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名人人郭守敬居住地

水利设计大师:郭守敬
E-mail推荐:&&
  郭守敬像   郭守敬纪念馆   汇通祠  出新街口,朝德胜门城楼方向而行,在二环路高架路南侧,一座绿意盎然的山丘@立道旁,怪石嵯峨,古寺耸峙。  这儿,曾是当年的“北水关”,水关内侧有一个喷水的大石螭,通惠河来水从螭口喷出,进入城内。  京城水利工程的标志  水关南边有一孤丘,原是西海北沿的小岛,绿荫中假山叠石、小桥卧波,峰巅挺立着古寺的红墙。沿石径而行,可见流水淙淙,蜿蜒于幽谷石岸之间;向东南眺望,深宅大院与狭巷民居交错,簇拥着后海与积水潭的一泓水面。  山丘之巅,明初姚广孝建一小庙,叫镇水观音庵。  到了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重修,改名汇通祠,乾隆皇帝为此留下了《汇通祠诗》和《积水潭即景诗三绝句》。  “积水苍池蓄众流,节宣形胜巩皇州。  疏淤导顺植桃柳,三里长溪可进舟。  一座湖亭倚大堤,两边水自别高低。  片时济胜浮烟舫,春树人家望转迷。  烟中遥见庙垣红,瞬息灵祠抵汇通。  雨意饔涛粗梗鼋技纯绰竺缙M。”  从诗句可知,当年对积水潭的湖泊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清淤疏浚,堤岸广植树木,长溪可行舟。汇通祠的重修,是整治包括积水潭在内的京城水利工程的标志。  为科学家建立的纪念馆  20世纪70年代,因修环城地铁,小岛和汇通祠原本计划拆除。经专家学者呼吁,西城区政府委托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等承担汇通祠的施工设计,日竣工,并在汇通祠内设郭守敬纪念馆。  北京有不少以历史名人故居建立的纪念馆或博物馆,但是专门为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建立的纪念馆,郭守敬纪念馆恐怕是独一无二。  郭守敬(公元1231年―1316年),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以他的成就和涉及的学术领域之广,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匠。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地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以往的史学界往往较多地指责蒙古贵族热衷于攻城略地,摧残农业文明而推行游牧经济,这固然也是事实。不过也要看到,当蒙古人灭了金、宋,统一中国后,元朝进入元世祖忽必烈的时代。于是,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商业贸易以及解决首都――元大都的城市供水和水上运输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农业生产必须适应天时,农田灌溉离不开水利建设,于是对天文历法和水利工程的研究,就成为迫切的要求。  出生于元朝的郭守敬,在天文、地理、数学、水利工程、仪器制造、测量、城市建设等领域成就卓著,绝非偶然。  步入汇通祠半山腰,可以看见露天陈设着青铜的简仪和浑天仪。在纪念馆的展厅里,也展示了郭守敬作为天文学家的巨大成就。他主持制造、改进简仪、仰仪、高表等10多种天文仪器,使天文观测更加精确,为确定关系农时的春分、夏至提供了技术保证。他制定了当时最先进的《授时历》,许多成果都居世界领先水平。  有资料说,郭守敬同另一位元朝天文学家王恂,曾经同尼泊尔著名建筑师阿尼哥合作,在大都兴建了一座天文台,台上安置着郭守敬创制的天文仪器。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台即是今建国门外观象台的前身。众所周知,阿尼哥是妙应寺白塔的设计者,如今白塔寺有阿尼哥的石像。看来,蒙古人的帝国幅员辽阔、交通便利,也大大促进了中外科技交流。  郭守敬最大的成就,体现在元大都的水利建设上。他曾主持开发白浮堰,开通通惠河,不仅促进了元大都的经济发展,也为今天北京城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北京城建史上的大事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1262年在上都(今内蒙古多伦附近)第一次召见郭守敬时,他就提出了修复从当时的中都(今北京宣武区一带)到通州的漕运河道的建议,说明郭守敬具有远大的眼光,他当时已经预见到元朝定都北京,首先面临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历史上的北京城,随着城市在全国地位不断发生变化,北京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当北京从统治半个中国的金中都,一跃而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元朝的首都――元大都,不仅要维持全城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宫廷园林的用水,还要保障供应朝廷每年几百万斤粮食的运输(漕运)。长期以来,从南方征调的大批粮食以及各种物资,绝大部分是利用华北平原的天然水道和南北大运河形成的水路运输。由于地形影响,这条运输大动脉不能直抵北京,只能到达京东的通州。剩下的几十里陆路,只能靠车拉马驮,费时费力,耗费巨大。  自金朝以来,历代统治者都试图开凿一条从通州直达京城的运河,以解决粮食运输问题。金大定年间,自卢沟河(今永定河)引水东下,过燕京城下向东,注入通州城东的白河。但这条运河因永定河水含有大量泥沙,极易淤积。洪水季节,极易泛滥,以至不得不将其上游填塞。  郭守敬也是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才找到了正确解决的办法。  为了解决大都城的漕运,郭守敬踏勘了北京西北部沿山地区的泉流水道,并进行精密的地形测量。他发现在大都城的西北30公里外的神山(今凤凰山)下有一眼白浮泉,出水甚旺,其地稍高于大都,可以开渠引入大都城中。不过会遇到麻烦,途中是沙河和清河的河谷,地势低于大都。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郭守敬决定先将白浮泉水西行,绕开两条河谷,沿着西山山麓开渠道转向东南,沿着平缓的坡度,汇集傍山泉流,名为白浮堰,导入瓮山(今万寿山)以南的瓮山泊(今昆明湖的前身)。又从瓮山泊疏浚旧渠道,从和义门(西直门前身)北水关入大都城内,汇入积水潭内,从而为大都城开辟了新水源。  由此可知,汇通祠所在的和义门北水关,位置何等重要!  这条水道从积水潭出万宁桥,沿皇城东墙外南下出丽正门东水关,转而东南至文明门外,与旧闸河相接。由于沿途汇入的泉水泥沙很少,利于建立一系列控制水位的闸门,以便粮船平稳上驶,为此郭守敬沿河建立新闸,设置上下双闸,调剂水位,以便于漕船通行。  这条从神山到通州高丽庄的运河,全长80公里,连同全部闸坝工程,在郭守敬的指挥下,朝廷调集几万军民,在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春天动工,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于1293年秋天全部完工。  当年,元世祖忽必烈从上都归来,“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于是命名这条运河为通惠河。  通惠河的开凿成功,是北京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
(责任编辑:厉振羽)
我要发表留言&&(现有留言:0条)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同步至微博客&&
&&&&&&&&&&&&&&&&&&&&&&&&&&&&&&&
&&&热图推荐
&&&精彩新闻
&&&博客精选
&&&播客?视频
&&&小编推荐
&&&  频道精选
???薄熙来又曝啥惊人之举 最牛组织部长栽在女人身上?美女处长让领导睡不好? 女县长养肥亿万富翁再割肉
&&&无线?手机媒体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汇聚2000万达人的兴趣社区下载即送20张免费照片冲印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闻宝联,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校外硕士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商品混凝土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理事,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混凝土专项技术指导。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阅读(273)|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十大名人',
blogAbstract:'1.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传说中古代部落联盟领袖,是中国最早治理大洪水的领袖人物。他改以前边单纯用堵的办法为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成功。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至今为人所传颂。他的治水思想至今仍值得借鉴。',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0,
publishTime:9,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闻宝联,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校外硕士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耐久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专家组成员,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建筑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商品混凝土企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理事,数十项国家重点工程混凝土专项技术指导。',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郭守敬:山东运河的规划师
日  来源:
□崔建利  京杭大运河线路的真正设计或规划者便是郭守敬。通过对隋唐大运河的截弯取直,京杭之间缩短行程近800公里,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这是郭守敬对京杭大运河的最大贡献。此外,郭守敬还设计并亲自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使漕粮可以直运京城。由于郭氏对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贡献,故被尊称为京杭大运河之父。  被称为京杭大运河之父  郭守敬(年),字若思,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科学家,在天文、水利、数学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自幼学习天文、地理等知识,中统三年(1262年),由于他在科学及水利方面的不俗表现,被推荐给忽必烈,当时便向忽必烈陈述水利六事,世祖叹曰:“任事者如此,人不为素餐矣。”至元二年(1265年)郭守敬即被任命为都水少监,协助都水监掌管河渠、堤防等修治工程。1271年升任都水监,主管全国的水利事务,而对京杭运河的重新规划与设计,便成为郭守敬水利成就的亮点之一。  历史上的中国大运河虽然都以京、杭为端点,但大体经历过两种规制或走向。一种是隋唐时期形成的,以中原腹地洛阳、开封等为中心向北京、杭州两个方向展开,略呈扇形或弓形分布,学界一般称之为隋唐大运河或大运河;另一种是元代以后的大运河,通过山东段运河的开凿,京杭之间不再绕道洛阳一带,航道被大大拉直和缩短,这就是学界乃至民间沿称至今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线路的真正设计或规划者便是郭守敬。通过对隋唐大运河的截弯取直,京杭之间缩短行程近800公里,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运河的走向和格局,这是郭守敬对京杭大运河的最大贡献。此外,郭守敬还设计并亲自主持了通惠河的修建,使漕粮可以直运京城。由于郭氏对京杭大运河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贡献,故被尊称为京杭大运河之父。元朝定都北京,大运河重心北移  1271年,忽必烈将国都定在燕京并改称大都,打破了宋代以前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将国都定在中原腹地长安、洛阳或开封的局面,这样,以洛阳、开封等为中心呈扇形张开的大运河,也不得不将其重心移到了最北端——大都。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江南地区丰饶的物产对于元政府的重要性更为显著。  当时的南北物资运输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海运。粮船从江苏太仓刘家港起锚,出长江口沿海岸北上,绕过山东半岛,驶入渤海湾到达直沽(今天津市),再沿白河(即北运河)到通州。海运缺点是海难较多,常有船舶翻沉或漂失。第二条途径是水陆转运。江南漕粮沿江南运河、淮扬运河、黄河、御河、白河抵通州。这条运道需要转卸货物多次,耗费人力畜力,雨天道路泥泞,行进更为艰难。因此,如何将大运河截弯取直,从淮北直接穿过山东进入华北以达大都,成了元政府的当务之急。山东段运河的规划与修建  至元十二年(1275),元军大举进攻南宋。因军事转输问题,元廷“命守敬行视河北、山东可通舟者”。郭守敬通过实地勘察,初步形成了大运河弃弓走弦的方案,就是将隋朝完成大运河截弯取直,北端自大都起至通州,保留永济渠河北段,后进入山东德州,再南下临清、聊城、济宁,进入永济渠、山阳渎,经扬州越过长江与江南运河连通,直达运河最南端的杭州,其关键是济宁到临清之间需要人工开凿河段,如同隋唐运河这条弯弓之“弦”。弃弓走弦后的这条南北大运河,比起扇面展开的隋唐运河航路大大缩短。  郭守敬的这一规划深得元世祖的首肯。元十八年(1281年)十二月,元政府按郭守敬的规划方案,派兵部尚书奥鲁赤负责修建济州(今济宁市)至须城(今东平)之间的济州河,翌年十二月完成。全长75公里左右。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太史院令史边源、寿张县尹韩仲晖向朝廷建议:自安山穿渠至临清通御河。这便是郭守敬“取直”规划线路的另一段——会通河。工程起于须城安山之西南,止于临清之御河,全长125公里,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正月开始,当年六月十八日竣工。  济州河、会通河(明代重浚会通河后,这两河段通称会通河)的开通,使山东运河规模初备,尽管当时郭守敬没能选准南旺分水点的正确位置,从而使这段运河的通航能力大大受阻,但通过大运河截弯取直、弃弓走弦,大大缩减了航程和运输成本,实现了江南物资由徐州北上直通京都的现实,从而真正奠定了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规制和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_科学_百科问答
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
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
提问者:2062thing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 基本情况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大运河。它南起浙江杭州,北至北京通县北关,全长1794公里,贯通六省市,流经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 其开凿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次在扬州开挖邗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而至7世纪的隋炀帝时期和13世纪的元代,又先后两次大规模地开凿运河,终于建成了这条沟通南北漕运的大动脉。从天津到通县北关、张家湾一段,叫北运河,又称之路河,全长186公里。从通县至北京城的一段名通惠河,该河是元代初年由伟大的水利专家、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修建的。因北京地势比通县高,在通惠河上修筑了五道闸门,控制水位,使南来的大船才可直达北京城内的积水潭。那时积水潭"舳舻蔽水",成为一个南北漕运的大港口,附近市场繁荣,盛况空前。京杭大运河畅通了数百年,这对促进大江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解决南粮北调等问题,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19世纪后,由于南北海运开辟,津浦铁路通车,加之黄河改道淤塞运河中段,因此部分河段被断航,只有江浙一线仍畅通无阻,并成为旅游热线。为适应我国现代旅游业迅猛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已在北京通县北运河、温榆河等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即通州北关、张家湾的古运河遗址中,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及纪念馆等,广大中外游人便可到此一览昔日京杭大运河的迷人风姿。 京杭大运河 历史沿革
①第1期运河 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 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公里;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公里;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公里。扬州是里运河的名邑,隋炀帝时在城内开凿运河,从此扬州便成为南北交通枢纽,藉漕运之利,富甲江南,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 ③第3期运河 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代开凿的重点段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公元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公里;公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公里;公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运河的前身。
(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明、清两代维持元运河的基础,明时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废的山东境内河段,从明中叶到清前期,在山东微山湖的夏镇(今微山县)至清江浦(今淮阴)间,进行了黄运分离的开v口运河、通济新河、中河等运河工程,并在江淮之间开挖月河,进行了湖漕分离的工程。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运河同上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省市,全长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苏伊士运河长十倍,比巴拿马运河长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终点,入钱塘江。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地区、邢台地区,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18个市区。
通州古诗云:一支塔影认通州。燃灯塔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是京门通州的标志性建筑。天津北运河和南运河在天津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据记载,漕运发达时期,从天津到通州的北运河上每年要承载2万艘运粮的漕船,官兵12万人次,连同商船共3万艘。水道的开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发展成了远近闻名的“天津卫”。
镇江、扬州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聊城湖、河水面积占城区的1/3,被称为“中国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里非常少见,这其中就有京杭大运河的功劳。 苏州 “苏湖熟,天下足”。运河的开通,使苏州水多粮丰。目前京杭大运河苏杭段有客运航线往返。 淮安大运河的入淮口,运河东岸古镇码头下便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故居。 京杭大运河 沿线地理
京杭运河自北而南流经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贯通中国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和一系列湖泊;从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织,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国主要粮、棉、油、蚕桑、麻产区。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生产潜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沪宁和沪杭铁路及公路网相继修建,与运河息息相通;沿线各地工业先后兴起,城镇密集,是中国精华荟萃之地。 京杭大运河 现状特征
京杭运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条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复杂,流向总体概括为四个节点、五种流向: 节点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运河向南流;节点1与节点2东平湖之间的南运河、鲁北运河向北流;节点2与节点3长江(清江)之间的鲁南运河、中运河、里运河向南流;节点3与节点4长江以南的丹阳之间河段向北流;丹阳以南河段(江南运河)向南流。 通惠运河 历史性通航河道。由于清末实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纪以来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货物转为陆运,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仅有少量船只作间歇性通航。目前该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北运河 长约180公里,集水面积5.11万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节性通航外,其余河道均不能通航。 南运河 又名御河,长414公里。四女寺至临清段称卫运河,长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狭弯曲,底宽15~30米,水深约 1米,建有杨柳青、独流、北陈屯、安陵4座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水库拦蓄,两岸农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现已处于断航状态。卫运河底宽30米,水深约1米,建有四女寺、祝宫屯船闸,可通航100吨级船舶。由于上游岳城水库畜水,截走水源,尤当卫运河扩大治理后,航道情况骤然恶化。 鲁北运河 也称位山、临清运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选新线,长104公里,但未开挖。年,根据引黄输水要求,开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两头河段尚未开挖。
鲁南运河 国那里至梁山段称东平湖湖西航道,长20公里,1968年虽经疏浚整治,但河道严重淤积,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长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南旺至济宁段长27.1公里,底宽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仅通航6个月,为季节性航道。济宁至二级坝段长78.1公里,航道顺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宽50米,可通航100吨级船舶。 中运河 二级坝至大王庙段原来是走韩庄、台儿庄一线。1958年在江苏省境内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经徐州市北郊通过,至大王庙与中运河汇合。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南下,长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经近年分段拓宽,航道一般底宽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吨级以上拖带船队。是为徐州煤炭南运主要线路。 里运河 全长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屡经整治,航道底宽一般达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吨级拖带船队。年运货量1500万吨左右。 江南运河 自长江南岸谏壁口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条航线,即东、中、西线,如以东线计算,全长323.8公里,大部分底宽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吨级船舶,年货运量达1600余万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运河和钱塘江沟通工程已将江、河、海衔接起来,构成了以杭州为中心的、以京杭运河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相连通的水运网。 京杭大运河 开通意义
京杭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京杭大运河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应运而生。 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运河是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纪海运兴起,以后随着津浦铁路通车,京杭运河的作用逐渐减小。黄河迁徙后,山东境内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浅,南北断航,淤成平地。水量较大、通航条件较好的江苏省境内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运河的荒废、萧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写照。解放后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古老的京杭运河将来还要成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 京杭大运河 申报世遗
位政协委员联合向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这58位委员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苏、河北等大运河沿岸六省市的现任政协主席及原政协主席,也有国家文物局的前后两任局长――张文彬和单霁翔。舒乙、王铁城等知名人士也纷纷签名。 第一提案人刘枫委员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大运河不仅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大运河水系绵延数千里,纵贯南北,构成独特的自然风情,孕育出浓郁的线形文化景观,如果再加上还未被很好发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就更加丰富。 “如果将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相加,在某种程度上说可以与长城媲美。”两位权威专家――1985年呼吁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郑孝燮、罗哲文如此预测,“我们坚信,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运河和长城在遗产名录上应该是姊妹篇。”刘枫委员提醒说,但是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功能逐步衰弱,真实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坏。如果不注意启动有如“申遗”这样重大的、为各地重视的保护工作,她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风光等,将不可避免地退化并迅速消亡,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绝不是某个地方和部门的事。政协委员们建议,应从战略高度,立即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岸政府参加并鼎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摸清大运河“家底”,尽快制定大运河整体保护规划,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京杭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京杭大运河 环境保护
京杭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 唤起公众对大运河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总结和宣传各地在保护与发掘运河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方面的经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
从中国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调动各方力量,实施有效保护,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重视并启动京杭大运河申遗工作,以创新的思路,正确处理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正确处理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
尽快成立由相关部委、有关专家、沿线城市参加并全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收集资料,摸清家底,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调查研究和价值评估工作,向有关部门提出可行性建议。
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大运河的整体风貌,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京杭大运河 数字运河
为了更好保护京杭大运河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国将“开凿”“数字京航大运河”2007年5月初在京召开的全国社会发展科技会议提出,将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数字京杭大运河专项。 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 ,我国专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制定京杭大运河住处采集标准,系统开展调查评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建立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综合信息系统。 《规划》介绍,这一系统能将京杭大运河的文字、图片、地图、遥感图像等非空间数据在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下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统一管理,实现通过文字和图形进行双向查询、检索并对图象进行浏览、查询、分析和制图,形成基础信息数据库,为实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研究、展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京杭大运河 治理目标
太湖流域内年用水总量29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本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只有162亿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另一方面,京杭运河与钱塘江沟通后,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船舶运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船舶的噪音和废气的排放,已经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船舶航行发生的多起涉桥事故,对拱辰桥等重点保护文物也构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胁,货运船舶的参差不齐的外观形象,也与目前的景观河道很不协调,并且已经发生了多起船舶碰撞、损坏景观设施的事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杭州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如果运河杭州到塘栖段停止货运船舶航行,改为完全的旅游河道,旅游经济产生的效益和沿岸房地产业的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 开辟钱塘江水系富春江与太湖水系东苕溪的航道,沟通钱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优质水源,自然流经东苕溪,冲排太湖水系的劣质水,为杭嘉湖地区及上海提供优质水源,改善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环境,在逐步对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后,使京杭运河及其叉河成为杭州、嘉兴等城市的优质自来水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和可持续发展的远景。为确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质不受船舶污染、以及节约土地资源,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气化轻轨控制船舶航行,从而实现低航道等级、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节约型航行方式,在全国率先实现绿色航运。 日,京杭大运河作为中国春秋至清时期的伟大工程,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京杭大运河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战国,历隋、元二朝而全线贯成。北起北京,南迄杭州,全长1794公里,无论历史之久、里程之长,均居世界运河之首。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几历兴衰。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人将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同为汇聚了中华民族祖先智慧与创造力的伟大杰构。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正是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座落于杭州市城北运河文化广场,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运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博物馆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9月建成开放。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展览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建筑呈扇形环绕运河文化广场,造型独特,“传统而不复古”,以平坡结合和开放式的格局,将室内外融为一体,古运河及桥、船、埠巧借为活的展物。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厅”、“运河模拟游舱”两个多媒体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使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另外,尚有一个“十里红妆――运河水上婚俗”专题展厅,展示的是与运河文化休戚相关的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宁绍朱金木雕红漆家具,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既是一个运河文化的展示窗口,同时也是运河文物与运河史料的收藏中心与研究中心。博物馆收集和征藏的文物包括五类:一,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二,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四,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五,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认为它的建成填补了博物馆界的一大空白。目前,它也是杭州市运河保护整治“一馆二场三园、两带六埠十五桥”系列工程中的开篇之作,它的建成开放,使得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畔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京杭大运河 文化节
中国(北京?通州)运河文化节以“弘扬运河传统文化、宣传和谐魅力通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由通州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北京新城基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盛世明煌广告有限公司承办。运河文化节将以通州为中心,联合运河沿线17个城市共同参与,通州也将切实把本届运河文化节办成国际性的文化盛典。
运河文化节期间举行的主要活动有:新城规划展(10月12日――10月17日,在新城基业展厅举办),通过这个展览展示通州区“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的发展目标,让各界人士更好地了解通州新城规划方案;“中国运河文化节”开幕式暨大型晚会(10月15日在通州运河文化广场举行),通过电视转播、第二现场及相关媒体报道,主题鲜明地展示通州滨水宜居新城、弘扬运河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让世人的目光聚焦到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通州,促进通州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墨?当代(10月15日――10月17日,在宋庄小堡村举办),借助画家村的人才集聚效应,优先发展视觉艺术产业,让画家村真正成为群众参观的热点,搭建产业平台,创造艺术与市场对接的空间,使才华与财富真正的转换,打造创意产业基地,使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摄影展、运河书画展(10月15日――10月17日,在通州经贸中心举办),书画展将体现通州籍书画家和驻通书画家及运河沿岸书画家群体,邀请黄永玉、韩美林等大家为顾问,以运河为艺术思维空间,创作、展览新作品;运河历史文化展(10月15日――10月17日,在三教庙举办),展览安排了漕运篇、民间工美篇、文物篇、民俗篇、名人篇、皇木展等丰富内容;高峰论坛,论坛将邀请文物保护、遗产研究、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学者,运河沿线城市市长及相关部门领导,相关旅游、媒体、高等院校等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为正确处理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之间的关系提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思路和方法。  
京杭大运河 相关词条
雅鲁藏布江 怒江 黄河 钱塘江 鸭绿江 长江 淮河 塔里木河 黑龙江 额尔齐斯河 闽江 海河
京杭大运河
1..cn/jjwb/gb/content//content_1405625.htm2..cn/Archive_view.asp?boardID=29&ID=887123.http://www.jhdyh.net/4./12.html 世界三大运河 显示
世界上有三条著名的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运河名称 长度宽度 所属国家 所属地域 巴拿马运河 长82公里,宽304米 巴拿马 拉丁美洲 苏伊士运河 长163公里 埃及 欧洲、亚洲 京杭大运河 长1794公里 中国 亚洲
回答者:depreciatingly874
Mail: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杭大运河的名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