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台球前后运杆时总是感觉颈椎棘突不在一条线线

请教:为什么打低杆的时候总容易跳球呢
28回复/4亮 2350浏览
我朋友在旁边看的时候说我有一个挑球的动作,就是出杆不直的样子[ 此帖被Icemily在 18:59修改 ]
这些回帖亮了
无意识的上挑属于本能反应。无论杆放的再平,低杆也还是会向下扎的,你看职业球员低杆都会在台尼上留下一道白印。出于对杆头的保护,大多数人刚开始都会有个上挑的无意识动作。只要多加练习是会克服的。
就是出杆不平,造成身体前后落差造成跳球。要改善的话需要尽量地把杆持与台面平行位,然后后手拉杆,送杆时都需要保持平行位。我因为个子高,所以也有这个问题。
长台低杆真的很帅 我能打出一杆都能高兴一天了 经常都是想打长台低杆 打成定杆。。。
后手太高 个人认为
无意识的上挑属于本能反应。无论杆放的再平,低杆也还是会向下扎的,你看职业球员低杆都会在台尼上留下一道白印。出于对杆头的保护,大多数人刚开始都会有个上挑的无意识动作。只要多加练习是会克服的。
引用1楼 @ 发表的:无意识的上挑属于本能反应。无论杆放的再平,低杆也还是会向下扎的,你看职业球员低杆都会在台尼上留下一道白印。出于对杆头的保护,大多数人刚开始都会有个上挑的无意识动作。只要多加练习是会克服的。
后手太高 个人认为
引用3楼 @ 发表的:
后手太高 个人认为
我朋友也这样说过我,谢啦
打斯诺克加远台强低杆的时候台泥上都会有印记,所以一开始跳球很正常,多练习后就算打击点在很下部也不会影响出杆
引用1楼 @ 发表的: 无意识的上挑属于本能反应。无论杆放的再平,低杆也还是会向下扎的,你看职业球员低杆都会在台尼上留下一道白印。出于对杆头的保护,大多数人刚开始都会有个上挑的无意识动作。只要多加练习是会克服的。 受教了!!!!!
引用1楼 @ 发表的: 无意识的上挑属于本能反应。无论杆放的再平,低杆也还是会向下扎的,你看职业球员低杆都会在台尼上留下一道白印。出于对杆头的保护,大多数人刚开始都会有个上挑的无意识动作。只要多加练习是会克服的。 受教了!!!!!
运杆上挑倒是没问题,很多人都有这个习惯,但稳定性不容易保证,职业球员里貌似还没有有这个习惯的
世界感受痛楚
我也这样,同学习
说的不错,嘿嘿
这个情况原因有很多,击打前没有擦巧克,击打母球部位不准确,出杆时后手下压,具体原因要根据你的情况而定的
最开始我也这样。。。。多练习吧。。。。注意后手别抬太高就好
都是厉害人物
长台低杆真的很帅 我能打出一杆都能高兴一天了 经常都是想打长台低杆 打成定杆。。。
就是出杆不平,造成身体前后落差造成跳球。要改善的话需要尽量地把杆持与台面平行位,然后后手拉杆,送杆时都需要保持平行位。我因为个子高,所以也有这个问题。
最开心的时光莫过于和一群懂球的哥们儿看直播
摄影集: /stylishmule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就是出杆不平,造成身体前后落差造成跳球。要改善的话需要尽量地把杆持与台面平行位,然后后手拉杆,送杆时都需要保持平行位。我因为个子高,所以也有这个问题。
引用15楼 @ 发表的:
就是出杆不平,造成身体前后落差造成跳球。要改善的话需要尽量地把杆持与台面平行位,然后后手拉杆,送杆时都需要保持平行位。我因为个子高,所以也有这个问题。
@ @ 我负责@!!!!这帖子你俩干啥列!!!!
引用19楼 @ 发表的:
@ @ 我负责@!!!!这帖子你俩干啥列!!!!
LS都说得差不多了,我也不能说得更好了~
NASH/快船/KB/DW/热火/唐斯
欢迎各位JRS来船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15人参加识货团购578.00元872人参加识货团购789.00元40人参加识货团购149.00元124人参加识货团购398.00元79人参加识货团购189.00元70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239人参加识货团购299.00元106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61人参加识货团购199.00元60人参加识货团购599.00元62人参加识货团购298.00元140人参加识货团购129.00元打台球时后手总是不稳,出杆总是不值,自己练了很长时间,却依然还是没有改观 。难道必须找专业教练才行吗?基本的方法都知道,杆,球,一条线;趴下;均匀运杆;动小臂而不动大臂之类的,理论知道,就是掰不过来。
首先,站势要正确,若你右手握杆,站定后左脚向前迈一小步,略与肩同宽,右脚与身体张开一定角度,你怎么舒服怎么来,但一定要站稳。然后,就是握杆。握杆的位置因人而异,要看自己情况,一般来说,是球杆重心向杆尾移动20—30厘米。握杆的时候,并不是让你死死抓住球杆,我的方法是拇指、虎口、食指紧握,其余三指虚握,以方便运杆。再然后是手架。斯诺克和花球的手架有所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绷紧,要放松。别嫌我啰嗦,只有姿势正确,出杆才稳定些。出杆的时候,握杆的一边,大臂带动小臂,手腕灵活一些,身体的其他部分保持稳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勤加练习。潘晓婷同学练球的时候,每天训练完回家,还要对着空的矿泉水瓶瓶口连续出杆几千次,球技什么的,都是练出来的啊。
徒弟刚学台球时,每天都要花费一些时间练习5分点直线球,练习过程中,很难做到连续进球10颗以上,她问我什么原因?我没有直接给她答案,让她自己思考。过了几天,她说,我的出杆不稳定,有时候会向怀里拐,导致目标球无法进袋。我问她,为什么会拐?她说:不知道啊!我也很努力地克服,可就是无法避免。我说:好吧!我给你分析一下吧。&br&出杆不直,应该从两个方面找问题:第一,每个人的身材各不相同,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就拿小臂挥动来说,总有一个方向是稳定的,想拐都很难。我让徒弟将双臂水平伸展,然后小臂自然下垂,大臂继续保持水平状态。然后小臂左右摆动,就像木偶人那样,大臂不动,只是让小臂左右摆动。我问徒弟,你试试看,小臂除了左右摆动,还可以向其它方向扭动吗?徒弟试了试,摇摇头说,除了左右摆动之外,改变左右方向,向其它方向扭动,比如前后方向,很别扭!我点了点头,说:这就对了!之所以这样,就是我们从会走路的那天开始,我们都是这样挥动小臂的,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方向感。那么,我们在击打台球时,充分利用身体的这个自然优势,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说,在你俯身准备击球时,你就以木偶人的姿态,大臂水平伸直,小臂自然下垂,慢慢趴到球台上,握住球杆,做刚才提到的左右摆动(注:此时左右摆动就成了前后摆动,即我们的正常运杆姿态)。我问徒弟,感觉怎么样?她说,很稳,而且很放松,大臂稳定,小臂一点也不紧张。我说:这就对了!&br&第二,第一瞄准点和第二瞄准点必须重合。什么叫第一瞄准点?就是前面我讲的那样,当你以自己所认为的最舒服的姿态趴在球台上,小臂做前后摆动,那么杆头所指的方向,就是第一瞄准点。以此命题引申,我们应该相信,第一瞄准点是最可靠的,沿着这个瞄准点运杆、送杆,去击打主球,出杆要想不直简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什么叫第二瞄准点呢?第二瞄准点就是你真正要击打球台上的目标球而去瞄准的点。徒弟问我,为什么会有两个瞄准点呢?我说:刚学台球之初,我们很难将最理想的姿势放在瞄准线上,大多数情况下,你趴下去杆头所指的方向是a点,但你想要击打目标球所在的位置却是b点。许多人会将身体调整一下,刻意将杆头调整到b点,但是,在送杆那一刹那,身体会暗示自己,结果杆头还是打向了a点。比如:5分点直线打底袋,如果球杆送出去后,目标球打在了袋口左角,就说明你的第一瞄准点a点就是左角那个位置;如果目标球打在了袋口右角,那么你的第一瞄准点a点就是右角的位置。即使你刻意调整了姿势,但身体的暗示并不会听你的话,这一点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忽视了的问题。出杆不直,其实就是大脑指令和身体暗示语不协调的缘故。&br&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br&其实很简单,首先,你面对b点站立,身体战正,别像歪脖子柳树那样,斜着头看。然后以最舒服最规范的姿势俯身,俯身后发现杆头所指的方向a点跟b点不重合,那就站起来,以右脚为轴,左脚带动身体,调整角度。毕竟a点和b点的差距一般仅在毫米范围内,所以调整身体角度也只是微调。反复调整,直到a点和b点完全重合,那么,恭喜你!你可以闭着眼睛去击打台球了,困扰在你脑海里许久的出杆不直问题也不过是浮云!&br&本文发表后,得到广大知友的赞同,这让我很惊讶!&br&应一位朋友请求,关于出杆不直这个问题,我再补充一项内容,请查阅!&br&附图:&img src=&/54b41dfd90e916bdb343ba_b.jpg& data-rawheight=&616& data-rawwidth=&8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1& data-original=&/54b41dfd90e916bdb343ba_r.jpg&&&br&&br&&br&这是针对后手不直、乱撇、主球打点不准、瞄左打右以及瞄右打左的一个检测方法。&br&击球后,球杆碰到右边的球,表示后手向内拐,碰到左边的球表示后手向外拐;运杆结束,小臂后拉作“后停”动作,如果后手向外拉时,杆头就会碰到左边的球,向怀里拉时,就会碰到右边的球。还有一种更严重的现象,就是后手向外拉,送杆时,球杆画出一个侧弧线,然后又向外撇,那么,后拉先碰左边的球,送杆又碰右边的球。&br&练习这种球型时,先用食指蘸一些巧克粉,然后在球台上标记两个固定点:一个点是摆放目标球,另一个点是摆放主球。所以,这两个点的连线是对准进球袋的。&br&然后,摆放目标球和主球,再在主球后边两侧摆放四颗“检测球”,并标记好位置,以防送杆失误后便于恢复球型。&br&刚开始打不进目标球是正常的,这是因为长期出杆不直的人会有视觉误差的原因,在目标球的进球点上会瞄中心点偏左或偏右一点,然后靠出杆时拐手来修正,所以,刚开始出杆直时,目标球反而进不了袋,当视觉逐渐恢复正常后,目标球上的进球点也就可以瞄准了,那么目标球就可以在出杆笔直的情况下应声进袋!&br&在这里,我建议找个朋友在正前方来帮忙摆放目标球,并同时检查袋口、目标球、主球,以及你的球杆和后手是否成一条直线,还有就是主球的瞄准点是否在主球的正中心。&br&建议每组练习15颗球,然后换对手练习,你摆放目标球,在纠正对手练习过程中,可以琢磨出杆的动作等等。&br&没有写完,时间关系,容后补充!&br&祝成功!
徒弟刚学台球时,每天都要花费一些时间练习5分点直线球,练习过程中,很难做到连续进球10颗以上,她问我什么原因?我没有直接给她答案,让她自己思考。过了几天,她说,我的出杆不稳定,有时候会向怀里拐,导致目标球无法进袋。我问她,为什么会拐?她说:不…
斯诺克是一项瞄准的运动,所以的技术动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瞄准。人主要分两种,一种同手同眼,一种异手异眼。假如你的主视眼是右边,出杆手也是右边,那就属于同手同眼。对于异手异眼的人来说,自然扒下去打球,很容易,如果你看着出杆偏了,就是出杆偏了,你只要多练练直球,出杆时不要太用力握杆,很容易。而对于同手同眼的人来说,他们就是努力克服视觉差来做到出杆是直的。&br&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国人大多数都是右手握杆右眼主视,但同时身边打得好得人多数都是右手握杆左眼主视。甚至很多从小学球的人很多都放弃了利手,主动选择异手异眼。这是因为异手异眼的人会在台球这项特殊的运动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那些同手同眼,打了多年没法进步的人,我有以下建议,不妨您先试一下,我写得对不对,好不好,试试便知道了。&br&由于业余和专业中打得好的人多数是异手异眼的,所以网上的教程大多数是异手异眼的人写的,如果您生搬硬套,是不可能打好球的。&br&1)头正,杆在下巴正下方,但后臂不与地面垂直。参考尼尔.&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2c2jQcqViTMvShDIEZN6fV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yB0BN9UNjWkWRhg2YNpH0evxOYlFCRJfg%2BT9dirbA/zTceJr7j/dWRanugnl38BE%2BFVRkg5k3P9pDdCVu6Yz01UwPGbuJnYGNA%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邦德&i class=&icon-external&&&/i&&/a&,杰米.科普,迈克尔.怀特,麦克吉尔,他们的后肘都是往外拐,很歪的。&br&2)头歪,后臂与地面垂直。参考宾汉姆,麦克吉尔(后臂稍歪),这种姿势一个劣势就是视线不水平,需要长期大量训练来适应。&br&3)换手。参考特普姆普,巴里.霍金斯,及一些中国年轻选手。我相信他们都不是天生纯左撇子,因为他们架杆是用右手打的。&br&4)头尽量抬高,甚至下巴不与杆接触,头稍向左扭,至少让左右眼前后一致,后臂要直。参考阿里克斯.&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1P9RBs3nIPYxdkStR%2Bs7%2BZ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dyG4H2r5Gf%2BSruIs7qgNHXLeRJf9H8KPsn1VzJnsH2evnK7l7Vll3f8fbHyL8bUDsT4mYv05Td2X7aeuGH62%2BV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希金斯&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2gTZxZ44QxXJBEz6F6RfUE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dyG4H2r5Gf%2BSruIs7qgNHXLeRJf9H8KPsn1VzJnsH2evnK7l7Vll3f8fbHyL8bUDsT4mYv05Td2X7aeuGH62%2BV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亨得利&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2wV0RFNqX5D4n2uNLs8McZ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yB0BN9UNjWkWRhg2YNpH0evxOYlFCRJfg%2BT9dirbA/zTceJr7j/dWRanugnl38BE%2BFVRkg5k3P9pDdCVu6Yz01UwPGbuJnYGNA%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墨菲&i class=&icon-external&&&/i&&/a&。身高越矮,越胖,头需要抬得越高。异手异眼的人可以把眼睛放得离杆很近,譬如trump,&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3TvpAgbPSZ4Wx/O5s9sU6W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dyG4H2r5Gf%2BSruIs7qgNHXLeRJf9H8KPsn1VzJnsH2evnK7l7Vll3f8fbHyL8bUDsT4mYv05Td2X7aeuGH62%2BV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梁文博&i class=&icon-external&&&/i&&/a&,其他人也是把杆紧紧贴在下巴上的,恨不得嵌到下巴里。但对于同手同眼的人,在头正,后臂垂直的前提下是很难把杆紧紧贴在下巴上的。这其中涉及一些眼睛看东西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你用右手击球时,身子向右侧身,这时如果头很低的话,右眼在后,左眼在前,向前看时右眼主视造成的误差非常大,所以需要头抬高,稍向左扭来减少这种&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1lwzkYcs%2BKQmm6mJ2wbFqCImOuUl9obIdesUqvhcRz%2BhXSuwz9b96EragWmZ1jer1XQuxoOXhQsdyG4H2r5Gf%2BSruIs7qgNHXLeRJf9H8KPsn1VzJnsH2evnK7l7Vll3f8fbHyL8bUDsT4mYv05Td2X7aeuGH62%2BV2Pah4egTNMg%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视觉差&i class=&icon-external&&&/i&&/a&。阿里克斯.希金斯非常明显,杆与下巴有一定距离,亨得利身高高,他是头很高很正,杆与下巴擦着,墨菲身高也不错,他是头向左拧,杆与下巴不接触。如果你身高没那么高的话,就得尽量把头抬高,把头往左边拧。&br&&br&综上所述:对于右手右眼的人,当他自然侧身俯身击球时,他的右眼主势眼是在后面,左眼弱势眼在前,(类似于&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36h6BYTc8ifR3R7nAwS9pIt6XyibVFgk4fbLMgytUg5Z4Q4OO30Ri8SAtVjSx1NjJY8K44RtEayB0BN9UNjWkWRhg2YNpH0evxOYlFCRJfg%2BT9dirbA/zTceJr7j/dWRanugnl38BE%2BFVRkg5k3P9pDdCVu6Yz01UwPGbuJnYGNA%3D%3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三&i class=&icon-external&&&/i&&/a&上位,或者二儿子当太子),由于击球时是向前看的,所以这种情况带来的&a href=&///?target=http%3A///safecheck/index%3Furl%3DrN3wPs8te/pL4AOY0zAwhz3wi8AXlR5gsMEbyYdIw61lwzkYcs%2BKQiSvBkXYnmp%2BBLY%2BFeV3CAu3pfKJtUWCTh9ssyDK1SDlnhDg47fRGLxIC1WNLHU2MljwrjhG0RrIHQE31Q2NaRZGGDZg2kfR6/E5iUUJEl%2BD5P12KtsD/NNx4mvuP91ZFqe6CeXfwET4VVGSDmTc/2kN0JW7pjPTVTA8Zu4mdgY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视觉误差&i class=&icon-external&&&/i&&/a&非常大。如果你不用一些特殊或者别扭的方法来矫正的话,你就会发现你的视线中出杆是直的,但实际上出杆是弯的,或者你事实上能做到出杆直,但在你的视线中出杆是偏的。如果想打好球,必须做到视线和杆一致,做不到的话随便打打可以,但很难打好。对于右手右眼的人, 一定要努力把头往左,至少让右眼和左眼前右一致。在职业选手中,右手左眼的人很多都是左眼在前,右眼在后,杆在下巴中间,因为这样舒展稳定自然;右手右眼的人所有人都是多多少少把头往左边拧一拧,正一正,即使做不到右眼在前,左眼在后,也要做到右眼左眼前后一样。&br&台球这项运动越瘦,肚子越小,胳膊越长,脸越长,立体感越强的人是有天然优势的。如果你做到了视线和杆线一致了,那么出杆直就非常容易了:只要凭着感觉就可以了。&br&&br&----&br&下面加一点关于长拉杆时出杆直的要求,也是关于拉杆时沉大臂的技术要点。传统的教材都要求打球时大臂不动,其实这是不对的,现代台球中为了追求更充分的发力,在拉杆时大臂是必须要沉下去的,如果大臂不动,那么必然导致后手抬高或者你不能充分地拉杆。如果你臂展很长,或者你出杆前的后拉很短,大臂可以基本不动。但如果你身高不到185,或者你要把杆拉到底的话,那么必须主动下沉大臂,否则必须导致后手抬高,动作变形,头抬高,出杆偏。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些球员的动作,譬如巴里霍金斯,张安达,希金斯这些身材不高的选手,他们几乎杆杆拉杆时要沉大臂。请注意,我指的是拉杆时沉大臂,和传统的“奥式出杆时沉臂加大延伸”没有任何关系,下面几幅图说明了我的理论&br&&img src=&/206aeb5e64c0c1aab1c905e9c8cb5b3c_b.png&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206aeb5e64c0c1aab1c905e9c8cb5b3c_r.png&&想要打直台球,大臂和小臂的配合一定要练好。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不用大臂,就是短拉短送,能不拉长杆就尽量不拉长杆,像马克艾伦,就短拉短送,打了一辈子,丁俊晖也是,能不长拉就不长拉。等你短拉短送练直了之后再一点一点地延长拉杆。杆拉得越长,越能打直。像丁俊晖现在这样,他的长拉杆也明显比短拉杆失误多得多。&br&总之我觉得想要出杆时,有三点最重要:1.主视眼和视线要重合;2.大臂和小臂配合拉杆;3.手碗要稳定;4.运杆时要尽量让杆头对着球的中间,不要左偏或右偏。我在上面详细阐述了第1点和第2点,因为这2点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至于其他的什么平行站位还是先后站位,还是大臂带动小臂还是什么心态还是什么入位还是什么右腿蹦直还是什么重心,我觉得 并没有定式。
斯诺克是一项瞄准的运动,所以的技术动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瞄准。人主要分两种,一种同手同眼,一种异手异眼。假如你的主视眼是右边,出杆手也是右边,那就属于同手同眼。对于异手异眼的人来说,自然扒下去打球,很容易,如果你看着出杆偏了,就是出杆偏了,你…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没有腹肌。。一位台球高手对姿势站位运杆出杆发力的完美总结_台球技巧_我爱台球网
我爱台球网-www.52tq.net
一位台球高手对姿势站位运杆出杆发力的完美总结
&&&找准身体重心的一些方法
1. 把右拳放在右脚的前面来,可以改善重心靠后,屁股后坠的问题,从侧面看,右腿要保持相对直立,注意,不是绷直,而是&站&直的感觉。
2. 伍文忠曾经说过,平行站位,不要做任何的扭腰,扭屁股的动作,把屁股固定住,再趴下,感觉就像鞠躬一样。
3. 重心偏左的问题,是因为侧身过多造成的,趴下的时候不要侧身,直接压下去。
4. 整个右脚掌放在击球线上,两脚平行站位,左脚可以适当的放后一点,击球线和两脚尖连线夹角大约为90度左右(因个人上身和腿部比例不同而异)。
5. 左脚压力大可以把屁股向右移一个拳径。
总结:整个下盘重心应该感觉是由两腿大腿内侧和臀部三个点共同保持,形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支撑上身的感觉为最佳。(个人感觉)。
入位即右脚自然走到击球线的延长线上,右脚脚底重心内侧应该和你的击球线是重合在一个平面的。
入位要点:
A:首先得保证身体直立,头位正对击球线,先不考虑脚的位置。
B:在头位和上身保持不动的前提下右脚向前踩线(膝盖应该稍有弯曲),之后迈左脚,两脚内侧大概一个肩宽或者略宽。
C:杆头最接近母球的时候前停,后手腕放松垂下握杆,从而保证后手小臂垂直地面,以后手中指垂直于地面为准。
D:左腿弯曲,向下趴的同时&站直&右腿。
E:姿势完成后两脚底内侧感受身体重量,不要只是脚跟或脚底受力,前后都要受力均匀,这样才能保证右腿从侧面看基本垂直地面,从后面看向另一侧(左侧倾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倾斜是自然的倾斜,不是刻意为之)。
&&&运杆,出杆!
A:运杆用比较舒服的摆动速度和幅度就可以了,摆速不要刻意的增快也不要刻意的减慢,一切以自然为主,只有短运杆才可以感到舒服,轻柔,自然,这里的所指的短运杆差不多在6公分到10公分左右。
B:一次运杆向后拉杆时目光应从目标球移到母球上,向前运杆到最接近母球的同时目光再从目标球移到母球上,之后运杆看个人习惯,只要你运杆时足够自然放松,盯着母球轻柔运杆的幅度肯定比第一次运杆的幅度要小点,但这并不是刻意控制运杆幅度的结果。
C:出杆前最后一次向后拉杆才需要考虑拉起球杆的幅度,最后一次运杆最好是看着母球完成,再次确定需要击打的母球点。
&&&关于发力
对于发力的感觉首先说下个人斯诺克经历和感受,已本人多年,但打的最多的是美式落袋,小台还是很有自信,有机会的情况下基本上能一杆清台,状态比较稳定。4年前开始真正接触斯诺克,刚开始接触的两年时间曾经有三个月时间泡在球房里,废寝忘食不分昼夜的打球,可谓痴迷,可最近几年,因为生活工作的需要,很少打球,有时候一个月都打不到一次,当时泡在球房的时候也会观察一些当时认为高手对局,他们的水平一般来说都不是很稳定,这些高手中一般都在40+,50+,也有个别选手状态好的时候能够单杆过百。除了这些高手以外,我也会观察其它其它水平一般的爱好者的技术动作和发力方式,我发现,绝大部分人,我说的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达到98%的份额,他们姿势是错的!他们的发力方式,更是错上加错的!他们只是用&手&在发力!他们根本就没有理解到何为&标准姿势的意义&,为什么要用标准姿势来打球?他们只是一味的再模仿,一旦用这个姿势打不好球的时候,就会怀疑,就会继续改,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这些年来,我混了不少斯诺克的相关论坛,看了无数的姿势贴,发力贴等,很多的人说法真的很误导人,但很多的人说法也是对的,只是一般的爱好者确实难以理解。这些年来因为小晖的在斯诺克界取得的成绩推广了斯诺克在国内的发展,大大小小的斯诺克球房开始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认识斯诺克,电视台也越来越多的转播,很多人成了斯诺克球迷,更有很多人成了斯诺克的爱好者,这些爱好者中有很多30-40多岁老球迷,也有一些年轻人,但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疯狂的爱上了这项源自英格兰的运动。
于是大家会在闲暇时间去球房打上两杆,大家互相切磋互相进步,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想要提高一点水平那么难?为什么国内的爱好者水平和英国国内的爱好者水平对比来讲,那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我们的天赋不够?练球时间太少?这些也许是原因,但这绝不是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限制我们进步的,是我们对斯诺克这项运动的理解,因为绝大部分爱好者不知道什么样感觉的姿势才是正确的,适用的。什么样的发力方式才是对的,导致了我们的进步缓慢。
那么什么才算是好的发力?才算是正确的发力方式呢?我曾经在国外某网站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真正好的发力是皮头碰到白球的时候开始,皮头脱离白球的时候结束&。这句话很深奥,很晦涩,我当初也没弄懂到底是个什么个的意思,事实上,我也是最近才弄懂,原因不是因为我智商不好,而是我之前根本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出杆一定要有延伸,不能皮头一碰白球,球杆就收了回去或者停住。我们要打穿打透母球。说白了就是告诉我们出杆不要收杆。
我在北京念书的时候曾经现场看过约翰,希金斯打球,当时,我特别的注意他的发力方式,整场比赛我的注意力完全不在球台上,而是在他的后手上,说实话我并没有看出一个什么所以然,也没有偷到师,但看完之后我对发力的感觉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我感觉到他打球好像没怎么发力,对!就是没怎么发力的感觉!
我很困惑,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但当时这种感觉真的很明显。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去广州MASTER总代老林那里买了一根球杆,重新开始打球,重新开始泡论坛,翻了很多关于关于发力的帖子,于是很多&拉起,放下的感觉,穿透母球,匀加速出杆。持球时间&等词语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关于这个问题我咨询过很多人,广州吴燕山老师,北京的褚亦飞等但大家的说法基本一致,但当时,我真的不懂,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这个发力的感觉真的不是能用语言能够说清楚的,它真的只是一种感觉,说了这么多,总结发力的感觉为以下几点:
A:出杆的力度是由拉杆的幅度来决定的。
B: 请大家出杆的时候用心体会拉起放下的感觉,就像拉起一张弓,然后后手放松了放下去。
C:请大家用心体会皮头和白球的接触,确定自己的出杆是打速度还是打持球,选择适合自己,自己能够掌控的方法,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持球时间更长,球越滑的理念。
D:不同的力度的发力,右手握杆的位置应该作相应的调整(用力轻就前,用力大就后),在保持进球稳定的基础上,尽量体会用杆力打球的感觉。
E:杆法的控制都在手指上,控制出杆直不直是在虎口,所以请大家务必使你的球杆贴住虎口,而且保证手腕不要乱转,以便保持虎口方向与击球线相一致。
说了那么多,里面包含很多球友的理念,想法和小五自身对斯诺克的理解,希望这篇杂乱无章的废话里面能够有那么一句话能够帮助到热爱斯诺克却有迷茫着始终不能进步的您。
"台球技巧" 相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台球运杆后手不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