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整理英语笔记自己的笔记

断舍离|如何高效整理生活?_印象笔记-爱微帮
&& &&& 断舍离|如何高效整理生活?
马上就要到月末了,每每到月末,总有总结生活迎接新生活的冲动。那么对于新的开始,我们如何合理地“整理生活”呢?(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时下,一个新鲜的词汇——“断舍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媒体中。“断”,断绝接受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掉没用的东西;“离”,离开对事物的执念。可以说,“断舍离”不仅是一种高效能的整理术,更是一种令人生清爽、轻装上路的哲学境界。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断舍离”呢?断 = 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 = 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 = 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以上“断舍离”的生活概念,最先是由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提出的,她认为,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整理术,特别是收纳术,都是在物品数量不减少的基础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空间、劳力、精力来整理。而“断舍离”是从根本上反思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对物品进行简化、取舍,为人们省出整理的时间、空间、劳力和精力。山下英子将瑜伽中的行法哲学“断行、舍行、离行”——这种放弃心中执念的理念提炼成“断舍离”,运用到日常生活整理整顿、人际关系、思考等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明显感觉到物质与我们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美好:一方面,我们被太多的物欲所累,对盲目地拥有抱持着极大的热情,而另一方面,一旦得到后,却发觉它们并没有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反而成为堆放在房间角落里的一团烦恼。在专注于日本文化的国内超人气出版品牌《知日·断舍离》的卷首语里,主编苏静一针见血地指出:“很多时候,难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难的是不知道该舍弃什么。”到底应该怎样抛弃执念,让人生变得从此清爽呢?也许以下这份清单可以帮助到你!通向自由的26个丢弃阶段1 物质和金钱1.丢掉视线里的“噪音”。Simple and Creative Life不要允许微小的视线阻挡物存在。2.丢掉现在不用的东西。Beauty of Nothing与物品告别,也是同过去的自己告别。3.丢掉“储存”的概念。Going Minimum以利用“外部仓库”的方式思考。4.丢掉舍不得拿出来的习惯。Pay Forward把东西让给更加需要的人。5.丢掉零线包A Little Makes a Big Loss比起下定决心的大额消费,不知不觉中的小额消费更可怕。6.丢掉冲动购物。Listen to Your Soul只买从心底喜欢的东西。7.丢掉说“随便”的坏习惯You are What You Buy不是要节约,而是要选择。8.丢掉附属品。Natural Beauty比起去选择,不如惯用标准装备。9.丢掉“提高生活水平”的想法。Minimum Life Cost从金钱中解放感性的自由。10.丢掉服装的选项。Find Your Best Fit定好自己的“基本装扮”。阶段2 工作方式1.丢掉不擅长的工作。Make Your Creative Time在擅长工作中寻找创造力。12.丢掉多重任务的思考方式。Focus On正如点茶一样,要专注于眼前的事情。13.丢掉过度的自信。Look at Yourself高估自己的人里面没有成功者。14.丢掉To Do。Inner Quest那些“要做的事”真的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吗?15.丢掉对多数意见的服从。Sing for One认为可行就坚决支持。16.丢掉定时。Your Own Pace不要去迎合周围的安排。17.丢掉指南。No Change, No Future束缚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18.丢掉老地图。Trust Your Instinct坚信自己的感觉。19.丢掉拖延的想法。Now is the Chance消沉和恐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20.丢掉平衡感。Be a Specialist不要期望成为一个全能的人。阶段3 自身保养21.丢掉熬夜。Rise and Shine一日之计在于晨。22.丢掉“低质量睡眠”。Be Hungry and Rest创造完美的睡眠环境。23.丢掉饱腹。A Hungry Dog Hunts Bests没有人能应付得了“吃多了”。24.丢掉别人的意见。Be Yourself一个人走出森林。25.丢掉污秽的语言。You are What You Say丢掉语言,一直走到精疲力竭。26.丢掉“为了学习而学习”。Studying is Just a Tool使人心情沉重的学习毫无意义。无独有偶,与山下英子有着相似理念的金子由纪子,主张通过“拥有少量的有用的、有品位的东西,过简洁而快乐的生活”。在她的著作《不持有的生活》里,提供了另外一些能够有效帮助你高效、简洁生活的见解。不持有的生活会有7种生活习惯:1.不拿。免费得到的东西,很少被人珍惜,因此往往囤积不用。“不持有”的第一步就是“不拿”,不拿免费塑料袋,以自备购物袋来代替;免费发送又用不到的赠品,也要坚持完全不拿的态度。2.不买。冲动购物感觉痛快,但买完东西感到后悔的状况也不少,因此只要是“没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让物品登堂入室的门槛变高,这样家中就只会出现真正喜欢、真正必要的东西。3.不储存。不囤积保鲜膜和卫生纸这类消耗品,也许大减价时买了一堆,像占了便宜,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一旦停止囤积,使用时就会更谨慎,并且想出各种生活小妙招,例如以密闭容器代替保鲜膜、纱布代替卫生纸,自然能降低消耗品的使用率,换来神清气爽的好生活。4.丢弃。养成丢弃的习惯,杂志或小册子超过一定数量,就丢掉;没在使用的漂亮糕饼盒子、过期的食物和调味料,也丢掉。并且确实执行丢弃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用美观的袋子,作为垃圾分类的容器,让丢弃这件事,变得轻松愉快。5.替代。添购一样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东西可替代?例如一年可能只用到一次的漏斗,就用现有的塑料板卷成漏斗状来代替,如此就能避免多持有一个东西;活用现有物品,不是为了弥补贫困,而是为了创造丰足。6.借用。不常用的东西,可以借用或租用,和其他人一起使用更多物品,每个家庭或许就会减少囤积少用物品的情况,避免压迫居住空间,减少无谓的浪费。7.没有也无所谓。购物前,务必自问:这个真的是必要的吗?也许能得到“没有也无所谓”的答案;生活中这种东西,应该很多。o带购物袋出门,拒绝塑胶袋o回家马上确认信箱,不要的文件即归为资源垃圾o减少购买需拆封或只需要微波烹调的食物o比许能得到“没有也无所谓”的答案;生活中这种东西,应该很多起买“因为便宜大量购买”,选择“虽然贵但很喜欢”的物品,并慎重的使用o不拿免费的物品o购物时带着事先列好的清单同行o即使没有变化,也只穿之子喜欢的衣服o用家里现有,自己喜欢的餐具吃饭o早三十分钟起床o早上一起床就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空气o尽量要吃早餐o尽量在早上洗衣服o丢弃垃圾袋之前将其缩小,减小体积o四楼以下,尽量爬楼梯o说谢谢的时候,看着对方双眼并微笑o注意保持良好姿势o自觉急躁,焦虑的话,做深呼吸o每天一定看天空一次o减少吃便利商店的便当和超市里现有的熟食o不要边吃饭边看什么或读书o回到家,鞋子脱掉后放好o回到家,包包和外衣放在固定的地方o衣服暂放的时候,一定要折好o要暂放东西时,一定要整理好o晚餐尽量自己做o一天五分钟(一分钟亦可),闭目静坐o尽量在一天之内整理完晒开的义务o只在预订的时间看电视o只在预订的时间上网o垃圾在夜里整理完毕o睡觉前,确认手机和数码相机是否已充电o睡觉前,将报纸放到柜子里o睡觉前,餐桌要收拾干净o睡觉前,地板要收拾干净o睡觉前,水槽里待洗的碗盘要清理干净o睡觉前,事先做好明日外出的准备o每天一定写日记,一行也可以o每天用吸尘器打扫家里o每三天擦一次地板和家具o自己选择并整理毛巾和肥皂o疲劳的夜晚,点燃蜡烛o疲劳的夜晚,点燃焚香o疲劳不堪时,看悲伤的电影痛哭一场o洗发精和面纸,换成自己选择的配方o两个月办一次家庭聚会o欣赏美术馆或者饭店休息室等美轮美奂的地方o家里的物品,尽可能选统一的颜色o家里的物品,尽可能选择没有花色或者花样的o家里的物品尽可能选择能叠放,能大小套在一起及可多次使用的o买物品时,以要使用10年以上为前提o尽可能不申请会员卡(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印象笔记 Evernote,全球 2亿聪明人都在用,是世界上最好的笔记应用。手机、电脑和平板都能用,大量事实表明:爱用印象笔记的人,90% 都是聪明人,剩下 10% 是更聪明的人。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
学生如何整理笔记方法大全
来源:奥数网
  笔记最常用的就是符号记录法。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红线、蓝线、三角、方 框、着重号、惊叹号、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你可以自己掌握,但最好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 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
  在操作时你应注意以下一些准则:
  1、读完后再做记号
  在你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在阅读的时候,你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 语说明同样的概念,你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可使你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
  2、要非常善于选择
  你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迫使你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加重你的思维负担。你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
  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该用你自己的话来写,这是因为自己的话代表你自己的思想,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一些有力的提示。
  4、简洁
  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页边空白处的笔记要简明扼要。它们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你背诵和复习的时候用起来更可得心应手。
  5、迅速
  你不可能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做记号。你先要阅读,再回过头来大略地复习一遍,并迅速做下记号,然后学习这一章的下一部分内容。
  6、整齐
  你作的符号要尽量整齐,而不要胡写乱画,否则会影响你以后的复习和应运。当你以后复习的时候,整齐的记号会鼓励你不断学习,并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整齐的记号便于你迅速回忆当初学习时的情景,能使你容易而清楚地领悟书中的思想。
关注奥数网官方微信 杯赛、择校提前知
微信搜索“奥数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百科词条: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6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24小时热帖每周热帖4.2自己整理的培训班笔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4.2自己整理的培训班笔记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 构建
[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知识经济时代,你如何看待信息/知识/智慧?如何构建它们?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Lachel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谢邀。这真是个巨大的问题……慢慢写吧。首先,我的笔记系统可能跟多数人都不太一样。一般的笔记,大都按下面两种方式分类:笔记内容:如:经济 / 文学 / 历史 / 政治 / 艺术 / 设计……等等。这种形式整齐严密,但是较为牺牲效率。使用场景:如:自我提升 / 工作 / 阅读 / 资讯 / 旅行……等等。这种形式效率较之前者有较大提升,不过对像我这种喜欢「压榨到一分一毫」的人来说,可能还是不够。下面说一下我的方式。1. 笔记原则一切以「用」为主。记笔记是为了用,不用的笔记没有价值。以「主题」为核心。「主题」即「项目」,也就是「笔记可能的用途」。记笔记的目的,在于支撑主题,一切流程都是为主题服务。建立习惯,定期回顾、整理、应用和归档。2. 笔记系统由纸质+电子两部分组成。纸质:A5笔记本。电子:Onenote+ Wiz + Google Keep其中,Onenote是笔记系统的主要基地。A5笔记本、Wiz和Keep都用来收集。3. 笔记分类我的Onenote里只有3个分类,对应3个分区:Inbox(收集)Note(储存)Knowledge(主题)下面详述:Inbox:用来收集任何时刻、任何方式得到的零碎资讯,用关键词记下,放在Inbox下随便一个页面里。称为关键词笔记。Note:用来存放Inbox中经过整理的完整笔记。每一则笔记都有完整的时间、标题及脉络。称为参考笔记。Knowledge:这是重点。用来将Note里面储存的笔记主题化。称为主题笔记。何谓主题化?就是将Note中的笔记,按照某一个主题,或者某一种用途,有组织地放到一起。举个栗子:比如我想写一篇「如何构建笔记系统」的,那么,像「Onenote技巧十则」、「如何构建知识体系」、「整理笔记的技巧」、「几大笔记软件横向比」这几则笔记可能都用得上,我就会把它们放进Knowledge下的「构建笔记系统」页面里。又比如,我对「唐朝的中国政治体制」有兴趣。那么,像「东晋的门阀政治简述」、「隋唐的地理形势简述」、「中国田制变迁简述」,这几则笔记都可能与其相关,我也会把它们放进去。4. 笔记流程我的笔记流程分为:收集――完善――整理――(应用)――归档―― 收集:在电脑前看到任何有意思的东西、产生任何灵感,打开Onenote-Inbox,记下来。在外面想到任何有意思的东西,用Google Keep记下来。回到电脑后同步。在手机里看到任何有价值的资讯,比如gReader,用安卓的分享功能一键保存到Wiz。在网上看到一篇长文,用Chrome的Wiz插件全文保存到Wiz。有时想写写字、画画图,就用笔记本……―― 完善:每天一次,将今天新增到Inbox、Keep和Wiz的笔记再通读一遍,然后:Inbox:通过搜索,将里面零碎的关键词整理成完整的笔记,加上标题和时间,放到Note里面。整理的原则:与这则笔记的主要内容相关,并且有兴趣去了解的。比如马航事件,可以把史上马航的意外、客机的事故率、史上客机被击落的例子……都收集进去,整理成一则参考笔记。Keep:同上。Wiz:通读一遍,记下所有随时想到的要点,比如:这篇文章能用在什么主题的写作里面?能作为什么论据支撑我的什么观点?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新知?将记下的内容整理在Note中,标上文章链接和标题,将文章从Wiz里删掉,因为你已经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它的价值。(如果文章本身很有收藏价值,或者值得反复品读,也可以留着,并在TodoList中记下来,避免忘掉)笔记本:拍照,加上时间和标题,放到Note里面。―― 整理:分为2步:完善时,如果想到「这则笔记可以用在哪里」,就顺手在Knowledge里面新建一个主题(或打开已有的主题),放进去。每周一次,定时检阅这一周新增的参考笔记,对每一则,都想一想它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在Knowledgr里面将其主题化。比如,我的Knowledge里面,就有「书店集锦」、「独立书店营销」、「有趣的台湾小店」这几个主题,下面放了各式各样与其相关的内容。―― 难道要将参考笔记的一大段内容都复制进去么?―― 当然不用。选中任一则参考笔记的标题――右键――选择「复制指向段落的链接」――回到Knowledge主题页面――粘贴。即可。这样一来,在主题「书店集锦」页面下,看到的是类似「花栗鼠绘本馆」这样的字样,点一下,就进入了这则参考笔记的页面。―― 应用:定时翻看自己的笔记,尤其是主题笔记,有灵感了,就将其输出。写一篇文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或者告诉别人,都可以。关键是要去用。―― 归档:对于完全物尽其用的笔记,或者已经记得滚瓜烂熟的笔记,删掉,为今后的输入腾出空间。随手画一个简图网友金同尧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曾经在构建个人GTD系统和信息系统上思考颇多,最后结合个人使用场景制定了一套方法。理论篇我将生活中个人需要用到的信息简单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备忘类,知识类,其他资源类。1. 备忘类。即个人的各种GTD类的信息,我该干什么事情,我干了什么,我的计划是什么等等。使用GTD管理软件进行管理。 2. 知识类。即各种遇到的、需要学习的、系统的信息,相信这也是题主最关注的部分。 3. 其他资源类。各种不能归为知识,但仍然可能会用到的信息。比如自己拍的照片、有趣可爱的图片、喜欢的电影、和朋友的聊天等。 网友蒙面大侠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再感谢自己(^_^)又发现神器: Instapaper 的 Kindle 推送功能:可以在网页版的 Instapaper 里设定每周/每天发送未读文章合集,推送到Kindle设备,如果有 Kindle 设备的话,那真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看长文章眼疼了!” 设定了以后每晚八点推送,像看定制晚报一样喽,不禁欢快地揪过酸奶狠狠吸一大口~Readability 的 Chrome 可以更方便地推送单个网页,但就是一篇篇的比较零散了―――――――――――――――――――――――――――――――――――――――――――感谢 @阿拉姗 的提醒,补充几点吧,关于替代品:Feedly 在国内的访问并不理想,建议F墙喽(方法麻烦另寻啦)。因为找了一圈国内的RSS ,感觉分享功能都比较弱,尤其是一些境外站点的 RSS 源直接屏蔽不抓取,职业节操呢?!Instapaper 可能间歇有访问不畅,而且移动端应用收费。这个倒完全可以用 Pocket来代替,网站到应用,都提供了对中文的支持,而且免费。Evernote 的中国版 印象笔记 | 让记忆永存能保证访问畅通。不建议用 为知笔记 |
首页代替。软件本身不错,编辑也强过 Evernote ,但即使国内的应用也是分享到印象笔记为多,为知笔记的分享入口太少了。在我列举的用途中,比较乏力。其他关于软件具体使用之类的,麻烦大家搜索下了,因为怕问题扯太远,而且知乎用户一般都还行吧。下面给个 Feedly 的使用简介吧:Feedly使用经验分享―――――――――――――――――――――――――――――――――――――――――――本科法学在读,正好考虑了下开学后如何优化信息、笔记流程(=。=我不是学霸啊~),下面就从学生角度谈下日常习惯。信息、知识、智慧,本人很赞同题主这种富有层次递进的提法,也非常契合我的使用流程。首先,基于个人两年的实践情况反对答案中使用单一笔记的想法,原因便在于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知识的发现(面对信息):我们每天面对海量信息,但有用的部分不多,有积累意义的可能还要减去大半。挑选后真正需要的才是我们说的知识,这种意义上,知识的界定是因人而异的,而知识的筛选是共同存在的。现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以网络这种新兴的为重点说下。对于网页,我不会在不同网站间跳转来获取,使用 RSS 方式订阅自己感兴趣的网站(博客),如 feedly: your news. delivered.就是一个很好的服务。每晚睡前刷一遍,有种“朕知道了”的快感,哇咔咔!需要稍后阅读的使用 Instapaper这个服务,同步到一处。(如果在第2点中用了 Evernote 的也可以用 Evernote 代替)对于微博、微信,推荐保存到Evernote,方法烦请百度下啦! 邮件、网页,这些用 Evernote 推出的 Chrome 插件 (/webstore/search/%E5%89%AA%E8%97%8F?utm_source=chrome-ntp-icon)课堂,建议纸质笔记本为主,记录格式相对自由,又快速方便。(^_^重点我喜欢书法~)对于白板、日常纸质文档留底,可以使用 Evernote 应用的扫描功能对于偶然看到的杂志、报纸等,用百度的图书笔记应用(涂书笔记官方网站)扫描电子化后转存 Evernote 知识的整理(面对知识):现在我们已经把电子内容都汇集到 Evernote 了,姑且可以称作知识。如果在 Instapaper 里面的不要超过两天时间,阅读后同样筛选入 Evernote 。现在可以用到 Onenote ,现在已经免费了,得益于强大的编辑组织能力,按照主题建立不同的笔记本。在我的话,例如:知识产权法、刑法、读书笔记等。课堂的纸质笔记本也经过整理把框架打入 Onenote ,相信我,这个简短复习占用不了半小时。这里需要注意:不建议使用原文粘贴过来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原因一是缺少理解吸收过程;原因二是作为 Onenote 笔记本,我希望是能随时查阅,并复习知识大概的,所以用自己的理解语言能更加精炼地方便以后再吸收。同一主题,信息来源有多个,请善用 Evernote 的搜索和标签功能,然后把统一主题内容的汇总到 Onenote 的同一个笔记本里面。Onenote 的笔记本分类不要混乱。发现自己曾有过这样两个笔记本:“网页摘记” 和 “计算机” ,然后遇到网页上看到的计算机内容就头大于放哪儿,被工具愚弄真不该呀。用好 Onenote 的批注,添加 Tag ,添加待办等功能。这些都是为了今后再吸收而在整理阶段所做的标记。这里不作赘述,请搜索相关使用。必要时候导出(利用):Onenote 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强大的 “导出为.pdf” 功能,排版基本能保持原来的笔记原貌,然后 .pdf 么,打印还是怎么看就是个人喜好了,复习阶段简直牛逼。(再次鄙视我对纸质还是相当依赖,尤其在阅读上,放 Kindle 都觉得别扭)简记:从网络到纸质信息,都以 Evernote 为筛选和汇总中心。因为它强大多平台的剪辑收藏工具,以及分享接口的被广泛使用。但是单一使用后发现它的整理能力太弱,都是零碎的一条条笔记,显得很像一个“垃圾桶”,凌乱不堪。好在有强大的搜索。用 Onenote 的笔记本,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简要地构建知识体系。因为 Onenote 具有强大到没朋友的编辑管理功能。至于待办一类小功能,可以在笔记边上像便签一样列出这次整理中遇到的问题,需要留待之后解决的,包括相关书籍、电影都可。一切以后期再利用为目的。记住,放进去,是为了再用的!所以,不要一股脑塞进去,就算过去了,要清晰可回忆(搜索是后招)。在知识的利用和反刍中,你才能不知不觉地将知识转变为智慧,这里用智慧,我想可能是过于深远了。以上是我自己的方式,仅供参考。 T^T先睡了,下面是我把笔记从 Onenote 导出后的 .pdf 文件截图:(选修课阅读笔记,求勿喷)网友杨峰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分享一下我的笔记思路构建笔记系统的目的更好的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即使是那种“让自己B格更高”之类的目的,依然可以看做是“需要装B”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回忆下生活中都是怎么做的百度,看看别人的经验,或是查些资料,自己根据手中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流程,我想用下面的模型表达应该更直观任何好的解决方案(方法论),都离不开真实的客观存在(原理)二者有什么区别?很多情况下,原理回答的问题有这样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组成、因果关系、有什么功能结构等方法论很简单,就是我们应该怎么做,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就是,方法论里不仅包含了具体的to-do,还应该包含一些问题的上下文。因为,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往往会有不同的效果。上下文包含了诸如问题的参与者特征,产生问题的原因,现有的可行/无效的解决方案等因素。举个栗子背单词大家应该都有经验。一直很火爆的【联想记忆法】,通过插画,相似词汇等手段,把不同的单词联系起来,从而强化记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方法论,而这种方法论之所以有效,原因之一是基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理论。长期记忆是能够保持几天到几年的记忆。它与工作记忆与短期记忆不同,后二者只保持几秒到几小时。生物学上来讲,短期记忆是神经连接的暂时性强化,生理上的结构是反响回路(reverberatory circuit),而通过巩固后、可变为长期记忆。善用编码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因为长期记忆以意码为主,因此有意义的内容将有助于形成长期记忆。欲使短期记忆的内容产生意义,则需与旧有知识产生联结 (编码),使内容与旧有知识产生挂勾,由旧有知识给予新资讯‘意义’,则知识内容较容易被置于长期记忆中。(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关于联想记忆法,支持它的还有很多其他的相关理论,不再展开。所以笔记系统,既然是为了优质方案,就应该包含方法论层和 原理层 两个部分如何搭建一个包含原理和方法论的笔记系统?1. 笔记内容的来源以下是我常用的来源以及应对方法微博――行业名人的有用看法,工具推荐,思路分享之类的内容,用Pocket收藏浏览网页――使用Pocket记录下优秀内容博客――好的文章收藏至Pocket,如果优质内容很多就用Feedly订阅与人的交流――与优秀的人谈话往往能让自己有很大提升,回家后使用Weavi记笔记读书――书里面蕴含着大量的智慧。会用Weavi写读书笔记自己的思考――写在Weavi除了他人处借鉴来的内容外,自己每次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同样十分重要。记录下思考过程,可以使得在隔了一段时间遇到相似问题时,通过翻看原来的记录,回忆起当时的思考过程,提高效率。我本人每次都会把思考过程用素描本记录下来,搞产品设计的可以参考《用户体验草图设计工具手册》 ,其他领域可以百度 Visual Thinking2. 初步筛选之后从看到内容到使用内容,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初步筛选信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合理利用互联网,包括墙外的google之类,VPN什么的买一个也就十几块钱一个月,不算贵。收藏与管理收藏是为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加工。为了最大程度降低收藏内容的管理难度,我只用一个工具干这件事(各种产品自带的收藏功能,我基本不会用,因为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记不住自己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收藏了什么东西,就跟别提以后的仔细阅读了)。挑选时优先考虑,我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阅读时的体验要好,包括字体,排版,功能交互等支持多平台信息同步会自动屏蔽网页中的无关内容有简单的管理功能,比如加星,标记,存档,协同管理等收藏功能能够在大多数产品中使用,比如桌面端浏览器,移动端浏览器,各种app中曾经使用过Evernote剪藏,浏览器收藏夹,Pocket,email,其中 Evernote 和 Pocket 表现的都很优秀。但是我最终选择了Pocket。因为Evernote作为写作工具和收藏工具的结合,而原创笔记部分我都是在 Weavi 中进行,Evernote的编辑部分对我也就是多余的。至于为什么不用Evernote来记笔记,我会在下文中进行描述。相比之下,Pocket只为收藏和阅读存在,并没有“编辑”的相关功能,界面也就比Evernote简洁很多。可以参考下图深度阅读与记录思考这部分的目标是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成原理,并进行内化掌握,为日后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提供支持。收集到的内容,究竟有多大程度能被自己利用,主要就是看这部分了,知乎里面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比如 如何成为有想法的人?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怎样把信息转化成知识?每天阅读大量信息,但是没怎么受益,还养成了信息强迫症,如何克服?我一般会把这部分时间安排在晚上或是周末,选择一个利于进入沉浸阅读思考状态的时间与环境。旁边会准备着纸,笔,随时进行记录。并且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篇文章实际上讨论是关于什么的问题?”“这些内容可以被归纳到我所掌握的体系的什么部分?”“和这部分其他内容有什么关系?”“以后可能会被用于解决什么问题?”这个环节的产出物,一般是一些表明关系、内容的“地图”,会比较像草稿。为了把思考结果系统化,会需要把这些内容转化为文章。至于为什么,可以百度“读书笔记的好处”之类关键词。记录的管理人的一辈子会掌握众多的原理和方法论内容,无论这些内容是存在在纸上,还是心里,都在为帮助人解决问题而发挥作用。我的看法是,一个人应该尽早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内容可以是关于工作的,生活的,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掌握的东西是系统的,提出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而不是像大多数的即兴演讲一样经不起推敲。所以,笔记内容的组织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长期并且动态的过程,随着对一个领域的了解,无论横向还是纵向上,都可能导致了内容的导航结构不断变化。下图是我随便在网上找的一张思维导图我想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谁也没法一次性写出什么多内容。对多层级复杂内容管理能力来自于自身对这些内容的把握。而对某个领域的内容的全面掌握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说笔记系统是【动态的】那么笔记的内容究竟应该如何组织呢?可以尝试【场景】和【领域】两种索引方式- 场景(如饭局、开会、workshop、开车等)――在同一个场景中,我们可能需要很多领域中的知识,比如参加饭局,我们可能用到关于【沟通(心理学)】【着装(美的哲学)】【礼仪(文化)】等内容- 领域(文化,经济,政治...) ―― 领域内容的细化分层也是源于自己的该领域的了解。有什么工具适合干这件事?看了好多人回答这个问题,上来就会说用XX工具,个人觉得工具背后的思路,远比工具选择来的重要的多。以下是我关于选择工具的想法。根据“动态管理笔记”的思路,这个工具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可以自由调整顺序。不是按照创建的时间线排序,也不是按照内容的多少排序,而是可以随意调整。因为我不是一次性把层级结构确定好的。层级需要足够的多阅读体验优秀编辑体验优秀最好私密和公开皆可。可以将笔记工具和博客合二为一,因为自己都要看。这个因人而异。本人尝试过以下工具印象笔记为知笔记轻博客CSDN博客MediumSvblteWeavi至于结果,简单的说,印象笔记和Wiz之类的笔记产品,排序和层级是最大缺陷,编辑器用起来一般。Medium博客类,编辑器真的很优雅,但是管理功能很有限。Weavi算是综合了二者。下面具体聊下工具的选择关于笔记的顺序。这个是我很关心的问题。比如在某个时间点上,我所创建的结构,二级目录是“用户研究”“人物角色与目标”“需求定义”“外形和行为细化”“设计的验证”“设计案例”,这基本遵循了产品设计的逻辑思路,我希望我的结构目录遵循这样的顺序。如果使用其他工具,一般只能在标题前加上abcd这样的字母,因为他们是按照首字母顺序排列的。关于层级。像我原来说的,笔记库的积累是一个可能长达数年的事情,自己对某个领域内容的积累,我想两三个层级肯定是不够的。大家看看知乎的话题结构就知道了,基本都是接近十个层级。Weavi 可以创建无限层级的内容。Weavi 可以创建无限层级的内容。印象笔记的层级设计则是【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这样的三层结构。编辑与阅读的体验。我想说Evernote的编辑器很重,而且不够人性化。至于我为什么这么说,亲可以试一下 Medium 的编辑器,或是一些本地的文字编辑器 比如支持Markdown的Mou。阅读的话我放几张图片,同样是向右展开的多层级结构,第一张是Weavi截图,第二张是Evernote截图,亲可以对比一下。关于私密和公开。我属于比较乐于与别人分享的人,原来我是用Evernote写笔记,用轻博客发表内容,后来觉得如果二者可以合在一起,自己能够选择哪些是公开的,哪些是私密的,会更加方便。因为基本上公开的内容也会在我的笔记里有备份,复制到博客中还需要重新排版。自己也尝试过用博客的草稿功能,但是发现一般的博客只适合内容发布,而内容管理跟笔记类产品比起来真的弱爆了。而Weavi就没有这个问题。关于工具介绍的一点说明工具这部分内容,我没打算写成使用教程,如果感兴趣,亲可以自行尝试(印象笔记之类教程网上都有,也有很多人写过关于如何使用的个人心得,亲可以自行百度之,关于Weavi的资料可能比较少,也是最近在某博客中读到的,如果有需要的话我再补充我是如何使用的吧)。最后一下创建笔记系统:内容上包含了
原理和 方法论两部分完善系统的流程大致遵循了:选择信息积累方向――碎片化时间用来筛选信息――保存、管理(Pocket)――整块时间的二次加工(可视化思考)――记录(Weavi)――管理记录内容(Weavi)希望这个答案对你有帮助 lol网友ocde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未免被人说忽悠,我更新下在用的体系:Trac Cloud Hosting, Trac Hosting你基本上可以把她当做一个绿色的软件来用,我觉得是个很不错的智慧磨练整理及项目管理工具。$ cd installdir$ serviceinstall.bat INSTALLBITNAMI Redmine 的备份/插件安装, 可以当做绿色软件来到处运行,copy即可用。 ? Issue #44 ? ocde/ego ? GitHub------------------------------------------------------------------------------我的看法及在用的:关于: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电子笔记&纸质笔记: (我将Keep/Evernote/Onenote 做了不同的定位)电子笔记&纸质笔记: (我将Keep/Evernote/Onenote 做了不同的定位)1.Thinking: Workflowy 组织思维 WorkFlowy - Organize your brain.Onenote 编撰智慧 个人笔记 与手机进行同步Thinking: Keny A5 活页。2. Note:
Keep 便签 /Pocket 信息收集 Pocket3.Dairy&Journal:
Evernote 知识积累 印象笔记 | 让记忆永存Flava: Flava?Dairy&Journal: Muji B5 线圈;4.GTD:RTM 事务管理 Remember The Milk: Online to-do list and task managementBlackberryNote&GTD: Keny A6 活页;我无论是笔记本构建还是笔记本的布局确实在有意识的考虑结构:战略与战术要有层次感;条理:逻辑关联性;PDCA.网友者也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有的人天生强迫症不整理的有条有理死的心都有。有的人天生完美主意,一定要货比三家,从理论到实践都研究的通通透透,之后才能决定最优方法。我觉得题主问的重点在于“你的”,也就是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吧。我就分两类,常用和不常用的,方法就是习惯(有规律)和可搜索工具(Evernote)常用的有习惯的就放到习惯的地方,找不到地方或者拿不准的就放到可以被搜索到的地方不常用的也一样,比如邮件就可以搜索总之呢,我觉得就是充分利用搜索工具和我们长期积累的习惯来“整理”笔记,因为这样耗费我们自己的精力最少,效率最高,毕竟笔记是给“自己”“用”的。如果耗费很多精力去学习怎么归纳、总结、整理的漂漂亮亮笔记,真的性价比高吗?我觉得反而很可能得不偿失了。呢是给自己用吗?真不是折腾给别人看吗?OK,我觉得那就是完美主义强迫症中毒了~~哈哈,最后一句玩笑了有的人可能会说,那咱们5年后见分晓,“到时候我这样的笔记肯定早就乱成一锅粥了”,我觉得倒未必,可以回想一下这些整理的整齐的笔记,有几个人这几年没有“搬过家”的呢?科技在进步,应用科技本质上就是要解放我们,不要把精力放在这种事情上面,所以以后只能更简单更“懒”,不会让我们都跟图书馆那样的。网友酋长萨尔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构建合适的笔记逻辑,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人而异,因需求而异,不能生搬模版。(一)型笔记刚开始,我把日常记录、所思所想都按照年季度月等日期排序记录,混杂在一起。优点:无需分类,无需修改,易于记录分册。这种记录方式适合纸质笔记。(但浪费了电子笔记的潜力)缺点:难以查询所需信息。(二)分类笔记在记录的过程中,我发现已有的笔记内容主要包含几个类型。根据内容的相关聚合程度,我对它们进行了分块。1生活记录1.1生活琐事(今天去哪玩、遇到啥重要的人、谈了啥事)1.2计划(下周期计划、完成情况)1.3性格反思(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缺点)1.3.n其他人(我爸妈的性格、同学的性格等思齐自省)1.4经验(今天学到了、感悟到了哪些经验)1.4.1待人处世经验1.4.n背英语单词经验、做数学题经验、玩游戏经验…1.5健康记录(哪几天便血鲜红色流成股状、哪几天眼睛酸疼感觉像溺水)2.简要信息记录2.1密码(社交网站的账号密码太多记不住)(为防泄露,密码里插几个干扰字母)2.2其他(朋友的生日、一年去一次的亲戚家的住址、某饭店的外卖电话)3.文学类笔记3.1阅读他人的文章的原文、感想3.2自己写文章的素材、灵感3.3自己文章的成品4.音乐类笔记5.游戏类笔记…(根据你的实际需求设立)(三)特殊功能笔记1.笔记注册表笔记太多混在一起,查阅时容易错漏,所以要专门找一页,在其中统计一下每册的起止日期、页数数量、逻辑路线、书写语法、查阅规则。2.草稿册/已处理册一拍脑袋想到的事情记录在草稿册,临时记录,以防遗忘。仔细加工的事情记录在已处理册。本问题里有人也讲了这种分类。3.拾人牙慧册/原创册写文章时为防抄袭,别人的、自己的段子要分开记录。4.长久的爱好/阶段性爱好某几个月我喜欢玩xx游戏,研究的经验记在同一个子册。后来我不玩了,这一册就沉入不常用的角落。(四)原则1.笔记是写给自己的,挑重点写,修辞不要太复杂2.笔记分类逻辑以实践检验顺手为标准-网友蒙面大侠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 善用工作身为产品经理,似乎工作时间永远都不够用。市场研究、产品设计、研发项目跟踪、运营数据分析及营销支撑,产品的各方面工作都要产品经理参与,忙前忙后,劳心又劳力。记得两年前我刚做产品经理时,每天晚上11、12点下班是家常便饭,白天开会晚上写文档,苦不堪言。逼得我不得不学习一些时间管理的理论及方法,以便提高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好。为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我曾经混迹于各类时间管理、GTD(get things done)网站、论坛,购买了多本书籍,并结合自身情况反复实验各类方法,终于在经历一年多的时间后,找到了一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养成每天写工作日志的习惯。简单地说,工作日志就是把你每天做了哪些事情都记录下来,以下是我的工作日志表。在每天下班前我都要安排好下一个工作日的工作计划,并要求细化到小时。每天的工作计划星期一今日计划(Plan)8∶30~9∶00 1. 验证上周末××产品升级情况;9∶00~10∶00 2. 编写××产品规范书;10∶00~11∶00 同上11∶00~12∶00 3. 与用户体验部门沟通××产品用户调研项目;4. 与××厂商沟通××合作开发项目;12∶00~13∶00 午休13∶00~14∶00 5. 参加××产品每周工作例会;14∶00~15∶00 6. 编写××运营活动数据分析报表;15∶00~16∶00 7. 与营销组沟通××营销方案产品设计需求;16∶00~17∶00 8. 编写××产品月度汇报材料;17∶00以后今日完成(Do)8∶30~9∶009∶00~10∶0010∶00~11∶0011∶00~12∶0012∶00~13∶0013∶0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17∶00以后检查(Check)总结(Action)等一天的工作完毕后,以上的表格就变成了下面的样子:每天的工作总结星期一今日计划(Plan)8∶30~9∶00 1. 验证上周末××产品升级情况;9∶00~10∶00 2. 编写××产品规范书;10∶00~11∶00 同上11∶00~12∶00 3. 与用户体验部门沟通××产品用户调研项目;4. 与××厂商沟通××合作开发项目;12∶00~13∶00 午休13∶00~14∶00 5. 参加××产品每周工作例会;14∶00~15∶00 6. 编写××运营活动数据分析报表;15∶00~16∶00 7. 与营销组沟通××营销方案产品设计需求;16∶00~17∶00 8. 编写××产品月度汇报材料;17∶00以后今日完成(Do)8∶30~9∶00 1. 完成上周末××产品升级情况的验证;9∶00~10∶00 2. 编写完毕××产品规范书;10∶00~11∶00 同上11∶00~12∶00 3. 与用户体验部门沟通完毕××产品用户调研项目;4. ××厂商有事未到,讨论延期,明天继续;12∶00~13∶00 午休13∶00~14∶00 5. 参加××产品每周工作例会;14∶00~15∶00 同上 6. 例会时间过长,导致没有完成××运营活动数据分析,明日继续;15∶00~16∶00 7. 与营销组沟通××营销方案产品设计需求;8. [临]∶与老板沟通下季度产品规划;16∶00~17∶00 9. 编写完成××产品月度汇报材料;17∶00以后 同上检查(Check)今日得分:B计划工作:8;完成计划工作:6;完成临时工作:1原因:××厂商有事未到、下午开会时间过长。总结(Action)解释一下表格填写要求:1. 按照PDCA循环(戴明环),将工作日志分为4个部分:计划、完成、检查、总结(Plan,Do,Check,Action);2. 在“今日计划”里,将当日重要的工作任务列为必须优先完成的工作项目,用特别标记标出(如红色,星号等);3. 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在“今日计划”里在该项工作上划删除线,同时在“今日完成”区进行填写,表示该项工作完成;4. “今日完成”区里的“ [临] ”代表临时的工作任务,不在“今日计划”中;5. 如果某项工作当日未完成,就用红字标注,下班后统一放置在后期的工作计划里;6. 每天在“检查”区里给自己打分,A为优秀,完成全部工作任务;B为良好,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C为合格;D为最差。定期汇总分析,如果发现近期打分较低,就要考虑是工作任务过重还是临时任务过多等原因,找到原因后就要想办法解决,免得压垮自己不说,工作任务也完成不了。7. 每天在“总结”区对今天的工作进行总结,成功的经验要加以记录并在后期的工作里推行,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避免以后再犯。仅仅做每日工作记录是不够的,每周、每月都要进行计划和总结。原理大同小异,都是在周初、月初的时候,对本期的工作目标、内容做总体的计划安排,设置优先级,然后每天记录。到周末、月末的时候,再进行总结,看看计划的工作是否完成,效果如何,等等。具体到产品经理这一职位的工作记录,首先我将自己的工作内容分解为5个方面:1. 市场研究:包括研究市场发展趋势、竞品分析、用户调研等;2. 产品设计:产品规划、需求整理、产品设计等;3. 项目开发:跟踪各类研发项目、对外合作项目的进度等;4. 产品运营:参与运营数据分析、客服、运维支撑,将运营数据、用户反馈转化为下一个版本的需求;编写各类产品文档等等;5. 市场推广:为营销、市场提供相关的产品支撑等。然后在月计划、周计划里,将当前的各类工作任务进行适当地安排。各类工作的时间资源分配比例大致为:市场研究10%,产品设计25%,项目开发20%,产品运营35%,市场推广10%。工作安排好后,每天就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如果遇到临时任务,或者情况变化,随时都可进行调整。经过大概1年的实际运用,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具备掌控工作内容的能力了。每天写工作日志,可以给你带来如下几点好处:1. 提高计划能力。有助于培养自己具备将整体工作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分解到日常工作里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 提升执行能力。让你在工作时分清主次、更加专注、高效。制订工作计划后,还需要强悍的执行能力,确保工作一项一项完成,直到完成工作目标;让你工作分清主次。重要的工作事先要多多安排资源、时间,不要吝惜。不重要的工作可堆到一起统一处理,实在处理不完延期一两天也不影响大局;让你工作更专注。有任何临时的工作任务你先记下来,然后再安排到某个日子某个时段,而不会打搅到你现在手上的工作;让你工作更高效。将每日的工作安排到每个小时里,督促自己必须按时完成工作,否则每天的工作总结会很难看。3. 增强业务能力。通过每天检查记录的工作内容,进行自省、反思、总结,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有助于增强业务能力。最后,跟大家分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仰慕优秀的人,我们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又似乎感觉优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很难达到。其实,优秀离我们并不遥远,优秀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你做的每一件事之中。有意识地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就是在追求优秀。追求优秀是一种积极的意识,这种意识可使一个人脱胎换骨,最终成就一个全新的你!网友匿名用户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上中药学时候用vb写了一个中药笔记软件,也没啥特别的;后来学方剂学又写了个方剂笔记软件。比如某些重要的内容,可以高亮出来。那时候我只是用来期末输出不同形式的全文笔记。后来抄方,有不少病案要保存,又写了一个中药处方的病案笔记软件。后来伤寒论 中医内科来了,有点忧伤,为了期末的笔记打印,好好写代码,然后好好录数据!但这么一来也太麻烦了,后来又把多个笔记软件融合起来。现在它就是我的一个知识库了,信息汇集的效率很高,检索起来也很方便。补充:需要熟悉一门课的时候,用思维导图很有帮助,XMind之类的很好用,就是要相对简洁,便于打印,主要是对大量内容一个整体的概览。其他的比较零散的需要记录的东西,比如网站账号,银行卡号,临时的工作计划什么的,可以存在evernote或者自制的笔记软件里面,要用的时候搜索一下,没事可以看看自己理发频率之类的。。----坐在井底就不要嘲笑别人,给你看个截图。不骗你哦。另外伤寒论的全文注释笔记软件我已经上学期完成大部分了,以后有空也可以加进去。比如说学中内的时候,几十个病数百个证型都对应了若干的方剂,可以输出一个方剂对应的证型列表,这样就可以对于知识换一种角度整理了。当然我的编程水平还停留在五六年前上初中的时候,没啥技术性,所以凑合着自己能用就行了。花一天用20年前的cgi技术,终于实现所谓“跨平台”了。。好幸福!网友金亮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给个我以前回答过的链接--------------------如何高效地复习笔记?摘自新东方名师:教你三种最有效笔记法: 5R笔记法,又叫做康乃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较为推荐5R学习法(康乃学习法)。【有修改】图片摘自图片摘自康奈尔笔记法(5R笔记法)(这张图片和下述的笔记结构有些不同,本文最后部分有我的示意图))一、5R笔记法 5R笔记法,又叫做康乃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小右大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实际上,上为主栏,下为副栏亦未尝不可 后面的我的示意图即是上主下副】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二、符号记录法 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红线、蓝线、三角、方框、着重号、惊叹号、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你可以自己掌握,但最好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在操作时你应注意以下一些准则: 1.读完后再做记号。在你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在阅读的时候,你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同样的概念,你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可使你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 2.要非常善于选择。你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迫使你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加重你的思维负担。你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该用你自己的话来写,这是因为自己的话代表你自己的思想,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一些有力的提示。网友Mr.Gidot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云笔记如果运用好了,无疑是你的第二大脑,对于普通人来讲,脑容量总是有限的,记住这个就会忘掉那个。因此脑空间是非常宝贵的,而那些并不太需要时刻装载的知识和信息,放进随手可查的笔记中,无疑会大幅提升效率,降低大脑疲劳。从我个人的使用上一共分为以下几类:日记包括重要事件记录、旅行日记、日常日记。收集包括素材收集、待读文章及教程收集。资料一些重要的文献,帐号,注册码等。学习学习笔记、读书笔记。创作包括灵感归纳、文学类、产品设计类、博客文、草稿等。工作一切和工作相关,把经常使用的工作笔记和存档类工作笔记分开,会大大提升效率。备忘随手记录,便签。思路思路的整理和记录,可直接把思维导图文件保存到笔记里。规划想到什么不一定要立刻就做,先把它丢进规划里,慢慢梳理。想看的电影,想玩的游戏,想去玩的地方,还有你的书单等等统统丢进来。用笔记保存todolist也是很快捷高效的。抛砖引玉。以上。网友胡江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我现在只有一个笔记本,叫做谷歌。凡是谷歌查不到的,就自己动手解决。网友吴海林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回答可能文不对题。曾几何时,我们做笔记都是为了记下一些要点或者心得,备以后消化吸收运用。但好像我们现在都是只收集备份,用很多时间归类整理,却没有把时间放在细读消化乃至灵活运用和发明。不能否认确实这些软件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学习更方便,但也容易让人不把焦点放在学习和研究上,却总是停留在浅层的阅读上或者甚至不阅读只收集。所以我觉得构建的笔记系统来自于自己闹中的知识系统结构,所以笔记系统就是自己的知识系统的演变,随阶段而不同。可能还是要把时间专注的运用在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系统。不过话说回来,最终每个人的知识系统不一样,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服务。所以我认为认识清楚和定好自己的目标也很重要。不然就只是为工具、为所谓的框架体系所累,没有什么标准化的体系框架适合任何人的任何阶段的。网友夫山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用了2年多的evernote,后来换到为知笔记了,真心觉得为知要优于evernote,建议尝试一下―――――――――――――――――――――――――――――――――――――――――――我的笔记系统是这样的:2006――2010年,本科,这段时间都是利用罗圈本来写日记,用那种小的随身翻页本来做代办事项。当年考研的时候这两样东西帮了我大忙。一个人复习情绪波动很大的时候就在图书馆对着笔记本自言自语给自己打气,宣泄一下情绪。那时候傍晚会看一些鸡汤和励志读物,把好的段子摘到本子里。翻页本那时候一般都随身携带,因为复习的原因,时间比较紧,会把杂事和今天要做的卷子先记好,做完就用荧光笔一划。比如这样的和这样的(淘宝随意找的图,我一般不用糖果色哈哈):11年――13应该是用的evernote和mendeley。再配合三星NOTE的S笔记。刚开始使用evernote的时候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那时候正因为丢了一本大二时候的日记本伤心不已。把网上看到的好东西一股脑儿的抓到evernote里,还分了游戏,日记,工作,计划,经验等等子目录。前期evernote用的比较开心。但是!后来就不对头了,evernote进入中国之后,总是同步失败,升级失败,我使用的还是之前的国际版。另外安卓版不能离线查看。再有一个问题就是evernote里的东西多起来之后非常凌乱。且不好分类,加载慢。mendeley是那阵子写大小论文的时候用的,后来果断删掉。这东西是这样的:那时候一大堆的论文放在硬盘里,总是想起这篇找不到那篇。哪篇看过,哪篇没看过都忘了。那时候一大堆的论文放在硬盘里,总是想起这篇找不到那篇。哪篇看过,哪篇没看过都忘了。有点类似”1G的种子“那个段子的感觉。这东西可能程序设计不合理,使用起来不够流畅,但是瑕不掩瑜,我可以分组把论文都导入到mendeley里,在右边做好标记,这样就可以在看到论文列表的时候同时看到摘要信息。就不用担心找不到那篇一个月前看过的论文了。那时候三星的SNOTE基本上替代了我的便签本的功能。还能拍照记录病例什么的,很赞。――――――――――――――――――――――――――――――――――――――――――现在我的笔记系统方案是这样的:WIZ+google keep先说google keep吧,在入手了nexus4之后,偶然间遇到keep,一看到这个小东西就知道是我一直在等待的工具。能满足我随时记录的需要,比如写一小段记录,记一个电话。用过去了的内容可以归档,不会被删除也不会留在页面上。如果用evernote记小东西,首先创建一个文档就会麻烦很多,如果只是记录一条电话,就新建一个文档,打开之后就会显得空荡荡的一片。然后是wiz,个人感觉wiz比evernote好。可以分级,用到现在也不会出现加载缓慢的问题,还可以加载思维导图!导出PDF等功能。还能源代码着色!――――――――――――――――――――――――――――――――――――――――――总结与展望:我的笔记方案是自己多年总结下来的结果。技术一直在进步,各种工具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把握的是自己的需求。必须对自己的需求非常明确,这样当某一个符合你需要的工具出现的时候,你就马上会有感觉,不会错过。另外建议还是分工具来做笔记。不要把所有笔记的塞在一个工具里,也许当开始会找不到北,但是当你熟悉了自己的工具们之后,就会事半功倍。取什么东西开哪个箱子会变成很本能的事情。现在我的笔记方案里唯一缺少的是一个记日志的工具。这个工具需要移动端和PC端同步。界面需要像lofter这些轻博客,又具有隐私性。evernote和为知这类工具缺少排版的功能,而且当你的日志只有几句话的时候,会显得格外难看。现在我暂时是在一个wiz文档里分日期开做日志。求推荐。(FLAVA是好东西,设计比较符合我的要求,但是昨天试用了之后发现经常会更新上传失败。)网友蒙面大侠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纸质手账,周计划GTD纸质工作日志Evernote 日常知识剪辑,基础分类mindmap+金山快盘 知识系统整理完善快盘+mindmap可以完全在家里电脑和单位电脑之前完成思维导图文件的同步。网友蒙面大侠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我的笔记,不如说是一个便签,大多数的内容记下来,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用,事实上,却是很多东西记下来,到了最后都不会有实际的用处,所以,我大多时候都是记下来而已,并不会特意分类整理,对我来说,笔记分两种,随意记下来的,大多在手机上或者电脑文档中,不一定有用,只是留着,某天突然看到了作个念想。我预备某个时候可能有用的笔记,则会写在笔记本上保留,并且随时都能翻阅到。网友杨默臣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我是游戏策划,08年十月入行,09点九月份看到一篇文章,《工作日志的好处》,就开始尝试写工作日志。经过一段时间,感觉工作效率大增,就一直坚持了下来。我自己的体会是,不管是笔记还是日志,一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记录的都是对你有很强指导性的内容。而不要让这些沦为形式。我的日志之前就是txt文本,格式主要上是今天的安排,今天的工作,明天的工作这三个区分。基本每天来先看日志,用来指导我的工作。一个月或三个月定期会看一下,将精华的部分整理出来。放到另个一文本中。后来接触了印象笔记,就开始使用了。道理一样,只是多分了几个页签而已。我认为人对信息的处理程度也有限,这些只是工具,不要一味的增加分类啊,资料的容量啊。重要的是你对事情的理解,有时间就回顾,反复提炼深度,拥有而不是占有这些内容。网友胡力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我也使用类似 DIKW 的方式管理evernote中所有笔记。为了收集方便还加了inbox笔记组。这样就有inbox,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 五层结构,对应evernote中的5个根笔记组。整个笔记系统从两个维度来管理:inbox + DIKW 这五层笔记组是通过“使用方式”来管理,而tag则通过标注笔记内容中的“关键词”来管理。整个笔记的结构如下:inbox 收件箱。类似GTD中的inbox,通过web clip等收集到信息先临时存放在这里,定期集中整理。data 数据。inbox中的笔记经过初步阅读后,某一天会用得上的就打上tag就会归档到这里。实际上这里的笔记就是用tag分类过的大数(za)据(hui),是大部分网上收藏的网页最终的归宿。information 信息。参考信息,是一些特定时期会去查阅的内容。包含:说明书,
待读书目,代码片段,菜谱,通讯录,地图,账号密码,还有GTD体系中项目的reference参考资料。这里笔记的使用场景都很明确,就像是一个备忘录。knowledge 知识。主要是按主题细分学习笔记,包含需要持续整理并逐步内化的内容。不仅会使用良好的排版保证可读性,还定期的回顾将笔记系统化。wisdom 智慧。经过思考后的产出内容。包含:计划发布的博客草稿,论文草稿,年度总结和计划,日记,职业规划。对于feed和Pocket这类咨询类的新闻和信息,对于感兴趣的内容会推送到evernote中的inbox纳入系统管理。笔记系统的实际使用流程再补充。网友半坡游客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用过很多的效率类工具,各有优缺点,目前我在用且强烈推荐的工具:有道云笔记――资料搜集。优点:容量大,速度快,而且保存网页时自动将图片保存到笔记中,而其它类型的笔记大多其实是保存图片链接。还有个优点,就是手机端的手写有双格模式(以前只见过随手记是这样的),这样写第二个字的第一个字就在保存了,大大提高手写速度,基本不用笔。坚果云――日常工档自动同步。优点:选择任意文件夹共享同步,不破坏电脑本身的文件夹排序系统。百度云虽然容量大也可以选择三个任意文件夹同步,但总是单向同步,即同个文件修改后,再同步经常在云端出现多个版本。金山快盘之类,必须指定专门文件夹同步,很不方便。OneNote――工作记录、工作记录,工作思路整理。云端同步,记录方式灵活,功能强大,组织结构清晰。缺点:同步比较慢,被墙得自己改HOSTS才能用onedrive同步。MindJet――思维导图,做事、工作时规划思路。条理清晰。滴答清单――待办事项。功能清晰简洁,可分二级规划做事清单。Simple Note――手机端常用,随身便条记录。只有文字,简单快捷。云端同步也快。网友蒙面大侠对[构建]如何构建自己的笔记系统?给出的答复:怕了gfw,用有道云笔记随手记东西!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整理印象笔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