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的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验二为什么只考虑颜色这一性状,符合分离定律

1. 涵盖范围
本单元包括必修2第一章孟德尔的两个豌豆杂交实验,即遗传的两大定律和第二章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 2. 考情分析
(1)考查力度
高考中不但必考而且所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2)考查内容
①两大定律的有关计算,学会用分离定律去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②两大定律与减数分裂的联系。
③两大定律与育种实践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 ④伴性遗传的特点及有关概率的计算。 ⑤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的实验思想。 (3)考查题型
①选择题考查两大定律的简单计算、适用范围及一些基本概念。②计算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概率问题。③实验题考查显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及基因位置的确定。 3. 复习指导
(1)复习线索
①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线索,系统复习遗传的有关概念。
②以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为线索,系统复习两大定律的实质及实践应用,尤其与减数分裂的联系。
③以色盲的遗传为主线,全面比较分析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和判断及概率计算。 (2)复习方法
①借助假说―演绎法,理解两大定律的发现历程。 ②注重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总结运用。 ③遗传系谱和遗传图解的比较。
第15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考纲要求] 1.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 异花传粉的步骤:①→②→③→②。(①去雄,②套袋处理,③人工授粉) 2. 常用符号及含义
P:亲本;F1:子一代;F2: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3. 过程图解
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4. 归纳总结:(1)F1全部为高茎;(2)F2发生了性状分离。 [判一判]
1.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2.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
( × ) ( √ ) ( × ) ( × )
3.生物体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1. 理论解释
(3)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 2. 遗传图解
[解惑] F1配子的种类有两种是指雌雄配子分别为两种(D和d),D和d的比例为1∶1,而不
是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
1. 验证的方法: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 遗传图解
[思考] 孟德尔验证实验中为什么用隐性类型对F1进行测交实验?
提示 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种隐性配子,能使F1中含有的基因,在后代中全表现出来,分析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即可推知被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 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
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考点一 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及实质
1. 完善下面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
2.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是
两种配子(D∶d=1∶1)。 3.
观察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C。 (2)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 (3)适用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 总结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的相关种类和比例
(1)F1(Dd)的配子种类和比例:2种(D、d),1∶1。
(2)F2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3种(DD、Dd、dd),1∶2∶1。 (3)F2的表现型种类和比例:2种(显性、隐性),3∶1。 (4)F1的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和比例:2种(Dd、dd),1∶1。 (5)F1的测交后代表现型种类和比例:2种(显性、隐性),1∶1。 易错警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出现特定分离比的4个条件
(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1.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
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 C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杂合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由此可知,分离定律的直接体现是等位基因分别进入配子中去。
2. 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蜜蜂的体色,
褐色对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产生F1,在F1的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的体色是_____________、比例是________,依上述现象可证明基因的________定律。 答案 褐色和黑色 1∶1 分离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
1.教材分析
1.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1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2.1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2.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教学重点、难点
1.3.1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3.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杂合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
2.教法与学法
由于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将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模拟实验,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难点。在整堂课中,理性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感受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因此以问题为依托、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察、讨论,伴以读图、析图、写遗传图解等训练,来培养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规范性的养成,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在回顾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沿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通过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引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这既符合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可褒扬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2层层引导,学习新知(30分钟)
3.2.1实验现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3.2.2提出问题: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
(1)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帮助学生巩固对性状显隐性的认识)
(2)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在性状水平上认识到自由组合现象。同时训练学生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是概率定律)
(3)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3.2.3做出假说: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教师作如下引导: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这一假设已呼之欲出。(通过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对前面的推理过程适时做出肯定性评价(你们做出了和伟大的科学家一样的解释!),使学生对前面的推理过程得到自我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心。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可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对此难点加以突破。对比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意识到,孟德尔解释的重点是:在配子形成时发生了什么及最终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课前布置学生以同桌两个为一组,每组准备一元和五角硬币各一枚,一面代表Y、R,另一面代表y,r,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直观地体验并总结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在理解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遗传图解表示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找学生代表黑板书写。完成后,同桌相互评价并共同评价、完善黑板上的遗传图解,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完整的遗传图解。(使学生加深对自由组合解释的理解并训练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规范性)
3.2.4验证假说:教师引导: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结束了吗?假说可以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就说明它一定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参考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自主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3.2.5总结规律:至此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培养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
3.3课堂巩固与评价(10分钟)
限时完成学案“课堂巩固”部分习题(略),公布答案并点评。
3.4小结(2分钟)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是分离定律的延伸。但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至此人们已认识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它在哪里,是什么,如何行使功能,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3.5布置作业(1分钟)
4.板书设计
5.教学反思
5.1本节内容以科学史为素材,但不能局限于“讲史”,而是让学生“重走探索之路”,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态度。
5.2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主线。但受课时和课堂教学形式的制约,所有问题均由教师设置,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图文】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4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