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骑自行车接亲堵门游戏

李丹——威宁回族婚礼习俗文化
威宁回族婚礼习俗文化
10级汉本2班&
姓名:李丹& 学号:
&&&&按语:回族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民族,是从元代的时候开始在中国形成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汉族语言文字,保持阿拉伯文化传统。但是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地方的回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就拿威宁回族来说吧,我们都知道威宁是一个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因而回族既保留了一些阿拉伯的文化传统,又有一些自己的文化特色。我只是对婚礼作一下介绍。可能有不详尽或是有弊端的地方,仅供参考。
和别的地方的回族的婚礼习俗一样,威宁回族结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结婚双方必须是穆斯林。并不是每一个回族都称得上穆斯林,如果你是回族但是你没信仰,不会念清真言作证言,你就只能称得上是回族而不是穆斯林。第二:必须要有一个主婚人。主婚人可以是男女双方父母中的任意一个,若父母不在的话可以由叔叔等代替。第三:要有征婚人。证婚人可以是两个男的,或者是三个女的。第四:要有聘礼钱,这个钱由男主婚在结婚当天当着很多人的面给女主婚的私房钱,并承诺在没经过女方同意的情况下,男方不能挪用。具备这四个方面,方能议婚。男女主婚人和家长如同意,就可以准备婚礼。一般而言,回族结婚握手为信,不立婚约,不亲迎,无鼓乐。但是在威宁县和宁夏等地方是有迎亲这一习俗的。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但是都大同小异,我简单介绍一下威宁回族的婚礼仪式
&&&&&&&&&&&&&&&&&&&&&&&&&&&&&&&&&&&
回族的婚礼习俗一:提亲&&&
关于回族结婚有句俗话是这样说的:“一家女儿百家奔”。当回族姑娘长到十六七时,就有人上门提亲,也就是说,结婚的男女没有自由恋爱的过程。但现在一般都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了才开始提亲这个仪式。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依从媒妁之言,都有以下的提亲仪式。
请媒人,一般要两个以上,一个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个代表女方家的媒人。但在威宁,一般都只有一个媒人,是男方家请去女方家的。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男主婚要一起去,或者是男主婚的父母去一个。要带上茶、糖等礼物,然后通过媒人来说明男方新人想和女主婚结为夫妇,想取得女主婚家长的同意。并通报男方家的家庭住址,家长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性格、文化程度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若是自由恋爱的话介绍就不用那么详尽了。如果同意了,就下一次再来,来的目的是温糖茶,就是把茶和糖一起放在壶里,加水在里面,把糖水烧开,然后请女方家族里的人来喝糖茶,算是对这门婚事的肯定。于是提亲这个仪式就结束了。
如果是媒妁之言的话,也就是说不是自由恋爱,提亲结束后女主婚人可以去男方家里了解他家的情况,如果愿意结婚,就不要拒绝男主婚父母给的礼物,一般是钱。收下了钱,也就意味着同意这门婚。如果是自由恋爱,女主婚在提亲之前就会去一趟男方家,初步了解一下家庭情况。如果男方家长同意之后,就会给女主婚钱,假如女方拒绝了,就意味着看不上男方的家庭,假如男方父母不给礼物,就是对女方不满意,以后还要商量才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也就是自由恋爱了。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否则会受到讽刺。即,回民择偶不“合八字”。
不管是自由恋爱的,还是经人介绍的,只要双方表示同意,则要尽快准备“定茶”。
回族的婚礼习俗二:定茶谢亲
  有些地方的回族称定茶为“说色俩目”或“道喜”。但在威宁叫做送期成或者叫做谢亲。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主婚在媒人的陪同下去女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茶的数量是有规定的,要看女方家族中比女方长一辈的人家共有几户,每家人一斤,要数好了带来,不能漏掉。还要准备钱,是用来给女方家长为女主婚筹办嫁妆用的。当然,这只是一种习俗,至于女方家长给女主婚买多少东西是根据家庭条件而定的。另外就是把结婚的日子告诉女方家长,让他们早做准备。通常被称为送期成。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
  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也就是彼此问好,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之后就要准备婚礼。以前女主婚的嫁妆如窗帘,窗帘,门帘等都要自己做,就是把布买来后自己在上面锈上各种花。还要自己做布鞋,等到嫁过去之后送给男方的亲人。俗称“端鞋”。但是现在嫁妆都是用买的,有些礼节就被人们省略了。
&&&&&&&&&&&&&&&&&&&&&&&&&&&&&&&&&
回族的婚礼习俗三:迎娶
 结婚这天,新郎和新娘穿上纱,打扮好之后,男方家派出迎亲车和接亲人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给新娘开脸(拔汗毛)、洗"离娘水"--"大净"。梳妆打扮停当以后,新娘在送亲人的陪同下,由众多乡亲簇拥上车。有的地方大热天新娘还要穿红棉袄,取"丰衣"之"意头",,威宁只是要求穿红衣服,不一定是红棉袄。送亲的人须是双亲,选择上有双亲、下有儿女、品貌端庄的人来担当此任,预示新郎新娘白头偕老,还要选一群未婚女孩送亲,手里都拿桌一些东西,比如热水瓶,盆之类。还有家族中的年轻人也跟着背木箱,意思是送亲。但是现在已经没有木箱了。家具都是买的。于是簇拥女主婚上车,一路炸火炮。在以前,结婚是没有车的,结婚都是步行,女方家送亲的人排成长队,在路上等男方家来迎亲,男主婚从女主婚的左边过来,从后面绕到右边,然后再接回家。走的时候如图2所示。有些地方,接亲车到男家大门时,邻里乡亲故意把躲躲藏藏的男方父母拉到车前,用一根绳子系在车头上,大家像赶牛一样大声"吆喝",让他们向前拉车,这叫往家里拉扯新媳妇。新郎则围着接亲车跑步转圈,以示热烈欢迎。贺喜的亲友自动排成两行,夹道欢迎。但这些在威宁县都没有了,这一文化已经消失了。有条件的,要从大门口到新房铺上红毡毯,有的则由新娘的哥哥或舅舅把新娘抱进新房。新娘鞋不能沾土显其尊贵。待送亲人全部下车后双方亲属邻里互相高声道"色俩目"。主人一面接待客人,一面按照回民习俗请阿訇念"尼卡哈"(伊斯兰教合婚仪式)。
婚礼仪式开始,媒人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两家亲朋好友,地下铺上毯子,新郎跪在上面,但现在大多数都是坐着。聆听阿訇的教诲。图3。为了尊重客人,一般念“尼卡哈”都是男方阿訇请女方家的阿訇念。有时一位阿訇念,另一位阿訇讲。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其大意是:首先遵圣行给新郎新娘恭喜。“巴热苦门拉乎,风尼卡哈”真主使你们的婚姻美满。一对新人要祈祷。结婚是主命圣行,结婚是成人的标志,是夫妇作人的开始,从此做人应尽种种责任;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谦虚,主持家务,奉公守法,上进求学,这个成年的女人是美的、是贤惠的,你要接纳她、善待她,你们的婚姻是合法的接下来要让结婚的男女双方都念清真言作证言,感谢主的安排。新人要虔诚。讲完后,阿訇面对证婚人问新娘:“你愿意娶她为妻吗?”新郎如表示愿意则应马上回答“盖毕尔图”,女方媒人替新娘回答“达旦”。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知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现在不见结婚证阿訇是不能念“尼卡哈”的。
&&&&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准备入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先。由阿訇读一段《古兰经》,分别向新郎新娘询问是否同意与对方结婚,待双方答应后,阿訇宣布他们二人正式结为夫妻。继而,再按照一定内容谆谆嘱咐一番"尼卡哈"仪式即结束。接着阿訇从摆在面前的盘子里抓起一把糖果随手一撒,在座的人飞身抢夺,这是吉利的"意头",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都从地上抢着捡,以沾吉,也是婚礼的高潮。之后就新娘和新郎都各自招呼客人,开始筵席。宴席一般都是从阿訇开始,每桌十人左右,然后再由远及近的客人吃饭。宴席结束后,由男方家请一个德性好的妇女为新人铺床,并且边铺边说祝福语,如铺床铺床,儿孙满堂等等。然后闹新房开始,许多小孩去跟新娘要喜糖,而成年男女则要求男方亲吻女方等等。闹过就散了,新人才入洞房。&&&&
回族的婚礼习俗四:回门
&&&&&新婚结束后的第三天,新郎和新娘两人回娘家,带上饼干之类,俗称“回门”,如果在路上遇到行人,他们会从新郎和新娘那里“抢”东西吃。这种习俗表示一种喜讯。这样以后这门婚事就算结束了。这些就是威宁回族婚礼的全部过程,简单介绍完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拉风的接亲方式----自行车接亲(有照片)_汤原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795贴子:
拉风的接亲方式----自行车接亲(有照片)收藏
上海张学友、王菲演唱会一站式购票!票品安全且真票!立即订购!
5月2日,52辆崭新的自行车,幸运52,有创意,愿新人一年52个星期天天快乐,开心幸福到永远。
前面是越野摩托车开道,后面全是自行车,路人纷纷停足观看,拍照
真好 有创意 我要是知道起大早也去观看
他家卖自行车的吧…
应用吧活动,
我也看到了,祝福他们
祝福 新娘子很漂亮哎
再多传点照片
自行车是借的,
真有创意呀!恭喜恭喜
缺牙要及时修复,揭秘种植牙如何做到几十年不掉?
真好幸福啊
本人是当事人,谢谢大家的祝福,还有不满足的地方,请大家多提意见!!!
呵呵 好像理想家园。。。
是的,是在理想家园,就我家楼下,居然错过不知道。可惜没有目睹。
不管怎么样,这种方式还是环保,低碳的,其实还有更多方式环保,低碳的,希望今后有谁能创意出更好的方法来。
再环保一点儿,那就是徒步或者是氢气球加棍点方向了
最环保的就是直接领证完事大吉。
汤原小龙是位好同志啊
我只是想说这个精品贴非常好 非常有意义 无论放到哪个贴吧都会得到重视 鉴于此贴的重要性及有吧友提出维护此贴现在此贴内所有不太和谐的楼层予以删除
不针对任何人 谢谢大家的支持
应用吧活动,
挺好的非常有意义,就算结婚在奔驰宝马里,谁又看清你是谁。美的不是你是车。
有意义的帖子,顶一下。
这么看,我结婚时也不想做轿车了…但是得夏天,要不冻死了…
有创意!真好玩……还挺浪漫……祝你们幸福啊
这是幸运52很好啊,我在想星光大道的场景
支持,支持,环保,省钱,娇娇咱来个人力车的呀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阜阳90后小夫妻用公共自行车接亲 环保低碳获市民点赞_安徽新闻_新闻中心_安徽网
您的位置: >>
阜阳90后小夫妻用公共自行车接亲 环保低碳获市民点赞
据颍州晚报报道& 昨日上午,太和县街头,出现了一支浪漫的骑行队伍&&36辆公共自行车一起去迎亲。红色的花朵,绿色的自行车,透着清新与温暖,这种新颖独特的迎亲方式,惹得市民纷纷驻足拍照,一时间,成了街头热议的话题。 & & &
当天,早上有点凉意,还伴着小雨,但这并没有挡住迎亲者的脚步。婚礼的主角是一对90后,新郎姚治志是一名刑警,新娘苏醒是一名教师。因共同的爱好两人相识相恋,经过两年的了解,终于走进婚礼的殿堂。 & &
自从婚礼被提上日程,采取什么形式举办,成了姚治志一直考虑的问题。因为两人都关注环保、热爱公益,看到别人浩浩荡荡动辄十几辆高档轿车的迎亲方式,他们都不太认同。 & &
&原打算就用一辆车把新娘接到家就算了。刚巧,一个月前,太和县城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姚治志说,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引起了他的注意,也萌发了用公共自行车迎新娘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跟苏醒说后,两人一拍即合。 & &
于是,他们跟双方父母一商量,老人们爽快地答应了。&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有这样的意识,很是高兴,还是简简单单好,既低碳又环保,一样热闹。& & & &征得父母的同意后,他们联系了公共自行车管理中心,说明了情况。对方当即同意,并对这两位年轻人的做法给予支持。当天,无偿提供36辆公共自行车。 & & &
于是,这支新颖别致、浪漫喜庆的迎新队伍就出发了。&迎亲的都是亲朋好友,大家也都很支持。&姚治志说。参加骑行小绿的不少人说,他们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拉风&的婚礼。一位小伙子表示:&以后结婚,我也这样办。&这对新人倡导环保、低碳出行的行为,也获得了市民点赞。
自从阜城和部分县市有了公共自行车,骑&小绿&迎亲的事,就发生了不少: 日:还在下雪,颍泉区行流镇时云涛骑着小绿去迎亲。 日:阜城的于潇,也采用骑小绿的方式,迎娶自己的新娘。 日:大红绣服,双人自行车&领航&,28辆小绿&护驾&,新郎李锐也上演低碳婚礼,骑小绿迎亲。 & & &
此外,《颍州晚报》也曾报道过,电动汽车迎新、开叉车迎新等新奇特的迎新方式。 越来越多类似的婚礼来代替宝马、奔驰,体现了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也表现出了年轻人的低碳生活方式。&
原标题:一对90后昨日结婚 用36辆小绿迎亲
编辑:张大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新安晚报官方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新安晚报官方微信
新安晚报官方微博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新安晚报官方微博
安徽网官方微博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安徽网官方微博
安徽网手机版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手机浏览安徽网小伙用1260斤猪接新娘 盘点那些奇葩的接亲方式
接亲网小编
来源:网络整理
前两天,张家口的一场婚礼在网络上走红。为什么呢?新郎官用自己养的一头1260斤的超大猪,将新娘从公路边的村口接到新房,大猪也很给力,一路哼哼着小调,新郎官站在猪一侧,一个特别接新娘仪式,让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千趣君倒是觉得挺新奇的,就是不知道新娘作何感想了。也是哈,结婚这等人生大事一般情况下人生也只有一次。反正是怎么高兴怎么来呗。其实近些年来各种奇葩的迎亲方式确实是越来越多了。下面千趣君就跟大家聊聊这些奇葩的迎亲方式。1、卡车迎亲2015年,一位陕西小伙婚礼用卡车迎亲,足足18辆任性上路,还有交警在一旁开道。18辆蓝色卡车霸气亮相,着实壮观啊!2、挖掘机车队迎亲去年,江西广昌小伙徐炉明不远万里从天津、贵州、安徽等地运来7台全新的工程机械和农用机械当婚车,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迎娶自己最心爱的人。千趣君只得感叹,大挖掘机开路,谁人敢挡!3、三轮车车队迎亲去年马鞍山快递掉个叶荣庆,用14辆快递三轮车组成一支迎亲车队迎娶新娘,浩浩荡荡的快递车队吸引了大量民众围观。最惊奇的是,这个迎亲方式是新娘子自己提出来的哦!4、28辆自行车迎亲去年的国庆期间,德阳旌阳区小伙子黄天宇骑着一辆三轮车,带着28辆自行车,组成迎亲车队迎娶新娘。这种方式千趣君还是灰常提倡的,毕竟节能又环保啊。用什么样的迎亲方式完全是个人自由,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得新娘同意啊!威宁县板底乡彝族婚俗音乐及其现状研究
  一、概 述   板底是距威宁县城约38公里的一个彝族乡,这里居住着彝、汉、苗、白、穿青等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多民族乡,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250米,全乡8个行政村、50个村民组。千百年来,彝族同胞在这片世居土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独具魅力的彝族民间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原始仪式剧“撮泰吉”(变人戏)、婚俗歌曲:“酒礼歌”“阿买垦”(出嫁歌)、“录外”(娶妻歌)、情歌、生产劳动歌、儿歌等;传统乐器有:月琴、三弦、莫轰等;舞蹈有:“恳豪呗”(铃铛舞)、酒礼舞、撒麻舞、点荞舞、阿西里西等。其中“撮泰吉” 2005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深受国内外民族音乐学家、民俗学家的关注。本人硕士专业方向是民族音乐学,因此,非常关注彝族民间音乐,曾多次深入板底乡采风,收集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现就其婚俗音乐的特点及其现状作一初步论述,以求教各位专家与同仁。   二、与民俗水乳交融的彝族婚俗音乐   多彩的民间文化都是与民俗水乳交融的,其中,婚俗最具代表性。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无不在婚嫁民俗中表现出来。板底乡彝族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民歌及歌舞尤其多彩多姿,这些民间音乐文化几乎都在古朴的民风中进行,充满了独特的民俗学特征。板底乡婚俗音乐就是典型代表。它包括“酒礼歌”、“龙拱朴”、“阿迈垦”、“录外”、“酒礼舞”、“铃铛舞”、“撒麻舞”等.另外,还有月琴、三弦、莫轰等多种民间乐器。现现将其内容特点与现状简述如下。   (一)“酒礼歌”   “酒礼歌”是彝族古老的酒歌,是彝族人民在古老婚俗中演唱的歌曲。一般是在送亲和迎亲时分别在姑娘的娘家和婆家演唱,称为“酒礼歌”,演唱时伴有舞蹈,称”酒礼舞”。接亲时婆家和娘家都要各请两个能歌善舞的歌舞能手作为主持人,婆家请的是男歌手叫“初署”。娘家请的是女歌手叫“歪约”,演唱时除双方歌手外,还有很多青年男女参加,十分热烈。 酒礼歌演唱的程序主要分“龙拱朴、阿迈克、绿歪”三步,内容极为丰富。   1.“龙拱朴”   这主要是以歌伴舞的形式演唱的,主要是请接亲客过礼。接亲那天,婆家接亲人来到嫁女之家,依礼节在堂屋内焚香秉烛敬神,嫁女之家总管即请去入席,饭完就带去其他亲友家安排住处。晚上,按照酒礼歌舞规矩,娘家歌手先到接亲客住处去邀请。隔着大门与婆家歌手里外对唱,互相问答,内容主要问婆家结亲人从哪里来,带什么礼物,翻了几座山,过了几条河等,试探客人的唱歌本领,借以饮酒助兴。一问一答,答对了就开怀畅饮,答错了,便会被姑娘们嘻落一番。   2.“阿迈垦”   这是接亲交礼后由娘家歌手和婆家歌手共同演绎的歌舞,接亲那天晚上要在娘家堂屋内举行歌舞的表演。娘家歌手和婆家歌手双方站成马蹄形,缺口面对神壁,每一队都由两个跳舞出众的人手执手帕,在马蹄形的两端领舞,边唱边跳,动作简单朴实,歌舞松散自由,歌声中,接亲的人们把一件刚做好的披毡从嫁女的头上抛给对方,对方接到后有抛回来,接亲的又抛过去,如此反复三次,对方将披毡给嫁女披上,表示姑娘已是别家的人了。她坐地痛哭流涕,姑娘们牵扶劝慰,把她送到闺房。并唱哭嫁歌,姑娘们歌声与泪水同在,内容有抒发对父母、姊妹、朋友的离别之情;诉出阁闺女的身世和出阁前的离愁,这是快乐与伤感交织的“阿迈垦”。   3.“录外”   汉语叫“认亲”。是接亲的第二天晚上在婆家堂屋内演唱,儿女亲家认亲,增进双方结成亲戚后的友谊。歌词有三段。   ①我们找地方认亲,走到九重天上久出大名的人家户。他家摆了九口华丽的箱子,九口箱子装了九本书,打开哪本都没有亲戚的名字。   ②我们找到云端里,找到六个寨子。寨里的人家摆了六口箱子,箱子里装了六本书,可书上并没有亲戚的名字,人家并不认我们做亲戚。   ③我们找到地上,找到三寨彝族。三寨彝族家里摆设了三口箱子, 三口箱子里摆了三本书。打开第一本,里面有亲戚的名字。打开第二本,也有亲戚的名字。于是我们互相了解,从此成了亲戚。 三天满四天转。到回亲的那天,送亲的人辞别婆家起身,走到半路又假装折回去“压马脚迹”,婆家敬酒,送亲的人接过一饮而尽,“打碗”,起身离开,酒礼歌舞到此演唱结束。   (二)“铃铛舞”   彝族的“铃铛舞”又称“跳脚舞”,彝语称“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民俗中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属于彝族原始仪式剧“撮泰吉”中的一部分。舞蹈由几个男青壮年手持一串马铃,在死者灵前跳,步伐铿锵有力、豪放粗犷,舞蹈以敲鼓和摇铜铃铛为节拍控制节奏,它以舞者的叫喝声起舞,用铃声调节动作,表现出战场上彝山汉子的血性气概勇猛威武。以前,跳铃铛舞的人、场合都有很大的限制,只有男人跳,而且要注重场合,即今铃铛舞的表演场景不限,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跳。之前的铃铛舞一般只有四人或六人跳,后来经过文艺工作者悉心编排,打破原有禁忌,人数扩展到40至60人,并在舞台布局、队形穿插上作了较大调整,扩大了舞台场面。笔者所知板底乡的中小学都以铃铛舞做课间体操,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了更好的铺垫。   (三)“撒麻舞”   “撒麻舞”,彝语称“木书署”,是反映彝族生产生活的一种民俗舞蹈,表演者一般为9至12人,舞者边唱《撒麻歌》,边伴优美舞步,生动地描绘出了彝族人民从开垦麻地道织布缝衣的艰辛过程。舞蹈与种麻过程基本一致,分为撒麻、薅麻、砍麻、泡麻、剥麻、绩麻、织布、量布、剪裁制衣等几个步骤,动作通过舞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从翻地、撒麻籽、割麻到染麻、纺线、织衣等一系列动作,将欢快的生活劳动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表达了彝族同胞们对美好收成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撒麻舞也是彝族婚礼上常跳的舞蹈之一,其主旨在于父母希望女儿出嫁后要发扬勤劳致富的优良传统,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出自己幸福的生活。
系统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亲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