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魏延是大将,绝对比姜维能打仗,也英勇,魏延守城从未失败过,进攻也打的司马懿仲达落荒而逃,都怪孔明

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如果魏延不死,诸葛亮把军权授于他,能把司马懿打败吗
不能,大势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社会的变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蜀汉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已失,夺取天下需要综合优势的促进,不是谁的武力强大就可以实现的,我以为当蜀吴交恶以后,即使庞统再生来帮孔明,也难以有所作为,因为天下大势,已人心厌战了。
懿之沉稳。若司马施以激将之法,魏延必败无疑矣。
里面多" target="_blank">为什么不能强攻营寨?<>里面...
司马懿是玩了曹家父子的, 魏延还没敢露反意呢, 结局就让人设计好了, 前脚反后脚就被收拾,比司马懿差远了.
<a href="/b/7865073.html" title="纵观三国有那位将军可以组织大的战役纵观三国有那位将军可以组织大的战役<周愈...
你真是什么都敢说啊...............
是你说的还是罗贯中说的
第一次听人这么说
218.17.226.*
绝对不能。魏延绝对不是司马懿对手。司马懿善守!
60.168.167.*
对个毛!魏延不忠主?那是演义,正史是因为诸葛于魏延不合,结果演义全是魏延的错。结果死在杨仪手上!懂什么啊!
无情杀手0509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 邓艾魏延数值被低估,姜维为何不回援成都? ...
查看: 12113|回复: 75
UID142435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在线时间1112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评议0
理论上讲,人才素质在各个年代是均衡出现的,差异无非是史书笔墨、名气而已
邓艾和魏延是三国后期代表性将领,特点是多次重要作战,战无败绩。可惜光荣给的数值不够好啊。魏延不用说,比五虎差一个档次。邓艾作为唯一与姜维作战每战非平即胜,靠奇袭而非大量优势兵力成功灭国的大将,数值居然不如姜维。真是奇怪。
另外题外话,当时邓艾袭川,姜维为何不弃守剑阁回援?或者留廖化等宿将守剑阁,自己领军回援,同时让小猪哥死守待援,不就爆了邓艾菊花么。
这样就算剑阁不保,丢了汉中,至少也能苟延残喘一阵子吧。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
那永恒的,终将毁灭;
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
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
存在只依我心
替补 克鲁伊维特
UID4702193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5457金钱18023 荣誉27 人气102 在线时间5934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54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5457金钱18023 荣誉27 人气102 评议0
魏延貌似就爆了一次郭淮而已,虽然我觉得统率可以到88压郭淮一点……邓艾,或许暗耻认为是邓艾+钟会才打赢了姜维吧……诸葛瞻太犹豫了,没听黄崇的话先一步占据险要,最后只能退守绵竹,而姜维得到消息时,貌似成都已经投降了……
UID5874787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84金钱494 荣誉5 人气67 在线时间7157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1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84金钱494 荣誉5 人气67 评议0
数据这东西真是纷争莫名的,谁都有自己心里的一套标准,几十万玩家几十万套标准,谁是对的? 至少暗荣是一帮子砖家商量后定的数据,而我们则是某个人某个人的看法
UID2216792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03金钱2308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810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3金钱2308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1.历史可不是游戏,三国时代也没有无线电,等姜维了解到邓艾对成都构成危险已经晚了(当然如果刘禅在成都坚守十天半个月那就不一样了)
2.姜维自己的压力也不轻,钟会的大军对剑阁的压力非同一般,如果剑阁再守不住就真完了。
3.就算姜维知道邓艾偷袭成都,也分不出多少兵力来。汉中的守军或被歼或投降,只剩少量坚守堡寨;姜维自己在陇西的几万部队在赶往汉中途中被邓艾邀击,损失不小。蜀军只剩下成都的守备、巴郡的守备、姜维败兵和其它在剑阁的部队。能不能分出1万人都不好说(别嫌1万人少,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1万人都不是小数目),分兵既不能打败邓艾,还可能守不住剑阁,最后两手空
UID448951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3186金钱9119 荣誉5 人气104 在线时间9552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31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1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186金钱9119 荣誉5 人气104 评议0
姜维回救成都……如果钟会这时候投靠蜀国的话,是可以的……不过也未必赶得上
UID6584275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22金钱279 荣誉0 人气0 在线时间262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2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8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22金钱279 荣誉0 人气0 评议0
鄧艾對上姜維的戰爭,要先知道姜維在成都方面極力扯他後腿的情況下姜維還能取勝,所以個人認為姜維素質高過鄧艾是合理的,雖然有過段谷慘敗,不過也有過洮西大勝的殲滅戰。
至於為何不回援成都,鄧艾翻山越嶺奇襲的,直接繞至劍閣後方,當時死守劍閣並沒發現鄧艾的動向吧@@
主因還是諸葛瞻不據守關卡險要,吃了點小勝利就出關迎戰最後全數戰死...劉禪就投降了。
(鄧艾的兵力在翻山越嶺後都精疲力竭了,假如諸葛瞻死守綿竹的話,或許又改寫歷史了)
姜維在蜀漢滅國後還打算利用鍾會的野心,來個翻盤想復興蜀漢;雖然最後失敗了,不過一次讓鍾會、鄧艾都領便當去了,
個人感覺也夠傳奇了,不過姜維最後死狀很慘烈就是了...
樓主如果對後三國有興趣了解,我也推薦一款&&&三國志-姜維傳&&&是用曹操傳MOD作的遊戲,個人感覺對後三國描述算很詳細了。
UID667555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773金钱3140 荣誉0 人气1 在线时间547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77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7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773金钱3140 荣誉0 人气1 评议0
本来就是钟会+邓艾,才能搞定姜维,结果是3个抱团死。
UID2290618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850金钱6125 荣誉6 人气30 在线时间3252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8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50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850金钱6125 荣誉6 人气30 评议0
邓艾姜维 统智武战斗三维那么高均衡&&居然还被低估&&你看别人不是武力弱&&就是智力低
和网上的人辩论真的很浪费时间的,尽量不发言吧
村姑3终于填完了。
几个要填坑的游戏:龙腾、零规、尸派、3rd birth、DClub、ff、指环、波斯猴子3、恋姬、各种ACG等等等等 遥遥无期啊
关键是 还有开坑的 纷争2、如龙p、上古5、零式、QB、梦幻2、奎爷、照女、偶俱等等等等 令人发指啊
UID1724934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936金钱3806 荣誉6 人气7 在线时间525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9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936金钱3806 荣誉6 人气7 评议0
邓艾没被低估,要知道邓艾的政治比姜维高
就是邓艾总是没有特殊待遇,光荣总是把他塑造成打酱油的角色,而姜维在任何作品下都是有偶像光环
UID142435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在线时间1112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评议0
<font color="#0778473 发表于
魏延貌似就爆了一次郭淮而已,虽然我觉得统率可以到88压郭淮一点……邓艾,或许暗耻认为是邓艾+ ...
魏延自从随先主入川开始,一路从无败绩啊,只是平民出身,名气不大而已啊。
刘备识人算是一大优点,在手下良将众多时,却派魏延守四战之地汉中,已经说明问题了。
而且马后炮的事实证明其在汉中的战术战略比后来的姜维高明不少。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
那永恒的,终将毁灭;
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
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
存在只依我心
UID4973517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16金钱1205 荣誉0 人气6 在线时间689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16金钱1205 荣誉0 人气6 评议0
本帖最后由 alexv_v 于
14:48 编辑
看看钟武库的数值,你就知道邓艾的不低了,话说无论哪个时代谁的能力高过谁可不一定就能拿下最后的胜利,就当时蜀国那情况,就是换成司马懿来防守也未必能比姜维强多少,只能说当时司马氏用人得当,用两个互相猜忌又能力互补的人打头阵,然后事先交待好他们手下准备倒戈防止他们独立,所有后备情况基本都想到了,就灭蜀这次战役来看,只能说大方向上司马氏把握得更好,并不是姜维的战略弱于谁.
UID142435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在线时间1112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评议0
魏延就算武力证明不足,至少统帅不该比五虎均值低,智力至少接近二哥吧。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
那永恒的,终将毁灭;
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
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
存在只依我心
UID1424359主题阅读权限50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在线时间1112 小时评议0
Lv.5游侠白银会员, 积分 10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026金钱4355 荣誉2 人气2 评议0
testapp 发表于
邓艾姜维 统智武战斗三维那么高均衡&&居然还被低估&&你看别人不是武力弱&&就是智力低 ...
这两人实际的武统智本来就不低啊,光荣总不能只给他们80吧。
我的意思的,邓艾应该总体上(统和智)比姜维高点才对。虽然姜维很不容易,但邓艾也确实有天分。
那存在的,都是幻影;
那永恒的,终将毁灭;
世界万物,缤纷色彩,都是被蒙蔽的人心罢了。
终有一日,天上人间,青山绿水,
存在只依我心
UID4973517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16金钱1205 荣誉0 人气6 在线时间689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16金钱1205 荣誉0 人气6 评议0
FIFAM2007 发表于
魏延就算武力证明不足,至少统帅不该比五虎均值低,智力至少接近二哥吧。 ...
魏延智力低么?才比二哥低了7点而已.......这在高统枪兵里仅次于孙策张颌了,要知道枪兵还有枪兵坚守呢,至于统帅,个人觉得二哥打赢的关键战役真心比魏延多,而且二哥的战役基本都是高压下打赢的,魏延的则是拉锯战,如果把魏延放到二哥的位置,恐怕不用吕蒙陆逊,直接被曹仁满庞搞定都有可能...
要知道三国后期的全明星姜维邓艾钟会的统平均数值也就这些,还少么.....
UID4973517主题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116金钱1205 荣誉0 人气6 在线时间689 小时评议0
Lv.2游侠会员, 积分 1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8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116金钱1205 荣誉0 人气6 评议0
FIFAM2007 发表于
这两人实际的武统智本来就不低啊,光荣总不能只给他们80吧。
我的意思的,邓艾应该总体上(统和智)比姜 ...
我只想知道,邓艾从何处证明,他比姜维强,或者说统兵能力强,两个人互换位置,邓艾还不知道会什么下场呢.........
UID448951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3186金钱9119 荣誉5 人气104 在线时间9552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318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14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186金钱9119 荣誉5 人气104 评议0
FIFAM2007 发表于
魏延自从随先主入川开始,一路从无败绩啊,只是平民出身,名气不大而已啊。
刘备识人算是一大优点,在手 ...
看魏延传,刘备活着的时候他没有任何作为方面统帅的战绩……嗯,守汉中就是无敌的象征?李严也守过汉中,如此说来李严才是被低估的呢
后来在诸葛亮麾下北伐时有一些胜仗记录,如此而已
UID3761953主题阅读权限30帖子精华0积分497金钱5298 荣誉1 人气17 在线时间3154 小时评议0
Lv.3游侠中级会员, 积分 497, 距离下一级还需 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497金钱5298 荣誉1 人气17 评议0
历史这东西,谁能说得清楚呢?
替补 克鲁伊维特
UID4702193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5457金钱18023 荣誉27 人气102 在线时间5934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54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43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5457金钱18023 荣誉27 人气102 评议0
大家别争论的过头啊
UID2103701主题阅读权限40帖子精华0积分834金钱2548 荣誉2 人气10 在线时间2392 小时评议0
Lv.4游侠高级会员, 积分 83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6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834金钱2548 荣誉2 人气10 评议0
麒麟儿在魏国的时候估计都可以与邓艾匹敌了,何况后面觅得名师加上多年征战实践,邓艾真的比得上?
UID2167079主题阅读权限60帖子精华0积分3131金钱5076 荣誉0 人气25 在线时间3388 小时评议0
Lv.6游侠黄金会员, 积分 31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869 积分
帖子精华0积分3131金钱5076 荣誉0 人气25 评议0
刘军北方主帅是马超,魏延只是个汉中太守。李严也做过汉中太守。三国都建立的时候武将已经不如后汉的,诸葛亮一直让魏延做先锋,才有一些战绩。杀王双的那次还是因为诸葛亮的计谋杀的
//9210525TpyG.gif
Powered by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分析_百度知道
魏延兵出子午谷的分析
根据《魏略》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安西将军夏侯懋镇守长安,魏延向诸葛亮献计兵出子午谷偷袭长安,仔细分析,实为拙计!《魏略》记载魏延的计策如下:& 闻夏侯懋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应是负五千人十日粮),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闻延奄至,必乘船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咸阳以西可定矣。”分析魏延的计策若要成功,至少需要以下四个条件:(1)魏延五千精兵必须10日内兵临才长安城下(偷袭只带10日口粮);(2)长安守将夏侯懋必须闻风而逃;(3)诸葛亮大军必须在20内到达长安,以形成夹击长安之势;(4)魏国的援军20日内到不了长安。其实这四个条件都很难实现:(1)魏延五千精兵必须10日内兵临才长安城下:子午谷全长360余里,从当时蜀军所在地南郑至长安,路途足有八百里开外,要让全身重甲的士兵在崇山峻岭中10天奔行800余里实为不易;途中若遭遇大雨等恶劣天气,势必延误行期,10天内到达更是牵强;魏军司马懿等军事大家何尝不知子午谷是连通魏蜀的捷径,一旦途中稍加设伏,足以让魏延的5000精兵困饿死于途中,甚至全军覆没。(2)长安守将夏侯懋必须闻风而逃:夏侯懋用兵虽然很龌龊,可好歹是名将之后(夏侯渊之子,后过继于夏侯惇)。一旦遗传因子起了点作用,坚守长安哪怕三天,足以让魏延的5000精兵士气全无(魏延只带10天口粮)。兵无粮自败,何谈攻取一座坚如磐石的长安城!退一步分析,即使魏延攻取了长安,如果夏侯懋败逃时毁粮毁城,蜀军仍然无法立足于长安,不战自败!(3)诸葛亮大军必须在20内到达长安,以形成夹击长安之势:从子午谷到长安,诸葛亮的数万大军要行走千里栈道,途中若遇风雨等恶劣天气或者意外的魏军阻击也未尝可知。一旦魏军的援军抢先到达,不仅魏延的5000精锐付之一炬,诸葛亮的主力大军也势必陷入进退两难之窘境!(4)魏国的援军20日内到不了长安:要知道魏国交通便利,一马平川,援军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聚集于长安,魏延的判断很可能是一厢情愿!综上所述,此计中魏延的表现很像纸上谈兵的第二个完美赵括,实在不值得很多人为之津津乐道,此计也绝非奇计,只能算是九败一胜的险计而已!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提问者采纳
  这个问题我很喜欢!!  1、首先,先说明我的观点,我认为这个计策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关键一点,时间不对!  这个计策应该在曹丕登位,刘备称帝时实行。派大军出祁山,魏延走子午谷,必能成功!但诸葛北伐时,此计已经失效。因为魏国统治时间太长,已经不会相应蜀国(大汉)的政权了,吴国更不可能(从最后一次北伐可以看出,孙权觉得吃亏马上就撤退),这样一来,效果大打折扣。下面我分析一下(虽然不要长篇大论,但是,没有办法噢,这个问题是个历史难题^^)  2、后人也曾走过这条路,结果,死路一条,因为只要2千兵马守住谷口,你就没法过了。当然也有成功的。(下面分析成功的)  3、其实夏侯逃跑的可能约为30%,但是就算他逃跑了,如果不攻下潼关,一样是废棋。  4、守长安。对了!这是关键!!!!!  下面分析:假设前面3步都成功,最后一步守长安。  长安为魏国重镇,一旦丢失,凉州,关中将全部丢失,并且还威胁魏国首都洛阳,所以,魏国必定全力夺回。  当时司马懿在宛城,督荆州,豫州事(不是闲在家里睡觉),拥有兵力约15万,曹真督西北,兵力约10万,蜀国全国兵力约10万(顶天了,蜀国只有这点人),根据后来魏国行军路线,  如张合领5万出潼关取长安,曹真原兵马10万驻颚县,司马懿领10万出蓝田,蜀国10万人能守住大镇长安吗?这样蜀国就将10万大军困死长安,(记得蜀国后期,诸葛绪也凭数万人将姜维6万人马困死沓中,如果等到钟会来姜维就完蛋了。)而诸葛亮是孤军无援(蜀国没有办法再增援了),楼上有本事的各位,你们来守守呢。(初,曹操攻下荆州,贾诩建议养精蓄锐,先守住几年后再攻江东,但曹操没听。周瑜说,荆州之民付之迫于兵势,并不是真心降服的。后曹操果然被周瑜与刘备联合击败,荆州立即易主!现在诸葛亮新攻下长安,不也是迫于兵势嘛,马上又打仗怎么安抚人心呢?),可见,就算魏延攻下长安,诸葛大军20天内赶到长安,也挡不住魏国的反扑。后人李世明攻长安,那是对付叛军的,而且叛军根本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又打败后不会反扑,可以说后顾无忧,诸葛亮奇袭下长安是后患无穷!!!  综上诸葛亮绝对不会赞成所谓的奇谋妙计!  再次,我要跟大家说一下魏延这个人!  《三国志·魏延传》:“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个人认为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从六盘鏖兵到阵斩王双,在蜀汉后期的将领里,魏延的勇猛善战有目共睹,且魏延能够善待卒伍,深得军心,在蜀国他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但他也存在一个大问题,就是一直没有大局观。  在时人眼里,杨仪、魏延属于一个类型,就是“牧竖小人”(孙权语)。在蜀国,他要是和杨仪相争,众人的支持度恐怕不相上下。但他在蜀军退兵的时候发动对杨仪的攻击,一下子把自己推上了绝路。当时蜀国上下,最普遍的心情就是失去丞相的哀痛与国家存亡的危机感。这个敏感时刻,驱使部下为个人目的对蜀汉自己的军队发动进攻,无论是谁,都必然把自己放到了蜀国军心、民心所向的反面。如果魏延是一个有大局观的将领,他一定不会选择这个时机和杨仪兵戎相见。他完全可以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诸葛亮安排蒋琬作政治继承人,以杨仪之野心,其回到蜀国后的命运几乎已经呼之欲出了。而从军事上,姜维的根底又远不是魏延的对手。魏延将来开个大会声讨孔明当年对他的“迫害”都不是不可能。  这也说明了诸葛亮对杨仪和魏延定位的准确。这两个人都是优秀的战地指挥官,退军的成功几乎必须依赖其一。同时都难以和同僚较好的合作,不过杨仪会遵照诸葛亮的调度撤军,而如果遗命给魏延,他一定会抗命继续和魏国交战。由于蜀军长期以诸葛亮为核心,在这个时候和魏军决战,战略上是相当愚蠢的行为。所以诸葛亮选择杨仪指挥这次行动是明智的,杨也确实不辱使命。从魏延的观点看,至少他还不懂得军心向背的重要性。和“攻心为上”相比,其短视也明显。关羽被吕蒙所败不也是败在这&攻心为上&的吗。  所谓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有了关羽的情况,你认为谁还能把蜀国全部实力用一场赌注呢?如果你是诸葛亮,你敢赌这种胜率不到半成,却要赌上蜀国全部家当,赔上10万将士的性命吗?如果再来一场夷陵之战,蜀国就完蛋了。  所以,魏延的计划只能是个笑话,不具备实行的可能,至少,在诸葛亮时期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提问者评价
谢谢,不算长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子午谷的相关知识
其他8条回答
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之计,数千年来争议不断,支持的很多,反对的也不少,但都是泛泛而 论,难以驳倒对方。可以认为,此计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可能。那么失败和成功的机率到底
有多少?值不值得为了那一点点成功的几率而冒这个大险?诸葛亮当时到底是否应该采纳此条建议 呢?我们尝试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用数字来说明问题。
一.北伐成败的量化指标:
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北伐的几种结果,我们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七种:
1.大胜,即围歼对方主力或斩杀敌军统帅,如关羽水淹七军,如击毙司马懿。得5分。
2.小胜,即击溃或歼灭敌方一部,取得物质上的收获,或者斩杀对方大将,取得士气上的 收获。得1分。
3.无功,即双方战果基本一样。得0分。
4.小败,部队受到小的损失,伤...
子午谷是一条小路,司马懿不会料到那边有蜀兵逼近长安的
我个人也认为诸葛亮的想法没有太大问题
而魏延兵出子午谷,很冒险,而且可行性不大
刚开始他就说,只要带少量精兵,突袭长安即可
我深表怀疑
首先,如果在谷中遇袭怎么办?一万多精锐会全军覆没,连骨头都找不到了
其次,到了长安城下,那肯定就是攻城了
长安城不是孤城,周边的卫星城和要塞岗哨也是无数
怎么攻?逐个攻?还是舍弃卫星城和要塞岗哨,只打主城?
如果逐个攻,那奇袭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如果直接攻打主城,完全是找死,周围的卫星城和要塞会在魏延军队周边不断骚扰
就算主城里只有三千守军,也就足够守住了
如果魏军派少量军队截住魏延的退路,奇袭军肯定只带少量粮食,估计都撑不到诸葛亮出兵,不用打,全部饿死了
你的第4条说得很对
曹魏的大军已经快要出发了,先锋军会很快到来...
1、出师表在北伐之前,魏延的建议是在汉中时,诸葛亮召集大家商议时提出的。魏延说的并不是玩笑。魏延说“夏侯驸马爷是个废物。您如果能给我五千精兵,再加上五千人负责后勤运输,我从子午谷偷袭,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长安。那个白痴驸马一定会惊慌失措屁滚尿流地逃跑,那么我趁长安群龙无首的良机收集粮草,抵抗东方的援兵二十天不成问题。您再从斜谷进兵,咸阳以西可以一举平定。”然而,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认为这个建议过于危险,没有听从。
因为当时诸葛亮大军是要走斜谷的,魏国肯定重点去防那里。诸葛亮不可能越过防御线达到长安,所以长安兵力并不强,重点兵力都在斜谷一带。魏延的意思就走险路,打他们个出奇不意。
2、魏延的策略是险招。所以诸葛亮才没采纳。不过敌人真去防范子午谷的可能不大。至少...
1.《三国志&#8226;诸葛亮传》注引《魏略》:“始,国家以蜀中唯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预备。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从此可知,曹魏认为刘备死了,放心了,而且自备死后,蜀中数年没有动静,诸葛出兵,魏国并不知晓,没有准备,更不可能在诸葛亮呈上出师表后,就有所行动,集兵于长安。这次打击,可以说是让魏国措手不及。
2.再次引用上述的《魏略》,既然曹魏毫无准备,被打个措手不及,朝野上下震惊,可知他们对蜀军的行动毫不知晓,在军队、军需物质以及精神接受上都没有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又怎可能会在没有人烟的峻岭山谷中设有伏兵。
3.《魏略》:“茂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茂在西时,多畜伎妾”,且此人坐上这个官职,靠的不是才能,而是裙带...
楼主 你好!1.魏延是个智勇双全的武将
不然刘备怎么这么爱护?2.魏延的实战经验丰厚,是独挡一面的将军3.那时诸葛亮已经开始压制魏延了4.诸葛亮6出祁山,魏延都要求自引一军,到时与诸葛亮汇合。每次都是1W精兵,如果全输的话也只是6W人马,而且费尽司机处魏延于死地了。。。5.没有一定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说的。因为那时他的死对头杨义也在。。
1,那是是在前线吧,不然哪有分兵之说。2 是知道敌人没准备才提议的,你别当魏延是傻的。3 张学良不无能吧,但是整个东北都不要了,张学良如果当日不放弃东北,哪有西安事变中逼蒋抗日,成为中国大英雄。这样的事情经常有。4 第但是估计的时间很多时候都不准,司马懿也未必这么快知道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赶过来,还有长安那么多人,拉上两万后备军总没问题。问题补充:最后,日本人来屠杀中国人,都有不少人响应,不明是非的群众不少的
其实魏延出兵子午谷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魏延作为汉中太守,第一线指挥官,他对前线的了解应该是高于诸葛的。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北伐时,因为魏国认为刘备已死,蜀中再无豪杰,所以把全国的重心转移到对吴作战。
三国志记载“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略曰: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因此当时的形势是西北大空虚,重兵东南。假如诸葛亮能够快速推进,巧妙地利用形势,一定会让魏国大乱。所谓兵贵神速,便是指的这个道理。
再考虑当时的大环境。因为当时蜀中是被看做汉室正统的,关羽打襄樊山东豪杰起兵造反遥遥相应,诸葛亮一出祁山三郡皆降。因此假如西北战场初胜,兵逼...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诸葛亮出祁山时,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建议让魏延率一军直接进攻长安???_百度知道
诸葛亮出祁山时,为何不采用魏延的建议让魏延率一军直接进攻长安???
公元228年,蜀军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计划向魏国发动大举进攻,以完成刘备的遗愿:北灭曹贼,光复汉室!
这时,蜀军有两个军事计划:
一个是诸葛亮的计划:派疑兵出斜谷吸引魏军主力于关中地区,大军安从坦道,攻取陇右,切断魏关中与河西地区的联系,为进一步攻取关中和河西打下基础。
另一个是魏延的偷袭关中计划。历史上最终是采取了第一个计划,结果是虽然经过5次北伐(如果包括后来姜维的就更多了),也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那么,我们就想知道,魏延的计划是怎样的呢?如果采取的是魏延计划,历史会改变吗?
一、魏延的计划到底是怎样的?
关于魏延的偷袭关中计划,主要有两个版本:
《魏略》的记载:“夏侯茂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腥聚合,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两个版本的前半部分是相同的,大致是用一万轻装部队出子午谷偷袭关中,不同的是后半部分:第一个版本是计划占领长安一带,待诸葛亮主力自斜谷来会合,目标是一举拿下咸阳以西的关中地区;第二个版本则是要抢占潼关天险,将魏军增援拒于关外。
在此之前,大部分文章和资料均以为第一个版本是魏延的计划,其实不然,理由如下:
1、军事上第一个版本不合理,所以也遭到普遍的批评。因为根据第一个版本,即使魏延计划完全获得成功,也仅是控制了关中的西半部分。当魏国中原增援大军赶到后,必将在长安附近的平原地区与蜀军展开激战,这对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可是非常不利的;
2、长安一带没有任何险要可守,这对于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魏延来说,不会不清楚在这样的地形与骑兵和重装步兵为主的魏军决战是什么结果;
3、一旦关中成为战场,双方则均不能依靠当地供应粮草,10万蜀军的粮草需要依靠汉中翻越秦岭来供应。而魏军可以依靠河东、中原进行补给(有渭河水运),比较方便(曹操当年攻关中就是依靠河东的粮草的),这样蜀军必不能长久;
3、魏延是想按照西汉韩信的模式进行此次作战,应当是要全取关中。(这将在历史比较中谈到)
4、长安是魏国西京,又是雍州治所,仅城墙一周就有80里长。即使魏延击败或赶跑魏守军占领长安,也根本守不住。
5、攻占长安,只能切断关中魏军逃走道路,但是不能阻击增援大军。
因此,魏延计划的第一个版本,从军事上看是很不合理的。而魏延计划的第二版本,则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所以我认为,《三国志魏延传》所记载的偷袭关中计划才是魏延向诸葛亮提议的真正的计划——既第二版本计划,是比较符合军事规律和历史规律的。
这个计划就是:偷袭关中——以轻装兵快速出子午谷到长安,不攻长安而迅速东进夺取潼关等险要,大军出斜谷攻略关中各地,并与子午谷部队尽快会合,坚守潼关、武关等险要,直接夺取关中,拒魏军于关外。
所以,下面所说魏延计划均是指《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魏延第二版本计划。
二、两个计划本身的优劣是什么?
两个计划是指诸葛亮计划和魏延计划。
诸葛亮计划是夺取陇右,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发展;魏延计划是直接夺取关中,一步奠定光复汉室的基础。
如果蜀国的战略目标是光复汉室,则消灭中原的魏国是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其后才是统一中国的大业。
从历史上看,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中国的有:秦、汉、隋、唐,而以关中为基地统一中国北方的则是前秦。而以四川或陇右为根据地统一中国或北方的则一个都没有。
陇右在人口、经济发达程度、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上均无法与关中地区相比,因此关中的失陷对魏国的打击是更为严重。
所以,要想完成光复汉室、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魏延的计划是比较积极的,而诸葛亮的计划是相对平稳,也是比较消极的。这也从历史的实际得到了证明。
魏延计划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功,而后集中兵力坚守险要的潼关、武关、蒲坂等地,确保关中的安全,而且可以防止魏军主力的快速增援。由于魏国陇右和河西地区兵力不多又分散,完全可以随后逐步加以各个击破。这对于国力弱小、兵力不足的蜀国来说,是比较理想的;
诸葛亮计划则由于道路遥远,相对要化较长的时间,这样,魏军就能赢得时间向战区增援大军。而且陇右的防御并不容易,除了正面的陇山隘口外,还有北面的高平迂回线路和南面的武都,都有可能遭到魏军的攻击。这样必定要陷入长期作战的局面,这对于运输线遥远的蜀军来说,决不是战术上的好选择。
诸葛亮的计划看似非常有把握,是安全、十拿九稳的计划。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从历史的实际看,诸葛亮所谓十全之计,在从228年到234年的5次北伐中,根本没有一次有完全成功的希望。即使是最接近成功的第一次北伐,由于魏军主力已经到达关中,就是街亭不败,也会在陇右与魏军展开长期的作战,很明显,蜀军从汉中到陇右的运输线过长,根本无法支撑这样长期的作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与东汉时期的隗嚣一样——失守陇右。
而看似冒险的魏延计划,一旦成功就可以依托潼关、武关、蒲坂津的天险,保卫关中,而这时关中将成为蜀军可靠的补给基地,蜀军最头疼的粮草问题无忧也。
所以两厢比较,诸葛亮计划即使成功也没有最终胜利的希望,而魏延计划一旦成功,可以说光复汉室的计划已经完成一半了。
三、 魏延计划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要实现魏延计划,需要具备哪些必备条件呢?
1、 突然性。利用刘备死后5年蜀军没有在北线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蜀国比较有名的军事领导均已去世给魏国造成的麻痹思想,充分作好战役的保密工作,发动突然的袭击;
2、 速度。隐蔽作好一切准备工作,快速进兵,抢在魏军增援到来前按计划占领各重要战略要点和险关,阻击魏军于关中以外;
3、 吴国的配合。利用吴国在东线发动大举进攻(或与其联合计划)、魏军战略机动部队东进的时机,适时发动,使魏军短时间内难以进行有力的反击;
4、 魏国关中地区防御力量薄弱,保证蜀军突击部队可以迅速达到战役目标,避免陷入相持局面或被魏守军击退;
5、 蜀军集中最强大的部队和指挥力量,不可犹豫,务必一战成功,否则这样的战机不会再有。
那么,以上5个条件蜀军是否具备呢?分析如下:
第3、5个条件,是完全取决于蜀国自己和同盟,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完全能够达到;
第1个条件,主要取决于蜀军自己。因为汉中相对出口较少,很容易进行封锁,特别是战役准备的最后阶段,应当能够做到保守秘密。魏延轻装部队所走的子午谷,人烟稀少,也没有什么迂回道路,只要先派出便衣侦察队,清理和秘密封锁道路,就可以保证在部队出子午谷前不被对手知晓;
第2个条件,也主要取决于蜀军自己,还部分依靠老天的帮忙——不要下雨。由于蜀军以山地兵见长,在秦岭中快速行进应是其基本技能。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按照计划要求快速进军的;
第4个条件,则主要取决于敌人,部分受到蜀军战前烟幕成功与否的影响。只要前面几个条件完成,魏军就不会察觉到蜀军的企图,也就不会增加兵力或更换指挥官了。
四、 魏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
如果前述5个条件满足,魏延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诸葛亮完全可以选择在吴国于东线大举进攻的时候,发动这次战役,或者象第五次北伐那样与吴国在战前就确定下联合进攻的时间,这样一来,魏军在洛阳的战略机动兵团极有可能会调往东线,当蜀军在西线发动时,魏军机动兵团再掉头西进的时间就会大大增加了。
蜀军已经集中了9万大军,参加这次进攻,加上多年的物资准备和稳固的后方,以及魏延、赵云、吴壹、高详、王平等战将,可以说对魏关中守军处于完全的优势。
根据多年驻守汉中的魏延的计划,蜀军轻装部队经过子午谷需10天,可到长安。从长安到潼关约260华里,也既370汉里,根据司马懿8天走1200汉里的行军速度,平均急行军每日可走150汉里,这样一来,魏延军再要3天左右应可赶到潼关一线。如果魏延军在长安作战3天(只要击退长安守军或把其吓的不敢出来即可),再赶到潼关,也是不会超过8天的时间即可完成,而魏军增援的大军却最快也需要10天以上才能赶到(包括长安去洛阳报告3天、魏军商讨对策1天、兵力集中调动2天、向西开进4~5天,潼关到洛阳430华里,既614汉里),故从时间上魏延军完全可以提前占领潼关。由于当时潼关处于魏国内地,故平时不会有什么守关部队。
而诸葛亮的主力20天左右也可以自斜谷进到关中(应是前军轻装军,不用完成攻城任务),可以留部分兵力,围困可能坚守的陈仓、眉城、武功、长安等地,主力迅速东进与魏延军会师潼关,再分兵北进蒲坂津和南下武关,封闭另外的两个进入关中的通道。
唯一的问题是:长安魏军有多少兵力,指挥官是谁,会坚守长安吗?
根据魏延的战前侦察,魏长安守将是安西将军夏侯茂:
《三国志夏侯敦传》记载:“敦弟廉及子茂素自封列侯。初,太祖以女妻茂,即清河公主也。茂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
《魏略》记载:“茂字子林,敦中子也。文帝少与茂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茂性无武略,而好治生。”
《魏略》又记载:“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
由此,可以看出,魏长安守将乃从未带兵作战,不喜军事,没有谋略的皇帝女婿,由于西线一直平静无事,才派来此地做官的。这样的将军,一旦蜀军突然出现于长安城下,必定是手忙脚乱,哪里还能组织有效的防御和反击呢?从魏国后来的反映也可知道:魏国后来得到诸葛亮扬声出斜谷,马上就更换了长安的指挥官。
魏军在长安一带有多少部队呢?根据《魏略》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由于魏国根本没有想到蜀军会进攻,所以关陇地区的防御力量很薄弱,基本就是各郡的地方军守备各城镇,而基本没有机动的野战部队。关中沿秦岭的要点有陈仓、眉城、武功、长安,如果前三城各1~2千兵守备,长安5千兵,估计在这一线有1万人。可是由于分散部署,很难对抗蜀军的进攻。另外在北面的各郡还会有5千到1万兵力用于防备少数民族骑兵等对各郡的侵扰。
故,在长安能用来反击魏延军的仅5000人而已,这也是为什么魏延敢于用5000轻装兵长途奔袭长安的原因。否则,如果长安魏军兵力超过1万,恐怕魏延的疲惫之师要被消灭在长安城下了。
魏延军以主力击退长安的守军,而后留下负粮的5000人,自己率精锐5000东进夺取潼关等地,利用当地民众的粮食做补给,短时间内不会挨饿。这样一来,魏延计划成功实现,关中为蜀所有,统一大业的基石奠定矣。
这里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长安的魏军指挥官。如果其水平高,将不会守在城里,而是集中兵力出城,保持与魏延军的距离,牵制住魏延,即不作战又不让其顺利东进或搜集粮食,以赢得时间。
但是夏侯茂不会有这样的能力,而唯一希望是郭淮帮助其指挥。即使这样魏延还有成功的可能,就是牺牲负粮军——上去缠住郭淮军,自己的精兵迅速东进夺取潼关。
所以,我认为魏延军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有人担心魏军会在子午谷里埋伏,这是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担心:首先蜀军的前提就是保密,魏军不可能提前去埋伏;而子午谷极为险峻,两面不是峭壁就是悬崖,大部队是不可能埋伏的。
还有人以为子午谷在魏国境内,实际上根据地图,子午谷在两国交界地区,但是离魏兴郡还比较远。魏延作计划时,孟达还没有造反(后来司马懿到了城下他也还未来得及造反呢),魏兴郡也一直在沈仪手里,魏延制订计划当然要考虑这面的情况。
还有人担心诸葛亮大军20天出不了斜谷。注意,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之所以走的很慢,是因为他不需要着急,因为已经与吴国约定同时进攻,走的慢一些,魏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吴国那边。这也是军事常识问题。
还有人担心,魏军会不会从新城、魏兴郡一带进攻汉中呢?可以说是可能性极小。因为新城等地到汉中也都是高山峡谷,道路艰险,魏军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部队并做好进攻准备——即使在诸葛亮突然攻打祁山、三郡响应、魏国形势危急而汉中空虚的228年,在这个方向魏军也根本没有任何的动静,何况当时司马懿正带领4万多大军刚刚消灭了孟达于新城。
魏延为什么要计划出子午谷呢?我们知道斜谷比子午谷好走的多。那是因为只有出子午谷才能突然出现在长安附近,才能抢在长安部队前面到达潼关,因为从汉中去潼关,子午谷是最近的一条路——魏延的计划一切都是为了抢占潼关天险。
最后的结论:
所以,根据以上的史料和分析,可以认为:
1、魏延计划的中心是抢占潼关,进而占领整个关中地区,而不是攻占长安,占据咸阳以西地区。《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计划是符合基本军事规律的;
2、魏延计划是蜀国以弱胜强、甚至统一中原(乃至中国)的最佳计划;
3、魏延计划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很大的成功希望,而不是非常冒险;
4、魏延计划作为一个一战成功的计划,有一定风险,但是即使失败,也不过损失1万人,而对诸葛亮出斜谷的大军不会有任何损失,更不会危及蜀国的整体安全;
5、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什么“十全必克”的军事计划。为了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这样的风险是值得冒一下的。何况就连被诸葛亮称为“十全必克”的平取陇右计划,最后还不是一个兵败街亭,损失2万多人的结果吗?
这样的结论,可能喜欢诸葛亮的朋友不高兴,可是不管诸葛亮出于什么原因(性格谨慎、不善出奇兵、压制魏延)而没有实行这个伟大的计划,实在是蜀国的悲哀呀。
另外,《智囊》卷5的记载与魏略很相似,只不过把时间说成是:“魏延既大破魏郭淮等,迁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时夏侯茂镇长安,亮在南郑,与群下计事。……”(以下与魏略的记载差不多,省略)这样一来魏延提出的这个计划就是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了,这是不准确的。
根据《魏略》记载:“至太和二年(228年),明帝西征,人有白茂者,遂召还为尚书。”说明这时夏侯茂早已不在关中,魏延这时是不可能再说这样的话了。
但是魏延可能两次提出这个计划: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之前。因为第二次北伐前的形势与第一次很接近,只是缺少了突然性。但是由于第一次惨败,魏国也不会估计到蜀军这么快就会再次发动进攻,这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这大概就是魏延“辄欲请兵万人”的来源吧。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但是我认为,偷袭不管成功与否,都要比诸葛亮的全军从斜谷出击要强,而事后也证明诸葛亮的计划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中间的露洞实在太多,才导致了此次北伐的失败。我个人感觉,说诸葛北伐是为了统一国家,还不如说他是为了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而进自己的心意。还有,诸葛亮本身的长处也是在内政和战略上,对战术上确实很平常,因此每次的具体战术,多都是靠别人提议,比如马谡、法正等人,这也许是他不能采纳魏延奇袭计划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孔明神人,魏延骁勇。没有完美的人,更没有完美的人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祁山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因为司马懿重掌兵权了,魏延的策略太过冒进,以司马懿的谋略不可能不防,孔明说他一生用兵从不冒险是真,另一方面也是说魏延无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司马懿仲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