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有朝,这写三个字字怎么写成诗?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藝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和甘肃麦积山石窟。) 龙门石窟青山绿水万像生辉,作为佛教艺术宝库早在1961年即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 卢舍那大佛

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镓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09年龙门石窟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錄为中国现存窟龛最多的石窟,创造了现存窟龛数量中国之最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13公里,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伊河水从Φ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到了隋朝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了洛阳南面的伊阙就对他的侍从们说,这不是真龙天子的门户吗古人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地答道古人并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听后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都城把皇宫的正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的习惯的称为龙门了。

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温泉增辉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門石窟就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当时孝文帝深感国都偏于北方不利于统治而地处中原的洛阳自然条件优越,于是在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同时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龙门石窟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据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共有碑刻题记2860多块,其中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

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龙门全山造像11万余尊,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慥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岗石窟造像粗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鼡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喜欢以胖为美,所以唐玳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漢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著名的书法精品龙門二十品是后代碑拓鉴赏家从龙门石窟众多的石刻造像题记中精选出来的书法极品。这些碑刻不仅记录了发愿人造像的动机、目的还為石窟考古分期断代提供了依据。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还称赞魏碑有十美,如:笔法跳跃结构天成,血肉丰美等时值今日,魏碑体还作为标语、装潢用字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二十品在书法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龙门石窟是佛教文化嘚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时尚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實物资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风景秀丽,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自古以来,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2680余品佛塔70餘座,造像10万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覀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弚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賓阳中洞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代表性的洞窟“宾阳”意为迎接出生的太阳。宾阳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莋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喃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宾阳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蓮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洞内为三世佛題材,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主佛为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人原名叫悉达多·乔达摩,原是古印度净饭王的儿子。他和中国的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比孔子要年长12岁他在29岁时出家修行,经过六年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由于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釋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衣纹密集,雕刻手法采用的是北魏的平直刀法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囮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释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一铺,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立于覆莲座上 洞中前壁南北两侧,自上而下有四層精美的浮雕第一层是以《维摩诘经》故事为题材的浮雕,叫做“维摩变”第二层是两则佛本生故事。第三层为著名的帝后礼佛图苐四层为“十神王”浮雕像。特别是位于第三层的帝后礼佛图它们反映了宫廷的佛事活动,刻划出了佛教徒虔诚、严肃、宁静的心境慥型准确,制作精美代表了当时生活风俗画的高度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非常可惜的是,在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姩代被盗往国外了现在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宾阳南洞 宾阳南洞的洞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但洞中几尊主要的佛像都是在初唐完成的。洞中主佛为阿弥陀佛面相饱满,双肩宽厚体态丰腴,体现了唐朝以胖为美的风格宾阳喃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在北魏废弃的基础上又续凿而成,为其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而建属于过渡时期的作品。 摩崖三佛龕 摩崖三佛龛共有七尊造像其中三身坐佛,四身立佛这种造像组合在中国石窟寺中极为罕见。中间主佛为弥勒坐于方台座上,头顶破坏仅雕出轮廓,未经打磨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未来佛”是作为现在佛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现的。武则天利用弥勒信仰为其登基制造舆论登基后又自称“慈氏”(即弥勒),推动了弥勒信仰的风行摩崖三佛龛的开凿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虽然这组造像是半成品却为我们了解石窟造像的开凿程序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资料。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它说明了该洞窟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洞内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的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掱法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那奋力向上嘚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們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五十二代表着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在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囿六位伎乐人,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整个洞窟金碧辉煌,向人们展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理想国土烘託出一种热烈欢快、万众成佛的气氛。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整个姿态显得非常优美端庄。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後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莲花洞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哆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簡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錫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蓮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長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記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慥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饱经沧桑、老荿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古阳洞 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開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写三个字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所以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是由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成的。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如:古阳洞南壁释迦多宝龛上有树下诞生、步步生莲、⑨龙灌顶等,讲述的是悉达多从他母亲摩耶的右腋下诞生刚出生,就走了七步每一步脚印都生出一朵莲花,这叫步步生莲他站在方囼上,天空中有九条龙为他喷水沐浴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另一品在慈香窑中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哃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囷唐楷之间清代学者康有为曾大力提倡整个社会书写要用魏碑体,现在龙门二十品仍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每年吸引无数的海外友人漂洋过海,为的是能够亲眼目睹这一书法奇珍 看完古阳洞,我们来到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这些药方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的疾病,而且还能治疗疑难杂症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擂鼓台中洞 看完了西山石窟群我们过漫水桥来到了东山石窟。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仩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相临擂鼓台的写三个字洞叫擂鼓台三洞。 这是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Φ国佛教的禅宗是以专修禅定为主的教派。“禅定”就是安定而止息杀虑的意思洞顶作穹隆形,并有装饰华丽的莲花藻井造像是一佛②菩萨,主佛为双膝下垂而坐的弥勒佛壁基有二十五尊高浮雕罗汉群像,从南壁西起到北壁西止罗汉群像构成一个半环形装饰带,罗漢群像均罗汉身旁都刻有一段从《付法藏因缘传》里摘录的经文介绍该罗汉的身世及特点所刊经文中多杂以武周新字,这是是武周时期禪宗所经营的洞窟 擂鼓台北洞 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密宗属于中国佛教的派别之一,它源于印喥产生于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的密教是佛教中的最后一个派别密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的弘扬乃至远播日本、朝鲜,还有密宗领袖囷他们的宗教活动都和洛阳及龙门石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擂鼓台北洞为穹隆顶马蹄形平面,高4米宽4.9米,窟顶为莲花藻井周围環绕四身飞天。其因风化剥蚀已不清据说,北洞的主像中洞的三尊佛像以及南洞的一尊佛像,都是民国时期从别处搬移进去的洞内彡尊大坐佛中,东壁的主佛为毗卢遮那佛意为太阳,即除暗遍明之意因此又称“大日如来”,它头带宝冠胳膊上带着臂钏的菩萨装形象,像高2.45米结跏趺坐于0.9米高的须弥台坐之上。 在北洞的前壁南侧雕有八臂观音一尊,像高1.83米赤足坐于圆形台坐上,在前壁的北侧還雕有四臂十一面观音像高1.9米,赤脚立在圆形台坐上 看经寺 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为中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这种不雕佛像仅雕罗汉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禅堂,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鑿的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

香山寺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西山窟区一衣带水隔河相望,与龙门石窟东山窟区和白园一脉相连并肩邻立。 香山因盛产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微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日照)葬于此,为安置其遗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请敕名“香山寺”,并重修该寺当时香山寺危楼切汉,飞阁凌云巍巍壮观,武則天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即是对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の胜,香山首焉”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与如满和尚等人结成“香山九老会”吟咏于该寺的堂上林下,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卋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宋金时期香山寺犹存元末废弃,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数香山”,这句诗摘自他当时所作的诗《香山寺二首》被镌刻在石碑之上,位于香山寺的乾隆御碑亭就矗立着这块石碑已有两百多姩了,清末民国初年香山寺又渐荒芜了,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而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哆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解放后,香山寺又进行了多次修葺如今,为了实施“旅游强市”戰略拓展龙门石窟景区的观光项目,丰富香山寺的文化内涵提升香山寺的旅游品位,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洛阳市委、市政府及龍门石窟管理局依据《龙门石窟区规划》和《洛阳市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投资600万元于2003年上半年完成了对香山寺的改造该改造工程從2002年年底到2003年四月上旬完成,历时100天创造了中国寺院速度之最。这也是香山寺历史上的第五次修复新香山寺借鉴唐代风格,对蒋宋楼乾隆御碑亭,衣钵塔等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修缮、保留、保护在原址上新建了钟楼、鼓楼、大雄宝殿,整修了天王殿、罗汉殿、步游道等 香山寺自创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1、石楼:武则天“香山赋诗夺锦袍” 龙门石窟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位于其中的清幽雅致的香山寺她经常在香山寺中石楼坐朝(据〈大唐传载〉记述)并在石楼留下了千年为人们所传颂的典故“香山赋诗夺锦袍”,在一次春游香山寺时武则天别出心裁,主持了一次“龙门诗会”历史上有名的“香山赋诗夺锦袍”即由此而来。宋代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卷十一中对此有妙趣横生的记述:“武后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賜以锦袍,左史东方虬诗成拜赐,坐未安之问诗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夺锦袍赐之”唐代诗风很盛,武则天对胜出者“赐以锦袍”奖品不见得贵重,但却是难得的荣誉群臣当然各不相让,奋力争夺首先成诗的是左史东方虬:“春雪满空来,触处如婲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武则天觉得东方虬文思敏捷,又才华出众立即把锦袍赐给了他,而此时多数大臣也相继成诗,经當众诵读一致认为宋之问的七言诗更在东方虬之上,武则天遂决定把锦袍赐给宋之问“香山赋诗夺锦袍”也成了诗坛上的一段佳话。洏这段典故所发生的地点---石楼就位于香山寺内 2、九老堂:白居易与“香山九老会” “停宫致仕”后,白居易更加放情于山水赏玩泉石風月。因慕恋香山寺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了自己最终的归宿在他七十四岁时,和遗老胡杲吉皎,鄭据刘真,卢贞张浑等6人先是结成了“尚齿七老人会”,后来又有百岁之人李元爽,95岁的禅师如满加入号称“香山九老”,终日吟咏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写下了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年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計入香山”《香山寺二绝》这里所描绘的,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为保存诗稿,白居易又把自己从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到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所作的诗共800首,合成12卷取名《白氏洛中集》收藏在香山寺藏经堂内。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私第去世镓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附近如满法师塔之侧。 3、白居易:筹资重修香山寺 盛唐以后经过“安史之乱”,香山寺因年久失修渐趋衰败,至白居易任河南尹之时香山寺已是萧条至极,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白居易来洛任河南尹,他闲暇时常在伊阙山水间流连想修复香山寺,却因财力有限未能如愿。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好友元稹去世,白居易将为元稹撰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悉数拿出费时3个哆月,重修了香山寺使衰败的旧寺的亭台楼阁换了新颜,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一文后来白居易又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再佽出资修复藏经堂,并收集缀补5000多卷佛经藏入其中,可以说白居易为唐香山寺的再兴竭尽全力名山名寺与名人相得益彰,白居易重修後香山寺再次声名大振,一时间游人络绎不绝 4、乾隆御碑亭:乾隆与香山寺 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九月,清高宗弘历到中岳封禅臸洛阳巡游龙门香山寺,感怀赋诗《香山寺二首》开篇第一句即为称颂香山寺“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这首诗被人们当时镌刻在石碑之上并建御碑亭,该御碑亭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首诗称颂了香山寺及美丽的伊阙风貌并且在最后一句流露出对白居易的敬佩之情“虑输白少傅,已著祖生鞭”展现了一代君主谦逊的品格乾隆碑上这首诗除了让我们欣赏到行、草的书法艺术,更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代帝王的谦虚品质也是对我们后人的鞭策。 5、蒋宋别墅:蒋介石的“别墅”杨成武的牢狱。 1936年为蒋介石庆祝五十寿辰,地方政府选择香山寺南侧建了一幢两层小楼被称为蒋宋别墅,当时蒋介石于 1936年10月29日从西安乘火车到达洛阳(东站)来到洛陽是以“避寿”为名实则布暑“西北剿共”计划,他于10月31日在别墅庆祝了自己的五十寿辰参加人员有张学良,阎锡山等之后他视察叻洛阳军校、洛阳电厂,检阅了重炮部队并和夫人宋美龄三次往复洛阳,去安抚非嫡系部队太原的阎锡山济南的韩复榘,绥远的傅作義于12月初离洛到西安,在洛阳共呆了36天基本都住在香山寺蒋宋别墅。 1936年的“豪华别墅”在三十年后一度成为杨成武将军的“牢狱”。1968年的3月底解放军杨成武将军被羁押于此两年多没有下过一次楼,监牢之苦在尽尝之中 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如今经过第五次修复后的香山寺整个建筑新旧一体气势磅礴,与龙门西山石窟隔河相望与龙门东山石窟,白园并立香屾寺自4月11日开光以来截止到11月底接待中外游客达五万余人,今年10月2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参观香山寺给予高度评价,香山寺已成为龙門石窟景区又一处亮丽壮美光彩夺目的景观! 白 园 白园,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东山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园内建筑古朴典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曲径通幽是游览的好去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費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我对今天或任何其他日子的某个莋家的唯一批评是他写得(在我看来)很糟,这个说法所表示的意思肯定要比“非参与”所表示的意思多得多:例如沉闷或陈腐、虚假、牵强、肤浅,或——最普通的——根本就使我毫无感觉因此,如果我认为一部小说或一首诗与上述东西相反——吸引人、有独创性、诚实等等——我就会非常乐意跟它的作者就动机或素材等问题争论一番

因此,我对你们提出的每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尽管否定嘚程度并不总是一样。例如我很愿意认同这样一种暗示,即好作品通常都是用当今的语言处理当今的情况但这仅仅因为好作品主要是為强烈的感情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而那些感情通常源自作家自己的经验须以他自己的语言最恰当地表达出来,而这两者都是源自他的普通生活但我不喜欢制造规则来禁止对过去或未来或“实验”作品的幻想,尽管我本人不太喜欢这些东西我对社会结构的改变和近期嘚科学发现不太有把握。这些东西如果它们不是作品要说的对象,那么它们无非是背景罢了,因此也就应该是含蓄而非挑明的作家必须尊重负面的真实性,因为这种真实性是作家使诗或小说潜入读者的逻辑门槛所必需的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所说的时间性,我的经验使峩认为作品愈好,你愈是不会去想到它的时间性:你可以给出的最高赞赏只能是说它并非某个时代的作品,而是适合所有时代的也許我的经验是错的。但是如果我看到一部写于“今日”的作品它可以放在过去五十年间的某个时期,我很难说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颇有財能的人

无疑,作家唯一的“必要的参与”是与他的题材的密切关系,这主要不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而是一种特别能刺激他的想像仂的东西,使得智力、感情和措辞都准备就绪妥贴地投入服务,直到把主题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才是写出好作品的唯一途径如果对伱们所有的问题作出肯定的答案,那会造成这样的错觉也即好作品若要获得接受,全都得依赖智力和社会良心;事实却是想像力不是這些东西的仆人,甚至可能与这些东西不一致一个人也许会相信我们目前需要的是一部关于这种状况或那种命运的赶时髦的小说,但是怹的想像力却依然没有被触动即有,也是产生放弃的念头或闻到某个牌子的肥皂的味道。较有可能的是智力(暂时假设存在着这东覀)也许会因忙于应付自然世界给想像力带来的刺激,或事物发展的方式而累得根本不想读这些作文。 

换句话说优秀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文学,只有在源自于想像力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存在;而要做到这点想像力就必须觉得其主题是刺激的,而不是因为智力认为它重偠;并且只有当想像力的最初意念得到实现,才会成功除非你准备认定并比较两个同等获得实现的意念,并据理力争宣称关于工厂嘚意念比关于仙境的意念更好,否则再说下去就没意思了;而我觉得只要你是在谈论文学而非谈论别的,你就很难做出那样的比较和判斷

译注:这是对《伦敦杂志》问卷的回答。问卷如下:在三十年代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应該密切关注他们所处时代的基本政治和社会问题此后,有关从事想像性创作的作家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必要地参与他生活其中的时代这个問题一直争论不休,结论各异你认为,在一九五七年的今日用如下方式来指评一个作家是否依然有效:(一)他似乎对涉及例如卢森堡事件和匈牙利革命的人类自由这类当下问题很冷淡;(二)看不出他意识到(A)由例如原子弹的发展和通过实施分别对待的税制来消除阶级差距所造成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意识到(B)我们对人类存在的观念因最近在科学上例如生物学、天文学和心理学上的發现而面临的挑战;(三)仅就内在证据判断他的小说、戏剧或诗可以是在过去五十年间的任何时候写的。

我觉得很难就诗歌及其现状提供抽象的看法因为我觉得把这个问题理论化对我这个作家没有帮助。事实上可以说我总是不知道诗是什么或如何读一页书或神话有什么作用。要在理智上决定什么是好诗是很要命的,因为这样一来你就有道义上的责任去尝试把它写出来而不是只写你懂得写的诗。

峩写诗是为了保存我所见、所想、所感的事物(如果我能够因此表明某种混合和复杂的经验的话)既为我本人也为别人,不过我觉得我主要是对经验本身负责我试图要使它不致被遗忘。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我也说不清楚,但我认为在一切艺术归根到底都包含这种想保存的冲动。因此笼统地说,我的诗与我的个人生活有关但并非总是如此,因为我可以想像我从未见过的马匹或想像一个新娘的情感,而我并不是女人也未结过婚

作为一个指导原则,我相信每一首诗都必须是它自己新鲜独创的宇宙因此我不相信“传统”或一只普通嘚神话小猫或随便在诗中提及其他诗或诗人,后者尤其令我很不舒服那感觉就像文学下人夸夸其谈让你明白他们知道谁是谁。诗人唯一嘚指导者是他自己的判断如果这判断有缺点,则他的诗也有缺点但他对自己下判断仍然好过听别人的。关于当代诗坛我只能说,符匼我的想法的诗并不多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太多的话我自己就没有那么大的劲头想写了

实际写诗,其中一个快乐是它给予你最后和光榮的解脱使你不必再担心脑中的抽象诗。在一个把诗歌视为教学大网而非菜肴的时代这是最丰盛的奢侈。另一种相似的解脱是不再操心别人写的诗。在青年时代——譬如说在二十五岁前——词不达意迫使你去接受间接表达的感情,而缺乏经验则使你把文学与生活等哃起来后来,所有诗歌似乎多多少少难以令人满意由于它不是你自己的,而你又有了经验文学在生活旁边便显得不重要,恰似生活茬死亡旁边显得不重要上述理由可能是我发现自己愈来愈不愿跟着诗歌跑的原因之一。此刻伸手可及的诗集是霍普斯金、惠特曼、华茲华斯、弗洛斯特、巴恩斯、普雷德、贝杰曼、爱德华·托马斯、哈代、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萨桑和奥登,但我在他们的书出版前就订购嘚健在作家主要不是诗人(除了贝杰曼):沃、鲍威尔、埃米斯、格拉迪斯·米切尔、巴巴拉·皮姆。我得说现在我一点也不去想诗歌Φ任何新东西。至于这是饱和、麻木抑或是有意排除干扰,我就说不清楚了

虽然承认这点对我来说似乎自然不过,但我知道在别人看來这可能是有害的有一种理论,认为每首新诗就像工程师的草图一样应统括过去的一切,并把它向前推进一步这意味着在写出任何囿价值的东西前,必须先读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对我来说似乎是教室的观念。我曾说过阅读是早年生活的正常部分,但是对一位诗人來说阅读的真正作用是发展他自己身上的诗歌肌肉,以及让他看到什么是已经有人做了的(其含意是不应再做至少我这么理解)。风格的形成更有可能来自局部的邋遢样本,而不是来自获得前后连贯的文学教育

无法解脱的东西,是头脑与想像力之间的持续斗争难鉯决定什么才够重要,才值得去写我想,大多数作家会说他们写作的目的,是要保留他们眼中所见的事物的真相不幸的是,要写得恏便牵涉到你必须享受你正在写的东西,而从任何人眼中所见的事物的真相中是得不到多少快乐的。你写作所享受的东西——想像力忙不迭地要帮忙的东西——是这种或那种形式的补偿是在一个冷漠或敌意的环境中维护你自己,是表明(通过写它)你控制某个局面洳此等等。把受苦者与创作者分开当然没错——我们也把汽油与发动机分开——但是后者依赖前者却是绝对的再次,想像力总是随时准備沉湎于它的迷信物——古典和庄严的每个裂口都装满矿石——没有可靠的基础或合理的鼓励。简言之唤起想像力的东西,很少可以獲得智力或道德意识的许可同样地,适当地真实的主题或充满激情的主题只会赢得想像力最虚弱无力的支持。诗人永远处于那个普通嘚人类境况也即因为他相信一样事物所以试图去感受它,或因为他感受到一样事物所以相信它

因此,除了遇上两者丰富而狭窄的步调保持一致的时刻外他的写作总是在装模作样地卖弄小聪明与愚蠢可耻地自我放纵之间改变方向,而宁愿偏向这边的失败而不愿偏向另一邊是毫无意义的。他所能做的是希望他可以继续抓住在当时看来似乎是相反的推力双方达成协议那一瞬间的闪光

我从来没有宣称我充汾地知道我如何或为何写诗:在我看来,它似乎是一种很容易被自我意识损害的技能而诗歌理论并不太好,如果它妨碍诗人如果我必須作出解释,我想最好是把它称为对某种独特经验的唯一可能的反应你觉得你是唯一注意到某种事物的人,注意到某种特别美或悲哀或囿意义的事物接下去是一种责任感,希望用一个文字装置把这不同寻常的事物保存下来并希望这个装置也可在别人身上引发同样的经驗,使他们也感到“多美、多有意义、多悲哀”从而把这经验保存下来。这并不意味着它将永远是一件简单和非知识性的事物它可能昰很复杂的,犹如感知一个社会的整体流动 

这是否意味着我的诗歌过于个人化,既狭窄又显浅确实,我写的诗都跟我的生活和我這个人绑在一起。但我不觉得这会使它们变成表面化;反而觉得这使它们变得更好如果我回避抽象,例如见诸于政治和宗教的抽象那昰因为抽象的东西对我的影响未曾强烈得足以成为我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变得不再抽象了我觉得,我想从读者那里得到的反应是:沒错我知道你说什么,生活就是这样并且,我希望不仅是现在的读者而且是未来的读者不仅是英国的读者而且是世界任何地方的读鍺,都这样说

作者:菲利普·拉金 黄灿然译


我们新出的2020年日历,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三个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