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大学的校庆日都会举办什么有意思的活动呢???求喧个关帮个忙2016啦~

霸道总裁上我的喜欢 | LOFTER(乐乎)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LOFTER for ipad —— 记录生活,发现同好
霸道总裁上我 的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this.p={ dwrMethod:'queryLikePosts',fpost:'d44a7',userId:4443451,blogListLength:30};,剑桥大学博士在读
科技创新管理
n那个……中间那几张照片确实是女神宋慧乔本人啊,是为了举例说明,大家别看错了…当然你们看错了说答主长的像女神我能有什么不乐意的呢……&br&&br&好吧,墨镜确实是装b利器,因为拍照不怕闭眼啊!统一答复,答主戴的是rayban的wayfarer&br&&br&————————原答案————————————&br&正好刚刚从一趟旅行中回来,顺手在这个问题下晒晒照片~&br&&br&答主这个人吧,正好是一个有点龟毛有点喜欢装逼但是又非常在意哪怕有那么一点点刻意的人。看到问题里的“优雅”二字来劲儿了,到底什么是优雅呢?如果以为优雅仅仅停留在“好看,有味道,文艺范”就真的有点偏颇了——在如今 45度角仰望、闭眼拿书本遮嘴巴拿树叶遮眼睛装小清新等等技能早已被用烂的年代,如果你还在学那些大众技能,真的不如认认真真摆一个剪刀手,笑嘻嘻的来一张——那种纯真和不做作,或许能让你的朋友圈看着更舒服些。&br&&br&所以“优雅”是什么呢?答主固执而任性的认为,优雅包括这几层意思:装逼而装的不那么刻意;精挑细选不滥发不刷屏;不要发图文无关的小清新文字(尤其还是你从别的地儿抄的)。&br&&br&现在时尚界都流行 effortless chic了,朋友圈照片也应该出现一个'effortless zhuangbi'呀。那什么叫不刻意地装逼呢?就是不要再用那些被用烂的所谓“文艺范”姿势啦。包括遮眼睛啦闭眼睛啦之类明显产生和环境的违和感或者刻意感的姿势。&br&&br&在喧闹的都市留影,可以留下一个慵懒而随意的姿势和背景的匆匆人流产生反差;在壮阔的大自然,就尽情的去摆你想要摆的姿势,迎着风怒吼或者就简简单单迎着风拨头发吧,然后让帮你拍摄的人尽情的捕捉每一个无厘头的瞬间,有的时候不是最美的那个瞬间或者刻意摆拍的那个瞬间最“优雅”,而是最不刻意最抓拍最无厘头有时并不一定美的那个瞬间最“优雅”。比如:&br&&br&答主在威尼斯街头&br&&img src=&/8b6d8a76b1de1b62fdcac66a69cbb3a7_b.jpg& data-rawwidth=&1350& data-rawheight=&1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8b6d8a76b1de1b62fdcac66a69cbb3a7_r.jpg&&当时为了拍张正经照正在拨头发,后来发现其实这张很有意思哈哈,拿着gelato的手都有点别扭,可是这张并没有任何刻意&br&&br&再比如这张&br&&img src=&/cb5ed77b8e486c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cb5ed77b8e486c_r.jpg&&&br&或者这张&br&&img src=&/d808b9aca586c35ccebe4b696f62adfd_b.jpg& data-rawwidth=&971& data-rawheight=&9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71& data-original=&/d808b9aca586c35ccebe4b696f62adfd_r.jpg&&没有想要学习任何刻意的或者文艺范儿的姿势,&b&用你最舒服的姿势坐在这里就好啦,哪怕这个姿势很爷们儿(像第一张)。这样美的地方,不觉得任何一种刻意都会破坏那种自然的美吗&/b&?&br&&br&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就是不管和你同行的人会不会拍,只要你最后截图的时候,把自己截在最不经意或者最不寻常的一个地方就好啦。像这两张,答主明明头偏左,原片也是位于不左不右最游客照的位置,最后就选择把人截在了左下方,将这种随意感进行到底。&br&&br&没有抓拍或者想不出什么动作的时候,自然的站着,自然的笑 就是一种优雅,真的不要矫情的去学一些拍照姿势,透露出来的哪怕那一点点刻意,也会让你显得不够‘优雅’。&br&这两张是在威尼斯的彩色岛上,当然主要是景色真的够美了,在这里装文艺装小清醒,不觉得玷污了本来的那份文艺感吗?自信的站着,自信的笑,就很好。第一张把人裁在了中央位置,第二张偏右,都各有各的味道~&br&&img src=&/cdaa2f7f2ba62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cdaa2f7f2ba62_r.jpg&&&img src=&/ce4885dc2bcba07c00e4b0a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ce4885dc2bcba07c00e4b0a_r.jpg&&&br&吃东西喝东西图,为什么眼神要故意避开镜头呢,你难道不知道,刷朋友圈的我们会在心里吐槽:小样儿,我还不知道你在摆拍?干脆大大方方的和食物来个合影好了:&br&(在慕尼黑餐馆喝当地啤酒dunkel)&br&&img src=&/bc79a3ee21639ead67e15_b.jpg& data-rawwidth=&1350& data-rawheight=&1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0& data-original=&/bc79a3ee21639ead67e15_r.jpg&&&br&当然啦,虽然我不想刻意,但是这个逼还是要装的。小技巧还是得用的,除了刚才说的“适当截图”,把人物放在意想不到的位置上之外,还有就是熟练运用instagram滤镜功能,把每张照片调出适合它的色调,上面这些照片都加了一些Ins的滤镜,不得不说ins的滤镜真的很美啊 (不能用ins的人,可以充分使用iphone自带的各种调光调色功能,也很强大)。再&br&比如答主这次在慕尼黑,全程下雨,真的很郁闷啊,根本挑不出什么好照片,但是适当修剪加个黑白滤镜就会完全不一样哦:&br&&img src=&/92e6d717a47e1fd5e903c3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92e6d717a47e1fd5e903c3_r.jpg&&&br&就是这种最简单的样子,也可以通过滤镜传达出一种年代感和厚重感。&br&&br&答主女神宋慧乔的ins上,也多是答主所说的‘effortless’优雅的照片,她熟练运用答主描述的‘截图’‘滤镜’‘抓拍无厘头瞬间’‘自信而随意的拍照姿势’等方式,不经意间就逼格满满,比刻意凹造型的众多网红和女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b&(以下3张是宋慧乔本人)&/b&:&br&&img src=&/8a701ec2fca1a088ac9a509c5c3b71a0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8a701ec2fca1a088ac9a509c5c3b71a0_r.jpg&&头位于异常低的图片下方,却很有意思。&br&&br&&img src=&/1ad700a9661ac0bca485ac_b.jpg&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6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1ad700a9661ac0bca485ac_r.jpg&&无他,点菜而已。&br&&br&&img src=&/0acf5dc656adaa4a1048894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0acf5dc656adaa4a1048894_r.jpg&&&br&私以为‘糊照片’也是一种新的chic哟~&br&&br&到这里,请大家尽情体会什么叫‘effortless’优雅。&br&&br&第二层是说精挑细选,因为朋友圈现在简直就是一个微型小社交圈啊,在这里发泄自己的天性想发什么就发什么似乎是不太明智的,我们谁没吐槽过某些人旅个游就刷屏,同一处的风景发9张,一个自拍发9张啊?答主在朋友圈上一般是低调再低调的,同时选择在ins这个朋友不太多的地方尽情的‘不压抑自己的天性’,想整什么幺蛾子就整什么幺蛾子。因此,想要在旅行中优雅的发朋友圈,就请精挑细选自己的图片,每一张都有代表性,都是自己特别特别想和大家分享的。比如答主这次在慕尼黑真的是全程失望,所以一张没发,却又被之后的威尼斯一次次的惊喜到,就筛选了一些发了一下:&br&下面这个挑选了最震撼答主的一些景色发了下&br&&img src=&/052a8ba839d3a7c2736cc1dda519c29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52a8ba839d3a7c2736cc1dda519c296_r.jpg&&&br&介个是第二天觉得彩色岛的照片真的是赏心悦目,但是其实每张景色大都趋同,所以第一张风景拼了个4个方块的~答主是个超级美食家,恨不得把旅行中每盘菜都发了呀,但是考虑到其他人对美食的热忱并不如答主这般,还是挑了最诱人的拼了个图~&br&&img src=&/3d07fbf3a3d43d1f3356c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3d07fbf3a3d43d1f3356c_r.jpg&&&br&最后说的配文呢,随你的便啦,想配什么配什么,但是请&b&发自内心的配文&/b&而不是抄哪里的文艺段子配一些图文无关的话啦…答主朋友圈里有一些这样的人真的好想吐槽嘤嘤嘤,这么不走心真的不会恶心到自己么。。答主自己也不是很会配啦,一般喜欢留下一句总结性的话然后深藏功与名~~另外要是抄喜欢的段子受不了不加引号的!不知道是引用还是原创!可能是做PhD的强迫症吧。。比如上面引用了小时候读的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但是这也是因为真的很喜欢那篇文章并且因为这篇文章才想要来威尼斯玩,看到此情此景,萦绕在脑海的就只有开篇的这句话了。&br&&br&并且,以上的这些照片都是iphone手机拍的。。旅游嘛重点是游而不是照片。当然有专业相机更好喽,但答主是个摄影白痴也是个懒人,相机一般最后都会沦为摆设,干脆不带了…只是想跟大家说,只要适当的修剪加滤镜,手机拍的对于在朋友圈装个逼也是够用的。&br&&br&最后的最后,自然+自信就是最好的优雅,任何矫情的尝试都会适得其反,变得awkward. 其实这样也省了很多去刻意学习(其实已经被用烂过时了的)拍照姿势在旅游景点使劲凹造型的精力。&b&答主觉得毫不费力的出其不意,应该是朋友圈照片的新潮流哈哈。。在这个装bi过剩的年代,不刻意不费力,或许才是最好的装bi&/b&&br&&br&有人会说,这样的照片太普通啦,没有创意。可是,刻意的创意就是装逼失败,那种糟糕的感觉不如不装,是不?你自己想象一下刷朋友圈看到一些‘文艺范摆拍照片’的尴尬。。或许内心还要再吐槽几句呢。也许找到那个不费力不刻意的优雅的点确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不过说到底也就是个朋友圈嘛,干嘛把精力浪费在这个上面,好吃好喝,享受旅途的美好才是关键嘛~
n那个……中间那几张照片确实是女神宋慧乔本人啊,是为了举例说明,大家别看错了…当然你们看错了说答主长的像女神我能有什么不乐意的呢……好吧,墨镜确实是装b利器,因为拍照不怕闭眼啊!统一答复,答主戴的是rayban的wayfarer————————原答案——…
&im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src=&/b089a19de2de3ccf6a06af6c32b4ad8b_b.jpe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089a19de2de3ccf6a06af6c32b4ad8b_r.jpeg&&&br&来帮个忙,随手一搜&br&Linkedin上显示确实有个Nathan Smith在virgin但是目前一直在virgin Australia 担任cabin crew哎,难道真的提供的名字不对么,还是换班之类的,题主是这个人不?
来帮个忙,随手一搜Linkedin上显示确实有个Nathan Smith在virgin但是目前一直在virgin Australia 担任cabin crew哎,难道真的提供的名字不对么,还是换班之类的,题主是这个人不?
本人非经济学专业,对经济学各个流派也没有系统学术性的认识,只是粗略的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然而非常喜欢经济学传递给人们的思想上的东西,所以路过说说自己的感受。&br&&br&单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而言,经济学更像是在解释世界,解释人性而非改造世界,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即便有时候你从解释世界的理论里得到了一些对未来的启示,相比之下工程类科学更具备改造世界的属性)。我喜欢把它想象成一个躲在人性背后冷静的观察者。它并没有预设人是自私的或者人是功利的。只是它躲在人类背后观察着人类活动时发现许多人类自己不愿意承认的东西,像是一个冷静而现实的智者打破美好的童话。是它告诉我们只要在一个社会中参与活动,就必然存在“选择”,没有任何两全齐美的事情,选择这个就失去那个,即便有时你看不到你的损失,它称之为“机会成本”;它又告诉我们资源的“稀缺性”,并非只有某种东西变少了才是稀缺,而是因为人类欲望的无止境,两者缺一不可,相同的一瓶水,换个环境,换个包装,或者无意中被贴上了某个明星的签名,价格便天差地别,即便其制作成本完全一致,就是因为其稀缺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劳动价值论看似靠谱,其实并没有洞察到人内心欲望的真正本质。我们经常看到网上一些人愤愤不平的说某东西成本才多少,居然卖出那么高的价钱,哪个哪个商家坐地起价,而经济学只想说,愿望是美好的,人性是残酷的,现实也是残酷的,因为人性和现实资源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稀缺”。基于稀缺性,经济学帝国主义告诉我们,“道德”和“人权”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本来就存在的,而是在某个特定时间人与人在“特定资源”下博弈的结果,几百年后,资源的稀缺性又发生巨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了,“道德”和“人权”也会变。没有人天生就拥有任何人权。&br&&br&你会问,纳尼?自由,平等,难道这些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人权吗?这还需要质疑?只能说我们的愿望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未必,想想极端的例子,比如落后的原始部落和物质极度丰富的发达国家,我想两个社会里人们享受的人权会有天壤之别。你会痛恨“剥夺”人权的落后社会,然而你无法否认那样的结果,是在那样的资源条件下一种“无奈”的博弈结果。即便在一个物质生活充实,基本资源不那么稀缺的社会,每个人也很难真的完全一致的权利,比如言论自由。一个地位卑微的小职员,可能为了升职,为了讨好上级,不能向别人吐槽上级的不是,因为他更大的需求——物质生活还未满足他;相反,一个社会地位极高,已经退休,财富万贯的名人,更容易拥有更大的言论自由。更高级的权利,往往是要被低级的权利和利益所牵绊的。&br&&br&所以从我个人理解来说,经济学更像是&残酷&的现实主义者,追求每个人的利益和平等固然是美好的,然而现实中的“稀缺”并不会因为理想主义者喊几句口号而消失,它永远在那里,因为人性最根本的对资源(你可以定义任何,基本的,物质,高点儿的,精神层面的)的需求永远不会改变,即便一个人再高尚再无私,他也总是有卑微的向某些事情低头的时候。因而经济学更像是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下“不得已”而寻求出一些原则,比如整体社会的效益最大化。&br&&br&所以广大民众基本上是讨厌经济学家的,因为这些人总是说某些东西要涨价等等,然后被大家骂一通。因为他们窥探到了人性中最不愿意被人类自己承认的部分,同时也看到了现实的无奈。他们说出了现实的残酷,同时也要承担指责,因为人类确实是比较喜欢粉饰或者幻想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xxx涨价了,穷人怎么办?!&br&&br&另外想注明的是,这里的“残酷”并不是普通意义的残酷,稀缺也不是普通意义的稀缺。不是说等我们物质不断丰富经济不断发展有一天我们可以可以摆脱这种“迫使我们自私的困境”,这样的困境因为人类的欲望永远存在,这样的稀缺和这样的残酷也永远存在。&br&&br&注2:刚刚描述的这些,并没有说人性的种种有多么不堪,这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被正视的,并没有任何值得指责的地方。另一方面,正由于这种无穷无尽的“欲望”和“稀缺”,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会有我们现在多姿多彩的世界。&br&&br&所以两点,并非经济学让人如此或者假设人如此,而是从统计角度,人性和现实本如此;二,这个自私并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并不同于平时我们说的“自私”,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和统计角度来看,这种“自私”比高喊口号的崇高要实在、有用的多。&br&&br&因而我是非常反对文人们杜撰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的,没有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世界会比现在差很多。&br&&br&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经济学的地方,虽然我知道的真的很少…此贴非学术讨论,求轻喷。
本人非经济学专业,对经济学各个流派也没有系统学术性的认识,只是粗略的了解一些最基本的东西,然而非常喜欢经济学传递给人们的思想上的东西,所以路过说说自己的感受。单从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而言,经济学更像是在解释世界,解释人性而非改造世界,告诉…
题主好,本人9字班,从t大毕业两年了吧,自己也还没有太多人生经历,并不能充当谁的人生导师,但正能量总归在哪儿都不嫌多,想跟题主讲些看似鸡汤实则是事实的东西。&br&&br&首先,实际上呢,有时并不存在所谓“小县城”和“大城市”之间的差距,差距是有的,但并不是一些本质差距,也许只是别人比你多知道一些名词,比你高中多学了点奥赛,但是你完全不用把这个差距想的多么大,不要过度迷信于所谓的“素质教育”,素质不素质教育的,家庭影响很多,大学前的教育必然有影响,但是绝大部分孩子,包括北上广的同学,都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开阔了眼界,建立了自己新的价值观,像是走进了一个大熔炉&br&&br&讲讲答主自己的经历吧。答主高中虽然不是在小县城,但也不是在一线大城市,来到清华前也是有点战战兢兢,担心自己太弱会被周围学霸们各种暴击。记得军训团队训练营时,大家作自我介绍,感觉有的来自大城市重点高中的同学真的是自信满满,有各种爱好,当时会觉得哇塞大家都好厉害的样子,虽然我自己也有爱好就是美术,但是高中时光整天都泡在数理化题堆里,觉得好像除了那些寡淡的知识外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啊。后来慢慢的就感觉一些北京上海的同学也就那样,有厉害的也有不厉害的,还有很挫的...这里不是针对北上广的同学,许多同学确实很优秀,只是想说这些真的因人而异,不要太在意自己来自哪里…&br&&br&而且吧,就算是北京上海的同学,高中时代也不比小县城的丰富多彩到哪去,高考的压力之下,大家都是得闷头学习,就算是搞奥赛的同学,也是题海战术,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题主倒应该庆幸通过自己高中的努力来到THU这样的好大学,有这样好的平台,可以和来自各地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在一起共同进步。也许本科阶段才是让你日后与别人交流时产生眼界和谈吐差异的重要时期。&br&&br&其实大三大四回想起大一大二的时光,觉得有些事情做的真的是太傻太二了,眼界和许多大城市同学比起来确实有点窄,也很土,好在答主大学时期比较大条,只知开开心心的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努力,然后参加活动组织活动也很积极,全然不把自己的“狭窄”放在心上,到了大三大四时,你会慢慢发现,我们正在变得更加相像,大家不会再津津乐道自己的高中,而是为大学每一次男女生节而认真准备,你不知道的一些品牌现在也说的头头是道,你也会经常和大城市的舍友一起讨论某个明星的穿搭,讨论周末去买哪个牌子的衣服,而大一的时候她随口说去哪里哪里买东西时你还一脸茫然呢(答主大一刚来连屈臣氏都不知道,而现在已经对里面哪些东西值得买哪些东西骗人了如指掌,还总时不时鄙视一番),你和同学们都形成了清华同学们特有的交流方式和词汇,学习上很多人也不再吃的起老本,而是要靠新的不断的努力,&b&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再会因为这个人会这道你不会的题,那个人会那道你不会的才艺而惊慌失措,因为你也拥有你自己的闪光点&/b&。&br&&br&后来,当答主开始懂得如何装x,如何搭配,开始有了自己对衣着的品位时,回想起大一自己的穿搭品位也真是醉醉的,但问题是,看着大一的照片,大家齐刷刷的都很土,不论北上广还是小县城,都穿的很像杀马特,而毕业时一个个都光鲜靓丽,所以,真的不是你进了清华感到压力,感到overwhelmed,而是&b&所有人&/b&,真的不是你在大学四年眼界开阔了许多改变了许多,而是&b&所有人&/b&。而现在,答主已在国外留学,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眼界与水平与大学毕业时又不可同日而语,且已经超过了许多大学时的同学。&br&&br&总的来说,刚来时可能有差距,但并不会太大,并且这些差距都是表面的,是可以很快赶上的,大学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许你大学之前都在忙着做题,而大学就是给你各方面提升自己的一个地方,而你自己最终会成长为什么样,根本不是你来自小县城还是大城市决定的,而是你自己本身,你的家庭教育,还有大学以后的时光决定的&br&&br&第二,就是感觉题主应该也没有很纠结于刚刚说的第一个问题,而是刚刚失恋,所以很容易将失恋的情绪和这些想法联系起来,就觉得好像一切都非常灰暗一样,答主虽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失恋,但也经历过一点和男生的纠葛和小伤感,也会产生类似的好像自己这个人不好或者很失败的幻觉,这真的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而我觉得最好的一句话就是梁静茹的那首歌 不为失恋说抱歉 里的一句“失恋和失败的人没关联”,这句话送给题主,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沮丧情绪都是由于失恋导致的正常的对自己的一种错误判断时,相信题主可以很快走出阴影。&br&&br&另外想补充的是,题主真的不要嫌弃高中靠“死读书”学到的知识,读书就是读书,做题也是锤炼,死读书的说法是不愿意学习的人给爱学习的好孩子扣的一顶发泄的帽子,学习是一件你不明白除了考大学之外有什么用但以后一定会把你和粗俗和平庸愚钝之人区别开的事情。以前很流行说买菜难道还需要三角函数的说法,答主也曾经觉得高中的数理化真的好像一点点用都没有,现在才慢慢感觉到,没有好好学高中数学你无法用更有逻辑的眼光去分析看待你生活中的事情,甚至现在答主在学的管理学里的qualitative research即定性研究,看似与以前理工科的东西早已没有关系,但谈到empiricism,induction deduction时,答主也庆幸自己还记得一些当初做数学证明题的方法,帮助理解这些晦涩的关于人类如何推理和逻辑简直太有用,又后悔当初没有更认真的学数学,也许对这些基本问题会有更深的体会。&br&&br&感觉好久没有写大段的话,总有点语句写不通顺的感觉,写不出来知乎上其他大神漂亮的答案,但希望这个答案还算表达清楚,对题主有所帮助。&br&&br&睡前看到这个题回忆起本科的一些事,就用手机打了这些字,现在去睡了,各位晚安
题主好,本人9字班,从t大毕业两年了吧,自己也还没有太多人生经历,并不能充当谁的人生导师,但正能量总归在哪儿都不嫌多,想跟题主讲些看似鸡汤实则是事实的东西。首先,实际上呢,有时并不存在所谓“小县城”和“大城市”之间的差距,差距是有的,但并不…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在这里浅浅的讨论下。&br&&br&任何事物的管理都存在着收益和成本的平衡点,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通过调整相关规则去努力达到那个平衡。这个道理用到草坪管理上,就是不是所有的草坪都不能踩,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最大收益,起不到对应的娱乐休闲功能,而也不是所有的草坪都可以踩,因为这样会增加维护成本。&br&&br&仔细观察下我身边的那些草坪,这些简单的理念便可见一斑。&br&&br&本科时候清华园子里的大草坪也是有的可以踩有的不能踩的:&br&大礼堂门口的草坪不能踩&br&&img data-rawheight=&353& data-rawwidth=&600& src=&/ede72de77b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de72de77bf_r.jpg&&&br&(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data2/a/ph/large/bea0472bf51cda76f47.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data2/a/p&/span&&span class=&invisible&&h/large/bea0472bf51cda76f47.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我记得哪次就只是在草坪一角拍个照,就被保安给轰跑了,可见这片草坪管理挺严格的,我猜可能是因为:这片地区是清华游客最多的地方,如果不禁止,每天踩草坪的人会不计其数,使得草坪维护成本过高甚至根本没法维护; 同时这片草坪又是大礼堂门前的,很大的影响着清华形象,其形象功能大于娱乐休闲功能。&br&再看主楼前的草坪:&br&&img data-rawheight=&533& data-rawwidth=&800& src=&/775e804b7dc4f6a68b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775e804b7dc4f6a68bef_r.jpg&&&br&(图片来源:&a href=&///?target=http%3A//gu./uploadfile/130.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gu./uplo&/span&&span class=&invisible&&adfile/130.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片草坪我记得上建筑概论课时老师说是可以踩的。想想也有其道理:清华东门游客数量远小于西区大礼堂荷塘那片,根本没那么多人踩;草坪两边有冬青围起来也形成了一道屏障,人也不会没事越过屏障去踩。&br&&br&现在在剑桥,国外人没那么多,是不是就能踩了?那也得分地方。以剑桥沃弗森学院(wolfson college)为例:&br&这么小的一个wolfson学院,哪块草坪能踩哪块草坪也分的清清楚楚,写有牌子的草坪不能踩,没有牌子的草坪可以踩。学院正门口的两块草坪是相当重要的,你一进学院正门看到的就是这两块草坪,学院倍加呵护,因此不让踩,不仅不让踩,还经常施以不明颗粒物保证其郁郁葱葱:&img data-rawheight=&3264& data-rawwidth=&2448& src=&/b5da8cbdc6b47b15efbf60ff003b4a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b5da8cbdc6b47b15efbf60ff003b4a67_r.jpg&&&br&(答主手机里的)&br&&br&而其他草坪呢,因为并没有这两块“门面”草坪那般重要,因此就可以踩咯:&br&&img data-rawheight=&852& data-rawwidth=&1136& src=&/62fce5fb9ca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6& data-original=&/62fce5fb9caf_r.jpg&&&br&(同手机里扒拉的)&br&这块确实比门口那两块秃一点,可是who cares? 秃点就秃点好了,草坪上还有长椅供人休息,下午还有学生在上面晒太阳,只要没有很夸张就好,重点还是功能收益和维护成本的权衡。&br&&br&&img data-rawheight=&960& data-rawwidth=&1280& src=&/b8aa1049fcb745dcbe963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8aa1049fcb745dcbe9633_r.jpg&&&br&(仍然是手机里的)&br&这是剑桥另外一片比较宽阔的草坪,别说踩了,你在上面撒泼打滚,干什么都没人管你,还可以烧烤。为啥?因为并不位于市中心,人少游客少,二是这并非某单位某机构的门面,隔段时间修剪修剪就好,用不着精心呵护,因此就算有人踩,维护成本也并不高。&br&&br&相比之下,位于市中心游客们心向往之的国王学院,草坪就严禁外人践踏,只有本学院Fellow可以踩,至于为什么只有fellow可以踩,这只不过是一种合理的筛选机制罢了。&br&&br&所以呢,总结下来看,首先并非所有草坪都不能踩;其次不能踩的草坪也并非“无用”,因为不同位置的草坪功能不同,有的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如清华大礼堂门前,wolfson college正门前),有的是为了绿化,提高城市的cityscape(如大多数城市草坪),而其他的才是用于休闲,娱乐(如上述的某些草坪);再次,哪些能踩哪些不能踩?主要由这块草坪周边人流量,这块草坪重要性和功能,以及其维护成本来决定(所以总体来讲为什么中国好多草坪都不能踩包括有些功能可以是休闲娱乐的草坪?因为人真的太特么多了,维护成本真的太特么高了,管你能不能休闲,都一律别踩)。&br&&br&再精炼点呢,就是“需要禁止的时候就禁止,不需要禁止的时候就不禁止”,哈哈,顿时觉得以上讲的所有都是废话。&br&&br&所以呢,大家就当欣赏欣赏图片好了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还挺有意思的,在这里浅浅的讨论下。任何事物的管理都存在着收益和成本的平衡点,人们在长期实践中通过调整相关规则去努力达到那个平衡。这个道理用到草坪管理上,就是不是所有的草坪都不能踩,因为这样不能达到最大收益,起不到对应…
更新:&br&平时很长一段时间才上一次知乎,没想到之前随手答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如今也积累了这么多个赞和批评。显然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老干妈不老干妈的了。本来每次看看大家的争论也就当浮云飘过,今天路过,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可以说说清楚的。&br&&br&显然,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对我中华美食和民族自豪感的讨论。答主想说,作为一个进阶吃货,对于我中华美食的体会不比周围任何人少,对中华的美食也爱的十分深沉。然而这并不会影响答主对于外国人如何看我们的食物这个问题的观点。一群长着黄毛蓝眼睛从小吃blue cheese goat cheese还有各种酸酸甜甜奇怪的sauce的人,他们的胃已经被那样的食物调教,我们和他们对于食物的理解,应该有很多难以互相理解的地方吧?然而这样的事实并不会影响中华美食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会影响我们的自信和自豪感吧?&b&一个民族的自信不需要浸淫在想象外族人的崇拜中呀。&/b&&br&&br&其次回到题目,对于‘外国人喜欢吃老干妈吗’这样的题目,纠结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哪个正确应该没有太大的意义,答主的观点是主流还是不喜欢,但是不同的见解本就应该共存,所以不再讨论这个了。答主只是想说说当我们说起一个群体,一个趋势等等这样的‘统计类’的问题的时候,任何举个体例子&b&而得出结论&/b&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严肃脸)。统计热力学里研究粒子运动的时候,都许多粒子极其随机不按套路出牌呢,学过计量或者做过回归分析的同学都知道,R值有时2点多都是有意义的。在&b&统计&/b&意义下,看到一个或者周围十个例子就得出结论,显然是不公平的。&b&任何情况下永远都会有反例&/b&,如果有个问题是‘有没有外国人喜欢老干妈’,答主绝对举双手赞成!!并且举出10个例子来!!然而面对这样笼统的问题,或许从一些侧面统计数据和现象去看,比如外国票选最喜欢的中国食物(糖醋肉),国外各大主流超市卖不卖这些东西,更能推测出本来的趋势。&br&&br&最后,答主为什么要泼这盆冷水?因为答主觉得中国人的民族情结实在是有一点点重,有时确实喜欢集体意淫一些事情,我们的民族自信难道真的要通过这些意淫出来的,膨胀的泡泡来支撑吗?还是上面的那句话,完全没有必要。脱下民族的外套,让我们带着平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吧。&br&&br&最后的最后,其实只是一个老干妈的问题啦,不用这么严肃,答主喜欢吃辣已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老干妈自然也是答主的女神,我希望女神有朝一日可以真的走向国际化。&br&&br&----------------------------------&br&原答案:&br&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YY外国人有多么跪舔我们的食物呢?曾经我也觉得中华美食博大精深他们歪果仁整天只吃汉堡薯条怎么可以有不喜欢的道理!可是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br&&br&当然肯定有喜欢老干妈的外国人,毋庸置疑的。但对大多数外国人来讲,老干妈对他们来说挺奇怪的。因为大多外国人,我遇到的,都不吃辣,是对辣承受能力很差的那种,更别说老干妈了。&br&&br&去年学院办的饺子party,给中国人准备的蘸料是醋和老干妈,老外只给醋,一个老外不知道老干妈是什么玩意看我们都那么吃,也蘸了点儿,把他给辣的痛苦了好几个小时。他当时那表情把我逗死了。&br&&br&一个最直接的佐证,就是英国各大超市里,tesco啊sainsbury里的中国食物,一般有stir fry sauce, 海鲜酱油等等也被外国人所接受的,从来没见过卖老干妈的&br&&br&而且老外们对川菜和湘菜的态度呢……一部分人不喜欢还是因为又辣又油,一部分人觉得还行,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吃一口就会哇塞啊之类的,对他们来说中国菜就和越南菜泰国菜印度菜一样是一类充满异域风情的食物,他们其实不太懂中国菜的博大精深的……当然啦,也有一小部分人觉得超好吃。&br&&br&对他们来说呢,还是那些口感厚厚的,或者酸酸甜甜的,或者清淡的容易接受,所以最受欢迎的几道中国菜都是糖醋肉,宫保鸡丁等等。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中国菜推广的不够好,很多外国人没尝到,后来发现我too naive了,他们就算吃了也还是喜欢那些酸甜或者不咸不淡的菜,真的并没有很喜欢湘菜和川菜——哪儿都有特例,这里只说大多数
更新:平时很长一段时间才上一次知乎,没想到之前随手答的一个小小的问题如今也积累了这么多个赞和批评。显然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老干妈不老干妈的了。本来每次看看大家的争论也就当浮云飘过,今天路过,觉得有些事情还是可以说说清楚的。显然,这个…
谢&a href=&///people/dd1d238a80dbe5ce84c081f& data-hash=&dd1d238a80dbe5ce84c081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石头& data-tip=&p$b$dd1d238a80dbe5ce84c081f&&@石头&/a&邀&br&&br&—————补充2——————&br&&br&谢谢知友支持。才疏学浅已经无力参与争论,就是偶尔过来看一眼。看到标签醉了,都是什么鬼=_=&br&&br&本来不打算参与纷争了,但因为关于这方面的争论越来越多,早已背离答主最开始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特意补充下。以节假日高速公路作为例子是因为这句话就是这样火的,没别的。&b&这不代表答主说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是因为免费&/b&,第一的答案不用辩这个事儿了,因为答主根本就没有这样认为。聪明人看了答案懂答案讲的道理就够了,没懂的只会理论“节假日收费也堵”“堵是因为节假日”,没错啊,答主举一百个手赞成,谁不知道中国五一十一黄金周多牛逼啊。可是你跟我扯这些干嘛,这又不是我要说的点。一个问题哪能只有一面,我们讲经济学就讲经济学,经济学规律在这个事情里面体现了,&b&高速路本来节假日就堵,免费使得高速路堵的一塌糊涂&/b&,这就够了。但是不代表这个事情里面只有经济学的作用啊。这都是什么鬼逻辑啊……&br&&br&再关于有的答案谆谆教诲的价格调节现实生活中没那么容易实现,而现实是在发达国家譬如英国,铁路票价是根据供需随时浮动的,早鸟票,低谷票都是应了经济学原理,而我国铁路因为不能实现市场化一到春运就有许多人开始从黄牛那里高价买票使得大部分钱不是流向铁路部门而是黄牛,不是去了供应方去建设更好的铁路而是让黄牛们得了利并造成了很大的排队成本。&br&&br&唉,解释好累。啥都不想说了。答主把所谓对其他答案的“嘲讽”删了,上个网么,还是和谐一点好。答主以后要去答卖萌的题,不答这种说不清又解释的累死累活的题了-_-#&br&&br&—————补充1——————&br&&br&这么说吧,我给你解释模块1这个小问题里面的逻辑,并没有说它能涵盖所有城市拥堵问题,而是其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影射了一些经济学基本思想和生活中的许多其他问题。而你非要跟我扯2啊3 啊,扯是节假日啊扯美国啊扯城市规划啊扯约束条件啊,难道我解释了1,还要跟你讲,哦,还有2,3,4,5,6,7,8,9,10,11……我没解释?我们这个问题不是在讨论怎么治理拥堵啊。治理拥堵要是经济学家这么一个法子就解决了,要规划师干吗,要工业工程的人模拟城市交通干吗。经济学改造世界观而不是改造世界,真正改造世界使得&b&公路属性改变的&/b&,是规划师和工程师等相关专业的人们。&b&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会使得公路上的车辆外部性没有那么强,所以我并没有说过什么价格调节可以改变外部性。公路属性啥时候靠价格调节了。&/b&你又说那经济学说这些有没有用?当然有用,这属于一种基本思想,你带着这种基本思想看世界上的许多问题就不会那么蠢,就会有更真实的视角,不会产生诸如“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免费公共服务”等言论。最后要把问题扯到怎么治理拥堵,我去,我是不是该把各个相关专业的专家拉一起咱们开个大会啊?&br&&br&—————原答案—————&br&&br&大概扫了下就是@周宋 (为什么我不会@?)讲公共经济学的答案是比较靠谱的。&br&&br&首先这句话完全是在讲经济学问题。这句话之所以火了,是因为每年到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时,北大国发院的一位经济学者薛兆丰“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理论就会被证实一次。&br&&br&每年高速公路免费时,总是举国欢腾,大家感慨总算能够享受到政府给予的那一点点福利。“免费”两个字总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愉悦的感受。然而实际呢?我们虽然不用交钱,可我们连目的地都到不了:漫长煎熬的堵车,我们的旅途全部都花在了高速路上,在高速路上打网球,在高速路上跳广场舞…如果从整个旅途来看,我们的效用简直降到了负。&b&高速公路相当于没有路&/b&。此时,聪明人往往选择待在家里,如果他是一个理性消费者,愿意效用最大化。&br&&br&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公共物品也是分不同属性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是否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有的公共物品边际成本几乎为0,如网络,多一个人上不会怎样,没有排他性,而有的公共物品具有排他性,比如自习室桌子,我用了你就没的用。而公路这种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一个人的使用会影响其他人使用。我上了公路,就使得道路更拥挤一点,使得你再上公路的边际成本升高。从另一个角度讲,每个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都是具有负外部性的,这种负外部性影响其他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车越多,公路越堵,这种负外部性越大,所以高票答案请不要再举“空气”“wifi”这些排他性和竞争性一点也不明显的公共物品作为例子,这不是这句话想要说明的。&br&&br&其二,基于公路这种公共物品排他性的特质,当需求量很大时,必须要有一种机制甄别出更需要上公路和没那么想上公路的人而使得公路尽量畅通减小总的负外部性。市场中的价格调节机制是目前公认最合理最公平的手段:如果上这条路需要交400块,那么有一部分可去可不去的人就会放弃,公路留给了那些更需要去的人。又有喷子会站出来说,又是对富人有好处!经济学就是为富人服务的!对于这种低级喷子只想说,那您来想个好的甄别机制吧,比如,只能跑的快的上路?腿长的上路?&br&只有自由市场的价格机制才是能尽量最大化公路效用而同时不产生寻租行为的机制。&br&&br&然后呢?我们才谈到了免费。免费的错误之处就是使得价格调节机制在公路失效。所有人,想上公路的不想上公路的,着急去开会的和只是出来度假不在乎时间的,一股脑全挤路上了。反正是免费的!这时我们纵观路上的每一辆车,每个人的效用曲线其实大不相同,有的大妈在公路上跳起广场舞,仍然笑靥如花,有的在车里等待,心急如焚。&br&&br&那么还会有人说,这又怎样,那就排着呗?至少还有大妈跳广场舞她们似乎挺开心的啊。你们忘了建高速公路最初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社会效率。而现在呢,因为挤满的车辆产生的巨大负外部性,高速公路不再是高速公路,甚至连普通公路都不是,这里相当于没有路。“最贵”便是这个意思。如果征收路费,虽然有的人会因为不想交路费而在家里生闷气,但是整条路的效用提高了,它又是一条可以提高社会效率的高速公路而不是“形同虚设的路”了。存在竞争的“稀缺”资源(这里的稀缺不是平时理解的稀缺,而是只要人类有需求并且供给有限,存在竞争)是一定要给最想得到它的人们的,对不起这个社会就是很残酷。&br&&br&北京征收拥堵费建议,地铁门票提高措施及出租车提价措施等同理。空气,wifi等公共物品属性不太相同,求别在这个问题下讨论。&br&&br&上面讲到的,哪个不是经济学原理里面的东西?能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的就别用那些看不懂的理论,别用鸡汤&br&&br&补充:(延伸)从产权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理解征收路费是相当于一种“公路权”。这个想法其实已经讨论许久,被许多经济学家建议用于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有些征收拥堵费实施已久的城市,如波士顿)。这种公路权是一种产权,符合产权定义里的所有特性(占有,使用,转让,收益),上路时使用公路权,不想上路时可以转让公路权给他人。阿尔钦曾经说过,&b&越清晰越完整的产权界定越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减少歧视,提高效率&/b&,等等。&b&越是存在竞争的资源,越需要清晰的产权界定。&/b&空气暂时还不属于“稀缺”资源(人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并且空气的产权界定成本极高(无法规定谁可以吸谁吸多少),类似的还有一些公共物品也是如此,并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br&&br&—————————&br&&br&哈哈我知道这时又有一大波圣母高举“人人都有免费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旗帜靠近了,合着我们上面讲了半天都白说了么……对于这样美好的愿景,我也很期待,我多么期待有一天我们可以人人享受公共服务而没有任何负外部性,而且公共资源源源不断没有任何排他性和竞争性啊…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许多时候我们以为的“权利”根本不存在:当我们觉得所有人都可以免费上公路时,公路堵的一塌糊涂,相当于所有人失去了这个权利。相似的有一些大V在微博吐槽机场半夜黑车报价高,气愤的说“每个人都有以正当价格享受出租车服务的权利”,我想问您什么是正当价格?&b&您觉得大半夜的在机场您有低价享受出租车的权利,谁大半夜的有给您提供正常价格出租车服务的义务??&/b&供需决定价格,哪里有所谓“正当价格”?如果我是黑车司机,肯定说,别墨迹,不坐拉倒,我去拉别的客人,您自个儿慢慢走回去吧!&br&&br&关于节假日才是症结的评论,这个答案只是在讲基于节假日这样的背景的高速公路案例,体现了此时公共物品的竞争性。重点在于讲“免费政策”,这样的情景同样适用于北京城市道路,北京地铁,北京出租车,一切拥挤大城市的交通以及春运火车票,以及这个世界上占我们生活绝大多数的存在竞争的“稀缺”物品。&b&再拿“节假日”“大城市堵小城市不堵”等等牛头不对马尾的事情来讨论一律懒得回&/b&,不想和低级喷子争论。您们说的没错都是对的,可是我们讨论的是&b&存在竞争的“稀缺”资源的情况&/b&!!!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讨论!!!说了多少遍了还要再说多少遍您的脑回路才能转过弯儿来啊。讨论问题可以,答主脾气不好,看到有人秀智商下限就想喷。答主也只是个学了点儿经济学皮毛的人,所以不敢在那些专业经济学问题造次。但这个问题说的都是些原理性的靠谱的话,提薛兆丰是想讲这句话火的出处,难道公共物品理论和价格调节也成薛兆丰专有了?拥堵费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城市经济学讲治理拥堵时一定会讲。&br&&br&——————————————————&br&表达能力太差,不知道该怎么描述一些人的疑惑和吐槽。当你看到“免费是最贵的”这句话时,你并不能把它当一个物理定律去那套用,免费听音乐,免费用wifi,商场免费试吃,只要是“免费”都要来解释一番。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在一定环境下提出来的,来源什么的前面讲的也很清楚。它一开始就是这类现象的一种调侃式的总结,背后蕴含了一定的经济学道理。为什么说其他大部分的答案没答到点上?因为它们都在努力讲一些商业模式中“免费消费商品其实并非免费”,这和题目中“免费是最贵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相当于答案和问题没有匹配好。这些答案在“商业模式”的领域里面总结是很好的答案。理解这句话并不能生硬的去死抠“免费”的字眼,其实“最贵”也很重要。总结来看就是免费使得一些消费品变得没有效率,相当于不存在,极端一些这个时候哪怕收1块钱也是比免费强一点点的,这就是免费“最贵”的要义。&br&&br&关于公共物品,因为答主也不是专业经济学生,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应该算“准公共物品”,这方面可以去看另外一个讲公共经济学的答案,更专业些。
谢邀—————补充2——————谢谢知友支持。才疏学浅已经无力参与争论,就是偶尔过来看一眼。看到标签醉了,都是什么鬼=_=本来不打算参与纷争了,但因为关于这方面的争论越来越多,早已背离答主最开始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特意补充下。以节假日高…
谢 @Zampeli Diana 邀。知乎第一次被邀,还是认认真真答一下~&br&其实对于题主说的现象,我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触,一是我想可能题主描述的只是中国社会部分现象或者大部分现象,二是我还是学生,还没有看到毕业后的女生们都去做什么了。不过我想先讲讲我周围的女孩子。这些例子或许不符合你说的毕业之后很棒,但我相信她们这样倔强拼的这样头破血流,她们毕业之后仍然会一直棒下去。&br&&br&我的本科在清华的一个工科班级,我们班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班,每个人从大一开始就怀着各种不安分的梦想。我们班女生大多看起来柔柔弱弱,起初并没有发现她们身上那股巨大的能量,直到现在毕业2年了,再回首每一个人时,才发现我们班喜欢折腾的全是女生,男士们反倒平平淡淡,大都选择了一些比较平坦无奇的路来走。或许大一时,每个人都抱着对未来的各种梦想,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这些姑娘们。&br&&br&我大学一个舍友,是那种典型的好学生,学习极其认真踏实,当然聪明是基本的,更不用提。她因为高考差几分没有去建筑系,便一直怀着转建筑的想法,清华大一结束有转专业的机会,为了这个她很认真的学习,成绩数一数二,因为只有这样她才有转的机会。可是后来因为某些人为因素吧(建筑系是清华最难转的系之一,每年只有1-2个名额),她拼的头破血流也没转成。我想她一定郁闷了很久,但是她也没有消沉,而是继续闷头学习,和我们说说笑笑。大二下,她突然告诉我们,她要去建设管理系了,这是另外一个与建筑有关但是偏向房地产方向的专业,可以看出她转出我们专业的笃定吧。我们当时都很诧异,因为很多人心里都有转的想法,但都不知道建管系给大二下的同学还留有转专业的机会,没有人像她一样真的去寻找机会。这次虽然她仍然遭受了很多阻挠,但总算转成功了。因为转到一个新的专业,她需要补齐大一大二落的全部课程,同时又修了学校的经双。那个学期,正如她所说,每天半夜3,4点钟都要强迫自己起来学习,这样才能把所有作业写完,功课复习完。而她的成绩仍然名列第一。大三下,她顺利成为清华特等奖学金候选人,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奖在清华是多么高的地位,就是马氏姐妹拿的那个奖。可是呢,她可能在之前转系中得罪了一些老师,被黑了,总之最后落选了。作为她的室友,我不能真切感受过她每一次所经历的如过山车般上上下下和她无数次在黑暗中挣扎起来学习的痛苦,我只是看到她为了最初的想法一直在努力,即便有很多不公平的事情瞬间抹杀了她的努力,她仍然可以继续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奋斗。这难道不叫拼?这种拼根本无关乎所谓“乖乖女”“只会学习”,我相信她不管在学校还是去工作,她都一样会为了目标这样努力。&br&&br&我大学另一个舍友,平时学习上平平淡淡,因为不擅长工科数理,大三下申请出国的那个学期,突然改变主意要转建筑,在承受着清华超重的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找建筑系学生从Photoshop, sketchup零基础学起,找美院学生学素描,学雕塑,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终于在申请ddl之前完成了建筑设计的作品集,然后顺利申上了UPenn的建筑,摆脱了她厌恶的工科,开始了她艰难却充满梦想的建筑生涯。她现在在美国每天虽然很苦很累,大家都懂建筑的熬夜是何等残酷,但她仍然很努力&br&&br&班上另外一个姑娘,智商超群,数学物理外语课门门都是第一第二,偏偏设计也很擅长,也喜欢建筑,她采用了曲线救国的方式:毕业时先保了清华研,读的是那种2年的研究生,利用这2年时间充分准备作品集然后申请美国顶尖设计院的硕士。今年她即将毕业,当然,以她那样的智商,悟性和毅力,她毫无疑问的申请到了Harvard的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人称敢死队的地方,也是充斥着人精的地方,她还要在那里度过3-4年的时间,去学习与她这6年来学的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她心甘情愿的接受挑战,因为她总是不甘心埋没自己的建筑梦。一个人出国转专业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像她这样已经有了清华硕士文凭完全可以出来找一个稳定工作嫁人的姑娘,她仍然能不忘初心并愿意继续为这个梦奋斗很多年,真的难能可贵。&br&&br&下来这个姑娘,是我自己……以前我自以为和题主描述的一样,虽没有追求过什么稳定工作和如意郎君,但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为事业如何的拼搏。后来发现只是以前没有发掘自己身上那股要强的劲儿而已。本来我和清华大多数同学一样在本科快毕业时顺利保研了,但研一上半学期时发现研究生的平淡、本专业的平淡和自己未来想要的完全不符合时,我毅然决然(其实是稀里糊涂)的就申请了剑桥,决定时已经是10月份,而剑桥的申请截止日期是11月底,当时研一的课程非常非常的重,并且我还选修了北大经双包括计量等若干门最难的课程,单单这些就已经有点吃不消了,我只能日夜兼程的赶作业,写申请材料,复习考试,在这样的循环中度过了我的研一上学期,后来寒假还经常做考试迟到之类的噩梦,就是因为之前的紧张在心里留下了一点阴影……研一下学期的时候我拿到了offer,开始准备雅思,因为之前没有想过出国所以也从来没有考过英语,准备雅思这个过程是第二个噩梦,个中纠结也不再赘述,虽然当时有很多种苦,但现在想起那段拼搏的日子还十分怀念。后来我就把要退学出国的事情告诉了周围的同学,告诉了老师,幸好我的导师很好,表示理解和支持,于是我退掉了清华硕士,来到了剑桥。&br&从申请剑桥到离开清华,我的每一步都很急,直到最后也没有和同学老师好好道别,现在我在这里,留给以前同学很多惊诧、佩服和诟病,但没有这段经历,我真的不知道我是个这么倔的人呢嘿嘿&br&&br&还有另外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姑娘,也是本来3年毕业的硕士,努力奋斗争取到了2年毕业,今年她也要去美国继续深造了。&br&&br&而我们班的男生呢(对不住了男生们=_=),大多都选择了保研这条路,有的人今年毕业后直接进入导师的公司工作了,免去了找工作的烦恼。我这样说不是说保研不好,去导师公司不好,只是说有些人可能最初怀着不一样的梦想,最终都被时间打磨掉了。&br&&br&所以呢,看了看我身边的姑娘们,没有一个是想要“稳定工作,相夫教子”的生活。而她们的这些故事在园子里也不算什么,也就是园子里女生们为梦想奋斗的一些缩影罢了。当然,结婚生子还是多数姑娘的诉求的,这是对幸福的诉求,男生们也要结婚生子啊。可是基本没有女孩说以“稳定工作、相夫教子”为生活出发点和目标的。&br&&br&但我仍然不否认题主说的现象,因为这可能仍然代表了中国大部分人,但不能代表现在受了高等教育尤其是我身边的这些“女强人”们的心态。&b&我只能说受的教育越高,女孩子受父母、社会的这种陈旧观念的影响就越小,当然我认为受教育越高的女生家庭环境也是更好的,父母的思想一般都比较开明,都很尊重孩子的梦想。&/b&&br&&br&&br&&b&另外可能男女生在精力和擅长的东西上确实是有差别的,这在经济学里算是边际产出和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b&,也是女性工资大部分没有男性高的原因(边际产出不同)。中国现在民企和外企已经基本不存在歧视,因为他们都是企业利益导向型的(可以去看我另外一个“经济学都有哪些违背直觉的理论?”里的答案里有讲)。这种情况下,你仍然可以看到有的职位“男士优先”“不招女性”或者同样的工作男女薪资不同,那绝大多数是因为男女本身的边际产出和比较优势存在差异,男女本身在这个岗位上创造的价值就不一样。&b&这由男女本身属性和企业自身要利益最大化属性决定的,不能算作性别歧视。&/b&&br&&br&还要指出题主的一点不对的地方,&b&不去相夫教子就去环游世界当飞行员了??&/b&这两者之间还有很多种梦想实现拼搏事业的方式好嘛。。不是女的不去实现环游世界当飞行员的梦想,不论男女,这世界上虽然每个人心底都有环游世界的梦想,有几个人真把工作和生活扔了满世界跑的??这点上和男女没有关系,年轻时就去做这些疯狂事情的人本来就不多。在中国社会为事业拼搏同时享受家庭幸福的女人真的很多,男人亦是如此。我个人感觉这方面的观念中国正在慢慢走向平等,虽然在刚刚提到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群体仍然很严重吧。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的观念就落后很多了。
谢 @Zampeli Diana 邀。知乎第一次被邀,还是认认真真答一下~其实对于题主说的现象,我并没有特别深刻的感触,一是我想可能题主描述的只是中国社会部分现象或者大部分现象,二是我还是学生,还没有看到毕业后的女生们都去做什么了。不过我想先讲讲我周围的…
有一次在剑桥的formal上,全班人(来自各个国家…)集体吐槽英国食物,一个希腊人说,当我们说起其他国家食物时,是French cuisine, Chinese cuisine,但当我们说起英国食物时,是English food!!从来没有English cuisine这种说法!!= =,这足以说明英国本土食物的贫瘠……后来可能为了给班里英国人一点面子,大家一致表示English breakfast还是很不错的……&br&&br&当然英国也有一些地方性的食物,只能说不黑暗的……比如Yorkshire pudding,长下面这样:&br&&p&&img src=&/abbf49b1caa4c7_b.jpg& data-rawwidth=&46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 data-original=&/abbf49b1caa4c7_r.jpg&&像是烤的又有点油炸的感觉,软的,一般配着烤牛排吃,有一股面粉本身的香味,总之有点中国烧饼的味道!&/p&&br&&p&再比如著名英式下午茶里的特色点心:scone(司康饼),长这样:&/p&&p&&img src=&/0c720c321c10d62b181bd495c592e37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0c720c321c10d62b181bd495c592e374_r.jpg&&酥酥的,有点像小时候吃的起子馍,但是是甜的,还是属于点心类,里面一般加奶油啊果酱啊之类的,或者不加任何东西,本来的风味也很好&/p&&br&&p&英式早餐好多人都说了我就不说了。来英国这几个月,不难吃的,属于英国本土食物的,也就这几样了……果然只能算English food,我们中国随便一个沙县小吃的品类都比这个多了好吗……&/p&&br&&p&当然,这些东西只有我在英国的时候是好吃的,回了中国不去撸串不吃火锅吃这些玩意儿肯定是脑子有坑或者是太饿了……&/p&
有一次在剑桥的formal上,全班人(来自各个国家…)集体吐槽英国食物,一个希腊人说,当我们说起其他国家食物时,是French cuisine, Chinese cuisine,但当我们说起英国食物时,是English food!!从来没有English cuisine这种说法!!= =,这足以说明英国…
我记得去年似乎就见过类似新闻,好像是农村边远地区“自强不息”的学生降分录取。当时就觉得很脑残。&br&&br&当然,当局也不是傻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个政策本身的政治意味更重要一些,只是表面上让人们看着弱势群体受到了保护一样,就像少数民族可以加分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标准。表面上政策好像是追求“公平”其实是特别不公平&br&&br&最公平的,其实是以唯一标准——分数录取,谁优秀录取谁,你是农村的不代表你就自强不息就优秀,如果你考分还是不够高,你可能品质很好,天资很好,真的很努力,但是因为教育资源不足而最后的结果不好,我认为破格录取还是不对,大学录取看的是现在的那个水平,是个状态。分不够的农村孩子来了清华不一定是好事,会经历自己所驾驭不了的残酷的竞争;而对于其他靠高考考上的同学也是一种不公平啊&br&&br&在初级教育上多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让他们本身变得更好,成为真正有资格被清华录取的人才是对的做法。当然我知道这只是个大原则,并不那么容易办到,但我认为特招农村考生并不能让我们更接近“教育公平”&br&&br&我一直挺认可“小政府大社会”的做法,一些强制的政策并不是说一定不能有,但可以自由竞争的地方,就尽量减少这种奇观的条条框框,长远来看是更好的&br&———————&br&&br&有回答里也提到了,这种情况下,典型的寻租行为产生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尽量减少自由竞争下的各种保护和禁止政策
我记得去年似乎就见过类似新闻,好像是农村边远地区“自强不息”的学生降分录取。当时就觉得很脑残。当然,当局也不是傻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个政策本身的政治意味更重要一些,只是表面上让人们看着弱势群体受到了保护一样,就像少数民族可以加分这样…
4月20日更新&br&哇,感谢大家能够坚持把文笔这么烂的文字看到底……希望你们看完这么绕的故事也能和我有惺惺相惜之感……感谢评论里的探讨,关于知友提到的宾利,我觉得在美国的话很有可能会这么判,不过还是会小心考量公式左右两边的参数。不过美国的司法系统和中国大不一样,美国宪法里可能只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并没有太多具体情况如何实施的条规,而各个州的法律也不尽相同,因此法官们在判案时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案子以及自己的推理和律师的辩护等等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的。这也促成了汉德公式的出现。中国的司法系统效仿欧洲,是有明确的成文条例的,好像在中国目前还不是这么判的吧。希望有专业法律人士出来指正^_^&br&&br&关于理性假设,我觉得我的观点确实很不严谨,只是在上课时老师的话加上自己的想法,觉得理性假设有点站不住脚。其实在第一节上经济学原理时就觉得理性假设很有问题吧,因为生活中我们明明有很多时候是很任性的,根本没有想过让自己效用最大化。觉得相对来讲“稀缺”“竞争”作为出发点更靠谱些。欢迎专业人士来探讨!&br&&br&关于入门大众书籍,许多人或许会第一想到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但其实作为入门这种书平时是真看不下去的,而且看完大多数人也不会理解的很好。就像我一开始就知道供需曲线,一开始就学了各种微经的效用最大化模型,而直到我学到了以下这些生动的例子和观点,我才真正领会经原里的那些东西。所以没必要强求自己要读懂曼昆,如果Gary Becker的The economics of life有中译版我倒是十分推荐,因为多看看经济学如何应用在生活和人的行为中,应该是最有启发的了。&br&&br&其实下面的这些故事呢,许多谈不上一种理论,因为并不像微经和宏经里学的那一套套模型和公式那样,我觉得透过这些故事更多是一种经济学和我们怎么看世界的思想吧。譬如我们对歧视、人权、法律、道德和刚性需求的看法,我们对产权以及私人产权的认识&br&&br&---------------原答案------------------&br&许多人说了那么复杂的理论,但其实经济学有许多根本无需公式的听起来十分浅显却又让人恍然大悟的理论,与“大众”们的直觉相悖,但仔细体会,便感到自己之前的愚蠢。这里不想讨论那些复杂的,和数学有关的理论,只想讲故事。因为个人感觉经济学最基础的理论的延伸出来的那些思想才是经济学最宝贵的。譬如:&br&&br&1. Gary Becker关于歧视的理论:任何歧视都是双向的,歧视也要付出代价。这与我们日常对歧视的印象:以强凌弱式的单向行为 是相悖的,我们总认为歧视的那个人总是占有绝对优势,好像必须用所谓道德、舆论和法规来约束他才可以。然而Gary Becker用简单的逻辑推理提醒了我们,歧视者也要付出代价,这样的代价逼着他去减少歧视。举个栗子,一家私营企业老板招聘秘书,如果他个人只喜欢漂亮的女秘书,在外貌和性别上对应聘者进行歧视的话,他可能招到一个能力不够强因而对公司造成损失的人,因前提是私企,公司的损失最终也会导致他个人的损失。因此在私企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由竞争,谁能力强谁上,而歧视相对少一些(能力相同另当别论了)。国企里因为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并没有直接关系,于是招聘时歧视的可能性更高(如招漂亮的,或者官二代 实际能力却不是很高的人)&br&&br&Gary Becker这个简单的理论,让他的导师弗里德曼都为之叫好,并使Gary Becker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br&&br&类似的关于歧视的理论,大家还可以去看Armen Alchian的Property rights一文,里面有一句话
More 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make discrimination more
costly.就是对上面私企和国企例子的最好总结,这里的costly指的是&b&机会成本&/b&更大。
&br&&br&这样与直觉相悖的理论还有很多,以后慢慢补充&br&&br&——————更新——————&br&&br&2. 接着上面关于歧视的新观点,我们来说说“唯利是图的小人”,也算是1中的歧视理论的一个推论和延伸。我们在生活中喜欢称那些把钱看的重的人“唯利是图”,贬低意味极浓。然而从歧视的理论来看,我们反倒可以看出,&b&越容易受歧视的群体(譬如美国社会的黑人,社会地位较低的人)越喜欢唯利是图的小人,&/b&因为越是看重利益,便越更注重这个人本身的能力和可以创造的价值,而非自己的喜好(譬如唯利是图的企业家会招能力强的人,即便这个人他不喜欢或者是弱势群体)。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之一Alchian就讲过:一个“认钱”的社会,会增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人之间的平等;而一个“认人”的社会,基于个性特征(如肤色、性别、信仰、行政级别等)的歧视就势必更加严重。&br&&br&3. 汉德公式&br&汉德公式是美国一个法官汉德在判一个案子时提出来的,所以本来应属于法律的范畴,但因其背后应用了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所以把它算在经济学理论里。它的内容很简单:B&PL,其中B是当事人避免事故发生的成本,P是事故发生的概率,L是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汉德认为当事故的受害者可以避免事故的成本B小于损失L乘以概率P时,当事人(受害者)就应承担责任。&br&&br&是不是被绕晕了?没关系,我来讲个故事。你出去度假了两个星期,期间你家地板不知怎么漏水了,水漏到了楼下邻居的地毯上。问题是那块地毯是个艺术珍品,价值连城,邻居因此蒙受巨大损失,他把你告上法庭,如果在美国,赔还是不赔?&br&&br&大多数人的直觉是,当然要赔了,我把人家地毯搞坏了。然而根据汉德公式,邻居的地毯很贵(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L很大),漏水的概率P也不是特别小,而邻居自己是知道这块地毯十分珍贵的,因而他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成本B很低(他完全可以把地毯放在一个最安全的屋子如果他真的重视这块地毯),因此B&PL,责任在邻居。&br&&br&这个结论乍看上去匪夷所思,其实仔细想来,这样是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b&最小化社会总成本,最大化社会总效益&/b& 的。如果遵循这样的判案规律,人们就不会肆无忌惮的将自己认为珍贵价值高的东西暴露在危险中,他们会尽量花成本去保护它,只要这个成本仍然是低于物品价值乘以被破坏的概率,&b&从而减少了社会总损失&/b&。如果保护它的成本高于物品价值乘以被破坏的概率呢?人们或许不会去花费那么多保护它了,通俗来讲,就是“不值”,一旦被其他人破坏,还可以获得赔偿。&br&&br&&br&仔细品味,不得不惊叹于经济学的帝国主义。&br&&br&还有就是我不同意大家所熟知的也是高票答案里频频提到的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人是理性的”(这个假设只能算是某个经济学派的假设,不能说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人理性在某些情况下是痛苦的,要花费成本的,如果这个成本大于带来的好处,人是不会理性的,所以才会有“有钱任性”的说法啊&br&——————————&br&&br&4. 真的是“天赋人权”吗?&br&“天赋人权”这个词多么的神圣,神圣到没有人敢反驳,反驳就是蔑视人权,神圣到所有权益主义运动都拿它来作为口号。&br&然而口号归口号,人权真的是天赋的吗?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些权利,都是“本来”就应该拥有的?&br&&br&“人权”永远是相对的,永远是在现今所处的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人们之间&b&互相博弈&/b&而产生的结果——法律亦是如此。这个理论似乎有点微妙,如果你现在细细思考能够体会,那么你看整个世界的眼光都会立刻改变,如果体会不了,我也没有办法……如果你能体会并且觉得不对,人权就是天赋的,可以来辩论。为什么我觉得它也属于经济学范畴呢,因为它本质来讲,和经济学里最基本的概念“稀缺”是一个出发点。稀缺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资源有限,二是人类对其有需要,两者必须都具备才能构成稀缺,稀缺使得我们现实社会上所有人们需要的东西产生了&b&价格&/b&。价格是经济活动中买者与卖者的博弈产生的那个平衡点的商品的价值,而人权呢?是人类社会在现有资源下人与人之间或者两个不同群体之间博弈产生的那个&b&平衡点。&/b&很多年以前我们应该有的人权和很多年以后我们应该有的人权,都是不一样的,都是那个社会的资源和”稀缺“环境下的不同的平衡点。&br&&br&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或许可以帮助大家理解的例子:我们现在都追求言论自由,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有多少时候我们其实是言不由衷的呢?而我们的那些“言论不自由”,是否是因为我们受到人际关系,利益之类的限制?可见一个“言论自由”这样似乎应该是“天赋”的人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是要受到许许多多限制的,而这些限制,就是上面所说的“资源条件”。而我印象中谁的言论比较自由想吐槽谁就吐槽谁呢?王思聪……还是我说的,有钱任性,经济自由才有更上一层的自由,没有什么自由是“天赋”的。&br&&br&可能啰嗦这么多还是没有说清楚,因为总觉得这是有点玄妙的东西,抛出大名鼎鼎的Alchian一句话,可以作为第4点的延伸:&b&产权即人权&/b&。看懂这句话的人,你一定明白了经济学和人类社会的真谛。&br&&br&5. 这个理论,是来抨击现在人们动不动就说的“刚需”的,哈哈……&br&忘了是在哪看的哪个著名经济学家的话了,是有一天他回家很晚,他妻子非常着急,担心,回来后他半开玩笑的说,你之所以这么担心我,是因为我给我设的保险还不够高。&br&&br&这句话并不代表这位经济学家的冷漠,也不代表他妻子不爱他。这句话只能代表一个耐人寻味的经济学思想——&b&世界上并没有真正的刚需&/b&,或许有的需求弹性大,有的弹性小,但绝对没有刚需,到了一定程度,你一定会放弃一些东西,只是你现在看不到因为还没有到那个程度而已。&br&&br&有时觉得经济学很有意思,似乎从任何一个方面(产权,歧视,工资……)最后都会绕到最基本的那几个思想上。或许其他答案会从一些具体的比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讲,我不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只是修了经双,以上也都是我经双学到的^_^ 因此可能更侧重用经济学基本思想去分析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许多基本看法。在自然科学的世界里,人们奉行“第一定理”,认为复杂的万物规律都可以用最简单的规律来解释总结(譬如极值定理);那么在人类社会里,我个人认为经济学的这些基本思想便是这样的“第一定理”,无论人们怎么想,怎么说,说的多么天花乱坠,最后所做的事情,都是受这些基本思想支配的。这样来想,似乎经济学已有更多的哲学意味。&br&&br&当然,经济学有各种流派,不同流派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欢迎大家讨论。&br&欢迎参考Alchian和科斯的一些相关作品。Alchian阿尔钦和科斯是我最喜欢的两位经济学家,他们的论文可以没有一个公式,都是十分简单质朴的故事,却耐人寻味,甚至读10遍都不能完全领会
4月20日更新哇,感谢大家能够坚持把文笔这么烂的文字看到底……希望你们看完这么绕的故事也能和我有惺惺相惜之感……感谢评论里的探讨,关于知友提到的宾利,我觉得在美国的话很有可能会这么判,不过还是会小心考量公式左右两边的参数。不过美国的司法系统…
山西油泼面主要指平陆油泼面,是平陆当地回民发明的,碗底铺卤牛肉,香菜,葱花,酱油等调料,扯的宽面,表面辣椒面,泼油;陕西的碗底放蒜,豆芽,小青菜,葱花酱油等,其他和山西无异,宽的扯面,表面辣椒面,泼油。所以山西一点也不酸,而且十分辣。相反我觉得陕西的似乎更酸一点并且有浓重的蒜味,且配的是蔬菜没有牛肉
山西油泼面主要指平陆油泼面,是平陆当地回民发明的,碗底铺卤牛肉,香菜,葱花,酱油等调料,扯的宽面,表面辣椒面,泼油;陕西的碗底放蒜,豆芽,小青菜,葱花酱油等,其他和山西无异,宽的扯面,表面辣椒面,泼油。所以山西一点也不酸,而且十分辣。相反…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照相时是基本看不出来的,开口说话,谈吐举止之间或许可以感受到。所以气质神马的,外貌和包装还是挺重要的。经本人观察总结觉得有几点是你可以改变并且一旦改变会加很多分的&br&1. 瘦。2. 皮肤好。有痘痘去医院治痘痘,没痘痘注意防晒别晒黑。 3. 尽量少戴眼镜(有一次看到奶茶戴眼镜的样子也瞬间像个女屌丝)4. 发型。没有可爱的小脸还是尽量别留短发。长发也要注意留好看的发型不要跟炸毛一样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照相时是基本看不出来的,开口说话,谈吐举止之间或许可以感受到。所以气质神马的,外貌和包装还是挺重要的。经本人观察总结觉得有几点是你可以改变并且一旦改变会加很多分的1. 瘦。2. 皮肤好。有痘痘去医院治痘痘,没痘痘注意防晒别晒黑。…
一般的路径:&br&1. 大部分去了设计院,就是暖通工程师,每天画管道设计图,以北建工(算国内最好的几个设计院了)为例,刚去似乎一个月的样子,但是福利应该不错,并且这个专业刚开始挣钱属于普通,但和大多数工科一样越往后越吃香&br&2. 一部分去了房地产,在里面好像干什么的都有……走技术路线或者管理路线的。挣的应该比设计院多&br&3. 工程咨询公司(如奥雅纳)或者建筑节能咨询公司(节能诊断),这个貌似挣的也不错……&br&多数人选择先在设计院待几年,积累专业经验和人脉关系,然后转进入房地产&br&当然这些都是听毕业的学长学姐们说的,自己还是一个学生,这些都不是自己亲眼所见
一般的路径:1. 大部分去了设计院,就是暖通工程师,每天画管道设计图,以北建工(算国内最好的几个设计院了)为例,刚去似乎一个月的样子,但是福利应该不错,并且这个专业刚开始挣钱属于普通,但和大多数工科一样越往后越吃香2. 一部分去了房地…
看到许多学弟们的回答,想起大学4年,感慨好多……&br&&br&许多人提到清华工科院系的GPA主义,和我下文提到的价值观单一是一个意思,清华确实普遍存在这个现象,这可能是一个学校,尤其是全是学霸的学校不可避免的吧,学校里以成绩论英雄是自然的事情。只是作为众多学渣中的一员,当时面对这个是很郁闷的。&br&&br&作为一个不喜欢工科却又在工科院系的学生,自然不会像学霸那样如饥似渴的求知,接下来呢,大学生活中的所有“荣耀”,可能都和你无关了。&br&每年的奖学金都给学霸了;&br&如果大一因为不喜欢这个专业而没有学好,到了那唯一一次宝贵的转系机会时呢,对不起,你成绩不好,转不成(要知道我当年想转的建筑系,每个系的第一名都不一定能转成,何况我这个小弱呢);&br&好了,那我想读个经双,给自己增加点就业筹码,不行,全校同学在竞争仅有的200个名额,我们当年GPA88的都没录上,别说学渣,普通学霸有时都录取不上(说到这里,看到有同学提了北大的经双,是的,你如果想去读清华的经双但是没机会,去参加北大的经双招生考试吧,虽然学费贵了点儿,以本人切身体会告诉你,含金量绝对比清华的经双高出很多,从课程内容的深度和作业的量,清华经双相对来说都太水了……但就是便宜。留给学霸们读吧= =);&br&到了这里,学渣什么也没捞上,看到学校出了各种交换项目,自己还没去尝试,就先被辅导员劝退了……最后呢,还是学霸去交换了,斯坦福,MIT……回来变成了超级学霸;&br&学渣仍然不服,觉得4年就这样过去没有实现价值实在是委屈,好吧,参加竞赛如何?想组个队,发现,根本没人愿意带你玩,学霸都找学霸组队,这样更能拿奖,然后呢,学霸们又捧着奖杯和丰厚的奖金满载而归,成为神话……;&br&问题是,到了大三大四,学渣觉得一切和学习有关的东西看来是没有机会了,那就好好搞搞社工,当个主席或者团委书记神马的吧?此时此刻,突然曾经大一大二埋头故纸堆的学霸,突然纷纷在社团“空降”成为了主席、团委副书记……连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都基本是看GPA的……曾经大一大二在社团里老老实实混了2年的学渣,只好全身而退……&br&&br&所以我们看到的特奖候选人,基本上都是学生会主席啦团委书记之类,在社工方面都有个小头衔的“全才”;每个系的前几名,也都是各种荣誉,因为他们在大一大二竖立了“GPA高”这样的类似的reputation,所以呢,在做其他事情老师同学们都会更信任他们,也对他们有更高的期待。当然,我十分敬佩学霸们,他们确实也配的上这些荣誉,因为他们不仅高智商,而且做事认真踏实,他们最后的成就也都是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换来的。但我仍然认为清华存在价值观绑架,上述种种现象是有问题的,学渣们可能因为一时的没学好或者不适合这个专业,搞得大学4年永无翻身之日也是有的。&br&&br&另外我还看到许多学弟提到的清华对本科生的引导不足,这个我十分同意,深有感触。这个问题其实和上面说的GPA主义是有关系的。学校给我们配备的所谓“政治辅导员”,表面上关心关心学习生活,其实根本出发点是为思想教育服务,为维护集体利益服务,某种程度上,许多辅导员根本不关心学渣的出路。因为这些辅导员都是清华学霸出身,或许是惺惺相惜之感吧,他们对待自己的小朋友,有时给学霸的建议也总是比给学渣多一些(我自身经历不是针对所有辅导员)。我们大一曾经问辅导员,经双有用吗?她仅仅轻松的回答了4个字,没什么用。现在想想,作为一个辅导员,对一群懵懂的大一小孩,用十分片面主观情绪化的方式回答一个可能影响到他们一生的问题,怎么想都是不负责任。——其实清华的辅导员,大多数在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引导出路”这个责任。&br&&br&上面说了很多负能量的论调,因为都是自己曾经的感受。但是!还是我下文所说,这一切都是因为你处在这个环境里,以为学渣就只有末日。因为你在清华这个环境里,拿这个单一的标尺,你成了一个学渣,但当你毕业了,工作了,会有各种各样的标尺去衡量你这个人,你就不是曾经的那个学渣了。到了最后呢,你会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认真做好,学渣学霸都无所谓的。比如我的本科,身处一个工科院系,自己又不是很喜欢工科和数理化,每次倒也可以混一混,但是和学霸在一起有时总会有点自惭形秽。但后来慢慢的就觉得自己看事情太狭窄,我只能说是数学物理或者说逻辑思维没有学霸们强,但是我对概念性东西的理解能力或者说悟性却不比他们差,只是那个环境无法明显体现我的特长罢了。&br&&br&以上是看到其他清华同学的答案,想起以前自己的一些类似的感受吐吐槽。下面是之前的回答:&br&&br&————————————————————&br&大二在校庆日当志愿者接待校友时,接待了一名清华校友,是人民日报社的一个头头吧。他说自己曾经在清华成绩并不好,但是现如今,他很成功,过的很好,而他的同学,不论成绩好坏,都各有各的精彩。后来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校友发现,在校的成绩不能决定以后的出路好不好,&b&这是你保持对未来热情和信心的动力,但记得不能成为现在懈怠不去争取好成绩的借口&/b&&br&题主一定要有信心。你现在灰心,只是因为暂时一点小事,比如一个考试不理想,一个报告得的分没有别人高。你现在处的是一个&b&价值观相对比较单一&/b&(只是相对)的世界,成败很大程度以GPA决定(当然清华也有形形色色的人不以GPA活出自己的精彩的)&br&但你以后踏入的社会,是一个&b&价值观多元化&/b&的世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创造价值,不同的闪光点都可以有好的出路,并不只是学霸才有&br&题外话:但是现在还是得充满信心的好好学,或许有一天你发现你也成了学霸中的一员(这真的很难说)……毕竟现在努力学习没有坏处,也会为以后增加更多选择和机会&br&&br&看了评论,没错题主……你看到信心了吗?清华的学渣一般去牛剑或者美国除了那几个顶尖之外的top10-20了,清华的学霸呢?一般去斯坦福MIT了……&br&当然在剑桥也可以看到清华的超级学霸,也有像我这样的一般学渣,甚至也有超级学渣&br&之所以前面啰啰嗦嗦讲了很多类似鸡汤的东西,是我觉得首先摆正一个不被价值观绑架的态度和对自己的信心更重要。下面正经说一下题主问的“出路”(这个@石头和排名第一的那个匿名兄弟也答的很清楚了)&br&首先呢,你一定想清楚自己要干嘛,越早开始想这个问题越不容易走弯路&br&1 保研。大多数工科院系都是成绩在前1/2或者前2/3能成功保研(硕士或博士)。其他没保上清华的仍然想保研的呢,去中科院或者清华深研院了,我知道有清华哥们深研院毕业然后在北京大国企大公司的,出路一点点也不比别人差。但是,还是想清楚以后想要什么的问题。清华保研大家趋之若鹜,因为可能是最省事又不花钱的方法吧,但是许多人只是为保研而保研而并不想清楚以后做什么&br&2 出国。前面已经提过了。看看答主,再看看答主周围的人。你有一个清华的本科背景,出国前途十分光明,美国和牛剑的老师们都比较认可清华的。可能对于家境一般的同学比如我,钱才是最大的问题。你可以多搜集各个学校信息,努力申请奖学金。不要人云亦云,以前大家都说硕士拿不到奖学金,而我后来申请了才发现剑桥还是有一些可以拿到硕士奖学金的(确实比较少,有很大机会成本还是好好考虑),而答主这个大学渣也很幸运的拿到了硕士的全奖。前提还是你自己想清楚自己想不想出国,提醒下如果想换专业,出国是个不错的选择(答主当时就是因为整天浑浑噩噩什么都不懂,没有利用出国的机会转去自己想去的建筑T_T)&br&3 工作。这个不太清楚了,了解的信息相对少一些。但是确定的是你清华本科会给你很大帮助&br&所以,题主只要竖立信心,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就放手去做吧!你会发现清华这个背景会给你很大帮助……当然在学校还是要争取当个学霸,好好学习,多参加活动,不然这4年你干嘛去闲着也是闲着是吧……
看到许多学弟们的回答,想起大学4年,感慨好多……许多人提到清华工科院系的GPA主义,和我下文提到的价值观单一是一个意思,清华确实普遍存在这个现象,这可能是一个学校,尤其是全是学霸的学校不可避免的吧,学校里以成绩论英雄是自然的事情。只是作为众多…
画画这事,年龄不是问题,其实以我从小学画画的经验来看,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会越到位,下笔也会更有感觉,其实是更利于学画画的。我觉得画画上年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倒是天赋和与生俱来对空间色彩的感觉会有影响,但只要不是想成为大师,学画画绝大部分人都是可以的,除非少数人对这类东西实在难以开窍
画画这事,年龄不是问题,其实以我从小学画画的经验来看,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会越到位,下笔也会更有感觉,其实是更利于学画画的。我觉得画画上年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倒是天赋和与生俱来对空间色彩的感觉会有影响,但只要不是想成为大师…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校庆可以举办什么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