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时,浏览网页电信运营商计费系统是怎样计算、计费我们的流量?

网上经常可以看到有用户控诉运营商的3G上网存在计费陷阱,例如仅仅使用1K也会按照1M来计算。网络流量双向计费等。用户们怨声载道,指责运营商故布陷阱欺诈用户。3G上网计费方式和标准,到底还有多少条款是我们不知道的呢?本文小编将汇总一下,希望使用联通3G上网卡的用户们能谨慎使用,了解这些隐晦的计费标准,避开这些使用误区。评论事件回顾:&&&&新疆联通某用户表示,自己购买了联通预存1200的3G上网资费卡,使用中发现,即使自己在某段时间并没有做什么,联通的3G上网卡还是显示有较大的流量产生。用户特意做了测试,在一个小时内,什么也不做,从流量监控程序看到产生的上传流量是313K,下载流量是472K,总共是785KB。&&&&然而在每一个计费时段结束后,哪怕用户没有达到2048K流量,运营商还是会收用户上传下载各1MB,共计2MB的流量。&&&&用户总结后发现:&&&&(1)在联网状态下,哪怕什么都不干,也会有流量产生,在计费时段结束时,哪怕用户只用1KB流量,都会记为1024KB,即1M。&&&&(2)而且上行、下行是分开统计的,也就是说,计费时时段内,有上行、下载各1KB的流量产生,计费系统就会统计为了2048KB,即2M。&&&&(3)在使用3G上网时,如果暂时不用、就一定要断掉无线网络,不要以为挂在线上不上网、不看新闻、不下载就不会产生流量。    不光是联通移动存在以上隐晦的计费方式,电信同样也存在。比如电信的包时长3G上网套餐,超出套餐外按0.0005元/分计算。如果单次使用不足一分钟,按一分钟计算。与联通的不足1M、按1M计算的计费方式,殊途同归。运营商设下的重重收费名目,让用户很多时候防不胜防。身为普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3G业务时,一定要尽量了解清楚该业务的计费方式、使用说明等,尽量避免陷入使用误区。
潇洒哥专业发贴机器人
再来谈谈流量计费问题  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资费现在都是按流量计费,这个按流计费您还真不能放心大胆的用,最多也只能拿来QQ聊天,看看股票;别的应用太费流量了。 打开没什么图片的hao123导航网站用掉0.3MB,打开pconline首页用掉2MB 开启一个新QQ号,读取好友信息用掉1MB,QQ在普通聊天中流量很低一个小时0.45MB左右 QQ每小时耗费1.25MB,视频颇有些吓人、每分钟差不多1.25MB  股票交易软件每小时花费流量与QQ聊天一样。至于下载,看视频.....我看还是算了!(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流量以计费软件为准)3G连网并没有做什么操作,一样会产生流量编者的话:  市面上的上种类多如牛毛,上网资费也千奇百怪,大家购买的时候一定要当心。山寨厂的产品与正规厂家产品质量还是有差距的,这体现在上网卡的网速稳定性、发热量以及使用寿命上。每个省份的移动通讯公司对自身业务侧重点不一样,它的上网资费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市面上很多资费卡是外省流窜过来的。为防意外,大家购买的时候就要让商家注明收费标准,特别要注意漫游费的问题。选择商家的时候还是多选有正规档口的商铺。  由于受到移动运营商基站容量的限制。同一基站服务扇区下如果同时上网的人太多,速率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个与3G硬件无关,这个是3G移动网络的通病!但E5近千元的售价也不是很多人能接受的!
潇洒哥专业发贴机器人
烧钱。。。。。。。。
自由言论,笑骂由人!
用1蚊包5个钟的路过
看看啊……
.cn/images/upload/upc/tx/itbbs//_.jpg
个人认为,中国电信的计时卡比较合理,中国移动的计量卡比较合理,如果用中国电信的计量卡,上网那就伤咯!
什么时候能够包月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流量“被偷”,我们错怪运营商了?
从10月1日开始,三大电信运营商推出“流量不清零”业务。本是一项惠民政策,但在推行之后,却屡屡被反映出现流量“跑得快”、“偷跑”等怪象。昨日,一条“女子手机充电3小时用23G流量”的新闻更是引发网友热议。流量消耗过快,真的是运营商背后做手脚吗?
很多用户觉得流量越跑越快,怀疑被“偷走”
在千呼万唤之下,三大电信运营商终于从上月起实行“手机流量不清零”服务,用户当月手机套餐内未使用完的流量不清零,可转至下月继续使用。尽管只是从单月流量清零变成双月清零,运营商确实有所让利。那转存的第一个月,用户多出多少流量呢?
1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微博上发起“手机月流量不清零,你还有剩吗?”的调查,结果在943位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中,83.6%的人表示不仅没有剩,还“多用了一大截”。事实上,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推出“流量不清零”业务后,全国多地不少用户就吐槽这个月流量用得“飞快”。据某舆情监测数据显示,从10月8日至10月29日15时期间,“流量跑得快”的相关媒体报道就达到了128篇,转载次数更是突破3000次。类似“9天用完了平时30天的量”的吐槽在社交平台更是随处可见。
自10月1日三大运营商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不少用户就吐槽这个月流量用得“飞快”
本来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当月没用完的流量能成为下个月的“福利”,但很快发现“清零不清零,流量只剩零”。还是自己的手机,还是以前的玩法,流量跑到哪里去了?舆论矛头齐一指向运营商,人们怀疑,流量消耗过快,是电信运营商在背后做手脚,偷跑流量。毕竟当月“流量不清零”是在总理多次喊话、国务院及工信部门的推动之下,坚持“月流量不清零会影响业绩”的三大运营商才松动的。不得已将到嘴里的肉吐了出来,自然要找机会补回来。
造成流量消耗快原因众多,但并非运营商背后做手脚
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不会轻易修改,曾有“网友曝移动偷流量”被证实是乌龙一场
所谓手机流量,简而言之,即手机与服务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大小。在坚持运营商偷跑流量者看来,作为移动数据业务价值链的主导方,电信运营商利用此次系统改造之便,使用技术手段偷跑用户流量似乎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但是情况真的如此么?
整个流量计费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是计量,就是计算使用了多少流量,另外一个是计费,根据计量得出的数字算出相应的费用。所谓的“流量不清零”,改变的是流量表的统计周期,这只牵扯到计费规则的变动。用户使用了多少流量,计量环节上并没有变化。至于修改用户流量数据(就能改变流量速度)也不现实,首先,工信部对其有常态的监管举措,所有流量计量设备都是经过检测核查的,不会突然间走快或者走慢;其次,修改用户流量数也是件得不偿失的事,独立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就表示,运营商如果是为了“黑”用户的流量,其改造系统需要投入的成本,比偷流量带来的收入要更多。
微博用户@我是马甲马老师10月26日发微博称被中国移动偷走近1G流量
近日,网友“我是马甲马老师”的质疑被当作运营商“偷流量”的证据广为传播。“我是马甲马老师”微博指出,10月9日-20日其人在国外,且取下SIM卡并未使用,仍“被消费”了数百MB流量。这一证据引发了公众大量对运营商的追问。但随后经过证实,所谓流量偷跑其实是“乌龙”事件。该用户使用的第三方流量统计软件(360手机卫士),记录的是在其手机上被消耗的全部流量,包括由国内和国外手机卡所产生的两个部分。
流量突然增加有多种原因,包括网速提高、消费习惯以及手机应用
既然运营商没有“黑”用户的流量,流量都去哪儿了?为何原来月月有富余的流量不够用?粗略来看,出现流量走得更快的原因主要来自网速提高、消费习惯以及手机应用等三方面。
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换成了4G业务,其网速更快,与3G相比相同时间内浏览内容更多,流量消耗肯定也更多。根据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月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总流量累计达27.9亿GB,同比增长99.4%。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前9个月累计达到25.0亿GB,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7%,并实现连续9个月实现翻倍增长;在用户层面,由于流量使用习惯逐渐形成,且4G流量资费大幅下降,用户对资费的敏感度减弱,常开数据服务,即使有WiFi时也不切换的现象增加,导致使用流量明显增加;至于手机应用,不只是老“流氓软件”,很多“正牌”应用软件同样也“偷吃”流量,为及时提醒用户更新和推送各类消息,其一般都是自动连接网络和更新的,流量悄无声息地“被消耗”。
随着网络建设和技术升级,用户流量还会越用越多
实际上,随着网速和网络覆盖不断提升,用户流量越用越多,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尽管流量“跑得快”的责任不能归因运营商,但其也不能置身事外
用户处在明显的技术和信息弱势,运营商应避免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平心而论,公众的质疑和诘问,更多其实来自于运营商处理方式欠妥当。当手机超出约定使用流量时,运营商为何不能及时提醒或关闭用户的流量业务,避免其造成更大的损失?
世界很多国家都出台了各种措施避免用户被电讯公司“抢劫”。在澳大利亚,根据《电讯消费者保护法则》(Telecommunications Consumer Protection Code),当客户的数据流量、电话时长和短信条数的使用量超过许可的50%、85%和100%时,所有的电信运营商必须在48小时内通知客户。
虽然我国还没有电信法,但手机用户和电信运营商是一种电信服务合同关系,既受《合同法》的调整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制。当用户手机超出约定使用流量时,电信运营商应及时通知手机用户套餐流量的使用变化情况,以便用户合理安排手机套餐流量的使用。并且,工信部在2012年的7月1日起全面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服务用户消费提醒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了业务办理、套餐限量消费等12项消费行为的提醒,以解决手机流量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电信运营商往往没有依规办事。
非但未避免用户利益遭受损失,处理起投诉也是挑软柿子捏
为什么在流量问题上消费者与运营商矛盾频发?在中国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看来,部分原因在于,语音业务用户一个月打了多少分钟其自己心里有数,但流量业务则不同,流量包使用了多少,使用哪些项目产生的流量,流量“流”到哪里去了,消费者无法直观感受,自然需要运营商予以详细解释。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有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这个“真实情况”包括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
但法律规定的“明白消费”,在三大运营商这里成了一笔糊涂账。因为是糊涂账,无论你的流量是多么的离谱,工作人员都会告诉你流量是正常的,“3小时用23G流量是完全有可能的”。用户不是专业人士,对于复杂的网络使用、流量计费等专业知识很有限,处在明显的技术和信息弱势,面对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三大运营商,你的选择只能是要么认了,要么不用。
流量消费在用户眼里是一笔看不懂的“糊涂账单”
即便处理投诉,运营商也是看人下菜碟,甚至有挑软柿子捏的倾向。据媒体报道,重庆一联通用户手机异常,一天跑了近1G流量,投诉客服后,却得不到合理解释。反复投诉后,客服人员赔偿了他80元话费了事。80元虽不多,却是当地联通给流量有争议用户的最高话费补偿。流量超出后,有的用户要多交钱,但反复投诉的用户反倒能得到赔偿,虽然这种补偿式解决,站在运营商的角度,是基于工信部《2015年电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电信运营商严控电信用户申诉率和严厉打击不明扣费的考核。但难免让人感叹,有些时候并非因为超流量原因不同,而在于用户会不会“闹”。这恐怕仍然是运营商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而不是真正按规则办事。这样做不仅对用户不公平,也有损运营商形象。
或许这次是用户“误会”了运营商,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运营商为啥洗不掉“偷流量”的污名?这本身也是一个问题。
三大运营商“挤牙膏”式进步,被认为没有诚意
旧号主隐私不保,新号主屡被骚扰。
已经完全消失的建筑,不必再去复建。
《摔跤吧!爸爸》,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以励志和爱国为主题的“印度主旋律体育电影”,在中国意外收获了空前的口碑和惊人的票房。
联系电话: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金钱鳘又称黄唇鱼,目前已经接近濒危灭绝的状态。
赴日游客越来越多,国内游客成为黑心商家的肥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近日因为手机流量问题,北京一男子一纸诉状,将中国移动告上了法庭。其实,关于手机流量问题,三大运营商一直处于风头浪尖上,那么,运营商的计费到底是如何进行的?真的很神秘吗?或许在外行人看起来很神秘,也就是因为觉得神秘才会质疑,其实运营商流量计费大致有三大环节,每个环节的可靠性最终决定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
  第一个环节:流量话单的产生
  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发起上网需求,随后运营商通过基站、交换机、骨干网络等为用户提供服务,同时记录下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形成流量话单。
  那么,流量话单的准确性谁来保障?该环节工作的通信设备,主要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兴等设备厂商,这些厂商产品在投入市场之前,必须通过工信部的官方入网检测。所以通信主管部门和通信设备制造商两方面负责为此环节的可靠性背书。
  有人呼吁说运营商能否像自来水公司那样粗计费?其实,那是对电信计费系统的无知。中国运营商计费准确性在科技行业有个标准俗称,形容准确达标最高标准俗语就叫达到“电信级”。
  “电信级”的典型标志是50ms的保护时间和99.999%的可用性,这也代表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在通信设备端的极高标准,误差率低于十万分之一。
  第二个环节:流量计费
  第一环节完成后,流量话单产生,由运营商的IT系统对应进行统计计算,直到生成最终用户账单中看到的那些数字。该流程几乎没有误差,准确性极高。而且,运营商还会定期对自身流量计费进行稽查,如某用户流量突然暴增等,IT部门都会核实这些流量产生的准确性。另外,工信部也会对上述两个环节进行稽查,保证流量计费的准确。
  而关于流量产生的成本,不可以简单以衡量商品成本的思路来计算的。我们不如把上网和流量这回事当作为了成本控制而进行的销售策略,而究其本质,依然是服务。“流量”只是运营商提供服务的一种,叫做PS域数据业务,其成本是无法单独分离出来衡量的,因为运营商所有服务基本都是基于它们的网络实现的,而服务并不根据网络实体划分。比如同样一个天线,同样一套无线的设备,既要承载CS域话音业务,也要承载PS域的上网业务。
  第三个环节:用户上网流量轨迹记录
  运营商在流量计费时,同时还进行了用户上网流量轨迹的记录,该记录彻底保证了通信用户流量消费的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例如,在哪个地方上网,连接的是哪个基站、上了某个网站、跑了多少流量,全部清晰记录,可以说,“每兆流量都有明白账”。
  像过去电话费有疑问可以查“电话详单”,如今的用户也可以查询到“流量详单”。在充分保护和尊重消费者隐私的情况下,运营商可向流量争议用户出示“流量详单”。
  以上三个环节,从计费安全性、准确性和售后服务上彻底为流量计费问题加上了“三保险”。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多跑了流量,可以向运营商要求核查。如果我们要为运营商流量计费的准确性加上一个数量级定义,那么可以说误差率是百万分之一级别的。
  总而言之,简单来说,流量的消耗变大有如下情况:
  WiFi不是永远靠谱;
  默默运行的后台程序:退出操作界面≠关闭应用程序;
  手机系统、App软件的自动更新;
  消息推送;
  部分流量监控软件的误读;
  双卡双待手机主副卡流量使用的混淆;
  视频小视频太;
  4G太快;
  手机太强;
  每个应用都想做大而全,更新不断。
  打电话也好,手机上网也罢,其实这个过程就好比买菜,交换机是秤,计费系统是计算器。而这个秤――交换机在全球目前也就几家知名厂商提供,作为使用者的运营商是没有技术能力更改交换机数据的,这是厂商的核心知识产权,而厂商更改也对自身利益也无益。如此看来,运营商想“偷”貌似也没那么容易。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查话费、查流量、办套餐、买手机、装宽带,尽在安徽电信,谢谢...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
流量不要钱!三大运营商将如何应对计费系统漏洞?
扫描到手机
09:59:26 & & &
据最新消息透漏,三大运营商流量计费系统存在重大漏洞,用户利用此漏洞可以免费使用流量浏览网页。据介绍,有些用户利用此漏洞可以达到远远超过用户套餐流量的使用情况。虽然能够使用免费流量是一件很爽的事情,但还是希望各大网友不要轻易尝试,若是漏洞扩大,会造成运营商利益损失过大,到时候计较起来可就不好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运营商是如何计费的,运营商在确保流量计费准确性方面大致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流量话单生成,该环节所使用的通信设备主要来自华为、爱立信、中兴等设备厂商,各厂商产品在投入市场前,均必须通过工信部的官方入网检测。第二个环节:流量计费,运营商会定期对自身的流量计费进行核查,另外工信部也会对上述两个环节进行稽查,保证流量计费的准确。第三个环节:用户上网流量轨迹记录可查,在充分保护和尊重消费者隐私的情况下,运营商可向流量争议用户出示“流量详单”。另外,运营商的计费系统为了区分用户使用的是免流量业务还是正常访问互联网,系统会把这些免流服务的网址加入到白名单,当计费系统检测到用户访问的是白名单中的网址或接收彩信时就不会进行扣费。而此次曝出的漏洞实际上就是用户自行发送的请求信息骗过了系统的计费检测,把请求用户划归到了白名单中,致使用户可免费使用流量。据介绍,当用户访问互联网时,向服务器发送一条http请求头,请求头中包含了访问的网址、UA、网络协议、主机(host)、Cookie、来源地址、文件类型等信息。计费系统通过检测请求头来分辨用户访问的是不是白名单中的网址或者是接收彩信。但是计费系统检测的是用户发来的请求信息,这条信息是来自于用户的,通过自定义该信息可以达到欺骗计费检测达到免流量上网的目的。既然存在着这么大的漏洞,运营商为什么不加以改进呢?那是因为中国移动、联通和通信都有已经成熟的流量计费系统,而且这些系统都过于庞杂,想要进行大的改革难免会困难重重,而每一个系统都是存在一定的漏洞的。不过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够使用免费流量还是挺过瘾的,不知道运营商会采取何种补救措施呢?
(责任编辑:梁新华 CN04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营商计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