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有与花样滑冰有关的动漫吗

花样滑冰与冰舞有什么不一样?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的区别如下:
花样滑冰,有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和男女双人滑。阔步舞蹈只有双人滑。比赛在室内进行。
冰上舞蹈基本上是舞厅跳舞的“移植”。男女舞伴合作完成传统舞蹈,如华尔兹,狐步舞,探戈等舞蹈动作。花样滑冰的双人滑动作丰富多采,包括许多十分复杂的托举和抛接动作,特别是在自由滑中,有更多独特和创造性的表演。在单人比赛中,有许多机会表现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职各种旋转,各种跳跃转体和燕式平衡动作。
花样滑冰是取得参加冬季年奥运会资格的第一个冬季运动项目。1924成为都市奥运会的正式项目。
冰上舞蹈在1924年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上,成为都市奥运会的正式项目。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的知识简介
1、主要的国际花样滑冰和产上舞蹈比赛主要的有:国际比赛有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双人滑锦标赛,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
2、国际比赛裁判人员有:有一个9人组成的裁判组。他们对动作完成情况以艺术印象和技术水平来裁判。
3、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区别有:冰上舞蹈不允许用托举动作。冰上舞蹈的编排不是随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的区别如下:
花样滑冰,有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和男女双人滑。阔步舞蹈只有双人滑。比赛在室内进行。
冰上舞蹈基本上是舞厅跳舞的“移植”。男女舞伴合作完成传统舞蹈,如华尔兹,狐步舞,探戈等舞蹈动作。花样滑冰的双人滑动作丰富多采,包括许多十分复杂的托举和抛接动作,特别是在自由滑中,有更多独特和创造性的表演。在单人比赛中,有许多机会表现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职各种旋转,各种跳跃转体和燕式平衡动作。
花样滑冰是取得参加冬季年奥运会资格的第一个冬季运动项目。1924成为都市奥运会的正式项目。
冰上舞蹈在1924年法国沙莫尼举行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上,成为都市奥运会的正式项目。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的知识简介
1、主要的国际花样滑冰和产上舞蹈比赛主要的有:国际比赛有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世界双人滑锦标赛,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
2、国际比赛裁判人员有:有一个9人组成的裁判组。他们对动作完成情况以艺术印象和技术水平来裁判。
3、双人滑和冰上舞蹈区别有:冰上舞蹈不允许用托举动作。冰上舞蹈的编排不是随意的,冰上舞蹈必须完成规定的各种舞蹈。
4、花样滑冰的个人基本技术包括:各种平衡跨跳,旋转,跳跃,各种滑行步法和各种连贯动作。
5、有几种不同的跳跃包括:后结环一周跳,卢茨跳跃,阿克塞尔跳跃和萨霍夫跳跃。其中难度最大的跳跃是完成三周跳,三周卢茨跳跃帮三周萨霍夫跳跃。
6、双人滑的一些特殊动作包括:螺旋线,阿尔塞托举,分腿托举和燕式旋转等。
7、冰上舞蹈的一些基本连贯动作是:夏塞步侧步快滑,乔克塔步和莫霍步。
,没有托举和抛跳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升级、桥牌,两者完全是不同的玩法,根本没有可比性
桥牌有多种规则,基本都以一副牌为主
而升级必须是两副牌
主要区别是:
(1)NBA每场比赛为48分钟,分4节进行,每节12分钟;FIBA为40分钟,分上下半时,每半时为20分钟。
(2)NBA的3分线为7....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81942',
container: s,
size: '1000,60',
display: 'inlay-fix'为啥没有右后内点冰跳呢?_花样滑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201贴子:
为啥没有右后内点冰跳呢?
目前向后的跳跃有左后外,左后内,右后外起跳的,为啥没有右后内呢?在陆地上模拟做了右后内点冰跳,感觉比salcow和toe loop要难
这个跳其实也可以做,如果没记错的话,Walley Jump就是这个跳的不点冰版本,但是这个跳很难做,所以只能做1周,用在步伐和小跳里面。之所以难做因为这和Lutz一样,是一个Counter跳跃,是一个顺时针的进入曲线,但是一般选手都是逆时针旋转,所以难。而且比Lutz更难,因为Lutz的话,选手起跳后向左转,左脚支撑,还能借上力。但是如果是这个跳跃,右脚支撑,还向左旋转,比Lutz还要难发力,基本借不上力了。关99年自由滑,世锦赛的时候,Dick大叔,曾经说关的3T-2T是Toe Walley,如果真是Toe Walley,那就是LZ说的这个跳。但Dick大叔其实说错了,因为关那个3T是踩的外刃,虽然Dick大叔特意说是内刃,但确实就是外刃。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个跳起跳前的助滑曲线是逆时针的,起跳后旋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的,不是Counter类的跳跃,只是个3T。
要是真有人在比赛中跳这种跳跃,会不会被判犯规呢?
以前国考一级大纲有,只是半周的,主要考量选手用刃准确
感觉好厉害…
flip是逆时针转,右后内的话整个重心往左倾你还要往左转,确定不会趴冰上?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听说花样滑冰世锦赛有大、中、小、鸡肋年之分,是这样吗。_花样滑冰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6,201贴子:
听说花样滑冰世锦赛有大、中、小、鸡肋年之分,是这样吗。
听人说,一个奥运周期内有四届世锦赛,按照重要程度和参赛阵容完整程度来说,奥运会前一年的世锦赛为大年世锦赛,各国最重视,选手参赛积极性最高,阵容最整齐,一般都是奥运会的晴雨表,奥运会后一年的世锦赛为中年世锦赛,一般都是规则调整,格局变化各国也比较重视力捧新人,虽然老将退役者多,但是新人也多。中年世锦赛后的一届世锦赛为小年世锦赛,新格局形成,各国开始热捧重点选手,但这一年往往是高手的调整年,很多高手的状态都在低谷,所以最容易爆冷的就是这个小年世锦赛。而奥运会之后的世锦赛为鸡肋世锦赛,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比赛,大多数奥运会冠军都选择休息,也成为很多二线选手圆梦世界冠军的舞台。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有点道理。2011年世锦赛就是小年世锦赛,连联想都差点拿冠军了
嘛~是有这些区分,不过我个人觉得就重要程度而言顺序是这样的,用2018奥运周期打个比方15&2018
确实啊。还挺有道理
感觉奥运后的世锦赛最鸡肋,奥运前的世锦最好看
听说来玩的都领了T豆!
应该跟大部分夏奥项目一样 奥运年就不设世锦赛了 水平不高人员更不齐
就算是奥运后的世锦也轮不到二线拿世界冠军啊
按这种逻辑,我猫三次世锦冠了都鸡肋要不就小年
有的道理,但奥运之后的世锦赛二线选手也没拿过冠军2014的世锦赛上台子的选手都是属于一流的
听说来玩的都领了T豆!
奥运后就都是。。。二流选手@浅田真央@羽生结弦
别的不说,2014年的世锦赛可是相当精彩的。
我猫鸡肋了Orz
有点道理,但也不完全是,14wc男单就比og要精彩,好多奥运没发挥出水平的在wc上都表现得很好
情义无双 再聚兄弟
这样说也太过绝对了。其实每次WC冠都不容易啊,就算超一线的选手没来,一线,准一线的撕逼也很惨烈的哩。
最近4届OG后的世锦赛,男女单冠军也只有梅斯纳尔水一点吧
11、12年时候感觉就是呀。但是觉得都不是,那时候mao和yuna都有参加,miki也有
二线选手圆梦论好槽不管几线,人家是努力一场一场比赛积累经验锻炼精进,认真对待自己的竞技生涯楼主咋说得好像投机者找空子钻,只为捞牌成名似的虽然og世俗价值品牌价值是最突出最获认可的世锦参赛格局会随机地受此影响但是也别搞得好像只有og光环照耀的成绩才更有分量似的
当然有道理,紧接着奥运会的世锦赛最鸡肋,因为很多奥运会冠军和名将会选择退役。所以,不少选手即便发挥不佳,摔的一塌糊涂照样低分夺冠。
这也可以分,鸡肋,给个你要不要?奋斗一辈子能有个世界冠军难道吃之无味
我极其不喜欢这个标题,什么叫鸡肋?这个鸡肋是对观众而言还是运动员而言?对观众而言的话,有不少奥运会中运动员的整体表现未必比当年世锦赛的一些所谓二线好,那观众看着有什么乐趣?哪个比赛是鸡肋?对运动员而言,基本没有哪届鸡肋世锦赛是没有没有上面所谓的一线参加的,就算当年的奥运奖牌不去,头一年的世锦赛,总决赛也有会去的,就算所谓二线得了冠军也是实打实在那场比赛显示的实力比那些奖牌甚至金牌选手表现的强,那些奖牌金牌选手可不是isu,裁判和观众逼他们参加这个所谓的鸡肋世锦赛的,参加又不好好表现是那些奖牌甚至金牌运动员的鸡肋,可不是比赛本身,更不是观众心中的鸡肋,别太看得起自己。
冬奥会冠军参加之后世锦赛的非常罕见,女单的90年以后只有山口和金妍儿参加了同年的世锦赛,男单中有92年的佩特连科和02年的亚古丁参加,以及2014的冠军雨声在本土参赛。冰舞除了久远的92年的KP外,就只有2010年的VM参加了世锦赛,但那是因为VM此前没有世锦赛金牌。双人滑更是重灾区,只有久远的92年的冠军参加之后的世锦赛,出此外就连前三名参加的比例都只在50%左右。所以冬奥会之后的世锦赛对于名将来说确实是属于可以放弃的比赛。除了那些从没拿过世锦赛冠军的冬奥会冠军,如VM和雨声,和某些因为主要对手退役,感觉没有竞争,随便滑都可以拿冠军的,如山口、关颖珊、亚古丁等人以外,其他人基本都放弃了。最无聊最低水平最难看的奥运赛季世锦赛排名为:92、94、、、2014
要黑魔都世锦赛就明说
这个分类只能相对来看,各国重视,参赛阵容强,整体发挥水平高不一定是一回事。奥运年前一年世锦赛确实重要但是也有人把这年的世锦赛看的仅相当与欧锦赛之类的位置,这一年世锦赛的结果和奥运会的格局大不相同的也有比如DR13年拿了铜牌SK参赛资格都没有14年一个第七一个银牌。而其他几年的世锦赛情况也要看项目和那个周期的具体情况,比如女单既有可能大多前辈退役,出色的新人马上顶上来,也可能老的退的少新人又一般。至于奥运年后的世锦赛成为所谓鸡肋,可能从94年世锦赛开始确实如此。太早的年代没看,但80 84 88 92四届世锦赛的整容还是很强的16位(对)冠军只缺过80年的双人奥运冠军,奖牌的参赛率也非常高。不过就算是在现在这个‘鸡肋’“安慰赛”性质的世锦赛也是有高水平的选手才可能拿冠军。
这个标准定义极糟糕。。。。都是选手盼了一整年的世锦赛,哪一年的比赛轮上任何选手都是荣幸和梦想实现的平台,这个鸡肋,大年小年的划分相当于直接把每年统一标准的大型比赛给分个三六九等,你让选手们情何以堪??连isu都把四大洲,EC,GPF和WC设为同一等级的赛事,什么好私下划分大小鸡肋?不觉得对选手很侮辱吗?
这个标准定义极糟糕。。。。都是选手盼了一整年的世锦赛,哪一年的比赛轮上任何选手都是荣幸和梦想实现的平台,这个鸡肋,大年小年的划分相当于直接把每年统一标准的大型比赛给分个三六九等,你让选手们情何以堪??连isu都把世锦赛和奥运会设为同一等级的赛事,什么好私下划分大小鸡肋?不觉得对选手很侮辱吗?
2012年的女单
有道理有道理,上海世锦赛这一届还成,奥运后的一年,全是新的开端,比较有人气
那yuna全是大冠军!女王就是女王啊!mao略惨 10 14两次中枪
紧接着奥运会后的世锦赛的确相对水了,好多奥运冠军奥运会后直接退役了
2014年世锦赛哪里鸡肋,哪里水?简直精彩激烈赛过2014OG
内&&容: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花样滑冰 -
跳跃跳跃是花样滑冰最重要的动作要素之一。它要求选手跳到空中、迅速转体,在完成至少一次的旋转后落冰。跳跃按照选手起跳与落冰的方式与空中旋转的周数分为多种。选手的空中转体方向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多数选手都是逆时针。花样滑冰的跳跃动作要素包括六种:阿克塞尔跳(Axel jump),勾手跳(Lutz jump),后外点冰跳(Toe loop jump),后内点冰跳(Flip jump),后外结环跳(Loop jump),后内结环跳(Salchow jump)。以逆时针选手为例,这六种跳跃都是以单足右后外刃落冰,但起跳方式各自不同。它们可以归为两个大类:点冰跳与刀刃跳。点冰跳(Toe jumps)点冰跳是靠冰刀前端的刀齿点冰起跳的。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点冰跳包含下列三种:1. 后外点冰跳(Toe loop jumps)以逆时针选手为例,后外点冰跳是左足刀齿点冰,右后外刃起跳。2. 后内点冰跳(Flip jumps)以逆时针选手为例,后内点冰跳(又称飞利浦跳)是右足刀齿点冰,左后内刃起跳。3. 勾手跳(Lutz jumps)以逆时针选手为例,勾手跳(又称鲁兹跳)是右足刀齿点冰,左后外刃起跳。刀刃跳(Edge jumps)刀刃跳不用点冰辅助。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刀刃跳包含下列三种:1. 后内结环跳(Salchow jumps)以逆时针选手为例,后内结环跳(又称后内跳)是左后内刃起跳。2. 后外结环跳(Loop jumps)以逆时针选手为例,后外结环跳是右后外刃起跳。3. 阿克塞尔跳 又称 前外跳(Axel jumps)以逆时针选手为例,阿克塞尔跳是左前外刃起跳。它是唯一以前刃起跳的跳跃动作,而且由于起跳方向与落冰方向相反,空中旋转比其它种类的跳跃要多出半周,故被认为是旋转周数相同的情况下六种跳跃里难度最大的。空中旋转周数与组合跳跃选手跳跃时空中旋转的周数决定了跳跃是一周跳、两周跳、三周跳还是四周跳。成年组男子单人滑选手在竞赛中通常采用三周跳和四周跳,女子单人滑选手则通常选用除了阿克塞尔三周跳以外的三周跳。跳跃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组合完成(combination)或连续完成(in sequence)。组合跳要求前一跳的落冰刃即是下一跳的起跳刃,两跳间不能有步法、转体或变刃。因此,只有两种跳跃可以作为组合跳的第二跳或第三跳:后外点冰跳和后外结环跳,因为它们都是以右后外刃起跳(以逆时针选手为例)。若要选用除这两种外的跳跃接续前一跳,可以用后外结环半周跳(这实际上是一整周旋转,但以左后内刃而不是右后外刃落冰)连接,这样选手就可以做出后内结环跳或后内点冰跳。相比之下,连续跳没有组合跳的严格要求,而是一系列以步法、转体或变刃连接的跳跃。其它跳跃一些跳跃动作通常只作为单跳完成,用作顶级比赛中接续步里的衔接或亮相动作。这些跳跃动作包括:后外点冰半周跳(Half Toe Loop,又称Ballet jump),后外结环半周跳(Half Loop),后内点冰半周跳(Half Flip),后内不点冰一周跳(Walley jump),分腿跳(Split jump),华尔兹跳(Waltz jump),内侧阿克塞尔跳(Inside Axel),单足阿克塞尔跳(One-foot Axel)等等。旋转瑞士选手丹尼斯·贝尔曼的贝尔曼旋转旋转是绝大多数花样滑冰比赛的必选动作要素,四个奥运会项目都对旋转有着要求。花样滑冰包括三种基本旋转姿态:蹲踞式旋转(Sit spin),燕式旋转(Camel spin)和直立旋转(Upright spin)。由这三种姿态,又可以变化出许多姿态。选手在单足旋转时以一足冰刀接近刀齿的“脚掌”弧线部分触冰。像跳跃一样,多数选手旋转时是逆时针方向,也有少数选手顺时针逆时针都能旋转。以逆时针选手为例,左足的旋转称为正向旋转(Forward spin),右足称为反向旋转(Back spin)。旋转可以单独完成一种,也可以连续完成多种(联合旋转)。跳跃进入的旋转称为跳接旋转(Flying spin),包括跳接燕式(Flying camel)、跳接蹲转(Flying sit spin)、Death Drop、蝴蝶旋转(Butterfly spin)。跳接旋转可以从正向旋转改为反向旋转,也可以作为一套联合旋转的一个组成部分。双人滑的旋转可以是双人同步完成同种旋转,也可以是双人联合旋转。此外,双人滑和冰上舞蹈还包括双人旋转与舞蹈旋转,即两位选手互相抱持,绕同一轴心旋转。托举中国著名选手申雪和赵宏博的托举托举是双人滑和冰上舞蹈的必选技术动作。双人滑的托举与冰上舞蹈的托举区别在于,冰舞托举的高度不能过肩。国际滑联大赛允许的冰舞托举依照滑行方式分类,共有七种,分为短时托举(不超过6秒)和长时托举(不超过10秒)两大类。托举时,空中的女伴和负责托举的男伴可以变换多种姿态,以提高托举的难度。每一种姿态都要保持至少三秒钟,同种姿态在每个节目中只能使用一次。双人滑托举与冰舞托举不同,是按照托举方式分类的。国际滑联成年组大赛规定,男选手转体必须至少一周、但不能多于三周半。双人滑符合规定的托举共有五大类,包括腋下握、握腰部、扶髋部和手拉手,其中手拉手又有施压托举(press lifts)和拉索托举(lasso lifts)两种不同方式。拉索托举是双人滑中难度最大的托举。捻转托举(常简称为“捻转”)是双人滑的一种托举方式。表演捻转时,女伴先是被抛向空中,接着转体,再被男伴接住。如果女伴在转体前做出分腿动作,那么这个动作就叫做分腿捻转;分腿动作不是必须的,但有助于提高动作定级。女伴必须在落冰前由男伴接住腰部、再以单足后外刃落冰,而男伴用单足滑出结束动作。不管双人滑还是冰上舞蹈,托举持续时间超过规定时间都将被扣分。步法及转体日本名将荒川静香的鲍步花样滑冰全部四个奥运会项目都把接续步列入必选技术动作要素。接续步的种类分为三种:直线接续步(straight line)、圆形接续步(circular)和蛇形接续步(serpentine)。接续步包含转体、步法、小跳和变刃。此外,步法和转体还可以作为技术动作要素之间的衔接。选手在接续步中可以选用的转体动作包括:转三(three turns):冰刀在冰上划出的轨迹是数字“3”的形状。括弧步(bracket turns):冰刀在冰上划出的轨迹是括弧状“}“。内勾和外勾(rockers与counters):单足转体,既转换方向,又变化弧线。莫霍克步(Mohawks):转三和括弧步的双足版本。乔克肖步(Choctaws): 内勾和外勾步的双足版本。捻转步(Twizzles):单足在滑行的同时完成多周旋转。其它可以加入接续步或用作衔接的动作包括大一字步(spread eagles)和拖刀(lunges)。鲍步(Ina Bauer)与大一字步类似,区别在于鲍步单膝弯曲,并通常有下腰动作。Hydroblading则是指用刃极深的滑行动作,选手身体尽可能放低接近冰面,几近水平。燕式步美国名将关颖珊的燕式步燕式步(spirals)是指选手使用一侧刀刃在冰上滑行,浮腿抬高过髋。燕式步按照用刃和滑行足分类,既可以向前滑行,也可以向后滑行。燕式接续步(spiral sequence)是指顺序完成的一套包含一种或多种燕式姿态及用刃的动作。燕式姿态有许多种,浮腿可以抬高在身前、身侧或背后。如果选手用手拉住浮腿,就是支撑燕式步;如果选手没有拉住浮腿,那么就是非支撑燕式步。如果拉住的是冰刀,就是提刀燕式步。最著名的提刀燕式姿态是贝尔曼姿态。燕式接续步是女子单人滑和双人滑的必选动作。
花样滑冰 -
杰克逊·海因斯,“现代花滑之父”。花样滑冰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罗伯特·琼斯(Robert Jones)撰写的《论滑冰》(A Treatise on Skating)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花样滑冰的着作。当时举行的花样滑冰比赛是所谓的“英式风格”,古板又正式,和现代花样滑冰相去甚远。1863年,被誉为“现代花滑之父”的美国人杰克逊·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了双人滑。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了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在俄国彼得堡举行。1906年,首次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在瑞士达沃斯举行;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四个比赛项目。1952年,首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在法国巴黎举行。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
花样滑冰 -
总述单人滑花样滑冰运动按照参赛人员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可以分为众多单项。花样滑冰的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共有四个,归属三个大类:单人滑(分男子和女子两项)、双人滑与冰上舞蹈。此外,花样滑冰还包含同步滑冰(Synchronized skating)、规定图形(Compulsory figures)、冰场滑行(Moves in the Field,或Field Moves)、四人滑(Fours)、冰上戏剧/冰上芭蕾(Theatre on Ice/Ballet on Ice)、柔板双人滑(Adagio Skating)、特殊图形(Special Figures)、冰上杂技(Acrobatic Skating)等等,但它们的流行与受欢迎程度不及四个奥运会正式项目。单人滑(Singles)单人滑包括男子单人滑与女子单人滑两项,技术动作要素包括跳跃、旋转、接续步、燕式步等等。三大类项目中,单人滑对跳跃的要求最高,因此单人滑通常代表了选手能达到的最高跳跃难度。双人滑双人滑要求一位男选手和一位女选手配合,在冰上表演同步的单人滑动作,及双人滑特有的动作:抛跳(男选手“抛掷”女选手跳跃)、托举(男选手将摆成某种造型的女选手高举过头)、双人旋转(两位选手同时绕一个共同轴心旋转)、螺旋线(Death spiral)、捻转(Twist)等。冰上舞蹈与双人滑相同,冰舞也要求一位男选手和一位女选手配合。冰舞与双人滑的主要区别在于:冰舞的技术动作不包括跳跃和旋转,托举亦不能过肩。两名选手在近距离保持国际标准舞造型的同时,要紧扣音乐节拍表演复杂多样的步法。
花样滑冰 -
花样滑冰国际比赛由国际滑联(ISU)负责组织管理。在花样滑冰的单人滑与双人滑比赛中,选手必须完成两套节目。在短节目(short program)中,选手必须完成一系列必选动作,包括跳跃、旋转和步法;在自由滑(free skate)/长节目(long program)中,选手选择动作有更大的自由度。冰上舞蹈的比赛通常包括三个阶段:至少一套规定舞(compulsory dances),一套每年指定采用一种国际标准舞节奏(如华尔兹、狐步舞、探戈等等)的创编舞(original dance)和一套选手自己选择的自由舞(free dance)。2010年6月,国际滑联大会通过决议,在今后的冰上舞蹈比赛中取消规定舞,只保留创编舞和自由舞。
花样滑冰 -
0系统每个节目的得分在0.0到6.0之间,6.0为满分。每个裁判用自己打出的分数来排定选手的名次/座次,全体裁判的排名综合起来决定每位选手一个节目的最终名次。选手两个节目的排名再加权综合(自由滑比重大于短节目比重),排名最高的选手即是胜者。CoP系统2004年,国际滑联对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的裁判争议作出反应,废除6.0系统,改用国际裁判系统(International Judging System,缩写为IJS)。2006年,所有国际比赛包括2006年都灵冬季奥运会都被要求必须使用这个裁判系统。新系统通常被称作Code of Points(CoP),尽管ISU官方从没用过这个说法。新系统中,每一项花样滑冰的技术动作要素都将分别得到分数,这些分数的总和即是技术总分(Total Element Score,缩写为TES)。每个比赛节目都被限制要包含固定数量的技术动作要素。每个技术动作首先要由一位技术专家来评判,技术专家可以使用即时录像回放来分辨不同技术动作要素,如跳跃中起跳和落冰时脚的精确位置。技术专家的决定将确定该动作的基础分(base value)。接着,裁判组的十二名裁判各自为这个动作打出质量和执行分数,这个分数称作执行等级(grade of execution,缩写GOE),是一个-3到+3之间的整数。GOE分数将依照ISU规则322号中的分值表转换成另一个数值。然后,计算机将从九位裁判的GOE分数中随机抽取七个,再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后对余下的五个分数计算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将和基础分相加,得到的就是这个技术动作的总分。比赛节目得分的另一部分,也就是节目内容分(program components score,缩写为PCS),是针对技术总分(TES)中没有涵盖的细节和节目的艺术表现方面打分。它包括以下五个小项:滑行技术(skating skills,缩写SS),衔接(transitions,缩写TR),表现/执行(performance/execution,缩写PE),编舞(choreography,缩写CH),诠释(interpretation,缩写IN)。只有冰舞的规定舞是一个例外,它没有编舞和衔接分,因为舞步是预先规定好的。裁判们为每个小项给出0到10之间的原始分数,单位分值为0.25,5分代表“平均水平“。每个小项的分数都依照与GOE相同的方式来选择、删减、平均,再乘上一个由比赛项目、比赛阶段(短节目或自由滑)和水平决定的系数,然后各个小项分数相加,就是最终的PCS分数。TES和PCS之和称为比赛阶段总分(total score for a competition segment,缩写TSS)。选手最终排名由比赛各个阶段的总分之和决定。座次不再用来决定最终名次。
花样滑冰 -
冰刀花样滑冰的冰鞋和冰刀花样滑冰的冰刀与冰球冰刀最显着的不同在于前端有着”刀齿“。刀齿主要用在跳跃中,不应用在滑行和旋转中。冰刀以螺丝固定在冰鞋的鞋底。高水平的花样滑冰选手通常都会定制冰鞋和冰刀。冰上舞蹈的冰刀后部比其它项目的要短一英寸,这是为了满足舞蹈对双人近距合作和精细步法的要求。选手穿着冰鞋在冰场外行走时,要在冰刀外套上硬塑料的保护套,这是为了避免冰刀被地面磨钝或沾上灰尘杂质。选手不穿冰鞋时,则用软套保护冰刀,它可以吸收残留的融水,防止冰刀生锈。服装花样滑冰选手练习时通常穿紧身柔软的长裤。比赛中,女选手可以穿短裙、长裤或体操服,裙装下穿不透明的肉色紧身裤或长袜,有时会以此来复盖冰鞋。不得穿上下分开的服装,裙子前后长度要掩盖臀部;男选手则必须穿长裤,不能穿紧身裤。不得穿露胸无袖上衣和紧身裤。花样滑冰选手的比赛服装可以十分华丽,若由顶级服装设计师来完成,可能花费上千美元。虽然使用肉色布料的服装并不真正暴露,但仍有许多人提议禁止给人“过度暴露”印象的服装,因为这不符合体育竞技的特点。许多选手在比赛中会使用夸张的化妆和发型。本世纪初,花样滑冰还是一个冬季室外冰上项目,因此服装为抵御寒冷的天气着想,比较笨重:女选手穿紧身带扣的上衣,长裙直达脚面;男选手则头戴高筒式礼帽,身穿长燕尾服和长西装裤。到了二十年代,十次世界冠军、三次冬季奥运会冠军得主索尼娅·海妮(Sonja Henie)对女子服装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她将裙子提高到了膝部。这一惊人的创举,有利于女子单人滑技术的进步。 与此同时,男士服装也有了改进,变为齐腰的短西服上衣和芭蕾紧身裤,滑起来更加自由。四十年代以来,女选手的裙子一次又一次变短,并出现了上衣与裙子一体化的短连衣裙。为了表演的需要,服装还添加了如毛边、亮片、珠子等装饰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女选手开始穿白色或肉色的冰鞋。近代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弹性较大、质地柔软的氨纶等多种面料,这些材料更适合花样滑冰的训练和比赛要求。如今服装已成为选手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选择、搭配和设计与音乐特点和舞蹈风格息息相关,从而大大提高了选手的表演效果。音乐花样滑冰比赛节目使用的音乐风格迥异、多姿多彩。冰舞节目采用的音乐可以包含人声,但单人滑及双人比赛的节目不能使用带有人声的音乐,但可以有诸如“啊”一类的无意义伴唱或咏叹。
花样滑冰 -
花样滑冰滑冰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宋史》已有关于“冰嬉”的记载。元朝以后,冰嬉更为盛行。明代《帝京岁时纪胜》中有“冰床、冰擦”的记载,都是指在冰冻的江河湖泊上作滑冰游戏。清乾隆年间,画家沈源的一幅《冰嬉赋》图中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咤探海等姿势。清末,专为慈禧观赏的北京北海花样滑冰表演中,已有双飞燕、蝶恋花等双人动作和朝天镫、童子拜佛等单人动作。那时民间的冰上表演有猿猴抱桃、卧鱼、鹞子盘云、凤凰展翅、摇身晃等动作。 1930年前后,西方花样滑冰传到中国,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的学校,有些学生参加了花样滑冰运动。1935年,在北京举行的滑冰比赛会上,进行了花样滑冰表演赛。1942年冬,在延安的延河上举行了冰上运动会,表演了花样滑冰的图形和自由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北方一些城市的大、中、小学校开展了花样滑冰运动。在群众性花样滑冰广泛开展的基础上,1953年2月在哈尔滨举行了第1次全国冰上运动大会,花样滑冰被列为比赛项目。年,共举行过25次全国性花样滑冰比赛。1979年10月,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NHK杯国际邀请赛,1980年 2月参加了第1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花样滑冰比赛,1980年3月参加了第70届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1980年,28名中国冰雪健儿出征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奥会,其中包括两届花滑选手,分别参加男女单人滑比赛。与其他项目一样,中国花滑选手在赛场同样没有竞争力,男子单人滑许兆晓在17名选手中仅列第16,女单选手包振华则在22名选手中殿底。这就是当时中国花样滑冰的家底。1984年,中国参加了萨拉热窝冬奥会,许兆晓和包振华的名次均有小幅提升,前者在23名男单选手中列第18名,后者摆脱了“副班长”头衔,但实力在参赛选手仍然属于末流。这届冬奥会,中国选手首次参加了双人滑和冰舞比赛,栾波/姚滨、奚鸿雁/赵晓雷分别在这两个项目殿底。1984年至1985年,中国花滑男单选手先后两次奏出强音,先是许兆晓在1984年匈牙利国际花样滑冰邀请赛力挫群雄,后是张述滨在1985年冬季大运会摘取金牌。这两个国际比赛冠军,当时在国内引起不小震动,但严格意义上讲,这两项赛事含高量均不高,中国选手仍然没有改变在花滑世界的落后位置,三年后的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国手在男单、双人、冰舞均位于末流或末位。花样滑冰中国花滑首次让世界冰坛感到震惊的,是一位名叫陈露的中国女孩。陈露早在11岁就完成过三个三周跳的天才选手,当时有些国内行家就预言,陈露很有可能在欧美人苦心经营的花样滑冰长城打开一个缺口。在教练李明珠的精心调教下,短短三年过后陈露就在1990年世青赛勇夺女单亚军。1992年,陈露先后夺得冬奥会第6名、世锦赛第3名,在世界舞台全面展示了中国花滑运动的新形象。此后几年,陈露在世锦赛上摘金夺银,1994年、1998年两届冬奥运连续夺得第三名,为中国花滑运动在世界赛场争得一席之地。从此中国选手成为世界花滑界的一支主要力量。就在陈露退出冰坛的1998年长野冬奥会,一对中国双人滑选手引起世人的关注,他俩就是申雪/赵宏博。那届比赛,25岁的赵宏博和20岁的申雪勇夺第五名,改变了中国双人滑选手冬奥会逢赛必殿底的尴尬史,成为继陈露之后中国又涌现出的两位世界级高手。1999年至2002年,申雪/赵宏博先后取得世锦赛亚军、日本NHK大奖赛冠军、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盐湖城冬奥会第三名等佳绩,成为国际冰坛公认的超级明星。国际滑联一位权威人士说:“中国的双人滑就像撑竿跳一样,一下就窜了上来。”与陈露不同的是,申雪/赵宏博并不是独自在作战,他俩的恩师姚滨,也就是在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双人滑殿底的那位男选手,在盐湖城冬奥会周期先后打造了庞清/佟健、张丹/张昊两位优秀组合,两对组合在那届奥运会分别夺得第9、第11。一个双人滑的中国时代呼之欲出!经过又一个四年的努力,中国双人滑选手很自然把目标瞄准在冬奥会金牌上。天有不测风云,2005年8月初的一堂训练课,赵宏博在练习旋转时突然跌倒,这不是一次平时的动作失误,让他跌倒的原因是左脚跟腱断裂!当时距离都灵冬奥会仅半年时间,对一心创造辉煌的赵宏博来说,无异于一个晴空霹雳。凭借战胜伤病、进军冬奥的勇气的决心,赵宏博在离开冰场后的第88天,神奇地重新站在冰场上,重新与申雪拉上了手。都灵冬奥会,三对中国双人滑组合刮起了一股强烈的旋风,虽然伤病等原因使申雪/赵宏博他们无法一圆冬奥会金牌梦想,虽然张丹/张昊因动作失误未能成功冲顶,但张丹/张昊、申雪/赵宏博和庞清/佟健三对中国选手无一例外地跻身四强,形成了对“花滑王国”俄罗斯的合围之势,这一业绩足以令震憾国际体坛。一个月后,佟健/庞清和张丹/张昊在世锦赛上包括金银牌,创造了中国双人滑的又一个新纪录。2009年10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大奖赛,淡出两年有余的申雪/赵宏博重新回到赛场,他俩一炮打响,以200.97的高分摘取金牌。两位老将的强势复出,改变前两年中国花滑选手一直被德国好手萨维琴科/索尔科维压制的状况。半个月后的美国大奖赛,申雪/赵宏博再次笑到最后。年底的大奖赛总决赛,申雪/赵宏博携手佟清/庞健,双双击败近两届世锦赛冠军萨维琴科/索尔科维,申雪/赵宏博214.25的总分甚至刷新了国际滑联最高分纪录。这是中国花滑选手第一次在冬奥会前夕占据有利位置,种种迹象显示:冬奥会金牌距离中国花滑选手近在咫尺。果然,温哥会奥运会成为中国花滑选手夺金的见证地。短节目比赛,申雪/赵宏博以微弱优势领先萨维琴科/索尔科维,庞清/佟健则紧随川口优子/斯米尔诺夫之后。谁能问鼎这届冬奥会金牌,一时似乎难见分晓。两强相遇勇者胜,在巨大的压力下,萨维琴科/索尔科维、川口优子/斯米尔诺夫等主要对手纷纷出现失误,当庞清/佟健以一套几无暇疵的表演完成全套动作时,已经提前宣告中国选手捅破了冬奥会最后一层窗户纸。随后,申雪/赵宏博在自由滑的出色发挥,使双人滑冠亚军悉数写在中国选手名下。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这两对征战多届冬奥会的两对老将,在温哥华赛场用一个完美的句号,共同创造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新辉煌。
花样滑冰 -
场地、器材、服装
花样滑冰赛场地,长60米,宽30米,最小限度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零下5~6℃,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器材花样滑冰刀分图形刀和自由滑刀两种(图10),刀身下面有半圆弧形的浅槽,两边有锋锐的刀刃。图形冰刀刀身弧度稍大,前端的刀齿离冰稍高,以防止冰刀转动时刀齿刮冰,影响冰上图形线痕的清晰和准确度。自由滑冰刀刀身弧度稍小,前端的刀齿离冰稍低,以便利用刀齿来完成一些跳跃和旋转动作。花样滑冰鞋最好按照脚形制做,要求高腰,高跟,硬帮,硬底,腰高到踝关节以上为好,太高妨碍小腿肌肉的活动;跟高与鞋大小成比例,一般26厘米的鞋,跟高5~6厘米为宜。花样滑冰刀应和鞋的大小相适应,刀长应是冰刀最下面的刀齿在鞋底前端的边缘处,刀尾超出鞋后跟1.5厘米。冰刀前端嵌在冰鞋底中线稍偏里一刀身处。冰刀要经常用电动砂轮或手工油石研磨,保持刀刃锋锐和有一定深度,沟槽要浅而匀。冰刀鞋使用后,应将刀上的冰屑和水珠擦干。服装比赛时,男子应穿紧身连衣裤,女子应穿紧身的连衣短裙;男子一般穿黑色冰鞋,女子一般穿白色冰鞋。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7次
参与编辑人数:16位
最近更新时间: 03:15:2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样滑冰专有名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