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乓乒球拍乓馆在哪里

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乒乒乓乓”的桌上网球—乒乓班球的故事
&&&&&&&&&&&&&&&&
/ 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 “乒乒乓乓”的桌上网球—乒乓班球的故事 
“乒乒乓乓”的桌上网球──乒乓球的故事乒乓球从历史中走来乒乓球的来历  一些史料中说,清初我国已有台球流传于民间,深受人民喜爱。在我国 四川、云南交界山区的苗族人就把这种台球游戏作为农闲和饭后消遣。他们 用晒干的梧桐树或柑树的果子做球,用带柄的长板做拍,用门板做球台,两 边对打,人们称此为“臭柑子”游戏。据资料记载,清末珠江流域盛行类似 游戏,不过不用干果当球,而是用猪尿泡吹气做成小球,比干果弹性要大。 或在桌上、或在地上、或向空中对打,这可谓乒乓球运动的前身。《世界青 年》杂志 1954 年曾刊文说,台球,也就是乒乓球的创始最初是在中国和日本, 英国则是欧洲输入最早的国家。  大约是在 1800 年,美国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商别出心裁,发明了一种叫做 “室内网球”的游戏,想在美国推广,但遭到冷落。他并不甘心,把它转到 代理商那里,这种游戏在英国流行起来。人们将餐桌拼在一起,中间拉网对 打,因此称之为“桌上网球”。当时的球用软木和橡胶做成。几年以后,实 心球诞生了,桌上网球开始走向全世界。伦敦一个叫古德的人把橡胶粘贴在 球拍上,用拍击球和球碰桌面时发出“乒”、“乓”的声音,故称为“乒乓”。 这是美国人发明乒乓球的说法。还有一说是源于南美洲。当地的印第安人用橡胶树的汁液做成实心球,晾干后变轻,弹性好,称为“马卡瓦”,在当地很流行。后来由哥伦布或其 他探险队带回欧洲便逐渐传开来。另一说源于俄国。俄国沙皇时代家族的一些成员,用橡胶外缠毛球作游戏,1890 年前后已相当流行。也有人说欧洲一国家的宫廷中,用象牙作球, 因造价昂贵,难以推广。最流行的说法是乒乓球源于英国。在 19 世纪末的一 天,伦敦遇到少有的闷热。两个青年看过温布尔登网球赛后,到一家上等饭 馆的单间去吃饭。先是用雪茄烟盒盖当扇子,继而讨论网球技战术,拣起软 木塞酒瓶盖当球,以桌子为球台,中间拉一细绳为网,用盒盖打球。碰巧侍 者在一旁喝彩,闻声赶来的女店主见此情景,不禁脱口喊出“TABLE TENNIS”。 一声“桌上网球”,为乒乓球命名,一直用到今天。从此,桌上网球在大学 生中,进而在全英国流行。英国工程师詹姆斯·吉布把空心赛璐珞球从美国带到英国,取代了原来的实心球。 美国人海亚特发明的这种空心球,触拍、触桌时发出“乒”、“乓”的声音。英国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用“乒乓”两字作为商标来登记。1891 年,英 格兰人查尔斯·巴克斯特把乒乓球作为商业专利权申请备案,获得了 19070 号许可证。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说,19 世纪末,乒乓球以各种奇怪的名称盛 行,器材与现在大不相同。欧洲的“室内网球”可在桌上、也可在地上打, 球拍与现在的羽毛球拍相似,球是硬而轻的实心球,待到赛璐珞空心球出现 后,它几乎传遍全世界。球拍的演变在乒乓球运动刚刚萌牙的时候,人们打球有的用雪加盒盖,有的用长柄木板。后来又使用与网球拍相似的一种球拍,但略小些,上面绷了一层皮子。 用木头雕刻成的球拍流行了多年后,又有人在木板上粘一层砂纸、软木。具 有重大意义的革新是在 20 世纪初软木换成了胶皮,这使得乒乓球技术发生了 一场革命。  事情发生在 1903 年的伦敦。一位叫古德的乒乓球爱好者正在参加比赛。 第一轮比赛后,他感到不适,去药店买药,发现了找零钱用的胶皮盘,回家 后去掉了拍面上的软木,换上胶皮。翌日,他用令人惊异的新拍从容不迫地 战胜了对手。胶皮拍开始风行,随之出现了表面有颗粒的胶皮拍。此前的乒 乓球技术十分简单,只是单纯地挡球,胶皮拍使击球的弹性和摩擦力增强, 可以加转。于是削球打法诞生,并迅速流传开来。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1952 年日本选手佐藤博治首先使用海绵拍,夺得十 九届世界锦标赛冠军。海绵拍进一步增强了击球的速度、力量、旋转。乒乓 优势从欧洲转到亚洲,日本称雄于世界。  国际乒联于 1959 年作出规定,海绵上必须加胶皮。从此,有人仍使用胶 皮拍,但更多的人使用海绵胶皮拍,各种不同性能的胶皮不断出现,有正面 胶粒,有反贴胶粒,有生胶,有长胶,有防弧(圈球)胶等等。乒乓球技术 也变得更加复杂了。球拍的演变情况如下:1880 年—1900 年1.长柄羊皮纸拍,也称“班卓”拍,长 19.5 英寸。2.短柄羊皮纸拍。3.光板木拍,木材种类、厚度不同。4.砂纸拍,可增加球的旋转。7.加宽胶粒拍,受早期防守型队员偏爱。8.硬海绵拍,流行于五十年代初。9.软海绵拍,厚度约八分之三英寸,五十年代为日本选手喜爱。10.绉纹橡胶拍,不易控制球的方向,存在时间极短。1960 年—1980 年11.胶粒与板之间加一毫米厚的海绵,不利旋转。12.胶粒与板之间加两毫米厚海绵,易进攻。13.防弧胶皮拍,适于防守型打法。14.反胶加两毫米厚海绵,击球的速度、旋转居各种球拍之冠。15.反胶加 1 毫米厚海绵,具有超群的控制球功能。世界乒乓史上的三次突破  日本选手 1952 年首次使用海绵拍参加世界锦标赛,以强有力的进攻冲破 了欧洲人的坚固防守。他们给乒乓球技术带来一次革命。从此,乒乓球技术 向积极主动、以进攻为主的方向发展。日本靠攻球称雄于世界,直至中国崛 起。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中国选手以独特的近台快攻成为世界乒坛一支劲 旅。这期间,日本选手在快速抽杀的基础上发明了弧圈球,但中国式的进攻 速度更快,中国压倒了日本,欧洲的削球防守显得更加落后。这次新的革命 使中国乒乓球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欧洲不甘心于落后,经过弃守为攻、攻守结合的曲折,他们根据自己的 特点,学习日本弧圈球和中国式快攻的长处,创造了弧圈球结合快攻和快攻 结合弧圈球的打法。这次突破,使欧洲乒乓球水平突飞猛进,给亚洲选手很 大的威胁。从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世界乒坛渐呈欧亚对抗的态势。世界乒乓球技术的时代特点①40 年代之前——控球时代。也是欧洲时代,世乒赛 103 枚金牌欧洲占 96 枚,亚洲的成绩册上是零。欧洲选手的打法以削为主,追求稳健。削球 手之间的较量就看谁有耐性,双方对搓,很难得分。一分球曾打了两小时十 五分钟。有一场团体赛曾打了十一个小时,可谓超长马拉松。  ②50 年代——速度时代。日本选手 1952 年首次参加世乒赛(十九届) 就一鸣惊人,伊藤博治用海绵拍出战,团体赛获全胜,还夺得男子单打冠军. 两年后的二十一届世乒赛上,佐藤和荻村伊智朗运用灵活的步法、凌厉的扣 杀和反手发出的急球,首次取得了男子团体冠军的出色成绩。荻村是这个时 代的代表, 50 年代共获 11 枚金牌。日本堪称“霸主”, 8 届锦标赛获男团 五次冠军和女团四次冠军。这段时间,运动员对攻速度、反应和移动均极快。③60 年代——球点时代。由于欧洲乒坛的反对,1959 年通过修改规则的决议,海绵拍禁用,反胶海绵拍的厚度也限制在四毫米内。日本乒乓球走 向“旋转时代”,反胶拍选手趋向拉上旋球和弧圈球。以木村兴治为代表的 部分选手则是远台拉弧圈。受日本影响,欧洲许多人改为拉弧圈球,而中国 的近台快攻已经成熟,当球弹到最高点时或上升时击球。靠近台快攻,中国 的男团和男单均获“三连冠”,代替日本称雄于世界。因此,60 年代可称打 球点时代。这时期的中国还培养了新型的削球手,有的使用对付弧圈球的长 胶粒胶皮,有的用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如男子张燮林和女子林慧卿。④70 年代——旋转时代。强力旋转登上世界乒坛。欧洲选手学习了日本弧圈球和中国的快攻,并结合自己强劲的爆发力,创造出快攻结合弧圈球 和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瑞典率先崛起,先后夺得男单、男团和男双世界冠 军,他们重视旋转甚于重视速度;匈牙利人正反手都拉强力弧圈球,也夺得 男团、男单、男双各一次世界冠军。中国郗恩庭用快攻加旋转夺得男单世界 冠军,梁戈亮使用两面不同性能胶皮拍搞“变化打法”,体现了攻守全能特 点。世乒赛历史上,40 年代之前的巴纳,50 年代的荻村,60 年代前半期的庄则栋,每 10 年为一期都有代表性的人物,但 70 年代还难以找出代表,男 子中、日、欧混战,女子还多一个朝鲜。  ⑤80 年代——变化和攻守全能时代。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出现对大幅 度前后移动的选手起到牵制作用,只用重板扣杀不能制胜,力轻的球有时也 具有很大威力。同样,强烈旋转和速度极快的球也不一定具有威力,80 年代 的特征是变化和攻守全能,要求重视“威力的相对性”。没有规则,哪有“乒乓” 乒乓球比赛规则摘要①球台球台的台面是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 2.74 米,宽 1.525 米,离地面76 厘米,呈暗色,无光泽,各边有一条 2 厘米宽的白线,并由一个垂直、与 端线平行的网划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双打比赛时每个台区增加一条中线,中 线与边线平行。②球网网的顶端距台面 15.25 厘米,网柱外缘离边线外缘 15.25 厘米。③球  球为圆形,直径 38 毫米,重 2.5 克,用赛璐珞或类似的塑料制成,呈白 色或黄色,无光泽。④球拍  球拍大小、形状、重量无限制,底板应为木料;覆盖物可以是粒胶,也 可以是海绵胶,连同粘合剂分别不超过 2 毫米和 4 毫米,表面为暗色无光泽; 比赛中更换球拍时,运动员须向对手和裁判员出示他将使用的球拍,并允许 检查。⑤一局比赛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 21 分的运动员为胜方,打到 20 平后,先多得 2 分 者为胜方。⑥一场比赛  一场比赛可采用三局两胜制或五局三胜制,应连续进行,但在举行最后 一局时可休息五分钟,其他各局之间可休息一分钟。⑦选择发球、接发球和方位  每场比赛用抽签的方法确定首先选择者,胜方可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 球,负方则选择方位;胜方也可先选择方位,负方则选择发球或接发球;还 可要求负方先选择。双打比赛,得到首先发球权的一方可决定由谁先发球, 第一局接球一方应决定谁先接发球。⑧发球和接发球次序及方位  记录的比分每到 5 分,接发球一方即成为发球的一方,按此类推直到一 局结束,或到 20 平,或到开始实行轮换发球法。双打比赛每方的第二个发球 者为第一个接球者。20 平或实行轮换发球法后,每个运动员每次只发一个 球。一局中首先发球的一方,下一局首先接发球。双打比赛除第一局外,每 一局选出第一个发球员后,首先接发球的应是前一局发给他球的运动员;决 胜局一方先得 10 分时,接发球一方运动员应交换接发球次序。一局中占某一 方位的单打或双打运动员在下一局应换到另一方位。决胜局一方先得 10 分时 即与对方交换方位。如果出现了发球、接发球次序和方位错误,发现时中止 比赛,按开始时的次序,根据场上比分,进行纠正,再继续比赛。发现错误 之前的比分应予以计算。⑨轮换发球法  一局比赛开始后 15 分钟尚未结束,或在此之前应双方运动员要求,应立 即中断比赛,实行轮换发球法。中断时球处于比赛状态,由被中断回合的发 球员发球,继续比赛;未处比赛状态,由前一回合的接球员发球,继续比赛。 实行轮换发球法后,如果接球方有 13 次合法还击,则发球方失 1 分;比赛剩 余部分均实行轮换发球法。  规则大变动  第十届世乒赛出现多次“马拉松”式的长时间比赛,翌年的第十一届旧 戏重演,致使女子单打冠军没有产生。这使得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万分忧虑。 倘若冠军常由抽签来决定,乒乓球赛成何体统!他责成下属的技术和规则两 个委员会研究对策。经反复斟酌、磋商,提出两条措施:一是降低球网的高 度,从过去的 17 厘米降为 15.25 厘米,并把台面由 146.4 厘米加宽到 152.5 厘米,使之有利于攻球;二是规定每局比赛不得超过 20 分钟,限时一到谁领 先便算获胜,如双方积分相等,则宣布中止后进行 5 分钟的加时赛,加时赛 中先得 1 分的即为胜者,如 5 分钟内仍未得分,则判为各无所得。这两条措施大大减少了“马拉松”式的比赛,在历史上起了很大作用。第一次大争论  第一次大争论的焦点是海绵拍。海绵拍是奥地利人发明的。他们携黑色 海绵拍参加 1950 年第十八届世乒赛,未获出色战绩,没引起瞩目。日本人佐 藤博治带一块黄色海绵拍参加第十九届世乒赛,充分发挥出远台长抽的威 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一场大争论由此而起。用海绵拍击球,速度快,力量大,声音小,旋转强烈,但要求更高超的技术,显然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有利。当时的国际乒联主席蒙塔古等人认为, 海绵利于进攻,赞成继续使用。但是,欧洲一些乒坛人士呼吁禁用海绵拍, 有的甚至提出强烈抗议,认为蒙塔古偏袒日本,并要挟要退出国际乒联。赞成者的观点是,在木板加上海绵与覆盖胶皮一样是合法的,而且奥地利选手使用时并未遭到非议,何况它的出现有利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呢! 反对者认为,海绵拍属歪门邪道,甚至对直握拍也抱成见。 两种观点,相持不下,争论旷日持久。1955 年第二十二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制定球拍规格化的方案,严格规定球拍材料的种类,海绵和胶粒的厚度。在国际乒联第二十五届表代大会上,中国 乒协人士做了许多工作,使球拍规格化的方案顺利通过。争论由此平息下来。第二次大争论  1971 年第三十一届世乒赛,中国男选手梁戈亮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的球 拍,打出了好成绩,引起了国际乒坛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大争论。  梁戈亮握横拍,一面是反胶,一面是长胶,颜色差不多,交替使用,球 的旋转大不一样,对手防不胜防。对此,人们议论纷纷,不断有人向国际乒 联抱怨,要求在规则上加以限制。欧洲有的乒协提出禁用,理由是运动员在 比赛中起码要看清对方用什么胶皮来击球,才能打出水平,否则像猜谜一样, 运动员失误多,比赛不精彩,长此以往将失去观众。中国乒协认为,用两面 不同性能的球拍完全符合规则,充分发挥球拍的作用是一种创新,掌握这种 打法难度很大,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讨论时各有各的道理,表决时欧洲 国家的提案未达四分之三的多数,未能通过。捷克斯洛伐克乒协曾提出:使 用两面不同性能胶皮的球拍必须是不同颜色。多次提出,直到第三十六届国 际乒联代表大会仍未通过。    后来,中国乒协考虑到,欧洲一些乒协对球拍问题的看法是有一定道理 的,中国作为乒乓大国,应多从有利于乒乓球运动正常、健康发展出发,既 要赢球又要赢得人心,使对手心服口服。到 1983 年第三十七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时,这一争论才算有了结果。 新规定从 1984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执行。中国选手虽受到影响,但靠实力仍在哥德堡和新德里夺得两届世乒赛各 6 项冠军。国际乒联关于球拍、发球、跺脚的规定  在东京举行三十七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根据一些会 员协会和国际乒联执委会、理事会、规则委员会等工作委员会的提案,对 1981 年—1983 年国际乒联手册中的比赛规则和国际竞赛规程的一些条文作了修 改的决定。主要变动有:①关于球拍的规定  从 1984 年 1 月 1 日起,在世界锦标赛、洲锦标赛、国际公开赛中,不管 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性能是否相同,也不管球拍两面是否都有覆盖物,球拍两 面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没有覆盖物的一面不允许击球,否则判失一分。②关于发球 发球时,球拍触球的瞬间,球的整体位置不仅不能在球台端线及其假想延长线之前,而且不能在发球运动员上身躯干(不包括头部、四肢)离球台端线远侧点与端线平行的假想延长线之后。否则,将判失一分。③关于运动员跺脚 对发球运动员发球时大力跺脚的行为给予警告(但不判为失分)。④关于“阻挡”的定义  对方击来处于比赛状态的球,尚未能及本方台面,在尚未越本方台面或 者端线的假想延长线即触及本方运动员或其任何穿戴物品,叫“阻挡”。国际乒联 1984 年召开的理事会对球拍两面“明显不同的颜色”作了解释,凡属下列情况的,均视为不符合规定:球拍两面均为暗色(如暗红、暗 绿、暗蓝等),或球拍的一面是暗色而另一面是黑色,或球拍两面属于同一 种颜色只是深浅不同(如一面是暗红,一面是鲜红)。关于发球等问题的新规定  1987 年 2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乒联第三十九届代表大会作出了以 下新规定:①在比赛中,运动员发球时,球从不执拍手中向上抛起至少 10 厘米。②在比赛过程中,各局之间的间隙相同,均为两分钟。③在国际比赛中禁止使用砖、石或混凝土为铺地材料。取消等级制  第三十八届世乒赛之前的多届比赛,一直采用分等级比赛的制度。一些 亚、非、拉美的协会和洲组织多次建议改革,理由是:此赛制不能保证按其  实际水平得到可能得到的名次,有些协会因级别不高造成资金困难,而且还 得不到与强队比赛的机会。  经过表决,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中国和日本乒协联名提出的团体赛三 阶段比赛办法的具体方案。其基本内容是:所有参赛队分 16 个小组进行循环 赛;各小组同名次的 16 个队各分成 4 个小组进行第二阶段循环赛;然后由获 得第一阶段小组第一名所组成的四个小组的第一、二名共八个队进行淘汰 赛,负者进行附加赛,决出第一至第八名,小组第三、四名按同样的方法决 出第九至十六名,其余类推,决出全部名次。各单项比赛也将考虑取消预选赛制度,实行单一属性的淘汰赛制度。
“乒乓”技术和术语 攻球:分正手攻和反手攻两类,细分还有快攻、大力扣杀和拉攻。快攻以小臂力量为主,动作小、出手快;大力扣杀以大臂力量配合腰腹力量,动 作大,力量重;拉攻以大、小臂配合,动作稳健,是对付削球的主要技术。 削球:用拍切削球中下部,使球呈下旋回到对方台面。近削动作小,转 速较快,以前臂和手腕发力为主;远削动作大,弧线长,发力以大臂由后向前送,落点易控制。  推挡:运动员将球快速推击至对方台面。它是在挡球的基础上加力推击 的技术,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可借助对方来球力量。细分有 大力推挡、快推、减力推挡、下旋推挡等。搓球:又称小削板,是在桌面上将拍后仰甚至躺平,把球托送过去,属削球的一种打法。细分有快搓、慢搓、侧上旋、下旋、不转搓球等。  放高球:特点是落点远,弧度高,上旋力强,着台后向前冲,多带侧旋。 一般作为防守的一种手段,对手不善打高球时,可作为取胜手段。发球抢攻:又称第一回合战术,是利用多变的发球迫使对方回球较高,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攻击在前。  弧圈球:全称为弧圈型上旋球,主要有加转与前冲两种。拉球时以小臂 带动大臂由下往上用力提拉,触球的瞬间前臂急剧收缩。短球:形成一攻一守局面时,若守方远离球台,攻方突然改功为吊,放一个力量很轻的近网球,这就是短球。其特点是站位近,回球快,落点短, 球弹得低。1.球台①端线:球台两端与网平行的 2 厘米宽的白线。②边线:球台两侧与网垂直的 2 厘米宽的白线。③中线:球台中央与边线平行的 3 毫米宽的白线。2.站位与击球①站位是指运动员击球时的位置。②近台、中台、远台的范围见图(图 3)。2.站位与击球①站位是指运动员击球时的位置。②近台、中台、远台的范围见图③近台击球、中台击球、远台击球根据运动员站位来判定。3.击球路线  击球路线指球在球台上空运行弧线的投影线,基本路线有五条(以右手 执拍者为例,右方也可称正手,左方可称反手,中路直线可称中路追身球)。4.击球时间  ①击球时间指球在本方台面弹起后上升、下落,至触地面前的运行过程, 大致分五个时期5.击球部位①击球部位指球拍触球的部位。  ②上部指 12 至 1,中上部指 1 至 2,中部指接近 3,中下部指 1 至 5,下 部指接近 6 的部位6.拍形7.长短球及追身球①长球,又称底线球,落在底线区。②短球,又称近网球,落在近网区。③追身球,飞向对方中间位置的球。8.常用的握拍法①直接快攻型握拍法②直拍弧圈型握拍法③削攻型握拍法④横握拍法9.手势  10.循环赛 乒乓球比赛的一种基本方法,使参赛各方互相之间都直接比 赛两次,称为双循环赛。这种方法能基本反映出各队或选手的真正水平。有 时为了缩短比赛日程,减少比赛场次,也可采用分组循环赛。11.淘汰赛 分单淘汰赛和双淘汰赛两种。单淘汰赛是乒乓球比赛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将所有参赛队或选手编成一定的比赛秩序,由相邻的两队或选 手交锋,负者被淘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直到剩最后一个队或选手。双 淘汰赛是运动员按编排的比赛秩序进行比赛,失败两场即被淘汰,不败者为 冠军,最后失败一场为亚军。12.种子 乒乓球赛因参赛队和选手多,一般用分组循环赛和淘汰赛,为避免强队、强手过早相遇,把一些队和选手确定为种子,把他们合理分开, 使之最后相遇。13.轮空 单淘汰赛第一轮比赛,选手数少于号码位置数时,没有运动员的位置称为轮空位置。这种位置应均匀地分布在各区,种子序号在前的优先 轮空,其他种子次之。  14.技术风格 运动员使用技术运用战术的个人特点。同一种打法的选手 可以有不同的技术风格,反之也一样。如李富荣、李景光都是直拍左推右攻 打法,却分别属于快而狠、快而稳的两种风格。  15.相持能力 双方在前三板过后互相争持,不相上下,处于相持局势时 的技术能力。16.击球节奏 击球速度快慢不同的节奏。君临乒坛的国际乒联 国际乒联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简称国际乒联,是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一,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乒乓球协会组成。  1926 年 1 月,在柏林举行过一次国际乒乓球赛,同时召开了参加国代表 会议。会议决定委托英格兰乒协举办欧洲锦标赛,并建议成立国际乒联。  同年 12 月 6 日至 11 日在伦敦举行了比赛,并正式成立国际乒联。国际 乒联追认这次比赛为第一届世界锦标赛。国际乒联成立时,仅有 9 个会员协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 1939 年增至 28 个,到 1975 年共有 120 个,到 1987 年 6 月为 133 个,是较大的国际单 项体育组织之一。  国际乒联的主要活动是每两年委托一个成员协会主办世界乒乓球锦标 赛,同时同地召开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是最高机构。  国际乒联设主席一人,第一副主席一人,副主席六人(分别负责非、亚、 欧、北美、大洋、南美洲工作),名誉司库和名誉秘书长各一人,均由代表 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处理国际乒联事宜。执行委员会 处理日常工作,还有七个专门委员会。第三十八届代表大会通过了成立国际 乒联管理委员会的提案。管理委员会由包括六个洲的副主席在内的九人组 成。国际乒联总部设在英国东苏塞克斯郡的黑斯廷斯。  中国于 1953 年 8 月正式加入国际乒联。1963 年中国代表首次被选为国 际乒联亚洲区副主席,现任此职的徐寅生是 1975 年当选的。中国另有张钧汉、李富荣、程嘉炎等人分别在国际乒联下属的委员会担任委员职务。国际乒联首任主席——蒙塔古  蒙塔古是英格兰人,出身于贵族家庭。1922 年英格兰乒乓球协会成立, 当时年仅 17 岁的蒙塔古被选为主席;1926 年 12 月 12 日,在他父母书房里 举行的第一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蒙塔古被选为主席。他从 22 岁担任此 职,直至 1967 年退休,后荣任国际乒联名誉主席。蒙塔古领导的国际乒联特别强调,开展乒乓球运动的目的是增进友谊,提高球艺,因而它的一些规定不同于其他国际体育组织。如:会员代表乒协, 不代表国家;发奖不升国旗,不奏国歌;运动员不分职业和业余,都可参加 世乒赛等。这避免了世界性体育组织常遇到的许多麻烦。40 年的时间,乒乓 球从游戏发展成体育比赛,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蒙塔古为此作出了巨大 贡献。  1952 年蒙塔古首次访问中国,邀请中国乒协参加翌年的第二十届世乒 赛,加入国际乒联。中国乒协不久即成为国际乒联正式会员。他还热情支持 中国举办了第二十六届世乒赛。  蒙塔古是创新的积极支持者。他在许多欧洲国家反对使用日本选手带进 世乒赛的海绵拍时,肯定这种拍子可提高速度,有利于进攻的作用。国际乒 联后来准许使用海绵拍。我国选手曾在二十八届世乒赛上使用了几种新的发 球方法,遭到对手罢赛抗议,蒙塔古作为仲裁委员会主席,判定其合法性, 并赞扬中国选手很聪明。蒙塔古还是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委,曾获得“加强国  际和平”列宁国际奖金。他热心于和平运动,又酷爱乒乓球,对事业专心致 志,但生活中十分健忘,闹了不少笑话。就在他娶新娘时,到教堂才发现忘 带了结婚戒指,急忙向朋友借了一个,才使交换戒指的仪式得以完成。  蒙塔古热爱中国,喜欢善良纯朴的中国人民,对中国食品很感兴趣,还 很爱吃臭豆腐。  1984 年 11 月,这位国际乒联的创始人去世,他对世界乒乓运动所作的 贡献将永远在史册上闪光。“乒乓先生”——伊万斯“乒乓先生”,这是人们对原国际乒联主席伊万斯的爱称。 伊万斯原是国际乒联秘书,1979 年开始担任国际乒联主席。为促进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为使乒乓球获得它应该享有的地位,他辛勤 工作几十年。经过伊万斯和其他乒坛人士的努力,国际奥委会终于同意,从1988 年起,乒乓球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伊万斯年轻时,在威尔士开始打乒乓球,1929 年与他的夫人南希认识后,夫妇俩一起从事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乒联任主席时,他还兼任威尔士乒 协主席,南希是该协会的秘书。在国际乒联第三十九届代表大会上,伊万斯落选,主席的职务由荻村担任,他被推举为终身名誉主席。国际乒联新任主席荻村伊智朗  荻村出生于 1932 年,父亲是基督教徒,母亲信佛。幼年丧父,家境贫寒, 但还是供他到日本大学上学直至毕业。1948 年,荻村 16 岁上高中一年级时,看到同事打乒乓球抽球姿势漂亮,才开始学打乒乓球。他先用木板拍,后来买了块胶皮贴上,没想到却贴坏了, 而且用的是固定胶,还得再买一块,为此遭到母亲痛斥。当他下决心打乒乓 球时,有人断言,他不具备打乒乓球的素质,如果要打,定会患肺病死掉。 他父亲死于肺结核,打乒乓球的大学生也确有患肺气肿、肺结核的,但他一 点也没泄气,而是加倍努力,终于走上了成功之路。自 1954 年起,荻村共获得 12 个世界冠军,其中有 5 个团体、2 个单打、2 个双打、3 个混合双打。还获得 8 个亚洲冠军,11 个全国冠军。 荻村当教练多年,曾在瑞典、美国、韩国、巴西、联邦德国、中国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执教。从 1970 年起,荻村任国际乒联理事,后任第一副主席、亚乒联盟执委;1980 年以来,任日本乒协名誉理事长,后来又任日本奥委会委员、日本体育 联合会理事等,还兼任世界少年软式捧球联合会顾问、世界门球联合会理事。 在国际乒联第三十九届代表大会上,荻村以 65 票对 39 票击败了原主席 伊万斯,当选为国际乒联 1987 年—1989 年主席,成为担任此职的第一个亚洲人。此后,这位新主席周游列国,进一步在全世界推广乒乓球运动。世界乒锦赛史话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四个时期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从 1926 年的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行时起,一 共举行了三十九届,历时已 60 余年。将近 40 届的世乒赛,仔细分解可分为四个时期:①欧洲兴盛  从 1926 年第一届世乒赛到 1951 年的第十八届世乒赛,欧洲乒乓球运动 十分兴盛。十八届世乒赛,除十三届在埃及举行外,其余都在欧洲举行,欧 洲获得了 117 个冠军中的 109 个。这一时期的前段,以稳削为主的打法占主 导地位,当时的网高,台窄、球软,有利于削球。十一届世乒赛后,加宽了 台面,降低了网高。限制了比赛时间,规定了轮换发球法,为攻球创造了一 些有利条件。削攻结合的打法逐渐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以攻为主的打法,但 攻球技术尚未成熟,还不能突破削球的坚固防线。所以,这 20 多年,横拍削 球和削攻结合的打法是乒乓球运动的主流。②日本称雄  1952 年的第十九届世乒赛到 1959 年的第二十五届世乒赛,是日本称雄 时期。奥地利运动员在第十八届世乒赛上使用了海绵拍,但无惊人的成就,但海绵拍在日本选手的手中却大放异彩。他们采用远台长抽的进攻打法,一进 入世乒赛就向欧洲的削球发起猛烈冲击,一举获得男子单打和双打、女子团 体和双打四项冠军。八年中,日本选手在七届世乒赛中共获 49 个冠军中的24 个,其中男子团体连夺五届冠军。日本的直拍长抽攻击型打法,不仅改变了世界乒坛以削球为主的传统,而且占据了主导地位。③中国崛起  中国从 1953 年起参加世乒赛,名次扶摇直上。到第二十五届,荣国团虽 夺得男子单打冠军,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男子团体冠军还未属中国所有。 从第二十六届起,中国在世界乒坛占主导地位。这一届,中国夺得男子团体 和单打,以及女子单打三项冠军。从 1961 年至 1965 年,中国三次参加世乒 赛,共夺得 21 个冠军中的 11 个。其中男子项目的 9 个冠军,中国得了 8 个。女子也获得过团体冠军和单打、双打冠军。这标志着中国男女选手已走 在世界前列。中国选手创造了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形成了“快、准、狠、变” 的独特风格,还发展了以“稳、低、转、攻”为特色的直拍削球打法,并且 学习外国的一些打法,使中国乒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为世界乒乓球 技术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中国选手没有参加 60 年代后期举行的第二十九、三十届世乒赛,冠军多 数被日本选手夺走,苏联选手获第三十届女子团体和女双冠军,朝鲜男女队 也跃入前列。这表明亚洲仍占优势,欧洲的水平开始回升。④中国领先,欧洲复兴从 1971 年至 1987 年,共举行了十届锦标赛,中国选手获得 70 个冠军中的 42 个,其中男、女团体都是 7 次,男团“四连冠”,女团“七连冠”。毫 无疑问,中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选手发展了直拍近台快攻打法,研究出攻 打弧圈球的新技术,同时学习了弧圈球,在“快、准、狠、变”的基础上又 增加了一个“转”字。这一时期,欧洲选手从 20 年来受日中冲击,在技术发展方向上的混乱状况中解脱出来,学习了中国的快攻和日本的弧圈球,创造 了适合自己特点的新打法。瑞典的本格森,19 岁时参加 1971 年第三十一届 世乒赛,夺得男子单打冠军。第三十二届,瑞典获得男子团体冠军。其他欧 洲国家也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选手,如获第三十三届男子单打冠军的匈牙利 选手约尼尔,以及克兰帕尔、舒尔贝克、斯蒂潘契奇、奥洛夫斯基、萨尔霍 扬等。遗憾的是匈牙利获第三十五届男子团体冠军后退步了。但瑞典男子队 一度衰落后重新崛起,成为欧洲的当之无愧的代表。瑞典和波兰等强队的崛 起使世界乒坛形成欧亚对峙的局面。  乒乓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已达到高级阶段,单纯的攻或防,单纯的速度 或旋转,任何一种单纯的打法,在比赛中已难以获胜。新的趋势要求运动员 做到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战术多样。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奖杯  ①男子团体——斯韦思林杯(由斯韦思林夫人 1926 年捐赠,她是英国乒 协、国际乒联首任主席蒙塔古的母亲,前国际乒联名誉主席)  ②女子团体——马赛尔·考比伦杯(第八届世乒赛首次设立女子团体项 目时由法国乒协主席马赛尔·考比伦先生捐赠)③男子单打——圣·勃莱德杯④男子双打——伊朗杯⑤女子单打——吉·盖斯特杯⑥女子双打——波普杯⑦混合双打——赫杜赛克杯 所有奖杯都是流动的,获得者的名字将刻在杯上,在下届世乒赛时重新争夺。男、女单打冠军若连续三次或不连续四次得杯,国际乒联将制作一个小于原杯一半的复制品,赠给获得者永久保存。首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首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原为“第一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赛后被追认 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9 世纪 20 年代初,英格兰乒协制定了最早的乒乓球比赛规则,并举行了盛大的全英锦标赛。然而,冠军却被印度人纳达获得。纳达随后访问德国。 由德国的勒赫曼博士提议,首次国际乒乓球邀请赛 1926 年 1 月在柏林举行。 比赛期间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会上作出历史性决定:成立临时国际乒联,并 确定当年 12 月召开第一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并委托英格兰乒协主办第一届 欧洲锦标赛。  德国、匈牙利、奥地利、印度、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和英国七个队应 邀参加团体赛,上述七国和瑞典、丹麦的运动员还参加单项赛,运动员总数 为男子 64 人,女子 16 人。  印度代表对比赛名称提出异议,国际乒联立即决定改名,并在赛后追认 这次比赛为世乒赛。  比赛在伦敦符林顿大街的梅摩沃尔大厅举行,共设男子团体、男子单打、 男子双打、女子单打、混合双打 5 个项目,采用英国的规则,一局 21 分。男、  女选手都没穿运动服、运动鞋,而是穿西服和长裙,执粗重的球拍出战。观 众数以百计,免费观战。《泰晤士报》派记者报道赛况。  五天鏖战,结果是匈牙利囊括全部五项冠军,男子团体以下名次是:奥 地利、英国、印度、威尔士、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雅科比和梅德扬斯基分 别成为第一个男子和女子单打世界冠军。从此,乒乓球作为游戏的历史结束,进入了体育竞赛的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十三届世乒赛  首届世乒赛后,乒乓球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引起重视。罗马尼亚、南斯 拉夫、法国和日本(50—51 年度重新入会)和埃及在 20 年代末加入国际乒 联,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于 30 年代加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乒 联有会员和会友共 28 个。  但是,参赛的协会多是欧洲国家,最少的一次仅 7 个,最多的才 18 个。 获奖者局限在欧洲,其中匈牙利成绩最显赫,捷克斯洛伐克次之。其他洲参 赛的仅美国和印度,运动员多是住在英国的学生。1939 年,世乒赛举办地首 次移出欧洲,乒乓球运动扩展到中东地区。女子团体赛于
年度才开始,仅匈、捷、英、荷、德、法六国的队伍参加。 这一时期,器材、规则和乒乓球技术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采取了两种试行记分法,一是网球记分法,一是21 分记分法。1928 年确定一律采用 21 分记分法直到今天。  1936 年,对一局的比赛时间和球台的弹性作出规定,还把球网降到 15.25 厘米。硬球及胶皮拍的出现,增加了球的速度和旋转,有的选手采用了远台削球,并尝试正、反手攻球,技术水平不断向前迈进。 当时美国选手发球时,利用不执拍手的手指的动作加大球的旋转,这种方法受到了规则的限制。  原来的台窄网高,运动员战术单纯,多靠近球台,以平挡稳守为主,以 致出现了“马拉松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世乒赛中断了 8 年。  从比赛成绩看,男子团体除第六、十、十一、十三届以外,其余九届均 是匈牙利获冠军,捷克斯洛伐克获两次、奥地利和美国各获一次冠军。捷克 斯洛伐克获三次女团冠军,德国获两次、美国获一次冠军。个人最突出的是 匈牙利的巴纳,获五次男子单打冠军,八次双打、两次混双冠军;最突出的 女选手是梅德扬斯基,她包揽前五届女子单打冠军和六次女双、六次混双冠 军。第十四至十八届世乒赛  第二次大战后,乒乓球运动重新活跃起来。1947 年 3 月在巴黎举行了战 后第一次——第十四届世乒赛。伊朗成为亚洲第二个会员协会。南美洲的巴 西、阿根廷、乌拉圭相继入会。捷克斯洛伐克队在男子团体决赛中战胜了美国队,获战后第一个冠军。随后第十五、十七、十八三届又获斯韦思林杯。匈牙利队则列第二位,获第 十六届男团冠军。著名女选手、匈牙利的法卡斯连获第十四、十五、十六届 女子单打冠军,她还与他人合作获二次女双、三次混双冠军。  罗马尼亚女队战后第一次露面是第十七届世乒赛,他们在女子团体决赛 中,力克强敌匈牙利队,荣获桂冠。次年又以不败的战绩蝉联冠军。乒乓史 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次数最多的罗马尼亚选手罗齐亚努,从第十七届开始, 一直持续到二十二届。她还与匈牙利的西多等人合作,连夺三届混双冠军。到第十八届为止,参赛选手基本上都是横握拍,也称欧洲式。第十九届:历史性的转折  日本乒协早在 1928 年就加入了国际乒联,但参加世乒赛却迟至 1952 年。 谁也未料到,日本人一参加就使世界乒坛发生巨变。他们一举夺得男单、男 双、女团、女双四项冠军。  日本选手的打法是正手远台长抽,以攻为主,力量重,杀伤力强。奥地 利人发明的海绵拍成了日本人的魔杖,击球速度快,声音轻,对方不易判断, 难以应对。佐藤博治横扫欧洲名将,成为日本、也是亚洲第一个世界冠军。 一名美国人评论说:“在印度的孟买,日本人挟着新技术,带着新锐气闯了 进来,几乎一夜之间就扭转了乒乓球的发展趋势,使许多欧洲人甚至都来不 及惊愕。??”日本的崛起,打破了欧洲人对世界乒坛长达 35 年的统治(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 8 年没举行世乒赛),使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优势移到了东方。 两年后,日本再参加第二十一届世乒赛时,一举夺得男、女团体冠军,随后 又连夺四次男子团体冠军。女子则从 1957 年的第二十四届开始,把优势保持到 1963 年,也是连得四次团体冠军。佐藤之后,又有荻村伊智朗和田中利明各得两次男单冠军。女选手中,自大川富 1956 年第二十三届夺得单打冠军,至 1969 年的第三十届,又有江口富士枝、松崎君代、深津尚子、森泽幸子、 小和田敏子连连夺冠,中间仅有第二十六届被中国的丘钟惠夺得一次。统计 一下 1952 年至 1959 年的七届世乒赛,49 个冠军被日本夺走 24 个。所以, 人们称 50 代是日本时代。从技术上看,日本人结束了横拍一统天下的局面,扭转了削球的主导地位的历史,确立了以攻为主打法的历史地位。胶粒拍的时代被海绵拍的时代 代替了,日本人为乒坛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  此届是世乒赛首次在亚洲举行,阿富汗、柬埔寨、巴基斯坦、香港、新 加坡等队,同日本一起是首次参赛。第二十届:中国选手初露锋芒  这次比赛,中国选手第一次在世乒赛上亮相,由姜永宁、冯国浩、王传 耀组成的男队,战胜了瑞典、奥地利、瑞士等队,负于英国、匈牙列、捷克 斯洛伐克队,列小组第四,被评为世界一级队的第十名。由孙梅英、李麟书 组成的女队战胜了联邦德国队,也获小组第四名,被评为二级队第三名。单 项赛无人闯进前列。    一支新军,初经大赛,这样的成绩已算不错,但落后也是明显的,这不 仅表现在装备上,而且表现在身体素质和技战术上。可贵的是,中国健儿不 灰心丧气,决意奋起赶上。第二十一届:日本队卷土重来  日本队“躲”了一届后,第二次参加在英国温布利举行的世乒赛,虽比 首次少拿了一个冠军,但男团、女团、男单三个主要冠军都得到了。荻村伊 智朗成为日本第二位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因日本未参加第二十届世乒赛,海绵拍之争几乎被遗忘,使执胶皮拍的 西多、罗齐亚努等居上风。此届争论又起。国际乒联又开会讨论,主席蒙塔 古决定“等等再说”。欧洲人虽有意见,但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 等国的一些选手也拿起了海绵拍。不过,日本女队还用胶皮拍。  中国未参加此届比赛,但国际乒联公布
年度团体名次时,中 国男队保留一级队,女队保留二级队地位。第二十二届:罗马尼亚女队再得杯  第十七届世乒赛,罗马尼亚女队曾从美国队手中夺回女子团体冠军杯。 第十九届日本女队称雄,但第二十届即被罗马尼亚队争回。第二十二届,罗 马尼亚队又从日本队手中夺得冠军。罗马尼亚著名女选手罗齐亚努到本届已 是第六次夺得女单冠军,成为世乒赛史上唯一的单项“六连冠”获得者。日本男队保住了团体冠军,田中利明代替荻村成为男单冠军。  此届比赛于 1955 年 4 月 16 日至 24 日在荷兰的乌得勒支举行。这是荷兰 主办 1928 年奥运会后最大的一次国际比赛。第一天晚上,观众拥挤不堪,许 多人挤到前边看球,而看台年久失修,一部分突然倒塌。第二十三届:中国取得新进步  中国队自第二十届进入世乒赛后,没参加第二十一、二十二届比赛,但 这期间的成绩已令国际乒坛人士刮目相看。1954 年在匈牙利举行的大学生运 动会上,中国队参加乒乓球赛的总分已列第二,仅次于匈牙利,且获得男、 女单打和男子双打三个第三名。1955 年 8 月,第二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在 波兰华沙举行,姜永宁获男子单打银牌,其他选手也力挫日本、罗马尼亚、 法国名将,获混双亚军和男、女单打第三。  待到 1956 年参加第二十三届世乒赛时,一些世界名将已告诫同行,中国 人不是弱者。战幕拉开,中国男队首先碰到曾夺得亚洲团体冠军、被日本队 视为劲敌的南越队和过去称雄一时的美国队。中国健儿先是以 5∶1 大胜南越 队,接着又以 5∶4 力克美国队。开赛第一天便连挫两强,使乒坛人士震动不 小。之后继续过关斩将,连连破城,但最后遇到了小组内的最强队手——英 国队。此队拥有四获世界冠军的伯格曼和两获世界冠军的李奇。中国队终以2∶5 失利,可是,姜永宁以顽强的斗志击败了李奇,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乒 赛上战胜世界冠军的选手。这届比赛,中国男队列一级第六名,女队晋升为 一级队。  这届比赛的最后结果是,日本获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和双打、女子单打 冠军.罗马尼亚获女子团体、女子双打冠军,美国获混合双打冠军。第二十四届:中国男队打进半决赛  第二十四届世乒赛前,中国队被认为是“黑马”。当 1957 年 3 月,35 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 名选手全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体育馆时,中 国男队一出战就势如破竹,几乎不费力地战胜了苏格兰、葡萄牙、印度、比 利时、瑞士、卢森堡等队,比分全是 5∶0。最后对小组种子——罗马尼亚队, 王传耀一人独得 3 分,另一攻球手傅其芳得 2 分,削球手姜永宁负 2 分,终 于取得了胜利,得以出线。在女子团体赛第三组,中国队连续打掉了美国、 丹麦、挪威、比利时、威尔士、荷兰、瑞士等队。最后与一级第二名英国队 力拼,老将孙梅英与新手丘钟惠不畏强手,以凶猛的进攻连连得手,最后以3∶1 奏捷。 中国男女队双获小组冠军,进入前四名。各大通迅社的记者争相报道这引起轰动的新闻。一篇报道说:“中国男女队分别战胜上届男团冠军罗马尼 亚队和上届女团亚军英格兰队,??这一惊人的成绩,足以使默默无闻的中 国乒乓球队跃升到世界强队的行列。”“赛前,英国队教练卡宁顿声称:‘我 们的对手只有日本和罗马尼亚。’谁知中国女将从夹缝里杀出,竟然击败了 海顿和黛安尼·罗。虽然这消息简直使人不敢相信,但却是事实,严酷的事 实。”男团半决赛,中国队碰到了新霸主日本队。日本拥有被称为“乒乓皇帝”、称第三天皇的世界冠军荻村伊智朗和另一位世界冠军田中利明,以及日本全 国冠军角田启辅。中国队仍以王传耀、姜永宁、傅其芳出战,实力尚不足以 匹敌,以 1∶5 失利。有惊人速度的王传耀力挫荻村,成为爆炸性新闻。姜永 宁也被誉为最优秀的守将,评论家说他“能从接近地板的高度,把球准确地 削到桌上去,其神妙足以使人惊叹,他的直拍削球可谓独具一格”。中国女队也碰到了强硬的对手——曾五获女团冠军的罗马尼亚队。孙梅英、叶佩琼经过一番苦斗,均胜世界级名手泽勒尔,但都没闯过世界女子单 打“六连冠”获得者罗齐亚努这一关,双打也告失利,失去决赛权。单项,中国选手成绩不佳,仅姜永宁一人打入复赛。  最后,日本队捧回男、女团体,男、女单打和混合双打五个冠军杯,男、 女双打的桂冠分别被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选手摘取。中国男队跃升为一级 队第四名,女队列一级队第三名。王传耀和孙梅英分列男、女第七位。  在锦标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第二十四次代表大会决定,以后把一年一 届的世乒赛改为两年一届。中国教练梁焯辉当选为该联合会的发展委员会委 员和咨询委员会委员。第二十五届:打开通向世界冠军的大门  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中荣获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人在全世界 的体育竞技运动中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团体赛,容国团打得并不理想,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单打比赛发扬了 拼搏精神,一路过关斩将冲入决赛,对手是第二十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  匈牙利的西多。此前他俩曾配对打双打,此时却争冠军。西多以为必胜,同 伴们也为他准备了鲜花。但容国团按队里规定的战术,频频拉侧上旋球破坏 对方的逼角战术,终于获胜,为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冠军的大门。  一花引来百花开。容国团的胜利像报春花,迎来中国乒乓球运动的春天。 男子团体赛,中国队先以 5∶2 胜联邦德国队,以 5∶1 胜瑞典队,获小 组第一名,但半决赛却以 3∶5 负于匈牙利队,失去了与日本队决战的机会。 中国女队八战全胜,也获小组第一名,但决赛时负于日本队和韩国,和上届一样获季军。日本和韩国队分获冠亚军。 女子单打比赛,中国的丘钟惠获第三名。 这次比赛,日本队获得六项冠军,显示了强大的实力,唯有垄断多年的男子单打冠军失掉了。  比赛期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以 72 票对 19 票通过了 球拍规格化的规定,结束了自第十九届以来持续多年的球拍争论。第二十六届:中国首获团体世界冠军  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主办世界大赛。斯韦思林 杯也被首次刻上“中国”二字。1961 年 4 月 9 日晚,中日决战。此前,中国 队曾先后胜联邦德国、厄瓜多尔、民主德国、蒙古、加纳、尼泊尔和缅甸队。 中国队参加团体赛的队员是容国团、王传耀、徐寅生、庄则栋、李富荣。决 赛时由三个小组第一名日本、匈牙利和中国队打循环赛。中国队先以 5∶1 胜匈牙利队,随后派徐寅生(打 2、4、7)、容国团(打 3、6、8)、庄则栋(打 1、5、9)迎战日本队。对方出场的是荻村伊智朗、木村兴治和星野展弥。经过激战,中国队终于以 5∶3 获胜,为中国争得第一个团体冠军。 女子团体决赛,中国队以 3∶2 胜罗马尼亚队,却以 2∶3 负于日本队,而日本队以 5∶0 胜罗马尼亚队。结果是日本队夺冠,中国队获亚军。  男子单打比赛,前四名是李富荣、张燮林、庄则栋、徐寅生,最后庄则 栋和李富荣分列冠、亚军。女子单打比赛,丘钟惠战胜了罗马尼亚的亚历山德鲁和队友韩玉珍、王健后,与匈牙利的高基安决赛,以 3∶2 胜,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子单打冠军。 日本选手获得男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罗马尼亚选手获女子双打冠军。  这届比赛,日本队带来“秘密武器”弧圈型上旋球。但是,曾访日的匈 牙利队访华时透露了日本苦练弧圈球的消息。由于中国早有准备,弧圈球敌 不过近台快攻。但是,它对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意义深远。第二十七届:中日平分秋色  第二十六届夺魁后,有人认为中国队占有天、地、人之利,在其他国家 不一定行。还有的人说,中国运动员个人技术好,双打则不是日本人的对手。 结果,中国运动员在布拉格获第二十七届世乒赛男子团体、单打、双打三项 冠军。事实证明,中国选手在国外也行,双打一样技冠群雄。可是凡有女选 手参加的项目,冠军都归日本。这届比赛中、日两国差不多平分秋色。中国男队以一串 5∶0 获得小组出线权后,以 5∶1 胜联邦德国队,夺得决赛权。决赛对日本队,又是 5∶1,蝉联男子团体冠军。这场比赛,张燮林、 徐寅生各得两分,庄则栋负一盘,胜一盘。女子团体赛,中国女队七战七捷获小组第一后,进入前四名,复赛却以2∶3 负于罗马尼亚队。最后,日本队和罗马尼亚队分获冠亚军,中国队列第 三位。  单项赛,庄则栋、李富荣像上届一样分获男子单打冠、亚军。中国有三 对选手进入男双前四名,张燮林和王志良获冠军。女子单打冠军被松琦君代 夺走。中国女队员在单打、双打、混合双打比赛中都和团体赛一样,列第三。 但林慧卿、李赫男等选手已显露锋芒。  日本选手加强了弧圈球的威力,并恢复了远台长抽的凶狠打法,实力更 强了,但中国的快攻更加成熟,因此未实现从中国队手中夺回冠军的愿望。 欧洲选手不仅学习了攻球,还打起了快攻,这使马拉松式的比赛极为罕见, 但欧洲的技术风格仍在徘徊中。第二十八届:女队打翻身仗  自丘钟惠在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后,中国女队在第二 十八届世乒赛又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攻球手梁丽珍和李赫男一路冲杀打入女团决赛,对手是日本队。中国队出人意料地派林慧卿和郑敏之上阵,乒坛人士为之震惊。两名削球手以柔克 刚,3∶0 得胜。中国女队首次捧得考比伦杯。教练容国团把比赛过程喻为梁、 李两人画龙,林、郑两人点睛。林慧卿个人冲进决赛,遗憾地负于日本的深 津尚子,可喜的是与郑敏之合作为中国队获得第一个女子双打世界冠军。中国男队以 5∶0 胜罗马尼亚队后,又与日本队决赛,以 5∶2 胜。中国队由庄则栋、李富荣、张燮林出场,对高桥浩、木村和小中健。高桥浩先胜 张燮林,后胜庄则栋。李富荣对木村的一盘,前两局打成一平,关键的第三 局,李以 16∶20 落后,竟连得 6 分,以 20∶20 反败为胜。男子单打前四名中,有三名中国选手,庄则栋和李富荣像前两届一样,再获冠、亚军。中国的男子双打成绩最好,包揽了前四名。庄则栋和徐寅生 最后夺冠。张燮林和林慧卿还获得混合双打亚军,日本选手获女子单打和混 合双打两项冠军。这一届比赛,中国男女选手或得冠军,或得亚军,整体实力之强大前所未有。 朝鲜男队也获得好成绩,列男子团体第三名。至此,欧洲选手已有两届未获冠军,甚至难以进入决赛。第二十九、三十届:中国缺席日本称雄  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二十九、三十届世乒 赛,中国队未参加,致使日本队大显威风。这两届,总共 14 个冠军,日本得了 10 个。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混合双打冠军均属日本。 苏联女队员在第三十届表现出色,赢得女子团体冠军,这也是苏联在世乒赛上获得的第一个冠军;随后,鲁德诺娃和格林伯格又获女子双打冠军。 瑞典选手阿尔塞和约翰森两次获得男子双打冠军。  中国队在准备参加第二十九届世乒赛之际,“文革”来临。但此前王志 良苦心钻研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的胶皮,取得显著效果,为梁戈亮等“倒拍” 打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欧洲选手学习日本的弧圈球和中国的快攻,并结合自己的特点, 形成了全攻型打法,开始向东方挑战。第三十一届:从薄冰上走过  1971 年春天的日本名古屋之战,是中国停赛后首次参加世乒赛。中国带 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引出了震动全球的“乒乓外交”。  中国男队参加团体赛的是庄则栋、李富荣、李景光、郗恩庭、梁戈亮。 张燮林、周兰荪因年龄过大,未进此列。徐寅生第一次作为教练参赛。  中匈之战,中国先胜三盘,随后连负两盘,中国再拿一分,又丢两分, 四平。最后,第一次参加大赛的 18 岁小将梁戈亮拿下关键的一分。中国险胜。 中瑞之战,先是打成二平,中国再添两分,瑞典追成 3∶4,最后由李景光结 束激战。这两场比赛,匈、瑞两队都输在第三主力稍逊一筹上,尽管约尼尔 和克兰帕尔、约翰森和本格森打得都很出色,却难以取胜。与日本队决赛,中国队员打得好,其中李景光不仅独得三分,第七盘对上届男子单打冠军伊藤繁雄,发挥了超水平,堪称天衣无缝,打得伊藤晕头 转向,不知所措,头一局只得了 3 分,第二局只得了 6 分。中国以 5∶2 捧回 了两届没有机会争夺的奖杯,但许多人认为这个胜利是从薄冰上走过来的。 女子团体也是中、日决赛,第二盘由林慧卿对新手大关行江,关键时刻求胜心切,几次扣球出界,以 23∶25 失利。中国队终以 1∶3 居亚军。  男子单打,中国仅有郗恩庭列第三名,冠军被技术上正处上升期的瑞典 选手本格森夺走。中国女选手林慧卿一人得三项冠军,除单打外,女双与郑敏之合作,混双与才华过人的张燮林合作。张燮林此赛仅报混双一项,捧杯而回。第三十二届:中国队团体失利单打夺魁  自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中国男队夺得团体冠军后,除两届未参赛外,唯有 在南斯拉夫萨拉热窝举行的第三十二届世乒赛中国队未得团体第一。这届比赛采用了新的分级分组比赛办法,两个小组的前两名进行循环赛决定名次。中国男队在小组预赛中仅负于瑞典队,而且比分是 4∶5。虽然在 决赛中连胜两场,但成绩是二胜一负。瑞典队预赛中胜中国队,决赛时虽负 一场,成绩也是二胜一负,夺得冠军。中国队列亚军。日本和苏联队虽都是 一胜二负,也因带上来预赛成绩而分列第三、第四名。  韩国女队成绩出色,以全胜的成绩获冠军,中国女队胜匈牙利和日本队, 列亚军。  此届比赛,表现最突出的要数郗恩庭。男子单打前八名中,仅剩下他一 个中国选手。他先以 3∶2 拚掉了南斯拉夫的斯蒂潘契奇,又以 3∶1 力克捷 克斯洛伐克的奥洛夫斯基,最后决赛碰上了瑞典的“锤子”约翰森,苦战五 局终以“压反手”的战术获胜。首次参加世乒赛的胡玉兰,在决赛中干脆利 落地以 3∶0 胜格罗福娃,成为继丘钟惠、林慧卿之后第三个女子单打世界冠  军。  瑞典选手本格森和约翰森为瑞典队立了大功,前者对中国队独得三分, 后者在决胜的第九盘险胜中国选手。他俩还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中国的梁戈亮和李莉夺得了混合双打冠军,罗马尼亚的老将亚历山德鲁 和日本的滨田美穗合作,荣获女子双打冠军。第三十三届:中国女队第二次打“翻身仗”  1975 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举行的第三十三届世乒赛,是中国从男女团体第 二次双夺冠,而单项却是自第二十六届以来第一次未得冠军。中国男队 7 战 7 捷,获小组第一名,其中对南斯拉夫一役,许绍发独得3 分。决赛又对实力平均的南斯拉夫,许绍发和刚刚冒出来的李振恃各得 2 分,陆元盛得 1 分,中国队以 5∶3 获胜,第五次获斯韦思林杯。  中国女队自第二十八届首夺考比伦杯后,两届没参赛,两届失利。葛新 爱、张立、胡玉兰在此届决赛中与韩国的李艾莉萨、郑贤淑较量,结果第一 次参加大赛的葛新爱独得两分,五盘苦战之后,中国姑娘终于再次夺冠,被 人们称为“第二次打了翻身仗”。男子单、双打,中国队无一人进入前四名,匈牙利的约尼尔出尽风头,获男单冠军,还与盖尔盖伊合作获男双冠军。 朝鲜的朴英顺为她的祖国争得第一个(女子单打)世界冠军。35 岁的罗马尼亚老将亚历山德鲁和日本的高桥省子合作获女子双打第一名,中国的张立、林美群和朱香云获上述两项亚军。苏联选手戈莫兹科夫和费尔德曼赢得 了混合双打冠军。这是继第三十届夺得女子团体和双打冠军后,苏联队获得 的第三个世界冠军。国际乒联决定,从本届开始,改变以前最后阶段三强循环赛的办法,实行分级分组预赛,然后由小组前两名进行交叉赛,胜者争冠军。第三十四届:伯明翰激战  1977 年,国际乒联成立五十周年,第三十四届世乒赛在乒乓球运动发源 地英国的伯明翰举行。中国男队在分组赛碰到拥有上届男单冠军约尼尔的匈牙利队,苦战八盘,以 5∶3 胜,半决赛以 5∶0 轻取瑞典队。决赛对日本队,派使用两面不 同性能球拍的梁戈亮和黄亮、以及新手郭跃华出场,没经过什么波折就以 5∶0 捧杯。唯一的高潮是郭跃华第五盘对前原正浩,第二局以 14∶20 落后,突 然之间如得神助,连扳 6 分,最后以 23∶21 胜。  中国女队与韩国决赛时,没用上届的“奇兵”葛新爱上场,而派了张立 和张德英。葛新爱赛前上场练习,对方找来执胶皮拍的选手陪练,名单一宣 布,韩国队出现一阵慌乱,以 0∶3 失利。张德英的四盘单打、三盘双打都以2∶0 取胜。 中国选手获得双打冠军,与朝鲜选手合作获得双打冠军,法国选手获得混合双打冠军。男子单打冠军被日本运动员河野满获得。河野满是直拍两面 攻选手,打法类似庄则栋。女子单打比赛,朝鲜的朴英顺蝉联冠军。伯明翰是英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但比赛却在一个展览中心内的水泥地上举行。尽管这不符合规则要求,运动员和官员们纷纷抱怨,但均无 济于事。第三十五届:中国男队滑铁卢之役  在中国乒乓史上,自第二十六届之后中国男队唯一一次未得男子项目冠 军的,就是第三十五届。男子团体争小组冠军的比赛,中国队派李振恃、梁戈亮、郭跃华上场,以 2∶5 负于匈牙利队。胜捷克斯洛伐克队后,与匈牙利争冠军,梁戈亮换 成新手卢启伟,但还是以 1∶5 败北,仅郭跃华在第四盘胜约尼尔,得 1 分。 匈牙利队靠老将约尼尔、克兰帕尔和新手盖尔盖伊,获得了自 1952 年以来第 一个男子团体冠军。  男子单打冠军本可成为中国队囊中之物,前四名中就有郭跃华、李振恃、 梁戈亮三人。但名气不大的日本选手小野诚治先后淘汰了黄亮、鲁尧华,杀 入前四名后,又淘汰了与黄亮打法相似的梁戈亮。决赛时郭跃华大腿肌肉拉 伤,实在无法继续比赛,只得弃权。小野靠实力加运气夺冠。此后,日本选 手再也没有得过男单冠军。男子双打,有两对选手进入半决赛,运动员们也尽了最大努力,但都没进入决赛。冠军被南斯拉夫的舒尔贝克和斯蒂潘契奇夺走,亚军属匈牙利的 约尼尔和克兰帕尔。与男队相反,凡有女选手参加的比赛,冠军都属中国。女子团体赛,中国队最后以 3∶1 胜朝鲜队捧杯。女子单打,怪球手葛新爱与朝鲜的削球手李 松淑争第一,葛直落三局胜。张立和张德英拿下了女子双打冠军,混双冠军 归梁戈亮和葛新爱。尽管中国男队获两项亚军,但国内舆论认为这是一次惨败,许多人写信给李富荣、郭跃华等,批评的言辞非常尖锐。中国队从平壤回国后,认真地 总结了经验教训,决心两年后打翻身仗。三十六届:乒乓史上的奇迹  在世乒赛历史上,匈牙利曾四次囊括所有项目的冠军,但都是在项目不 全的情况下取得如此优异成绩的。自第八届项目设齐之后,唯有日本在第二 十五届获得过六项冠军。因此,中国包揽了第三十六届七项冠军,在世乒赛 历史上属首次,这也可算一项世界新纪录。  中国男队在分组赛中以 5∶0 胜法国、印度尼西亚、韩国、联邦德国、英 格兰队,以 5∶8 胜瑞典队,5∶1 胜日本队,半决赛和决赛派小将谢赛克、 蔡振华、施之皓出场,5∶0 淘汰捷克斯洛伐克队,最后以 5∶2 击败匈牙利, 把上届失去的冠军杯又夺了回来。  中国女队胜荷兰、香港、联邦德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韩国、日 本队,半决赛胜苏联队,决赛胜韩国,比分都是 3∶0,未失一局。  中国队在第三十五届失掉男子团体冠军后,卧薪尝胆,第三十六届取得 巨大成功,其原因主要在于培养了一批新人,在技术上也有创新。新秀谢赛 克、蔡振华、童玲、曹燕华、齐宝香都在团体赛中立了大功。其中谢赛克被 称为快攻制弧圈的闯将,他在团体赛中一盘未失。    中国虽包揽冠军,但其他强队也涌现一批新人,各种打法日趋成熟,把 乒乓球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瑞典男队虽只获第十一名,但在与中国队 较量的诸队中,它的成绩最好,林德、阿佩伊伦都显示了很大的潜力。这预 示着瑞典队将再度崛起。  中国囊括所有冠军,乒坛必然出现世界打中国的局面。中国要保持优势, 诸强要攻破中国的“垄断”,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课题。第三十七届:顶住世界的冲击  夺得七项冠军后成为众矢之的的中国队,在东京第三十七届世乒赛上顶 住了来自诸强的冲击,夺得六项冠军,仅男子双打奖杯被南斯拉夫捧走。  中国队在争夺小组冠军和最后决赛时,两次与新崛起的瑞典队相遇。小 组赛时中国队埋伏了蔡振华,瑞典队保留了“神童”瓦尔德内尔和阿佩伊伦, 结果,我方以 5∶3 胜。决赛,我方以江嘉良打先锋,蔡振华任主力,谢赛克 压阵。双方斗智,中国选手占了上风,抓住了瑞典队的痛处。江嘉良旗开得 胜,先打掉“神童”,谢赛克不敌瑞典头号选手阿佩伊伦,一平后,中国连 胜四盘,以 5∶1 捧杯。专家评论说,中瑞决战,打成 5∶2、5∶3、5∶4, 甚至倒过来打成 4∶5,都不会令人感到奇怪。两队水平接近,中国人发挥了 智慧,研究了战术,才获得大胜。第五盘蔡振华对瓦尔德内尔,第一局双方打到 28 平,关键时刻,蔡振华沉着冷静,果断地起板,最后以 30∶28 获胜。这一比分创造了历届世乒赛男 子团体决赛一局比分最高纪录。这是比赛争夺激烈的最好例证。女子团体由中、日较量。日本队在半决赛中经过一番苦战,淘汰了 12年来未胜过的韩国队,以 3∶1 夺得决赛权,然后决心拚力夺冠。中国队权衡 再三决定不派世界冠军童玲上场,而派出曹燕华、耿丽娟、倪夏莲等以新手 为主的队伍出战,以 3∶0 获胜。男子单打的前八名都是亚洲选手,而中国就占了 6 人,接着又出现前四名均是中国选手的局面。最后,郭跃华战胜蔡振华,成为中国第三位男子单 打世界冠军。韩国的梁英子成为引人注目的一颗新星,这位 18 岁的姑娘进入前 16 名后,先以 3∶1 淘汰了中国主力耿丽娟,继而在四分之一决赛直落三局击败了 世界冠军童玲,半决赛又以 3∶2 打败了黄俊群。连赢中国三名好手,这在中 国崛起后的各国对手中是极为罕见的。曹燕华在梁英子通向世界冠军的最后 一个台阶上挡住了她,以 3∶1 打败了这位咄咄逼人的女将。曹燕华成为中国 第六位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这届比赛涌现了一批新手,如中国的江嘉良、耿丽娟、倪夏莲,瑞典的 瓦尔德内尔,韩国的梁英子、金琦泽,日本的斋藤清等等,加上一些老将锋 芒未减,甚至又有新的提高,一些运动员在技术上有创新,这使乒乓球运动 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瑞典队大步跨进前列,成为欧洲的代表,匈牙利和英国也位居前四名。 这表明欧亚对抗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各强队实力的增强,打法呈多样化,也 给要继续保持优势的中国队提出了新课题。第三十八届:“球拍论”不攻自破中国有一些选手曾使用两面性能不同的球拍,发挥出很大的威力,但却遭到非议,有人认为是靠球拍得胜。国际乒联三十七届代表大会通过了采取 限制措施的提案。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的第三十八届世乒赛上,中国选手使用 完全符合规定的球拍,靠实力赢得了六项冠军。“球拍论”不攻自破。  实力很强的瑞典男队占有东道主之利,并做了充分准备,想战胜中国夺 冠。但中国队起用横拍削球手陈新华,打乱了瑞典队部署,加上队员发挥出 色,竟以 5∶0 大胜,中国队仅在不影响出线的一场预赛中以 5∶4 险胜韩国 队。  中国女队从预赛到决赛,共赛 9 场,未失一盘,可谓顺利,但有些局的 比分差距甚微。荷兰女队杀入决赛,获得亚军,取得了多年未有的好成绩。 有趣的是,男、女单打前八名中没有一个欧洲选手,前四名都是中国选 手(男选手中有香港的卢传淞)。江嘉良和曹燕华分获男、女单打冠军,陈龙灿和耿丽娟分获亚军。 东道主瑞典队获男子双打冠军。从各项比赛结果看,世界乒坛欧亚对峙的格局未变,但亚洲占优势。第三十九届:全世界向中国发起新挑战  以往的多届世乒赛,常出现中国选手在单项决赛甚至半决赛会师的局 面;而新德里之战发生了很大变化,五个单项仅混合双打一项是在中国选手 间争冠军。这表明,全世界在向中国挑战,以“世界”为一方的挑战更加有 力量。男子团体赛,中国队仅失一盘,包括决赛在内都是 5∶0 胜,而且决赛对手又是瑞典队。女队夺魁也较为顺利。可以说,团体赛重演哥德堡一幕,究 其原因,赛前训练针对性强,队员水平发挥好,排兵布阵又出奇谋。例如, 男队大胆使用中国式横拍选手滕毅,代替了上届的“秘密武器”陈新华,像 上次一样又“抓”住了林德。然而,单项赛出奇地艰难。被称为“世纪之战”的男子单打决赛,江嘉良先失一局后又连扳两局,第四局曾以 16∶20 落后,硬是奇迹般地追了上 来,最后反败为胜。而对手瓦尔德内尔,决赛前曾两次直落三局淘汰了中国 主力陈龙灿和滕毅,战绩之出色令人大为吃惊。女子单打,韩国的梁英子胜 了一串名手后,又苦战五局打败了戴丽丽,只是未过决赛一关,她和队友玄 静和夺得女双冠军不使人感到意外。中国获男子双打冠军却有几分运气,陈 龙灿和韦晴光在决赛的第三局已经以 18∶20 落后,因沉着冷静,力挽狂澜, 才反败为胜。  这届比赛,冷门不少。中国台北男队 5∶0 胜韩国队;上届第十七名联邦 德国男队胜法国等强队跃为第七名,还差点把世界亚军瑞典队挤出前四名; 上届第十五名的南斯拉夫女队胜朝鲜等强队,跻身前八名。这些队伍的进步, 特别是瑞典男队更趋成熟,韩国女队再度崛起,使中国队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国球”乒乓球乒乓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本世纪初,上海四马路大新街有一家文具店。店主王老板常赴海外采购 文具,一次到日本,看到了乒乓球表演,于是买了一些乒乓器材带回上海, 并在店中作示范。从此,打乒乓球的人日渐增多。这是乒乓球首次进入中国。 当时的球拍与现在的大不相同,拍型长圆,拍柄瘦长。更有趣的是板上钻有许多小孔。 早期的乒乓球运动仅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少数大城市开展。  1916 年,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分会童子部首先开设乒乓球房,有球台 九张。但一般市民无缘入内,仅资本家的子弟和有钱的大学生等少数人去寻 找乐趣。  1918 年,上海率先成立全市的乒乓球联合会和其他一些组织,不少球队 纷纷建立,并于 1923 年首次举办了比赛。比赛采取对抗方式,11 人参赛, 先胜六盘者为赢。同一年,全国乒乓球联合会在上海诞生。中国乒乓球运动 从此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关于乒乓球传入中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匈牙利选手米·斯扎巴多斯 1931 年获得了第五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赛后,由他作环球旅行表演而传到了 中国,但这种说法不可靠,因为在此之前,上海等地已有乒乓球活动。
解放前的乒乓球运动 三队一同得冠军旧中国,乒乓球运动被视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当局为粉饰太平,也曾举办过所谓的“全国乒乓赛”。1935 年那一次,赛程乱七八糟,组 织得混乱不堪。最后,职员会怕得罪人,竞离奇地宣布:上海队、澳门队和 江苏队同获冠军。怕得罪人,还是得罪人,香港队成员破口大骂组织者像“猪 一样蠢”。更有人赋诗讥讽:“一榜尽赐及第,三个锦标凑趣,大家都是贵 客,我敢叫谁生气!”与赛狗、跑马同堂  乒乓球比赛能吸引一些观众,于是有些投机商人把它作为生财之道。有 一段时间,上海跑马同人俱乐部每年办两次“乒乓香槟赛”,与赛狗、跑马 等同看待,大肆鼓吹,出售门票,以求厚利。一次,参赛的一个强队在预定 的后几场比赛时与主持人交涉,要求从门票收入中分利,遭到拒绝,于是诉 诸法律。但当时第一特区法院推事却不受理,还以轻蔑的口气说:“此种游 戏小道,不值得打官司,最好不要打官司。”当时乒乓球运动地位之低下, 由此可见一斑。光怪陆离的假乒乓  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乒乓球运动更趋堕落。1939 年,金门剧场老板见 生意清淡,就把赚钱的招数使在乒乓球上。他开设乒乓球房,招聘略会打球 的少女接待顾客,美其名曰“伴打员”,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先例一 开,就有人仿效,到解放战争时期,这种假乒乓房已有几十处。秋山杯赛拉开中日对抗序幕  20 世纪初,乒乓球传入中国上海,10 年后爱好者已为数可观,逐渐增多 的赛事引起各方注目。当时,旅沪日侨中的乒乓球爱好者已建起乒乓球组织,  想同中国人较量较量。“旅沪日人卓球协会”理事城户尚夫为促进双方交流, 与上海乒乓球联合会会长胡铁吾协商举办比赛。日本三菱洋行经理秋山捐赠 一个大银杯,日方还捐银盾一面,作为奖品。  胡铁吾和城户尚夫代表双方拟定了一本规则。双方商定,比赛在春秋两 季举行,连胜三次的一方将永远保存杯和盾。  1925 年 3 月 7 日,秋山杯揭幕。这是上海最早的杯赛,也是中国选手第 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还是中日乒乓选手第一次对抗。  日方调集精兵强将,中方以各队尖子组成中华队。当时双方都用木板拍, 以平挡为主,扣杀、吊球较少。日方正手攻击力强,反手较软。而中方除平 挡外,两面都能攻,发球和发球抢攻都高一筹。首届对阵,中华队 9∶2 大胜。 后来的比分分别是 6∶5、5∶6、7∶4、7∶4、8∶3。中华队夺得杯、盾,总比分 5∶1。上海杯赛热  秋山杯赛后,各种杯赛在上海风行。影响、规模都比较大的是通商杯赛, 虹口通商产业银行的同仁捐献奖杯,供上海乒联各队比赛时作奖品用,这是1926 年的事。后来上海跑马总会组织了香槟杯赛,上海乒联举办了联合杯 赛。古氏杯、奋斗杯、紫岩杯、中道杯、爱乐杯等花样繁多的杯赛纷纷举办, 一时成了杯赛热。流氓头子黄金荣也赶时髦,过生日竞搞了个“金荣杯”赛。 此时的杯赛过滥,还打上了金钱的烙印。中日两国首次交锋  中华队击败日本侨联队,日本国内深感诧异,便致函请中华队赴日比赛, 并派人专程来华,与中方会晤,商定赛程。1927 年 4 月 4 日,由上海乒坛好手张永祁、金季明、李传书、林泽民、黄祥发组成中华队赴日。抵大阪时,当地报纸专印了号外,报道中国队访日 消息。迎战的六支主队,以公大纱厂队最强,拥有全日锦标赛个人前五名。 中华队首战日全国学生联队,经一番激烈拚杀,中方以 3:2 告捷;二战日全国联队,竟以 5∶0 大胜。日乒坛人士惊呼遇到了强敌。  三战经验丰富的日本老年队,中华几员战将失误较多,反以 0∶5 失利。 受挫后并未气馁,以 3∶2 拚掉了“日本卓球研究会”队。征战不息,体力难 支,中华队第五场以 2∶3 败于大阪合同纺织厂队。最后一役成为关键,中方赢,则四胜二负;日方胜,则三平。此战轰动日本全国,日方抱必胜的决心出赛。  第一盘,林泽民先声夺人,3∶1 胜日方中原。黄祥发第二个出战,先得 两局,但被对方摸清了球路,连丢三局。第三个出场的是主力张永祁,对日 本亚军土谷,张直落三局得胜。17 岁的李传书抽杀极准,与日本难波一交手 便争得了主动,先取两局,难波使出看家本领扳成 2 平。决胜局双方直杀到20 平,李传书巧得 2 分,使总比分成为 3∶1。 乾坤已定。金季明最后迎战日本五届冠军藤田。金攻势凌厉,藤田打法凶狠。藤田先失一局后连得两局,以 2∶1 超出,第四局又处领先地位。金季 明毫不慌乱,以逸待劳,使急于求成的藤田连连失误。二平。决胜局,金季 明越战越勇,专压藤田薄弱的反手,取得最后胜利。  中华队远征凯旋后,给全国乒乓球运动一次大推动。广东省把乒乓球列 为省运会比赛项目,杭州举办个人锦标赛,无锡、苏州都组织了乒乓球队, 南京、镇江、北京、天津、大连等地乒乓球活动兴起,港、澳队频来内地比  赛,苏、杭、宁、沪间组织城市联赛,平、津、沪、澳间搞埠际对抗??乒 乓球运动得到了较广泛的发展。  然而,日本选手负于中华队后,发愤进取,中国选手却没有明显长进。 事隔 4 个月,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时,乒乓球被列为表演项目,中 日再战,我国选手团体、单打均告失利。1930 年再组中华队访日,又遭败绩,中国乒坛从此沉寂,直到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的乒乓球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的乒乓球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 的条件,中国的乒乓球运动获得了新生。1952 年 10 月,第一次全国乒乓球 比赛大会在北京举行,六大行政区和铁路系统体协的 62 名男女选手参加了比 赛,中国乒乓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同时,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乒乓球部加入了 国际乒坛。从此全国群众性的乒乓球活动迅速发展,国内赛事越来越多。  中国乒乓球队自 1953 年建队起,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多年来, 这支队伍的足迹遍及五大洲,通过比赛、访问、派出教练,增进了与各国人 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队 1953 年参加第二十届世乒赛,打败了奥地利、瑞典、联邦德国等队,取得较好的成绩。男子列一级第十名,女子列二级第三名。但当时未引 起世界瞩目,中国的直拍快攻打法也被认为不如横拍全面。1954 年,中国队去匈牙利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总分仅次于匈牙利,占第二位,开始引起国际乒乓球界的注意。翌年在华沙参加第二届 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中国选手战胜日本、罗马尼亚、法国的优秀运动员, 名次列前茅。第二次参加世乒赛,中国男队列第二十三届一级第六名,女子升为一级队。第二十四届又有进步,男子列一级第四名,女队由一级第十一名升为第 三名。容国团在第二十五届世乒赛上赢得男子单打冠军,成为中国乒乓球乃至中国体育的报春花,引来中国乒乓球和中国体育飞速发展的新局面。这一届, 中国队还夺得了 5 个第三名,6 名男队员进入前 16 名。1961 年春,中国队集训了 108 将,及时培养了几名弧圈球手,研究了对付弧圈球的办法,并着重对近台快攻打法的运动员进行了针对性训练。当第 二十六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时,中国选手以新的姿态投入战斗,获得男子团 体和男、女单打三项冠军。  中国成为世界乒坛的强者,结束了日本称雄的历史。中国广大乒乓球运 动员和爱好者为之欢欣鼓舞,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乃至儿童纷纷拿起球拍,一 股能量极大的乒乓热在中国兴起。  对于中国选手在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上的胜利,有人说是占了“天、地、 人”之利,以后的世乒赛才是对中国选手的真正考验,许多人用怀疑的眼光 要看中国的冠军能否保持。第二十七届世乒赛,中国队捧回三个冠军杯,第 二十八届已是“三连冠”,女子也打了“翻身仗”,首获考比伦杯。国际舆 论已经公认,中国是“世界头号乒乓球国家”,许多怀疑者折服了,新闻界 评论说,中国人在外国也行。他们的胜利令人信服,使人们在赛场上看到了  旭日东升般的新中国。 正当乒乓球进入鼎盛时期的时候,一股难以抗拒的寒流刮来,春意盎然的乒乓球界遭到无情的摧残。比赛停止了,身怀绝技的运动员们无缘参加第 二十九、三十届世乒赛。就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乒乓球运动并未停止,许 多人仍在悄悄地苦练球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使中国乒乓球队 得以重返世界乒坛。  从第三十一届至三十五届世乒赛,中国队分别获得 4、3、2、3.5、4 项 冠军,第三十五届还丢掉了男子项目的三项冠军。从中国队成绩的变化中可 以看出,欧洲已东山再起,亚洲一些强队也冲入前列。这期间,中国队学习 了欧洲弧圈球结合快攻与快攻结合弧圈球的打法,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的直 拍快攻打法,培养了多种类型打法的新人。  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中国队囊括了全部七项冠军,“创造了乒乓球历史 的新纪元”,此后的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届三届世乒赛,都是捧回六 个冠军杯。  在 20 多年的世乒赛中,中国队顶风破浪,历久不衰,涌现了一大批具有 世界水平的人才。中国乒乓球队不愧为勇攀高峰的队伍,不愧为中国体育的 一面红旗。或许,中国乒乓球队得的冠军太多了,以致世界诸强队都把中国作为主要目标,形成了“世界打中国”的局面,这给中国队保持优势带来许多困难; 国内许多人认为,乒乓球队拿冠军是理所当然之事,不拿冠军才是新闻。乒 乓球队拿冠军失去了新鲜感,乒乓球项目也失去了它应得的重视,终于出现 了“危机”,先是少年队的失利,接着是国家队受挫于汉城亚运会。对于危机,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有关方面不重视,有的认为打球的少了,等等。中国队总教练许绍发认为,现在的危机主要是尖子太少, 急需技术组合全面的、具有世界高水平的尖子,这个问题如解决得好,中国 乒乓球将继续保持长盛,否则将出现一段时间的低潮。中国乒乓球的未来是大有希望的。现在,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许多新信息已被基层教练员接受,甚至被送子女打球的家长们接受了,在少年选手 们中间已扭转了打法单调的局面,而向全面的新的技术组合的方向发展。他 们中间可能涌现一批优秀选手。但是,只要中国保持着优势,就必须迎接来 自世界的挑战。中国乒乓球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乒乓球协会,简称中国乒协,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全国 性业余组织,受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领导,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 中国乒协以提倡乒乓球运动和发展与各国乒乓球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为宗 旨,主要任务是:在全国大力开展群众性特别是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努力提 高乒乓球运动技术水平;指导发展全国乒乓球训练网;承办国际和全国乒乓 球赛,向外国派遣教练和聘请外国专家;加强与国际乒联、亚乒联盟及其所 属机构的联系,开展与各国的技术交流,积极举办、参加国际乒乓球竞赛和 训练活动;检查国家集训队的训练、竞赛和科研工作;审定运动健将和国家 级教练、裁判员;选派裁判参加国际比赛,选拔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修改我国乒乓球竞赛规则、规程等。  中国乒协于 1955 年成立,会址在北京,首任主席是陈先,现任主席是徐 寅生。它的常务委员会下设教练、裁判、科研三个常设的工作委员会。    1952 年,我国以中华全国体总乒乓球部的名义参加国际乒联,中国乒协 正式成立后即改为中国乒协的名义。中国乒协还是亚洲乒乓球联盟秘书处的所在地。球迷不计其数  从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一股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乒乓热席卷中国。许 多地方,每个工厂,甚至是二三十人的小厂,每个基层机关都有乒乓球台。 北京的街道上常见学生边走边挥动球拍的情景。乒乓球比赛往往比精彩的电 影、戏剧更吸引观众。从乒乓球消耗量来看,仅 1956 年第一季度各地向上海订购的乒乓球就有15 万多罗(一罗有 144 只)。 全国各地基层的比赛数不胜数,单单北京市西城区组织的一次职工乒乓球赛,参加者就有两万之众。上海市 1961 年参加基层乒乓球赛的人数达 60 万人次。许多地方,工人、农民、干部、教师、学生、售货员中都不乏乒乓 球爱好者。父子、母女、兄弟、姐妹,乃至夫妻一同练球、参赛的屡见不鲜。 中国的乒乓球爱好者真是难以计数。与弧圈球较量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60 年代,弧圈球发展阶段。日本刚发明弧圈球,就想在第二 十六届世乒赛上压住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中国在赛前发现了这一秘密武 器,提前研究制定了策略:一是抢攻在前,控制落点,尽量减少给对方造成 拉弧圈的机会;二是对方拉弧圈,则以快推、快带回击,尽量减少失误和避 免让对方连续拉弧圈球。实践证明这一策略是成功的。中、日比赛,日本选 手使用弧圈球占总分的 26%,得分率 56. 5%;因使用不多,虽赢了些球, 但优势甚微,以 3∶5 负于中国队。到 60 年代中期后,逐步弃守为攻的欧洲 选手学了弧圈球,但仅是正手拉,威胁不大。这个阶段,中国略占上风,保 持着一定的优势。第二阶段: 70 年代,欧洲弧圈球飞速提高。欧洲人把弧圈球发展到新高度,对上、下旋球都能拉,逐步形成两面拉弧圈和弧圈结合快攻打法。1970 年底,中断四年比赛的中国队在斯堪的纳维亚比赛中负于匈牙利,尽管三个 月后夺得第三十一届世乒赛男团冠军,但那是从“薄冰”上走过的。瑞典本 格森夺得这届男单冠军。匈牙利队在第三十五届两胜中国队获男团冠军。他 们使用弧圈球的比例远高于止步不前的日本队。这个阶段,中国队很早就提 出速度与旋转对抗的问题,认识到必须提高速度,但对付弧圈球仍停留在防 御的相持上,缺乏有力的进攻,与 60 年代比已失去了主动地位。这一阶段在 技术实力上形成了欧亚对峙。  第三阶段:80 年代,欧亚弧圈球继续发展。第三十五届世乒赛,中国队 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与弧圈球对抗的相持能力弱,怕对方拉弧圈球。总结 后认识到,提高对付弧圈球的能力是关键一环,特别是攻打弧圈球的技术。 我国选手练出了进攻弧圈球的新技术,如谢赛克、李振恃等侧身或正手攻打; 郭跃华、蔡振华等反拉弧圈球。第三十六届世乒赛,中国囊括全部七项冠军, 这些新技术起了很大作用。这一阶段,我国选手在对付弧圈球上取得突破性 的进步。但由于欧洲选手将速度与旋转完美地结合起来,技术更趋成熟,世 界乒乓球运动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比较全面、战术变化多样 的方向发展。我国选手,特别是男子,在技术上已没有什么优势。中国乒坛的一场“大辩论”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乒乓乓天下无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