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龙岭工业园园何时动工?

绚烂网岭 工业兴镇
14:26&&责任编辑:尹海龙
所属微报:
红墙青瓦、绿树成荫。一栋栋格调别致的村舍民居,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组巷,一幢幢现代化的工业厂房……行走在网岭镇的乡村大道上,抬眼所见,处处是一派新农村美丽景象。
&&&&网岭镇,地处攸县中部,醴茶铁路、网朱公路、醴茶高速贯穿境内。辖区内有投资120个亿的煤电一体化和投资11个亿的远大干法水泥等省市县重点项目及规模企业9家。是湖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点镇。
&&&&近年来,该镇加快发展步伐,大胆创新。大力引进工业企业,实行农业规模化生产,打造星级特色农村,社会经济“加速度”发展。去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5亿元,增长35.7%;财政总收入3085万元,增长42.1%;农民人均纯收入12409元。
&&&&从一个不起眼的传统农业镇一跃而成全市“十强”乡镇,网岭镇的成功绝非偶然。
&&“我们紧跟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设‘攸县次中心城镇、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网岭镇党委书记杨正武介绍说,以做活“城镇开发、招商引资”为主要目标,镇容镇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招商引资速度明显加快。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去年以来,该镇共引进了长利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畜牧养殖场、旺竹烟花厂等规模企业9家,争资引项总额达到15850万元。
&&&&网岭镇循环工业园蓄势待发。目前,正着手与株化、株冶等企业落户洽谈工作和清水塘产业转移对接工作,将网岭镇逐步打造成能源、电子、化工、电力、服务&“一园五区”产业格局。
&&&&近日,位于网岭镇里旺村的攸县首家台资养殖场建成投产。该项目占地93亩,投资1400万元,养殖种猪、生猪万余头。
&&&&招商引资有力推进,带动了商贸经济的发展,农贸大市场、建材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8亿元以上。而当地的房产开发、交通运输、餐饮、文化娱乐、物流等产业有序推进、健康发展,镇区人气日益旺盛。
& & &走进网岭镇最是那一抹绿,让人难以忘怀;田间整齐的稻苗,浓浓的幽香让人陶醉;村民房屋一栋栋整齐排列着,让人心潮澎湃。穿梭于网岭镇,处处都能感受到清洁、卫生、宜居的气息。
&&&&“现在环境好了,生活有保障了,我们也安心地在这养老了。”生活上的巨大变化,让镇上67岁的刘奶奶满心欢喜。
&&&&打造“富裕、美丽、绿色、和谐、文明、幸福”的六好乡村,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网岭镇将“城乡同治、结对共建”作为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礼仪教化、洁净家园、济困维安、联合办公、五基规则等方面还专门制定和完善了活动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督查考核体系。
&&&&走向文明,走向富裕,是一方百姓的迫切愿望,更是网岭镇党委、政府担负的神圣使命。正是肩负着这样的神圣使命,网岭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群众在这一方热土上奋力探索、辛勤耕耘,谱写了富民强镇的崭新篇章。
&&&&近年,该镇完成了镇区路灯亮化工程,对工业路、台北路路灯进行了检修,106国道新安装节能路灯30盏。完成了镇区垃圾焚烧池建设征地,站内设施已开工建设;添置垃圾桶300个;开展了106国道、网朱、网酒公路沿线整治工作,整治店面200余家,拆除违规搭建厂棚34个。仅今年,就完成植树面积98亩,栽种树木2万棵。
& & &实行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是该镇又一特色。目前,该县建成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6000余亩,粮食高产示范片超过1万亩,耕地流转面积7000多亩。全年粮食复种面积稳定在6.4万亩,年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2000吨以上,生猪年出栏达到10万头。
&&&&在里旺村,有这样一群老同志,多年来,他们坚持集中学习、积德从善,成立了助老奖学基金会,共筹款8万余元,用来资助特困老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500多人;由成员们组成的城乡同治协会,定期到各组召开会议,宣讲礼仪教化知识,讲解城乡同治内容和重要性。
&&&&网岭镇罗家坪村是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经过万元,全村农民拥有轿车46辆。近年来,该村筹资900余万元,硬化绿化道路11.2公里,硬化路面56公里,新建了村部大楼、乡村大舞台,新建太阳能路灯41盏,新增互联网用户1084户,宽带入户率达到90%。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小康村”、“省级卫生村”等。
镇办点干部、村干部分片包组,截止到2月27日,实现了全镇360个村民小组全部一对一帮扶到位。目前,全镇11个村(社区)分别成立了文明礼仪教化辅导小组、文体活动宣传队、义务巡逻队、村务监督委员会和重点对象帮扶小组。
& & “我们坚持以‘建一流班子、创一流业绩’作为我们干部的追求目标,不断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网岭镇党委书记杨正武说,随着创新社会的管理的深入,网岭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去年至今,共召开各种协调会300余次,化解村民阻工120余起,达成各项协议164项,劝访群众1100余人次,既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又确保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干部下基层“接地气”。该镇以创先争优、“六个一”活动和村级联合办公为载体,激发干部工作热情。一季度,该镇修订含预安销号绩酬挂钩制度在内的机关工作制度13条,刊印、发放《网岭镇机关干部制度汇编》100余册。全镇更新联合办公便民联系卡1万余张,走访对象2680人次,摸排问题62个,处理矛盾纠纷45起。
& &作风定成败,作风系兴衰。深谙这一道理的网岭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不渝地引导镇村干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工作上做人民群众的“仆人”。去年,该镇仅用半个月时间完成了全镇的村级区划调整工作,10天时间实现了新农保参保率100%。今年4月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村民小组区划调整任务,合并村民小组128个。
【民生小数据】
&&&&2011年,共发放各类民政定补资金97万元,涉及对象291人;实行大病救助32人次,救助金额8.8万元;完成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工作,新申报167户367人,提标75户180人;相继开展了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共发放资金6万元,解决了120余人的生活困难;投入144万元完成48户农村安居房建设;投入5万余元进行敬老院基础硬件设施改造。全镇农保参保人数19805人,参保率100%,新农合参合率达100%。
【荣誉链接】
&&&2011年,获市“经济社会发展十强乡镇”、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市“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县“文明建设红旗单位”、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2012年,授予“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乡镇党委”称号。&
U讨论区0个讨论
V还可以输入200个字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动工 打造独有城市旅游新景观 预计明年底建成
昨日,以大渡口区重钢原址为基础,依托其工业遗存打造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破土动工,将于2016年底建成。诸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8号桥、成都东郊记忆一样,将成为重庆都市旅游的又一大新景观和城市文化新地标。
重钢旧址 本组图片由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效果图
8000(HP)马力蒸汽机
收集的“古董”飞机
  明年底,我市将新增一处以“工业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昨日,以大渡口区重钢原址为基础,依托其工业遗存打造的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破土动工,将于2016年底建成。
  该项目定位以工业文化遗址为内核,融合“文商旅”关联业态,形成一体化的新产业格局,打造工业遗址、文创产业和体验式商业相融合的城市综合体。诸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8号桥、成都东郊记忆一样,将成为重庆都市旅游的又一大新景观和城市文化新地标。
  修成啥样?
  依托老建筑 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
  重庆作为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作为我市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将浓缩重庆百年工业史的记忆。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博览园所处位置依山傍水。在冬日暖阳下,厂房、车间、钢铁的厚重与柔美的自然风光形成强烈反差。
  据重庆工业博物馆置业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该项目规划用地95亩,建筑总规模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9万平方米,将以一些重钢的老建筑作为基础设施,主要改造利用旧厂房并有机结合新建工程,包括工业博物馆主展馆约5000平方米,行业展馆约1.5万平方米以及体验式展场。
  同时,利用毗邻项目西侧的工业遗址公园以及东侧铁轨广场等室外环境,创意改造大型设备、器材及工业遗存,构成特色雕塑小品与工业景观,配套建设体现工业文化元素的主题酒店。
[责任编辑: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重庆新闻微信号
热线:023-
新闻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以上内容摘取自《湖南攸县工业集中区网岭循环经济园环境影响情况分析评估报告书.doc》,若想查看原文格式,请如果您觉得不放心或未尽人意,请复制链接到电脑端访问(同时支持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竹溪新闻门户——欢迎进入竹溪新闻网!
当前位置:>>
金铜岭科技工业园项目今日集中开工
时间: 11:51
(记者 张涛 胡雪丽 实习记者胡显才 )10日上午,我县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内彩旗飘飘、气球高悬、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入驻园区的湖北竹溪凯迪绿色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秦巴山光电科技产业园、竹溪兴业建材工业园、园区路网建设四大项目集中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金昌宣布项目开工,县委书记余春存致辞,县长余世明主持开工仪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福卿、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县委副书记李文新等县“四家”在家领导及入驻我县的部分企业负责人出席奠基仪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金昌宣布项目开工
县委书记余春存致辞
县长余世明主持开工仪式
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王学海,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陕西博瑞特兴电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社,清华大学教授、华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李义春,太平洋建设集团第十三集团副总裁张云宝,兴业建材公司董事长王军等出席仪式并致辞。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福卿出席
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出席
县委副书记李文新出席
武汉人福医药集团董事长王学海致贺辞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龙致辞
陕西博瑞特兴电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李社致辞
清华大学教授、华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李义春致辞
太平洋建设集团第十三集团副总裁张云宝致辞
兴业建材公司董事长王军致辞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夏良胜与企业代表签约
9时30分左右,罗金昌宣布湖北竹溪凯迪绿色能源循环经济产业园、湖北秦巴山光电科技产业园、竹溪兴业建材工业园、金铜岭科技工业园路网建设项目开工。
余春存致辞。他首先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人民向前来参加金铜铃科技园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各位领导和企业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入驻该园区四大项目的集中开工表示热烈的祝贺。
余春存指出,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绿谷”、培植“全省生态经济大县”目标,狠抓环境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想常人不敢想的事,做常人难以做成的事,谋划了一批大项目、对接了一批大客商,为竹溪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谷竹高速即将开通,“房康”铁路纳入路网规划,武汉人福医药集团公司、西部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凯迪公司、博瑞特公司等一批上市公司落户竹溪。5年来,先后申报项目750个,实施项目720个,争取到位项目资金35亿元。今年,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关于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的统一部署,筛选了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60个重点争取项目和60个重点实施项目。目前,60个重点实施项目有46个已开工或复工建设,开工率达到80%,开工项目总投资达18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3亿元。
余春存要求,金铜铃科技工业园项目的集中开工,将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有关乡镇和部门要从讲大局、求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鼎力为项目建设创造最优的发展环境,搞好最优的协调服务,提供最优的政策支持,积极主动配合投资方和施工单位,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心尽力支持项目建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同时希望各承建单位发挥自身优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严把工程质量关,把牢工程安全关,加快施工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力争把这些重大项目建成竹溪乃至十堰市内的示范样板工程,为今后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起到模范带动作用。
据了解,入驻金铜岭工业园的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占地面积262亩,预计投资50亿元,主要利用我县丰富的农林废弃物作为燃料进行发电和集中供热,综合利用灰渣生产工业紧缺原料或有机农业肥料,形成生物质、电、热、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拟建设工期12个月,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3.8亿度以上,年供蒸汽80万吨,年产值3亿元以上,提供税收5000万元。秦巴山光电科技产业园项目由陕西博瑞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拟定总投资2亿元,占地100亩,主要建设集科技研发中心、光伏半导体产品生产车间、LED全自动流水生产线、产品仓库、物流、展厅等基础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科技产业园。兴业建材工业园主要生产纳米碳酸钙及新型墙体材料,预计投资4.8亿元,年产值8亿元。路网建设项目工程总造价1.15亿元,建成后可有效促进园区企业尽快入园、增加税收、解决劳动就业,推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
开式仪式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夏良胜与入驻金铜岭科技园的企业负责人签约。
责任编辑:胡显才
竹溪新闻网编辑部:
【竹溪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竹溪新闻网"、"来源:竹溪论坛"或"来源:今日竹溪"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竹溪新闻网注明"来源:XXX(非竹溪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8 9
右侧 290x153
右侧 290x153
竹溪县委机关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复制本站内容或建立镜像
电话: E-mail: 
地址:十堰竹溪城关北大街 鄂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花岭工业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