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为什么通不过58同城审核不通过群的审核?-?。。是因为作业这个主题属于私密性的主题?_?如果是,那么群资

我建的QQ群修改为同城群时老通不过验证,系统提示说资料含有无意义/营销内容,我又反复的改了,还是一_百度知道
我建的QQ群修改为同城群时老通不过验证,系统提示说资料含有无意义/营销内容,我又反复的改了,还是一
我建的QQ群修改为同城群时老通不过验证,系统提示说资料含有无意义/营销内容,我又反复的改了,还是一样,怎么办呢?
提问者采纳
不要写敏感词,不能带特殊字符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qq群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资料写的正规点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KIND开聊-治愈孤独,主题群聊:在 App Store 上的内容
正在打开 iTunes Store。如果 iTunes 不自动打开,在 Dock 或 Windows 桌面上点击 iTunes 图标。进度指示器
正在打开 iBooks Store。如果 iBooks 未打开,请在 Dock 中打开 iBooks App。进度指示器
如要轻松整理及新增数码媒体收藏,iTunes 是全世界最简单的工具。
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找不到 iTunes。 如要下载 Quan Quan 的免费 App KIND开聊-治愈孤独,主题群聊,请立即获取 iTunes。
已经有 iTunes 了? 现在点击「我有 iTunes」以打开 iTunes。
KIND开聊-治愈孤独,主题群聊
开发商:Quan Quan
打开 iTunes 以购买和下载 App。
App store 近期火到不行的社交应用。基于 LBS(地理位置服务)的限时话题聊天室。专注兴趣话题开聊,寻找同类友人。重新定义你和陌生人的关系,开创兴趣社交的新形式与未来。它可以,热聊过后即焚聊天室:单人私聊,多人群聊,海量频道,任意选择;你可以,灵魂深处都能感到安全和自在,秒聚同类人,同频交友,找到共鸣。【频道话题】话题群聊、一对一单聊、失眠夜话、女生话题、群游戏、K歌频道。多种分类精准匹配,海量话题online!【个性标签】相似话题,一键搜索,欲罢不能的时候给你更多选择。兴趣开聊,网罗更多同类!【卡通贴纸】独家KIND卡通秘制表情、贴纸,用涂鸦传递你的心情,每周持续更新。【同频朋友圈】全球首创“同频”社交匹配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轻轻拉动你的频率,遇见你的Ta,赶紧来发现你与Ta的共同点。【动态空间】填写兴趣、诠释个性、脑补问题,更快找到相同特质小伙伴。【限制交友】话题都不在一个频道,怎么能加好友?要加只加同类人!担心24小时聊不够?给你的话题增加“生命值”,想聊多久,就聊多久!
萌萌哒KIND官微:KIND开聊(随意调戏小斑马或被小斑马调戏...)酷酷哒KIND微信:KIND (微信号:uskind)、KIND开聊(微信号:hikind)逗逗哒KIND小斑马Naroro之家QQ群:(程序猿、运营喵和产品汪真身解答)贱贱哒KIND百度贴吧:KIND小斑马(各类热情似火的KINDer根据地)装装哒KIND官网:www.kind.us(软件、团队介绍与加入我们)
版本 5.3 中的新功能
1.新增“同频”朋友圈。心跳同一频率,邂逅同一类人。“同频”匹配世界上的另一个你;2.新增好友备注,帮好友修改好玩又有个性的昵称;3.全面优化消息推送,即时提醒随时浏览。不再错过聊天精彩内容,畅聊不止24小时。
iPhone 屏幕快照
有一个叫开聊的聊天室
希望多增加一些频道,丰富一下标签。作为陌生人社交的工具,期待做得比陌陌更深入,在兴趣的主题下能一起群聊。找到对的人
很好的聊天软件广交天下朋友
不错哦无聊的时候可以进来和大家畅想一下未来
群聊很棒喔
主打的主题群聊很不错比陌陌好多了,各种视频聊天室,再也不怕找不到妹子帅哥聊天了
用户购买的还有
免费类别: 版本: 5.3大小: 46.5 MB语言: 简体中文, 英语开发商: Quan Quan偶尔/轻微的亵渎或低俗幽默频繁/强烈的成人/性暗示题材偶尔/轻微的色情内容或裸露兼容性: 需要 iOS 7.0 或更高版本。与 iPhone、iPad、iPod touch 兼容。
4.73332&&&&&15 份评分
&&&&&1110 份评分主题酒店设计的重要性 - 深圳58同城--609
主题酒店设计的重要性
主题酒店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许多主题酒店将贵宾包间设在酒店餐厅中,这种布局很不合理,一方面进出包间的客人会影响酒店餐厅客人的就餐,另一方面对包间客人也无私密性可言。所以分设包间及酒店餐厅的入口非常有必要,在设计中要尽可能考虑这一因素再者就是主题酒店设计中的通道布局,服务通道与客人通道的分开十分重要,特别是包间区域。过多的交叉不仅会降低服务的品质,而且还会给清洁与卫生带来很大的不便,不利于如地毯等硬件设施的保养,高水平的设计会将两通道明显的分开文章来源于: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58同城看到的,谢谢!
热门推荐:[转载]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点评:这些活跃在一线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的洞察需要重视。
“银行层面,也可能在5到10年里发生一个根本变化:线下分支机构,可能从银行的利润来源,变成亏损原因。现在银监会严格控制着银行开分支机构的规模,为什么银行还这么热衷于开网点呢?这是因为,银行现在的盈利模型来自于利差的,而利差增长来自于资产的增长,资产的增长来自于银行网点的扩张。所以,线下网点就是银行的业务增长点。但5到10年里,线下网点会成为银行的成本,会成为它亏损的原因。这就像现在国美和苏宁的门店一样。到时候,1990年代农行从乡镇上撤出分支机构的事情,可能会重演。”
“工行是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也是利润最高的银行,但是我自己推算,利率市场化后,它是亏损的。”
互联网金融也是个时髦的词了。在北京国贸的地块上,随处可听人谈起“谢平说……”“马云说……”“刘强东说……”“马蔚华说……”“马明哲说……”“马化腾说……”。尽管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并不准确清楚其内涵和定义边界是什么。但要是说不出一两件与此相关的事情,都觉得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媒体上不断出现新闻:互联网公司开展金融业务,金融公司技术形式互联网化。反正,无论如何,“互联网金融就是未来”。
每当听到朋友引述“谁谁说”的只言片语,我的第一感觉是:姓“马”的怎么这么多?然后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拼接成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解。对一个概念下定义往往是最重要和最困难的工作。其不同定义和理解方式与研究者的角度有关。目前对互联网的研究多从技术和市场角度展开,认为其是科技与数据金融。但单以此理解,可能有所偏废。当从行为主体和参与形式的角度来理解时,互联网金融有着更大的普惠和民主金融的意义。
在我的理解中,互联网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金融”,而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否则可以称之为科技金融或者新技术金融。互联网的概念是超越计算机技术本身的,代表着交互、关联、网络。其中的主语或者核心是参与者,是人,而不是技术。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的参与形式,而不是传统金融技术的升级。
什么是互联网的思想呢?是高效共享、平等自由、信任尊重,是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从而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优劣互补,并从这些数据信息中挖掘出价值。就像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统一的媒体和通告转向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生产和分享内容。分享的通道是存在的,每个人接近于平等,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信任尊重。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我觉得可能是每个人作为其中某一个体,都有充分的权利和手段参与到金融活动之中,在信息相对对称中平等自由地获取金融服务。逐步接近金融上的充分有效性和民主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这样的蓝图成为了可能。尤其是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而搜索引擎使个体更加容易获取信息。
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减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其中技术实现所需的数据,几乎成为了互联网金融的代名词。“以技术为驱动的数据金融业务”成为了京东商城的发展目标之一。阿里巴巴也将“数据、平台、金融”作为未来的三大业务发展方向。建行甚至也自建了电商平台。很多机构在争抢第三方支付牌照。数据成为了战略资产。
客观上,数据给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是降低成本和风险的主要手段。但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数据金融,否则又回到技术层面了。互联网金融引发的在交易主体、交易结构上的变化以及潜在的金融民主化,才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一个论述。而其也是未尝不可期待的。
这样的期待是和信息对称、金融脱媒以及个体选择联系在一起的。当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在金额和期限错配以及风险上分担的成本非常低,金融媒介机构发挥的作用能有几何?
谢平先生给出了预测: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中介都不起作用,贷款、股票、债券等的发行和交易以及全款支付直接在网上进行,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可以达到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充分有效,接近一般均衡定理描述的无金融中介状态。互联网金融的形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这样判断的假定条件过于完美,也不可能完全出现。金融媒介仍然会承担一定的职能,但是其职能的大幅减小是极有可能出现的。个体间的直接金融交易值得期待,就像微博让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易直接化。虽然金融交易需要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交易安全保证,但是这个趋势确实慢慢显现出来。
正是这种行为主体和参与方式的变化,在我看来,是互联网金融最大意义所在。减小交易成本和风险是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有着普惠金融和民主金融的意义。个体拥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充分权利和通道,交易行为完全市场化,信用会产生价值,个体的选择是自由的。
若是金融的交易完全互联网化,互联网成为一个巨大的公开的交易所,会给监管造成很多挑战。交易的发生小微密集,交错复杂。但是金融的发展是为了好的社会,不是为了方便监管。好的金融是让更多的人享受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更加透明,最大限度减小信息不对称和中间成本。只要金融行为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监管跟上就行了。
周小川行长在前两天答记者问时提到:(新的金融形式对监管来说)这种挑战是客观存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要适应这种新的发展和新的科技挑战。同时也不排除有时候这些新的业务模式会出现或大或小的一些风险,或大或小的问题,包括舞弊欺诈等等,也会借这种路径出现。出现以后,要加快我们的学习步伐,及早地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不断地更新规章制度和监管标准,这样就能使整个金融业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希勒教授在《金融与好的社会》里也说到,金融体系应该扩大化、民主化和人性化,监管更加技术化,但谁也不应该拒绝金融和它新的形态。这是金融为好的社会所能贡献的。
(作者系第一财经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李钧
日14:57 来源:IT经理世界 &作者:董莉
比尔盖茨说过:“传统银行若不改变,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这句话借由招行行长马蔚华在2012年传播开来。
  咨询公司的人发现,银行老总们在决策银行研发和转型之前会去看苏宁、华为等传统企业的做法,这在“牛气冲天的”银行界是史无前例的。
  马云要进金融业了,马化腾和马蔚华要拼杀互联网。连“神话基金经理”王亚伟也不看好银行的未来了。未来银行成本会越来越高,利率越来越低。靠传统的存贷差的生存方式,银行可能很快就走不下去了。如今,银行的路数也变了。
  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领域的一项根本性变革,其对银行业既有的盈利模式、经营结构、管理水平、创新发展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将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了实体金融业务的服务模式,第三方支付组织的快速崛起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过程。互联网金融时代引发人们生活、消费习惯改变,也正在悄悄挑战着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
  一份来自山东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的咨询让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吃了一惊,原本着眼于大银行他们发现,这个15家城商行组成的联盟想打造一个“单系统、多法人”综合业务系统,为区域性中小银行提供信息系统运行平台、数据运营维护、支付结算及业务运营平台服务、金融产品研发以及信息咨询等中后台支持服务,以实现群体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高。这单生意也让IBM意识到区域性中小银行使用大系统的市场前景广阔。
  另外,在传说的末日来临前,埃森哲在北京开设了一所金融服务创新中心,展示了其设计的“新一代银行”的雏形——从客户迈入银行营业大厅开始,银行就能通过智能系统识别客户,并根据客户类型提供针对性服务。这一整套与零售银行业务相关的技术创新方案,涵盖移动通信、数据分析、社交媒体、新型银行网点设计、视频会议技术、创新支付技术以及生物识别解决方案等诸多方面。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咨询机构的纸上谈兵,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概念化的方案早已是各家银行创新名单的“座上宾”,视频ATM,ITM,VTM,虹膜身份认证,生物识别的ATM,新一代的液晶卡片,以及社交媒体的运用都已经是看得见的应用。
  银行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随着未来银行的蓝图不断铺开,一个生态链条也逐渐清晰。在这些非银行专业内的创新,不但给银行新的竞争机会,也带动了合作商的重新洗牌。
  跟随不跟随,这是个问题。如何跟随,那是个技术活。
  本次封面梳理了银行,还有相关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技术提供方、各大咨询机构的观点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自我蜕变,试图解构一下银行的“未来style”。
互联网金融反调论
这一轮VC与媒体对P2P高度关注,让草根从业者心怀忐忑
同样做互联网金融、做P2P(Peer to
Peer,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但贷帮创始人尹飞认为自己看到的跟同行们不一样。
最近,红杉投资向拍拍贷投资了2500万美元,创业客与风投们对小微金融P2P的关注与期望再次被拉高,尹飞却在跟虎嗅聊天时,给行业唱起了反调。
从规模上,他说:
整个信贷市场总体100万亿的盘子,而现在统计出来说小微贷款才600亿的市场,太小了。
从成长性上,他说:
要说小微金融的成长性有多好,也很难说,因为金融跟监管的关系特别大。纯技术上来说,这个产业绝对不复杂,但是要是真的那么有前景,那些大鳄为什么不行动?说互联网金融即使有它的生命力,但利率市场化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的话,很难。
从资本介入规模上,他说:
刚刚还有资本打电话问我。现在虽然他们关注度比较高,但有兴趣和真正做还是两码事。VC还是处在学习的阶段,问的人很多。
拿团购、网游、手游来说,都是有一家一动,其它风投就都跟进去了,一投几十家。但现在做小微金融拿到投资的,一只手也数得过来。红杉2009年投的中和农信(中国最大的非银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到去年
2.5个亿的资本,去年的利润才1000万,ROI才1&。红杉最近又给拍拍贷投了2500万美元,可能是想补上中和农信在线上的短腿。宜信的唐宁也拿到了钱。除此之外,没有人拿到投资。
置身其中创业,尹飞为什么要唱反调?他说自己不怕竞争者:“整个信贷市场是严重供不应求的,在小额贷款这个市场上发放贷款,其实我们的竞争比你们媒体要小得多得多,我们几乎在发放贷款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如若无人之境,我特别欢迎竞争对手来。”
怕什么?怕的是整个行业成为出头鸟。他解释说:
这一轮互联网、媒体对P2P高度关注,我们作为草根从业者心里实际上很忐忑,我们不希望引起注意,让大鳄们警觉而行动。我们希望他们看不懂,这样会给我们多一点的机会。我们希望它们认为“这个风险太大了,成长性不好,监管层面看法非常不好”。
对监管的政策,我也是这个期望。我一直期望监管就保持现在这个样子。如果期望着央行现在就开始发互联网金融的牌照,那才是对我们这种互联网草根的遏制。要是央行说,第一批先发20张互联网金融牌照,肯定是发给招行、民生、浦发、华夏一类银行,说不定马云那里再发一张。那还有我们什么事?
去年8月份,成立不到一年的网贷平台“人人贷”就得到了来自监管部门的“另眼相待”:银监会办公厅以内部通知的形式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文件传开后,引发了金融与媒体界对网贷公司的商业模式与金融风险的高度关注。
当时,在《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中,人人贷的年轻合伙人李欣贺回应此事时态度积极:“我相信这一轮曝光对整个P2P行业会利大于弊。”李欣贺的“人人贷”公司由他和多位毕业于北大、清华、北航以及长江商学院的合伙人在北京共同创建,公司很轻,注册资本100万元。
《中国新闻周刊》在描述李欣贺的笑容时,用了“天真”二字。
互联网金融,就算加上一个“互联网”的定语,也是“金融”。其它互联网细分行业里气氛大多轻快、自由,即便是触及广电利益的视频行业,监管框架也是隐于其后的,但在互联网金融业里,你却能明显感觉到,监管红线悬于头顶正上方。也因为监管者的戏份太多,使得互联网与金融的关系,市场前景更叵测,互相的作用也更为复杂。
这是为什么所以尹飞说,自己2007年去研究小微金融的时候,就把可能要遇到的问题都已经列了一遍,连坐牢的准备都做好了。“这几年,除了坐牢,我想见到行业的发展、产品和业务的发展、市场接受的程度、利率市场化,都在发生。”
----------------------------------------------------------------
以下是虎嗅与尹飞的聊天记录:
小微金融的阶段与玩家
虎嗅:互联网金融市场在这两年活跃了起来,是因为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尹飞:这一行里,用户基础是80后、
90后。我是70后,我很多同龄人到现在都还不网购的,他排斥互联网。我们这代人会逐渐从经济领域退出来。
80后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的消费主体。这群人,已经很少的在传统经济领域消费了。他们现在买从头到脚的所有东西都在淘宝,所以现在有了钱,也自然会提出金融需求:理财、贷款、保险。他喜欢在那里动鼠标,你要是还开个银行:“你们过来,存钱,排队!”,这典型违反经济规律。
而抱着电脑长大的90后这两年刚上班,还很穷,等过了几年,他们手头活了,会对金融服务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完全就是我们想不到的。所以3到5年内,互联网金融必然会有很大发展。
小微金融,未来5到10年是个庞大的生态,里面会有成千上万的从业机构,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除了信贷,还可能有保险等更复杂的产品形态。但整个小微金融的服务对象,始终会是农民、个体户、小微企业,就是传统金融行业服务不到这些人。所以,也有人用另外一个词叫普惠金融来概括它。在这里面,P2P只是其中的一种模式。
在这个市场里,即使不考虑持牌银行,管理资产达到千亿规模的公司也至少会出现10家,管理上百亿资产的会有上百家。
所以,阿里、腾讯、新浪,我完全欢迎这些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行业,占据几家比较大的位置。可能我和唐宁,也会成为几家中等的、小型的或者大一些的。我也希望程序员做的那些小微网贷,有一定的市场。
虎嗅:但大公司不会更有竞争力吗?这个行业很大一个问题是交易频次,借款人的借贷需求不是高频需求。可能像阿里、腾讯这种规模的互联网公司,可以用它巨大的用户量、用长尾的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一个独立创业公司怎么解决优质借款人的来源呢?
尹飞:贷款业务是这样,在一个区域范围内,一般会有5%到10%的家庭会有贷款的需求,平均下来,他们大概3年产生一次贷款需求,所以你不能指望他每年都来贷3次款。不过,一次贷款业务我们基本上要吃一年,他每个月都会给借款人返一些利息。
另外从宏观视角看,整个信贷市场是严重供不应求的,在小额贷款这个市场上发放贷款,其实我们的竞争比你们媒体要小得多得多,我们几乎在发放贷款这个领域基本上是如若无人之境,所以我特别欢迎竞争对手来,但这个行业水还是有点深,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
贷帮的收入逻辑是:假设你是一个有理财需求的80后,你有5万块钱闲着,放银行利息太低,我帮你理财。我会向你提供的小额贷款的投资机会,这贷款是经过我的信用评估的,我还为这个贷款做担保,保证你的本金的安全。我向你收这几种费用:
1,贷款项目资料给你,相当于一个调查咨询费用;
2,你的资金的支付结算手续费,我们委托第三方支付公司代收,我在跟支付公司结算;
3,你的贷款放出去了,我们收贷后管理费,代替你去管理你的资产;
4,我给你作本金担保,收担保费。
几项加起来,年化费率大概在6%到7%,而单笔贷款的年化利率大概在15%到20%。
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基金的GP,有时候碰见VC不理解我们的模式,我就跟他们讲,我们是以VC的方式做小贷,人家做的是股权,我们做的是债权,就这区别,其他一样的。
虎嗅:这么多人做P2P,怎么划分大致的流派?
尹飞:这个行业里,有像我、唐宁这样是金融行业出身,也有互联网技术出身,所以也分成金融派和技术派。两派之间就跟电商一样,是有争论的。我比较同意阎焱对电商的看法,他说过,你再电商也还是商,还是要按照零售业的本质来做。同样对互联网金融来说,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只是手段。所以我也特别同意唐宁在《财经》刚发的那篇文章。平时老是有人指责说唐宁的转债权方式不是纯正的P2P。有什么不对?唐宁又不是一定要做P2P,他要做的是金融。在现在的框架下,P2P只是手段,目前这种情况下只能采取的手段。
互联网技术派的优点则是快,他们还会认为,做网贷就是做一个交易的网站。但我想,他们如果学不会金融,他们还是做不了。你的网站有有注册、有交易、有市场推广,但是它还不是金融,它只是一个网络交易平台,真正的金融应该躲在后面,有金融自己的流程。
比如说做贷款,我们必须要有贷前、贷中、贷后一整套的流程才可以。除了风险控制,最关键的还有定价——就是利率,你要考虑资金市场的成本,而不单单是从业者利益。昨天我在山东还和同行一起交流,他们认为,在市场上我一直做的利率比较低,但我推算的这个利率是从跟市场的接触来推算出来的,应该是健康市场的利率水平。另外,像坏账率的定义,也应该参考传统银行信贷的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这5级分类。但纯做互联网的一些人,连这个都还没明白,就闯进来做了,在我们看来,他们还要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
宜信、贷帮、拍拍贷,这三家在P2P这个小圈子里是原创,代表了三个方向:
1,拍拍贷、人人贷为代表的做纯网贷的。在借贷环节中,网贷公司只充当平台、中介的角色,允许个人和中小企业在线上以弹性交易的手续方便、利率弹性大,且期限灵活,个人和中小企业因此获得了极为便捷的资金来源。
2,还有一类是贷帮和宜信这样,线下做得比较多的。但贷帮跟宜信的细节区别又很大。
虎嗅补充:
宜信的做法是转债权。宜信创始人唐宁曾公开承认,自己也是公司平台上的一名出借人。在债权转让时,唐宁将自有资金借给有小额资金需求的客户,形成一种P2P的债权关系,随后他再将通过公司平台将这一债权转让给有理财意愿的客户。他也强调,“每一笔转让都经过第三方的公证,不存在任何的虚构和造假。”&
贷帮的做法则是紧盯农村市场。贷帮只在自己有线下分支机构的区域开展业务,业务范围要在网点的“摩托车路程半小时以内”,并用传统银行信贷的风控体系来采集借款者的信用信息、作出信用评级,再放到贷帮网站上,供出借人参考。借贷交易发生时,贷帮网站的角色又恢复到类似拍拍贷的纯交易平台。
互联网与金融的关系
虎嗅: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两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它们的结合会怎样影响对方?
尹飞:也不是所有金融都适合互联网化。比如说大体量的公司如中移动、中石化,它可能发一笔债就100个亿,涉及的金融业务非常复杂,需要动用几家银行组成银团,还有投行参与,光律师就动用了一大堆
,最后文件签了1677页 ,这种交易进行互联网化,就没有必要。
但是在小微贷款的领域,未来互联网化的比例必须是非常非常高的。我觉得下一个5年,
80后、90后可以从移动互联网渠道得到他所需要的所有金融服务。
而银行层面,也可能在5到10年里发生一个根本变化:线下分支机构,可能从银行的利润来源,变成亏损原因。现在银监会严格控制着银行开分支机构的规模,为什么银行还这么热衷于开网点呢?这是因为,银行现在的盈利模型来自于利差的,而利差增长来自于资产的增长,资产的增长来自于银行网点的扩张。所以,线下网点就是银行的业务增长点。但5到10年里,线下网点会成为银行的成本,会成为它亏损的原因。这就像现在国美和苏宁的门店一样。到时候,1990年代农行从乡镇上撤出分支机构的事情,可能会重演。
虎嗅:其它被互联网改变、或者基于互联网新生的行业,绝大多数是完全竞争的,创新太快、监管跟进得慢,所以有政策束缚也不会那么明显。但金融这个行业太古老,跟监管的关系又太紧密,所以一旦跟互联网结合,把这个领域里的互联网部分也带得很笨重,感觉什么都不对劲了。你展望的这个5年,来得及改变这些吗?
尹飞: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金融行业的定价机制被捆死了,使得这个市场很难做。但是,会放开的,我有信心,5年已经足够长了,利率市场化是一定的。
现在,贷款的利率已经是市场化了,除了那个4倍的要求还在(民间借贷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不予保护),这个也一定会改的。
第二个,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已经在推进,大额存单先在做试点。其实现在,银行很多理财产品就已经是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的尝试。银行跟你说理财,其实根本没做,就是吸收了存款,相当于你买到了一张3到6个月的大额存单,银行给你的年化利息给到4%、5%,远远超过了一年期定期3.25%这个水平。
在一两年之内,关于大额存单的定价权应该可能会交给市场。先给大银行一些过渡,提高一部分成本,看看你还能不能活得了,这短期还会推高贷款利率。活期这个是最敏感的,可能会最后一个放。利率市场化后,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储蓄保险来对社会进行整体性的监管。它还得允许破产,等于把整个银行领域市场化了,允许破产,允许新进。
利率市场化几乎是所有的持牌银行都是反对的。但要是不做这么大的改变,我们的金融就会完了。美国本身金融就已经很强大,你想想5年后它会发展成什么样,难道还要再等一个金融界的Facebook
来把中国市场给吃了么?我们金融虽然大但不强,工行是全世界最大的银行也是利润最高的银行,但是我自己推算,利率市场化后,它是亏损的。
基因突变的金融恐龙
马明哲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他是平安的超级科技迷
平安要像汇丰那样,3000多个机构执行同样的标准,并永远讲究效率
从上海浦东陆家嘴环路1333号的中国平安金融大厦向东,沿着龙东大道,大约40分钟车程,就能到达张江银行卡产业园。视线好的时候,远远就能看见一幢88米高的哥特式钟楼,那是平安集团张江后援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整个张江卡园的地标。
钟楼经过风水高人设计,从顶层的电梯里出来的时候,要先迈左脚,寓意财源滚滚。电梯对面是一面巨大的百叶窗,取自财不封顶。从钟楼往下望去,东南两条纵横交叉的小河里,一共放着8驾水车,不停歇地把水从外向内抽过来。这些水车曾经引起附近几家银行的抗议,他们认为水车把整个园区的财气都抽到平安去了。
钟楼的东西两侧,是两组U型欧式建筑,3&8层不等,中间以拱桥相连,大块的米字型草地、喷泉、小广场,看起来这里一点也不像整个平安集团的科技中心,反倒像是个欧洲的庄园。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的办公室就在钟楼西南方的写字楼里。走进马明哲的办公室,宽大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台苹果iMac电脑,桌上干净得没有一张纸。去年1月的一个下午,平安集团的常务副总经理顾敏在这里和马明哲聊天,顾敏在平安负责数据运营、渠道发展以及创新业务。两个人谈论的主题是互联网,这是近两年马明哲最感兴趣的话题,在成功地凭借IT技术打通整个平安的综合金融之后,他希望再进一步,用科技直接为平安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
马明哲聊到了要做一个类似于天猫那样的金融平台。顾敏随后开始分析这个想法的可行性,8个月后,平安投资4亿元人民币创办了陆金所(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投融资平台,一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一面为个人投资理财。陆金所成立之初由美国人计葵生(Gregory
D.Gibb)担任董事长。陆金所现在有一款小额贷款产品和一款信托产品。45岁的计葵生现在担任平安集团副总兼集团首席创新业务执行官,曾经主管麦肯锡大中华区的金融业务,而且担任过台湾台新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营官,在金融创新、银行等领域经验丰富。他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陆金所的目标是做成一个“网上金融超市”。
这样的情景不止一次。马明哲提出前瞻的或者说是很疯狂的想法,顾敏把这些模糊的概念“翻译”成能和当下科技潮流连接起来的东西;然后丰富成为一个完整的业务模式,搞清楚成功需要具备的要素;再去找到合适的人去做这件事情,并且确保这个团队明白马明哲想推动的方向。
马明哲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好奇,他是平安的超级科技迷。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盛瑞生说,马明哲几乎比平安绝大多数人都更早用微博,也最早用上了微信,对微信这种带一点私密性的社交网络工具用得特别溜。另外,他也很可能是第一个把黑莓(Black
Berry)手机的移动应用引入中国金融机构的人。
那是2004年,平安正准备在香港上市,马明哲带队到欧美路演。在机场候机时,他总是看到同行的高盛投行的人在不停地拨弄手机。手机除了拿来打电话和发短信,还有什么好玩的吗?马明哲好奇地问。高盛的人举着手中的黑莓说,在网上看公司发的会议资料及处理文件。
彼时,中国刚刚结束一场抗击“非典”瘟疫的“战争”,很多公司曾经一段时间鼓励和允许员工在家远程办公。平安公司当时也采取过这种模式,困扰他们的是有很多会议、文件签署不能实现远程处理。看到高盛投行人的工作方式,马明哲在机场就打电话给公司负责科技的罗世礼问,黑莓在中国能不能用?罗世礼告诉他不行,因为中国的运营商还不支持黑莓的移动电子邮件服务。但马明哲实在太喜欢这种可以移动办公的手机了,就要求罗世礼想想其他办法。最后,平安给每个高管配了香港的手机号码,在内地漫游使用黑莓。刚开始有些高管不习惯移动办公,仍拿着纸质文件让马明哲签字,马明哲直接拒绝签字。
到了2006年5月,中国移动和黑莓的生产商加拿大RIM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在国内用黑莓的成本降低了。平安立刻在全国的A类和B类干部中配备黑莓,并且开发了内部的黑莓应用系统。至今,平安还有1万多员工在用黑莓手机作移动办公工具。
2009年苹果发布iPad后,马明哲又要高管们尝鲜。时任平安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的王利平曾拿着iPad给记者介绍平安的人力资源结构,53岁的王利平用起iPad并不适应,但她说没办法,“因为马总(马明哲)要求必须用。”
马明哲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始于什么时候,已经难以说清。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想必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这个著名论断由邓小平在日第一次提出,随后在全国广为传播。这一年的5月27日,马明哲创办的平安保险公司在深圳蛇口招商北路六栋的一楼正式开业,第一年的收入是522万元。
24年过去,平安从蜗居蛇口一角的小保险公司,发展成横跨保险、银行、投资的综合金融集团,总资产2.6万亿元,员工数从最初的13人增加到17.5万名正式员工及49万名寿险业务员。这种崛起背后有诸多推动力,但科技是绝对无法忽略的核心之一。用顾敏的话说,如果不是用IT技术打通了各个专业公司,平安就仍然只是一家投资了很多金融机构的公司,而不是一个综合金融集团。
在平安集团2011年年薪排名第四的顾敏常有不安,这种不安来自于比尔·盖茨曾经的断言,“银行将成为21世纪遭到灭绝的恐龙”。“不,还不仅仅是这个!”顾敏说,“我最怕的是移动互联时代看不见的科技DNA。”顾敏说,他怕神秘莫测的科技力量会把一成不变的金融系统变成一座废墟。
2012年8月,由阿里巴巴集团、腾讯集团、平安集团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公司的消息被确认。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顾敏正是此项目的经办人之一,他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记者采访时确认:“不是我们找的他们,牵头的不是平安。”那么,就是阿里巴巴或腾讯这两家互联网皇亲贵胄在寄情金融王子了。
“和过去十年的科技升级截然不同,移动互联的出现已经完全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之前都是利用科技在已有的业务模式上创造新价值,但现在我们觉得是时候让科技来创造新业务模式。”顾敏说,他的紧张来自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隐形人的挑战。
从1988年平安保险创立到1996年,平安的IT建设与其他公司没什么区别,以单机和数据库的简单应用为主。但1997年引入麦肯锡后,平安的路子开始截然不同,引入了小型机、搭建大型数据库系统,尽管当时的电信网络价格贵质量差,但平安坚持全国联网。这一步领先了其他保险公司五六年,直到2002年,国内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业务数据传递还需要通过电话或者纸质,而平安到1998年就推出了国内第一个远程核保系统。
既然河上有桥,为什么还要摸着石头过河?马明哲经常这么对平安的同事说,他一直热衷于为平安请外脑,利用国外已经成熟的经验。平安对科技的重视,来自于马明哲引入的第一个外脑——麦肯锡咨询公司。1996年,马明哲请麦肯锡为平安制订综合金融的整体规划,当时麦肯锡已经为全球超过一半的大保险公司做过咨询服务。今年39岁的顾敏那时候还是个年轻小伙子,随上司张子欣一起为平安“诊断”。张子欣曾经是麦肯锡的全球合伙人,拥有剑桥大学的信息科技博士学位,后来担任了平安集团的总经理。
在一份编号为PIO008的方案中,张子欣和顾敏详细描述了平安应该如何看待科技,提出平安应该利用IT技术,实现数据库的集中。为了做好IT建设,马明哲又从香港盈科保险请来了金融IT专家严日昌。严日昌担任过香港友邦保险、安泰保险和盈科保险的高级IT经理,2000年7月,他为平安设计了中国内地第一个统一的电话中心(Call
Center),这个电话中心设在苏州,有300名员工。这种做法被视为疯狂之举,当时中国内地从来没有这种全国统一的电话中心。但现在Call
Center早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基本配置。如今,平安Call Center的员工达到3.5万人。
通往成功的路并不平坦。对IT兴致盎然的马明哲在2001年遇到了一次大挫败。日,平安上线了一个投资2亿元的网站,由张子欣和顾敏等人负责。PA18整合了平安在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等领域的线下资源,试图发展成一个网上金融超市。
马明哲宣称,PA18将是平安差异化战略的核心,要保证平安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始终保持竞争优势。当时正是国内的互联网泡沫期,打造一个时髦的IT概念包装上市是热门的做法。与PA18几乎同时成立的还有泰康人寿的泰康在线和太平洋保险的太保网。
梦想走得太远的结果,就是一夜绚烂,然后迅速凋谢。2001年上半年,由于找不到成熟的模式,平安将PA18重新收缩为集团的业务部门,原有的300名员工缩水为40名,随后很快烟消云散,员工四散到平安的各个部门。
曾经担任PA18副总裁的顾敏说,今天看来,PA18失败的最大原因是脱离了业务的实际需求。但他认为PA18也推动了平安内部的科技变革,加快了内部IT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数据的集中,而且让高管们都意识到要去想怎样把科技用起来。出自PA18的员工后来分散到平安各个子公司的电子商务部门,就像分出去的细胞,带动起整个集团科技基因的裂变。最重要的是,经过PA18的疯狂尝试,平安后来可以包容各种异想天开的尝试和设想,因为“再怎么疯狂,也比不上PA18”。
2002年,平安引入了第二个外脑——汇丰集团,汇丰带给平安的最大礼物,是标准化的服务和运营管理的后援集中——用IT技术把前台营业厅的大量工作集中在一起,实现标准化和流程化的后台支持和数据运营。这也为汇丰带来丰厚回报,今年11月19日,汇丰宣布计划出售所持有的全部平安股份,汇丰是平安最大股东,截至2011年底持股15.58%。彭博社的报道称,这笔股份价值92亿美元,而汇丰自2002年开始对平安的总投资不超过16亿美元。
日,上海静安大厦,137岁的汇丰与14岁的平安签署了股权认购协议。其时想入股平安的还有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日本第一生命等国际巨头,平安选择汇丰的理由,在于它是其最佳学习对象。汇丰是少数几个成功的全球性综合金融集团,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从上海和香港的小银行起家,二战后通过收购兼并,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综合金融集团。
日,平安和汇丰签订为期6年的技术援助协议,马明哲后来给时任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庞约翰写信称,平安要像汇丰那样,3000多个机构执行同样的标准,并永远讲究效率。标准和效率的关键,就是后援集中。
本世纪初的国内保险业,后援集中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平安当时的模式和其他公司一样,所有的后台业务分散在全国各个分支机构进行操作,在超过300个城市都有运营后台,缺乏规模效益,而且各地和各业务线的运营服务标准差异极大。
2002年到2003年,平安分几批将中高层领导派往汇丰在巴西的后援中心考察,2004年正式启动后援集中项目,要把传统泾渭分明的保险、证券、信托、银行等打通,用统一的后台为前线提供支持和服务,马明哲自己担任总负责人,顾敏具体负责。为了推进后援集中,马明哲写信给平安所有的A类干部阐述其价值,他甚至在平安集团2004年新年祝辞中宣布,推进后援中心建设和大后援体系的流程再造是仅次于IPO的重大战略项目。
马明哲对后援集中的构想是,所有不需要和客户接触的业务都集中到统一的后台,包括保险的核保、理赔、风险控制、人事、财务等等,实现流程化、标准化和工厂化,前台的业务员只需要专心做好销售和客户服务。
当年9月17日,平安在张江的后援中心开建,2006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在这期间,平安在张江临时租借了一个场地,作为后援集中的临时办公点。根据《大道平安》的描述,这个办公地点“地方小,人多,进了办公区就像是进了大网吧,冬天连空调都不用开,电脑CPU散出来的热量就够了,甚至两个人共用一张桌子”。
后援集中意味着对平安做一个流程再造,从马明哲和顾敏在张江的2号楼8楼的办公室下来,走到U型楼的另一端,经过一个咖啡厅,就到了平安在张江的后援职场,近千平米的大开间里,墙上和柱子上贴满了各种规范和考核标准,以及后援中心的各种业务能手的照片。从前走到后可以看到文档作业部、稽核作业部等标识,人坐得不满,有些工位空着,平安的陪同人员解释说,很多人搬到别的地方去了。由于上海的电费、人力成本日益增高,平安在四川等地陆续建了新的后援中心。
这里是平安几乎所有业务的中后台,当客户在一个平安的柜台买了产品后,业务员会将资料扫描进电脑,接下来资料就会在这里流转,首先由文档作业部录入客户信息,姓名、单号等都由专人录入,如果信息完备,就被送到质量控制流程,否则就会被标记为问题件发回。保单继续流转到稽核部,专业的审核员分析判断客户的风险状况,出具意见,如果通过就打上同意,否则就生成一个反要约,由柜台打印给客户签署意见后返回。接下来,会计作业部负责资金的交割,数据自动传输到集中打印中心,打印、封装、配送。
这里就相当于一个中央厨房,前台的保险、证券营业厅相当于餐厅,客户要什么产品,在厨房里就能上出什么产品。
每一次变革都意味着权力的重新分配。在实施后援集中的过程中,平安从各个区域收上来了8000多枚公章,每个公章背后都代表一份权力上缴,期间平安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区域级别主管流失。但后援集中让平安在伸出尽可能多的网络接触客户的同时,管理、资源和风险管控却在集团总部高度集中,原本散落在各个区域和客户经理手中的资源被统一到总部,既加强了管理也实现了深度挖掘利用。
2007年3月,平安在A股上市之前,国泰君安证券的分析师伍永刚和章锦涛发表研究报告,称由于平安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强大的后援中心等七项优势,给予平安保险30%左右的市场溢价。同年11月,中信证券分析师黄华民称,平安通过在张江的后援中心确定了同业中的IT技术优势,并且形成了领先于中资公司的成本优势。根据顾敏的说法,2008年平安集团的整体运营费用率改善了8.7%,同比节省2.9亿元,件均成本比2007年下降11%,2008年到2011年节约了数十亿的运营费。
后台全部被打通后,平安又做起了交叉销售,即业务员同时向客户推荐多种平安的金融产品。交叉销售业绩起飞于2008年,尤其是寿险业务员交叉销售产险和平安信用卡。尽管受限于金融分业监管的相关法律规定,平安寿险的业务员不能直接向客户推销平安信用卡或者基金等其他产品,但他们可以在卖出保险产品的同时向客户“推荐介绍”,在客户成功开卡或者购买相应产品后,推介的业务员从这一单中同样可以拿到相应的佣金。
交叉销售现在是平安独有的竞争优势,以与平安一样拥有全部金融牌照的中信集团为例,根据中信银行2012年的中报,目前交叉营销还仅限于中信银行的贵宾客户,而中信银行与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等的合作,仅仅只是提供托管和发行集合资金信托。而交叉销售则已经成为平安业务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2011年,平安产险车险保费收入中的51%来自于交叉销售和电话销售,深发展银行及平安银行新发行信用卡的42.9%、平安银行新增零售存款的42.9%和平安大华首只基金募集资金的63.3%都来自于交叉销售。
但与汇丰、花旗等综合金融集团相比,平安的交叉销售仍有差距。2010年,马明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平安的交叉销售渗透率为1.1,而汇丰的交叉销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5左右。顾敏则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表示,平安对渗透率的定义与汇丰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在平安,一个客户同时持有产险、寿险、银行,才算“持有3个产品”,而在汇丰,持有储蓄帐户、信用卡、按揭,就算“持有3个产品”。
交叉销售要求平安各个子公司的数据要完全打通,但根据现行的金融分业监管规定,子公司之间的数据不能直接放在一起。2008年,平安将原有的集团IT部门整合成为独立的科技公司,科技公司负责打通各个子公司的数据,并且负责各个子公司IT系统的规划、实施和维护。10月22日,在深圳福田区八卦三路平安大厦5楼,本刊记者见到了科技公司董事长兼CEO的罗世礼,他同时兼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信息执行官。
49岁的罗世礼是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1993年起先后在剑桥大学等地做高级研究员。2001年,马明哲请他到平安担任系统开发中心的高级顾问,很快就邀请他正式加入平安。罗世礼或许是中国金融机构中身价最高的CIO,2011年他的年薪是561万元,同年中国工商银行CIO林晓轩的年薪是160万元,交通银行副行长兼首席执行官侯维栋的年薪是152万元。
罗世礼看起来斯文儒雅,但说话严谨,甚至让记者觉得不好打交道,但聊到他关心的技术问题时,他表现得兴致盎然。他说平安从2002年开始,就对IT应用系统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是一站式金融的基础。”罗世礼简洁地回答平安科技基因的内核。
作为综合金融集团,平安的下面有数不清的业务条线,例如银行有对公、个人、贷款、存款等各种业务条线,每个条线的需求都截然不同,无法交织在一起。因此在规划的时候,科技公司会把各个条线完全独立的功能变成模块,以减少模块间的相互影响,同时在整个系统中引入所谓企业服务总线的概念,通过这个总线上的接口调用不同的模块提供服务。如果业务出现变动,例如平安信托将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划归到平安银行,平安银行就能在科技公司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接管相应的功能模块。
想要把业务条线分割成恰当的模块,科技公司必须非常熟悉各个业务条线。罗世礼手下有2200名IT工程师,其中200名左右是系统分析师(System
Analyst),这群SA都既精通IT,又熟悉某一个或者多个业务模块,他们成为金融和IT间的桥梁,把金融机构的需求做成IT工程师能看懂的说明书,由后者开发实施。面向各个专业公司都有专门的SA,“这些SA可能比业务部门的某些人更了解整个公司的业务是什么。”罗世礼说。这样横跨金融和IT的人才不容易找,大多数SA由平安自己培养,通常一个IT专业的毕业生在平安工作三四年后才会精通一个业务模块,再经过一两年的轮岗,总共要五六年的时间才能成为对多个模块精通的SA专家。
罗世礼的团队正在加快编制移动技术的开发框架,他们制订了新的五年规划,提出要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几个领域加大发展。科技公司还有一个新技术应用部,专门负责关注最新的应用和产品,他们最近和顾敏一起讨论的项目,是平安怎样通过微信为客户提供服务,怎样才能让微信和平安现有的后台对接。
从平安大厦驱车往北不到1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平安的数据中心。平安最核心的秘密都“藏”在这里。数据中心有一栋6层高的主楼和一栋2层的配楼。配楼是发电楼,里面的柴油发电机组在停电时为数据中心发电。主楼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左右,2层到6层是7000平米的机房区以及配套的功能区,1层的冷水机组负责把储存在地下1层的冷冻水抽上来,通过水泵送到空调的蒸发器,风机鼓出的冷风被送入高度60厘米的机房区地板下面的静压箱,再通过出风地板进入放置服务器的机柜,冷却IT设备,保证机房温度常年保持在25摄氏度左右。
机房55%的耗电用于维持服务器的工作,这样的用电效率不算高,远远不能和Facebook在美国俄勒冈州普赖恩维尔的数据中心相比,后者几乎所有的电力都用在了运转服务器上。效率的差别部分是由于普赖恩维尔的自然温度较低,而在夏季湿热的深圳,制冷的要求更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Facebook做了专门的制冷技术创新,平安则毕竟是金融公司而不是Facebook那样的技术公司。观澜机房的用电效率与汇丰在香港将军澳的机房相差不远,汇丰机房的用电效率大约在60%,已经算是金融行业的顶尖水平。
这个数据中心的前身是深圳八卦岭平安大厦里的300平米机房,2005年机房面积扩大到1000平米。但因为平安的业务发展得太快,原本以为可以用五六年的机房,仅仅两年就不堪重负。新的数据中心大楼在2011年建成,总共有7000平方米的机房,现在用了2500平方米。7000平方米的机房并不算大——中国工商银行2012年初在上海嘉定开建的同城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8万平米左右,基础设施投资14亿元。谈到为什么不一下做数万平方米的机房,搞技术的罗世礼说得很直接,“如果一下子做那么大,到设备烂掉的时候都用不上。而现在的机房,投资不到2亿元就搞定了。”平安的数据中心以模块化的方式搭建,500平米一个模块,如果需要增加服务器,从提出决定到建成使用只需要半年的时间,期间不影响原有服务器的使用。
罗世礼的手头并不宽松,他负责的科技公司并没有集团总部的任何特别资金补贴,完全独立运作和核算,必须依靠从各个子公司收取的服务费自己发展,而且必须定期向平安的各个子公司公布收费价格的明细组成,接受与外界供应商的比较。
科技就是“环形使者”,它是一个悖论,既给我们带来超越时空的智能和快感,又挑战传统的因果关系。在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做出银行将成为互联网时代遭到灭绝的恐龙的断言之后这20年间里,IT和互联网已经摧枯拉朽般地摧毁或者改变了许多行业,出版、传媒、零售、贸易,现在这种威慑终于来到金融业。在国内,凭借手头拥有的庞大用户数据和支付宝,阿里巴巴的马云毫不掩饰地宣布,“银行如果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腾讯也悄然打造金融链条。在国外,谷歌早就做了“手机钱包”,全球最大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也宣布进入小额贷款领域。
“我们不知道世界怎么变,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扑到这股浪潮中去。”在他位于马明哲办公室隔壁的房间里,顾敏对我们说,平安要再度提高对科技的定位,考虑用科技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
去年8月,马明哲将原来的平安财富同公司加上了“科技DNA”,财富通更名为平安金融科技公司,公司的目标是实现科技改变金融,为平安树立新兴的业务增长模式,成为一个“金融互联网”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最早由平安集团的首席创新执行官计葵生负责,今年5月改由吴世雄担任董事长。吴世雄做过微软、eBay易趣、AMD等科技公司的高管,精通数字营销。陆金所就是金融科技公司孵化出的第一个孩子。
马明哲还在平安集团内部设立了一个创新中心,中心下设一只总额10亿元人民币的创新投资基金,负责人是原先在凯鹏华盈(KPCB)的郁乐,这只基金专门对平安集团之外的新创意、新企业做风险投资,关注的领域不限于金融,消费、医疗健康、汽车、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都是其投资对象。
创新投资基金就像是平安的科技雷达,如果投资的企业与平安金融集团有业务关联,将来就把这家企业收进来,如果投资的创新型企业与平安缺少业务相关度,那么就是一个风险投资而已,但其间却可以触及和了解正在发生的创新信息。
“今天还是涓涓细流,明天或许就成为波澜壮阔。”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朱晓明如此描绘数字技术对金融业的冲击,他在一次公开论坛上指出,这股浪潮,将造就金融业的明日之星。
但金融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并不相同,如果只是把金融产品互联网化,阿里金融总裁胡晓明近期在一个银行业论坛上指出,“那实际就是网上银行”,真正不同的在于是否具有互联网的思想。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金融机构过往赖以生存的基本哲学,审慎、严谨、效率、保守的文化,都将迎来重新定义。站在岸上永远不可能学会游泳。怎样能在这股数字洪流中游得好,顾敏说,平安的解决方案还不太清晰,“这很难,但是我们不得不做。”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8同城信息审核不通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