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科的要为社会真理文死谏 武死战出处, 学理科的要为科学真理死研, 学武的要为真理与和平死战, 国家就不愁做不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学文科的傻还是学理科的傻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太蔟在微博大放厥词,谓朋友的女儿一门心思要读北大,放弃人大的“好专业”,选择了北大历史系,一个“文科傻妞”即将诞生。我因友人转发,看到此君的微博,并欣喜地发现我很早就主动拉黑了这位教授。此君为网络黑打手方舟子充当前驱,字里行间透出傻气,我之所以要主动拉黑,乃是宣示汉贼不两立之意。此君谬论,譬如当街撒泼,果然引得围观。我不想著文痛驳,因为踢癞皮狗不足为勇,只分条注明我的观点,读者想看我去踢癞皮狗的,怕要失望了。
一、学文科的傻还是学理科的傻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学理科的可以举无数数字英雄,学文科的只要举一个毛泽东就可以把学理科的全灭了:一个熟读《资治通鉴》的文科傻小子,掌握了全中国人民的命运,让你死就得死,让你生就得生,试问当时中国那么多学理科的,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难道不是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极而言之,其实傻与聪明的分剖,在太蔟君那儿,不过是是否懂得争取利益最大化的代名词,这是商人的思维,而商人与学文科还是学理科没有关系。太蔟君的友人有一位优秀的女儿,她不以就业为目的,只想学习自己愿意学习的专业,这是高尚的、贵族的想法,而太蔟君是实用的、卑贱的想法。
二、文史哲为什么要反科学邪教
太蔟君诬蔑文史哲的学人反科学,不对。我们反的是方舟子和太蔟君赖以自慰的新语丝网站,反的是它们所代表的科学邪教的立场。科学的价值,在于既可以证真,又可以证伪,如果有实际存在的现象科学不能解释,我们得承认科学还没发达到可以解释未知现象的程度,如果对于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就一棍子打死,斥为伪科学,这恰恰是最不科学的。也正因此,我称方舟子先生为科学邪教的教主,因为在方教主那里,第一,他永远正确,第二,如果他不正确,请参照第一条。太蔟君在这个教里,不知有没有混到左右护法的地位,但其视科学为惟一真理的架势,真的得了方教主的真传。作为文史哲的学人,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有科学的真理,也有宗教的真理、人文的真理,三者缺一不可。我们从来不反科学,但我们反对把科学作为衡量世上所有知识真伪的惟一标准,更反对打着科学的旗号推广转基因、皮鞋奶。
三、近百年中国的苦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近百年中国民族遭受了比犹太民族还要深重的苦难,不是因为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而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打倒了孔家店,中国人的信仰无从皈依,人心恣肆放流,又笃信《天演论》的弱肉强食之说,人人想成为胜者,让别人成为败者,这种彻底的唯物、彻底的实用主义思想,让整个中国成为修罗场。科学思想是没有立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推己及人的仁心,这些都不可能通过科学推导出来。相反,科学鼓励了人为达目的,无所顾忌,看看二战时有多少杰出的科学家为纳粹服务,为日寇服务,就知道没有宗教、人文约束的科学家才是最傻的人。
四、究竟谁误国
科学邪教徒如太蔟君认为文史哲误国,不知西方发达国家皆以人文通识教育为教育最重要的部分。要知再伟大的科学家,出了实验室,也要过普通人的生活,要有家庭,要在社会上处事,这些都需要通识的知识,而人的工作绝对在人的一生中不占主导地位,以是可知通识比专业更重要。西方社会,除人文通识的教育之外,宗教更起着救弊拯偏的作用,像方教主取得学位的美国,基督教实为彼国的根本所在。近百年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实以科学邪教打倒了宗教,打倒了人文,科学定于一尊,人人只知有物,不知有心,这正是科学邪教徒胡适之流干的好事,又干文史哲什么事?
已投稿到:向权力诉说真理(2)
已有 416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向权力诉说真理(2)――我参与中国环境保护的欢乐与烦恼
四、绿色奥运的不&和谐&声音
&&&&&&& 2003年3月,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综合办公共室向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信息处报送政务信息,《以生物多样性理念提升2008年绿色奥运》。该信息被院办公厅刊物《领导参阅材料》2003年第14期采用,发表时加了编者按,并原文登载了我的建议原文。文章发表后,得到路甬祥院长的批示:&建议送北京市刘琪书记、学农市长参阅&。院办公厅于2月27日按照路院长的指示将我的文章函发给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办公厅,并请他们转呈刘琪书记和孟学农市长。&&&&&&& 该建议经各级领导(路甬祥副委员长、刘琪书记、孟学农市长)批转,由朝阳区政府和北京奥组委环境部研究答复。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环境活动部工程处宋强处长邀请我当面咨询。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朝阳分局副局长、奥运森林公园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汤彤、朝阳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师宏亚以及奥运森林公园有关技术人员共8人参加了咨询会。&&&&&&& 这个建议取得了好的效果,他们接受了我提出的将&奥运公园&建成以自然生态为主调的建议,利用大量的本地种类,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设计&奥运公园&内部的森林群落、湿地、招引野生动物、各类游憩设施与自然风格协调一致。尝到了这个甜头,我决定对北京的外来物种问题再次&发难&。&&&&&&& 2004年3月,围绕绿色奥运,本人再次提出了新的呼声:将北京六大造林物种的火炬树从造林物种上拿下,列入入侵物种的&黑名单&。这个话题在2004年北京市&两会&上,由胡昭广等11位代表提出。建议的原文是我们起草的,我的理由是,北京城市绿化中采用大量的外来种类,如火炬树等,是令人担忧的。北京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城市为目标,植物的配置应以本地种为主,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应当有北京当地特点的生物多样性搭配才能符合古香古色的北京。&&&&&&& 我是火炬树问题的始作俑者。相关文章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科技日报》、《大众科技报》、《Beijing Today》作过报道。然而,不幸的是,我很快遭到了&围攻&,&攻击&我的人,不是来自园林部门,而是来自本所的一些专家,除了引种火炬树到北京的植物所专家外,还有一些生态学家,还包括我的老师,真可谓&同室操戈&了。再加上原来就反对我的提法的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王豁然先生等人,反对的声音便成了主流。火炬树是否为入侵物种?北京的&绿色奥运&还要不要种植?这把我点燃的&火&烧得自己头上了,真有些招架不住。为了我的建议,他们专门开了研讨会,请媒体参加,也请我参加(当时我出差在外,博士生王光美代为做学术报告)。会上,除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全儒副教授公开表示支持我们的观点外,反对的声音远高过对我们的支持,不乏一些激烈之言辞。一听声音一边倒,连平时支持&火炬树是潜在入侵物种&观点的年轻同行也&倒戈&了。他们还在专业刊物上将讨论的结果发表,请《科技日报》记者写评论,大有蒋高明这次可&放错了炮&之快感。
五、关注怒江水电开发,被人砸了&一砖头&
&&&&&&& 日,《新经济导刊》评出2005年度&十大环保风云人物&,分别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河南省焦作市市长毛超峰、贵阳市长孙国强、水利部长汪恕诚、自由撰稿人方舟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汪永晨、生态学家刘建国、植物学家蒋高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文章作者:子曰)。&&&&&&& 我和刘建国出现在所谓&风云人物&中,是因为刘教授&在世界最顶级的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对中国环境的整体评价,蒋高明这个植物学家深度参与到评论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中。对他们的参与,可以总结为;外来的外行刘建国和隔行的外行蒋高明&。&&&&&&& 子曰写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研究员,参与到怒江水电开发中的环境影响争论中,与刘建国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他们的错误是相似的,他们的动机是不同的。刘建国介入中国宏观环境研究领域,动机是显然的--这一领域很热,借此扬名后会拿到更多项目;而蒋高明进入非专业领域,我想还是他的公益心,因为他无利可图。但他们的错误的确也是类似的--蒋高明没有起码的水电技术常识,甚至像汪永晨一样分不清基本的电力计量单位。所以,尽管他以学者身份严谨介入争论,但屡屡让方舟子阵营的若干人士当众揭穿其外行身份。&&&&&&&& 这话说来话长。参与怒江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2004年9月的事情,我参加了由北京水电科学院委托的项目&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陆地生态影响评价&,项目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持人为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博士,本人负责陆地植物部分。我承担的项目费用是8万元,是属于&使了人家的钱&的那类专家,业主也希望我们为他们多&美言&。我带领植物所的两名助理研究员,和生态环境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20多人沿怒江峡谷进行了为期2周的地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本人提出了怒江开发将会&造成200平方公里陡坡上的土壤连同上面的生态系统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的核心观点。&&&&&&& 这个观点于日以《环评风暴风否救怒江》为题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上。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首先对这篇文章做出反应的是清华大学的赵南元先生,次日一大早他就发表文章反驳。文章据赵自己称是&赶紧辟谣&,是在网络上发表的。赵使用的题目是《&高明&的糊涂》,火药味很浓,大有先生训小学生之意。赵抓住我的一个主要破绽就是我不懂水电上的千瓦时。&&&&&&& 后来,一个叫水博的变本加厉,以&学术腐败&和怀疑有没有&首席研究员&等为由进行人身攻击。在后来,著名人士方舟子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问时说,&该环评报告无法公示纯属法律原因。那些公开信签名者应该知道这个法律问题,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例如蒋高明研究员)参与了环评,手中应该有该环评报告&。捎带上了蒋高明,意思蒋泄漏了&国家机密&。如果罪状成立,我够坐牢的份了。&&&&&&& 对于赵、水、方对我的指责,我从来没有争辩过,因为我明白自己并没有做亏心事。今天,北京出版社出书约我写稿,才有机会澄清一些事实。第一,我是生态学工作者,还不敢称植物学家;第二、我可能对水电的单位搞错,因我毕竟不是水电专家,但在我的文章里,我谈的是生态问题、世界遗产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移民问题等,这几点在水利部在云南召开的论坛上我都是这么说的。之所以用水电的数据,是写文章的引子,不应当就此评判我是&高明的糊涂&、&隔行的外行&(《新语丝》上类似的话还有不少)。第三,方舟子错了,我没有看到过最后的报告,无密可泄。我在研究报告提出的反对意见,有没有被采纳我一概不知道。因为业主后来就不找我们了,他们只要我们的名字。&&&&&&& 关于那个水电单位不分,原因是这样的,我是从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提供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陆地生态影响评价报告书》直接抄的数据,现在该电子版文献还在,我不妨原文再拷贝过来相关的段落。&怒江干流从西藏色邑达至云南六库中游河段共434 km,规划九级开发,装机容量1828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869.6亿kW&h。从六库到中缅国界下游河段共308 km,规划四级开发,装机容量3040 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60亿kW&h。干流中下游河段合计装机容量2132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29.6亿kW&h&。不知道是否还有没有错,需要读者慧眼识别出来。&&&&&&& 围绕怒江水电工程引起的土壤损失问题。一派意见认为,六库以上,土地淹没比较小,地质条件比较好,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建议考虑生态移民,将坝修得高一些,水能资源多利用一些;六库以下,耕地较多,尽量减少一些。这些&高一些、少一些&的背后数字没有明确指出。实际上,如果是十三级都上(就怕开了口子控制不住),怒江流域将有200多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图片实测的保守数据!)的土壤损失,这些土壤不可能再回到山坡,生态恢复的机会基本没有了。因此水电与生态的权衡就是200平方公里表土要不要的问题,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建议一定要控制坝的高度,将土壤的损失控制在几十平方公里以内。宁肯牺牲一些&水电&利益,也要为后代保留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目前围绕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国际上公认土壤比生物多样性还要重要,因为每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至少一千年的时间,而损失起来则是一瞬间;而只要有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是不困难的。我所持的意见是后者。&&&&&&& 怒江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水电脱贫、世界遗产、珍惜濒危物种、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输电线路和公路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的意见竟然是如此&针锋相对&,可见怒江水电开发决策的难度之大。日前,有关单位已决定要上怒江项目,&环评风暴&显然无力回天,有关功过只好自待后人评说。这里我们要坚持的是,只要不回避事实,反应不同的声音才会对国家有利,对人民负责,为后代着想。
五、关注失恒的乡村生态
&&&&&&& 进入2006年以来,我将关注的目光停留在中国的乡村生态上了。著名学者袁隆平认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就得不到保障。然而,粮食总产量1998年曾达到过5.12亿吨的历史最高纪录,之后,连续5年下滑,2003年已跌至4.31亿吨。由于生产锐减,每年形成0.25~0.35亿吨的缺口,2004年的缺口高达0.5亿吨。过去今年,全靠挖库存维持粮食供求平衡。有专家估计,2030年,我国将有16亿人口,如按人均消费400公斤计算,届时全国需粮食6.4亿吨,按现在的粮食产量,缺口多达2亿吨。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啊。&&&&&&& 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单一的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环境成本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挫折。我在山东沂蒙山区农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发现了下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传统种植业效益低,增加效益的空间在废弃生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几千年来将耕地和粮食当成命根子的农民, 为什么时至今日,连最珍爱土地的农民都弃粮而去了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谷贱伤农&,种植成本过高,种粮无利可图。其实,农民仅取走了光合产物的50%(即粮食),而另外50%(即秸杆)白白烧掉了,还污染了环境。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的牛羊肉和牛奶,国民如果大量食用高蛋白的食品,对粮食的需求就会下降。理论上,秸杆中含有的热量与粮食中是不相上下的,关键一环是通过牲畜转换,即生态学上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链接。2005年,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创造了亩产1400公斤的玉米世界记录,玉米和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4400公斤(66吨/公顷),其净初级生产力甚至超过了热带雨林(10-35吨/公顷),是草原地区的50-100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科学道理在于,&五谷&就是粮食,这一点农学家和农民都强调了;而&六畜&我们重视还不够,六畜中的马、牛、羊和一部分的猪是能够吃草的,这个草的优势是来自农区的秸杆。中国畜牧的潜力在山东、河南、河北这样的农业大省,而不在内蒙、新疆、西藏这样生态脆弱的地区,他们的初级生产力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第二,产量提高过分依赖化肥、农药、地膜,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经济作物的效益一般是传统作物的10-30倍,因而,农民喜欢种植,但是如果不养地,大量使用化肥,就无异于&杀鸡取卵&。大葱、大蒜、生姜号称&三辣&,山东省贡献了全世界&三辣&的30%到50%。但是,过多的化肥施用使地下水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用少量的钞票换来了餐桌上的调料,而山东农民们牺牲的是宝贵的生态环境。解决经济作物可持续性发展的出路是大量的有机肥还田,这需要畜牧业的支撑。&&&&&&& 第三,种植业还有减少成本的大量空间。种植业成本过高,浪费和污染严重。目前化肥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每亩需要300公斤化肥,其中约60%贡献了地下水。如果通过一定的措施实现秸杆&过腹还田&,地会越种越肥,对化肥的用量必然下降,对水和农药的需求也将减少。山东的土地种植了有五六千年,有机肥养地也基本上进行了五六千年,化肥使用的历史只有短短五六十年,这个宝贵的土地资源不能污染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第四,农村能源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田里除了生产粮食、肉、蛋、奶、蔬菜,还能产生清洁能源即沼气、酒精、甚至电力。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成功耦合,农村能源问题就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大田种植-动物养殖-高附加值果蔬菜生产偶合起来,实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使土地升值,同时养肥了土地。增加了动物生产后,可以实现元素循环,变害为宝,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通过上面的思考,我大着胆子提出了&中国生态的出路在农业,农业的出路在生态&。传统的农业必须加上畜牧业(即肉和奶,肥料)才能达到增收、增粮、养地、减污染、减水、减药的目标。中国的乡村生态的解决必须从肥料上革命,将统治了乡村作物种植几十年的化肥,重新会到传统的有机肥上来。如果农区生产了国家90%以上的牛羊肉,西部脆弱地区的环境压力就可以减少了,实现全国范围的&以地养地&,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生态的出路在农业&;同样,如果农业废弃的秸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生产了蛋白质、脂肪和肥料,增收、增粮又增效,这样农业就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说&农业的出路在生态&的道理。&&&&&&& 乡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生态学家去发现,去寻找答案。水、土地污染、生物质资源的大量浪费、湿地消失、传统文化的消失、农民工问题、城镇化等等。我发现这里是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九亿中国农民富裕的那一天,才是中国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出现代那一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应当是口号,而应当是具体的举措。&&&&&&& 在中国科学院里,社会公益是不计入绩效的,写再多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绩效也是零,他们要的只有两点,一是SCI论文,即将论文发表在国际主流刊物上;二是经费,研究所可以扣10%的管理费。只要给研究所带来效益,就承认你的价值。我得首先完成研究所要求的硬性任务,才能够保住我这个首席研究员的位置。好在我们有一个团结的集体,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团队精神、守信高效、社会责任、平常心态&。有了这个理念,我们既能够出色地完成科学院的创新任务,还为社会贡献了我们的才智。&&&&&&& 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没有人封我个&谏官&,我只想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当个&建议&学者而已。听也罢,不听也罢。乐在其中,苦也在其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蒋高明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向权力诉说真理(2)
已有 4163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
向权力诉说真理(2)――我参与中国环境保护的欢乐与烦恼
四、绿色奥运的不&和谐&声音
&&&&&&& 2003年3月,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综合办公共室向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信息处报送政务信息,《以生物多样性理念提升2008年绿色奥运》。该信息被院办公厅刊物《领导参阅材料》2003年第14期采用,发表时加了编者按,并原文登载了我的建议原文。文章发表后,得到路甬祥院长的批示:&建议送北京市刘琪书记、学农市长参阅&。院办公厅于2月27日按照路院长的指示将我的文章函发给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办公厅,并请他们转呈刘琪书记和孟学农市长。&&&&&&& 该建议经各级领导(路甬祥副委员长、刘琪书记、孟学农市长)批转,由朝阳区政府和北京奥组委环境部研究答复。日,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环境活动部工程处宋强处长邀请我当面咨询。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朝阳分局副局长、奥运森林公园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汤彤、朝阳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师宏亚以及奥运森林公园有关技术人员共8人参加了咨询会。&&&&&&& 这个建议取得了好的效果,他们接受了我提出的将&奥运公园&建成以自然生态为主调的建议,利用大量的本地种类,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设计&奥运公园&内部的森林群落、湿地、招引野生动物、各类游憩设施与自然风格协调一致。尝到了这个甜头,我决定对北京的外来物种问题再次&发难&。&&&&&&& 2004年3月,围绕绿色奥运,本人再次提出了新的呼声:将北京六大造林物种的火炬树从造林物种上拿下,列入入侵物种的&黑名单&。这个话题在2004年北京市&两会&上,由胡昭广等11位代表提出。建议的原文是我们起草的,我的理由是,北京城市绿化中采用大量的外来种类,如火炬树等,是令人担忧的。北京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城市为目标,植物的配置应以本地种为主,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应当有北京当地特点的生物多样性搭配才能符合古香古色的北京。&&&&&&& 我是火炬树问题的始作俑者。相关文章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科技日报》、《大众科技报》、《Beijing Today》作过报道。然而,不幸的是,我很快遭到了&围攻&,&攻击&我的人,不是来自园林部门,而是来自本所的一些专家,除了引种火炬树到北京的植物所专家外,还有一些生态学家,还包括我的老师,真可谓&同室操戈&了。再加上原来就反对我的提法的中国林业科学院的王豁然先生等人,反对的声音便成了主流。火炬树是否为入侵物种?北京的&绿色奥运&还要不要种植?这把我点燃的&火&烧得自己头上了,真有些招架不住。为了我的建议,他们专门开了研讨会,请媒体参加,也请我参加(当时我出差在外,博士生王光美代为做学术报告)。会上,除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刘全儒副教授公开表示支持我们的观点外,反对的声音远高过对我们的支持,不乏一些激烈之言辞。一听声音一边倒,连平时支持&火炬树是潜在入侵物种&观点的年轻同行也&倒戈&了。他们还在专业刊物上将讨论的结果发表,请《科技日报》记者写评论,大有蒋高明这次可&放错了炮&之快感。
五、关注怒江水电开发,被人砸了&一砖头&
&&&&&&& 日,《新经济导刊》评出2005年度&十大环保风云人物&,分别是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河南省焦作市市长毛超峰、贵阳市长孙国强、水利部长汪恕诚、自由撰稿人方舟子、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汪永晨、生态学家刘建国、植物学家蒋高明、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文章作者:子曰)。&&&&&&& 我和刘建国出现在所谓&风云人物&中,是因为刘教授&在世界最顶级的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对中国环境的整体评价,蒋高明这个植物学家深度参与到评论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中。对他们的参与,可以总结为;外来的外行刘建国和隔行的外行蒋高明&。&&&&&&& 子曰写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研究员,参与到怒江水电开发中的环境影响争论中,与刘建国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他们的错误是相似的,他们的动机是不同的。刘建国介入中国宏观环境研究领域,动机是显然的--这一领域很热,借此扬名后会拿到更多项目;而蒋高明进入非专业领域,我想还是他的公益心,因为他无利可图。但他们的错误的确也是类似的--蒋高明没有起码的水电技术常识,甚至像汪永晨一样分不清基本的电力计量单位。所以,尽管他以学者身份严谨介入争论,但屡屡让方舟子阵营的若干人士当众揭穿其外行身份。&&&&&&&& 这话说来话长。参与怒江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2004年9月的事情,我参加了由北京水电科学院委托的项目&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陆地生态影响评价&,项目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持人为中心副主任欧阳志云博士,本人负责陆地植物部分。我承担的项目费用是8万元,是属于&使了人家的钱&的那类专家,业主也希望我们为他们多&美言&。我带领植物所的两名助理研究员,和生态环境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专家20多人沿怒江峡谷进行了为期2周的地面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本人提出了怒江开发将会&造成200平方公里陡坡上的土壤连同上面的生态系统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的核心观点。&&&&&&& 这个观点于日以《环评风暴风否救怒江》为题发表在《中华读书报》上。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首先对这篇文章做出反应的是清华大学的赵南元先生,次日一大早他就发表文章反驳。文章据赵自己称是&赶紧辟谣&,是在网络上发表的。赵使用的题目是《&高明&的糊涂》,火药味很浓,大有先生训小学生之意。赵抓住我的一个主要破绽就是我不懂水电上的千瓦时。&&&&&&& 后来,一个叫水博的变本加厉,以&学术腐败&和怀疑有没有&首席研究员&等为由进行人身攻击。在后来,著名人士方舟子在回答《纽约时报》记者提问时说,&该环评报告无法公示纯属法律原因。那些公开信签名者应该知道这个法律问题,因为他们中的有些人(例如蒋高明研究员)参与了环评,手中应该有该环评报告&。捎带上了蒋高明,意思蒋泄漏了&国家机密&。如果罪状成立,我够坐牢的份了。&&&&&&& 对于赵、水、方对我的指责,我从来没有争辩过,因为我明白自己并没有做亏心事。今天,北京出版社出书约我写稿,才有机会澄清一些事实。第一,我是生态学工作者,还不敢称植物学家;第二、我可能对水电的单位搞错,因我毕竟不是水电专家,但在我的文章里,我谈的是生态问题、世界遗产问题、地质灾害问题、移民问题等,这几点在水利部在云南召开的论坛上我都是这么说的。之所以用水电的数据,是写文章的引子,不应当就此评判我是&高明的糊涂&、&隔行的外行&(《新语丝》上类似的话还有不少)。第三,方舟子错了,我没有看到过最后的报告,无密可泄。我在研究报告提出的反对意见,有没有被采纳我一概不知道。因为业主后来就不找我们了,他们只要我们的名字。&&&&&&& 关于那个水电单位不分,原因是这样的,我是从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提供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陆地生态影响评价报告书》直接抄的数据,现在该电子版文献还在,我不妨原文再拷贝过来相关的段落。&怒江干流从西藏色邑达至云南六库中游河段共434 km,规划九级开发,装机容量1828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869.6亿kW&h。从六库到中缅国界下游河段共308 km,规划四级开发,装机容量3040 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60亿kW&h。干流中下游河段合计装机容量21320 MW,多年平均发电量1029.6亿kW&h&。不知道是否还有没有错,需要读者慧眼识别出来。&&&&&&& 围绕怒江水电工程引起的土壤损失问题。一派意见认为,六库以上,土地淹没比较小,地质条件比较好,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建议考虑生态移民,将坝修得高一些,水能资源多利用一些;六库以下,耕地较多,尽量减少一些。这些&高一些、少一些&的背后数字没有明确指出。实际上,如果是十三级都上(就怕开了口子控制不住),怒江流域将有200多平方公里(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图片实测的保守数据!)的土壤损失,这些土壤不可能再回到山坡,生态恢复的机会基本没有了。因此水电与生态的权衡就是200平方公里表土要不要的问题,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建议一定要控制坝的高度,将土壤的损失控制在几十平方公里以内。宁肯牺牲一些&水电&利益,也要为后代保留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目前围绕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国际上公认土壤比生物多样性还要重要,因为每形成1厘米的土壤需要至少一千年的时间,而损失起来则是一瞬间;而只要有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是不困难的。我所持的意见是后者。&&&&&&& 怒江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水电脱贫、世界遗产、珍惜濒危物种、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输电线路和公路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的意见竟然是如此&针锋相对&,可见怒江水电开发决策的难度之大。日前,有关单位已决定要上怒江项目,&环评风暴&显然无力回天,有关功过只好自待后人评说。这里我们要坚持的是,只要不回避事实,反应不同的声音才会对国家有利,对人民负责,为后代着想。
五、关注失恒的乡村生态
&&&&&&& 进入2006年以来,我将关注的目光停留在中国的乡村生态上了。著名学者袁隆平认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社会稳定就得不到保障。然而,粮食总产量1998年曾达到过5.12亿吨的历史最高纪录,之后,连续5年下滑,2003年已跌至4.31亿吨。由于生产锐减,每年形成0.25~0.35亿吨的缺口,2004年的缺口高达0.5亿吨。过去今年,全靠挖库存维持粮食供求平衡。有专家估计,2030年,我国将有16亿人口,如按人均消费400公斤计算,届时全国需粮食6.4亿吨,按现在的粮食产量,缺口多达2亿吨。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啊。&&&&&&& 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单一的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环境成本大、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受到挫折。我在山东沂蒙山区农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发现了下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第一,传统种植业效益低,增加效益的空间在废弃生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几千年来将耕地和粮食当成命根子的农民, 为什么时至今日,连最珍爱土地的农民都弃粮而去了呢? 主要原因就在于&谷贱伤农&,种植成本过高,种粮无利可图。其实,农民仅取走了光合产物的50%(即粮食),而另外50%(即秸杆)白白烧掉了,还污染了环境。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起来,就可以为国家增加大量的牛羊肉和牛奶,国民如果大量食用高蛋白的食品,对粮食的需求就会下降。理论上,秸杆中含有的热量与粮食中是不相上下的,关键一环是通过牲畜转换,即生态学上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链接。2005年,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创造了亩产1400公斤的玉米世界记录,玉米和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4400公斤(66吨/公顷),其净初级生产力甚至超过了热带雨林(10-35吨/公顷),是草原地区的50-100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科学道理在于,&五谷&就是粮食,这一点农学家和农民都强调了;而&六畜&我们重视还不够,六畜中的马、牛、羊和一部分的猪是能够吃草的,这个草的优势是来自农区的秸杆。中国畜牧的潜力在山东、河南、河北这样的农业大省,而不在内蒙、新疆、西藏这样生态脆弱的地区,他们的初级生产力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第二,产量提高过分依赖化肥、农药、地膜,造成农村环境严重污染。经济作物的效益一般是传统作物的10-30倍,因而,农民喜欢种植,但是如果不养地,大量使用化肥,就无异于&杀鸡取卵&。大葱、大蒜、生姜号称&三辣&,山东省贡献了全世界&三辣&的30%到50%。但是,过多的化肥施用使地下水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用少量的钞票换来了餐桌上的调料,而山东农民们牺牲的是宝贵的生态环境。解决经济作物可持续性发展的出路是大量的有机肥还田,这需要畜牧业的支撑。&&&&&&& 第三,种植业还有减少成本的大量空间。种植业成本过高,浪费和污染严重。目前化肥种植小麦、玉米两季作物每亩需要300公斤化肥,其中约60%贡献了地下水。如果通过一定的措施实现秸杆&过腹还田&,地会越种越肥,对化肥的用量必然下降,对水和农药的需求也将减少。山东的土地种植了有五六千年,有机肥养地也基本上进行了五六千年,化肥使用的历史只有短短五六十年,这个宝贵的土地资源不能污染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第四,农村能源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田里除了生产粮食、肉、蛋、奶、蔬菜,还能产生清洁能源即沼气、酒精、甚至电力。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成功耦合,农村能源问题就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这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将大田种植-动物养殖-高附加值果蔬菜生产偶合起来,实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与农业生产的产业链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出,使土地升值,同时养肥了土地。增加了动物生产后,可以实现元素循环,变害为宝,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通过上面的思考,我大着胆子提出了&中国生态的出路在农业,农业的出路在生态&。传统的农业必须加上畜牧业(即肉和奶,肥料)才能达到增收、增粮、养地、减污染、减水、减药的目标。中国的乡村生态的解决必须从肥料上革命,将统治了乡村作物种植几十年的化肥,重新会到传统的有机肥上来。如果农区生产了国家90%以上的牛羊肉,西部脆弱地区的环境压力就可以减少了,实现全国范围的&以地养地&,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生态的出路在农业&;同样,如果农业废弃的秸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生产了蛋白质、脂肪和肥料,增收、增粮又增效,这样农业就能够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为什么说&农业的出路在生态&的道理。&&&&&&& 乡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生态学家去发现,去寻找答案。水、土地污染、生物质资源的大量浪费、湿地消失、传统文化的消失、农民工问题、城镇化等等。我发现这里是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九亿中国农民富裕的那一天,才是中国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出现代那一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应当是口号,而应当是具体的举措。&&&&&&& 在中国科学院里,社会公益是不计入绩效的,写再多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绩效也是零,他们要的只有两点,一是SCI论文,即将论文发表在国际主流刊物上;二是经费,研究所可以扣10%的管理费。只要给研究所带来效益,就承认你的价值。我得首先完成研究所要求的硬性任务,才能够保住我这个首席研究员的位置。好在我们有一个团结的集体,有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团队精神、守信高效、社会责任、平常心态&。有了这个理念,我们既能够出色地完成科学院的创新任务,还为社会贡献了我们的才智。&&&&&&& 古人云&文死谏、武死战&。没有人封我个&谏官&,我只想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实践,当个&建议&学者而已。听也罢,不听也罢。乐在其中,苦也在其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引用地址:&此文来自科学网蒋高明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评论 ( 个评论)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臣死谏 武将死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