按键,互相连接的平面部分不导电,当键帽按下去时,由于凸起部分导电,把下面的触点按通,不按时,凸起部分会弹起。目前使用的也较多。
5.1.2&& 键盘的组成形式
在不同的系统中,键盘的数量有很大的差别。电子表一般只需要3到4个控制键;手机一般需要14个控制键;PC键盘的按键较多,种类也很多,有84按键的XT键盘,有目前比较流行的101键盘,有增加多国语言切换的102键盘,还有增加视窗键的104键盘。按键的数量有很大区别,但是键盘的接口线不可能和按键正比增长。于是人们提出了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独立式键盘
&独立式键盘的各个按键之间彼此是独立的,每一个按键连接一根I/O口线。独立式键盘电路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方便,但由于每一个按键均需要一根I/O口线
,当键盘按键数量比较多时,需要的I/O口线也较多,因此独立式键盘只适合于按键较少的应用场合。一般情况下,按键数等于占用I/O端口数。
独立式键盘可以工作在多种方式下,中断方式,程序查询方式,定时查询发送和中断查询方式。
在中断模式下,按键的数量受到外部中断源的限制。在有特殊需要的场合,还可以借用内部的定时器中断。所以在这种模式下,按键的数目小于外部中断源和单片机定时器数量之和。
程序查询和定时查询类似,都是通过读I/O状态,当有键被按下时相应的I/O口线变为低电平,而未被按下的键对应的I/O口线保持为高电平,这样通过读I/O口状态可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和哪一个键被按下。
两者的区别在于扫描的时间和组织形式不同。程序查询是在需要键盘输入的时候,调用扫描程序,获得扫描的状态值。由于采用这种结构,在不需要输入的时刻,CPU是不对键盘进行相应的,键盘被旁路。这种结构的缺点是需要使用者判断什么时候输入才可以被响应。定时查询是利用定时器产生中断,每次中断查询一次I/O端口,实时性较强。缺点是占用一个定时器。
中断扫描方式需要占用一个外部中断源,只要有键按下就会发出中断请求,CPU响应中断,查询各按键对应I/O的状态。中断查询方式和中断模式是各种方式中实时性最好的。中断扫描方式相对中断方式来说可以接更多的按键。但是需要额外的硬件电路来实现中断请求。
2.矩阵式键盘
矩阵式键盘是一种扫描式键盘。其工作过程要比独立式按键复杂。矩阵式键盘由行线、列线及位于行列线交叉点上的按键等部分组成。当应用系统需要的按键数量比较多时可采用矩阵式键盘。一般情况下,按键数等于矩阵行数和列数的乘积。
& &矩阵式键盘由于采用矩阵式结构,一根
I/O口线已经不能确定哪一个键被按下,需要通过联接到键上的两根I/O口线的状态共同来确定键的状态,同时键的两端均接到I/O口线上,不能一端接I/O口线一端接地,因此必需采用行线与列线信号状态分别处理、综合考虑才能判断键闭合的位置。常用的键位置判别方法有扫描法和线反转法两种。
(1)扫描法
扫描法是先使列(行)线全输出低电平,然后判断行(列)线状态,若行线全为高电平,表示无键被按下;若行线不全为高电平表示有键被按下,然后依次使列线为低电平,再判断行线状态,当行线全为高电平时,表示被按下的键不在本列;当行线不全为高电平时,表示被按下的键在本列,把此时的行线状态与列线状态和在一起即为被按下的键的位置。扫描法对键的识别采用逐行(列)扫描的方法获得键的位置,当被按下的键在最后一行时需要扫描
N次 (N为行数),当 N比较大时键盘工作速度较慢。&&
(2)线反转法
线反转法的第一步也是把列线置低电平,行置高电平然后读行状态;第二步与第一步相反把行线置低电平,列线置高电平然后读列线状态,若有键按下,则两次所读状态的结果即为键所在的位置。这样通过两次输出和两次读人可完成键的识别,比扫描法要简单,并且不论键盘有多少行和多少列只需经过两步即可获得键的位置。
和独立键盘一样,矩阵键盘也具有程序扫描方式、定时扫描方式和中断扫描。但不具有中断方式。
程序扫描方式是指在特定的程序位置段上安排键盘扫描程序读取键盘状态。
&定时扫描方式是指利用单片机内部或扩展的定时器产生定时中断,在中断中进行键盘扫描的工作方式。不论哪一种扫描方式,键盘程序都应当完成;键是否被按下判断,按键削抖处理;求键位置等。&&&
中断扫描方式:当无键按下时,CPU处理其他工作而不必进行键的扫描;当有键被按下时,通过硬件电路向
CPU申请键盘中断,在键盘中断服务程序中完成键盘处理。该种方法实时性最好,CPU的工作效率也最高。
3.其它形式的键盘
有些场合矩阵式键盘也不能满足要求,比如要设计一个100按键的键盘,用矩阵式键盘最少需要占用20个I/O端口,对有很多单片机来说,这是很难实现的。有没有办法把矩阵式键盘改进一下,让它可以实现更多的按键呢。
(1)I/O端口组合复用(一)
& 图表& STYLEREF 1 \s 5‑ SEQ 图表 \*
ARABIC \s 1 1& 端口复用式键盘(一)
&如图5-1所示,每个I/O端口既是输出口,也是输入口,每个端口通过电阻和一个二级管返回构成回路,与其它端口的交叉位置置放按键。假如占用了N个端口,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接N*(N-1)个按键。
(2)I/O端口组合复用(二)
&如图5-2所示,这种方法采用编码式结构,每个按键对应一个编码,只需在每个端口输出高电平,然后查询端口的状态,即可获得按键值。用了N个端口,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接2N-1个按键。
图表& STYLEREF 1 \s 5‑ SEQ 图表 \* ARABIC \s 1
2& 端口复用式键盘(二)
(3)改进型I/O端口复用
如图5-3所示,这种方法是在I/O端口组合复用(二)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软件处理上需要结合端口和扫描检测两种方法。在占用N的端口的情况下,最多可以设别(2N-1)+(2N-1-1)*N个按键。
图表& STYLEREF 1 \s 5‑ SEQ 图表 \* ARABIC \s 1
3& 改进型I/O端口复用键盘
4.键盘接口的工作过程
(1)判别键盘中是否有键按下。
(2)如果有键按下,判别是哪一个键按下——即按键识别。确定被按键的位置(即获得按键的特征值——行、列的编码),称为读键值。
(3)判别是否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键按下。如果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按键按下,就会产生同时按键的问题。如何发现这种现象并且避免产生错误的读键值呢?解决的方法有:①双键锁定法,在所有键操作中,只承认闭合的第一个按键,对其他键均不识别,直到所有键释放后,才读入下一个键值;②按键轮回法,当前面所识别的键被释放以后,才可以对其他闭合的键识别。
(4)键值译码。每个按键都有一定的功能定义,将读取的键值解释为定义键的功能过程称为键值译码。
(5)去除按键抖动。读取的键值理应是一个稳定的读数。而实际上,按键从最初接通到稳定接通要经过数毫秒的抖动(弹跳时间),按键释放时也同样存在抖动的问题。抖动会引起一次按键多次读数。
5.键盘抖动削除方法
&按键闭合稳态时间由操作人员的按键时间决定,一般为零点几秒到几秒之间。为了躲开键抖动的影响,保证在按键闭合稳定状态人员的按键时间决定,一般为零点几秒到几秒之间。为了消除抖动的影响,可以采用软件或硬件方法。
&硬件削抖是采用硬件电路的方法对键盘的按下抖动及释放抖动进行削抖,经过削抖电路后使按键的电平信号只有两种稳定的状态。常用的削抖电路有触发器削抖电路、滤波削抖电路两种。硬件削抖电路如图5-4所示。
图表& STYLEREF 1 \s 5‑ SEQ 图表 \* ARABIC \s 1
4& 硬件削抖电路
硬件削抖电路能够解决键抖动问题,但如果应用系统所需按键较多,硬件削抖电路将变得复杂,成本也比较高,因此硬件削抖电路一般只适用于按键比较少的应用系统中。当系统中需要键盘数量比较多时可采用软件削抖方法对键盘抖动进行削除。
软件削抖的基本原理是当检测出有键闭合时,先执行一个延时子程序产生数毫秒的延时(通常为10~20ms),待接通时的前沿抖动消失后再判别是否有键按下。当按键释放时,也要经过数毫秒延时,待后沿抖动消失后再判别键是否释放。
5.1.3& 单片机输入接口解决方案
前面所说的都是狭义的键盘,是非编码的键盘。事实上,我们常用的PC键盘,遥控器都是编码键盘。编码键盘本身就是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是用微控制器进行编码,然后送出编码信号。所以,对于单片机系统来说,键盘指的就是非编码键盘。利用编码键盘控制,事实上是单片机系统之间的信息的交互。从5.1.3的分析可知,非编码键盘需要占用很多I/O端口。键盘接口问题,主要是端口资源问题。所以键盘接口芯片,其本质就是扩展单片机I/O端口。在第1章提到的各种I/O端口扩展的方法,都可以用于键盘的扩展。下面再提供几种基于接口芯片的解决方案。
1.利用单片机A/D端口扩展键盘&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单片机硬件上集成有A/D转换器、并且A/D转换器被闲置的场合。当然,如果单片机硬件上没有集成A/D转换器,也可以在外部扩展。这种方法可扩展很多的按键。比如一个8位的AD装换器,理论上可以扩展255个按键。
2.利用频率编码实现键盘接口&
利用频率编码,每个键值对应一个频率,单片机通过判断频率值,就可以获得按键值。从而达到了仅用一条I/O线识别多个按键的目的,简化了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键盘接口,节约了单片机有限的I/O端口资源。
3.利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如2716)构成键盘接口&
把EPROM芯片的地址线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行线另一组作为列线,构成一个键盘矩阵。并对行线进行“0”电平循环扫描,列线接“1”电平。在每个键值按下时,均会选中一个对应地址单元,在每个键值对应地址的存储单元中,对EPROM芯片写入的数据为该键的键值,除键盘所对应的地址单元外,而其他无键盘对应的地址单元写入的数据全部为一固定的非键值数据FFH。当某一键被按下时,锁定该键的行线为“0”电平,此时该键下的列线被拉为“0”电平。行线和列线对应EPROM芯片的某一地址,该地址单元的数据即为键值,将该地址单元的数据读入单片机内即可。
4.应用电话脉冲拨号芯片实现键盘接口&
应用电话脉冲拨号芯片作为单片机应用系统键盘电路的实现方案,给出具体的接口电路以及相应的软件设计方法,达到了用最少的I/O资源,实现识别多个按键的目的。
5.专用接口芯片
专用接口芯片种类很多,采用并行接口的有8279;采用通用并行I/0的有8155;采用12C总线的有PCF8574;采用串行接口的有BC7280/81、HD7279、CH451等等。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1)ZLG7289A芯片具有SPI串行接口,可同时驱动8位共阴式数码管(或64只独立LED),还可连接多达64键的键盘矩阵,单块芯片即可完成LED显示、键盘接口等全部功能。
(2)HD7279A是HOLTEK(合泰)公司一种专用的智能键盘和LED控制芯片。采用串行接口,可同时驱动8位共阴的数码管,同时还可以连接多达64键的键盘矩阵。
(3)74922芯片是专用编码键盘接口芯片,当按下某一按键时,该芯片能自动给出相应的编码信息,并可自动消除抖动。
(4)SK5278是一种可管理16个按键的键盘控制器,该器件内部具有去抖动处理电路,可直接输出按键的键值编码,并采用串行方式与单片机或微处理器进行接口,使用该器件可简化单片机系统软硬件的键盘接口。
(5)SK5279A是一种具有串行接口,可同时驱动8位共阴式数码管(或64只独立的LED)的单片显示驱动芯片,它内部带有译码器,具备两种译码方式,可直接接收16进制码,通过软件控制可选择两种译码方式的一种或不译码,此芯片还具有多种控制指令,如显示位数限制、闪烁、左移、右移、段寻址等。SK5279A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可连接多达64健的键盘矩阵,可给出键盘有效信号,并可直接输出键值。
(6)BC7281是数码管及键盘的专用接口芯片。通过外接移位寄存器(如74HCl64,74U595等),最多可以控制16位数码管,可以和各种驱动电路配合,适合于任何尺寸的数码管。除常用的BCD译码和HEX译码外,它还有专用于光柱显示的光柱译码和段寻址译码方式。BC7281可以最多连接以键的键盘矩阵,内部具有去抖功能,键盘为互锁式,扫描到的键值被锁存在内部的寄存器中直至被读出。
(7)CR451是—个整合了数码管显示驱动和键盘扫描控制以及μP监控的多功能外围芯片。CH451内置RC振荡电路,可以动态驱动8位数码管或者64位LED,具有BCD译码、闪烁、移位等功能;同时还可以进行64链的键盘扫描;CH451通过1线或者可以级联的4线串行接口与单片机等交换数据;并且提供上电复位和看门狗等监控功能。
(8)8279芯片是一种通用的可编程序键盘、显示接口器件,单个芯片就能完成键盘输入和LED显示控制两种功能。因此,对于系统比较复杂,既有LED显示又有键盘的系统来说,8279芯片是个不错的选择。
(9)外接8255A、8155等端口扩展芯片配合适当的接口管理程序。
6.利用红外线遥控器作为键盘
利用电视机遥控器作为单片机输入键盘,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同时实现了无线控制。在有些场合,还可以重新设计更加适合需求的遥控器。
7.利用PC机键盘
PC机键盘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在按键需求量较大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
& XX7299A与同类产品的比较优势
&显示和按键管理的历史方案是Intel 于80 年代推出的8279
芯片,但是8279的驱动电流较小,需要加上驱动电路,如8
个三级管及相应的基极限流电阻,元器件多,电路复杂,占用较大的PCB面积,综合成本高,而且8279
需要外部为其提供上电复位信号和时钟信号。8279已经逐渐走出电子产品。现在市场几款主流按键显示管理芯片的解决方案如表1
表 1 现在市场几款主流按键显示管理芯片的解决方案对比芯片名称接口形式时钟源64 按键管理主要特点
MAX7219 SPI 接口内置时钟无电流驱动型,抗干扰能力较强,但价格较昂贵
HD7279 采用两线通信(非I2C)外接阻容振荡电路有抗干扰能力一般,通信速率低,显示亮度也较低
ZLG7290 I2C 接口外接时钟源有使用按键时须连接二极管。每次I2C 通信需延时10ms,速度太慢
CH451 CH452串行接口内置时钟有 抗干扰能力较差
两线通信接口(兼容I2C)不用RTC 功能时无需外部时钟源 有抗干扰能力强,价格较低同样价格的XX7299A 的相对优势:
&1、芯片成本低,抗干扰能力强,除了提供8 个LED 显示和64 个按键管理功能外,还具
有片上256 字节的E2PROM 和256 字节的RAM 功能,是所有该类芯片所特有。加上复位和
XX7279A数据手册
&低电压检测复位功能,使其同时具有类似X5045 等芯片的功能,一片在手,尽显单片机外围
电路风采,低成本,小体积;
2、芯片设计了RTC 功能(需要该功能时,需要连接32768Hz晶振),该功能是所有该类芯片所特有,而且内嵌50
年的阴历和节气算法也为该类芯片所特有;
4、8 个LED 显示设计了4 种显示模式,方便作数码管应用和LED 点阵应用,四种显示模式,方便各个LED
段的消隐控制、和取反操作等的实现,也为该类芯片所特有特色;
5、32 脚贴片封装还提供两路8 位ADC;
6、XX7299A的控制和状态查询全部都是通过读/写寄存器实现的,用户只需象读写24C02内的单元一样即可实现对XX7299A的控制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原创&&]&& 作者:&&|&&责编:郝捷
★内部结构是怎样的?第三步:字母A到达主控芯片&&&&键盘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控制电路板、按键、底板和面板等。电路板是整个键盘的控制核心,位于键盘的内部,主要担任按键扫描识别、编码和传输接口工作,它将各个键所表示的数字或字母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号,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主要的沟通者之一。&&&&&由于键盘排列成矩阵格式,因此按键的识别和行列位置扫描码的产生是由键盘内部的单片机通过译码器来实现的。单片机在周期性扫描行、列的同时,读回扫描信号线结果,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并计算按键的位置以获得扫描码。当有键按下时,键盘分两次将位置扫描码发送到键盘接口,按下一次,叫接通扫描码。释放时再发一次,叫断开扫描码。薄膜键盘的内部&&&&&因此可以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对键盘的行、列分别进行扫视,去查找按下的键,输出扫描位置码,通过查表转换为ASCII码返回8048利用程序&读取这个键码后,在最高位添上一个“O”,组成一个字节的数据,然后从P22引脚以串行方式输出。&的内部&&&&&根据键盘向主机送入的二进制代码类型,可把键盘分为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两种。IBM&PC机的键盘属于非编码键盘,其特点是不直接提供所按键的编码信息,而是用较为简单的硬件和一套专用程序来识别所按键的位置,并提供与所按键相对应的中间&代码,然后再把中间代码转换成要对应的编码。这样,非编码键盘就为系统软件在定义键盘的某些操作功能上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产品定位 连接方式
硬件论坛精选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8305¥496¥2397¥1998¥4509¥39910¥259电脑键盘字母排列顺序是怎样得来的?
电脑键盘字母排列顺序是怎样得来的?
09-02-23 &匿名提问 发布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 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 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楼上说得不对。应该是把常用的字母放在好用的指头上,而且最好左右手能交替使用。QWERTY键盘应该不是最优的,但是字母顺序显然更糟。也有人研究出其他的布局,而且还有实物生产,不过使用的人很少。楼主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研究。毕竟电脑是可以重定义键盘上的字母的,最多用不干胶再把印上去的字母改过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楼上说得不对。应该是把常用的字母放在好用的指头上,而且最好左右手能交替使用。QWERTY键盘应该不是最优的,但是字母顺序显然更糟。也有人研究出其他的布局,而且还有实物生产,不过使用的人很少。楼主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研究。毕竟电脑是可以重定义键盘上的字母的,最多用不干胶再把印上去的字母改过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 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电脑键盘的字母排序是按原来的打字机排的,是通过数学的统计学分析后进行的最佳排序,因为人的五个手指灵活度不一致,食指和中指的灵活性更好,故将在英文单词中出现频度最高的字线排在中指和食指位。以提高打字速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按字母的出现使用率,使用频率较高的就在中间,无名指最不灵活,管理的字母就少...就记得这些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键盘是指经过系统安排操作一台机器或设备的一组键(如打字机、电脑键盘),主要的功能是输入资料。历史最早的键盘可能是出现在17世纪初,那时的欧洲就有人发明了格式不太成熟的打字机,键盘就是应用在这些打字机上的。在1868年,被称作“打字机之父”的美国人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获得了打字机模型专利并取得打字机的经营权。随后几年,人们设计出实用形式的现代打字机并首次规范了键盘基本格局,即出现了现在的“QWERTY”键盘。但目前使用更广泛的电脑键盘,人们通常称为“keyboard”。QWERTY键盘为什么要将键盘规范成现在这种的“QWERTY”键盘按键布局呢?这是因为,一开始打字机的键盘是完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而打字机是一个机械结构的打字机器,因此如果打字时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非常容易出现卡键问题。是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了QWERTY键盘的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以此最大限度放慢打字时敲键速度,从而避免卡键。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在1868年就这个设计申请了专利,1873年采取这种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机成功地投放市场。但是,实际使用时人们发现,QWERTY的键盘按键布局方式非常没有效率。例如:一般情况下人们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结果的键盘,确使左手负担了57%的工作量。两个小拇指及左无名指都是没有力气的手指,却要频频要使用它们。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的字母排被放在了键盘的中列,因此,为了打一个单词,人们经常需要上下往复移动手指。在1888年全美举行了公开的打字比赛,一个叫做马加林的法院速记员按照明确的指法分工进行盲打,速度非常快,而且错误仅有万分之三,使在场人都惊讶不已。据记载,当时马加林得到的奖金是500美元, 从这以后很多人开始效仿这种打字方法,盲打技术在专业打字领域大行其道,在美国也开始出现了专门培养打字员的学校。DVORAK式键盘由于上述的盲打技术的广泛使用,打字机的打字速度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了。然而,一个叫德沃拉克(Dvorak)的华盛顿人在1934年,又发明了一种新的键盘排列方法。这种设计的键盘使左右手能交替敲击键盘,可以缩短一半的训练周期,平均打字速度也提高了约1/3。DVORAK式键盘布局原则是:一、尽量让左右手交替来击打键盘,避免单手连击;二、将越排击键平均移动距离尽量缩短;三、将最常用到的字母排列在导键的位置上。Windows中已经内置了对“DVORAK”键盘的支持,点击“控制面板-键盘”,进入“输入法区域设置”选项,接着单击“添加”按钮,将“输入法区域设置”设置为“英语(美国)”,并在“键盘布局/输入法”栏内找到“美国英语-DVORAK”,确认后,便变成“DVORAK”键盘。MALT键盘后来,莫尔特(Lillian Malt)又设计了比“DVORAK”键盘更加合理、高效的“MALT”键盘。莫尔特改变了原本交错的字键行列,“后退键”(Backspace)及其它原本远离键盘中心的键更容易触到,打字时拇指的使用频率也更高了。但“MALT”键盘并没能得到广泛地应用。到了20世纪中叶,键盘又多了一个用武之地——作为电脑的基本输入设备。数字键盘数字键盘又称九宫键盘,绘图人员方便使用,不需额外安装程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 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电脑键盘的字母排序是按原来的打字机排的,是通过数学的统计学分析后进行的最佳排序,因为人的五个手指灵活度不一致,食指和中指的灵活性更好,故将在英文单词中出现频度最高的字线排在中指和食指位。以提高打字速度。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 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电脑键盘是根据人体手指头自然活动规律编排的,符合我们习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是按照老式打字机的顺序排列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有101和102键盘,日本的大约都用104,105键盘,分布不一样还有里面的键盘不一样!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知道QWERTY是什么吗?它指键盘第一行的前6个字母按键,你是否已发现这6个字母和键盘上其他20个字母的排列方式增加了敲键的难度?既然如此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排列方式呢?下面让我们来找找答案吧。 1.QWERTY键盘是为了降低打字速度 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授斯在1868年申请专利,1873 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机成功投放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今天键盘的排列方式。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129年前形成的、以放慢敲键速度为目的的键盘排列方式却延续至今。1986年布鲁斯?伯里文爵士曾在《奇妙的书写机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没效率。”,比如:大多数打字员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却负担了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是最没力气的指头,却频频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为了打一个字,时常要上上下下移动指头。 2.比QWERTY键盘快得多的DUORAK键盘 1930年奥格斯特?多冉柯(August Dvorak)发明了一种更优越的DUORAK键盘系统,将9个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键盘中列。这种设计使打字者手指不离键就能打至少3000多个字。而 QWERTY只能做到50个字。DUORAK是通过减少手指的运动量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使用DUORAK,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运动1英里,而QWERTY则是12到20英里。 二战期间,奥格斯特?多冉柯曾集合14位海军打字员练习DUORAK,1个月后,他们的速度惊人地提高了68%。DUORAK键盘让右手负担56%的工作;最有力的手指工作量最大;70%的打字工作是在中列进行而不必移动手指。但当时正逢二次大战,作战物资缺乏,这种新键盘还没问市就停产了。 亲自试用DUORAK键盘吧! Windows中已经内置了对它的支持,打开“控制面板→键盘”,进入“输入法区域设置”选项卡,接着单击“添加”按钮,将“输入法区域设置”设置为“英语(美国)”,并在“键盘布局/输入法”栏内找到“美国英语-DUORAK”。确认后,按键位置全变了。现在你完全有资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当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时间重新适应新的系统并进行耐心训练。 3.更先进的MALT键盘 比DUORAK更先进一步的是理连?莫特(Lillian Malt)发明的MALT键盘。它改变了原本交错的字键行列,并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后退键”(Backspace)及其他原本远离键盘中心的键更容易触到。但MALT键盘需要特别的硬件才能安装到电脑上,所以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还有下面的说法 电脑键盘是从英文打字机键盘演变而来的,当它最早出现在电脑上的时候,是以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的部件的形象出现的。 纸带打字机和卡片打字机 实际上,比电传打字机更早的年代,键盘就已经出现在电脑附属设备上了,在电脑还是能够占满一个大厅的年代里,主要的电脑输入设备就是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这些纸带和卡片当然不可能是人手一点点穿出来的,它们是使用专用的“纸带穿孔机”和“卡片穿孔机”来穿出的,而在这两种机器上也都有一台很像普通打字机的电动打字机作为输入设备。只不过相对而言,这两种设备都不是电脑的一部分,这点是和电传打字机不同的,所以我们不把它们作为电脑键盘发展史的一部分。 “电传打字机”是在键盘+显示器的输入输出设备出现以前电脑主要的交互式输入输出设备,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上盖带有键盘的打印机,用户所打的字和电脑输出的结果都会在键盘前方的打印输出口上打印出来。 “电传打字机”是大型计算机(MAINCOMPUTER)和小型计算机(SMALLCOMPUTER)时代最主要的电脑交互式输入输出设备。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显示器设计的成熟,电传打字机就逐渐退出了电脑的世界,而键盘则从从摆脱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一种设备。 “电传打字机”的键盘没有今天电脑键盘那么按键和那么多功能,实际上它几乎和全尺寸的打字机键盘是一样的,电木塑料下面是机械的按键结构,这种设计也为初期的电脑键盘所继承。 在这个时期,由于个人电脑的体积还很小,所以流行的设计是将键盘直接作在主机上,著名的APPLEII系列电脑就是这样的结构。但随着IBM PC开始将当时还很庞大的硬盘引入到个人电脑上,在80年代中期,独立的键盘成为主流的设计。 早期的键盘几乎都是机械式键盘,准确的说是机械触点式键盘,这种键盘使用电触点接触作为连同标志,使用机械金属弹簧作为弹力机构。这种键盘的手感硬、按键行程长、按键阻力变化快捷清脆,手感很接近打字机键盘,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直到今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十分怀念这种键盘的手感。 但是,机械触点式键盘最大的两个缺点是机械弹簧很容易损坏,而且电触点会在长时间使用后氧化,导致按键失灵。所以在90年代以后,机械触点式键盘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开始,取而代之的是电磁机械式键盘。电磁机械式键盘仍然是一种机械式键盘,但它与机械触点式键盘不同的是,它并非依靠机械力将两个电触点连通,而是将电触点封闭在一个微型电位器里,在按键下部则放置一个磁铁,通过磁力来接通电流。 与机械触点式键盘相比,电磁机械式键盘的使用寿命强了很多,但是仍然没能解决机械式键盘所固有的机械运动部分容易损坏的问题,所以电磁机械式键盘没能在市场上生存多久,很快就被80年代后期出现的非接触式键盘取代了。 所以非接触式键盘,是与此前的各种“接触式键盘”相对而言的,与“接触式键盘”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依靠导电触点的机械式连通来获得按键信号的,而是依靠按键本身的电参数变化来获得按键信号。由于不需要触点的机械接触,所以它的使用寿命就能强很多。 主要的非接触式键盘有电阻式键盘和电容式键盘。其中电容式键盘由于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所以更受到普遍应用。与机械式键盘相比,它最大的两个特点是使用弹性橡胶制作的弹簧取代了机械金属弹簧,同时由机械键盘的电连通转为通过按键底部和键盘底部的两个电容极板距离的变化带来的电容量变化来获得按键的信号。 与机械式键盘相比,电容式键盘的手感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轻柔而富于韧性,这种手感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目前键盘的主流设计手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文章说现在的键盘都是电容式键盘的原因,但其实这种手感并不来自电容式的结构而来自橡胶弹簧对机械金属弹簧的取代,这不是电容式键盘之所以为电容式键盘的原因。 电容式键盘由于其原理,所以每一个按键都必须做成独立的封闭结构,这样的键盘也被分类为“封闭式键盘”。 对于大多数键盘文章,讲到电容式键盘也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其实他们的错误也正在于此,为什么?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当我们讲到键盘的结构时再继续。 键盘的键位设计 一款键盘的键位设计包含了两个概念,一是主体的英文和数字键位设计,二是各种附属键位设计。 最通常的英文与数字键位设计方案就是俗称的“QWERTY”柯蒂键盘。这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于1868年发明的键位方案。 总所周知,柯蒂键盘主要的设计目的就是使击键的速度不至太快。不过在很多文章中的说法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就是——柯蒂键盘的键位设计并不是要“使击键的速度不至太快导致卡住”,而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打字速度”。 这两种说法中有一个微妙的差异,这就是说,减慢打字速度不是最终目的,QWERTY键盘并不是在一味的减低速度,它固然有把ED这样的常见组合放在一个手指上的减低速度设计,但也有很多诸如ER这样的加速组合键位。 实际上这样设计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械式打字机的结构,其铅字杠杆的结构决定了当两个位置接近的铅字同时按下的时候就会卡死,但相对的两个相距较远的铅字就不会发生同样的问题,相信有过英文打字机使用经验的人应该都会有所体会。 在柯蒂键盘上,一些常用的字母被放在无名指、小拇指等位置上,这一向被认为是用小拇指等的不灵活性来减低速度,但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机械式打字机的实际情况,食指固然是最灵活的,但食指键位上的按键也是最容易卡死的,所以将常用字母放在边缘以保证在高速打字时不会卡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说,设计柯蒂键盘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减低打字速度,事实上,柯蒂键盘的设计方案恰恰是为了提高打字速度,只不过是“在不会卡死的情况下尽力提高打字速度”。 进入20世纪以后,机电打字机发明使得机械式打字机的铅字臂卡死不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众多的高速打字键盘也就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DVORAK德沃拉克键盘。 德沃拉克键盘是August Dvorak教授在1930年设计的键位方案,由于不再考虑按键的机械结构问题,所以按键排布完全按照理想化的击键率分布设计。手指运动的行程比柯蒂键盘要小得多,平均打字速度几乎提高了一倍。不过正如很多事情一样,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抵挡的,德沃拉克键盘至今只是在极少数专业场合使用。不过对于想试试的人来说,可以尝试一下Windows里自带的德沃拉克键盘方案。 非英文键盘方案 各种语言的键盘基本都是在英文键盘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大部分键的排列方式都和英文键盘相差不远,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英国键盘上的美元符号变成了英镑符号,而德文键盘上的子母Y和Z互换了位置。 各种远东语言键盘在英文按键部分则与不标准的美式英文键盘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在一些附属按键上则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最容易见到的非美语言键盘可能就是二手市场上常见的日文键盘了,与标准的英文键盘相比,它的大部分按键都是一样的,但在一些标点符号上却有明显的位置差异,从而导致在英文系统中使用一些标点的时候出现按键的标识和实际内容对应不上的情况。 键位设计的另一个概念就是附属键位的设计,从最早的IBM PC 83键盘到现在主流的108键Windows98键盘,已经更新了几代,但总体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其中有一些诸如紧凑型的设计,但从市场反应来看是不成功的。由此可见,目前的键盘键位设计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理想设计。 弄巧成拙的十字方向键设计 所谓的十字形方向键,指的就是键盘上的独立方向键呈十字形排列,这种设计最初是为了在形象上更为接近传统的83键盘设计,但实际的效果却相当的差。 最早的十字形键是微软第一代人体工学键盘上使用的,但随后就成为这一代名品上被人骂得最多的设计,十字形的键位看起来很好看,但实际使用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按键设计手指会别扭的挤在一起,无论在日常使用还是在游戏中都极不方便,特别是在赛车游戏中几乎没法玩下去。所以微软在此后的第二代产品中又改回了原来的设计。 不过可笑的是,始作俑者微软自己都已经不用十字形方向键了,但近来一些国内的厂商却又把这种弄巧成拙的设计拾了回来,还作为特色设计之一来大肆宣传。强烈建议大家对此不要考虑,否则买回来就有够受的。 键盘的结构 前面,我们提到了,现在的键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电容键盘,那么现在的键盘属于哪一类呢?还是让我们拆开一个键盘来看一看。 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超薄型键盘,拆开后背的螺丝以后,可以将键盘拆成如图的几个部件。 首先是键盘和上盖板和嵌在其中的每个按键的键帽,这是用户所主要接触的部分。 在上盖板以下,是一块橡胶薄膜,在每个按键的位置上有一个弹性键帽,这个部件就是键盘的主要弹性元件,一款键盘的手感主要就是由这个部件的性状和材质决定的,因此其形状设计和橡胶成分都是各大键盘厂商的机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使用这样的一体式橡胶薄膜,某些厂商如明基在某些键盘上习惯于每个按键都使用单独的橡胶弹簧,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保持每个按键手感的统一,但生产工序更为复杂一些。 在橡胶薄膜以下,是三层重叠在一起的塑料薄膜,上下两层覆盖着薄膜导线,在每个按键的位置上有两个触点,而中间一张塑料薄膜则是不含任何导线的,将上下两层导电薄膜分割绝缘开来,而在按键触点的位置上则开有圆孔。 这样,在正常情况下,上下两层导电薄膜被中间层分隔开来,不会导通。但在上层薄膜受压以后,就会在开孔的部位与下层薄膜连同,从而产生一个按键信号。 由此可见,现在的键盘实际上是一种接触式键盘,尽管外形大相径庭,但实际上它的基本原理和机械触点式键盘是一样的,依靠机械性的导电触点连同来产生按键信号。根本不是电容式键盘。 实际上这种键盘的真正名字叫做“薄膜接触式键盘”,是一种机械接触式键盘。它和机械触点式键盘一样,有寿命短易损坏的问题,但是由于橡胶弹簧取代了金属弹簧,所以它的手感比机械触点式键盘要好而接近于电容式键盘,而且寿命虽不及电容式键盘,但比机械触点式键盘要长得多。 真正的电容式键盘依据的是非接触式的电容导电触发原理,所以电路结构比薄膜接触式键盘要复杂得多,而且电容式键盘的每个键都使用的是封闭式结构,其整体成本要远远高于开放式的薄膜接触式键盘。所以现在除了少数高档特种键盘以外,其实已经没有真正的电容式键盘在卖了。 目前的主流键盘除了薄膜接触式键盘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导电橡胶接触式键盘”,它的特点是只有一层导电薄膜,在每个按键位置上有不连通的两个触点,而橡胶弹簧的下部则使用导电橡胶来制作,当按下的时候就会将两个触点连通。 可以看出来,这种键盘的原理和计算器按键的原理是很接近的。实际上早在个人电脑的早期,这种设计就经常在一些超薄的膝上型电脑上使用。只是与薄膜接触式键盘相比,这种结构的寿命更短,所以现在除了在某些特殊用途以外,已经在逐渐消失中。 在键盘的右上角,有一块与薄膜连同的电路板,这块电路板就是键盘的核心部分,从导电薄膜传来的导通信号会通过导线输入到电路板上的运算芯片,这块芯片会根据上下两条表面的导线编号通过芯片内部的一张按键排布表查找出对应按键的ASCII码,通过接口将其输出。 这种通过查表获得按键编码的方式称之为“非编码式键盘”,相对的有“编码式键盘”,这种键盘的ASCII码是直接由每个按键的数字电路产生的。与非编码式键盘相比,编码式键盘的成本高,重定义困难,所以现在已经很罕见了。电容式键盘由于其工作原理,大都是编码式键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现在的主流键盘并不是电容式键盘。 ASCII码 ASCII码,即“美国国家标准资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International Interchange)的缩写。对于学过编程的朋友相信并不陌生,而对于没有学过编程的朋友,可能就有介绍一番的需要。 ASCII码是由ANSI X.3.4和ISO646两种早期的编码规格整合而来,在1970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通过的编码规格,它规定了128个基础英文字符的二进制编码规则,如大写字母“A”的编码就是64,而空格的编码则为32。ASCII推出后逐渐取代了其他旧的编码成为电脑编码的统一标准,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80年代确认为国际标准。 由于ASCII只规定了128个最常用的英文字符,所以随着电脑字符集的增长,逐渐出现了很多种在ASCII上扩充的编码方式,我们熟悉的Unicode 编码就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这是在标准的ASCII NO.5和ISO10646基础上开发的32bits编码方案。ISO10646是在ISO08859-1基础上开发的编码方案(ISO08859-1是在ASCII标准版ASCII NO.5上开发的256字符的标准扩展ASCII编码),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电脑字符在内,但由于过于庞大,所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16bits的 Unicode,其复杂度比ISO10646小了很多,但不包含一些非常罕见的的字符在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是抄袭机械打字机的排列。根据英语单词的字母排列,兼顾使用频度和防错产生了这种排列。使用频度高的字母放在中间,频度低的,放在两旁。谢谢你的提问!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欧美国家的老式打字机 你进过没 ?就是由那个演变来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电脑键盘的字母排序是按原来的打字机排的,是通过数学的统计学分析后进行的最佳排序,因为人的五个手指灵活度不一致,食指和中指的灵活性更好,故将在英文单词中出现频度最高的字线排在中指和食指位。以提高打字速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按字母的出现使用率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初是为了降低打字速度而设计的。以前机械打字机打字太快的话会产生错误,所以专门设计了这样的键盘布局,确一直沿用至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可能是因为计算机都是用的二进制吧,都是0和1,键盘也符合这个规律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 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按字母的出现使用率,使用频率较高的就在中间,无名指最不灵活,管理的字母就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因为都习惯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看来大家都是牛人我就不掺和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初人们在设计键盘时,既要顾及人体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到英语词汇中每一个字母与计算机语言的逻辑关系.并结合与参照老式打字机的得意长处.综合以上因素几经修正后才演变到今天的键盘模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知道QWERTY是什么吗?它指键盘第一行的前6个字母按键,你是否已发现这6个字母和键盘上其他20个字母的排列方式增加了敲键的难度?既然如此又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排列方式呢?下面让我们来找找答案吧。 1.QWERTY键盘是为了降低打字速度 最初,打字机的键盘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但如果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很容易出现卡键问题,于是克里斯托夫?拉森?授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发明了QWERTY键盘布局,他将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放慢敲键速度以避免卡键。授斯在1868年申请专利,1873 年使用此布局的第一台商用打字机成功投放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有今天键盘的排列方式。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129年前形成的、以放慢敲键速度为目的的键盘排列方式却延续至今。1986年布鲁斯?伯里文爵士曾在《奇妙的书写机器》一文中表示:“QWERTY的安排方式非常没效率。”,比如:大多数打字员惯用右手,但使用QWERTY,左手却负担了57%的工作。两小指及左无名指是最没力气的指头,却频频要使用它们。排在中列的字母,其使用率仅占整个打字工作的30%左右,因此,为了打一个字,时常要上上下下移动指头。 2.比QWERTY键盘快得多的DUORAK键盘 1930年奥格斯特?多冉柯(August Dvorak)发明了一种更优越的DUORAK键盘系统,将9个最常用的字母放在键盘中列。这种设计使打字者手指不离键就能打至少3000多个字。而 QWERTY只能做到50个字。DUORAK是通过减少手指的运动量来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使用DUORAK,打字者的手指平均每日运动1英里,而QWERTY则是12到20英里。 二战期间,奥格斯特?多冉柯曾集合14位海军打字员练习DUORAK,1个月后,他们的速度惊人地提高了68%。DUORAK键盘让右手负担56%的工作;最有力的手指工作量最大;70%的打字工作是在中列进行而不必移动手指。但当时正逢二次大战,作战物资缺乏,这种新键盘还没问市就停产了。 亲自试用DUORAK键盘吧! Windows中已经内置了对它的支持,打开“控制面板→键盘”,进入“输入法区域设置”选项卡,接着单击“添加”按钮,将“输入法区域设置”设置为“英语(美国)”,并在“键盘布局/输入法”栏内找到“美国英语-DUORAK”。确认后,按键位置全变了。现在你完全有资本提升自己的英文打字速度了。当然在成功前仍需花时间重新适应新的系统并进行耐心训练。 3.更先进的MALT键盘 比DUORAK更先进一步的是理连?莫特(Lillian Malt)发明的MALT键盘。它改变了原本交错的字键行列,并使拇指得到更多使用、使“后退键”(Backspace)及其他原本远离键盘中心的键更容易触到。但MALT键盘需要特别的硬件才能安装到电脑上,所以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还有下面的说法 电脑键盘是从英文打字机键盘演变而来的,当它最早出现在电脑上的时候,是以一种叫做“电传打字机”的部件的形象出现的。 纸带打字机和卡片打字机 实际上,比电传打字机更早的年代,键盘就已经出现在电脑附属设备上了,在电脑还是能够占满一个大厅的年代里,主要的电脑输入设备就是穿孔纸带和穿孔卡片,这些纸带和卡片当然不可能是人手一点点穿出来的,它们是使用专用的“纸带穿孔机”和“卡片穿孔机”来穿出的,而在这两种机器上也都有一台很像普通打字机的电动打字机作为输入设备。只不过相对而言,这两种设备都不是电脑的一部分,这点是和电传打字机不同的,所以我们不把它们作为电脑键盘发展史的一部分。 “电传打字机”是在键盘+显示器的输入输出设备出现以前电脑主要的交互式输入输出设备,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上盖带有键盘的打印机,用户所打的字和电脑输出的结果都会在键盘前方的打印输出口上打印出来。 “电传打字机”是大型计算机(MAINCOMPUTER)和小型计算机(SMALLCOMPUTER)时代最主要的电脑交互式输入输出设备。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显示器设计的成熟,电传打字机就逐渐退出了电脑的世界,而键盘则从从摆脱出来成为了独立的一种设备。 “电传打字机”的键盘没有今天电脑键盘那么按键和那么多功能,实际上它几乎和全尺寸的打字机键盘是一样的,电木塑料下面是机械的按键结构,这种设计也为初期的电脑键盘所继承。 在这个时期,由于个人电脑的体积还很小,所以流行的设计是将键盘直接作在主机上,著名的APPLEII系列电脑就是这样的结构。但随着IBM PC开始将当时还很庞大的硬盘引入到个人电脑上,在80年代中期,独立的键盘成为主流的设计。 早期的键盘几乎都是机械式键盘,准确的说是机械触点式键盘,这种键盘使用电触点接触作为连同标志,使用机械金属弹簧作为弹力机构。这种键盘的手感硬、按键行程长、按键阻力变化快捷清脆,手感很接近打字机键盘,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直到今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十分怀念这种键盘的手感。 但是,机械触点式键盘最大的两个缺点是机械弹簧很容易损坏,而且电触点会在长时间使用后氧化,导致按键失灵。所以在90年代以后,机械触点式键盘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开始,取而代之的是电磁机械式键盘。电磁机械式键盘仍然是一种机械式键盘,但它与机械触点式键盘不同的是,它并非依靠机械力将两个电触点连通,而是将电触点封闭在一个微型电位器里,在按键下部则放置一个磁铁,通过磁力来接通电流。 与机械触点式键盘相比,电磁机械式键盘的使用寿命强了很多,但是仍然没能解决机械式键盘所固有的机械运动部分容易损坏的问题,所以电磁机械式键盘没能在市场上生存多久,很快就被80年代后期出现的非接触式键盘取代了。 所以非接触式键盘,是与此前的各种“接触式键盘”相对而言的,与“接触式键盘”不同的是,它们并不是依靠导电触点的机械式连通来获得按键信号的,而是依靠按键本身的电参数变化来获得按键信号。由于不需要触点的机械接触,所以它的使用寿命就能强很多。 主要的非接触式键盘有电阻式键盘和电容式键盘。其中电容式键盘由于工艺更加简单成本更低所以更受到普遍应用。与机械式键盘相比,它最大的两个特点是使用弹性橡胶制作的弹簧取代了机械金属弹簧,同时由机械键盘的电连通转为通过按键底部和键盘底部的两个电容极板距离的变化带来的电容量变化来获得按键的信号。 与机械式键盘相比,电容式键盘的手感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轻柔而富于韧性,这种手感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目前键盘的主流设计手感,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文章说现在的键盘都是电容式键盘的原因,但其实这种手感并不来自电容式的结构而来自橡胶弹簧对机械金属弹簧的取代,这不是电容式键盘之所以为电容式键盘的原因。 电容式键盘由于其原理,所以每一个按键都必须做成独立的封闭结构,这样的键盘也被分类为“封闭式键盘”。 对于大多数键盘文章,讲到电容式键盘也就告一段落了,但是其实他们的错误也正在于此,为什么?这里先卖一个关子,当我们讲到键盘的结构时再继续。 键盘的键位设计 一款键盘的键位设计包含了两个概念,一是主体的英文和数字键位设计,二是各种附属键位设计。 最通常的英文与数字键位设计方案就是俗称的“QWERTY”柯蒂键盘。这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于1868年发明的键位方案。 总所周知,柯蒂键盘主要的设计目的就是使击键的速度不至太快。不过在很多文章中的说法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这就是——柯蒂键盘的键位设计并不是要“使击键的速度不至太快导致卡住”,而是“在不至卡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打字速度”。 这两种说法中有一个微妙的差异,这就是说,减慢打字速度不是最终目的,QWERTY键盘并不是在一味的减低速度,它固然有把ED这样的常见组合放在一个手指上的减低速度设计,但也有很多诸如ER这样的加速组合键位。 实际上这样设计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械式打字机的结构,其铅字杠杆的结构决定了当两个位置接近的铅字同时按下的时候就会卡死,但相对的两个相距较远的铅字就不会发生同样的问题,相信有过英文打字机使用经验的人应该都会有所体会。 在柯蒂键盘上,一些常用的字母被放在无名指、小拇指等位置上,这一向被认为是用小拇指等的不灵活性来减低速度,但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机械式打字机的实际情况,食指固然是最灵活的,但食指键位上的按键也是最容易卡死的,所以将常用字母放在边缘以保证在高速打字时不会卡死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说,设计柯蒂键盘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减低打字速度,事实上,柯蒂键盘的设计方案恰恰是为了提高打字速度,只不过是“在不会卡死的情况下尽力提高打字速度”。 进入20世纪以后,机电打字机发明使得机械式打字机的铅字臂卡死不再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众多的高速打字键盘也就应运而生。其中最著名的也就是DVORAK德沃拉克键盘。 德沃拉克键盘是August Dvorak教授在1930年设计的键位方案,由于不再考虑按键的机械结构问题,所以按键排布完全按照理想化的击键率分布设计。手指运动的行程比柯蒂键盘要小得多,平均打字速度几乎提高了一倍。不过正如很多事情一样,习惯的力量是难以抵挡的,德沃拉克键盘至今只是在极少数专业场合使用。不过对于想试试的人来说,可以尝试一下Windows里自带的德沃拉克键盘方案。 非英文键盘方案 各种语言的键盘基本都是在英文键盘的基础上改变而成的,大部分键的排列方式都和英文键盘相差不远,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英国键盘上的美元符号变成了英镑符号,而德文键盘上的子母Y和Z互换了位置。 各种远东语言键盘在英文按键部分则与不标准的美式英文键盘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在一些附属按键上则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最容易见到的非美语言键盘可能就是二手市场上常见的日文键盘了,与标准的英文键盘相比,它的大部分按键都是一样的,但在一些标点符号上却有明显的位置差异,从而导致在英文系统中使用一些标点的时候出现按键的标识和实际内容对应不上的情况。 键位设计的另一个概念就是附属键位的设计,从最早的IBM PC 83键盘到现在主流的108键Windows98键盘,已经更新了几代,但总体上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虽然其中有一些诸如紧凑型的设计,但从市场反应来看是不成功的。由此可见,目前的键盘键位设计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检验,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理想设计。 弄巧成拙的十字方向键设计 所谓的十字形方向键,指的就是键盘上的独立方向键呈十字形排列,这种设计最初是为了在形象上更为接近传统的83键盘设计,但实际的效果却相当的差。 最早的十字形键是微软第一代人体工学键盘上使用的,但随后就成为这一代名品上被人骂得最多的设计,十字形的键位看起来很好看,但实际使用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按键设计手指会别扭的挤在一起,无论在日常使用还是在游戏中都极不方便,特别是在赛车游戏中几乎没法玩下去。所以微软在此后的第二代产品中又改回了原来的设计。 不过可笑的是,始作俑者微软自己都已经不用十字形方向键了,但近来一些国内的厂商却又把这种弄巧成拙的设计拾了回来,还作为特色设计之一来大肆宣传。强烈建议大家对此不要考虑,否则买回来就有够受的。 键盘的结构 前面,我们提到了,现在的键盘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电容键盘,那么现在的键盘属于哪一类呢?还是让我们拆开一个键盘来看一看。 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超薄型键盘,拆开后背的螺丝以后,可以将键盘拆成如图的几个部件。 首先是键盘和上盖板和嵌在其中的每个按键的键帽,这是用户所主要接触的部分。 在上盖板以下,是一块橡胶薄膜,在每个按键的位置上有一个弹性键帽,这个部件就是键盘的主要弹性元件,一款键盘的手感主要就是由这个部件的性状和材质决定的,因此其形状设计和橡胶成分都是各大键盘厂商的机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使用这样的一体式橡胶薄膜,某些厂商如明基在某些键盘上习惯于每个按键都使用单独的橡胶弹簧,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保持每个按键手感的统一,但生产工序更为复杂一些。 在橡胶薄膜以下,是三层重叠在一起的塑料薄膜,上下两层覆盖着薄膜导线,在每个按键的位置上有两个触点,而中间一张塑料薄膜则是不含任何导线的,将上下两层导电薄膜分割绝缘开来,而在按键触点的位置上则开有圆孔。 这样,在正常情况下,上下两层导电薄膜被中间层分隔开来,不会导通。但在上层薄膜受压以后,就会在开孔的部位与下层薄膜连同,从而产生一个按键信号。 由此可见,现在的键盘实际上是一种接触式键盘,尽管外形大相径庭,但实际上它的基本原理和机械触点式键盘是一样的,依靠机械性的导电触点连同来产生按键信号。根本不是电容式键盘。 实际上这种键盘的真正名字叫做“薄膜接触式键盘”,是一种机械接触式键盘。它和机械触点式键盘一样,有寿命短易损坏的问题,但是由于橡胶弹簧取代了金属弹簧,所以它的手感比机械触点式键盘要好而接近于电容式键盘,而且寿命虽不及电容式键盘,但比机械触点式键盘要长得多。 真正的电容式键盘依据的是非接触式的电容导电触发原理,所以电路结构比薄膜接触式键盘要复杂得多,而且电容式键盘的每个键都使用的是封闭式结构,其整体成本要远远高于开放式的薄膜接触式键盘。所以现在除了少数高档特种键盘以外,其实已经没有真正的电容式键盘在卖了。 目前的主流键盘除了薄膜接触式键盘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导电橡胶接触式键盘”,它的特点是只有一层导电薄膜,在每个按键位置上有不连通的两个触点,而橡胶弹簧的下部则使用导电橡胶来制作,当按下的时候就会将两个触点连通。 可以看出来,这种键盘的原理和计算器按键的原理是很接近的。实际上早在个人电脑的早期,这种设计就经常在一些超薄的膝上型电脑上使用。只是与薄膜接触式键盘相比,这种结构的寿命更短,所以现在除了在某些特殊用途以外,已经在逐渐消失中。 在键盘的右上角,有一块与薄膜连同的电路板,这块电路板就是键盘的核心部分,从导电薄膜传来的导通信号会通过导线输入到电路板上的运算芯片,这块芯片会根据上下两条表面的导线编号通过芯片内部的一张按键排布表查找出对应按键的ASCII码,通过接口将其输出。 这种通过查表获得按键编码的方式称之为“非编码式键盘”,相对的有“编码式键盘”,这种键盘的ASCII码是直接由每个按键的数字电路产生的。与非编码式键盘相比,编码式键盘的成本高,重定义困难,所以现在已经很罕见了。电容式键盘由于其工作原理,大都是编码式键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现在的主流键盘并不是电容式键盘。 ASCII码 ASCII码,即“美国国家标准资讯交换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International Interchange)的缩写。对于学过编程的朋友相信并不陌生,而对于没有学过编程的朋友,可能就有介绍一番的需要。 ASCII码是由ANSI X.3.4和ISO646两种早期的编码规格整合而来,在1970年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通过的编码规格,它规定了128个基础英文字符的二进制编码规则,如大写字母“A”的编码就是64,而空格的编码则为32。ASCII推出后逐渐取代了其他旧的编码成为电脑编码的统一标准,并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在80年代确认为国际标准。 由于ASCII只规定了128个最常用的英文字符,所以随着电脑字符集的增长,逐渐出现了很多种在ASCII上扩充的编码方式,我们熟悉的Unicode 编码就是其中较为复杂的一种,这是在标准的ASCII NO.5和ISO10646基础上开发的32bits编码方案。ISO10646是在ISO08859-1基础上开发的编码方案(ISO08859-1是在ASCII标准版ASCII NO.5上开发的256字符的标准扩展ASCII编码),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电脑字符在内,但由于过于庞大,所以在此基础上发展了16bits的 Unicode,其复杂度比ISO10646小了很多,但不包含一些非常罕见的的字符在内。参考资料:百度知道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打字机键盘,没什么规矩,听说还有英国皇室的原因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要是现在换了新的键盘字母组合方式,估计会有很多人,又不会打字了,呵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许多人对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都感到疑惑,B不在A旁边,应该相连的P与Q却各守一方,遥遥相望,这是什么道理?其实,这种键盘的原始设计理念就是要让你打不快! 目前大众普遍使用的键盘叫做&快蹄键盘&,原文为&QWERTY&,有没有人发现这个字看起来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其实它就是键盘上第一排字母的组合。请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第一部打字机在1868年面世, 这是所有电脑键盘字母或英文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有心的读者也许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26个字母作这种无规则的排列呢?既难记忆又难熟练。原来的键盘基本上是照着字母顺序排列,但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撑键盘的机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调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样。据说其原因是这样的: 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SHOLES CO.)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不够完善,使得字键在击打之后弹回的速度较慢,一旦打字员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发生两个字键绞在一起的现象,必须用手很小心把它们分开,从而严重影响了打字速度。为此,公司时常收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增加字键的弹回速度。后来,有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字键的弹回速度慢,另一方面也是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了。既然 们无法提高字键弹回的速度,为什么不想法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这无疑是一条新思路。降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有许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乱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较常用的字母摆在较笨拙的手指下,比如,字母“O”是英语中第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字母,但却把它放在右手的无名指下;字母“S”和“A”,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母,却被交给了最笨拙的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来击打。同样理由,使用频率较低的“V”、“J”,“U”等字母却由最灵活的食指来负责。 结果,这种“QWERTY”式组合的键盘就诞生了,并且逐渐定型下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字键的弹回的速度远大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是键盘字母顺序却无法改动。 这种排列方式的确为入门者带来不少输入的困扰,其实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也推出了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键盘,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战,这个键盘还没上市就夭折了,最近有团体积极推广这款名为&德弗札克&的键盘,也许不久的将来,新的字母排列方式将被广为采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机排列,据说是为了避免键盘被敲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其实是以各个字母的使用频率来排的十指母和中指母较灵活其所指的区域就是高频字母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电脑键盘的字母排序是按原来的打字机排的,字母的顺序是按字母在人们的语源习惯中出现的频率,和人手指的灵活程度来排序的,所以有了现在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的排序Z X C V B N M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头天先买好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哈苏&星座&骑士应该都能找到相关配套的。3:数码产品上应用的大都是低端产品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膜键盘内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