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济大学什么专业强有什么事

----校内链接----  
同济就业网
同济招生网
----高校媒体----  
北京大学新闻网
清华大学新闻网
南京大学新闻网
浙大求是新闻网
上海交大新闻网
中国科大新闻网
西安交大新闻网
复旦大学新闻网
华东师大新闻网
华东理工新闻网
上海财大新闻网
南开大学新闻网
天津大学新闻网
山东大学新闻网
中山大学新闻网
华南理工新闻网
兰州大学新闻网
吉林大学新闻网
中南大学新闻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网
----媒体链接----  
上海教育新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视点
82.7%受访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普遍
  在大学里,虽然课业相对轻松,但老师也会布置少量作业,包括让学生自觉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或论文等。不过近来,有大学生反映,当前不少大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很不认真,经常敷衍了事甚至抄袭作假。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234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7%的人认为当前大学生作业抄袭现象普遍,其中45.5%的人感觉“非常普遍”。受访者中,在校大学生占21.0%,已毕业大学生占70.7%。
  为什么一些大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不认真
  武汉某高校哲学专业大三学生柯少佳告诉记者,他身边有同学曾归纳出哪些任课教师“比较和蔼”,布置的作业“可以掺水”,哪类作业“可以拖交”甚至“不交”。这名同学还将“心得”发布在学校的BBS上,引起不少同学围观和讨论,还有不少人留言说该帖“非常实用”。
  “老师经常列书目,让学生课后去看,很多同学觉得老师是在‘自欺欺人’。除了一心想保研的同学会去翻一两本,谁会花那么多时间看课外书啊?还不如参加社团搞点‘实践经验’来得实用呢。”柯少佳说,对待作业不认真的人比比皆是,这在很多大学里并不新鲜。现在很多大一新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向学长讨教“如何将作业掺水掺得天衣无缝”。
  调查显示,在已毕业的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中,64.5%的人坦言自己对待作业敷衍了事;也有35.5%的人通常会认真对待。此外,63.3%的人表示,周围对待作业敷衍的同学非常多,19.7%的人觉得只有小部分人会敷衍了事。
  “大学生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的情况确实存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刘学坦言,虽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这样,但在一些人文学科和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生抄袭的情况相对较多,“因为对多数大学生而言,进行理论创新很难。要让历史专业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发掘新史料、出新结论,可能性很小。所以一些学生面对高要求的作业,只能选择抄袭。不过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抄袭的情况相对较少。”
  为什么一些大学生对待作业态度不认真?调查中,58.8%的人觉得是因为“很多作业没太大价值和意义”;56.3%的人将原因归结为“作业不影响学科的最终成绩”;53.0%的人表示,作业抄袭不会受处分;另有45.1%的人选择“对考研和就业没有影响”。
  刘学发现,如今有不少学生轻视作业,觉得书本上的东西很无聊,没有实际用途。还有学生觉得:“既然做好作业不一定能有好成绩,有了好成绩也不代表就能找到好工作,那认真做作业有什么意义?”
刘学说,很多学生对待作业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与当前社会整体风气浮躁、社会价值观混乱有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讲师董卓宁也认为,很多学生觉得作业没意义,源于他们过多重视眼前利益,总觉得什么实用就学什么,没意识到要更好地发展能力,需要理论知识储备。现在一些课程作业看似乏味、没意义,但它可以为大学生将来搞科研、找工作打好底子。
  大学生轻视作业主要责任在谁
  对于部分大学生对待作业敷衍了事的原因,调查中还有51.7%的人选择“老师无暇认真批改作业”;26.8%的人认为,很多大学生不认真做作业,是因为中小学阶段作业太多,有抵触心理。
  在刘学看来,不少学生轻视作业的最主要原因,是一些作业的目标不明确或不切实际,使得一些学生难以在其中找到成就感。另外,当前很多老师没能及时对作业进行反馈,也加剧了学生抵制作业的情况。
  刘学坦言,虽然老师们都知道,实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才能实现教学互动,但大学里学生数量相对较多而老师数量相对偏少的情况非常普遍,使得不少老师无暇顾及一些学生。另外,老师在各种考评机制的裹挟下,要花更多时间写论文、跑课题、抓项目,留给批改作业、与学生讨论作业的时间少之又少。
  董卓宁认为,一些大学生的心态也需要改正。如今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多年的中小学生活后,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总认为老师必须给学生的作业一个反馈,一定要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否则无法继续学习。大学生必须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转变,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求教,提出自己的疑问,不必总等着老师回复。
  导致大学生轻视作业的主要责任在谁?调查显示,62.6%的人首选“大学生自己”;49.2%的人觉得主要责任在“高教管理部门”;47.2%的人选择“学校”;也有45.8%的人认为责任在“老师”。
  董卓宁说,大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看似是个小问题,其实它反映的是当前整个教育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以及一些社会风气问题。目前校方可以做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规划和人生规划,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积累,对于将来成人、成才都非常有必要。另外,教育不该“一视同仁”,老师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必硬性地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才。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 新闻中心 Copyright tongji university news center, 2012 E-mail:dxb@mail.&&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同济人要有天下情怀
同济人要有天下情怀
——孙周兴教授在校研究生迎新大会的讲话
&&&&各位同学,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全校研究生迎新大会。今天也是教师节,我能以一个导师的身份在这里跟大家讲话,感到很幸运,我估计我是在同济大学研究生迎新大会上致辞的第一个文科导师。在座不少理工科的同学恐怕还不知道我们学校已经有文科了。但我们真的已经有了,同济大学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综合性大学,这是好事,是最近十几年来同济大学最大的变化之一。当然,文科在我校占的比重还比较小,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应该把同济描述为“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
&&&&各位现在已经成为“同济大学研究生”了。所以我想,今天我就来讲点简单的,讲讲“同济”、“大学”和“研究生”三项。什么是同济?什么是大学?什么是研究生?问题特别简单,相信各位都知道一点,但恐怕未必深入。
&&&&从今天起,各位身上都被烙上“同济”二个字,所以怎么理解“同济”,也是各位的责任之一,是各位进校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也是以后经常要思考的事。我个人本来在浙江大学工作,12年前来到同济,也算是老同济了,对同济这个学校已经有了深刻的感情,所以也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学交流一下“同济精神”。
&&&&同济大学是中国少数几所不以地名命名、而以一种精神气质命名的大学。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同济”吸引我的地方。现在有人喜欢叫“上海同济大学”,仿佛这世界上还有别的同济大学似的。市场上到处有“同济装修”之类,十分不好听,但仿佛跟真的“同济”没啥关系。“同济”两个字是怎么来的?记得2007年百年校庆时有位领导来访问,告诉我们“同济”两个字是从《山海经》来的,弄得全校师生们都很吃惊,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来源呀。我估计是这位领导的秘书在准备材料时出了点情况。
&&&&我们校内比较赞同的说法是:“同济”与德国和德语相关。同济大学的前身是德国人办的德文医学堂,当年德国人还在青岛办了一个大学,叫“德华大学”,以工科为主,但没几年就关门了,师生也被合并到上海同济来了。“同济”这个名字,据说取的就是“德语”的谐音,用上海话念,德语Deutsch差不多就是“同济”。我觉得这个解释比较靠谱。
&&&&今年上半年我们学校公布了《同济大学章程》,把同济校训设为“同舟共济”。开始讨论章程时,我对此表达了反对意见。“同舟共济”的意思是希望大家要团结,好好干活不要吵架,这个当然也重要,但显然不是大学最核心的精神。我当时建议把校训设为“同济天下”,表明同济人遍布天下,同济人以天下为怀,以天下为己任。这有多好?这几年我们学校一直在讲“可持续发展”理念,实际上与“天下”概念是完全相通的。人跟一般动物不一样,人是有“类”的意识的,而我们这个“类”作为一个物种,如今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险。这时候,我们同济人就要有点使命感了。
&&&&总之,我认为“同济”的精神内涵有两条:一是“同舟共济”,二是“同济天下”。我个人更强调后者。“同济天下”,济人济事济天下,是全部学问的根本追求,也是我校的精神境界。相信迟早有一天,我们能以“同济天下”为校训。
&&&&说实话现在社会风气不够好,功利主义畅行,商业之风大盛。影响到大学,无论在管理还是学风方面,我们的大学都是大有欠缺的。现代大学的开创者威廉姆·冯·洪堡对大学有三个规定或者说三项要求,是我特别赞赏的。这里不妨简单说说。
&&&&首先,研究与教学的统一,这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原则。大学是自由研究的场所,大学里师生们开展的是自由的研究以及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活动。
&&&&其次,洪堡认为大学得有两个基本品质或基本要素:一是“自由”,二是“寂寞”。“自由”比较好理解,它既包括大学的独立自主性,也包括刚才裴校长讲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进一步,大学的自由研究和教学需要宁静的氛围和寂寞/孤独/专心(Einsamkeit)的心态。若没有这两条,大学就没有实现自己的本质,就会成为鸡飞狗跳之地,难言学术。自由是想象力和创造的前提,而寂寞专心是创造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时代纷乱不堪,但我们同学们还是要调整好心态,要学会掌控自己,至少各位在学期间,我希望大家能够专心问学,顺利完成学业,在学术上有所创造。
&&&&再次,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人”。洪堡这个想法很伟大,是作为一个“理想”提出来的。若要具体点,洪堡也说了,大学要教给学生们一种自由地选择和改变自己职业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我完全赞同。我们会发现,好大学的毕业生不一定从事本专业的职业,而不太好的大学的毕业生多半都在从事本专业的职业。道理很简单,好大学“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在座各位都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于是在想什么叫“硕”什么叫“博”?恐怕各位硕士生和博士生未必都知道,各位只知道“硕士”和“博士”是两个学位名称,没有更多的了。其实我们古人已经有良好的解释。《说文解字》里讲“硕,头大也”,就是脑袋很大,有智慧。“硕士”是指知识渊博者、贤德之人、有学问的人。博”呢,本义也是“多、广、大”。《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博,大通也”,可见不但“头大”,而且已经“通”了。中国古代所谓“博士”是指“战国至明清掌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顾问的高级学官”。这个可以不说。总之无论是“硕”还是“博”,都有一个基本含义,就是“广、大”。
&&&&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却是:硕士不“硕”,博士不“博”,可谓名不副实。这当然有我们教育制度的原因,我们在中学里就已经被分了文理,到大学里被分了专业,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则被分了方向,到博士生阶段则被限于课题。哪里还有“博学”可言?哪里还有“头大”之人?哪里还有完全的人性可言?我们一个个都成了专业机器。
&&&&在这方面,我真心愿意建议各位:要专门,更要博学。因为专门化的前提是博学,因为人不光是为专业技能活着的,更是要追求丰富的有创造力的生活的。既专又博,是一个当代学者的最高学术境界。
&&&&好了,我讲得够多了。最后是祝愿。我刚刚在路上估算了一下,我们的硕士研究生们大概要在同济待700天,博士研究生们大概要在同济待1200天(以四年计)。实在不算太多,但对各位来说极为重要。我祝愿大家从今天起,在同济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有意义的。谢谢大家。
日上午在同济大学研究生新生迎新大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和加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89702人已关注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校园版
有今天在上海同济大学面试的吗
或者有最近面试过管培生分吗?求问一面形式。。。
沈阳建筑大学 城市管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济大学校训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