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吧 百度贴吧宋文斌 核

山西潞城“十不准”去官气 给干部戴上紧箍_新浪山西新闻_新浪山西
山西潞城“十不准”去官气 给干部戴上紧箍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评论
  “以前部分领导干部普遍存在摆架子,讲排场,好攀比,诸如让随行的工作人员端水杯、提包、开车门、打伞等。就是这样一些点滴细微之处与老百姓有了隔阂,在群众中产生了不好的影响,脱离了群众。”“以前领导来了,不给开车门吧,显得不尊重;开车门吧,群众看到了说你拍马屁。现在有了规定,一切都不尴尬了,相处起来也更自然融洽了。”潞城市潞华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振宁对记者说。
  今年5月初,潞城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些“官气”问题,出台了一份“去官气十不准”,旨在对全市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A 领导干部有了“紧箍”
  长期以来,许多干部在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养成了许多“官僚作风”:摆架子、论资格、打官腔、讲排场、一言堂……这些脱离群众的“官气”令群众厌恶。今年5月5日,《潞城市领导干部“去官气”十不准》经潞城市委常委会审定后,印发红头文件以通知的形式下发全市。“去官气十不准”的内容有:不准由他人提包、端杯、打伞、开关车门;不准在面对群众讲话时背手、叉腰、拿架子、打官腔、讲粗话;不准在市内举行的各类会议和活动中逐一介绍出席领导;不准对本市领导讲话或批示使用“重要讲话”和“指示”;不准讲空话、乱表态;不准由工作人员代写一般工作会、座谈会的讲稿;不准在基层用餐时进饭店,要和群众一起就餐;不准在与群众接触时穿戴高档服饰;不准在下基层时自带水杯;不准在个人行为举止中耍特权等。
  针对“去官气十不准”规定,潞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崔鲁斌解释说,去官气从领导干部的工作中、对待群众和个人行为等方面做了约束,具体从细节入手作了“十不准”规定。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十不准”要求,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入手,严格规范日常行为,不断改进领导作风,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崔鲁斌透露,“去官气十不准”历经数次讨论,多次修改,由最初的数十条缩减为十条,其中最能表现官气的“不准在出行中让他人提包包、端茶杯、开关车门”等被写入。
  B 官气挫伤群众感情
  日前,记者在潞城市某机关采访,有人这样“模仿”以前的个别领导干部:领导的车来了,只见一机关干部疾步上前,弯腰开车门,接过领导手中的水杯,满脸堆笑;在田间地头,某干部一会儿双手叉腰,一会儿用手指着老百姓大呼小叫……“如今干部的官气从乡镇到市里到处都有,普遍存在,有的乡镇干部命令指点式的还不少,有的干部光坐在乡里打电话不深入群众,向村干部提要求的也为数不少。有些村干部当得久了也存在官气,不注意一些小节结果坏了大事,比如有些村里上访就是因为村干部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有些乡镇干部下村里,憨厚的村民们虽然用带有饭粒的碗给你倒水喝,但是说明他们是对乡镇干部的尊重。如果你不喝他倒的水,或者自带水杯,这样就挫伤了村民的感情,使干群之间有了隔阂,都是官架子在作怪。”
  “还有的乡镇干部开车下乡进村后,走在村民中间不是减速或下车,而是疾驰而过,车过之后尘土飞扬,下雨时则是泥浆四溅。有的干部进村,皮鞋沾上尘土,用卫生纸擦鞋……这些干部的点滴行为老百姓看在眼里,反感在心上。这些‘官气’如不加以约束,群众会对领导干部越来越反感。”从事多年乡镇工作的潞城市黄牛蹄乡党委副书记薛满春这样说道。
  C 吃派饭留饭费
  采访中,提及领导干部去官气的故事时,潞城市潞华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振宁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知道市里领导要来,我们就主动到办公大楼前等候。现在规定出台后,领导不让我们等了,来了直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以前我们提前就准备好文字材料让领导来了讲话,如今领导不打底稿自己讲,这样给我们乡镇也减轻了不少负担。”“又如5月17日潞城市委书记唐立浩来到他的工作联系点东贾村给群众上党课,在村民家吃派饭,不让上酒水和其他菜,仅吃一碗拉面,饭后还硬给村民留下了饭费。他在没有开展群众性路线教育时就一直是这样,没有一点儿官架子,更谈不上官气了。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是有目共睹的,同时为其他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王振宁如是说。“唐书记到我们村下乡,从没有见过他自带水杯,也没见过他有包,人家口袋里装着个小笔记本,了解村民的一些情况后就在本子上记下来。来村里后下地劳动多,解决问题多,他很亲民,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官。”潞华办事处北庄村支部书记李秀义对记者说。“今年4月份,潞城市市长张斌到上黄村下乡,正好赶上村里过庙会,人特别多,他坐的车被堵在村外面进不去,人家不让司机按喇叭,而是下车步行走进村。”潞城市黄牛蹄乡上黄村大学生村官张毅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在潞城市国土资源局大厅看到,该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新设立了便民服务台,上面局领导及各股室工作职责、联系电话及去向一目了然。
  潞城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土地收储中心主任李勇介绍说,设立便民服务台解决了群众办事找不见人的现象,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市里出台的“去官气十不准”不是走形式,很适时,而且切中要害,使机关干部从点滴言行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使执法部门转变了工作作风,解决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万事严中取,一处弛则百处懈。市里出台的‘去官气十不准’实际上是整治‘四风’的细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基层群众,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桩桩件件都不是小事,我们作为执法部门的窗口单位,更要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严字当头,不走过场,用实际行动践行‘去官气十不准’。”潞城市国土局局长赵建波说。
  D “十不准”是干部底线
  “这些‘官气’看似小事,实则是与群众距离疏远的根源。这次出台的‘十不准’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从具体事情入手,就是要狠刹一下以前的歪风陋习,让领导干部能够更接近基层、更深入群众,少几分官僚作风,多几分亲和力,真正能够知民情、解民意。”潞城市合室乡大学生村官武敏说。
  “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就应该多下基层,多到群众中间,多了解他们的生活,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于这次出台的‘去官气十不准’,我个人认为十分必要,也十分到位,能够从日常行为中使原来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陋习彻底改掉,能够在和群众交流中更聚人气,我们非常欢迎。”家住潞城市南关社区的施月芳对记者说。
  群众对官员提出了要求,官员就应当对照自身,立说立行立改。潞城市史廻乡党委书记曹枫认为:“‘去官气十不准’的规定并非高标准,而是底线,凸显为官的底线思维。一个人无论为不为官,都不能搞特权,也不能耍霸道,而身为党员干部更不能违背‘十不准’。摆架子、论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说话打官腔、出行讲排场、决议一言堂,这些脱离群众的‘官风’都是陋习。”
  曹枫说,“以前我们的一些乡镇干部坐在办公室的时间多,打电话了解情况的次数多,实地下基层的次数少。如今我们成天和群众在一起,与他们交心,及时掌握村民家里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群众很信任我们,什么都愿意和我们说,只要我们不把群众当外人,群众一定会把我们当亲人、当朋友。”
  潞城市一位机关干部认为,“官气”其实是“四风”的具体体现,主要是官僚主义在作祟。当公职人员以“自我为中心”时候,就不会考虑被服务者的感受,用来为公众服务的权力,就会成为显摆身份、体现威严的手段。一些官员不仅在民众面前指手划脚、颐指气使,在社会行为中也为所欲为、目空一切,种种丑闻不一而足。权力戾气如此,皆因“官气”太重,治戾必先正气,“去官气”就成了当务之急。
  翟店镇羌城村大学生村官张渝莎认为,要想真正去“官气”,就要让党员干部经常到基层当中去,去感受一下基层的辛苦,去听听百姓的怨声、骂声与哭声,去看看群众谁家有问题,问题出现在哪里。先接地气再去“官气”,由“身入”带动深入,不能总浮在上面,让人看不到、摸不着、感受不来,这也是对党员干部“官气”大小的最好检验。
  潞城市委书记唐立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先贴近群众,融入群众,才能有更好的思路和措施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当官员真正与百姓融入到一起了,接到地气了,“官气”自然也就没了,“十不准”的出台表明了潞城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治官气的决心。
  本报记者 张文举
  原标题:“十不准”去官气干部戴上紧箍
星河湾酒店意咖啡
探店:喜欢:评论:
一麻一辣麻辣香锅
探店:喜欢:评论:
牛冲天麻辣香锅
探店:喜欢: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潞城一中贴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