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预计微商新产品2016卫星穿越宇宙

相对论中时空变慢的实验经常引用的就是地面与人造卫星上两个被校准过的原子钟的时间对比,发现卫星上的钟_百度知道
相对论中时空变慢的实验经常引用的就是地面与人造卫星上两个被校准过的原子钟的时间对比,发现卫星上的钟
为何天上的就少了个小时,以地球时空年代作为参照点依次推导?还有木星,有电磁振荡器频率也会降低,为何时间就被拉长了富裕了相对论中时空变慢的实验经常引用的就是地面与人造卫星上两个被校准过的原子钟的时间对比,金星还活在一百年前,月球上的时空会变慢,谁来公论,地球是尔今当下,发现卫星上的钟表随同卫星运行一段时间后与地面上钟表对比变慢了,而是整个运动中的事物事件都会同时变慢,月球就等于天上运行的时钟,有问题就来了,也就等于穿越千年时空,我们以太阳为观测点向外观察环绕的九大行星,冥王星,地球外层面的火星时空该怎么办!好了,要有的话当年登月的美国佬一定可以看到还生活在千年前的古人,包括微观原子的运动也会减慢,有人人会年轻,按照用天地钟表求证相对论的时空变慢的方法推论,我们看到的也还是千年前的月球面貌,按照相对论时空变慢原理暂且让它们的时空各相差一百年!是非曲直,只是这样简单的就能穿越到未来时空,就是说地面钟表动转了24小时卫星上的钟却只有23小时,何为变慢,地球老三,而我们仰望的月球还运行在一千年前的时空时代,这就是说我们站立的地球活在现实当下,你说神奇不神奇,金星次之,时空自然就变慢了,月球诞生总有百亿年了,水星绕行速度最快,天王星,那么关公战秦琼也就不是什么戏谈了,这种变慢不仅仅是钟表,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也挺不好意思的,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暂且算上一千年时差吧,就因为钟表随卫星运动了,地球,地球上现在马上就2016年元旦了,水星活在二百年前!再推而广之下,月球绕着地球也该转了百亿年了,只能硬性的依次强加一百年了,由于绕行地球百亿年了将会与地球产生巨大的时空差,天上方一日世上以千年,挺古怪的,可惜月球上没有人类,土星,海王星
但是这些根本没有影响。穿越时空其实很简单你的想法我明白。就如同我站在你三米外,推论也基本说的通.秒前的我,几百年几千年根本不算什么,你看到的并不是现在的我而是0。但是就宏观宇宙而言。“穿越”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只是达到改变影响我们生活的时空跨度很难
如果时间只是人造的科学概念,所有的一切混乱不就没了,为什么一定要认为狭义相对论绝对正确?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哲学家 说不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银河系的中心是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假设我们的卫星与它面对面视界,且这个卫星异常坚固,那么在靠近黑洞的边缘时,时间一切都是停滞的,那卫星进入了黑洞后,会看到奇点吗?或者黑洞是个穿越空间与时间的虫洞?
假设我们的探测器足够坚固,能幸存下来并继续前行,那又会发生什么呢?一旦它靠近事件视界,一切都将颠覆常理,引力大到了几点,时间戛然而止.我们认为时间是永无止尽的,但是在黑洞中,可以说时间真的停止了.这听起来像是无稽之谈,但黑洞确实如此,符合科学计算,它其实是宇宙网的一部分.如果你从远处遥望,探测器接近黑洞事件视界时似乎慢了下来,然后看上去完全停住了脚步.黑洞坠入事件视界的过程可能十分短暂,但我们其实永远不可能看到物体落入黑洞的全过程.它在黑洞表面停住了,因为在黑洞表面,它的时间和我们的时间相比无限缓慢.但事实上,探测器并没有停住脚步,它仍然在继续前进,并穿过事件视界.如果探测器向后转动,朝向黑洞入口,它将看到光线被吸了进来.如果它将镜头对准前方,起初看到的只有黑暗.但随着它继续向黑洞的核心前行,就会看到宇宙中最奇异的地方.黑洞巨大的引力将一切拉到中心的小点上,科学家称之为奇点.而黑洞能否穿越空间与时间,是否能作为虫洞使用,我们目前还难以知晓,也许我们的后代可以找到这个答案,但是我们现在仍然不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没有时间 没有空间 维度超过7-8维 奇异点不会是点 线 面的形式存在 如果假设能进去 我想应该是看不到的
不会,只是异常坚固不会坏,但所有的东西(光,信号)是出来不了的。
理论上可以,当黑洞质量达到一个定量时,假使探测器足够坚固,则就会在黑洞中心被固定下来,时间、空间都不会存在,即被冻结,则就像一个小型奇点一样。这是我个人猜想,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王晋康的《决战美杜莎》。
扫描下载二维码全球:人类能到太空繁衍后代吗?中国实践十号卫星有助解答
核心提示:原标题:人类能到太空繁衍后代吗?中国实践十号卫星有助解答新华社酒泉4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喻菲 王聪 荣启涵)人类未来能否离原标题:人类能到太空繁衍后代吗?中国实践十号卫星有助解答
新华社酒泉4月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喻菲 王聪 荣启涵)人类未来能否离开地球,穿越漫漫星际,在宇宙中长期生存?
人类能否到太空中去繁衍后代?在太空诞生的人会是什么样?
宇宙飞船着了火怎么办?
在没了昼夜之分、四季之分、上下之分的太空中,地球之花还会按故乡的时间绽放吗?会有别样的美吗?会结出与地球上不同的种子吗?
现在要回答这些问题也许还为时尚早,但中国科学家未来两周在太空中开展的19个新奇又有趣的实验,能帮助积累和增进相关的知识。
6日凌晨,在位于中国西北戈壁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实践十号卫星送入太空。
这颗返回式卫星携带了等待开花的水稻、拟南芥,体态轻盈的果蝇,上千只蚕卵(其中一部分将在太空中孵化),细小的线虫,小鼠的胚胎&&经过太空旅行后,这些&乘客&将随卫星返回舱重返地球,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帮助科学家揭示微重力环境和空间辐射对生命的影响。
中国科学家还准备在实践十号这个临时搭建在太空的实验室里,&烧上几把火&;观察液滴如何蒸发,以及沸腾的液体中冒出的泡泡&&
除了寻找人类未来宇宙生存之法,实践十号的科学实验也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在地球上生活,例如:更高效地开采石油;减少燃煤污染;在太空制造地球上造不出来的材料。
空间科学实验独具创新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空间科学卫星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吴季介绍,实践十号是世界上单次搭载空间实验项目最多的卫星。科学家利用卫星留轨舱和回收舱,开展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效应、重力生物效应、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空间科学实验,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规律。
&中国要想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有知识。目前在空间科学领域,中国还只是知识的使用国。实践十号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未来空间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创新知识,对促进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吴季说。
实践十号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文瑞说:&实践十号上开展的科学实验都是全新探索,都是国外没有开展过的,每项实验都具有创新性和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将孕育学术上重大问题的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实践十号卫星总指挥邱家稳介绍,实践十号紧密围绕有关能源、农业和健康等领域国家科技战略目标,结合航天器防火等关键技术需求,促进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技术发展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取得突破,对于推动中国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辟太空实验场
实践十号是中国第25颗返回式卫星,也是首颗大规模实施空间微重力实验的卫星。
专家介绍,地球上的物理现象,都受到地球重力的制约,比如浮力、沉降、压力梯度等。在微重力环境下,在地面上被重力掩盖的因素就开始变得重要,因此,微重力环境能观察到很多地球上不可能观测到的独特现象。
中国将于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届时空间站上可以做很多微重力实验。那么科学家为何还要在返回式卫星上做实验?
胡文瑞解释,在空间站上做实验的优势包括时间长、可以人为控制等,但残余重力的干扰可能给实验结果带来影响。实践十号卫星是专门为科学而设计的卫星,可为实验提供比空间站更低的重力,对一些实验更加有利。
同时,在返回式卫星上做实验机动性更好。一些实验样本希望装到卫星上的时间离发射越近越好,例如这次实验中的干细胞、骨髓样品、胚胎等是在发射前几个小时才装入卫星。并且,在实验结束后,样品能随返回舱尽快回收,取出分析。
此外,实践十号既有返回舱还有留轨舱,一些空间站上不敢做的实验,例如燃烧实验,就可利用留轨舱来完成。
&返回式卫星既是对空间站的补充,也能发挥空间站不可代替的功能。&胡文瑞说。
实践十号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康琦说,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实验环境好、微重力水平高、风险小、成本低,一次飞行可提供较多的实验机会,特别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实验手段。
据悉,欧洲空间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参与了实践十号上的部分实验研究。
实践十号卫星总设计师赵会光介绍,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外第三个掌握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实践十号卫星是利用中国成熟的返回式卫星技术,开展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高效、短期、综合空间实验平台。实践十号将完成六大领域和19项科学实验,其中8项流体物理试验在卫星留轨舱中进行,其他11项科学试验在回收舱中进行。
他说,返回式卫星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少生物实验、生命科学实验和科学搭载实验,在轨实验后都需要返回地面来直接分析资料。此外,样本在太空停留时间不能太长,而要在未来空间站进行,返回一次时间较长,所以这种短期、需实物的实验用返回式卫星非常合适。
时隔11年中国再发返回式卫星
执行这次发射任务的长二丁运载火箭是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专门为发射返回式卫星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实践十号运载系统总指挥谈学军介绍,这次发射实践十号距离长二丁上一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已相隔11年。中国之前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回收点都在四川中部遂宁山区,因为当时那里人口和城镇相对较少。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遂宁山区人员密度增大,为保护当地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也为了方便卫星搜寻回收,实践十号的回收点在去年改为内蒙古四子王旗。
&因此,火箭的整体参数也根据这一变化做了相应调整。此外,为了在发射前为装载生物样品预留时间,火箭燃料加注的时间也提前了。&谈学军说。
到目前为止,长征二号丁已经发射了27次,先后将39颗卫星送入太空,保持了百分之百的成功率,赢得&金牌火箭&之称。实践十号是长二丁发射的第二颗中国空间科学系列卫星。长二丁去年底成功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送入太空,今年还将发射中科院研制的量子卫星和碳卫星。
全球资源网用战略眼光看全发展 全球资源网 在前进 无论风雨 黑暗 无论高山河流 都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 我是黑暗中的一枝利箭 直达永远 永恒就是我生命与事业的终极点 执着12年无怨无悔 前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 前进就是我唯一的目标和信念&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网站&全球资源网永不磨灭的中国
&全球资源网用战略眼光看全球发展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1 小时
等级:小学四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5-12-6 10:14
查看: 556&
本帖最后由 lnhhnc 于
10:17 编辑
绘本《下一站,宇宙》读后感-——星际穿越,玩转宇宙。& &&&首先,我要非常真诚地感谢“家长帮—济南站社区”组织的这次免费试读的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如此优秀的。& & 这次试读没有包邮,是让我们自取的,自取的话,可以先到先得,还可以挑选自己心仪的图书。我家宝宝现在对宇宙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特别嘱咐爸爸去给她挑选这本,宝爸回来后特别开心的告诉我们,正好拿到了《下一站,宇宙》这本,全家人都特别开心。
10:11 上传
绘本欣赏: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书的作者——渡边胜已先生。感谢咱家长帮给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来走近渡边先生,了解他的简介。
10:11 上传
& &&&下面是本书目录,给大伙瞧瞧。
10:11 上传
全书分为了三大章,共50小篇,
光看目录大家是不是就能感受出这本书的丰富精彩呢。
10:11 上传
& & 孩子迫不及待的开始了阅读体验。打开书,印入眼帘的是漫画版本的开篇。逃离地球!开始宇宙冒险!
10:14 上传
&&&&多么吸引孩子的方式!孩子现在正处在非常喜爱看漫画的年龄。而日本漫画又全球闻名,真是一睹风采啊。 & & 漫画开篇后,进入正题。乘坐着未来的宇宙飞船宇宙……
10:11 上传
瞧,这就是火箭!还详细的介绍了火箭的原理。
真是开拓孩子视野,增长见识啊。
10:11 上传
这就是人造卫星。
10:11 上传
这是孩子非常好奇的宇宙服。没有机会见到,竟然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宇宙服的样子,构造,能对它有个详细的了解。真是太棒了。
10:11 上传
这是未来在火星上生活……展开想象的力量,我们穿越到火星,哈哈,一定会是非常有趣的哦。
10:11 上传
这本书的后面还有一个特别环节,那就是“关于宇宙的词汇解释”,给出了非常专业的名词解释,这能帮助孩子准确的理解相关专业词汇,增长了孩子的学识,真是非常好。
10:11 上传
后面还带有索引。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非常方便。
10:11 上传
最后,给大家展示一下该系列的其他书目。有机会也要买来,再和孩子一起阅读。 整体阅读感受:整体来说,这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非常广泛,很好的丰富了孩子的知识,拓宽了孩子的视野。& & 同时,该书形式多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科学知识更加的浅显易懂,增强了趣味性,给了我们很多惊喜。深受孩子喜欢,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向大家推荐哦。
金币 + 10&
用户等级:研究生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5606 小时
元宝:1497
金币:44189
<em id="authorposton15-12-7 09:36
看了介绍,就这知道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书籍呀。
用户等级:家长帮小编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6950 小时
金币:29928
<em id="authorposton15-12-7 09:45
书籍好好精彩
用户等级:家长帮小编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959 小时
金币:4649
<em id="authorposton15-12-8 13:40
报告收到啦~~~写的很仔细哟~~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5-12-10 07:54
谢谢亲们的肯定与鼓励!
家长帮十周年纪念勋章,参加十周年用户印记活动获得。
济南特色勋章
描述:济南地区用户专用勋章
Powered by我国量子实验卫星7月上天 星际穿越不是梦(图)_网易新闻
我国量子实验卫星7月上天 星际穿越不是梦(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我国量子实验卫星7月上天 星际穿越不是梦(图))
  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潘建伟
  3月4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透露,今年7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要上天了!
  与此同时,从地上到卫星的“粒子传输”研究项目正在进行,也就是在一两年实验就可能成功。这就预示着,光速的“瞬间移动”不再是梦,而我们的“星际穿越”的愿望也有可能要实现了喔!很羡慕电影里宇航员在星际间穿越的壮观有没有?偶尔是不是也想去太阳系外领略一下宇宙的浩瀚?瞬间移动的超能力有没有曾经让你眼馋?
  如今,这一切似乎都不再幻想了。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菲菲北京摄影报道
  人物名片
  46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
  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项目组主持人。
  作为国际上量子信息实验研究领域开拓者之一,他是该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
  2016年1月,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作为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第一完成人,潘建伟因45岁的年龄优势,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该奖的年龄纪录。此前,华罗庚、钱学森等曾获该奖。
  科普一下“蚁人”无限缩小
  进入的就是“量子世界”
  量子卫星、粒子传输,看到这些名字是不是感觉很科幻?
  下面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量子。在好莱坞电影《蚁人》中,主角斯科特为了拯救世界,把自己无限缩小,最后进入的就是“量子世界”。
  量子听起来很神秘,但它是微观世界里最小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每天无时无刻不充斥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就是由大量光量子组成的。
  去年,《自然》发表封面文章,介绍了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项目组的“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研究,这个技术可以让科学家在异地瞬间获知粒子状态。
  如果能够对构成物体的每一个粒子进行测量,然后在目的地用同样的粒子完全复制其状态,就可以得到一模一样的物体。潘建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从合肥带到北京一个保险箱,钥匙忘带了。于是我请合肥的同事测量一下钥匙,告诉我,我在北京复制它。”
  这个比喻形象的解释了潘建伟院士关于量子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瞬间移动”。
  研究进程
  卫星上天光纤入地“星际旅游”迈出第一步
  去年还只是理论上的内容,而今年,这项研究可是向前“瞬间移动”了一大步。
  据潘建伟透露,今年7月,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要上天了,下半年,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就将建成。这就意味着,我国量子通信、传输将形成“天地一体化”的网络雏形。
  “那么,这个体系的建成,能不能说我们离瞬间移动这个目标又进了一步呢?”华西都市报记者问到。
  “是的!”潘建伟给出了一个非常肯定的回答。他说,项目科学家们有一个雄心的目标,要把地面上的“态”传到卫星,当然,现在只能传单个粒子的,因为毕竟地面和卫星中间,是千公里的量级,但是至少目前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大家都想离开太阳系去看看,但毕竟寿命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坐目前的宇宙飞船的话,人类还没飞出去,生命就结束了。那么我们将来如果以这种量子隐形传态的方法星际旅行的话,是可以光速进行的呀!将来可以一站一站的传送。”不过潘建伟院士也说了,要传送更为复杂的东西现在还是一种科学的幻想,近期肯定不可能,但一个粒子的传输,在这一两年内就可以实现了。
  改变生活
  量子通信绝对保密
  预计10年内用于手机支付
  既然瞬间移动啊、星际穿越啊,在现实上离我们还有些远,那目前的量子传输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
  “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建成之后,将应用于金融、电子、政务等多方面领域的信息传输。”潘建伟说。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或基于物质量子特性的通信技术。它是结合量子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一种新兴通信技术,在理论上可实现无条件安全的链路数据传输,被认为是保障未来通信安全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网络安全实验室主任李剑曾经这样解释过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就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也就是说,使用量子通信传递信息,我们的信息安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在潘建伟的设想中,通过京沪干线的运用、验证,量子通信可以得到很好的推广,在不久的将来走进千家万户,每家每户的网上银行、网络支付、手机支付等,都能享受到量子通信所带来的安全性保障。“这个时间,我希望是10年吧!”潘建伟说。
  两会说科研
  建议国家统一布局量子物理研究
  集中优势力量
  前段时间,引力波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量子与引力波,似乎属于“同性质”的物质,同样的神秘。在潘建伟看来,量子同引力波一样,都是基础科学领域,都是探测宇宙的一种手段,而美国探测引力波的过程,有很多是值得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学习的。
  “引力波和量子,都属于基础研究。对于基础研究来说,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科研经费预算方面,不宜管得太细,应该给科学家有一定的自主权,按照自身发展灵活调整。”潘建伟说,在美国,科学家们可以20年如一日,把全国各个地方的力量全部都集中起来只做一件事情,做引力波探测。他建议说,在量子物理的研究上,如果国家能统一布局,有机地把各个优势力量集中来做,长时间之后就能够做得比较好。
  在潘建伟看来,无论是引力波还是量子计算机,更大程度上都是人类获得了探索宇宙的手段,并以此来改善人类的生活。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黄欢_NN165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自由侠预计售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