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介绍南沙特色或特产区水上婚礼和特产来写写

广州市南沙区冯瑞珍土特产店
广州市南沙区冯瑞珍土特产店
店铺介绍广州市南沙区冯瑞珍土特产店地址设在中国的南大门羊城广州,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灵新公路新垦大道116号之一(临时经营场所有效期至日),老板是冯瑞珍,于日在广州工商局登记注册挂牌成立,店铺注册资本未提供相关产品基本资料主要营产品
成立日期日
店铺地址 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灵新公路新垦大道116号之一(临时经营场所有效期至日)
老板冯瑞珍
邮编510000
座机电话
未核实 谨防诈骗
注册资金未提供网址/guangzhou/co/631404.htm
信用等级
企业人气第38次被浏览
所属分类
所属城市
小提示本页是 [广州市南沙区冯瑞珍土特产店] 在顺企网的黄页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店铺, 认领该企业后可以删除广告,或者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
] 广州市南沙区冯瑞珍土特产店的地图百度地图中的红点是广州市南沙区冯瑞珍土特产店在广州的具体位置标注,您可以用鼠标拖动查找,双击放大缩小地图广州相关食品厂单位 广州推荐企业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企业自行发布,本站所有服务免费,请提防诈骗,顺企网不负任何责任
顺企网版权所有
发布批发采购信息、查询企业黄页,上顺企网
费时78毫秒,缓存: 0:00:36基本概况/南沙区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倾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南沙地区依山环水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使南沙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南沙现已拥有南沙蒲洲公园、南沙天后宫、苏州水乡一条街、南沙高尔夫球场等一批旅游景点和设施。日,国务院批准(国函35号)同意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南沙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 从日零时起,番禺区人民政府将南沙街、黄阁镇、横沥镇、万倾沙镇、灵山镇的七一村和庙南村等成建制移交给南沙区人民政府接管。广州老八区之一。
历史沿革/南沙区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番禺为南海郡之首县。公元前204年,赵佗在南海郡建立南越国。南沙区域平原地带尚未形成,浅海中零星分布的丘陵洲岛,位于番禺县域珠江出海口的最南端。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地而置东官郡,同时置宝安、安怀、兴宁、海丰、海安和欣乐六县。南沙区域从南海郡番禺县析出,隶属东官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南沙区域随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东莞县析出香山镇改置香山县。黄阁地区从东莞县析出,隶属香山县。南沙区域浅海中的丘陵洲岛周围沙泥已淤积成坦,部分已拍围成田,龙穴岛等地仍属东莞县。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黄阁立村,称香山县古海乡黄旗角村。明洪武十四年(1381),黄阁改称香山县黄旗都黄旗角村。南沙区域中的东瓜宇、塘坑、板头先后开村,万顷沙、义沙地区形成沙坦,黄山鲁南面地区开始称沙埠、南沙等名,仍隶属东莞县。明代,龙穴岛周围沙坦淤积形成洲。明天顺八年(1464)《东莞县志》载:东莞县“最南端为大洋龙穴洲”。南沙区清乾隆年间(),东莞县划五属(二厅三司)进行管辖,今南沙街部分地段已形成,为东莞县缺口司南沙村。清道光十五年(1835),东莞与香山交界水面和南沙村前面先后浮起大片沙坦。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县的知县为两县争沙达成和解,在万顷沙中间开挖界河。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属香山县;界河东北归东莞县管辖。至民国初年,东莞县拥有南沙村、万顷沙的沙坦与沙田近六七万亩。民国十四年(1925),香山县改称中山县,黄阁与万顷沙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随改属中山县。南沙、大虎岛、小虎岛与万顷沙界河以东地段以及鸡抱沙、龙穴岛隶属东莞县。二十世纪40年代,东莞县明伦堂在万顷沙东北部建立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民国三十七年,南沙乡成立,属东莞县第五区。1949年12月,万顷沙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被接管,改称万顷沙接管处农场;1950年,定名为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1950年10月,南沙、万顷沙、长沙、龙穴、小虎、大虎划属东莞县第九区。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划属中山县第十区。1951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珠江区专员公署海岛管理处成立,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从东莞析出,划入海岛管理处管辖。1951年底,在万顷沙二涌一带的5个围,组建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1952年10月,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随海岛管理处移交中山县渔民区人民政府管辖。同年,万顷沙正安等8个围并入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随即更名为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1954年,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和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合并,成立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直属省农垦厅。1953年4月,珠海县成立,万顷沙、龙穴岛和沙头乡、沙中乡、沙尾乡,连同从东莞县析出的南沙、长沙、小虎、大虎,与同时从中山县析出的冯马乡、新安乡、平安乡一并划入珠海县第四区管辖。1954年长沙划入中山县大岗区。1955年7月,珠海县第四区改称珠海县万顷沙区。1957年3月,珠海县万顷沙区划入中山县,改称中山县万顷沙乡,南沙随改属中山县万顷沙乡。大虎、小虎、沙仔岛划入中山县黄阁乡。1958年,黄阁乡、万顷沙乡撤乡改社,分别改称黄阁人民公社、万顷沙人民公社。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并入万顷沙人民公社。1959年1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黄阁人民公社先后并入万顷沙、大岗人民公社。同年6月,番禺县建制恢复,7月,黄阁(含大小虎、沙仔岛)和万顷沙(含南沙、龙穴岛)恢复人民公社建制,2个公社从中山县析出,一并划入番禺县万顷沙人民公社。1961年3月,南沙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南沙人民公社,长沙、义沙属番禺县大岗公社。1972年10月,新造、潭州人民公社的8个渔业大队迁到万顷沙尾,组建新垦渔业公社。1975年1月,番禺县改属广州市管辖。1978年,大岗公社析出前进、义沙等5个生产大队,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冯马一、东升等5个生产大队,组建横沥人民公社。1978年6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改称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日撤公社改区。日撤区改镇,南沙区域有黄阁、万顷沙、新垦、横沥、南沙5个镇和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88年,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由省下放至广州市。1989年6月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1992年1月,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加挂“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两块牌子。日,广东省、广州市确定南沙为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重点开发区,成立南沙经济区管理委员南沙区地理位置会,为县局级单位,由番禺县人民政府管理。日,番禺撤县改市(县级),6月17日,南沙经济区和南沙镇合并,成立中共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委员会、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总公司。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7月8日,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挂牌,行政上为番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同年,原南沙镇改设南沙街,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成立,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用地、开发、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日,撤销新垦镇,划入万顷沙镇。日,珠江管理区成建制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管理。日,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新设立南沙区,番禺区的南沙街,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入南沙区。日,南沙区下辖南沙街道,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南沙区管辖南沙、珠江2个街道和黄阁、万顷沙、横沥3个镇。2008年4月,经广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新的中共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行政上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承担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不再保留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和原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日,龙穴街道办事处挂牌设立。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广州市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划归南沙区管辖。2013年,南沙区下辖3个街道:南沙街道、龙穴街道、珠江街道;6个镇: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区政府驻黄阁镇。
人口民族/南沙区
人口2013年年末,南沙区常住人口62.51万人,户籍人口37.11万人。户籍人口中男性占50.08%,女性占49.92%。2013年,南沙区户籍出生人口4247人,出生率11.53‰;死亡人口2325人,死亡率6.31‰;自然增长人数19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民族南沙区户籍人口中以汉族为多,其中汉族占92.1%;少数民族有壮、瑶、土家、苗、侗、布依、满、回、蒙古等34个。
地理环境/南沙区
位置境域南沙区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中山市、佛山市顺德区接壤;北以沙湾水道为界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地处珠江出海口和大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是珠江流域通向海洋的通道,连接珠江口岸城市群的枢纽,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总面积783.86平方公里。地质地貌南沙区地质基底由古生界变质岩系构成,最老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及硅质岩,分布在南沙街的塘坑至南沙林场鸢鹅山一带;加里东期的混合花岗岩分布在南沙街深湾;大面积的基岩是燕山期的细粒、中粒、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在黄山鲁、大山乸山一带;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的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分布大虎山和小虎山一带。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滩涂,其中低丘台地占总面积47%,平原占53%。区内最高点黄山鲁山海拔295米。气候南沙风景南沙区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时段超过6个月。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春常阴雨,秋高气爽。南沙地区年平均气温22.2℃,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之差为14.7℃。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夏盛吹偏东南风,冬多吹偏北风。夏秋常有热带气旋影响,平均每年约有3~4个热带气旋影响南沙区;冬季会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每年约有1~2次强冷空气影响南沙区。对农业生产有影响的过程还包括低温阴雨、倒春寒、寒露风、霜降风等。南沙地区年雷暴日数为78.3天,属于强雷暴区,常出现雷雨大风、强降雨、强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水文南沙区内水域面积(未含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三镇)达188.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内河涌116条,总长294.8公里。
自然资源/南沙区
土地资源2012年南沙区有耕地面积22.58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4万亩、粮食产量,蔬菜种植面积11.8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0.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4.95万亩,产量7.41万吨。可利用林地面积3.4万亩,森林复盖率6.9%。水资源南沙区主要有虎门、蕉门、洪奇沥三条水道,径流量为4.8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流量1377亿立方米。其中虎门水道603亿立方米、蕉门水道565亿立方米、洪奇沥水道209亿立方米,分别约占珠江年径流总量的18%、7%、6%左右。全区现有蕉东联围等九大联围外江堤防,总长236.3公里。生物资源动物类以鱼类为多,如随咸水上涌到海口附近繁殖的黄鳝、黄鲫等,从咸水溯江回游产卵的鲥鱼、黄鱼,从江河入海回游产卵的河鳗,常年在江河附近繁殖的鲍鱼、鳗鱼以及自然生长的鳗、鲩等。甲壳、贝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类品种繁多。植物类的各类树、竹、花草、藻类品种繁多。矿产资源南沙、黄阁一带花岗岩储量丰富。
经济/南沙区
总述2013年南沙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2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5.95亿元,比2012年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74.74亿元,比2012年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7.34亿元,比2012年增长8.3%。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6:74.31:20.63。财政税收2013年,南沙区实现税收总额298.19亿元,比2012年增长18.29%。南沙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58亿元,比2012年增长13.9%;一般预算支出57.88亿元,比2012年增长36.97%。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24.05亿元,占本级预算支出总额的84.48%。固定资产投资南沙展馆2013年,南沙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74亿元,比2012年增长31%。全年完成重大基础设施投资56.87亿元,比2012年增长23%。明珠湾建设全面启动,新开工、奠基的项目达33个;广州港南沙港区三期全面开展疏浚吹填及软基处理施工;江海联运码头一期陆域形成工程完成施工;地铁4号线南延段全面开工建设;凤凰一桥主桥已合拢;瓦卢瑞克法国U型管项目、天运物流项目等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试运行。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04.19亿元。南沙区房屋施工面积584.6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431.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6.1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25.88万平方米。农业南沙莲藕基地2013年,南沙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5亿元,其中渔业实现产值26.95亿元,产值占南沙区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36.64%;种植业产值38.69亿元,占南沙区农业产值的52.6%;畜牧业产值6.9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6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7万亩,甘蔗种植面积8.7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7.9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7.15万亩,花卉种植面积3.7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3.43万吨,甘蔗产量71.98万吨,蔬菜产量53.29万吨,水果产量13.81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2.99万吨,生猪出栏量17.53万头,牛奶产量0.8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3.05万吨。2013年,南沙区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7家;南沙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1个,面积9817.2公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8个,绿色食品认证15个。工业2013年,南沙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74.33亿元,比2012年增长18.8%;实现工业增加值646.68亿元,比2012年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420.76亿元,比2012年增长19.1%,其中内资企业产值增长33.38%,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1.64%;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增长13.8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66%;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0.8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7.7%。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9.8 :70.2。2013年,南沙区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975.42亿元,比2012年增长11.0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0.29%,其中汽车整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实现产值746.92亿元,占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0.85%;船舶制造业完成产值84.97亿元,比2012年增长9.87%;化工制造业完成产值299.03亿元,比2012年增长23.11%;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83.6亿元,比2012年增长13.07%。南沙区2013年,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43.7亿元,比2012年增长16.55%。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衔接良好,销售产值2358.11亿元,比2012年增长18.38%,产销率达97.41%。利润总额113.13亿元,比2012年增长78.99%。南沙区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全年亏损总额15.47亿元,比2012年下降56.76%。2013年,南沙区共有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67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18.17亿元,比2012年增长20.25%。主要工业产品方面,2013年,南沙区生产汽车30.3万辆,比2012年增长20.58%;发动机44.74万台,比2012年增长15.63%;发电量134.56亿千瓦时,比2012年下降1.92%;钢材产量258.74万吨,比2012年增长11.86%;初级形态塑料54.75万吨,比2012年增长20.28%;印染布27536万米,比2012年增长10.55%;精制食用植物油61.74万吨,比2012年增长19.73%;家用电冰箱93.28万台,比2012年增长65.69%;空调286.13万台,比2012年增长63.29%。建筑业2013年,南沙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06亿元,比2012年增长2.6%。完成建安工作量255.19亿元,比2012年增长53.38%;其中建筑工程225.41亿元,安装工程29.79亿元。港口物流业2013年,南沙区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05亿吨,比2012年增长12.1%;集装箱吞吐量1036.33万标箱,比2012年增长7.5%。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57条,比2012年增加12条,其中国际航线42条,国内航线15条;全年累计航次达到2.27万次,比2012年下降3.5%。2013年,南沙保税港区进出区货值493.5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8%;保税业务货值45.8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1%;区内企业进出口货值26.3亿美元,增长1.48倍。2013年,在龙穴岛经营的物流行业企业和机构近200家,有开展保税业务的企业30家,其中投资额上亿元的大型物流企业有合捷、天运、南沙国际物流、南沙开发物流园公司、江海联运码头公司等企业。国内商贸旅游2013年,南沙区实现国内商品销售总额418.31亿元,比2012年增长2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31亿元,比2012年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6.24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07亿元。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870多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49亿元,比2012年增长21.7%。招商引资2013年,南沙区新签订外资合同个数47个,比2012年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9.56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合同利用外资15.7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外贸进出口南沙区道路2013年,南沙区进出口总额158.73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3.96%,其中出口80.1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9.5%;进口78.5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52%。按出口贸易方式分类,南沙区实现一般贸易出口12.61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45.42亿元;按出口商品品种分类,主要集中在船舶及运输设备、机电和音像设备及其零件附件、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等类别。南沙区机电产品出口35.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57亿美元。出口额超2亿美元的企业有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名幸电子(广州南沙)有限公司、沙伯基础创新塑料(中国)有限公司、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这10家企业出口额合计32.59亿美元,占南沙区出口额的40.65%。
社会事业/南沙区
科技南沙体育馆2013年,南沙区共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815.02万元。年末,南沙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数44家。全年南沙区专利申请量达1433件,增长1.19倍,其中发明专利564件,增长2.4倍;授权专利366件,增长1.2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7件,比2012年增长26%。获得国家支持科技项目4个,获得省市支持科技项目35个,共获得上级科技部门支持经费4278万元。2013年,南沙区成功吸引工信部“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工艺装备技术基础服务平台”和国家发改委“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两个国家级平台落户,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步伐,与德国和加拿大的两家知名高校合作设立研发中心。教育2013年年末,南沙区共有学校81所,其中小学59所,普通中学1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南沙区有省一级学校5所、市一级学校20所、区一级学校49所。南沙区中小学在校学生59450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568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148人。南沙区共有专任教师4096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060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3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1.65%,大专以上上线率达90.59%。南沙区共有幼儿园数82所,幼儿园在园人数19340人。文化南沙区绿道2013年年末,南沙区图书馆共有藏书13.3万册。已基本建成了复盖区、镇(街)、村(居)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其中,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均已成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9个镇(街)文化站中,有5个省特级文化站,3个省一级文化站。万顷沙镇被评为全省“百佳文化站”。156个行政村(居委会)中已全面建成文化室和农家书屋(绿色网园)。成功举办了2013广州水乡文化节暨首届东涌水乡运动会等一批文化节庆活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等公益演出40场次,“艺术语言与主持”等系列文艺讲座、培训23场,播放农村数字电影1800多场次。卫生2013年,南沙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7个,其中医院1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门诊部15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7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间,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村卫生站113所;南沙区医院实际拥有床位1279张,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505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981人,注册护士1033人。人民生活2013年,南沙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572.6元,比2012年增长13.1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76.2元,比2012年增长8.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86.2元,比2012年增长10.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174.1元,增长8.5%;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3258元,比2012年增长11.5%。就业2013年,南沙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76%。南沙区安排就业专项资金950万元,比2012年增长2.8倍。全年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9035人;组织培训本地劳动力6730人,其中技能培训1265人,职业指导1971人,提供就业岗位22000个。社会保障2013年末,南沙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9333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03920人;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98385人、210014人、165055人。2013年,南沙区16岁以上本地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9%。城乡低保救济标准统一提高到540元,五保供养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分别提高到1235元和810元。安全生产2013年,南沙区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共死亡56人,其中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16人,南沙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18,南沙区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十万人死亡率是0.003。环境2013年,南沙区空气优良率为85.48%。南沙区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9.72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区绿化复盖率达42.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30.65平方米;建成湿地林区1.5万多亩。
民俗风情/南沙区
语言南沙区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操粤语。南沙地区的粤语属于广府片、高廉片、罗广片、四邑片4个片中的广府片。特产南沙土特产有新垦莲藕、蕉门红蕃薯、小虎麻虾、横沥甜玉米等,其中新垦莲藕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传说葫芦山位于大井、东里、蕉门三村的交界处,是黄阁大山乸较大的山冈。相传古时有一老渔翁在这一带江面上以捕鱼为生。一日闲暇,他背着盛满了酒的葫芦上山游览,边喝酒边观光,放眼所见,一派大好春光,不觉把带来的酒喝光了,人也有醉意,便躺在山间歇息。酒醒后下山,竟忘记了带走葫芦,后来这葫芦落地生根,越来越大,变成一座葫芦山。而这葫芦山下,本是渔翁撒网捕鱼的江海,经过漫长岁月,沧海变桑田,后来此地称为“渔翁撒网”,在蕉门村境内。
城市区划/南沙区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广州城市规划,南沙规划区范围包括广州番禺沙湾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约7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575平方公里。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顷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总面积约5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日,国务院批准(国函35号):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副城区,广州南拓的核心。南沙副城区是广州城市空间与产业南拓的核心。发展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服务的高端服务业,重点发展临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工业三大产业,建设汽车、造船、钢铁、石油化工四大基地。
山脉地理/南沙区
南沙区黄山鲁位于南沙镇中部制高点,为南沙最高峰,海拔295米,因在主峰俯瞰四周表土呈黄灰色的大小山岗,形似一只黄色的山鹿,故名“黄山鹿”,避俗就雅,习惯称为黄山鲁。大山乸位于黄阁中南部,海拔224米,主峰四周环绕着十多座海拔150米小山,犹如众星拱月,众子拥母,故名,山体以花岗岩为南沙区主,上有风化之砖红壤,植被有人工荔枝林及次生林,种类较为缺乏,但位置优越,俯视整个南沙地区及其珠江口,山体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2600米,面积约6平方公里,约相当于7个越秀公园。位于狮子洋,因山体酷似伏睡的老虎,故名。大虎山面积1.2平方公里,海拔178米,由红色沙岩构成,给人一种光秃秃的感觉,只有岩石风化处有少量植被,周围海域有浅礁暗礁。小虎山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由红色沙岩构成,有少量植被,因小虎岛四周泥沙堆积成陆,小虎岛的面积却比大虎岛大得多,岛上出产著名的小虎麻虾(基围虾),南部建有成为华南最大的石化码头及化学仓库。
行政区划/南沙区
南沙区辖3个街道、6个镇:龙穴街道、南沙街道、珠江街道、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榄核镇全镇占地面积74.48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5万多人,外来人口6万多人,共管辖2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和2个农场。这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镇河涌交错,水陆交通便捷。容奇水道、沙湾水道环绕西北,广珠东线由镇前经过,北斗大桥连接着该镇和市西线公路,公路直通深圳、珠海、广州,其中距市桥7公里,相距深圳90公里,距珠海80公里,距广州32公里。同时,榄核镇相距南沙港(国家一级港口)、莲花山港仅30分钟车程,到顺德港则只需5分钟即可直达,堪称东临东莞、深圳,南达南沙中心区域,西至佛山、顺德,北上番禺、广州。作为贯通穗港澳的交通枢纽,榄核镇将随着南沙发展而显得越发重要,甚至或将被打造成为住宅区域。2012年12月零时,榄核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大岗镇大岗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规划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万人。大岗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区内有一座占地5000亩的十八罗汉山脉。2012年12月零时,大岗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东涌镇东涌镇总面积91.66平方公里,2008年,全镇总人口15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7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8万多人。下辖2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均享受珠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优惠政策。2012年12月零时,东涌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黄阁镇该镇常住人口约11500多户,35600多人,外来人口16000多人。 经沧海桑田,历经演变,原是一片冲积平原的黄阁,变成“一山三水六平原”镇域面积70多平方公里,面向浩瀚的狮子洋和珠江出海口,毗邻港澳,与东莞市隔江相望,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群的中心和枢杻。万顷沙镇位于广州的最南端,北距广州市区52千米,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3海里。200多年前,万倾沙一带称乌珠大洋。万倾沙镇境内原为浅海滩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万倾沙良田,万倾沙镇因此而得名。1953年与南沙、龙穴岛、长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划属珠海,为珠海县第四区。1954年,中山县析出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区。1955年秋改称为万倾沙区。1957年划属中山县,改称万倾沙乡。1958年10月,与珠江农场合并为万倾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农场,黄阁公社并入;4月,析出黄阁改属大岗公社;7月划属番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为万倾沙区。1987年为万倾沙镇。2002年3月,原新垦镇并入万倾沙镇后,全镇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319.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6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50多平方千米,总人口4.04万人。2005年10月,万倾沙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横沥镇横沥镇组建始于1977年10月,由大岗镇、万顷沙镇分出共12个行政村而成,因境内有上、下横沥两条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设立南沙区。是年10月,横沥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同时,把原番禺区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庙贝农场划归横沥镇管辖,至此横沥镇下辖14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和1个农场。全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26541人,总耕地面积40139亩。横沥镇地理环境优越,地处广州、深圳、珠海几何三角的中心,由“一岛两陆”组成,北距广州市区50公里,东南至深圳80公里,南至珠海75公里,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8海里,南距澳门25海里。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是粤、港、澳的重要交通枢纽。陆上京广珠高速公路、南部快速路、广珠东线公路、西线七号公路横穿镇内,水上有肇庆港、顺德容奇港、广西梧州港双体飞翼船途经横沥到香港。南沙街道南沙街道位于南沙区东南部,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区现有15个村民委员会,3个(农)林场,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2万人,外来人口7.8万人。街境主要由低丘台地和冲积平原组成,东南面向珠江口,东北有虎门、西南有蕉门两水道出海。珠江街道(同时挂珠江华侨农场牌子)地处南沙开发区西部,东与南沙街一水之隔,西、北、南与横沥镇、万顷沙镇相连。场内河涌纵横,是典型的水网地带。灵山至新垦公路贯穿其间10公里,南部快线仑头至龙穴岛贯穿其间5公里,广深珠高速公路距本地5公里。至2006年底全区户籍人口18428人(其中归难侨侨眷5003人,从化市黄龙带水库移民580人),流动人口5015人。全区面积57.13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一区、二区、三区、中心区、红岭区、龙穴区、甘化总厂小区)。2006年完成社会总产值13.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6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亿元。人平年收入6528元,劳平年收入20554元。管理区机关设科室8个、机关服务中心1个,配置公务员46名。龙穴街道日,位于广州市最南端的街道办事处--南沙区龙穴街道在龙穴岛正式挂牌成立龙穴街道原本只是南沙区万顷沙镇辖内的一个小渔村,位于珠江口的蕉门、虎门水道出口交界处、伶仃洋上,由龙穴旅游区、鸡抱沙和孖沙三片区组成。曾经分别由珠江管理区和万顷沙镇管理,2010年底,龙穴街道常住人口2.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0.2万人,从事非农产业人口2.3万人,水域面积79.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49.8平方公里。
教学资源/南沙区
省一级学校:南沙中学小学、南沙第一中学市一级学校:实验小学、沙尾二小学、新同丰小学、横沥小学、黄阁小学、黄阁中学、万顷沙中学、横沥中学、新垦学校区一级学校:金洲小学、金业小学、鹿颈小学、大塘小学、大井小学、莲溪小学、东湾小学、麒麟小学、万顷沙中心小学、沙尾一小学、三民小学、冯马小学、大田小学、义沙小学、庙南小学、金隆小学嘉安小学、珠江小学、侨兴小学、珠江中学区直属学校:南沙第一中学、金隆小学、麒麟中学、珠江中学、珠江小学、侨兴小学、嘉安小学南沙街:南沙小学、实验小学、金洲小学、金业小学、鹿颈小学黄阁镇:黄阁中学、黄阁小学、大塘小学、大井小学、莲溪小学、东湾小学、麒麟小学横沥镇:横沥中学、横沥小学、义沙小学、冯马小学、大田小学、庙南小学万顷沙镇:万顷沙中学、万顷沙小学、新垦学校、沙尾一小学、沙尾二小学、三民小学、新同丰小学
文化体育/南沙区
2007年,蕉门河社区文化和体育中心、黄阁体育公园已投入使用,南沙体育馆、大角山及上下横档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抓紧建设。南沙街、万顷沙镇建成省特级文化站。积极推进“农家(社区)书屋”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任务,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97.75%和3.7‰。建成5个“星光老年之家”。初步完成了我区首部年鉴的编纂工作。区档案馆成为省一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达22万卷。全区5个基层司法所业务用房全部达到省、市规范化建设标准。政务信息工作考核获全市第一名,我区被评为市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得到加强,征兵任务顺利完成。优抚安置、妇女儿童、外事、口岸、侨务、气象等工作实现了新的进步。2006年,黄阁麒麟舞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角山炮台等一批历史文化古迹已基本完成建设并对外开放。7月份,南沙成功承办了瑞典“哥德堡”号商船访问广州的首轮活动;11月份,我区老年大学应文化部文化司的邀请,参加了全国老年文艺汇演,荣获“荷花奖”;12月份,万顷沙镇成功举办了“广州水乡文化节”活动;文化旅游事业也顺利启动。开拓了“南沙一日游”,南沙滨海公园已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百万葵园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水文情况/南沙区
南沙区珠江口:珠江是中国最模糊的水系,它是西江北江和东江的合称,事实上没有一条河流学名叫“珠江”,而通常广东省有无数的河段习惯上又称为“珠江”,而正式列入教科书的珠江水系入海口都有八个之多,称为“珠江八大口门”或“珠江口”。本网页所指之“珠江口”,仅指北起南沙上横档岛,南至北纬22°35’处归属南沙管辖的伶仃洋北部,全长直线距离约15海里,有珠江四大口门(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与之相通。附近沙滩发育,滩涂资源丰富,较大的孖沙,鸡抱沙,大沙尾沙等为负1至负2米的浅海域,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可以围海造田或发展海水养殖。其中有龙穴岛,舢板洲,较杯洲,上横档,下横档,凫洲等岛屿,还有金销排,黄鱼排等明暗礁群岬角,均为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后备地区,由于不断围垦造田,南沙是全国6个耕地面积有所增加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加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尤其显得重要。虎门:位于南沙及东莞之间,是珠江注入南海的八大口门之首,因内有大虎山及小虎山而得名,是东江众多支流和北江支流沙湾水道,市桥水道,沥滘水道(广州狭义之珠江)的共同出口,注入伶仃洋。口门宽约4000米,输水量占珠江总水量的10-20%,平均潮差最大达3.8米,是广州出海的咽喉要道。狮子洋:是南海深入陆地的溺谷海湾,水面辽阔波涛汹涌,犹如海洋,洋之东侧有一山岛,宋代已称为狮山,故名狮子洋。此为珠江的河口段,是珠江主航道,因河道变迁沙洲堆积,地理范围多有争议,当地习惯称为“虎门水道”,上接广州的沥滘水道(狭义之珠江),下达虎门交椅角接川鼻洋,注入伶仃洋。全长41公里,平均宽为2000米,枯水期水深约为6-8米,最大潮差3.35米, 3-5万吨海轮可乘潮进入黄埔港。南沙区蕉门:珠江八大口门之一,北江主要出口之一,位于南沙及龙穴岛西部,万顷沙东面。元代在今黄阁镇蕉门村附近,穿流于黄山鲁及大山乸之间,因沙洲不断沉积成陆且受拦门沙分流作用,蕉门在地理景观上已支离破烂,现在习惯上的蕉门是指从亭角大桥开始到南沙港快速路的新龙大桥之间近20公里的珠江口门,宽度约为米,平均潮差2.45米。根据广州城市南拓战略,蕉门与珠江后航道(大学城),沙湾水道(广州新城)将成为广州三大沿江重点发展地带,未来南沙滨海新城就沿蕉门两侧展开分布。狭义的蕉门是指位于南沙和黄阁之间的蕉门河(滘),长约8公里,宽不足100米,根据南沙的城市规划,现正投资3亿元重点整治拓宽美化,将成为代表南沙新城市的轴心和客厅,未来南沙区府和4号地铁站定址在此。广义的蕉门水道是指从沙湾水道大坳口开始直到蕉门出海口,除上述蕉门外包括有榄核河,浅海涌,西沥,西樵水道,骝岗水道等星罗棋布的珠江水系,并通过凫洲水道与虎门相连,通达上下横沥水道与洪奇门相连,基本复盖了南沙大沙田所有镇区。洪奇沥:番禺与中山顺德的界河,上接潭洲水道和容桂水道,下泻珠江八大口门之一的洪奇门注入伶仃洋,并与珠江另一口门—横门相通,因每年汛期,洪水受海潮顶托,水势奇汹,谓之洪奇,故名。全长约50公里,平均宽度500-1000米,因泥沙不断沉积,航道水深仅3-5米,且因沿涂有众多的支流汇入,水文紊乱,泄洪及航运能力逐渐萎退。凫洲水道:蕉门水道的分支,位于南沙及龙穴岛之间,全长约6公里,宽度达数千米,因泥沙堆积,现日益缩小,规划中的“平南高速”(东部快线)有一控制工程—岛洲大桥就座落在此水道。
景点/南沙区
南沙资讯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是由霍英东基金会、香港科技大学和广州市科技局合作开发的以信息科技和其它创新科技为主题的一个国家级科技园。位于广州南端珠江之滨,背山望水,位置优越。苏州园林式环境清新古朴,宁静雅致。(该景点免费参观)。百万葵园占地26万平方米,以向日葵为主题,名列两项世界第一:规模最大达66.7公顷,荣获“全国规模最大的葵花园”枣“吉尼斯之最”记录;葵花常年开放,世界唯一。葵园共引进了来自18个欧洲、日本等观赏性向日葵品种,并优选培育出一批适宜亚热带种植生长的品种。通过基因的导入,培育出红色、紫色等特殊颜色及具有浓郁香味的向日葵,且经过科学规划种植,使葵园保持100万朵葵花常年盛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偏爱,葵园已从单一葵花园发展成拥有世界各国名花的主题花城,法国羽叶薰衣草、日本北海道薰衣草、欧洲树型玫瑰花、韩国孔雀花、以及我国芳香淡雅的茉莉花,都已成为葵园著名景点,也是入园游客流连忘返之地。园内还建起了全国首个松鼠乐园和蚂蚁王国以及麦兜猪乐园、松鼠狗乐园、小白鼠乐园、白鸽广场、西瓜蟹园、蝴蝶园、金鱼水中王国,构成一个充满温馨与情趣的童话世界。大角山天后宫大角山天后宫濒临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钟灵毓秀,曾被评为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天后宫依山而建、殿宇辉煌、楼阁宏伟。它集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与南京中山陵的建筑气势于一体,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天后宫的前身是建于明代在鹿颈村的天妃古庙,清乾隆年间经修复后,定名为元君古庙,抗战时期被日寇飞机炸毁。为顺民意,已故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倡导并捐资,于1994年在南沙大角山重建天后宫,并于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这里是供人们观光朝圣的好地方,一直香火鼎盛。景区内大角山有炮台多座,国务院于1982年正式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参观学习和缅怀先烈的好去处。有关南沙区的文章作品《南沙区赋》珠江入海口,江面广阔曰之伶仃洋。西岸半岛,潮起潮落,沙石丰盛,历代建筑常备。因地处广府南端,乡民搬运砂石,曰之南沙,久之南沙成俗。新石器祖先,商周百越人旺。围水田种甘蔗,堆土基育芭蕉;浅滩泥浆水稻,结网牧渔生活,集村寨成族人。大宋地属中山,明清东莞,共和年初归番禺。海潮年岁沉积,江土日月添加,堆砂石为小岛。山岗野草花木,雀鸟晨歌蜂蝶;地理江中如人之喉结,虎之利爪,分江水左右航道,曰之横挡岛。一炮镇守,千帆难扬,乃兵家要地。大清年间,朝廷洋务关税广府督办,水师“洋枪洋炮”,重兵把守。鸦片战争,双重屏障;铁蛋抗英,义勇军魂。抗日战争,军民斗志。飞机大炮,血染江水。甚称南国航道第一关。今岛上千斤古炮乃光绪文物,游客观光,爱国教育基地。香港富商霍英东(1)历数考察,窥南沙地势丘陵,数十里江岸宽广。果鲜花艳,春暖夏凉。鱼丰羹美,秋冬舒爽。水陆交通便利,乃海滨城市之地理,于是乎重金南沙。建码头船厂,修航道货运;高尔夫娱乐,打造南沙小区。共和四十四年成立开发区,国家重点项目。共和五十六年易名南沙区,隶属广州府新城区。西岸鹿颈村沙丘遗址,石斧兽牙,缸瓦陶泥,四千年人文历史。完整骨骸,先秦文明。遗骨今为国家科考院收藏,命名“南沙人”;沙丘遗址乃广州人发祥地。村前大角山有天后宫,乃共和四十五年霍英东重金建造。广场妈祖,三百六十五方石筑建,春夏秋冬,佑赐民安。山顶南岭塔,八层仿古建筑,应青龙之位。南沙天后宫占地一百余公顷,甚称“天后第一宫”。山腰有古炮遗址,乃鸦片战争之文物。今天后宫纳广州旅游景区,游人圣地。江中龙穴岛,乃南海龙王休闲之地。传龙王日巡江口,观岛屿老幼新装,家家喜乐,方知人间春节习俗。于是乎虾兵蟹将,龙门锦鲤,珍贝彩带,与民同乐。江面祥云七彩,宫殿艳丽琼楼,舞女云雾缤纷,幻影叠出。乡民疑似蓬莱仙境,香火敬奉。大明陈靖吉(2)诗曰“江心楼阁梵王宫,三千世界疑虚空。”;龙王显灵之处,后人称之龙穴岛。亦言张保仔(3)藏宝之洞,传说纷纭,未得考证。今龙穴岛为羊城旅游景区,国际物流码头。江岸内口万顷沙有湿地万亩,河涌网布,十九道涌平坦弯曲。树木茂盛,芦苇海风,荷花艳色;鸥鹭群舞,乃疍家人(4)生息之地。祖辈水上人家,舟艇日出暮归。乡民随兴而歌,随物而咏;无谱无词,曰之咸水歌。农家善种莲藕,春夏爽脆佳肴,秋冬肥厚靓汤,广府老幼皆喜。今湿地乃省府生态保护之所,严禁破坏。南沙塘坑祖始宋元,地理环抱半山,春风细雨,桂味花香。七月绿枝,硕果红红。朱氏人家,文风光宗耀祖。元末进士朱陈南峰,国子陪堂(5);历代子孙勤奋祖训,秀才举人亦为平常。名门祠堂,石柱青砖,花鸟装饰,显赫家族。今村中有明清祠堂七八,古井三四,数目之多具南沙乡镇之首位,实属难得。塘坑,亦是南沙政治文化的的发祥地。共和年初,乐畊公祠乃乡公署安置之地,现文联书画创作基地,今塘坑牌坊乃叶选平题字(6)。走进村落,古老小巷,古老砖瓦,古老墙壁,眼目惊喜。南沙腹地黄阁,古曰“凤歌”。传大唐张九龄日途鸡谷岗,闻山鸡而鸣,疑是凤凰高歌,曰之“此处凤歌优胜宫女”,故名“凤歌”。大宋年间,有粤西麦氏家族二百余人搬迁入住,知凤凰故事,改“凤歌”为“凰歌”,因避皇家字眼,故书写为“黄阁”,久之黄阁成俗保留乃今。天然地理,风水宝地,优胜比邻,黄阁历代辈出英杰。大宋麦必荣官位仪大夫,元初麦术广西提督总兵,正一品武官平章政事,赐良田万亩。子麦公进副将军,正三品轻车都尉。今莲溪麦氏大宗祠,清光绪古迹,市府文物单位。悠悠古镇,习俗秉承。正月初七开灯,姓氏男丁旺族。煎堆油角年糕,宴请亲朋好友。锣鼓麒麟作兴,腾空翻跃摆尾;探头寻青舞步,笛奏得胜令歌。美酒祈祷,雨顺风调。民间艺术,桂冠山花(7)。今黄阁汽车城,乃南沙工业重镇。历数变化,繁荣日增。今南沙之地,辖南沙、龙穴、珠江、万顷沙、黄阁、横沥、榄核、大岗、东涌九街镇。方圆八百余平方公里,纳百万良民百姓。高速公路,华夏南北。地铁轻铁,融通广佛。便利港澳,客运码头。情怀感叹,赋文留世。注解:(1)霍英东:原名官泰(公元1923---2006年),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番禺。香港知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九、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2)陈靖吉:明初东莞诗人,作有七绝赞伶仃洋海市蜃楼奇观;《觉华烟雨》江心楼阁梵王宫,三千世界疑虚空。渔村相对一水隔,竹篱茅舍有无中。(3)张保仔:原名张保(年),明末清初广东沿海著名的海盗,号称“华南海盗”。(4)疍家人:共和年前,南方一带生活在水上以打鱼为生的人群,被称之为“疍家人”,他们多分布在南方的沿海地区。(5)国子陪堂:元朝辅导国子学习,监督国子学习的文官,统称之为“国子陪堂”。(6)叶选平:生于1924年,广东梅州人,父亲是共和开国元帅叶剑英。历任广东省省长,国家政协副主席。(7)桂冠山花:2000年,黄阁麒麟舞参加在杭州举办的“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荣誉“山花奖”第一名。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6次
参与编辑人数:2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34:21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上婚礼幸福视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