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爱琴陈三两爬堂全集选段

Copyright@2013四平调名旦邹爱琴及《陈三两爬堂》
我的标题中包含三个关键词:四平调、邹爱琴和陈三两。本文就围绕这三个关键词作文章。把我网易博客粘贴到新浪网,无论如何也不成功,只能给出链接,给你的欣赏带来不便。
(一)四平调和曲剧最早演出《陈三两爬堂》时间差不多,但四平调要早一些
&说起四平调,它的前身是流行于豫东豫北、鲁西南、苏北、皖北等区域的一种民间花鼓戏,有所谓淮北花鼓、豫东花鼓、砀山花鼓之分,原来是地摊上的演唱形式。经过改革,终于在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把一个街头卖艺的小戏种推上了戏曲的大舞台。因它以花鼓戏为主,并吸收评剧、京剧、梆子等剧种的曲调而形成,有人便称它为"四拼调"
因其唱腔四平八稳,四句旋律一合,后正式定名为"四平调"。这个剧种属稀有剧种,小宝只知道河南有商丘、濮阳范县设团,山东金乡、成武等县有四平调剧团,其他就不知道了。
&&如此说来,它的诞生要比曲剧晚十来多年。曲剧是高跷曲子甩掉跷腿而走上舞台的,而四平调的前身是地摊上的花鼓戏推上了舞台,从这一点上说,它们的形成过程差不多,在正式登台前都有一个较长的孕育期。
四平调是由淮北花鼓戏演变而成,据说迄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曲剧从“坐堂弹唱”到“高跷曲”,后来才发展成曲剧,前面的孕育期也很长。
四平调最早的剧目和曲剧一样,都以反映民间男女婚姻家庭伦理的“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为多。它产生于民间,且旋律优美、易上口,因此很快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带广为流传。后来逐步发展演出大戏,特别在解放后又移植和编写了部分剧目约百余个。经常上演的剧目有《陈三两爬堂》、《三告李彦明》、《何文秀私访》、《小包公》、《三元会》、《金鞭记》、《彩楼记》、《紫金镯》、《大红袍》等。
& 四平调最早的乐器以打击乐为主,1945年,四平调改革以后,在打击乐中加入高胡、二胡等弦乐,在花鼓平调的基础上,借鉴京剧“流水”、二夹弦“北词”、豫剧“快二八”等音调,形成了四平调的基本伴奏格式。他们不拘泥于先辈的成就,敢于在发展中不断地创新。例如,原来“簧头”不太理想,商丘鼓师就按河南的打,取得较好的效果。&
&曲剧与四平调都是充满泥土气味的地方剧种,都以演贴近百姓生活的戏见长。这两个剧种早期作品中都有《陈三两爬堂》这出戏,且因此剧在河南唱红了年龄仅差一岁的两位艺术大家,一位是曲剧皇后张新芳(1927年——2006年),另一位的享誉豫东的邹爱琴(1928年出生),同时她们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期间,都以这出戏而斩获了演员一等奖。
&我曾说过,《陈三两》是我们河南地方戏的传统老戏,剧本是何人所著?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均没有找到确凿的史料记载。最近找到了一些资料,在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罗云专家所著《感心动耳&荡气回肠——试论张新芳扮演陈三两的表演艺术特色》一文中曾提到:《陈三两爬堂》的故事“据文史学家郑振铎先生在《中国俗文学史》书中介绍:明代鼓词《二贤传》就有描写陈奎和李三姐悲欢离合的故事。”仅此一句,再没有更多的解释。我最近找到了《民国唱词小说(陈三两爬堂)》图片共5张,第一张如下图,只是个封面,其他四张是石印线装是页面。如果能找到全书,或许对研究《陈三两爬堂》这场戏有帮助,我不是从事戏曲研究的,到此为止吧。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可打开链接看看。(这张图被拿掉了,只能给个链接)
右图是民国唱词小说(陈三两爬堂)图片1(链接:)
因此在古典小说及评书中难于寻觅它更确切的出来处,它应该是根据民间流传,从草根里滋生出来的。似乎可以证实,四平调演出《陈三两爬堂》的时间,要比曲剧早一些。能够支撑这一观点的资料有三:
1、据日商丘日报《邹爱琴的艺术人生》一文说,《陈三两爬堂》一剧是邹爱琴的代表作。早在三十年代老艺人就曾演出过此剧,但是当时演唱的是花鼓调,音乐单调乏味。后来为满足群众的欣赏需求,艺人们集思广益,反复试唱,苦战三个多月,最终集体创造出了既有原花鼓韵味、又有新意的四平调男女唱腔格式,形成了这个剧种的雏形,从而结束了“无弦作乐不成戏”的局面,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四平调剧种。
为了演好《陈三两爬堂》一剧,邹爱琴没少下工夫。为了给剧中主人公找到准确的定位,她认真研究剧本,分析人物,精心同音乐工作者一道设计唱腔,最终创造出一整套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美唱腔。特别是“表家乡”大段唱腔,尤为感人至深。她大胆巧妙地运用了四平调的板式,旋律大气悲壮,加之她那宽厚明亮的嗓音,质朴无华的表演,时而悲切凄惨,时而高亢愤慨,声情并茂,把陈三两这个柔弱女子、孤独无助的悲惨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2、四平调《陈三两爬堂》版本最长,共有三场,而曲剧只保留了“爬堂”一场,其中有些情节与曲剧也有较大区别。比方说,四平调中陈三两妓院教了两个学生陈奎和王子明(前者是干兄弟,后者是表兄弟),曲剧中将王子明删去,其他人物如陈三汉(陈奎的胞弟)、陈忠等也被删去了。角色和场次由多变少,留下了四平调《陈三两》向曲剧过度的痕迹。
&我特意选了这张剧照,右边是邹爱琴扮演的陈三两,左一是她的胞弟李凤鸣,中间两个分别是她的干兄弟陈奎和表兄弟王子明。这张剧照特别珍贵!
&再比如,四平调陈奎的乳名叫“陈六斤”,是个背货箱买绒线的小货郎,他来到富春院,陈三两对他有段精彩的描述:
“辞别了恩父恩母离了门,小陈奎儿肩背着货箱汗淋淋。
花铜鼓摇得嗬嗬啷啷的响,吆喝声梳头篦子还有那个光条的针。
南京的胭脂北京的粉,这还有五色绒线样样新。
小陈奎卖线到了我的富春院,在北楼惊动了三两我呀女钗裙。……”(后边唱词见最后视频)
这段唱通过不多的唱词,把陈奎的小货郎形象,勾画的栩栩如生,如见其人,在曲剧中是没有的。
再说李凤鸣,曲剧的李凤鸣是个新上任的、有点窝囊的州官;而四平调中的李凤鸣则把官场上虎威表现得充分无疑,他得了珠宝商200两纹银的贿赂,竟大堂上命狱卒打了陈三两的耳光,还用了拶子使她昏死过去,李凤鸣还下令“冷水灌顶,服用朱砂”,把旧社会那种逼供的招数施展得淋漓尽致。而曲剧在改编时只保留了拶子刑,没有那些刺心的场面。
3、当前豫剧、京剧、河北梆子、越剧等剧种之改编本几乎都是根据曲剧移植的,但如果追根溯源,曲剧版本却是直接从四平调版本改编的。请注意,当年开封是河南省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张新芳老师在开封曲剧团,邹爱琴老师在商丘四平调剧团,当时剧团交流,开封曲剧团以《天河配》剧本换来了四平调的《陈三两爬堂》剧本。原开封市曲剧团一下子搜集不同地区传唱的四种脚本,由剧作家霍林(是关灵凤的丈夫)取长补短进行改而成。当年张新芳老师曾经在观摩演出期间,撰文写出自己演出的《陈三两》学习体会,并吸收了四平调邹爱琴老师的许多表演处理方式,由此可看出邹爱琴之《陈三两》对她影响之大。
(二)四平调名旦邹爱琴与《陈三两》
&&右图是邹爱琴扮演的陈三两剧照
我小时候在开封上学时,就知道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有一个“好唱家”叫邹爱琴。记得上世纪50年代我看由该团演出《小包公》时,街头张贴的戏报上,第一主演还是饰演大嫂的邹爱琴,接下来才是饰演小包公的拜金荣,说明当时邹爱琴的名气要大一些。
邹爱琴,1928年出生。著名四平调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演员,原副团长,河南沈丘人。她见证了四平调的诞生,发展和鼎盛。九岁时拜邹玉振为义父,随其学艺,改名邹爱琴,初学生、旦,后专攻旦角。12岁起在多部戏中担任主演,她所主演的《陈三两爬堂》荣获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一等奖,《丰收之后》获商丘地区表演一等奖,以上二剧和《梅香》、《刘海砍樵》、《生死牌》等被多个省、市电台录制播出。上世纪50年代,四平调掀起了“女学邹爱琴,男学王汉臣”的热潮,她成为四平调女演员的一面旗帜。
她说演戏就要做到“一鸟近林,百鸟不语”,要用心揣摩,用情演唱,要一开口,一亮相就抓住观众的心。当年观众对邹爱琴的评价是“邹爱琴的眼睛会说话”。邹爱琴的唱腔质朴、大方、淳厚,富于表现力。邹爱琴也回忆当年在西安演出的盛况,她说:“到西安我们呆了半年呢。呆了半年,那轰动得很厉害!”
&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50年,商丘市四平调剧团挂牌成立——也是豫东唯一的一个四平调剧团了——其排演的第一出大戏就是《陈三两爬堂》,主演是邹爱琴。
邹爱琴没有录像视频,下面插入视频能够看到她在生活中的形象,及她在《陈三两》中一段唱腔。
插入视频:国宝四平调介绍(中)
关于对她的介绍,请看我转载的网友“戏痴小郭”的博文《拜访著名四平调表演艺术家邹爱琴老师
邹爱琴的艺术人生》(&链接:&
&&),向网友介绍这一篇博文,因为文中收集了邹爱琴老师大量的图片和许多鲜为人知的资料。
(三)豫剧崔派《陈三两爬堂》剧本是根据曲剧及四平调整理的
封面上是崔兰田扮演陈三两剧照
现在公认为崔派之《陈三两爬堂》是从曲剧移植过来的,但近日我在写品赏《陈三两》唱段系列时却发现,崔派《陈三两爬堂》剧本是根据河南曲剧、四平调本整理出来的,唱腔设计是崔兰田先生(我曾找到这个剧本的扉页,清清楚楚的有以上内容,但贴上不久就被抽去)。要说在移植过程中,也参考了四平调的剧本这不足为怪。缘何这样说?理由至少有以下两点:
一是人物舍取上,原来四平调版本陈三两有三个弟弟,一是胞弟李凤鸣,二是干兄弟陈奎,三是表兄弟王子明(见上面剧照)。曲剧把王子明舍去,只留下李凤鸣和陈奎。而崔派《陈三两》虽然人物王子明没有上场,但唱词中却有这个角色的影子。如崔派李素萍的唱词中有“他弟兄苦心把文章望,我日夜教他不嫌忙。八月中秋会皇乡,北京城里开科场。他弟兄进京去会试,闻听他得中在皇榜。陈奎状元钦笔点,王子明恩命榜眼美名扬。”最后两句点明了陈奎与王子明分别是钦定状元和榜眼。
二是可以找一些曲剧中没有而在四平调及豫剧《陈三两》唱词作比较。例如,四平调邹爱琴《陈三两》版本中有段唱词是:“自从五帝和三皇,哪有那妓院开学堂。可笑我烟花妓女陈三两,舍馆教学在西楼房。他弟兄无心把文章望,我日夜照看费心肠。”而崔兰田对应的唱词为:“自从五帝和三皇,哪有妓院开学堂。可笑我烟花陈三两,设馆教读在小房,他弟兄苦心把文章望,我日夜教他不嫌忙。”几乎原封不动地搬来了。
再如,邹爱琴唱词:“七寸竹笔千金重,落在文官的衙门中。若是落在清官的手,下笔判案鬼神惊。若是落在赃官的手,点上一点就害人命……”崔兰田唱词:“小小七寸管,几根细毫毛。流落赃官手,亚赛杀人的刀。这只笔是谁造成,落在糊涂衙门中。别看你短短七寸管,不知还是多少好百姓。为人若把清官做,下笔千言神鬼惊。为人若把赃官做,提笔在手他心内惊。”改动痕迹也非常明显。
我没有找到四平调《陈三两》剧本,倘若拿豫剧及四平调的剧本作比较,肯定还能找到豫剧从四平调移植的痕迹,就到这里吧。
(四)邹爱琴和徒弟庞明珠演唱的《陈三两》影像资料
<font COLOR="#、邹爱琴《陈三两》选段
邹爱琴此唱段与她的徒弟庞明珠唱段(见下面3)是同一个唱段,其唱词不再给出,可见最后附注的徐亚丽演唱的四平调《陈三两》唱段,因为她唱的也是同一段,唱词字幕有,有些差异但不大。
另外,邹老师还有一段20多分钟《陈三两》唱腔,我没搬到博客中来,只能点击链接后看了。
四平调《陈三两》选段·梨园留声机
演播者:池城  编辑:姚兰 来源:河南人民广播电台 链接:
 <font COLOR="#、四平调《陈三两》“辞别了恩父恩母离了门”&&&&&
庞明珠演唱(她是邹爱琴的第一个学生,是文革前省里安排的)
匹配唱词:
  辞别了恩父恩母离了门,
  小陈奎肩背着货箱汗淋淋。
  花铜鼓摇得嗬嗬啷啷的响,
  吆喝声梳头篦子还有那个钢条的针。
  南京的胭脂北京的粉,
  这还有五色绒线样样新。
  小陈奎卖线到了我的富春院,
  在北楼惊动了三两我呀女钗裙。
  听嗬啷响我把楼下,
  在内院打量货郎卖线的人。
  我观货郎多稳重,
  暗暗的问一声货郎你呀居住哪的人。
  不嫌我的名声丑,
  我说货郎啊,货货郎郎啊,
  结拜个姐弟你呀尊不尊。
  小陈奎他答了一声好,
  好 连说了三声好,
  多亏姐姐你爱我的身。
  陈奎允下了这件事,
  开柜箱取出来十两纹银。
3、四平调 庞明珠 《陈三两》
尊老爷你听三两表原郡
【附】徐亚丽 四平调《陈三两》唱段
&&&&&&&&&&&&&&&&&&&&&&&&&&&&&&&&&&&&&&&&&&&&&&&&&&&&&&&&&&&&&&&&&&&&&&&&&&&&&&&&&&&&&&&&&(日唐小宝初稿于洛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曲剧:陈三两爬堂(张新芳)A.【人人网 - 分享】
曲剧:陈三两爬堂(张新芳)A.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也爱看
不说再见,感谢相遇。
端午?任务?银河?
身体被掏空
来来来!装逼了!
缘分主播播一会儿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平调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