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发的延迟退休最新消息是不是正确的

人社部部长:延迟退休方案2016年推出 网上流传的时间系误读
人社部部长:延迟退休方案2016年推出 网上流传的时间系误读
编辑:茜萍
  尹蔚民:网上流传延迟退休时间表系误读 相关方案今年推出。具体下面跟yjbys小编来看看。
  3月9日电 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9日下午在经过&部长通道&时表示,延迟退休方案今年会按照相关程序批准后推出向社会征求意见,完善后再正式推出。目前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系误读。
  &网上流传的延迟退休时间表,其中有相关的计算公式和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这里面对目标年龄的设定、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和我们制订的方案还是有差距的。&
  尹蔚民说,制定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主要是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怎么可以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怎么能够让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这是最主要的出发点。
  尹蔚民说,制定延迟退休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首先是小步慢走、渐进到位;二是区别对待、分步实施;三是提前公示、预先预告。这项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会广泛听取各界意见,不断丰富完善这个方案。
  调查显示:91.1%受访者坦言不愿意延迟退休
  刘彩芬是河南省某县公立幼儿园的一名老师,今年48岁的她已经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现在,她一心盼着过两年被调到后勤部门工作,因为这样就可以&在比较轻松的岗位上等着退休&。最近两年,有关延迟退休的消息引起刘彩芬关注。她时常会上网搜索与延迟退休相关的新闻,希望早点儿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延退&。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目前人社部已有延迟退休方案,要按相关程序报批后才能公开并向社会征求意见,&今年肯定会拿出方案&。这一消息让人们纷纷感叹&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
  本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搜狐民调,对16906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3%的受访者关注与延迟退休有关的消息。
  近几年来,延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等字眼儿不断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去年两会期间,尹蔚民明确表示,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至少5年后才开始实施。
  在日前的发布会上,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遵循3个原则: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区别对待,分步实施;提前公示,做好预告。他举例说:&比如5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那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
  山西省某县基层公务员徐志国说,目前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如果2022年开始延迟退休,首先受到影响的是60后、70后人群。
  从此次调查结果也可以发现,60后、70后最关注延迟退休。受访者中,70后占38.7%,60后占35.2%,合计达73.9%;80后占19%;其他年龄段人群占7.1%。
  出生于1963年的徐志国表示,如果自己到时只是比现在的法定年龄晚几个月退休,完全可以接受。
  对于延迟退休,刘彩芬的态度则比较纠结:&之前盼着退休后和朋友们一起跳广场舞、出去旅游;后来感觉反正后勤工作轻松,多工作一段时间,养老金水平会提高,退休时也正好赶上给儿女带小孩;现在又听说,我们这个年龄的,可能也就延迟几个月,那就无所谓了。&
  本次调查中,91.1%的受访者坦言不愿意延迟退休。
  &希望早点退休的恐怕大都是普通员工,延迟退休对于处在领导岗位的人更有利。&徐志国告诉记者,他身边有事业单位领导,故意将个人档案年龄改小,&以期多掌几年权&。
  81.5%的受访者认为,整体来看,延迟退休更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
  在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张亚楠认为,国家单位工作人员在自己单位延退就好,相关待遇应该也有保障。但是企业一般都更愿意要年轻人。&如果真如网上所说,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怎么保证老年人的工作机会和权利?是不是可以给老年人一些职业技能培训?&
  还有很多人在担心年轻人的工作机会受到挤压。本次调查中,88.1%的受访者担心,延迟退休会导致年轻人就业压力增大。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曾指出,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徘徊在1000万个左右,其中,大约30%的岗位来自退休人员的更替。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带来就业岗位减少,将使大量青年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指出,我国劳动力总量自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局面已经发生改变。刚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岗位与上一代按现行规定快退休的人有很大不同,两者之间的就业岗位不具备直接的替代性,所以不会因这些人延迟退休影响年轻人的就业。
  中国社科院世界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就业率、失业率和一个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调查中,80.7%的受访者担心延迟退休后,自己领取的养老金变少。
  自由职业者张龙飞对延迟退休政策有很多疑问。&延迟退休后,养老保险最低缴费时间会延长吗?拿到手的总额会不会变少?父亲按照老家缴费年限最低标准,缴了15年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本来60岁时就可以拿养老金了,不知道延退以后要多少岁才可以。&他说。
  目前,我国养老金保险采用统账结合方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养老金待遇发放,统筹部分是(个人在岗期间工资加权平均数+个人退休时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除以2,每交一年养老保险,退休时计发1%。个人账户方面,每月发放金额是账户积累金额(个人缴费额+存银行和买国债的回报率)除以计发时间,并且个人账户余额还可以继承。
  关于养老保险缴费最低年限是否延长,目前官方还没有明确消息。目前,一些地方在完善养老保险&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养老金未来收支平衡面临巨大的压力。尹蔚民曾透露,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2020年将下降到2.94∶1,2050年将下降到1.3∶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连续3年减少,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从2012年起,我国首次出现劳动力总量绝对下降的现象,劳动力比上年减少了345万人。
  调查显示,缓解养老金支付风险(72.2%)被受访者视为实行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9.4%的受访者认为实行延迟退休是为了增加劳动力供给。
  延迟退休的实行还需要诸多配套政策。去年12月,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建议,在退休年龄改革中引入弹性机制,可考虑以法定退休年龄为基准,规定人们可提前或延迟5年退休,但养老金待遇与退休年龄挂钩。
  本次调查显示,对于延迟退休,76.8%的受访者认为延迟退休不能&一刀切&,对引入弹性退休机制表示赞同。
下页更精彩:1
人社部部长:延迟退休方案2016年推出 网上流传的时间系误读相关推荐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河北经济日报 河北经济网 热线电话:5
延迟退休: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燕子
近日,市民在北京某邮局门口等待开门领取退休养老金。黄小兵摄(人民视觉)
综合《世界社会保障报告()》及本报记者采访报道。宋嵩制图
■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不足吗?
――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养老金收支状况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
“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看来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经退休的陈大爷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专门打来电话。
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多次表态,养老金支付没问题,不仅没缺口,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2.3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延续此走势,结余将继续增加。
不过,对于官方回应,一些人并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粉饰太平”。而另一组数据影响力似乎更大,即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2011年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究竟信哪个?对此,人社部的负责人曾解释,事情并不复杂。目前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缺口不假,但还有18个省份有盈余。前者缺口达700多亿元,乍看惊人,但盈余省份中,广东一省累计结余就超过3000亿元。从全国看,养老金结余稳步增加是客观事实,经过了严格的审计。
“对‘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当期缺口还是长远缺口?显性缺口还是隐性缺口?全国缺口还是局部缺口?采用不同的口径,算出来的结果天差地别。养老保险的确要未雨绸缪,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吓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说。
随着老龄化进程,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过些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了怎么办?人社部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人社部对此条法律解读为: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
“想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这样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长、受教育年限增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养老金有支付压力。“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持续供大于求,即使养老金入不敷出,也不应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
――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冲击更大
延迟退休年龄,另一个热门理由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到了调整退休年龄、增加工作年限的时候。
但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也集中在此领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大学生找份工作这么难,再延退,还让不让人活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不退,年轻人彻底找不到好工作了。”网络上、现实中,都有不少类似反对声。
调整退休年龄和就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据介绍,劳动力相对不足是许多国家调整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否也到了这个阶段?
2011年,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不过,单独年份的微小下降未必改变一段时期的劳动力总量高位。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035年前,我国会一直处于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将达到峰值,超过9亿人,并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一高位。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劳动力大国,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这将给就业带来长期压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需就业的城镇劳动力在2500万人左右,在宏观经济保持预期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1200万个左右,岗位缺口每年预计都超过1000万个,不存在“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
现实中,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的实际退休年龄是53岁左右。有专家指出,在实际退休年龄不足55岁的情况下,尚且存在劳动力过剩,更没必要把法定退休年龄再向后调整。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持续的“招工难”,这也是赞成延迟退休者常常提到的理由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分析,现在所说的招工难是结构性缺工,有人没活儿干,有活儿没人干。许多喊招工难的企业及其所在地区,设置了不合理甚至是歧视性的障碍,比如工资压得过低、工作时间过长等。
如果延迟退休,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就业?
有专家认为,现在许多退休的老年人仍在就业,调整退休年龄后只是让这种隐性就业显性化,不会对就业产生冲击。还有专家提出,增加老年人就业时间可能创造新的岗位,比如老年人不能帮忙照顾第三代,会制造大量针对0―3岁婴幼儿的社会服务性岗位。
郑功成教授谈到,在劳动力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不过,老年人与青年人的工作岗位之间不是一对一的替代关系,实际的挤出效应需要综合测算。
唐钧则特别强调了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就业冲击。在劳动力市场上,这部分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更弱。如果延迟退休年龄,就业的冲击将首先传导至这部分人,使其更难找到工作,而他们又不能退休领养老金,生活会非常艰难。
■延迟退休,为何分歧大?
――一线工人多持反对意见,部分下岗工人等退休已等了十多年,差别退休则易引发“不公平”争议
研究机构频频出台报告建议延迟退休,称“形势紧迫”、“不可拖延”,但每一次反对的声音都很高。
8月份清华大学包括调整退休年龄在内的养老改革一揽子方案公开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5311人进行的调查中,94.5%的受访者明确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人民网在2012年“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中,45万网友参与投票,93.3%的人反对。
据了解,调整退休年龄涉及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同群体的意见很不一致。临近退休年龄的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论男女,多数认为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一位提出延迟退休报告的学者表示:“五六十岁正是经验丰富、能出成果的时候,这时候退休是人才的巨大浪费。”
专业技术人员,如医生、教师、科技工作者、工程师等,往往是“越老越吃香”,很多人觉得,这部分群体愿意延迟退休。但调查发现,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想“按点儿”退休,再到其他机构兼职或由原单位返聘,这样能拿双份收入,既有养老金又有工资。“父亲退休了,却是收入最高的时候。”在北京某网站工作的宋涛说,他父亲今年61岁,做地质勘探近40年,退休后受聘于一家民营企业,每月有退休金4000多元和8000多元薪水。
一线员工则多数认同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有的人甚至希望早点退休,以获取稳定的养老金收入。近几年国家稳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水平,对那些在职时工资不高的员工,早退休,意味着月收入有可能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大量下岗职工对延迟退休表示激烈反对。辽宁鞍山的韩先生1999年下岗,时年45岁。下岗后,他基本上靠打零工挣钱,日常生活由当教师的妻子支撑,他挣的钱主要用来给自己续缴社保费。“这几年,我就盼着哪天能退休了,我就有稳定的收入了。我明年10月份到60岁,千万别在这期间延迟退休年龄。”对于这部分下岗职工,等退休已苦等十几年,现在提延迟退休,遭到反对是必然。
既然有人想早退,有人想晚退,那么尊重个人意愿,想延就延,弹性退休、差别退休行不行?有若干方案提出此建议,同样招来反对声一片。有专家指出,这种“差别化”退休在操作层面难以保证公平。延退,由谁说了算?自己想延退,单位未必想留。单位领导认为自己延退理所当然,员工未必这样想。这在有编制限制的机关事业单位更复杂。
“差别化”还容易与养老“双轨制”联系起来。机关事业单位延或不延,都会成为难题。延退,企业员工可能指责“机关工作轻松,不用每月缴纳养老保险,现在又能轻松地多干几年”;不延,可能被批评“养老金高出一大截,当然想早退早受益了”。
■延迟退休是否箭在弦上?
――对退休政策“研究”不代表会立即调整,人社部未要求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方案
“我爸爸后年满60岁,这两年不会调整退休年龄吧?”“女干部55岁就退太不公平了。我今年54岁,身体很好,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延迟退休?”近期,不少人致电主管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媒体询问。
调整退休年龄,会像一些机构建议的那样很快实施吗?
记者致电人社部有关负责同志,得到的回复是,仍在进行相关研究,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曾开展过此类研究。有关专家的意见和社会各界的反映,人社部将高度关注,稳慎地对这项政策是否调整进行研究。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人社部要求多家研究机构限期出具调整退休年龄方案”,人社部相关司局予以否认,称不会像部分研究机构所建议的那样‘十二五’期间退休年龄延长两岁”或“明年起调整退休年龄”。
从全世界看,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特别是女工人的退休年龄相对较早,这是否意味着延退虽不会立即实施,但随着预期寿命提高,将是大势所趋?
储福灵表示,目前的退休年龄是1951年确定的,而现在我国预期寿命已达74岁多,超过上世纪50年代20多岁,还沿用原来的退休年龄政策,不太妥当。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结构转变,对退休年龄择机调整是必然的。
人社部也曾明确回应,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但要根据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要求来综合平衡,确定什么时候实施这样的政策。
什么时候会是合适的时机?调整可能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
唐钧认为,近期不是调整退休年龄的合适节点,须优先考虑就业,特别是中下层群体的就业问题。他同时强调,对影响这么大的政策,社会各界应充分讨论,让各种赞同的、反对的意见都充分表达,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储福灵说,调整退休年龄应当是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步到位调整到63岁或65岁,而是小步推进,比如从某年起,每年向后调1个月,并且有一个时间表,告诉劳动者,现在40岁的人可能会在60岁零1个月退休,39岁的人可能在60岁零2个月退休等等,经过一个过渡期到达某个稳定的年龄。“预期明确了,应该不会有那么多反对声。15、20年后,劳动力供求状况、人均寿命、大家的心态都会有很大变化。”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的意见是,目前先规范退休制度,并对一些地方进行的探索来总结有益的经验。至于普遍提高退休年龄,其实施一定会是柔性的、渐进性的,考虑公众的心理适应程度和整个社会的平稳运行。
我国退休年龄是怎么定的?
中国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政务院颁发的《劳动保险条例》,其中对正常退休的规定是: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岁,一般工龄满25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女工人和女职员年满50岁,一般工龄满20年,本企业工龄满5年。
195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将国家机关中女性工作人员的退休年龄从1951年规定的50岁提高至55岁,并增加了伤残提前退休的规定。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退休条件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在之后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中,尽管制度模式多次调整,但没有再对退休年龄做进一步修改。
此外,根据1990年人事部《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和1992年中组部《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本人自愿基础上,高级职称女专家和处级及以上女干部可以与男性同龄退休。
来源:&作者:白天亮
&&&&&&&&&&
&&&&&&&&&&
&&&&&&&&&&
&&&&&&&&&&
&&&&&&&&&&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四问延迟退休: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
近日,市民在北京某邮局门口等待开门领取退休养老金。   黄小兵摄(人民视觉)综合《世界社会保障报告()》及本报记者采访报道。   宋 嵩制图  ■延迟退休是为
近日,市民在北京某邮局门口等待开门领取退休养老金。   黄小兵摄(人民视觉)综合《世界社会保障报告()》及本报记者采访报道。   宋 嵩制图  ■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不足吗?来 自 西 陆 军 事   ——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养老金收支状况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  “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看来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经退休的陈大爷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专门打来电话。  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多次表态,养老金支付没问题,不仅没缺口,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2.3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延续此走势,结余将继续增加。  不过,对于官方回应,一些人并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粉饰太平”。而另一组数据影响力似乎更大,即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2011年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究竟信哪个?对此,人社部的负责人曾解释,事情并不复杂。目前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缺口不假,但还有18个省份有盈余。前者缺口达700多亿元,乍看惊人,但盈余省份中,广东一省累计结余就超过3000亿元。从全国看,养老金结余稳步增加是客观事实,经过了严格的审计。  “对‘缺口’的概念界定,不同的研究成果中是不同的。是指当期缺口还是长远缺口?显性缺口还是隐性缺口?全国缺口还是局部缺口?采用不同的口径,算出来的结果天差地别。养老保险的确要未雨绸缪,但也不必把老百姓吓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说。  随着老龄化进程,在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过些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了怎么办?人社部负责人表示,商业保险出现“收不抵支”就很难运行下去,社会保险则不同,不是以收定支,而是和一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国有资产紧密相联。2011年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人社部对此条法律解读为:社会保险制度是国家建立并强制缴费的制度,应当由国家信用来担保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险基金一旦发生支付不足,出现支付缺口时,政府应当予以财政补贴,承担兜底责任。在延迟退休问题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多次表示“正在研究”,但 未把这项研究与养老金收支平衡直接挂钩。  “想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这样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延迟退休的必然性应当是基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延 长、受教育年限增长和老年负担代际公平的需要,而不是养老金有支付压力。“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延长,劳动力持续供大于求,即使养老金入不敷 出,也不应延迟退休年龄;反之,即使是养老金有结余也应当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就业?  ——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挤出效应,对低收入者、大龄劳动者的冲击更大  延迟退休年龄,另一个热门理由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到了调整退休年龄、增加工作年限的时候。  但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也集中在此领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大学生找份工作这么难,再延退,还让不让人活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不退,年轻人彻底找不到好工作了。”网络上、现实中,都有不少类似反对声。  调整退休年龄和就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据介绍,劳动力相对不足是许多国家调整退休年龄的主要原因。中国是否也到了这个阶段?  2011年,我国出现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不过,单独年份的微小下降未必改变一段时期的劳动力总量高位。人社部2012年的一份报告认为,在2035年前,我国会一直处于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低、储蓄率高的人口红利期。“十二五”期间,我国劳动力供给将达到峰值,超过9亿人,并会在一段时间 内保持这一高位。我国仍是全球第一劳动力大国,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这将给就业带来长期压力。  “十二五”时期,我国每年新增需就业的城镇劳动力在2500万人左右,在宏观经济保持预期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城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在1200万个左右,岗位缺口每年预计都超过1000万个,不存在“劳动力不够用”的问题。  现实中,提前退休普遍存在。2009年,人社部公布的实际退休年龄是53岁左右。有专家指出,在实际退休年龄不足55岁的情况下,尚且存在劳动力过剩,更没必要把法定退休年龄再向后调整。  
标签:四问延迟退休: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延迟退休养老金养老
本栏目最新文章
俄罗斯前所未有地在中西部地区举行军备检查,虽如普京...
热门关键词人民日报四问延迟退休: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
来源:人民日报日 06:10
近日,市民在北京某邮局门口等待开门领取退休养老金。黄小兵摄(人民视觉)综合《世界社会保障报告()》及本报记者采访报道。宋嵩制图  原标题:四问延迟退休(民生视线)  延迟退休是为了弥补养老金不足吗?  ——养老金当期发放没问题,养老金收支状况不是延迟退休的先决条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专家讲了嘛,再不推迟退休年龄,养老金无法实现收支平衡。”在北京一家出版机构任职的王敏,最近对清华大学发布的养老改革方案格外关注。  “14个省份的养老金入不敷出,这情况太严重了,看来不想延退也不行了。”福建泉州已经退休的陈大爷从报纸上看到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专门打来电话。  养老金是不是马上发不出来了?延迟退休是为了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多次表态,养老金支付没问题,不仅没缺口,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达2.3万亿元。2013年上半年,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延续此走势,结余将继续增加。  不过,对于官方回应,一些人并不相信,甚至认为是“粉饰太平”。而另一组数据影响力似乎更大,即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2011年14个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如果没有财政补贴,会影响养老金发放”。
相关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问延迟退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