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挖深超多少米管道支架承载力计算需要加强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弹性模量缩减法及其在含缺陷压力管道极限承载力分析中的应用
弹性模量调整法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极限分析数值方法,已应用于机械压力容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作为构件或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求解方法引入ASME等国际压力容器设计规范中。这类方法可结合线弹性有限元法不断对单元弹性模量进行调整,实现结构的应力和位移重分布,得出一系列逼近最优分布的允许应力场和机动位移场,然后根据塑性极限分析的上、下限定理得出结构极限荷载近似值。本课题组结合广义屈服准则,引入了单元承载比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弹性模量调整法-弹性模量缩减法(ElasticModulusReductionMethod,简记EMRM),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土木、水利工程结构的安全评估中。本论文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含缺陷结构极限分析的EMRM研究,并将算法引入含缺陷压力钢管的极限载力求解中,为管道结构的整体安全评估和完整性评估垫定基础,研究工作主要有:  
(1)推导了矩形截面梁系结构的截面耗散功和弹性应变能计算公式,提出了梁系结构上限分析的EMRM;  
(2)提出了两种新的基准承载比-参考基准承载比和基于整体承载比梯度的基准承载比,并引入EMRM下限和上限算法中,较好地克服了算法在含缺陷结构中迭代不稳定、计算精度不良的问题:  
(3)将EMRM引入含缺陷压力钢管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中,研究了含横向穿透型裂纹、纵向穿透型裂纹、外壁球形凹坑、局部减薄缺陷下,压力管道极限承载力与计算参数间的工程规律。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带腹板开洞组合梁塑性承载力的计算--《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带腹板开洞组合梁塑性承载力的计算
【摘要】:
为计算无加劲肋的钢筋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力,本文建立一模型,其中钢腹板内开一矩形洞口。钢材为无应变强化弹塑性材料,洞口可居中,亦可偏心。本文利用该模型分析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破坏行为和塑性承载力问题。
首先,从组合梁的概念入手,简单介绍了组合梁的特点、工作性能及其设计方法。由于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常需要在组合梁腹板开洞以便管道通过,故本文着重对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塑性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推导。即用一种巧妙的、扩展性很好的方法构造出承载力计算关键的一步——次弯矩函数,利用次弯矩函数便可以简便、清晰地推导出带腹板开洞组合梁塑性承载力计算公式。
其次,通过简单的程序完成繁琐的迭代运算,从而计算出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塑性承载力。得出的其内力之间的相关曲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类梁的一些受力特性,同时还可直接用于该类梁的设计和强度验算。另外,改变截面性质、尺寸等因素得出一系列相关曲线,经分析,这些参数对组合梁承载力的影响均是非线形的,且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最后,借鉴前人的试验研究结果,将本文的理论运算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可以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TU398;TU313【目录】:
Abstract5-6
第一章 绪论8-13
1.2 带腹板开洞组合梁极限承载力研究的国内外现状8-10
1.2.1 国内研究现状8-9
1.2.2 国外研究现状9-10
1.3 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10-11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11-13
第二章 组合梁计算介绍13-27
2.1 组合梁简介13-16
2.1.1 国内外组合梁的发展与研究13-14
2.1.2 组合梁的特点14
2.1.3 组合梁的分类14-16
2.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工作机理16-18
2.3 组合梁的设计方法18-24
2.3.1 组合梁弹性设计方法18-21
2.3.2 组合梁塑性设计方法21-24
2.4 组合梁稳定性分析24-26
2.4.1 整体稳定25
2.4.2 局部稳定25-26
2.5 本章小结26-27
第三章 洞口处无加劲肋的组合梁塑性承载力的计算27-49
3.1 塑性分析的定义27-28
3.2 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破坏机理及计算假定28-29
3.2.1 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破坏机理28-29
3.2.2 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计算假定29
3.3 带腹板开洞组合梁的塑性承载力的推导29-46
3.3.1 洞口上下截面及全截面中的内力29-31
3.3.2 求解过程简述31-32
3.3.3 次弯矩函数的推导32-46
3.4 验证次弯矩公式的正确性46-47
3.5 次弯矩函数汇总47-48
3.6 本章小结48-49
第四章 洞口处无加劲肋组合梁塑性承载力计算结果49-69
4.1 预备内容49-52
4.1.1 塑性极限弯矩49
4.1.2 截面最大剪力49-50
4.1.3 洞口上截面的折减50-51
4.1.4 计算辅助程序51-52
4.2 上、下截面未耦合时的计算结果52-61
4.2.1 下截面洞口角点3、4的相关曲线52-54
4.2.2 洞口上截面各类相关曲线54-61
4.3 上下截面耦合时的计算结果61-62
4.4 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62-68
4.4.1 试验破坏模式63-64
4.4.2 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的对比64-68
4.5 本章小结68-6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9-71
5.1 本文的主要成果69-70
5.2 展望70-71
参考文献71-7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5-7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东华,赵惠敏,王明锋,王新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白永生,蒋永生,梁书亭,陈林;[J];工业建筑;2004年06期
王命平,刘晓春,李彬;[J];建筑结构;2001年05期
王命平,李彬,刘晓春,王瑞萍;[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3期
杨洪志;周东华;;[J];云南电大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新娣;[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凤武,楼梦麟,徐人平,张立翔,王时越;[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孙建敏,赵晓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贾益纲,涂序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李砚波;冯智勇;戴自强;张敬;;[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赵静;张岩俊;齐永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1期
姚根圣;李思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张建军;王元忠;李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孙文彬;;[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余琼;赵兴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余琼;赵兴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武军;;[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霍越群;赵光宇;;[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震宇;王志从;潘晓兰;王代玉;;[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钟业盛;史丽远;郑志东;史丽萍;;[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吴平安;卫东;田志敏;吴鹏;;[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梁本亮;刘建新;;[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黄均平;;[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涂晓佩;张保敏;李重情;;[A];第十七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彦霞;刘胜锋;周东;;[A];重庆力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张小清;舒兴平;;[A];钢结构工程研究(六)——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培雷;[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杨敬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白会娟;[D];兰州大学;2010年
劳晓春;[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春林;[D];江苏大学;2010年
张华;[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吴寒亮;[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庞世红;[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胡英;[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吴静;[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永梅;[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彩香;[D];郑州大学;2010年
徐新瑞;[D];郑州大学;2010年
杨国朝;[D];郑州大学;2010年
孙大博;[D];郑州大学;2010年
孙龙勇;[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张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孟顺意;[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王丹;[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东华,赵惠敏,王明锋,王新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胡少伟;涂启华;;[J];钢结构;2007年02期
殷芝霖,李玉温;[J];工业建筑;1988年08期
刘晓春,王命平;[J];工业建筑;2000年05期
白永生,蒋永生,梁书亭,陈林;[J];工业建筑;2004年06期
王命平,刘晓春,李彬;[J];建筑结构;2001年05期
王命平,李彬,刘晓春,王瑞萍;[J];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03期
王命平,王新堂;[J];建筑结构学报;1996年05期
刘立新;龚绍熙;;[J];郑州工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Dann H·HDann H·H张西斌;高泓;王文涛;;[J];山东交通科技;1987年04期
徐忠宁;杨新远;;[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娄有原;[J];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1期
高建伟;[J];施工技术;2005年05期
杨成;[J];市政技术;1997年02期
唐伟,施耀忠;[J];中南公路工程;1998年03期
刘志杰;马木欣;熊军;;[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1期
朱华民;;[J];中外公路;1989年03期
王于晨;[J];公路交通科技;1992年03期
白玲,史永吉;[J];桥梁建设;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侨;荣学亮;陆军;;[A];全国既有桥梁加固、改造与评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葛云;;[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孙建渊;李国平;汪功伟;;[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聂建国;吕坚锋;樊健生;;[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倩;刘玉擎;黄生富;;[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刘思维;刘玉擎;曾明根;邵长宇;;[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宋建永;任红伟;;[A];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郑尚敏;杨丙文;万水;;[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陈强;李学斌;臧晓秋;马林;;[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李果;樊健生;;[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成锋;[N];中华建筑报;2009年
长春晚报记者 郎劲峰;[N];长春日报;2010年
高宣 整理;[N];人民铁道;2010年
束洪福;[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法雄;[D];清华大学;2011年
沈旭栋;[D];浙江大学;2012年
张石波;[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何余良;[D];浙江大学;2014年
刘殿忠;[D];吉林大学;2008年
白玲;[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3年
陈佳;[D];中南大学;2010年
周旺保;[D];中南大学;2013年
侯文崎;[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褚少辉;[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于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睿瑞;[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赵晓健;[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周现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王晓平;[D];长安大学;2011年
王鹏;[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张正阳;[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刘春;[D];湖南大学;2010年
邹杨;[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初始几何缺陷对管道极限承载力影响研究
优质期刊推荐挖3.5米深的基坑砌筑400厚挡土墙需要挖多宽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道地基承载力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