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逊突击队球拍多少钱

原标题: “卡尔逊档案”见证中共抗战功绩

据《劳动报》报道,78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作为远东第一大都会的上海,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也是抗战的重要文化中心和世界了解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

昨日,“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上海记忆”图片展在沪拉开帷幕,共展出145幅图片和7部视频资料,主要来自当时上海的外国媒体、出版物、记者和国际人士,大部分从未对外露面。其中,抗日战争中首个深入敌后考察的军事观察家、也是第一个访问延安的美国军官卡尔逊的大批个人珍藏史料更是第一次被发掘并在上海首次公布。这批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档案,直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洪流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历史地位。

1937年夏季,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重要历史时刻,一个名叫埃文斯?卡尔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肩负着罗斯福总统赋予的特殊使命,启程来华。

“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特派员,卡尔逊肩负的任务其实非同寻常。”作为史料的提供者,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完颜绍元告诉记者,这位美国军官最核心的考察任务,就是证实当时的中国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有取胜的可能。

从史料来看,卡尔逊当时在中国实地考察了淞沪战役、徐州战役和武汉会战等三大正面战场的战役,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特派员对战斗在敌后的八路军产生了难得的兴趣。

完颜绍元告诉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是卡尔逊的老朋友,正是斯诺对八路军的介绍,让其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到延安去,到敌后的八路军根据地去。于是,从硝烟弥漫的上海淞沪战场开始,卡尔逊启动了对敌后战场的深入考察,曾两度在八路军的护送下穿插敌人的封锁线,访问了中共领导下的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和红都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军队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彭雪枫等一批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广泛交流,从而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深入敌后考察的军事观察家,也是第一个访问延安的美国军官。

毛泽东主席手写的便条、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报》除奸运动周特刊、中国共产党参与主办的《站动通讯》报……所有这些,都是卡尔逊冒险搜集到的大批珍贵中国抗战文献中的史料。

完颜绍元指出,卡尔逊获取各种史料的时候,有一个很鲜明的取向,即主要选材并非是那些操典、规范、条例、训导,或者阵中日记等等,而是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根据地内各种对民众、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游击战授课等方面的资料。

“这批史料异常珍贵,它和我们现在陆续发现的各种史料相比,更加直接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洪流中的中流砥柱的主导作用和历史地位,能保存下来非常不易。”完颜绍元感叹道,当时是抗战前期,八路军根据地的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这些材料多为油印甚至手写,纸张非常粗糙,战争条件又非常艰困,还要经常面对鬼子的扫荡,所以这批史料能保存下来的相当稀少,“在如此困难的时期,卡尔逊依然不肯将其遗弃,可见它们在其心中的地位。”

在敌后的这段日子里,让卡尔逊充分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他曾感慨地表示,八路军是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最懂得为什么而战,官兵关系最民主,与民众的关系如鱼水情。

在给罗斯福总统的定期报告中,卡尔逊称赞在中共那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腐败;军队官兵平等、精神饱满、斗志高昂。他还在信中建议:应该援助中共这支抗日武装。在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中,卡尔逊更是写道,“这支军队创造出了一种与中国其他军事力量所使用的不同的战术,这种战术对外国军队确实也是陌生的。他们的信念和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必须正直为人,而且人总是应该去做那些正直的事。他们领导教育战士要有信心,而且不断向他们说明形势,为什么要采取某种行动等等。在战斗前,把士兵们集合起来,向他们说明军事情况,还告诉他们胜利的可能性有多大,战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其结果是领导和战士互相理解,结成一气。正是这种理解,加上服务精神和做正确的事,使得这支军队十年来击败了更为强大的国民党部队,也使这支军队能战胜日本人,而中国尚没有其他部队能做到这样。”

令人意外的是,卡尔逊回国后还仿效八路军的作风建立了一支美军队伍,而这支突击队被其亲自带领,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据了解,1942年时卡尔逊受命组建第一独立营,即“卡尔逊飞行突击队”或称“工合营”。卡尔逊以5比1的比例严格挑选了1000名突击队员,以实现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的以八路军精神组建一支美军的梦想。

在日常训练中,卡尔逊时时刻刻以八路军官兵平等的精神为榜样。他与普通士兵一样站岗值勤、排队打饭、露宿野外、背着挎包和武器参加急行军。每周五,突击营依照八路军的样子召开民主讨论会,每个士兵都可对一周训练中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

1942年8月16日,卡尔逊的“工合营”在两艘美军潜艇的配合下,以损失30人的代价奇袭日军据守的马金岛,从而取得了二战中美军首次两栖登陆战的胜利。

本文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原标题: “卡尔逊档案”见证中共抗战功绩

据《劳动报》报道,78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作为远东第一大都会的上海,是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也是抗战的重要文化中心和世界了解中国抗战的重要窗口。

昨日,“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上海记忆”图片展在沪拉开帷幕,共展出145幅图片和7部视频资料,主要来自当时上海的外国媒体、出版物、记者和国际人士,大部分从未对外露面。其中,抗日战争中首个深入敌后考察的军事观察家、也是第一个访问延安的美国军官卡尔逊的大批个人珍藏史料更是第一次被发掘并在上海首次公布。这批具有很高史料价值的档案,直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洪流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历史地位。

1937年夏季,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重要历史时刻,一个名叫埃文斯?卡尔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肩负着罗斯福总统赋予的特殊使命,启程来华。

“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特派员,卡尔逊肩负的任务其实非同寻常。”作为史料的提供者,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辑完颜绍元告诉记者,这位美国军官最核心的考察任务,就是证实当时的中国能否在这场战争中有取胜的可能。

从史料来看,卡尔逊当时在中国实地考察了淞沪战役、徐州战役和武汉会战等三大正面战场的战役,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位特派员对战斗在敌后的八路军产生了难得的兴趣。

完颜绍元告诉记者,《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是卡尔逊的老朋友,正是斯诺对八路军的介绍,让其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到延安去,到敌后的八路军根据地去。于是,从硝烟弥漫的上海淞沪战场开始,卡尔逊启动了对敌后战场的深入考察,曾两度在八路军的护送下穿插敌人的封锁线,访问了中共领导下的晋察冀、晋绥等抗日根据地和红都延安,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军队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与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彭雪枫等一批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广泛交流,从而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深入敌后考察的军事观察家,也是第一个访问延安的美国军官。

毛泽东主席手写的便条、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报》除奸运动周特刊、中国共产党参与主办的《站动通讯》报……所有这些,都是卡尔逊冒险搜集到的大批珍贵中国抗战文献中的史料。

完颜绍元指出,卡尔逊获取各种史料的时候,有一个很鲜明的取向,即主要选材并非是那些操典、规范、条例、训导,或者阵中日记等等,而是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根据地内各种对民众、对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游击战授课等方面的资料。

“这批史料异常珍贵,它和我们现在陆续发现的各种史料相比,更加直接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洪流中的中流砥柱的主导作用和历史地位,能保存下来非常不易。”完颜绍元感叹道,当时是抗战前期,八路军根据地的条件非常艰苦,特别是这些材料多为油印甚至手写,纸张非常粗糙,战争条件又非常艰困,还要经常面对鬼子的扫荡,所以这批史料能保存下来的相当稀少,“在如此困难的时期,卡尔逊依然不肯将其遗弃,可见它们在其心中的地位。”

在敌后的这段日子里,让卡尔逊充分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队伍。他曾感慨地表示,八路军是中国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最懂得为什么而战,官兵关系最民主,与民众的关系如鱼水情。

在给罗斯福总统的定期报告中,卡尔逊称赞在中共那里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腐败;军队官兵平等、精神饱满、斗志高昂。他还在信中建议:应该援助中共这支抗日武装。在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中,卡尔逊更是写道,“这支军队创造出了一种与中国其他军事力量所使用的不同的战术,这种战术对外国军队确实也是陌生的。他们的信念和训练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必须正直为人,而且人总是应该去做那些正直的事。他们领导教育战士要有信心,而且不断向他们说明形势,为什么要采取某种行动等等。在战斗前,把士兵们集合起来,向他们说明军事情况,还告诉他们胜利的可能性有多大,战胜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其结果是领导和战士互相理解,结成一气。正是这种理解,加上服务精神和做正确的事,使得这支军队十年来击败了更为强大的国民党部队,也使这支军队能战胜日本人,而中国尚没有其他部队能做到这样。”

令人意外的是,卡尔逊回国后还仿效八路军的作风建立了一支美军队伍,而这支突击队被其亲自带领,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据了解,1942年时卡尔逊受命组建第一独立营,即“卡尔逊飞行突击队”或称“工合营”。卡尔逊以5比1的比例严格挑选了1000名突击队员,以实现一直萦绕在他心中的以八路军精神组建一支美军的梦想。

在日常训练中,卡尔逊时时刻刻以八路军官兵平等的精神为榜样。他与普通士兵一样站岗值勤、排队打饭、露宿野外、背着挎包和武器参加急行军。每周五,突击营依照八路军的样子召开民主讨论会,每个士兵都可对一周训练中的不尽人意的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

1942年8月16日,卡尔逊的“工合营”在两艘美军潜艇的配合下,以损失30人的代价奇袭日军据守的马金岛,从而取得了二战中美军首次两栖登陆战的胜利。

本文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原标题:师从八路军的美国卡尔逊突击队 在太平洋战场屡立战功

1938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密使、美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卡尔逊到晋察冀边区访问考察了近50天。

卡尔逊回国后,高度评价了八路军抗战的功绩。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访问晋察冀边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八路军和美军,尤其是美军特种部队相比,无论是军服、武器和战法似乎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很少有人知道,美国特种兵的鼻祖卡尔逊当初就是按照八路军的战法和制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

卡尔逊是一个正直高尚、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军人,1896年出生于纽约,16岁参加美国陆军,曾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度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驻华情报官员,1935年担任罗斯福总统在佐治亚州温泉公寓卫队副指挥,与罗斯福有很好的私人友谊,深得罗斯福信任。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访问边区,右为聂荣臻

1937年他奉命第三次来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美国海军武官处情报官。同时,他还担负着一个秘密使命:直接写信给罗斯福总统汇报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1937年7月,卡尔逊在上海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阅读了他正准备出版的《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后,卡尔逊决定到延安去。

12月,他到达延安,在延安期间他被看到的事实所征服。在延安他遇到了另一个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她的鼓励下,他决定到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去。1938年初,他历尽艰辛和危险来到了晋察冀。

一路走来,他对看到的一切感到新奇和疑惑,他满脑子都是问号:为什么敌后根据地的人民有着和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共产党和八路军凭什么力量把所有的民众都组织起来了?战争本是一种军事力量的较量,可为什么八路军还要努力搞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八路军游击队的后勤是怎么保障的?武器是怎么解决的?……

在军区司令部,卡尔逊迫不及待地把他脑子里的疑问提给了聂荣臻司令员。聂司令几乎是花了大半夜的时间耐心细致地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并加以发展而来的,主要就是依靠人民;我们建设根据地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我们的军队有着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铁的纪律,军队和人民是鱼水关系和血肉关系;我们的武器弹药全靠从敌人手里夺取……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访问边区,聂荣臻与卡尔逊交谈,周立波(左1)翻译

卡尔逊入神地听着翻译的一字一句,但他还是不明白,战争本是军人之间的较量,为什么要“发动群众”呢?八路军游击队的战法究竟是怎样进行的?

聂荣臻说:“晋察冀人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可靠的供给部。群众不仅供应部队吃的、穿的,还负责物资方面的储存和保护。例如,每年我们都通过边区政府,征集一大批公粮。这些公粮,需要多少仓库储存啊!在敌后,我们不可能建立这样多的大仓库,就是有能力建起来,还有敌人经常‘扫荡’的问题。敌人对我们是恨之入骨的,‘扫荡’时连我们修建的厕所都毁掉了,能允许你的仓库存在吗?部队整日要打游击,也不可能将长年的供应带在身上。怎么办?我们就是依靠群众解决了这个难题。每年征集的大批公粮,我们并不集中起来,就分片储存在某些村子里,部队来了就可以用,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我们的粮仓。至于公粮的安全问题,也不必担心。敌人的‘扫荡’一开始,群众的第一件工作,便是保护公粮,坚壁清野,把公粮藏得严严实实。有史以来,军队的筹粮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句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就不需要‘粮草先行’,到处都有我们的供给部,这是人民群众的一大创造。”

卡尔逊这个有着20多年军龄的军官听得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靠群众打仗,他惊讶,但更震撼。

聂荣臻(前排右1)、周立波(后排左1)陪同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出阜平县政府到军区司令部

至于八路军是怎样打仗的,聂荣臻建议卡尔逊到部队去了解,可以跟随部队行军打仗就明白了。很快,卡尔逊就见识了八路军和游击队战法,见识了军民团结作战的威力。

有一次,日军前来袭击一个镇子,游击队在村外阻击,镇里的群众迅速而有序地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搬走了。日军进镇里后什么吃的也没找到,这时候,八路军和游击队又包围了镇子,并向日军猛烈开火。最后,日军狼狈地饿着肚子丢下不少死伤人员逃跑了。

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访问边区

卡尔逊还目睹了另一次战斗过程:八路军根据群众提供的情报准确地伏击了一队日军补充给养的部队,摧毁30多辆日军卡车,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打死打伤日军40余人,而八路军仅伤亡4人。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这样的战果让卡尔逊吃惊。

经过行程1200多公里、历时50多天的考察,卡尔逊研究总结了八路军的战法,他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并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是和一套既广泛又深入的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教育制度让士兵们明白为之而战、为之而生,必要时为之而死的某种东西。卡尔逊把这种东西叫作“伦理训导”。

5个月后,卡尔逊再次考察晋察冀,他看到的是一个比上次更团结、更巩固、更进步的根据地。之后,这个美国军官成了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粉丝”,他不遗余力地向外界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和根据地,反对美国政府卖给日本钢铁、石油,呼吁美国支持共产党抗战,并预言中国未来属于共产党。卡尔逊的言行招致了上司的训斥,他毫不犹豫地辞去军职,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继续自己的宣传。

1941年5月,卡尔逊再次入伍。珍珠港事件后,他奉命组建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营——卡尔逊飞行突击营。他完全按照八路军的纪律、制度为榜样建立部队,任命罗斯福总统的小儿子担任参谋主任。他们每周给士兵做形势政治报告,让士兵展开讨论。

在部队,站岗执勤、排队打饭、行军训练一律官兵平等,卡尔逊还经常给士兵讲八路军的事迹。这支部队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多次以极小的伤亡代价屡立战功,卡尔逊也因此获得他的第26枚勋章——美国海军十字勋章,他也成为美国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和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海军陆战队将领之一。(文:阎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卡尔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