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良和马云对话要把什么地方改造

冯亚丽;海亮集团董事长;冯氏姐弟掌舵的海亮集团,以铜业起家,历时26年,;中国“铜娘子”;――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中共十八大会场里,人称“铜娘子”的冯亚丽,是八位;“姐弟档”出征;海亮集团创业26年来,冯亚丽从不自居任何功劳;冯家的七姐弟里,冯亚丽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别家的小孩都可以高高兴兴去上学,我们却不能;全;文革结束后,冯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
海亮集团董事长
冯氏姐弟掌舵的海亮集团,以铜业起家,历时26年,从根植单一产业的“小树苗”,蜕变为深耕六大产业的“参天大树”。如今,冯亚丽的新目标,是铸就海亮百年金字招牌,光耀全球。
中国“铜娘子”
――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
中共十八大会场里,人称“铜娘子”的冯亚丽,是八位A股民营企业家代表中,唯一一名“娘子军”。她与弟弟冯海良,带领海亮集团从偏居浙江一隅的小铜厂,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管、管件出口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铜合金管生产企业,并凭借多元化战略的强势竞争力,荣膺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1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41位。
“姐弟档”出征
海亮集团创业26年来,冯亚丽从不自居任何功劳。她总会笑着对别人说:“弟弟是老板,我是职业经理人。”这对默契的“姐弟档”,似乎注定要结伴“闯荡江湖”。
冯家的七姐弟里,冯亚丽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下面有弟弟冯海良和两个妹妹。上世纪60年代,因为父亲有海外关系,冯家被下放到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的湖西村,进行劳动改造,日子十分艰难。
“别家的小孩都可以高高兴兴去上学,我们却不能;全家人的生活费,都扛在父亲一个人的肩上,经济很拮据。我们几个小的,一大早就拿着簸箕走街串巷去捡猪粪,时常遭人白眼;我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穿过的,在学校里总被人笑话……”回忆起那段时光,冯亚丽经常眼泛泪光,但她仍感念“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磨练出她和家人坚强的意志。
文革结束后,冯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1979年,弟弟冯海良高中毕业,接班父亲进入店口镇供销社工作。因为聪明又勤快,不到5年,他就从“打酱油”的小伙计变成分社经理。
后来,冯海良与供销社合作,成立贸易公司,
并通过经销铜材,顺利赚得第一桶金。1988年,冯海良凑齐16.5万元人民币,成立海亮集团前身的诸暨县铜材厂,围着两只新搭的小铜炉,开始创业。他的新生意非常红火。4年后,为了解决产能问题,满足日益高涨的市场需求,诸暨市铜材厂通过集资,成立了规模更大的诸暨市铜业公司,注册资金280万元人民币。面对前所未有的事业格局,冯海良觉得管理层要适时扩充“自己人”,他想到了姐姐冯亚丽。
1992年的冯亚丽,是诸暨市阮市镇一家羽绒厂的小主任,主管技术和生产。她义无反顾投奔了弟弟,从第一天开始,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隔行如隔山。从管理服装,到管理铜加工,跨度很大。”冯亚丽回忆说,为了弄懂弟弟的生意,她经常下车间去看、去问,一待就是大半天。“那时候企业还很小,管理人员不多,权责分工都是‘粗线条’,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管仓库、管生产、管质量,哪个都不能手软。”
有了姐姐安顿后方,冯海良得以从繁复的日常管理中抽离出来,全身心开拓市场。他北上南下,去过许多地方,甚至为了挤上好不容易买到票的火车,把一只鞋子都掉到了车厢外。“弟弟在外面闯天下特别不容易,我当姐姐的,就更要把公司管牢、管好,分担他的压力!”冯亚丽说。
海亮集团外景
这种“默契搭档+优势互补”的姐弟合作模式,成为海亮崛起阶段的核心动力。
1996年,铜加工行业受制于政策,景气萧条,不少同行纷纷停产转行,冯海良却预见到市场即将迎来升级转型,逆市进行高额投资,以2500万元改建了铜管生产线。两年后,“春天”如约而至,海亮凭借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大举扩充市场份额。同样在1998年,冯海良带领海亮于亚洲金融风暴中“逆向前行”,乘借低价趋势,对部分优质资产进行收购、兼并重组,以此扩大生产规模。此后,海亮又投资2.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了年产3万吨的“高清洁度盘管”及“内螺纹盘管”项目,向中国第一家实现铜材年产销量突破10万吨企业的荣誉冲刺。
不仅如此,海亮还在冯海良的布局下,成立了铜加工研究所,相继开发出市场急需的高精度铜盘管、冷凝管、合金管等系列产品。当住宅用铜水管展现出良好市场前景时,集团又组织技术人员开发了覆塑铜水管、空心连铸铜水管等水暖器材,一举打破了日本、韩国在东南亚市场的垄断地位,也改变了我国在个别产品上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海亮不断强化业务版图,冯亚丽也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角度,坐镇后方,着力建设
完善的企业制度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日常运营中,她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要求“产品零缺陷,客户无抱怨”;客户往来中,她带领海亮在全国民营企业中,率先订立诚信制度,承诺按规定时间支付货款,违期自愿按银行当期利率10倍赔偿;团队管理中,她首开浙江省先河,将职工工资的发放额度,交由企业工会与行政方集体协商……
得益于冯氏姐弟的默契配合,海亮集团一路突飞猛进:2002年,集团铜材加工产量达到12万吨,成为中国首家产销量突破10万吨的铜加工企业;2005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58.7亿元人民币,自营出口居国内铜加工行业首位;2008年,集团旗下主营铜材加工的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截至目前,海亮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铜管、管件出口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铜合金管生产企业,客户遍布全球188个国家及地区,并建立起浙江、上海、安徽和越南四大生产基地。在做精做强铜加工主业的基础上,冯氏姐弟计划向其他产业延伸,寻求更广阔的发展。
多元化探索
转机藏在2008年。时值全球金融风暴肆虐,海
亮所在的铜加工行业陷入低谷。“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睡不着。因为当时我们70%的产品依赖出口,眼看欧洲、美国一片萧条,我们一怕客户赖单,二怕客户赖钱,所以想方设法调整市场结构,一方面逐渐将过半产品的销路转向国内,另一方面,开始苦练内功,重视节能环保。”冯亚丽回忆说。
坚守“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企业短暂利益”的至上原则,海亮集团深入探索铜加工工艺环节的节能减排技术,先后成立了四家专业的节能环保子公司。这不仅开启了“海亮能源”的产业化之旅,更为拓展集团业务版图多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四家子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废水、废气工程治理和设备开发;节能设备生产及销售;SCR脱硝催化剂等环境新材料开发等。”冯亚丽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弟弟冯海良逐步将更多决策权责交给自己,曾经的“后方指挥官”逐步走到台前,
成为整个集团的核心人物。
2010年底,浙江海亮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冯亚丽瞄准市场缺口,以进军印染业为发力点,通过全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率领团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印染余热回收系列产品。仅2011年上半年,她就成功与全国130余家印染企业签署合作订单,实现了快速扩张。进军工业节能板块的同时,她又将目光聚焦到前景更广阔的建筑节能大市场。2011年,海亮集团在店口镇投资兴建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热管生产基地,同时在杭州成立了海亮技术研究院,招募一众节能技术专家,共谋未来。“我希望通过‘海亮能源’打造一个全国性的节能产业服务平台,从而再造一个新海亮。”冯亚丽说。
加速布局能源产业之外,她与弟弟冯海良在未
来战略方面达成一致,于近年来积极拓展地产、金
冯亚丽在车间了解安全防护工作
海量地产重金打造的“海亮首府 ”效果图
融及教育产业,以期将海亮打造成多元化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地产领域,海亮以开发住宅及社区商业为主,业态涵盖城市综合体、写字楼、星级酒店、专业市场。凭借前瞻性的规划创新,与国际化的资源整合,海亮地产综合实力连续八年位居中国房地产百强榜,从区域地产开发商蜕变成为辐射全国的大型房地产企业。未来五年,冯亚丽的目标,是将销售额提升至500亿元。
金融领域,海亮于2011年成立浙江海亮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又于2013年获批开设海亮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致力于打造“类金融公司群”,力争成为金融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之一。最令外界瞩目的是教育领域。2011年底,海亮投资25亿元人民币,在诸暨本土打造海亮教育园。该教育园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园区占地约1280万亩,包含两所高中、两所初中、两所小学、两个幼儿园、一个托幼中心及一所国际学校。目前,园内在校中外师生1.9万余人,规模实力稳居华东地区民办中小学之首,海亮亦成为全国
最大的民办基础教育集团之一。“未来10年,我们计划逐步推进异地扩张,准备先在上海收购一所优质民办中小学,最终将‘海亮’打造成为国际知名教育品牌,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输送优秀学子。”冯亚丽说。
2014年12月底,海亮集团再下一城,集团旗下的农业食品品牌――“明康汇”首批4家门店,在长三角地区开业。这标志着蓄力多时的海亮农业板块,正式启航。
在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领域披荆斩棘后,海亮为什么“回身”选择农业?“起先,我们的出发点,只为解决海亮教育集团中1.9万名师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但后来我们很快意识到,‘哪里能买到安全的食品’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国问,最可靠的方式,是自力更生。”冯亚丽说,弟弟冯海良尤其重视这个问题,他从2011年10月起,就陆续邀请了100多位农业专家前往诸暨市店口镇考察,探讨业务模式。
但此举遭到董事局内几乎所有成员的反对。大家的理由是农业项目风险高,利润低,周期长。一个简单的纰漏,就可能让整个企业背上资金链断裂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高等教育、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_图文74等内容。 【丽水上市公司】浙江诸暨一个镇7年诞生6家上市公司 店口小镇“四大家族”揭秘_今日今报_名人名言网
盾安环境(002011.SZ)、海亮股份(002203.SZ)、万安科技(002590.SZ)、露笑科技四家上市公司,姚新义、冯海良、陈利祥、鲁小均四位老板。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叫店口的小镇。店口位于浙江省诸暨市。2004年7月,盾安环境上市,成为店口第一家上市公司。2008年1月,海亮股份随之上市。今年6月,万安科技登陆深交所。7月29日,露笑科技过会,若其成功挂牌,方寸之地店口将拥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加上盾安控股集团控制的江南化工、海亮集团控制的*ST金顶(600678.SH),店口姚、冯、陈、鲁四大家族实际拥有的上市公司,将达6家。而目前,浙江舟山、丽水、衢州三个地级市的A股上市公司,总共也只有6家。一个小镇匹敌三个地级市,店口的资本实力令人吃惊。过去十年,浙江资本市场的明星乡镇,一直是绍兴县的杨汛桥镇。从2001年12月到2006年9月不到5年时间,该镇先后有浙江玻璃、永隆实业、宝业集团、展望股份、精工科技、中国印染等6家企业,在香港联交所、深交所、新加坡交易所IPO上市。但此后即后继乏力,尤其自2009年华联三鑫事件之后,这些企业或倒闭、或亏损、或将总部迁移,杨汛桥神话几近破灭。与杨汛桥距离不到40公里的店口,或将取而代之,成为浙江资本市场第一镇。店口镇位于浙江诸暨的北部,处在杭州市萧山区、绍兴县、诸暨市的交界地带,而这三个地方,都位列中国百强县前列,上市公司亦十分密集。按照露笑科技总经理鲁永的说法:店口人有着萧山人的勤奋,绍兴人的智慧和诸暨人的豪放。我们店口人,哪怕口袋里只剩下几十块钱,去跑客户时也要买一包中华烟带去。这或许正是店口四大家族崛起的秘密之一。日,绍兴杨汛桥第五家上市公司精工科技(002006.SZ)登陆深交所时(此前四家公司都在港交所上市),与之咫尺之遥的店口尚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看不出任何成为后起之秀的迹象。精工科技是深交所中小板首批8家上市公司之一。仅仅隔了10天,日,来自店口的盾安环境紧随登陆深交所。当天,与之一起上市的,还有来自浙江遂昌的凯恩股份(002012.SZ)。自此,深圳中小板12家上市公司,浙江企业即占了6家,另三家分别为新和成(002001.SZ,位于浙江新昌)、伟星股份(002003.SZ,位于浙江临海)、传化股份(002010.SZ,位于浙江萧山)。此时,盾安环境的掌门人姚新义,刚好40岁,进入不惑之年。盾安环境上市,刺激了当地许多老板的神经。以上市发行价11.42元计算,不光姚新义、姚新泉兄弟瞬间成就数亿纸面财富,盾安环境的11位高管中的七位亦直接成为千万富豪,另四位身家也达到500万元。与浙江玻璃登陆港交所带动杨汛桥大批企业抢滩香港类似,盾安环境上市后,与之性质相似、规模相当的大批店口企业,也将中小板看成了进军资本市场的不二选择。姚新义就此成为店口走向资本之门的引路人。据店口当地人士介绍,盾安环境上市后,在店口企业主的聚会中,姚新义经常鼓动整个店口的民营企业都要上市。受盾安环境、海亮股份等企业先后上市影响,店口目前计划上市的企业,据说已有十多家。而盾安环境、海亮股份、万安科技、露笑科技4家企业,虽然主营业务各不相同,却又颇多相似之处。如四家企业的产品或业务,都与店口的支柱产业铜有关;四家公司都由家族集中控股;四家企业的老板,都是草根出生,在1980年代起家;相关上市公司都只是母公司庞大业务中的一部分,等等。在集团公司层面,海亮集团、万安集团最早由集体企业改制而来,露笑集团、盾安集团则一开始就是纯粹的民营企业。以企业规模而论,海亮集团、盾安集团已是产值数百亿元的巨无霸型企业,在店口居于无可争议的第一方阵。两家企业也处处较劲,如今年店口境内的浦阳江决堤造成洪灾后,海亮、盾安的捐款额都是150万元。相比而言,万安集团、露笑集团的规模要小许多。四位企业家中,1952年出生的陈利祥年纪最大,比年纪最小的姚新义整整年长12岁,冯海良、鲁小均则都是1960年出生。而四人中有三人出身农民,只有冯海良条件较好,高中一毕业即端上铁饭碗,进入供销社上班。目前,陈、鲁两家,已经开始培养富二代接班。其中,陈利祥的儿子陈锋(1979年出生),目前任万安科技董事、总经理;鲁小均的儿子鲁永(1985年出生),目前担任露笑科技副董事长、总裁。冯海良儿子冯鲁铭曾在海亮集团持有股份,但后来全部退出,目前冯鲁铭未在海亮股份担任任何职务。盾安环境以生产各种制冷设备及零部件为主业,前身为盾安三尚,成立于1998年10月,2001年12月整体变更为盾安环境,盾安控股集团持有64.02%股份,王涌等11 位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共持有25.98%的股份。盾安环境上市后,这些高管都成为千万富翁。而姚新义舍得拿出如许多股份给管理层,让当地许多企业家自叹不如。以刚刚过会的露笑科技为例,其股东和管理层中,几乎全是鲁小均的亲属。又如今年6月上市的万安科技,发行前公司93.6%的股份集中在陈利祥家族成员手里。姚新义的财富故事,要从1987年开始。此前的1981年,当时刚17岁的初中毕业生姚新义,进入店口农机厂上班。这是店口最早的一家集体企业,后来更名为诸暨第一汽车配件厂,日后被称为店口企业家的黄埔军校。万安科技的创始人陈利祥,当时在厂里担任副厂长,是姚新义的直接领导。1987年,已是汽配厂车间主任的姚新义受身边年轻人外出跑供销发家的刺激,从配件厂辞职。当年9月26日,时年23岁的姚新义注册成立了振兴弹簧厂,开始自主创业,其作坊就设在老家市坞村两间废弃的猪舍里。若干年后,姚新义创立了庞大的盾安王国,产值达到数百亿元,但9月26日一直被其铭记,并当做公司的司庆日。虽然厂子简陋,但姚新义的志向远大。弹簧厂刚成立,姚新义就跑遍全国寻找订单。在几处碰壁后,他在浙江嘉兴拿到了一个1.2万元的单子。受此鼓舞,此后,姚新义带着家族里的兄弟四处跑供销。每跑到一个地方,姚新义就把一片区域划给一位亲戚,划疆而治。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姚新义就搭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络。1990年,姚新义决定把企业做大,成立诸暨轻工机械配套厂,经过努力成为杭州东宝空调厂的供货商,为其生产空调截止阀。这成为日后盾安王国的起点,10多年后,盾安成为全球最大的截止阀生产基地。1995年,姚新义成立浙江盾安机械有限公司,次年12月,改组为浙江盾安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9月,盾安集团迁址杭州市滨江区,但盾安环境的注册地,一直留在店口。盾安环境上市时,盾安集团注册资本4个亿,姚新义、姚新义的弟弟姚新泉、父亲姚土根三人分别持股49.649%、49.649%和0.702%。此后,通过股权调整,目前姚新义持有盾安集团51%股份。而姚新义的资本雄心,远非控制一家上市公司。日,已停牌一个月的江南化工公告,公司以每股28.36元的价格,向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盾安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发行不超过6300万股股票,收购二者旗下民爆资产。交易完成后,盾安控股成江南化工控股股东。江南化工位于安徽宁国,2008年5月上市。日,江南化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通过中国证监会核准,盾安控股入主江南化工,至此基本大功告成。在店口乃至浙江,姚新义的口碑都颇为不错,其为人温文尔雅,没有架子,而这刚好与海亮集团掌门人冯海良的深居简出形成对比。[/)据说回店口时,如果看到有认识的老人在路边走路,姚新义甚至会停下自己的奔驰豪车,带上老人一程。冯海良出生于1960年,比姚新义年长4岁。1979年,冯海良高中毕业,顶替父亲的公职,到店口供销分社工作。因为聪明和勤快,冯海良从打酱油的小伙计,不到5年即提拔为分社经理。此时冯海良才24岁,而供销社是当年无数人十分眼红的单位。但冯海良选择了下海,原因是单位发的一点工资对他吸引力不大。不过,此后的经历证明,正是有了供销社的强大背景,冯海良得以超越店口的许多年轻人,做大其生意。冯海良先是与供销社合作,创办了店口供销贸易公司,由供销社拿出6.5万元作为注册资本金,但流动资本金由冯个人负责筹措。这意味着公司的产权归供销社所有,但经营权归冯海良。贸易公司成立后,冯海良开始奔波全国各地,收购废铜。比当地年轻人高出一筹的是,冯搞到了特种行业买卖许可证和废旧物资买卖许可证,而这显然与他背靠供销社有关。通过倒卖铜材,冯海良完成了资金的第一笔原始积累,同时也给供销社上缴了不菲的利润。1988年,冯海良个人出资85万元,设立海亮集团前身诸暨县铜材厂,挂靠诸暨县湄池供销合作社,名义登记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这成为海亮集团的前身。1992年9月,诸暨市铜业公司设立,公司注册资金280万元,其中诸暨市铜材厂出资185万元(验资报告中是以湄池供销合作社划入固定资金185 万元名义投入);职工集资50 万元;湄池供销合作社另行承诺出资45 万元。1993年4月,企业性质由集体所有制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两年后,公司变更为诸暨市海亮铜业有限公司,海亮的名字自此出现,而海亮正是冯海良名字的谐音(露笑集团的名字,似乎也由鲁小均演化而来)。此后,海亮铜业的名字又几经变更,公司股权也经历了复杂的转让,最后湄池供销社和职工持股会所持股权全部退出,海亮集团股权由冯海良、冯亚丽等6人全资所有。其中冯海良持股38.97%,冯亚丽持股23.53%,冯亚丽的儿子唐鲁持股9.07%。另三名股东中,朱张泉系冯海良的妻弟,蒋利荣系冯海良妻子的外甥。海亮集团规模随之不断壮大,到2010年,海亮已实现产值526亿元,位居浙江民营企业百强第5位(前四位万向、广厦、哇哈哈、绿城总部都在杭州)。海亮集团完成改制后,海亮股份随即着手上市。海亮股份前身诸暨市海亮盘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2001年9月,浙江省政府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公司整体变更为海亮股份。这比盾安环境完成股份制改造,还早了3个月。但盾安环境在2004年7月即抢先完成了上市,海亮股份的上市,则一直拖到2008年1月。而这与海亮集团脱胎于供销社的复杂背景显然不无关系。海亮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完成上市前,资产重组之多之复杂,令人目不暇接。与盾安环境上市后,姚新义又控制了江南化工异曲同工,海亮股份上市后,冯海良也控制了四川乐山的一家上市公司*ST金顶。不知是否出于有意,冯、姚两人的暗中较劲,总是无处不在。2009年3月,华伦集团掏空*ST金顶黑幕被媒体曝光。此后,*ST金顶陷入严重债务和经营危机,日被戴帽ST。2010年11月,原*ST金顶控制人、位于浙江富阳的华伦集团将所持有的*ST金顶5423.23万股股票全部过户给海亮集团旗下的海亮金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海亮金属以15.54%持股,成为*ST金顶第一大股东。随后,海亮集团将两名高管汪鸣和姚金芳派驻*ST金顶担任董事、财务负责人。有消息称,海亮集团有计划将旗下地产资源注入*ST金顶,但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ST金顶,目前的当务之急仍是保壳,资产重组为时尚早。与姚新义在盾安集团的亲力亲为不同,海亮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冯海良,已经隐身幕后多年,海亮集团、海亮股份的董事长,都由其姐姐冯亚丽担任。冯亚丽目前还是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联副***。因海亮集团大部分业务在美国,冯海良还一度加入美国籍,并在美国洛杉矶拥有一套豪华别墅,与万安科技董事长陈利祥的儿子毗邻而居。但有消息称此后冯海良又重新加入中国籍,因为美国的税收太严格,无从避税。6月10日,万安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浙江诸暨第10家上市企业。诸暨市***钱三雄、副***朱烨、吴成表等参加挂牌仪式。7月4日,万安科技举行上市答谢会,诸暨市领导王继岗、钱三雄、孟法明、宣方乐、柴飞超、吴成表、寿纪祥出席。如此多的诸暨市领导为万安科技的上市捧场,显示了万安科技在当地深厚的人脉关系。但万安科技的上市并不顺利。19.03倍摊薄发行市盈率、仅24家询价机构参与询价、3747万元差募,万安科技险些功败垂成,成为八菱科技第二。万安科技以汽车制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业,为一汽、奇瑞、吉利等厂商提供配套产品。万安科技为典型的家长控股企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陈利祥、陈永汉、陈黎慕、俞迪辉、陈锋、陈黎明,六人直接、间接控制万安科技发行前93.59591%的股份,其中陈锋为陈利祥的儿子,陈黎慕、陈黎明为陈利祥的兄弟,俞迪辉为陈利祥的妹夫。这些人都在万安集团或万安科技担任董事级别的高管。在店口的四大家族中,陈利祥是年龄最大、也是资历最老的一位。陈利祥出生于1952年,不到20岁即在店口农机厂上班。这是店口首家工厂,陈利祥头脑活络,喜欢琢磨各种机器的运行原理和维修技术,并能无师自通,成为远近闻名的利祥师傅。1975年,店口公社的不少大队都开始兴办工厂,年轻的陈利祥作为店口五金技术第一人,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年轻人。在农机生意难以为继后,农机厂开始转型生产以黄油咀为代表的铜螺丝。1977年,年仅25岁的陈利祥,坐火车辗转来到福建的一家国营工厂,做成了他平生第一笔大生意,5万颗手指甲大小的汽车黄油咀,整整卖了2.5万元。折算下来,一颗黄油咀卖0.5元,而成本只有0.1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店口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到全国各地收购废铜,直到店口成为中国最大铜加工基地,并诞生了海亮等世界知名的大型铜加工企业。在店口农机厂,陈利祥从技术员干到车间主任,再做到技术副厂长。1985年,店口农机厂更名为诸暨县第一汽配厂,陈利祥仍担任副厂长。也是在1985年,万安集团的前身诸暨县汽车制动器厂成立,陈利祥任厂长。企业性质为集体企业,资金总额50 万元。其后经过两次改制,到2000年1月,集体股全部退出,万安集团产权归陈利祥等15 名自然人股东所有。万安科技的历史,则远没有万安集体悠久。1999年9月,万安科技前身万安制动成立。经过多次股权变更,2007 年12月,万安制动整体变革为万安科技。万安科技上市前,万安集团持股70%,陈锋持股10%,陈利祥持股7.6%,此外还有14位自然人持股。包括陈利祥父子在内的这16位自然人股东,无一例外全是店口人。随着2011年6月万安科技的上市,店口的亿万、千万富翁,再次批量产生。今年59岁的陈利祥,已经将万安科技的大部分业务,交由儿子陈锋打理。工作之外的陈利祥,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诸暨市摄影协会副***。今年3月28日,埤中越风-白塔湖首发式暨陈利祥摄影作品展在诸暨举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诸暨市政府四套班子领导人参加首发式,再次显示了陈利祥的人脉实力。相对而言,露笑科技董事长鲁小均的经历更复杂一点。与陈利祥一样,鲁小均的学历也不高。 失败了能怎样,大不了和以前一样去放牛。这是鲁小均的名言。1984年,是鲁小均创业的起点。当年,草根出身的鲁小均以3000元资金创办了诸暨湄池汽拖实验厂。其履历显示,鲁小均还担任过诸暨县湄池机械厂、诸暨市活塞阀门厂的厂长。但这些工厂似乎都不大成功,鲁小均亦很少向人提及。转折点到1996年方才出现。这年1月,鲁小均成立诸暨市露笑包装容器有限公司,据称曾为百事可乐公司生产可乐瓶盖,赚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1999年6月,鲁小均将露笑包装变更为浙江露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依托店口铜料集中的优势,开始从事铜漆包线的生产。这成为日后露笑集团真正的起点。日,露笑集团旗下的露笑科技过会(详见8月18日本报《露笑科技冲刺IPO 80后女870万突击入股》),比万安科技过会只晚了3个多月。不出意外,这家店口起家的公司即将露出笑脸,与先期上市的盾安环境、海亮股份、万安科技,在深圳中小板相遇。
小技巧:使用键盘键可以快速翻页浏览哦 :-)
热点图文推荐
今日今报排行榜
1热点:5940
2热点:4236
3热点:3389
4热点:3010
5热点:2596
6热点:2484
7热点:2354
8热点:1917
9热点:1792
10热点:174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冯海良和马云对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