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工科相比于汉诺威大学的工科哪个好?TU9真的很重要吗

德国精英大学里的大学是样样都好吗?
他们各自有什么劣势呢
我非精英大学学生,只是无聊的时候研究了一下相关的信息。首先,德国精英大学的头衔不是终身制的,比如卡鲁、哥廷根和弗莱堡在2012年的第二轮评选中就落选,精英的称谓只是暂时的,从2006年评选至今,大概是5年重新竞选一次。其次,这个评选分为三部分,分别考核由大学申报的精英大学(Zukunftskonzepte),申报如何把大学建成国际一流大学的方案精英研究集群(Exzellenzcluster),申报各校的强势学科或跨学科精英研究生院(Graduiertenschule),申报培养后备研究人员的研究院只有以上三个项目都申报且都通过评审的大学才授予精英大学称号。比如我所在的大学在上一次评审中三个项目都申报了,看新闻还志在必得的样子,结果在精英大学(Zukunftskonzepte)一项上还是落选,只拿到精英研究集群精英研究生院两项资助。而其他没能选上的大学也都是类似的只拿到后两项或其中之一的资助。而这些“精英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区别就在于普通大学在规划大学建设的一项评审中没有成功。我看当时评选后公布的通知中,并不是所有高校都申报评选,在2011年的初选后,2012年,只有64个精英研究集群入围,批准了43个,63个研究生院入围,获选45个,而进入精英大学评选的只有16所大学,包括2006年和2007年已经入选的9所,以及后来新申报的7所,最后16选11。这一次的评选有照顾原东德地区和北德的意思,不然都要被柏林和南德两州的高校垄断。具体的分布如下图所示:*图片和数据来源:DFG*图片和数据来源:DFG最后再来回答精英大学是否更好的问题。在有选择和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图中红色标识的精英大学。尤其是想来德国读博的同学,可以查看相应的大学有哪些对口的精英研究集群(Exzellenzcluster)和精英研究生院(Graduiertenschule),图中蓝色和淡蓝色标识的项目基本都提供奖学金,可以用英语进行研究,而且整合了全校或一个地区较为优秀的老师。在不了解哪所大学和专业师资更好的情况下,这两项标准可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柏林自由大学获选的7个研究生院中,我稍微了解两个文科研究生院是Friedrich Schlegel Graduate School of Literary Studies和Graduate School of East Asian Studies,他们的师资阵容就比较豪华,国际化交流也做得不错。还有海德堡大学的精英集群“Asia and Europe in a Global Contex”,对于想走项目读博的文科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加上我自己在美因茨、埃森、汉堡、海德堡和柏林几所大学的观察来看,海德堡和自由大学对学生的指导和关怀确实更好一些,也更有“研究”的气氛。比如下图是自由大学这学期开的一个Ringvorlesung,这样的师资配备,对我一文科生来说,看着就心动。*图片来源:FU Berlin*图片来源:FU Berlin当然,精英大学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教授的教学减半,把主要精力投入科研,那对于本科和硕士阶段还要上课的学生来说就是不利的,要约个教授谈个论文也的确是难。看报道说2016年还会讨论是否继续下一轮评选,如果继续的话,那图中那几所方块堆得越来越多的大学,在资金的扶持下,只会变得更好,也会逐渐拉大与其他大学之间的差距。德国这几年为了拉拢科研人才,又弄出一个“亚历山大-冯-洪堡-教授”(Alexander-von-Humboldt- Professur)奖的评选,誓与诺贝尔一比高低,诺贝尔奖金是100万欧元左右,而入选“洪堡-教授'则是每人350万到500万欧元不等,发给教授自己组建团队搞研究,虽不能挪用经费,但每年的年薪可高达18万欧元。有志于读博的同学可以在
里寻找各自方向的大牛。大家留学的目的不同,有的刷文凭,有的要回国,有的要留下找工作或移民,有的要继续从事研究,那对于后者来说,精英大学可以提供一个较好的研究平台和环境,能认识更多优秀的同行,也更有国际化的视野,这点可从这些大学的国外合作高校一探究竟,有好的平台,以后去其他国家或地区深造也更方便一些。
简单介绍一下德国的“卓越计划”(Exzellenzintiative),也就是常说的“精英计划”吧。PS:本回答仅限于对卓越计划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分析()先更正一个说法,在德国官方是没有“精英“大学(Elite Uni)这个说法的。德国媒体和大众采用的叫法一般是“Exzellenz Universit?ten”(卓越大学)。但中国媒体翻译过来就成了“精英”大学。而那所谓的9所(现在是11所)“精英大学”其实准确的说是指由“卓越计划”三个项目之一的“未来构想”(Zukunftskonzepte)所资助的大学。另外“精英大学”和“TU9”是两个不同的概念,TU9是德国理工类顶尖大学联盟,仅仅是高校间的一个学会(TU9联盟高校互认学历)并不体现国家意志。其中四所才属于“精英大学”即:亚琛工大,卡尔斯鲁厄理工(12年落选),德累斯顿工大,慕尼黑工大。其余五所为:汉诺威大学,斯图加特大学,达姆斯塔特工大(TU Darmstadt),柏林工大(TU Berlin)布伦瑞克工大(TU Braunschweig)。有些中介将这五个大学也归入“精英大学”之列是错误的(为此而提高中介费用是错上加错,该打屁股)。TU9可以说是德国工程类科学的顶级高校,全德57%的尖端工程类科研项目,51%的工程类毕业生都出自TU9。除布伦瑞克工大外,其余TU9成员都受“卓越计划”资助。“卓越计划”的前身是前德国教育部长布尔曼于2004年提出的“精英大学”计划。通过联邦政府对德国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学整体资助,改善德国大学在尖端科研上资金、人才短缺的窘境,提升德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改变德国大学在世界高校排名中的尴尬地位(无一所大学入围50强),以期打造出能和哈佛、普林斯顿等美国精英高校相抗衡的德国大学。但是这一计划在提出之初就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我们知道,传统上除艺术、神学、师范类高校外,德国高校主要分为综合性大学(Universitaet)和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前者注重科研,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后者注重应用,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这一功能性差异之外,德国同类型高校之间并不凸显等级差别。大学主要按照学生人数和规模向州政府申请经费。也就是说,没有好大学与坏大学之分,只有专业的好坏。(德国高校排名也是根据专业好坏来排的,具体可以参见CHE的排名方式)以信息学(Informatik)为例,最上为选定的排名条件1、专业学生总人数;2、学习质量;3、学生得到的辅导;4、毕业率;5、国际合作。绿色表示优秀,黄色表示良好,图里没有的灰色圆圈表示垫底,短横表示没有数据。这里的排序是按照alphabetisch(字母顺序)排的,右边nach Ranggruppe 就表示按所选条件综合排序。网址;也就是说,德国高校传统上奉行的是“民主和平等”,体现的是一种“整体高水平”(参见2005年上海交大的国际排名,前50内无席位,前100名5个席位,前500名40个席位与英国持平)。而引入“精英大学”这一说法显然会打破这种传统。高校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并向“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差异化”和“多元化”是好事,德国各界反对的其实是“精英大学计划”中对少数高校的“整体资助”。德国各个联邦州和高校校长联席会议(HRK)主张的是建立“精英系”而不是“精英”大学,即有选择的资助大学的现有优势项目。而且由于德国各州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说是南高北低,西强东弱。各州为争取各自利益也与联邦政府争执不下。同时从文化方面讲,德国在二战后大众对“精英”(Elite)一词非常反感,因为纳粹就自诩精英,“元首”希特勒就是他们的代表。尤其在60年代民主思潮的影响下,“精英”一词已成为一种贬义词汇。扩展到院校文化方面,高校也就秉持民主与平等的观念,不做高低之分。所以也就没有形成像英、美等国的精英院校。为了平衡各方的利益,在联邦和各州经过漫长的博弈之后,双方于日最终通过了《联邦与各州促进德国高校科学与研究的卓越计划》(德文名有三行,就不打了)简称“卓越计划”(Exzellenzinitiative)(Exzellenz是德文exzellent卓越的的名词形式)。去掉了敏感的精英大学(Elite Uni)字眼。第一阶段(年)资助总额为19亿欧元(联邦出资75%,各州出资25%),资助内容也由资助整体大学拓展为三个部分:1、研究生院(Graduiertenschulen):资助一些优秀的博士生培养项目,培养年轻的科研后备人员。为博士生进行国际化、跨学科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计划共资助39个研究生院,共计资助2.237亿欧元。2、卓越集群(Exzellenzcluster)主要支持大学建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研究及培训机构,重点发展所资助高校的特色强势学科。提高对尖端人才的吸引力。共计打造37个卓越集群,资助11.798亿欧元。3、未来构想(Zukunfskonzepte)这一部分其实就是“精英大学计划”的变体。第一阶段共资助9所大学,即慕尼黑工大,慕尼黑大学,海德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柏林自由大学,哥廷根大学,亚琛工大,康丝坦斯大学。计划帮助这些大学拓展各自强势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奠定这些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九所大学第一阶段共计获得5.656亿欧元。第二阶段(年)共计资助27.2亿欧元,共有45个研究生院、43个精英集群、11所精英大学获得资助。从资助的金额来看,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卓越计划的第一个短板:资金依然捉襟见肘。第一阶段19亿欧元要分配给39个研究生院,37个卓越集群和九所大学,并且是五年的总资助金额。网上搜了一下,清华大学2013年仅科研经费就达到39.31亿元(约5亿欧元),而“未来计划”中的9所精英大学5年才共获5.6亿欧元。德国大学要想凭这点经费就“赶英超美”无异痴人说梦(但是呢,德国奇葩的地方在于他的独立研究机构极其牛逼,比如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其科研水平仅次于普林斯顿。这些机构并不从属于大学,也不从事教学,每年都可以获得相当大一部分的政府拨款。所以德国整体的科研实力不容小觑)。但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忽视”卓越计划“给大学带来的象征性资本—声誉。获得“精英”声誉的机构更有可能获得更加优秀的生源、聘请到更加杰出的教授,以及吸收到社会上更多的经济资源。比如生源上面,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留学生数量从2006年至2012年由4160名增加到了5871名。社会上面,一家巴伐利亚公司宣布,承担慕尼黑工业大学高级研究所办公大楼的全部经费。(来源GWK,图中为卓越计划第一阶段的情况)从这张图中我们不难发现,精英计划的第二个短板在于资金投入在地区与校际之间不平衡。DFG(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机构之一) 主席魏纳科尔教授(Ernst-Ludwig
Winnacker)强调:“卓越计划资助对象的评选完全依据学术本身的卓越性”,委员会只以学术的标准来决定资助对象,不考虑地区比例和各联邦州特殊的利益。所以资助项目集中于西德,东德地区只有6个研究生院和3个精英集群(其中两个还是洪堡大学与自由大学的合作项目)入选。精英大学集中于巴登符腾堡(4席)和拜仁州(2席),获得未来计划资助的精英高校同时也无一例外是“研究生院”和“卓越集群”受益者。总的来说是富州出强校,强校出精英。精英计划第三个短板在于重理轻文(来源GWK,图中为卓越计划第一阶段的情况)我们看到人文和社会科学在研究生院中所占比例不到三分之一(11个),在卓越集群中约占六分之一(6个)。 造成这种原因的一方面是,此次评选从其理念上来说,非常重视大学科研单位尤其是校内外科研单位之间的跨学科合作,而人文社会科学在大型科研联盟中的合作还很少;另一方面,理工科学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更加依赖于大型的科研设备和仪器,需要有高昂的资金投入,人文学科的研究工作并不主要依赖于科研经费而在于时间。对理工科和自然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投入,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科研成果,最容易实现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提高知名度(Sichtbarkeit)(所以中德大学都是一个尿性,文科狗一声长叹)。最让人担心的是,卓越计划对促进德国大学差异化的消极一面也开始呈现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横向来看,高校功能开始向”纯科研型“和”纯教学型“分化。德国古典大学观认为大学的使命在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除了自由以外,研究和教学的统一,亦即研究者和教师的统一,可视为德国大学的支柱。只有教师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才真正称得上大学教学或大学学习。”(威廉·冯·洪堡) 但通过研究卓越计划的三条资助线我们不难发现,卓越计划的全部内容都旨在实现顶级科研,几乎没有涉及任何改善大学教学的内容。那些成功申请到”卓越计划“项目资助的大学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改善科研环境。而在申请资助中失利的学校将把更多的注意导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毕业生人数,以此来向州政府申请更多的经费(毕业生人数仍是政府资助的重要指标之一)。纵向来看,高校间的等级分化将会加剧。正如上文所说,研究型和教学型的功能分化将引发学校间等级的分化。大学有很大的可能被分为 ”精英大学“,拥有研究生院与精英集群的大学以及”可以说是垃圾“的其他大学(Georg Markel语)。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等级分化还没有Georg Markel 预想的那样严重。但大学间的“甲级梯队”和“乙级梯队”已经显现。即便是在获得“卓越计划”资助的大学中间也存在着等级差异。(来源GWK,图中为卓越计划第一阶段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亚琛工大、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双雄几乎瓜分了资助总金额的三分之一。而表中的前20席事实上已将资助款瓜分殆尽。而且鉴于各方承诺为卓越计划中受资助的大学提供后续资金,这一不平衡还将加剧。比如哥廷根大学虽然在第二轮评比中落选"精英大学"名号,但下萨克森州宣布将拨款3千万欧元用以继续资助原定的“未来构想”计划,以确保哥廷根大学在落选后仍能保持“精英大学甲级梯队”的位置。这笔资金的筹措无疑会给个联邦州造成不小的压力,同时也会进一步挤压普通大学获得州政府资助的金额。大学等级的分化同样会反过来促进功能的分化。“科研”将与“精英”挂钩,“教学”将与“普通”挂钩。“普通”大学的科研经费将面临短缺, 因为政府在发放资助时更加注重第三方经费(Drittmittel)的份额(即高校吸纳民间资本的能力),而有“卓越计划”加持的大学更容易获得第三方机构的资助。这样一来极易导致高校间的马太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在教学方面,科研成为了“精英”大学的核心工作。教学既非获取第三方资金的重要因素,也不能为国际排名做出贡献,重要性日益下降。科研人员要求减轻教学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例如有分析报告表明,几乎所有的精英集群中新聘的教授教学任务都减轻了一半以上。但有数据表明,大部分的“精英”大学学生人数并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得到的指导将会更少,特别是本科学生。因为卓越计划关注的重点在于培养以博士生为主导的科研后备人才,本科生毕业后大部分都将回流入社会极少有人会从事科研。而“普通”大学的师生比同样不容乐观,德国经过90年代末期的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井喷,大学校园人满为患,某些专业的师生比可以达到惊人的1:150。我们可以说,德国大学生的总体平均质量正在下降。学生中当然不乏抱怨之声。下图是我参加维尔茨堡大学夏令营时所拍(这里是男厕所,嗯,拉屎的时候无聊恰好看到。。。)图中铅笔所写的是某位厕友(好羞耻。。。)的吐槽,大意是维尔茨堡大学已失去了昔日的荣光(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曾在这里任教),这里的学生接受的不是高等教育而是职业教育。大学生都成了国家的炮灰,老子在这学的没意思。文末还签了名,权当以屎会友。(德国大学的厕所文化还是很有意思的,每个厕所隔间都有不同的涂鸦。有段时间我甚至迷上了拉屎。。时的沉思。。。节操又掉了)。虽然德国政府也意识到了上述问题,在2009年推出了与卓越计划配套的、旨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精英教学”项目,10所高校获得三年共1000万欧元的资助。仅从金额来说,这个计划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也算是一个好的信号。结语迄今为止,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德国暂时还没有所谓的精英教育机构。”精英“大学们虽然获得了大量的资助,但出于政治和民意上的考量,卓越计划还是被分成了三个资助主线(F?rderlinien),增加了获益学校数量,造成了资金的分流。虽然获胜高校提高了名气,但是短期来看对高校等级的形成影响有限。德国高校仍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整体高水平“的态势。如何兼顾”尖端精英的发展“和”整体高水平“将会是德国教育界长期争论的话题。万幸的是德国并没有想在精英化这条路上一直走到黑。2007年开始施行的征收学费的政策也因民众反对而最终停止。对广大留德学子来说,”精英"大学确实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招牌。选择学校的时候个人建议,假如没有名校情结,对科研也没什么兴趣(揍四我!),还是以专业和所在城市作为参考依据。大城市(娱乐多)配上好专业(能赚钱)还是很有前途的。本人毕竟只在德国待了一个月,没法为大家带来生动活泼的实例,所以大家在申请学校上有什么问题就别问我了。我也不造啊。。。另外,还是建议大家自己申请大学。中介大多是个坑。德国大学不是美国大学要挑你家庭出身,要求你多才多艺,还有一大堆有的没的的。德国教育界希望的还是一种大众教育,让每个有大学梦的人都上得了大学。外国学生只要分数够,语言过关,专业能称得上Es macht mir Spass就能申到理想的学校。祝大家申请顺利,德国留学愉快吧!Viel Erfolg und viel Spass!主要参考文献 张帆 2007 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王乾坤 2008 变革中的德国大学发展理念与范式俞宙明 2013 德国精英倡议计划和高校差异化进程郑春荣,欧阳凤. 2014. 精英倡议计划对德国高等教育差异化的影响分析Bericht der Gemeinsamen Kommision zur Exzellenzinitiative an der Gemeinsame Wirtschaftskonferenz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在这寒冷的双11的前夜,一个寂寞的单身狗还在勤勤恳恳地码字,你们难道就不该给缺爱儿童一个赞吗!!----------------双十一分割线------------------补充介绍一下:维尔茨堡大学的生命科学项目受到研究生院的援助,同时维堡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法兰克福和慕尼黑)。维堡大学的食堂在全德高校食堂评比中名列前茅,可以说是“精英食堂”(这点灰常重要)。个人还是非常喜欢维堡的,推荐一个。哈哈哈。图为维堡市政厅附近景色(图片来自基友)图为维堡大学教学楼内景
建议大家答题的时候能考虑下:精英大学是怎么选出来的?你搞清楚这个问题就知道精英大学其实就是个名字。从政府那边拿点钱。这钱还有代价(比如女生比例)。很多钱多的比如KIT和G?ttingen其实压根看不上这么点钱。不会为了这么点钱额外去改变一些东西。所以,后来落选了。所以,这名字真没意义。
在精英大学就读,在非精英大学读完硕士(和最高票是校友)。我觉得精英大学至少有两点不好:1.学生太多 2.考试什么的卡得很严。关于学生多的问题,楼上很多同学讲得很好了。我这学期导师有一门课,一门Hauptseminar居然有一百多号人!!我这种小城市大学来的哪见过这市面?!这还怎么讨论?听都听不清了!我原来小城市,十几二十个人上一门课,多惬意啊!至于第二点,就有很多幺蛾子可以说了。首先,精英大学似乎有一套标准化的考核机制,什么要拿一个学分就是写课程报告啊,两个学分是写小论文啊,三个学分是课程报告加中论文啊,四个学分是………………我原来的小城市:你要模块考试还是参与课程证明?前者:写论文/考试;后者:写课程报告。so easy!不仅程序复杂的要死,而且精英大学自然也高手如林,如果你刚来德国,德语还不利索,就直接扔到精英大学一堆高材生(就算他们不是故意都来这个学校的,人多了,比例上也自然多一些强人不是?)中间,一定被老师虐得酸爽。在不那么出名的大学里,学生不多,老师和学生基本都认识,打起分来自然会有点小小人情在里面,加上老师也知道你的外国人身份,下手肯定不会很狠。精英大学里面动不动几百号人,试卷都改晕了,谁知道你是谁啊?!果断德国人的标准改改改!该挂就挂挂挂!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读本科和硕士,而且未来打算读博士的,不妨去不那么出名的,适应一下,读博了再去大风大浪,而且到时候大学的课也与自己无关啦!
来德国读书基本不用考虑学校排名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教育体制决定了就算是精英大学,TU9什么的跟别的学校也没什么本质差距,举例说吧,国内的本科生要申请美国的长春藤或者top20,不是985的尖子生基本上就不要想了,而德国这几所精英学校里面各种国内2本学校毕业过来的学生太多了。我所理解的真正精英学校肯定是严进严出。如果以毕业找工作移民为目的,宁愿选南德的FH念别去东德Uni念。我认识不少南德不知名FH毕业的很容易找到不错的工作,在就业这点上精英大学也没有特别优势,不过鉴于国人热衷各种排名,能去精英大学TU9还是去吧我本人FH master毕业在南德作工程师,国内985工科毕业, 以上都是经验之谈不是酸葡萄心理。
谢邀哦~~德国的uni水准都不低,精英大学的综合实力确实强,但更多的是具体看各个专业的排名,一个优秀的教授也能吸引很多学生报名某个专业~教授的名气甚至能对以后找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德国所谓的精英大学也是因为他的历史背景造就的,比如哥廷根大学就因拿诺贝尔奖人数多而著名,多为理科的数理化,因此很多名人的故居也在那里。
德国老牌专业比如机械,汽车专业,放到哪个大学都很优秀。文科类的日尔曼文学,法律,哲学等等也都属老牌专业,一般的大学和名校差别不大。很多德国人上大学不会在意什么排名,更多都是就近原则。南部的人很少会选择北德的学校,一个passau的人肯定不会去kiel念。除非他要选的专业周边附近的学校没有。我以前就碰到一个杜伊斯堡的mm来柏林求学,原因就是柏林才有她要选的什么戏剧文学专业。
再说tu,就是工业大学,这是德国后起之秀,以工科见长,可以说是基本没有文科院的大学。有的是从uni改名到tu过来的,我知道的多特蒙德tu就是这样,二十多年前只是一个uni。还有要提的连德国人听到都会竖起大拇指的牛掰学校就是卡尔斯鲁厄和亚琛,严格到一定境界,能毕业的人都是牛到不行的。如果是中国人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去念,本身他们对外国学生门槛就会相对高一些,去读慕尼黑出来的也都一样了。在tu学工科比如机械,自动化,电子之类的,跟在哪个tu读关系也不大。tu本来就是专攻这类学科的。
最后还想说的是,有的专业在tu和uni里都有,可能会有人问要如何选。就我个人觉得,uni强调的偏重理论,而tu着重实践。举个例子,informatik在uni里是从老牌的数学专业分出来的,显然在uni的info课程多半是应用数学。在tu就不同了,实验课会增多,projekt也会比uni的多至少三分之一。
希望这些回答能给看的人有所帮助。
显然不是,德国大学之间的差距比较小,精英大学这个称号在德国本身也较少会有人提。每个大学的侧重点都不一样,总体来说,工科比较好的大学是TU9大学,理科医学比较好的是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大学,维尔茨堡大学,图宾根大学,哥廷根大学等传统的较为古老的大学,经济管理方面比较好的是曼海姆大学,康斯坦茨大学等,文科方面不是很了解
去八一八他们的历史, 找到传统优势项目. 比如参考各专业的世界排名什么的, 就是上网搜索的事. 另外要说"不好"的地方, 有一个共同点大概就是本科生参差不齐的水平了. 我虽不是本科生, 但也碰到过挂科太多退学/转学的本科生, 以及从当助教的同学那里听说的本科基础课程挂科率(&1/3). 还有听同学说的本科入学的低标准松要求, 基本上只要有普通高中毕业的Abitur就能上学的节奏. 如果你是去读本科的话那就要注意这一点, 你的同学并不是进了这学校就个个都是大牛了. 不要给同学带进沟里去了. 除了学生之外, 有些教授的讲课水平也不敢恭维, 当然这个毛病相信是个学校就逃不过. 有些课程学时有限, 却要求你掌握太多的东西. 设想你连微积分和线性代数都不熟的情况下一门课让你掌握分析力学+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基础这样的情况.
想多了吧。精英大学,评选最重要的目的是有计划,然后国家多拨钱支持。我觉得应该会蛮有前途的,但是好不好么··· 看专业。再说,来德国留学的已经够苦逼了。如果能扛下来,绝对会比较牛逼的。无论专业。所以,我觉得不要太在乎这个所谓的精英大学。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旅游目的地
签证移民大全
德国科技为什么这么厉害?盘点德国科技十大名校
众多德国知名大学承载了自二战以来的大部分机械科技研发,并使科技成果得以应用,所以德国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产品出口国,依靠成品机械以及机械技术产业出口使得德国经济始终稳居世界前三位。奔驰汽车、宝马汽车、林德叉车、大众的整条成熟品牌生产线以及遍布德国波罗地海海岸的大小造船厂都有产品销往中国及世界各地。德国制造更是成为品质的保证。机械制造在德国是最大的专业,德国高校对他的重视程度在对其投入的科研经费中有清晰的体现。以亚琛工大为例,亚琛工大截止到2007年有5448名学生注册机械制造专业,科研工作者20人左右,每人平均研究经费为2024000欧元,这足以看出德国社会和大学对这个专业的期望。同时,大学更花费重金建设一流的实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竞争力。【德国留学机械制造专业介绍】高投入的结果是高回报,达姆施塔特大学新研发的汽车新能源利用系统使未来的汽车不依靠传统能源就能飞驰在路上,有效地解决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亚琛工大参与研究的新型发动机被应用在空客A380上,打破了人们对于大型客机速度的固有想法;慕尼黑工大设计的全新宝马概念汽车在人们的眼睛里就是天外来客。各种传统的精密机械也在逐年进步,电子显微镜把成像率又提高了几十倍,机械手术刀也逐渐被应用在临床手术上,测绘仪更把误差缩小了几个单位。这些有关机械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使人们生活得更加和谐。在德国高校中学习机械制造的中国留学生在学成后在各行业中也都有独特的建树。新任科技部长万钢毕业于克劳斯塔尔工大,学习汽车制造,毕业后先在德国奥迪汽车工作多年,然后回国在同济大学主持新能源汽车工程,后任校长。德国的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历来都是国内外各大中型企业最抢手的资源,因为他们知道:获得了在德国学习过的机械专业毕业生就意味着获得了公司最稳定的基石,也就注定能赢得未来。【德国留学机械专业十大牛校】德国哪所大学最好?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各个学术领域有其各自的优势。那么德国经济周刊评出的机械专业最好的十所大学是哪些呢,他们分别有哪些突出特点,有分别以何见长呢?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1:亚琛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理工科实力强劲,电子、机械制造方面排名一直名列德国第一。其机械专业和亚琛工大本身有着同样的悠久历史,建于1870年10月。学校机械学院拥有大量的科研项目,它们涉及300多个专业领域,代表着当今研究的前沿。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2:慕尼黑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国际声誉方面,位居全德第一,是最受国际学人喜爱的德国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是“柴油机之父”狄塞尔,“制冷机之父”林德,“流体力学之父”普朗特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母校。世界及牛人出身于此,其机械研究的水准自不必说!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3: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的计算机和机械专业一直位于德国大学前列。汽车工业的先驱卡尔·本茨。他于1860年至1864年就读卡尔斯鲁厄大学,1885年他制造了第一辆汽车,1914年卡尔斯鲁厄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头衔。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4: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被誉为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其传统强项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工程领域学科等在欧洲乃至世界相关领域具有很大影响力,在德国企业界的声望多年位列一二,被誉为德国最受企业欢迎的大学。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5: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距离大众汽车总部最短距离仅18公里,其机械专业为德国重点科研机构之一。该大学的汽车研究所在国际上颇具盛名,不仅在传统的车辆传动方面有所贡献,该研究所还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研究团队的重要一员。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6:斯图加特大学斯图加特大学是一所位于德国新兴工业区斯图加特市的高等院校。学校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大学建在全德国最有名的精密化工机械区,坐落着许多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如戴姆勒-奔驰,博世,保时捷,汉莎,IBM,SONY,军用器械、坦克车、重工业组件工厂等。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7:柏林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光辉的历史。主要科研成果有:低压技术、汽车制造的新技术、汽车排气、和机床运动学理论等。著名的甲壳虫汽车,也是在柏林工大研发出来的。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8: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前身是德国北威州州政府在1962年建立的技术学校。如今已发展成尖端科学的研究地,拥有优秀的教学与培训课程,整个大学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许多大公司在位于大学附近的科技园内常驻。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9:伊尔默瑙工业大学机械制造是伊尔默瑙理工大学的传统强项。在学科设置和建设上,学校除保持理工大学重研究的传统特点外,还特别注重应用科学的发展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种学科特色使得毕业生深受研究机构和类工业企业欢迎。德国机械十大牛校之NO.10:汉诺威大学汉诺威大学早在1896年就建立了机械工程实验室,使学校的教育和研究在工业实践的条件下得以实现。汉诺威是工业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城市,是德国的汽车、机械、电子等产业中心,给学生就业实习提供了好机会
转发仅做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邮箱:),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已经有8人表态】
旅游线路推荐
Android手机
扫码下载APP
立刻知道您能移民哪些国家?
想去的国家:
周岁年龄:
最高学历:
家庭总资产大约:
&&万元人民币
填写手机号:
&&接收测试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诺威机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