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安卓版的app(图标是个猴子邮票图片大全)为什么打开后没有图片都是黑色的

中国邮票目录电子版App下载 v1.0.2 安卓版
中文 / 32.4M
中文 / 14.3M
中文 / 7.5M
中文 / 25.6M
中文 / 9.0M
中文 / 8.0M
中文 / 5.4M
中文 / 22.1M
中文 / 14.8M
中文 / 5.4M
中文 / 32.4M
中文 / 25.6M
中文 / 9.0M
中文 / 688KB
中文 / 13.0M
中文 / 4.2M
中文 / 25.6M
中文 / 2.2M
中文 / 25.6M
中文 / 7.5M当前位置: >
上万张PNG格式透明背景图标,可打包下载。触动你的视觉神经,启发你的设计灵感!  
128x128512x512256x256256x256128x128256x256256x256256x256512x512128x128128x128512x512512x512128x128128x128
这些是最新的图标 ??????
猜你也喜欢看这些 ??????
我们一直在进步图文转换之图表与徽标题(公开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图文转换之图表与徽标题(公开课)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633.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浅谈1992年以后中国大陆邮票“版号”(151231)_集邮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2,715贴子:
浅谈1992年以后中国大陆邮票“版号”(151231)收藏
1992年,是中国大陆邮票发行史的一个分水岭,新方式志号开创了“编年邮票”时代。编年阶段是一个颇受非议的年代,初期的粗制滥发使得众多爱好者痛心疾首,97的疯狂年代使得投资客投机客元气大伤,继而通讯技术发达、通信方式没落,“千万集邮者”年代逐渐成为小圈子的集体回忆,编年邮票也“赢得”了“垃圾”、“花纸头”、“圈钱工具”等骂名。但毕竟编年邮票仍带有“中国邮政”的官方标志,发行序列、题材等也是老纪特、JT等经典的延续,抛开所有背后被市场利益绑架的因素,作为一个纯粹的爱好者,尤其85后爱好者,编年票也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记忆符号,毕竟,她出现在一批稚嫩的集邮爱好者对集邮的启蒙时代,以其亲民的价格走进孩子们的集邮册。从印刷工艺、防伪技术等方面来说,编年邮票尤其21世纪的编年票在工艺上有了重大的提升,小版、双联张、四联张、风琴折、大本票、长卷票等褒贬参半的新版式也走进集邮的小圈子,“三俗”也成了时髦的新玩法。本文所提及的“版号”也是“三俗”之一,较之“厂铭”、“色标”,还是相对小众,但其演变更能反映邮票印制技术及发行管理的一些信息。笔者通过一年时间的收集整理,初步梳理了1992年以后中国大陆邮票“版号”的一些信息,与各位邮友分享,同时也期望抛砖引玉,能引起更多邮友的兴趣,一同研究、收集、交流,同时抛出一些未了解的问题,希望得到大神们的解答
一、 研究思路与步骤1.1 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版号”,包括手盖码(质检流水号)、电喷码以及荧光码(无色喷码)。研究的重点是“版号”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及其演变过程,包括手盖码向电喷码的过渡阶段,电喷码向荧光码的过渡与共用阶段。由于手盖码自新中国发行邮票之初便已启用,一直到编年早期其用法特点也基本延续下来,为了降低收集成本和难度,本文的研究从1992年以后的编年邮票开始(包括普29-普32)。编年以前关于“版号”的分析研究可以参照
大神的成果。1.2 研究步骤a.资料搜集:@柏鑫哥、@智化大佑 以及网上其他前辈的研究成果,实物样本与网络样本图片的收集;b.数据录入与分析(EXCEL表格);c.交流、讨论、整理;d.汇总成果。
二、手盖码(1992年-1998年)手盖码的较专业叫法是“质检流水号”,源自清朝,简单可以理解成手动盖在邮票边纸上的用于检验印刷成品的数字码。2.1手盖码的样式(以下图片来自吧内或网络)一般情况下,手盖码满格为6位数,实际使用的位数不断调整变化。到老纪特中期(约20世纪60年代),“2+3”(12■123)形式的手盖码成了主流。“2+3”喷码的前2位表示质检员的编号,后3位表示对整包成品进行检验的流水号,这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手盖码叫做“质检流水号”。由于整包邮票包含500版,所以后3位理论上会出现的编号是001-500,曾有吧友晒图存在“000”的后3位编号,很有可能是码戳掉色了,或者人为失误调错了。手盖码出现后3位同号的可能性很大,“2+3”全同号理论上也存在,因此手盖码不具备识别版票唯一性的功能,也不具备推算发行量的功能,是比较牵强的“版号”。1992-12 妈祖、1992-19 科学家全套4枚、1993-4人大(部分)、1998-4 人民警察6-6、1998-6 九寨沟4-3等5套(款)邮票均用满6位手盖码(123456)。其中,妈祖、科学家、人大均为辽宁厂印刷,第3位数字均为“0”(120456);九寨沟为河南厂印刷、神警为辽宁厂印刷,第3位数字不一定为“0”(123456)。1998-3 邓小平、1998-9 海南特区、1998-13 神农架、1998-25 刘少奇、1998-28 澳门古迹5套邮票采用7位数的手盖码(1234567)。其中,海南为辽宁厂印刷,其余为北京厂印刷。1993-6 东亚运(上海厂印刷)采用连续5位数的手盖码(12345);1998-2 岭南庭院4-3 采用2+6手盖码(12■123456)。2.2手盖码的位置手盖码出现的位置,基本可以确定是在裁切后的整版票(邮局全张)边纸上(还没见到过将手盖码盖到邮票面上的),而且位于4个直角中的其中一个。由于手盖码是人工手动加盖的,按照大部分质检员是右撇子、而且正取喷码戳的常规思路推测,手盖码一般会出现在整版票长边为X轴,短边为Y轴的右上角(横放的长方形的右上角),而且数字方向基本平行于长边正立。由于长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将整版票旋转180度放置,再按常规的方式在整版的“右上角”盖码,便形成成对角线(右上、左下)分布的一对手盖码。(是不是有点无聊而复杂。。。。。那就形象点举实证吧。。。)92-98编年版票大部分是30*40mm的10*5=50枚版以及30*60mm的10*4=40枚版,如下图,手盖码一般会出现在以10枚票宽为长边,4-5枚票高为宽边的长方形的右上角/左下角,即50枚版的10/41号位,以及40枚版的10/31号位。5*4(中美鹤)、4*4(98海南)、7*4(沙漠)等特殊“小版”也符合这一规律。而部分长宽基本上一致的整版票,如1992-9 三国演义(第三组),手盖码则有可能出现在4个直角中的任何一个,类似柏鑫哥的4枚T80 大肥猪。上面哆哆嗦嗦说了一大堆,主要是为了点出以下几个有意思的地方:a.手盖码早期(92-96)北京厂手盖码基本都存在对角线对称(生肖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辽宁厂、河南厂则相对比较规范,手盖码位置基本上固定;b.真的存在那么一两个“左撇子”,将手盖码盖在不顺手的那个角,如1992-2 鹳右下、1992-4 近海养殖右上。2.3手盖码的墨色手盖码的油墨颜色为蓝色或黑色,不同批次的同一枚邮票,手盖码的颜色也可能不一样。2.4手盖码与“手写码”由于工人操作疏忽忘了调整码戳,会出现前后两版重复流水号,这时工人会采用简单粗暴直接的办法,用圆珠笔将“错误”的手盖码划掉,重新盖上新码,甚至直接手写补上。2.5手盖码时期的电喷码(1992年-1994年)电喷码是不同于手盖码的另一种出现在邮票边纸上的数字码,是通过电子设备直接加喷在邮票边纸上的明码,一直沿用至今。在手盖码退出历史舞台后,电喷码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版号”当起了主角,接下来会有相关的介绍。而本段主要提到的是1992年至1994年这段手盖码时期的4套出现电喷码的邮票:1992-9 三国三组、1993-17 主席、1994-17 三国四组、1994-18 长江三峡。这四套邮票的边纸上,除了用作统计流水号的手盖码(每版必有)之外,部分还会有6-7位的电子喷码(非每版必有)。这些电喷码和手盖码是共存的,而且并不是每版都有,与后期(97年以后)的电喷码不一样,有可能是用于统计印刷全张数的一组数字。2.6手盖码小结手盖码是手工加盖的,除了记流水账的功能外,防伪及检测流出渠道的功能几乎没有。除非能通过字体或油墨去判别,否则后盖手盖码也是很容易实现的,所以收集不同位置的手盖码,趣味性还是最主要的诱因,经济价值恐怕不高。但手盖码毕竟作为电喷码和荧光码出现前的一种重要数字“版号”,即使用法和功能上有很大差别,但通过研究手盖码位置、序数特点以及出现规律,对研究电喷码和荧光码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3.4 “双喷码”(2002年)电喷码是作为每版邮票的唯一身份认证,但每版邮票不一定只有一个电喷码。同一版邮票边纸上有两个电喷码您见过吗?而且不同于手盖码时期的电喷码,也不是因为喷错了重新再喷一个,而是邮政为了“环保”,造就的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传奇,那就是“双喷码”。三版人民币中的平水五大家应该听说过。70年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五角大钞已轮为五角毛票,作为大钞,初版五角享受着“水印纸+凸版印刷”的尊贵待遇。但沦为毛票,那就只能享受“无水印纸+平版印刷”的最低生活标准了。即将开印平版五角的时候,印钞厂突然发现还有部分水印纸没使用完,秉承我大天朝一贯的物尽其用传统,工人们顺手将水印纸拿过来,直接用平版印刷制成了新版的五角,不过没多久这批水印纸用完了。在这一过渡阶段,便产生了三版五角的珍稀品种——平版水印五角,简称平水五。“双喷码”的出现也有着和平水五一样的神奇经历。“双喷码”出现在2002年,是“单大码”向“单小码”过渡的重要例证,存在于普30环保和普31中国鸟两套票的部分面值。2002年,邮政计划推广“单小码”(数字+字母),但发现库存尚有一部分“单大码”(字母+数字)成品,于是在“单大码”的版票上,在“单大码”的对角位置,加印了“单小码”,形成了“双喷码”版票。用于加印的“单大码”成品数量并不多,“双喷码”版票是普30、31中的珍稀品种。3.5 倒印的电喷码电喷码是邮票图案印刷完成后采用机器喷制的,其处于每一款邮票的位置基本固定(固定于某一个直角),但也有部分版票加喷电喷码时纸张方向放反了,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与原位置成中心对称的电喷码,看上去就是倒印的电喷码。倒印电喷码的样本在2002年以前均有出现,1998-1 虎和1999-1 兔较为常见,其他品种也偶有出现,直到2002年仍出现乐器和世界杯大版的倒印样本,采用“数字+字母”版号后就甚为罕见了。可见“版号”的加盖工作越来越严谨了。3.6 电喷码时期的手盖码在电喷码运用初期,部分本应使用电喷码作为版号的品种却用回了“2+3”手盖码。从笔者收集到的样本来看,1998-16 锡林郭勒草原、1998-22 龙泉窑、1998-20 三中全会,1999-2 汉画像石、1999-6 普陀秀色、1999-19 聂荣臻均有出现用手盖码替代电喷码的样本,作用不明。笔者暂未收集到2000年以后运用手盖码替代电喷码的样本。手盖码替代电喷码仅存在极个别样本,因此笔者认为1998年以后已正式进入电喷码时代。3.7 全同号电喷码部分邮友喜欢收集全同号套票。所谓的全同号,应该定义为“数字+字母”完全相同的同一套邮票。笔者认为,收集全同号以电喷码全同号为佳,因为手盖码尤其是“2+3”手盖码仅作为每包邮票的流水号,并不能表示该版邮票的唯一性。只要是出自同一个质检员,其连续检测若干包,那便出现若干版“2+3”全同号了。(虽然实践证明“2+3”全同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电喷码全同号邮票从一出生便注定是“天生一对”。严格意义来说,“字母+数字”电喷的编年票是不存在全同号套票的,因为首字母表示的是该枚票在整套票中的序号,必然不可能跟同一套的其他几枚字母一样。若不考虑首字母,假如后面数字位数一样,那么理论上是存在数字全同号的(或者一套邮票中部分枚数是7位数字但首位为0,其余枚数为6位数字,而且整套邮票后6位数字相同,那么也可以认为是数字全同。这就看各人理解了)。“字母+数字”喷码的编年票全同号市面上流通的样本极少,收集“尾3同”(同号)或“尾2同”(对号)比较容易。“字母+数字”喷码的普票全同号,理论上在2002年发行的“单大码”普票中的是存在的,但估计真的只在理论上存在。“2+6/7位阿拉伯数字”电喷码全同号理论上也是存在的,但笔者尚未收集到。“6/7位阿拉伯数字”电喷码全同号则偶有发现,如1998-23 炎帝陵其中两枚全同号比较多见,1999-2 汉画像石笔者也收集到两套(已被骗走一套)全同号,2002-6 汝窑、2002-13 大足石刻、2002-15 南极也发现全同号样本“数字+字母”电喷码全同号是收集全同号的最常见品种。“数字+字母”电喷码是电喷码成熟运用的阶段,邮票从印刷打包分销等过程都刻意制造全同号,尤其是2003年以后,整年全同号(各套分别全同号)也是较为常见的。在“数字+字母”电喷码启用的2002年,自2002-19雁荡山开始每套都发现电喷码全同号样本。而同样采用“数字+字母”电喷码的“单小码”普票(普30-32),由于字母表示的是发售年份,而普30、普31自2002年到2015年都没有完整发行各种面值,因此理论上不存在全同号电喷码套票,普32自2013年发行了第一组,理论上存在6枚全同号L码套票。3.8 电喷码小结电喷码的出现,为收集“版号”增加了更多的乐趣和意义:a.电喷码可以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版号标识每一版的身份,带着邮政监管版票流向的美好期许;b.部分电喷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邮票信息,如“字母+数字”电喷的部分编年可以反映该枚邮票在整套中的序号,“单小码”普票能够反映该枚邮票的计划发售年份;c.电喷码的不同方式为收集特定的系列,如“双喷码”、全同号、对号等增添了难度和乐趣;d.通过对电喷码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估算邮票的发行量。
四、荧光码(1999年至今)荧光码也叫做无色喷码,是采用荧光油墨将字母和数字直接加喷在邮票图案上的一种喷码形式,始于1999-3 钧窑 4-1,沿用至今。一般情况下,荧光码裸眼侧光可见,在紫光灯下一览无遗。相关研究可参考笔者前作:《1999年编年荧光喷码邮票资料(140514)》 ;《2000年编年荧光喷码邮票资料(140517) 》 ;《2001年编年荧光喷码邮票资料(140603) 》 ;《2002年编年荧光喷码邮票资料(140705) 》 ;《侃侃99-02编年荧光收集难度最大的TOP10(140807)》;《99-02编年荧光喷码邮票的非常规位置(150508)》。4.1 荧光码的作用荧光码是电喷码的升级,除了序数、监管流向等作用,也实现了一定的防伪功能。上文提及,为了避免监管流向,电喷码出现了抠号票;邮政心生一计,将看不见的“监视器”直接加喷在票面上。结果仍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识之士直接将带荧光码的1-2枚票扣掉,形成极具特色的新款抠号票;最后邮政果断放大招,将荧光码加喷到每一枚票上。目前尚未见到将整版带荧光码的邮票抠尽剩下一个无号边框的终极抠号票出现。4.2 荧光码出现的位置荧光码跟手盖码及电喷码不同,是直接加印在邮票面上的。最早期的编年荧光()加印在一套票当中的一枚图案,且在该枚版票直角位置的一枚票上。2000-15 小鲤鱼开始,荧光码开始从直角加印到整版邮票最中间的位置。(感觉有点像“公元前”)2000-19 木偶与面具开始,荧光码开始普及加印到全套票的各款图案,并出现荧光码跨二枚票加印的方式。2002-19 雁荡山开始,荧光码加印到整版邮票的每一枚上,沿用至今。经考证,2000-6 花木兰、2000-10 革命终生伴侣、2000-16 深圳特区、2001-24 没有采用荧光码。普票的荧光码始于普29 明长城的几种“单字母+数字”版号版张中。长城跟“单大码”环保、中国鸟的荧光位置均跨在整版邮票的中间二枚票上,“单小码”普票荧光码加印到整版每一枚邮票上,沿用至今。“双喷码”是电喷码、荧光码的最特殊品种。因为无论是“看得见”的电喷码,还是“看不到”的荧光码,她均具有“双重国籍”。荧光码运用在小型张(纳入年册的常规品种)始于2002-21 黄河壶口瀑布金箔张,此后一直沿用。荧光码在其他版式上均有采用,如2000年奥运双联张、神州小版,2001年建党小版张、2002年兑奖马,一直沿用到目前的各类小版张、双联张、四联张。风琴折、大本票是否使用荧光码待考,小本票、个性化商业票以及大部分假票至今尚未采用荧光码。经考证,2000-特1 金箔双加字、2000春节小版、2001兑奖蛇、端午小版、申奥三联张、六骏小版、2002世界杯小版均未采用荧光码。4.3 消失的版号在1999年-2000年的部分品种中,凡是版票中加印了荧光码的版票,边纸上都没有再喷上电喷码,这对喜欢收集电喷版号的完美主义者造成了无可修复的创伤。2000-15小鲤鱼开始,整版邮票上开始同时出现荧光码和电喷码,形成明暗码对照版号。这种方式2001年开始普及,沿用至今。4.4 荧光码的移位与倒印荧光码与手喷码都是机器喷刷的,相对于手盖码加喷位置更为规范、准确。但由于部分邮票票幅较小,试验阶段()的校准技术尚未能达到十分精确,喷码位置略微有误差(以左右/上下偏移较为常见),使得原计划打在一枚邮票上的喷码跨喷在两枚邮票上(如1999-15 希望工程、2000-1 金龙)。同理,也存在常规跨喷在两枚邮票上的喷码恰好落在单独一枚邮票上(如2002-1 二轮马)。除了位置偏移,也存在喷码位置较常规位置成中心对称倒印的情况(如龙文物10/41号位),或加在原喷码顺/逆旋转90°位置的情况(如钧窑1号位)。笔者认为,这与工人放置纸张方向错误有关。荧光码的倒印情况基本与电喷码倒印情况一致。荧光码的位移情况实际上电喷码也会出现,只不过电喷码加印在边纸上,平移不会很明显的被发现。4.5 荧光码与电喷码尽管荧光码出现之初,曾出现与电喷码“有我无你”的绝对对立状态,但通过分析荧光码与电喷码的序数方式、倒印情况、同号情况,及至后期荧光码与电喷码共存的各种规律特点,不难发现,其实荧光码与电喷码是失散多年的双胞胎:a.叙数方式:荧光码的序数方式和电喷码一致,前期采用“字母+数字”、“2+6/7位数字”或“6/7位数字”的序数方式,雁荡山以后采用“数字+字母”的序数方式。对于分别采用荧光码和电喷码作为版号的套票,其荧光码及电喷码的序数方式也是一致的;b.位移与倒印:与电喷码位移与倒印情况一致;c.全同号荧光码:与电喷码同号情况一致;d.荧光码与电喷码的相对位置:通过观察发现,同时采用荧光码与电喷码的版票,其荧光码与电喷码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只要通过观察电喷码,就能很好地判别荧光码是否发生位移或倒印。由此印证加印荧光码和电喷码是利用同一校准设备同步进行加喷的。4.6 荧光码时期的手盖码常规采用荧光码作为“版号”的版票,也存在以手盖码替代荧光码的情况。4.7 荧光码小结荧光码是继电喷码之后更具防伪功能的版号,基本上延续了电喷码的全部功能。针对有部分邮友提出荧光码属于邮票印刷后的附加工序、荧光码容易伪造及荧光码会随年月消失等观点,并否定荧光码的收集,个人持不同看法:a.荧光码虽然是邮票印刷后再由指定公司(小道消息听闻)打上喷码,与图案印刷在工序上的确有先后之分,但毕竟是出厂发行前便原生带有的,就跟厂铭版号一样,收集也并非毫无意义; b.现在市场上已涌现许多带假荧光喷码的生肖邮票,究其原因当是利之所趋,当市场价值达到造假的诱因,别说荧光码会造假,高仿等无码伪票也许早就出现了;而对于喷码造假,相信随着对喷码特点(荧光材料、版式、喷码位置)等研究的深入,也并非无法辨别;c.至于荧光材料的特殊性会使荧光码消退掉,个人觉得就跟金粉终究会氧化、背胶终究会发黄一样,时间终究会带走一切;而保养是否得当是这个时间来到迟早的关键,之前十多年的“放养”,尚未见荧光大量消退的现象,可见时日尚未至无多;d.对于荧光喷码的收集人群,感觉是比三俗更小众的一个群体。要进行炒作也有点难度,毕竟位置特殊邮商囤量不便。
好文,友是一个真正的集邮者,强大的,顶。
深度学习了,好文,草草看了一下,知识量太大,先收藏了。有时间再仔细看下。
精华,精华,精华贴!
好帖子!在下受教了
友的鸿篇巨作确实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从素材到解析,没有数年的邮品积累和邮识的考究是不可能完成的,足见友在版号的研究上确实称得上大家了
点亮12星座印记,
相当全面有深度。
  因为我对编年版号并没有什么研究,手中的邮品也少,所以很多问题都不清楚。拜读完友的巨作后,有些疑问,一起发在这里与友探讨。  先说人工打码,也就是友说的手盖码。因JT后期手盖码出现了2+3和连续6位数并存的现象,不知编年早期是否存在这种现象。  另外,友所提及的手盖码编码形式不同,我觉得应该和邮票印刷厂的打码规则相关,从友的图片上也可以部分佐证这一点,所以友可以从编码规则的角度分析不同邮票印刷厂的编码规则,这对于后期的电喷码的规则也是非常有用。  还有,友提及的手盖码和电喷码同时出现在一套票的情况,建议友补充一下版票图,因为只有版票才有说服力。而且我可以提供给友一个例子做参考:早期JT票的边纸上有一种流水号,是钢戳盖上去的不重复的数字,一般是五位或六位数。到了JT后期部分版票上这种流水号变成了电喷码的形式,位数也是五位或六位。不知友所提及电喷码和手盖码共存的情况是否是把这种流水号误认作了版号。  手盖码的部分主要就是上述三点疑问,与友共商。
点亮12星座印记,
  电喷码部分,开始部分友提出了是否还会有前两位数代表工号的可能,这个问题我理解是不存在。因为电喷码都是机器所盖,这个时期的检验员应该不再具有个人的工号,只是单纯的质量检验而已。当然这是我的猜测,还需要有实物证据。  其实电喷码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版号,与手盖码完全不同。这一点我与友的观点一致。但研究电喷码,我觉得最大的一个障碍就是提出一个设想,在没有印刷厂的专业说明时,想要对其论证的话,需要有大量的素材积累,这是与手盖码完全不同的。比如电喷码是连续加盖的,但其加盖工序在整印刷工序中的哪个时期如何就需要进行论证。这就需要有收集大量的素材,非常困难。  另外,友在电喷码部分引入了大量的普票内容,我觉得这给整篇文章的理解上带来的困难。因为普票是连续多年重复印刷的,和纪特、特种邮票一次性印刷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编码原则上应该存在着很多差异,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说明,是很容易把人引入歧途的,建议友把这部分单独提出来说明比较好
点亮12星座印记,
  双喷码部分,其实前半部分的倒印,正好可以试着用来佐证我上一楼提出来的喷码工序处于印刷工序的哪个时期的问题。它可能用来证明电喷码不是与邮票印刷连续的,而是将印刷全张裁切成邮局全张后,再加盖的喷码,毕竟手盖码就是这样操作的,所以才会出现四个角都有版号的情况。但也有可能有些票在上印版时正反不同,所以导致了喷码位置不同。我对于邮票印刷方式了解太少,只能做些猜测了,这方面的内容友可以继续补充论证。  另外,电喷码时期的手盖码这部分非常有趣,可惜友的素材较少,可以多收集一些,尤其是版票,看看究竟是混用还是合用,可以深入研究一下它的具体成因。  最后,电喷码部分我觉得没有必要把同号的问题提出来,我个人认为这和版号的研究不太搭调,只是一种玩法,可以提及,没必要多说。
点亮12星座印记,
  荧光码部分友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了,我只有学习的份,还没敢提出来什么疑问。  还有几点建议供友斟酌:  1、关于素材:建议友作扫描图或清晰大图,会为友的巨作加分不少的。  2、关于结构:因为友的每一部分或者按编码分类来讲述,或者按邮票志号顺序讲述,其实除了分水岭式的说明需要按时间来排序以外,建议友可以按邮票印刷厂家来讲述,这样显得更加清晰一些,有些问题也更容易暴露出来,更容易研究透彻。  3、票种问题:就是上面我所提及的普票问题,因为普票与纪特邮票的差异性,所以我仍然建议友把普票单独提出来进行说明,这样整篇的脉络更加清晰。  4、关于版权:友辛苦的研究成果如果被盗用,将会非常的打击人。建议友不要轻易发表这种长篇的论文,另外注意做好版权保护,至少也要弄个显著的声明。  最后,再次感谢友带来如此丰盛的邮识大餐,我会建议大吧加精的。
点亮12星座印记,
大吧快来设精
点亮12星座印记,
厉害!不明觉厉!
真正有营养的学术帖
传统集邮者,点赞!
这种文章好有营养
学习!学习!再学习!
野玫瑰不止有两把刷子,起码有20把刷子
友,您把邮政的老底掀开了,又逼着他们出坏招了,呵呵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邮票有真假之分吗?_百度知道
邮票有真假之分吗?
要识别邮票的真伪,首先要有心理上的警惕性,尤其是购买珍贵邮票或紧俏邮票时,千万不可马虎大意。第二,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邮票知识水平,熟悉邮票的特征,如 纸质、刷色、背胶等。第三,识别伪品要借用一些科学手段,请教专家,并注意各方面已经揭露出来的伪品的信息。 目前鉴定邮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一、比较法就是拿被鉴定的邮票与真票进行比较,如果图案、文字、颜色、油墨、 纸张、齿孔、背胶等完全一臻,就是真票。 二、技术分析法(大概是最科学的方法了):是对被鉴定邮票的印刷方法、纸张、油墨、背胶、暗记等进行技术检查和化验。进行技术分析手段很多,如果被鉴定的邮票、是用水印的纸印刷的,可用水印鉴别器对水印进行观察鉴别;为了鉴别所用纸张和油墨是否与真票相同,有的国家用化学方法对纸张和油墨进行化验分析。通过这些手段检查即可确定一枚邮票的真伪。 在报刊上分开揭露的伪造邮票犯罪行为的报告,现将几种已经在邮市上出现并坑害了不少集邮爱好者的假新中国邮票的特征介绍如下: (1)热门的生肖邮票 不用说,伪造最多的就是T·46“猴票”。由于“猴票”价格上升最快,所以假“ 猴票”近几年始终不断。“猴票”的真品是雕刻影写版合印,背面刷胶。市场上的伪品, 都是照像版面翻印。真伪的区别,一是真品的有立体感,画面猴毛细纹清晰,而假猴票因为是照像版印刷,猴毛分不出细纹,层次不清;二是真品颜色深红,而假票的红色发粉、桔黄色较深,有光泽;三是真品上的猴眼炯炯有神,而假票的齿孔不均匀;五是假票无背胶,票面右下角还有暗杠(这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印在印刷上的)。如果你在购买猴票时仔细按这些区别比较一下,就能识别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2)热门的小型张 最典型的是伪造J41M和J42M两张加字小型张。因为这两张小型张身为“四大支柱”中的二根支柱,而且与T37M和T38M是同一图案,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伪造的条件。 鉴别真假J·41M和J·42M的主要特征,一是区别文字笔划的特征。J·41M真品的“ 乔”字,上面的“夭”和下边的“ル”不完全相连,“内”字的顶笔是直撇,“届”字下半部连成了“由”字;而假J·41M的“乔”字则完全相连,“内”字的顶笔印成弯撇,“届”字下半部不连,不象一个“由”字。 二是区别字体的清晰程度,J·41M真品的“第”、“票”、“博”三个笔划较多的字和J·42M真品“民”、“国”、“邮”、“票”、“香港”六个字,都字体清晰,线条不连;而假票则字体模糊,线条连结。 三是区别标点符号的特征。J·41M真品志号的“J”字头后是“休止”符号,即J·41(1-1);而假票“J”字头后是逗号,括弧内则是休止号,即J·41(1·1)。 (3)新中国的变体票 近几年已经发现的伪变体主要有二种手段。一是伪造齿孔。二是化字褐色。有人用某种化学试剂将邮票画面的某种颜色褪去或变色,伪造成变体票。 (4)“JF.1”“JF.2”和“JF.22”邮资封 “JF.1”“JF.2”在邮票封片系列中,由于发行量少,又是“领头羊”,因此价格上涨很快,成为不法分子伪造的目标。局组织有关专家鉴定,曾在《集邮》上公布上鉴别方法,具有权威性,摘录如下:首先从纸质地识别。JF.1、JF.2真品使用的是105 克进口布纹纸,厚度为0.11mm。而伪品是用两种纸张印制的,一种是128克布纹纸, 纸厚为0.14mm,这与真品在手感上有明显的厚薄差异。一种是使用双面铜版纸印刷的。 第二,从印刷工艺上识别。JF.1、JF.2伪品在印刷工艺上是将真品作为原稿,用翻版的印刷工艺进行复制的。 第三,从色像上区别,发行的真品是用专用颜色印制而成的。而伪品的图案,文字都是用三原色套印印制的,色像有着明显的区别。 还能从伪品的外形、尺寸、形状及规格等方面发现它与真品的微小区别。 1988年10月,辽宁省公安厅曾破获一起伪造《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一案。在全国各地一些邮市上,还发现过不法分子兜售《黄山》、《金鱼》、《牡丹》小型张等名贵老纪特邮票。这些伪品都是用彩色复印机复制的,并刷有背胶、打有齿孔,几乎可以乱真。辩别这种伪品,要注意观察它的画面,看是否有较粗颗粒,细小字迹的线条是否模糊,另外刷色上也与真品有偏异。还有一种老纪特邮票伪品是不法分子从邮票目录上揭下来 后加工制造的,这种伪品更应该容易识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1》伪品的种类
1、假齿孔邮票
  邮票如果同时发行了细齿与粗齿邮票,或者有齿与无齿邮票,或者同图案的邮票与小本票,当两种邮票品的价格差异较大时,变造者就会在齿孔上动脑筋。例如,当无齿邮票价格远高于有齿邮票时,把真邮票的齿孔剪掉,使其成为无齿邮票。有时,某些有齿孔邮票比无齿孔邮票更贵,就会给无齿票或小本票没齿孔的打上齿孔。此外,人为搞出变体品,专门在邮票图案上打齿孔,称作“错齿票”,或者把双连票中间原有的齿孔补好,就成为了“漏齿票”。
2、假刷色邮票
  “变色”、“漏色”是收集变体邮品者收集的主要品种。邮票刷色的标准很难用文字精确表述,辨别难度很大,主要凭视觉感。使用化学药品、改变或除去邮票的颜色,人为造成错色票。
3、假水印邮票
  水印是在制作...
只要是价值高的邮票,一般都有假。价值低的假货就很少,
当然有咯。
邮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2只猴子的80分邮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