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没有人学过生理学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知识?

提供英语生理学翻译、病理学翻译、人体解剖学翻译-上海门门通(医学)翻译有限公司
上海门门通(医学)翻译有限公司
上海门门通(医学)翻译有限公司
先生 (医学项目部经理)
电 话:021-
提供英语生理学翻译、病理学翻译、人体解剖学翻译
300){this.height=300}if(this.width>400){this.width=400}">
产品型号:
产品品牌:
产品规格:
价格说明:
&&&&门门通医学翻译中心,是上海门门通翻译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号:140)的核心部门之一,其由毕业于国内外名牌医科大学,具有知名医院、科研机构从业背景的医学博士及留学归国人员组成的医学专业翻译团队,为国内外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从事医药行业的个人提供医学、药学、生命科学、制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环境卫生、化工、化妆品、食品等相关行业的翻译服务。门门通医学翻译中心已经配备了27名全职翻译和8名校对人员,所聘请的资深译者都经过我翻译部经理、校对人员、专家级审核人员严格的三层测试,并且在该行业精通1-2门外语,并且都能胜任外中互译能力,同时定期做技术培训,吸收新知识,适应客户对翻译质量的高要求。我们认为翻译需要的不单纯是语言组织能力,更需要高度的敬业精神,对特定领域的深度了解和广泛的经验也是必要的。&同时,我们的译员毕业于五湖四海,本土人士、海归人员、异地异国等,他们学历均在本科以上,硕士占30%,博士占18%,有相关行业的翻译经验都为3年以上,&并且能熟练有效地驾驭语言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赢得大客户的原因。我们提供以下医学翻译:我们擅长:案例报告翻译,临床试验结果翻译,药物注册文件翻译,药物使用指南翻译,病人调查表翻译,医药产品标签翻译,医学科学论文翻译,临床协议翻译,病人同意协议书翻译,医学宣传小册翻译,病人信息资料翻译,药物学研究报告翻译,毒理学报告翻译,心理学调查量表翻译,医疗仪器使用说明翻译,医院简介翻译,药品推广宣传翻译,医学书籍翻译,化学翻译及制药说明书和文件翻译,医疗翻译、实验室分析仪器说明书翻译、软件及服务手册翻译,医疗检查报告翻译,会诊文件翻译,医院病历翻译,患者资料翻译,医学专业书籍翻译,论著翻译,学术论文翻译;以及医学网站以及口译翻译服务。&特色服务之医药论文翻译:医学论文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是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取得学历、学位、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其中涉外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研究者以一种非中文的方式表述自己研究成果的论文形式,其翻译内容包括硕博士毕业论文翻译、国内外医药期刊投稿翻译以及SCI医学论文编译等;我们的翻译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院校,目前也是各科教授专家,以及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或者是个大医院的一线医师,资深的行业背景以及深厚的语言功底,这无疑对客户的论文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而间接降低了论文不过关的风险。&特色服务之医药专利翻译:我们对外开展涉外专利文献的翻译服务,翻译语言涉及英语、日语、韩语、德语、俄语、法语等多个语种,医学专利是公司专利翻译的重要行业,申请医学专利是其保护研究成果的最有效的方式;公司译员均有相关行业背景,他们中有专利审查员、专利代理人或其助理,翻译专家大部分毕业于国内外高等医学院校,其学历均本科以上,其中包括硕士、博士、工程师和高工,翻译至少具有3年以上的专利文件翻译经验,并有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专利代理事务所、专利局工作经历,&熟悉专利申办流程和文献母语翻译及撰写格式,为专利文献的成功申请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上海门门通(医学)翻译有限公司
先生 (医学项目部经理)
电  话:
传  真:
移动电话:
在线联系:
公司地址:
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向城路15号锦城大厦5楼D座
邮  编:
公司主页:
其它产品信息
共 1523 条信息,当前显示第 1
- 90 条,共 17 页
上海门门通(医学)翻译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中国上海浦东新区向城路15号锦城大厦5楼D座
先生 (医学项目部经理) 电话:021- 传真:021-
免责声明: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提供服务支持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_专业知识库_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当前位置: &&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专业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专业代码:100104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基础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简介
方向一:病理学学科简介
本学科共有教授、主任医师1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9名,留学归国人员6名,兼职教授6名,曾获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551人才,温州医科大学优秀教师,温州医科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温州医科大学教坛新秀。本专业导师担任中华病理学会青年委员,浙江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病理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副主委。
本学科在科研上已形成了稳定的六个研究方向:临床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生殖内分泌病理学、血液病理学、神经病理学和糖尿病及并发症研究。近5年已完成和在研的课题有20余项,课题经费达300余万元,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3项,主持省科技厅国际合作课题2项,参与863国家重大攻关课题1项,主持、参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主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及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科技局等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科技进步奖3项、省厅级科技成果奖7项。
本学科注重与国际的交流合作,2005年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共同成立了温州医科大学分子病理中心,并与耶鲁大学医学院、德克萨斯大学MD&ANDERSON&肿瘤中心、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医学院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四所国际一流的医学院校在临床新技术的开展、人才培训以及科研方面建立了协作关系。
方向二:病理生理学学科简介
本学科方向目前共有教授3人,客座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拥有包括浙江省151人才、温州市5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医科大学教学名师、温州市优秀教师及温州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等人员。部分专家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临床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感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发热、低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缺氧和呼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有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低氧性及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机制及其防治等;主要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所和低氧研究所。
近5年来共获得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7项,获纵向资助经费500余万元;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30项,其中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300百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编教材和参考书25部,参编教材和参考书17部。
本学科方向注重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生理学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爱荷华大学医学系心脏中心在新技术的开展、人才培训以及科研方面建立了协作关系。目前已培养硕士生50余人,其中3人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硕士生,1人获温州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硕士生。
展开专业介绍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一、招生学院简介:
中西医结合学院前身为现代医学部,2005年3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系,2010年3月更名为中西医结合学院,现设10个教研室、7个系列实验室。
中西医结合学院倡导“强化人文、厚实基础、提升技能、融会中西”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教辅人员12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硕士以上学历占91.7%。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等级实验室、2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目前,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厅级各类课题20多项。近3年,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其中SCI16篇。2012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2013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14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1项。
学院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近2700人。
二、招生专业简介:
&& 100104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术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000年确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开始招生,培养学术型研究生。本专业现有导师5人: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技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2名,分别任职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目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点的研究方向包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大肠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肿瘤病理学与肿瘤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及移植病理研究、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培养掌握坚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与其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病理形态变化特点,熟悉本专业研究发展的新动向及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技术的人才。
该专业导师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科研水平,以认真履行导师职责著称,导师们近年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厅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发表SCI论文多篇。
导师们在研究生的培养与学习过程中,坚持寓德于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耐心帮助研究生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遇到的难题,该硕士点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临床与科研平台。
学生就学期间学校将通过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设立三助岗位和绿色通道等制度,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
历年来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硕士生就业率均达到100%,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良好的声誉。&
展开专业介绍
广东医学院
病理学简介
广东医学院病理学科由病理教研室和附属医院病理科组成。病理教研室起源于1958年成立的教研组,在上世纪80年代又分设附属医院病理科。历经五十多个春秋,几代病理人携手奋斗、锐意创新、铸就辉煌、开拓未来。早在1985年,病理学科就获批全国第四批全校第一批硕士授权点。1987年以来,连续15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1992年起一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广东医学院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
病理学科负责全校本科和研究生的病理学教学,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科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在肿瘤病理、临床病理和心血管病理等三个方向的研究成绩斐然;学科还负责附属医院的外检工作,是粤西病理会诊中心和法医诊断中心,辐射周边2000余万人口。
教研室目前有教师15人,教辅4人,其中拥有博士学历7人(47%)。在教师队伍中,教授2人,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5人;博士和博士后导师1人,硕士导师10人;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1人,校级培养对象3人,杨帆计划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留学归国人员6人。病理科有医生10人,技术人员7人。
肿瘤病理是长期稳定的研究方向,主攻鼻咽癌、宫颈癌、大肠癌和乳腺癌等肿瘤,创造了许多佳绩,积攒了雄厚基础,从细胞、分子、动物、组织等水平全方位揭秘癌症,并试验放射、化疗、中药、生物等干预治疗。在“十二o五”期间,本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校级课题10余项,总经费近千万元;发表论文77篇,其中SCI论文41篇,核心期刊36篇。
病理学科拥有实验室总面积约2000m2,包括功能完善的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等。主要仪器包括超低温冰箱,低温高速离心机,PCR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冰冻切片机、多头显微镜等,仪器设备总值约250余万元。此外,可共享学校中心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
近五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24名,其中已毕业20名,5名学生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国家奖学金,6名研究生获得广东医学院优秀毕业硕士论文和奖金。
多年来病理学科培养的研究生供不应求,经常在毕业前就有医院病理科主动上门预订,特别受珠三角医院的青睐,在这些医院工作待遇相当优厚。但是,许多毕业研究生喜欢自己找工作,基本上都能在三级医院病理科或肿瘤科找到称心如愿工作。
病理学科张开双臂,热烈欢迎全国有意有志有缘的莘莘学子报考。
学科负责人:胡新荣教授,/0,qq:
招生联系人(学科秘书):王胜纯博士,/7,qq:
病理生理学简介
广东医学院病理生理学学科1985年成为广东医学院首批硕士点,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广东医学院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为广东省精品课程,2011年升级为广东省资源共享课。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稳定可靠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方向。现共有教学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7人,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有博士生导师(何志巍教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先进个人1人,校级培养对象2人,广东医学院院教学名师1人。担任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委员。近五年来,本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其中SCI论文近50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承担省市级教改项目10余项,主编五年制全国规划教材2本,副主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本,参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3本,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在长期科研实践中形成何志巍教授、黄国良副教授为代表的鼻咽癌癌变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黄遵楠教授为代表的计算生物和药物设计研究,周艳芳副教授、鲍波副教授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整体实力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世界首株人低分化鼻咽癌(NPC)细胞株CNE-2Z,该工作获得1983年卫生部乙等奖。鼻咽癌癌变及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方向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何志巍教授课题组通过基因芯片对较大规模基因表达差异对比分析,发现了在人鼻咽癌中表达低下而正常鼻咽组织中高表达且具有鼻咽组织相对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同时,研究发现多个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异构酶Pin1的异常高表达及多个蛋白质高度磷酸化在鼻咽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而发现在基因表达后水平的调节在鼻咽癌变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从基因表达后水平的调节研究这也是我们课题组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之处。
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方向致力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并探索传统中药番茄红素对其的防治意义。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潜能,通过基因修饰,促使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对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重视。
本学科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联合成立了中美联合肿瘤研究所、细胞癌变机制与肿瘤分子诊断研究室。目前拥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式细胞仪、Odyssey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实时定量PCR仪、多功能酶标仪等国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能充分满足科研需求。此外,本学科还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国内郑州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南福罗里达大学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并有科研论文发表。
现培养毕业博士生2名,硕士生20余名,博士后1人,其中2人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目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医院的临床及检验科室、广东省高校及科研机构,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欢迎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在校表现优异,科研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可推荐赴美合作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 &
联系电话:2;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网站:
展开专业介绍
广东药学院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简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认识疾病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基础,是医学。在临床各学科的实践中,都需要用病理生理学的理论诠释疾病的发展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改进防治措施。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制和患病机体的和机能变化,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及其相关医学知识,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及相关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现代病理学发展的前沿动态以及疾病发生的机理与机制,具有较强的基础医学实践和教学能力,能够从事临床病理诊断,进行病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医学专业人才。
二、招生方向
1. 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
2. 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与新药筛选研究;
3. 内分泌肽与疾病研究;
4. 常见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三、导师队伍与学科优势
学科点现有导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大多数导师具有博士学位,4人担任广东省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学会理事。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我校2011年新增的硕士点,多年来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一直是我校重点建设学科,特别是在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与新药筛选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拥有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等专门的科研机构,科研条件良好。
四、就业方向与就业情况
就业方向: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从事临床病理诊断、病理学教学科研工作。
就业情况:2014年是我校该专业第一届硕士毕业生,共计6人。3人在医院从事病理诊断工作,1人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人在生物公司担任技术监理。&
展开专业介绍
遵义医学院
遵义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78年),本学科由著名病理学家杨简教授、朱逢春教授、魏文汉教授和钱振超教授创建的省级重点学科,承担着教学、科研、临床外检等多项任务,曾参加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国第一批统编病理学教材的编写,我国著名病理学家朱蓬春,邓侠进,梁国桢等均为我室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们的科研、教学曾在我国病理界享有很高声誉。&&&&&&&&&&
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具有多学科交叉和集成的优势,涵盖了基础病理和临床病理,是我院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病理学、胃肠道肿瘤病理学和恶性淋巴瘤病理学等。其研究领域涉及细胞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其研究层面涉及总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其技术领域涉及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和现代病理学技术等。在恶性淋巴瘤病理学、肿瘤分子病理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省内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科学研究及硕士生培养在国内医学院校中处于较高水平。学科人才梯队日趋合理,一批锐意进取、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学科人才梯队在老一辈知名学者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学科秉承老一代学者的风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探索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新路子,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及根据课程特点密切与临床的联系等方面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二、师资队伍:
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本学科教授5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6人,助教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非本校毕业人所占教师比例高,学缘结构理想。学术队伍中各层次人员配备合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学术思想端正、活跃。
本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治学严谨,为人正派,思想素质普遍较高,责任心强,有较多研究成果,在学生中的威望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并已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导师遴选制度。并有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计划和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教师满意度高。
三、教学及工作条件
病理学教研室是集教学、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为一体的,拥有良好的教师梯队、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先进,具有多年病理学教学和临床病理诊断经验的医学主干学科。其办学条件经过70余年的积累,&&&&&
拥有十分丰富的标本资源供学生实习使用,能充分满足病理学实验的教学需要。拥有典型的病理教学标本1000余例,典型病理教学切片30000余张。学院先后建立了病理学多媒体实验室,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展示台、数码显微镜,&
多媒体实验室课&&&&&&&&&&&& 学生全部使用上双目电源Nikon光学显微镜,使整个教学条件得到质的飞跃。教研室设有教学实验室7个,多媒体图象控制中心、教学资料室、病理标本陈列室各一个,学生实验室使用面积约1250平方米,并使用学院和附院的相关设备多媒体教室及多媒体实验室等)。&
另外病理学教研室还拥有较先进的病理学教学、科研及临床病理诊断设备;拥有临床病理诊断室、病理技术室、免疫病理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细胞培养室、显微切割实验室以及尸体解剖室等;拥有教学、科研及医疗设备总价值300余万元;拥有办公用房(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尸体解剖室等)使用面积约1200平方米。教学、科研及外检设施齐全。
&四、科学研究及影响力:
病理学具有固定的科研方向,学科带头人均为具有正高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具备了指导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方向之一:肿瘤分子病理学,学科带头人,郑洪,男,1964年3月生,2003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博士。病理学教授、主任医师(三级),现任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助理,病理学教研室主任,病理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多个杂志编委。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①细胞凋亡调控紊乱与肿瘤发生;②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③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干预措施。本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以具有高级职称的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合理。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这些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科研方向之二:恶性淋巴瘤,学科带头人,邓飞,男,1963年7月年出生,毕业于四川大学,博士,病理学教授,现任遵义医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2)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 ,HD)恶性肿瘤细胞的来源、性质和意义。
科研方向之三:胃肠道肿瘤病理学,学科带头人,李春鸣,女,1963年3月出生,199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病理学教授,现任遵义医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
这些研究方向有明确的创新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其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所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各学科均有研究生就读。毕业生除攻读博士学位者外,均已就业。
五、教学特色:
1.教研室历来重视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试讲制度,严格的考试分析和管理制度,以确保教学质量;
2.针对病理教研室的人才优势,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以及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成为病理课的主讲教师,使教学水平达到了较高的起点;
3.积极主编及参编多种不同层次教材,本学科先后出版了《淋巴结病理学》、《淋巴瘤与淋巴样增生病理学》、《骨肿瘤诊断与治疗》
&老教授在教学&&&&&&&&&&&&&&&& 组织肿瘤病理学》,参译《肺癌》(第二版)等学术专著,参加全国统编《病理学》本科教材第一版、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学》(医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科教材)、《病理学》(全国二十所高等医学院校协编教材)的编写、主编《病理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专科用);
4.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和探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实验课开展临床病理讨论会(CPC)提
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5.经常组织各种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内外病理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六、指导思想
&&& 以人为本、强化基础与临床、突出特色、重视质量、服务社会、严谨治学、开拓创新。
病理生理学是由著名病理生理学家魏文汉教授和耿则智教授等创建的省级重点学科,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78年)。本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和集成的优势,研究范围涵盖了基础和临床,是我院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和肿瘤免疫、肾脏疾病研究等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绩。硕士点现有专职研究人员共计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学位2人。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消化病理生理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和表观遗传学与疾病等。研究领域涉及细胞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研究层面涉及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技术涉及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和现代病理学技术等。目前表观遗传学与疾病和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或部分居领先地位。
硕士点主编、参编供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层次使用的系列教材10余部;主持及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40余项,获省级以上奖励20余项,共发表论文百余篇。&
展开专业介绍
专业点分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发生理学专业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