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有超能力 这货讲的话很搞笑 想普通话与方言论文 也不想普通话与方言论文 到底是个地方的方言?

  宿舍里有个晋江的童鞋,一直以来交流都是普通话,因为闽南语听不懂。  后来学校整修宿舍,又搬来一位童鞋,竟然是莆田的。  老乡见老乡,就算不好意思泪汪汪,说说家乡话很正常吧。  可是,可是他们两个一直都说普通话…  我好奇,就问晋江的童鞋:“喂,你和那个莆田的童鞋不是老乡吗?为什么没见你们说闽南语呢?”  晋江的童鞋沉默了一下,缓缓开口:“我们那里和你们这不同,简单的说,我们那翻一座山,山这边和山那边的语言都不相同。你知道晋江和莆田隔了多少座山吗?”  我晕!天方夜谭啊!!简直不敢相信!!!
楼主发言:17次 发图:0张
  有没有福建的童鞋?那里真的有那么夸张吗?一山一方言啊!  
  对了,闽南语不是一种语言吗?为毛晋江童鞋的意思,貌似闽南语是很多种语言。。。←_←  
  小广告都来了,福建的童鞋还不来…  
  福建人说一下,没有专门福建语言。闽北闽中闽南各个地方语言都是不同的,晋江和莆田差那么远当然语言不同。  
  哈哈 差不多啦 泉州厦门漳州说闽南语 其他的福建基本上是一个市说一种话的啦。
  汗 莆田人说莆田话啊 只有厦漳泉说闽南话 福建其他地区老被误解,其实有的地方也听得懂闽南话 但是呢闽南话本身不同地方发音就不一样 厦漳泉三地是,甚至村与村之间也有差别,
  Orz...因为莆田不算闽南吧,所有不是整个福建省都说闽南话的,差不多就厦门漳州泉州这些是讲闽南话的  一山一方言什么的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啦,闽南话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就是音调什么的有点区别,厦漳泉地区大体还都是互相听得懂的
  他们说的是实话啦
一个县就可以有很多种方言
更何况他们都不是一个市的
福建不只有闽南话 还有客家话 潮汕话
以这些方言为源头又分化为很多地方话
我手机打字不方便 说不清楚  
  浙南的表示一市九方言,像我这种方言特别烂的还南岸北岸听不懂……  我猜福建应该差不多。
  要你吐槽干嘛好笑
  @樱桃小王纸
18:08:00  他们说的是实话啦 一个县就可以有很多种方言 更何况他们都不是一个市的 福建不只有闽南话 还有客家话 潮汕话 以这些方言为源头又分化为很多地方话 我手机打字不方便 说不清楚   -------------------------  膜拜,我们这一个省基本都是一种方言。。。  南阳人出门在外,有时遇到洛阳濮阳平顶山之类的老乡,我们都是直接讲河南话。从来都没想过原来一个地方还能有这么多方言…  
  @读不懂的哀伤
18:10:00  要你吐槽干嘛好笑  -------------------------  只是觉得太恶搞了,都是一个地方的,哪来这麽多方言…  难道他们都不出门走动吗?  
  @叶落鸟窝现
18:10:00  浙南的表示一市九方言,像我这种方言特别烂的还南岸北岸听不懂……   我猜福建应该差不多。  -------------------------  为什么?一个市怎么还会有这麽多方言?难道都不走动吗?  
  好吧好吧,我out了…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地方会有N种方言…  
  福建泉州人 拜托 莆田人不是闽南话好吗 我们这里村和村都不同好吗 楼主你的问题放我们这里要被鄙视死  
  我们一个镇两种语言的都有。山太多了  
  我湖南的跟大学室友都说普通话,我们还是一个市,开车二十分钟的距离。不是听不懂,是因为真的口音不同交流起来很奇怪  
  ...................................................................................................晕
  @叶落鸟窝现
18:10:00  浙南的表示一市九方言,像我这种方言特别烂的还南岸北岸听不懂……  我猜福建应该差不多。  -------------------------  @北饮风 13楼
18:17:10  为什么?一个市怎么还会有这麽多方言?难道都不走动吗?  -----------------------------  过去都自给自足,走动范围不大,加上地形闭塞(多河道、多丘陵)导致的吧,我没具体研究过。  PS,我指的南岸北岸是我们那里大河的南岸北岸。其实说是一市九方言,但是都属于吴语,只是口音上有点区别,区别有大有小,区别大点的我这种人就听不太懂了。
  福建和浙江都没有所谓的浙江话和福建话,福建三明地区就有多少种方言…很多地方是一个村一种方言的…福建就福州话和闽南话覆盖的地域广一点…就福州话来说…福州每个县的口音都不同…隔远一点的县虽然说的都属于福州话…但说快了也是听不懂的…闽南话也是一样的…厦门泉州漳州每个地方的闽南话口音都不一样…一开口就知道…台湾人说的闽南话跟漳州的更相近点  
  那是一定的,光一个县市就有四五种方言,不像北方就一种方言——东北普通话。
  厦漳泉才讲闽南语,闽南嘛,我有个同学莆田的,讲莆仙话,完全听不懂。。。  
  看完这帖子糊涂了。  难道说闽南语和"浙江话""河北话"一样也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多种方言的通称吗?  那闽南语歌又是哪里话?  
  @读不懂的哀伤
18:10:00  要你吐槽干嘛好笑  -------------------------  @北饮风 12楼
18:15:54  只是觉得太恶搞了,都是一个地方的,哪来这麽多方言…  难道他们都不出门走动吗?  -----------------------------  出门走动了呀 他们就是喜欢讲各种语言 恶搞到你了吗
  南方山多 从前隔个山头交通不便 交流闭塞
交流少了自己的方言就多了   北方多是平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方便 所以讲话发音接近  多看书。
  不知道这些地方方言这么多,那么古代没有推广普通话,不同地方的人怎么交流  
  莆田又不是闽南干嘛要会说闽南话,难道你们省只讲一种方言吗!?  
  闽南话当然是闽南人说的,莆田又不是闽南,叫你不好好学地理= =
  这有什么好吐槽的。
  福州话【闽东】  客家话【闽西】  闽南话【厦漳泉】  莆仙话【莆田仙】  闽北的不是很清楚
  我有一个漳州的舍友和一个泉州的舍友,她俩都说闽南话  但是她俩交流后发现,虽然同是闽南语,但很多发音啊叫法啊说法啊都不一样=_=
闽南话一般就是漳州,厦门,泉州,这三个地区在说,龙岩那边还有个漳平也是讲闽南话的啦,楼主啊,闽南闽南就是福建南部区域喽,又不是整个福建省都说闽南话。另外,还有我们的台湾同胞啦,他们讲闽南语我们也听得懂啦,沟通无压力!  ②
我们漳州有8个县,每个县的口音啊,很多东西都有不一样的讲法,像我以前的同学,平和的有讲客家话的,龙海和漳浦的口音又很不同,诏安那边根本无法用本地话沟通,因为他们那还有人讲白话的。相对广东潮州,我都基本上能听懂,囧。  ③
我读书的时候就两三个莆田的,他们讲话都压根就听不懂,囧,我们都是普通话交流。
  @土拨鼠吃泡面
18:27:00  那是一定的,光一个县市就有四五种方言,不像北方就一种方言——东北普通话。  -------------------------  什么叫做东北普通话,难道华北,西北都说东北普通话!  
  厦门人表示听不懂泉州人讲闽南话。。  
  什么一山!如果是县城或者市区基本一致,如果是乡下的话一个村一种调噢~哈~但是能交流就是  
  在北方待过几年'每次出去逛街我们几个福建人就在出租车上说方言'出租车司机总会说你们说啥话呀'又快'我一个字没听懂'把我们乐得哈哈'而司机说他们那的方言我们有的很容易懂'有的猜猜就懂'所以北方人一骂我们就听懂'我们使劲骂她们都不明白'真过瘾真有意思!台湾人有些方言和我们这会有点像喔  
  台湾的闽南话跟厦漳泉三地都有交叉。总而言之闽南话是一门语言,但是地域区别蛮大。就算是上海话郊区市区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回复第23楼(作者:@司徒晓西 于
18:33)   看完这帖子糊涂了。   难道说闽南语和"浙江话""河北话"一样也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多种方言的通称吗…… ==========  河北没有河北话,方言不统一  
  光说福州的五区八县,就有福州话,罗源话,长乐话,平潭话,福清话,闽清话,各不相同。就酱。  
  回复第38楼(作者:@苏尘曦1102 于
19:49)  回复第23楼(作者:@司徒晓西 于
18:33) 看完这帖子糊涂了。 难道……  ==========  我知道阿。浙江也没有浙江话,方言不统一。  但以前一直觉得闽南话就是一种统一的方言。所以被lz搞糊涂了。  
  是的,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样的,所以普通话很正常
  温州也是很多方言的。。。我们那也是,一个县能有好多种方言
  我能说光我们几百人的小村差不多就5、6种方言,还只是我接触的人  
  不要说一山一方言了,一个市里稍微隔得远的两个村子,话就一点不一样。  
  在潮汕地区也是啊,基本发音差不多,但是音调啊啥的有很多啊,也有一些词这个地方这么用那个地方那么用~~  
  在潮汕地区也是啊,基本发音差不多,但是音调啊啥的有很多啊,也有一些词这个地方这么用那个地方那么用~~  
  @拉拉小面条 25楼
18:49:26  南方山多 从前隔个山头交通不便 交流闭塞
交流少了自己的方言就多了  北方多是平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方便 所以讲话发音接近  多看书。  -----------------------------  是 的  平原和山区是不同的  尤其N多年前 交通不发达的时候   一座座大山之间的距离也很遥远的啊
  福建各个地方方言都不一样。  厦门漳州泉州都是闽南语 但是各个市在很多音节都会有区别,不过大体交流没问题。  南平市是福建北部 简称闽北。下面的各个县都不一样,甚至大山的一些村都不一样。是完全听不懂的哟 记得有100多种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那块有三种主流方言吧。。。
  且不说福建了那种有山的地方了,就说我是江苏的,平原地区,常州用吴语系,镇江就是北方语系,这个区别弱爆了。我有一个同学是靖江人,她有时候打电话我们听着是一种语言,有时候打电话又是另一种语言..然后她说,确实-.-他们镇上,一半讲的北方语系的,一半讲的是吴语系的(据说跟常州话略微相近),她两种话都会讲!
  我们闽东这边一个镇都有一个镇自己的方言好吧......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会说闽南语的肯定都能互相听懂,只不过不同地方腔调什么的有差别。。。  然后不代表福建只有闽南语这种方言啊。。
  我能说光光就我们县每个乡镇的语言都不一样
  闽南语是一种语系噢!童鞋。福建,海南,台湾很多方言都属于闽南语系,同一个省的口音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听不懂很正常。  
  闽南语不是福建唯一的方言。  可以分成五个方言区也可以分成六个。  以下百度百科:  1.闽东方言区:分布在闽江下游的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11个县市的是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7个县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区: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市、龙岩部分,包括:厦门、金门、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市区部分、漳平部分等地,共 23个县市。以厦门话为代表。泉州、漳州和龙岩3种口音都有些差异。  3.闽中莆仙方言 分布在 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  永安方言区:分布在永安、沙县、三元区、梅列区等4个县市(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4.闽北方言区:分布在建瓯、松溪、政和、南平、顺昌(东南部)、建阳、武夷山、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5.在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区,尤溪县和邻近的永安东部、大田中西部和沙县南部,是介于闽南、闽中、闽北和闽东之间的过渡区。
  @永远的倾听着
21:25:06  闽南语是一种语系噢!童鞋。福建,海南,台湾很多方言都属于闽南语系,同一个省的口音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听不懂很正常。  -------------------------  台湾话和海南话很多词发音几乎一样,例如菠萝,好吃等,但是要对话就很难明白对方讲什么。  
  @司徒晓西
18:33:00  看完这帖子糊涂了。   难道说闽南语和"浙江话""河北话"一样也是对于一个地区的多种方言的通称吗?   那闽南语歌又是哪里话?   -------------------------  我也晕了。。。。  好多语种,还有个一市九方言。。。  怎么那么多啊,没有普通话前他们都怎么交流啊。。。  
  @shacky0626
18:57:00  不知道这些地方方言这么多,那么古代没有推广普通话,不同地方的人怎么交流   -------------------------  握爪,难不成他们古代出门都是一手笔一手纸,靠文字交流?  
  上一条标错了。
  闽南语不是福建唯一的方言。  可以分成五个方言区也可以分成六个。  以下百度百科:  1.闽东方言区:分布在闽江下游的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11个县市的是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7个县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区: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市、龙岩部分,包括:厦门、金门、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市区部分、漳平部分等地,共 23个县市。以厦门话为代表。泉州、漳州和龙岩3种口音都有些差异。  3.闽中莆仙方言 分布在 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  4.永安方言区:分布在永安、沙县、三元区、梅列区等4个县市(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5.闽北方言区:分布在建瓯、松溪、政和、南平、顺昌(东南部)、建阳、武夷山、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区,尤溪县和邻近的永安东部、大田中西部和沙县南部,是介于闽南、闽中、闽北和闽东之间的过渡区。
  @全民爷爷 34楼
19:41:03  厦门人表示听不懂泉州人讲闽南话。。  -----------------------------  我也听不懂,漳州厦门闽南话很接近都听得懂,但是泉州就听不懂了~反正他们很多方言和我们发音不一样~
  还是百度百科:福建方言  福建诸方言的分布,一是和历史上的行政区划有关;一是与江河的流域有关。唐宋期间这些方言形成后,福建境内的行政区划比较稳定,现有的方言分区和唐宋的州、军,明清以来的府、道大体是相应的。又因为在丘陵地带,人们的聚落总是沿江河分布的,现有的方言分区又和省内几条主要江河的流域大体相当。
  只有厦漳泉才说闽南话吧,福建其他地方都不说闽南话的,有自己的方言~我觉得福州话蛮好听的~
  我们江西也差不多,一个县城就不同
  是- -而且很多方言区内的还不一定都一样。  只拿福州来说,福州话。  五区八县,也许市区内的福州话一样,但是福清,永泰,连江,平潭这类属于福州下属县的,有些词发音都不一样。虽然都能对话吧,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更不要说泉州和普通这两个不属于同一方言区的了
  看着回复里那些乱七八糟看着头疼的方言,突然万分感谢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万分感谢。。。。  
  是的,福建N多山,同在山这边的口音有异但基本听得懂,过了山那边的就得连猜带蒙,再翻座山的,就鸡同鸭讲了
  回复第13楼(作者:@北饮风 于
18:17)  @叶落鸟窝现
18:10:00  浙南的表示一市九方言,像我……  ==========方言和走动什么关系。。。老人家一般不走动,年轻人走动就讲普通话罗,浙江的也表示一个县城好几种方言  
  @林言颜 30楼
19:21:54  福州话【闽东】  客家话【闽西】  闽南话【厦漳泉】  莆仙话【莆田仙】  闽北的不是很清楚  -----------------------------  谁告诉你闽东是说福州话的,福州话属于闽东方言区,其中只有古田和屏南属于福州话语系的!不懂别胡说行不行!?
  @Lokta为了BL 20楼
18:25:31  福建和浙江都没有所谓的浙江话和福建话,福建三明地区就有多少种方言…很多地方是一个村一种方言的…福建就福州话和闽南话覆盖的地域广一点…就福州话来说…福州每个县的口音都不同…隔远一点的县虽然说的都属于福州话…但说快了也是听不懂的…闽南话也是一样的…厦门泉州漳州每个地方的闽南话口音都不一样…一开口就知道…台湾人说的闽南话跟漳州的更相近点  -----------------------------  顶一下你关于福州的那部分。。。偶现在在福清,N次在电梯里跟我男人说潮汕话,小区里热情的福清老人都要用福清话跟我们聊天。。。囧,每次偶都要很尴尬的回句,不好意思听不懂。。。然后他们就会很惊讶的问,你不是福清人?!!囧里个囧。。。
  @北饮风 狭义上来说,闽南只包含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当然潮汕话、海南话都算是闽南语的一个分支,但是和闽南、台湾的闽南语差很多,没有基础的很难听得懂。莆田讲的是莆仙话,和闽南语有点渊源而已。(广义上莆田也是闽南地区的,但是这个还有争议)。在福建的话,因为山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所以古代基本处于散居状态,久而久之方言分化就比较严重了。翻过一座山头或是隔一个村口音都会差很多,更不用说晋江莆田两市的情况了。再加上闽南语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闽南三市都认为自己是最正宗的(包括台湾)。不像粤语,即使各个地方小有差别,但是都会讲标准粤语——广州话。
  晋江的爬过.................  福建只有厦漳泉讲闽南话啦,话说厦门的闽南话腔调比较重跟台语超像  莆田不讲闽南话的,所以你让他们俩咋用闽南话沟通啊,完全就沟通不了啊
  作者:动感超人不爱青椒 时间: 21:29:38  @全民爷爷 34楼
19:41:03  厦门人表示听不懂泉州人讲闽南话。。  -----------------------------  我也听不懂,漳州厦门闽南话很接近都听得懂,但是泉州就听不懂了~反正他们很多方言和我们发音不一样~  =================  o(╯□╰)o,晋江人表示听得懂厦门人讲闽南话,难道是小时候台湾本土剧看多的关系?可是我去厦门说闽南话完全沟通无压力啊。
  回复第14楼,@北饮风  好吧好吧,我out了…   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地方会有N种方言…   --------------------------  我老公是福建三明的一个小县城,就这么个小县城好几种方言且互相听不懂  沙县小吃的沙县就是三明市的一个  
  听了三年莆田话还是不明白说的什么,只知道考一是可以……
  同一个市 同一个县 甚至同一个村都有可能讲不同的方言的
  厦漳泉说闽南语……看“闽南”两字就知道了,绝对不是整个福建都说的啊…其中泉州的和厦门漳州差比较多,厦门的又和漳州的有一点不同。至于福州人就是说福州话,莆田人说莆田话  
  ~基本是隔个县就不一样。。。闽南那块他们讲闽南话(他们说的虽然都是闽南话但也有点不一样),其他地方都有各自的方言~像我们学校每次福建老乡会只有说闽南话的同学可以用家乡话交流~~~基本其他地方的互相听不懂
  ……发现满屏都是老乡
  听我福建来的同学说她高中一个班几乎每个人都说不同都方言,所以老师讲话都只能讲普通话  
  广东省也不是全说白话的  
  这么屌,那娶个邻村媳妇岂不是还要教她说话  
  福建的来马克。  话说真的是这样的,福建语言很多的。因为是多丘陵地带,以前的时候各个镇市相对独立封闭,各个地方的语言也就不一样而且差别真心不小。  厦门泉州漳州人讲的闽南语,闽西闽东闽北也都各不相同的。。  
  闽南人表示我们隔一个镇语音语调都有可能不同  
  作为漳州人,我表示,我有时听不太懂某些县里的闽南话,听不太懂泉州话。有点吃力。  半听半猜。
  @该用户已禁用
22:47:00  这么屌,那娶个邻村媳妇岂不是还要教她说话   -------------------------  屌爆了!原来真的是一山一方言啊!太屌了,福建人简直就是天生的语言专家啊!  怪不得闽商走遍全球,敢情从小就是听着各种语言长大的。。。。  
  作为福建闽西人,我们县人口30几万人,有三十多种方言,而且不能互通。。。。= =只有本乡镇的可以,所以老乡会,从来都是讲普通话。。。。。
  莆田人飘过
嫁来厦门三年,泉州读书三年,一口流利的闽南语,只要不说大家都会以为我是厦门人的。而且泉厦漳虽然是闽南语但是发音不同,一讲话就能听的出来。福州,三明,南平,宁德什么的,真是好多语言的
  以前听人家说,厦漳泉里,厦门的听得懂漳州和泉州的话。但泉州和漳州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音调的问题吧。我也不知道真假。  不过我是厦门的。所以听得懂漳州和泉州的。  
  @Lokta为了BL 20楼
18:25:31  福建和浙江都没有所谓的浙江话和福建话,福建三明地区就有多少种方言…很多地方是一个村一种方言的…福建就福州话和闽南话覆盖的地域广一点…就福州话来说…福州每个县的口音都不同…隔远一点的县虽然说的都属于福州话…但说快了也是听不懂的…闽南话也是一样的…厦门泉州漳州每个地方的闽南话口音都不一样…一开口就知道…台湾人说的闽南话跟漳州的更相近点  -----------------------------  说的很中肯
  浙江苍南和福建福鼎周边也有人说闽南话,福鼎本地有本地话,晋江和石狮也有说闽南话的  
  是的 晋江跟泉州这么近 腔调就明显不一样了 我晋江嫁泉州的  
  我们听的话 厦门口音就比较重了 但是晋江泉州厦门说得还是闽南话其他就听不懂了   
  不奇怪啊!我们村讲类似建瓯话,上一个村讲客家话,下一个村讲福安话,完完全全不同语种,但其实都听得懂的  
  厦门市有好几个区,同安,杏林,集美,翔安,海沧以及岛内(思明区和湖里区)  那啥,这几个区讲闽南语的音调很多都是不一样的。  懂得厦门闽南语的完全听得出来很明显的差别。  比如“猪”“粥”“书”这几个区发音都是不一样的。  漳州泉州晋江么,这个么,闽南语好的厦门人可能懂,像我这种虽然是厦门人可是讲得不好的其实听不太懂。  莆田话于我和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是一个意思。虽然我老家在莆田= =
  @Lokta为了BL
18:25:31  福建和浙江都没有所谓的浙江话和福建话,福建三明地区就有多少种方言…很多地方是一个村一种方言的…福建就福州话和闽南话覆盖的地域广一点…就福州话来说…福州每个县的口音都不同…隔远一...  -----------------------  同意,我们县就有好几种方言,有的同属闽南语系,但不同镇上的语调什么也有差,说快了一样听不懂。。还有根本不同语系的,就一句都不懂了。。。
  @娃娃和苍井优 67楼
21:36:07  回复第13楼(作者:
18:17)  @叶落鸟窝现
18:10:00  浙南的表示一市九方言,像我……  ==========方言和走动什么关系。。。老人家一般不走动,年轻人走动就讲普通话罗,浙江的也表示一个县城好几种方言  ----------------------------  无语,我指的走动是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走动。==  地形复杂,隔绝严重,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走动少,走动少所以交流少,各地各自发展成不同的口音,这是我认为地形复杂地区语言分化严重的原因,没仔细研究过,门外汉的说法。
  回复第11楼,@北饮风  @樱桃小王纸 9楼
18:08:00   他们说的是实话啦 一个县就可以有很多种方言 更何况他们都不是一个市的 福建不只有闽南话 还有客家话 潮汕话 以这些方言为源头又分化为很多地方话 我手机打字不方便 说不清楚   -------------------------   膜拜,我们这一个省基本都是一种方言。。。   南阳人出门在外,有时遇到洛阳濮阳平顶山之类的老乡,我们都是直接讲河南话。从来都没想过原来一个地方还能有这么多方言…   --------------------------  我湖北的,我们那边一个城市和这个城市所属的县城,农村神马的方言也有区别,我们城市以前甚至还分城南城北,城南和城北的方言有音调的区区别。而湖北整个省也是因为跟各个其他省接壤,所以比如跟四川比较近的宜昌人,他们的方言在我听来就跟四川话一样,跟河南信阳比较近的,在我听来很像河南话,甚至有很像江苏话的,不知道为什么。  所以基本上大家一个省,不同城市很难用一种方言交流的,会很奇怪,有的甚至听不懂。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中国各地都是怎样看待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
这个问题困扰题主很久了,自从上本科以来,见识了各地的同学,题主发现各地在学校(特指中小学)对待方言的态度堪称大相径庭,在题主的家乡,苏北地区,老师对于方言简直就是欲扑杀而后快的态度,一个在学校里讲方言的人往往被贴上不良的标签(以至于很多同学已经不会讲本地的方言了),但是根据题主老家在四川的同学的描述,他们那里在学校里讲普通话才是稀罕事,因此我想了解一下,祖国各地在中小学阶段对方言的不同态度背后的原因(包括文化上的与政策上的)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四川情况是教育局要求讲课必须用普通话,执行的情况视老师普通话水平而定。普通话好的当然愿意用普通话上课,不好的老师,有些就操着一口川普上课,有些老师直接就四川话了。在我们的父辈中(5,60年代生)普通话水平确实有点拙计,多半是川普,还是那种比给你说四川话还难听得懂的川普。西南官话本来和普通话差异不大,主要是语音语调和特色的方言词句。但我总感觉近几年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很多方言词汇在慢慢的从生活中消失。小时候很多有家乡特色的方言还经常用,但现在语音语调还是四川话,用词用句反而在向普通话靠拢了。
我福州的,就我自己感受,凑个热闹吧小学上课都强制讲普通话,当时还有班级小干部专门检查是不是讲了本地话,班级参评貌似还会被扣分。初高中之后就放松了很多,关键是,管不住了,还有就是本地的老师有些上年纪了,用本地方言更好授课和便于学生理解。福州话有个特点是,平话跟官话的区别。凡是普通话能说的,几乎都可以通过福州官话说出了,不过就变得相当拗口和别扭,意思跟韵味也想去甚远。我们这代受官话福州话的影响挺深的,平时日常交流都还没问题。如果要说影响的话,最大的差距就是,很多古音古韵我们这群年轻人听不懂了,每当看到老人聊得很起劲,自己凑近了只能听个大概,就很莫名其妙。比如我们这里婚礼会有喜娘念词,我就根本听不懂;然后就是人走了会放葬词,就是讲老人一辈子的经历或者是子孙哀悼,我也根本听不懂。更不用说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用一些古训说我们了。
辽宁丹东,曾经的胶东话抢滩登陆反客为主地区,今天的北语南侵潜在灾区。百年前属东北官话区,七十年前属胶辽官话登连片,目前尚属胶辽官话盖桓片。
由于我们这里周围的方言构成复杂(四县方言不一,市区西北四十公里外东北官话,市区及市区西南胶辽官话,市区东南两百米外不说汉语),中学老师又来自四面八方,所以在公共场合,来自东北官话区的老师一般自觉收敛东北腔,来自胶辽官话区的老师自觉放弃海蛎子味,以便和谐交流。这种情况在课堂上得以延续,大部分老师讲的话听起来还算普通话。
但这不代表没有特殊情况,有些四五十岁的大牛老师,就是爱用方言讲课,比如我们德高望重的历史老师就公然把王守仁读成王叟淫。但前提是人家比较牛,不牛的老师和年轻的老师一般不说方言,如果说了那就是被学生逼的……
另外三十五岁以上的胶辽官话区出身的老师一般都会在和学生“单练”的时候带出海蛎子味,回到课堂便立即切换为普通话状态。东北官话区的老师经过多年磨练舌头基本捋直了,所以在校内的任何场合下都不会蹦出沈阳小伙式的口音。而年轻老师则是一水的普通话,即使单独面对学生也不肯说方言。所以今后在我们这里方言还是会从教师职业语言中逐渐消失。
好在目前尚未有校领导或任课老师歧视本地方言,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方言的情况。下课后教室里还是满满的海蛎子味。
但我觉得方言不会真正从丹东教师口中完全消失,比如“卖dar”这个词,是在丹东任教的老师必须学会的。学会合理的使用“彪”则有助于以最恰当的程度批评学生。另外作为一个外地来的老师如果学会的本地方言里的一些有趣词汇,还能够提升学生对自己的好感。
感觉和本地历史上的独立性有很大关系。四川不说了,自古就是单干的广东,以前是化外之地,后来因为对外通商又被划分到主流之外,在农业时代搞外贸,在工业时代产粮,还背靠香港和华侨,政治上也有一定独立性,底气很足。而长三角地带,一直是中央税收重地,管得非常严。虽然苏南地区方言算是最难懂的之一,但是挡不住官话的进攻啊。
我是贵州贵阳的,小学推广普通话的效果不错,但初高中以后,上课是否用普通话就不是很在意了。遇到有风格些的男老师基本是不用普通话的。地方电视节目(晚间新闻前的节目)也有不用普通话,很受欢迎。而且贵州地区骂人很有一套,不像官话用来用去就是sb或是什么你母亲,花样很多,很有表现力。贵州地区的方言很丰富,比如毕节话,音调很搞笑,但黔西南的部分方言很难懂。部分北方人连跟普通话很像的贵阳话都听不懂,就更不用说那些方言了。而那些地区的教学质量不高,老师的普通话更是恼火。慢慢来吧。
我希望兩者可以和平相處,但事實上打壓很嚴重。我處的人,對普通話有一種攀附的心理,這是在過度推普後漸漸產生的。90年代,大街上還基本都是說當地話。從二十一世紀起,推普愈演愈烈,「社會語言」漸漸變成了普通話,無論是農村還是市區,不分男女老少。在我處,講得一口流利標準普通話會受到人讚賞,不會說母語的人也不會有人鄙夷,大家都習以爲常,長輩之間用當地話,對九零後說當地話,對零零後說普通話,而絕大多數九零以後出生的都用普通話交流。問他們怎麼看待這關係,我想答案是:無所謂。連我去個藥店買藥,店主都要和我說普語,而轉頭就和我母親說當地話,很多人是病態心理,面對小輩非要秀一秀他們的普通話,實際上腔很重。70後這代的子女都是會說母語的,可能是當時的推普還沒這麼嚴格。從80後的子女開始,這些讀過大學的知識分子,漸漸拋棄他們的母語,開始教孩子說普通話。到現在,70後也做爺爺了,他們也受到了影響,不和孫輩說本地話,卻非要用一口蹩腳普通話和孫輩對話。問老師怎麼想,他們一定是想方言早滅絕早好吧,省得再費心了。老師恰恰就是導致方言瀕臨滅絕的罪魁禍首了。對說本地話的學生採取處罰措施,給學生灌輸各種矮化母語的思想,當然,他們只是教育部門的替罪羊。那些老人呢,說了一輩子母語了,對現在一個家庭說兩種話的情況,也視若無睹。原以爲會有一個人站出來抱怨的,可目前,我沒見到一人。至於九零之後的人如何看待,我覺得家鄉對他們都是可有可無的物事了,唯一使他們思鄉的就是食物吧,畢竟舌頭是思鄉的。呵呵。對於外地長大的,故鄉或許就是「一年會來一次的地方」和「說著奇怪語言的地方」,但不久之後這種現象也會消失的。故鄉已經不是記憶中的故鄉,悄然變成了官話區的一部分。等到有心的人覺悟過來,早就爲時已晚。
方言的强弱既于普通话的入侵范围有关,也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程度有关。就前者而言,越是大城市,普通话就越为普及,这不仅是因为普通话降低了沟通成本,从而不断开疆拓土,而且还因为语言统一的背后隐藏着权力的意志,大城市相对于农村,是更需要也更容易被规训的对象。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农村学校教师的普通话都讲不顺溜,而城市甚至都要求学生在课外也不得讲方言。至于后者,地方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地域认同感就越强,就越侧重强化代表地域特殊性的符号,方言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考虑到认同的构建,不仅是寻找相同点,更多时候是通过树立敌人排斥异己来实现的。经济发达,导致外来人口涌入,资源紧张,外地人往往成为替罪羔羊,这也就是最发达的城市往往是排外意识最强的城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认同感和排外需要的双重作用下,通过语言来构建认同的迫切感就更为强烈。很少有人会以陕西话或河南话为自豪,你可以看到,大多数北方人很快就融入了普通话的潮流之中,这不仅是因为北方方言的近亲相似性,而是这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将方言同样视为落后的代表,所谓“土”就是极为形象的描述。你也可以看到,北京的带有儿化音的“京片子”、上海经过改造的吴侬软语、广州带有韵味的白话都为地方所推崇,不仅言者有一种毫不掩饰的自豪感,地方也视普通话如入侵的草寇,充满敌视。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广州一个主持人不经意的语言调侃都能引发微博上漫天的讨伐,一个官方的推广普通话行动居然引发公众的街头抗议。语言中浸染着漫长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和自成一体的文化,与土地,与民情,与祖祖辈辈的日常生活关联在一起,这是方言值得珍视的理由,也是“语言只是沟通工具”这一论断不值一驳的原因。然而,语言的形成并非自然竞争和交流所形成的结果,其间交杂着地域因素与权力意志的剧烈冲突。必须看到,一种方言在遭遇官话冲击的同时,同时也在以相似的逻辑来侵蚀更弱小的地方方言,只不过一个依托于强势的权力,一个依托于自己的独特地位。PS:回答中使用的方言与普通话两词不过是沿袭日常用语,并不包含孰优孰劣的价值判断,看清这点,以免造成本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
号称中国第一难懂方言——温州话使用者。(这句话说的真是悲伤…被说方言是外语真的好吗
)我想温州话和江浙其他地区、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大致都经历过一个从打压到发展扶持的过程。小学时期推行国语,于是大家在上课时比较强调国语的使用,但是显然这个政策在后来被证实是不太成功的,大部分的温州本地学生还是喜欢用方言交谈。随着我逐渐长大,对于温州话开始采用推广的措施。课堂上专门有《话说温州》的课程,公交报站一直是很有特色的温州话+国语,有专门的温州话新闻台、电视剧。温州话属于吴语,近些年国家对于方言的保护认识应该有了提高,因为我发现开始有“国际吴方言研究大会”的出现,在上海,温州等地都举办过。我想方言被保留是很有裨益的,特别是被称作南蛮、吴越的东南片,我初中在上《话说温州》的时候老师就用温州话为我们念过一些古诗,很多押韵显而易见,而在国语中则无从体现。保留和继承是对传统文化的起码尊重,也是在外的游子归属感的极佳体现。(喂你是被高中政治毒害了吗?)此外,在国际上认为(百科中叙述)各地方言和国语是并列的关系,无隶属,是在国际语言中有专门标号的,都属现代汉语,自然需要当地民众以及领导的弘扬。希望中国方言&国语协调的越来越好。以上。
很多原因。地方政策,执行力度,言语本身的文化背景,地方本身的经济情况,人口流动情况,甚至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不同态度都是影响方言地位的因素。先说说上海。再说说广东,最后补充一些香港的(虽然教育系统不同,但这也是“中国各地”的例子)。同为保留大量中古汉语特点的两种南部方言,吴、粤两语在文化和历史发展上有些相像,但现状大为不同。因题目“中国各地”极为广泛,不好代表全中国,故余以自身经历和见闻为例子回答这个问题。由于个人见闻亦有局限,不一定能代表全部真实情况。上海。周立波曾在《笑侃大上海》调侃说,进了校门就像进了北京城,出了校门才回到上海。由于上海话不是汉语族下官话的方言,不是在官方说法中为普通话奠基础的“北方方言”的其中一个分支,它属于吴语之下,因此上海方言与东北、陕西、江淮或云南等地所称的方言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上海是全国人口流动最大的城市之一,外地人占了城市的很大部分,推广普通话对上海是很有必要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对上海方言本身、和上海的基础教育也造成很大的冲击。上海。周立波曾在《笑侃大上海》调侃说,进了校门就像进了北京城,出了校门才回到上海。由于上海话不是汉语族下官话的方言,不是在官方说法中为普通话奠基础的“北方方言”的其中一个分支,它属于吴语之下,因此上海方言与东北、陕西、江淮或云南等地所称的方言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上海是全国人口流动最大的城市之一,外地人占了城市的很大部分,推广普通话对上海是很有必要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对上海方言本身、和上海的基础教育也造成很大的冲击。来源:上表显示上海社科院2012年发布的一份调查数据。先看左图,“在上海出生的学生”的成份其实非常复杂,其中包括祖辈迁到上海的本地学生,还有祖辈一直生活在上海的本地学生,当然也包括父母辈才迁到上海的本地学生。虽然这里没有进一步的调查,但也不难猜测出是什么环境因素影响了在上海读书的中小学生会不会(能力)说上海话:比如说,父母会不会说上海话,家里的老人会不会说上海话,或者可能是父亲会说、母亲不会说或者父亲不会说母亲会说,等等。而本文提到只有近六成上海学生有全面的上海话听说能力。另一方面,综合两个图看,左图“上海话”和右图“老家方言”都略微地胜“普通话”一筹(4.5%和3.4%),因为父母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母语习得影响是最大的。当拥有了说上海话的能力后,会不会(选择)说上海话就跟教育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了。不过,无论家乡是不是在上海,两个表中“普通话”都能与主要对手分庭抗礼,共占半壁江山。这两张图说的是“平时”说话的选择,而不是课堂的选择,说明普通话对上海中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这就是中小学校园内推普的结果。说说我身边的例子。虽然这是过去数年的例子,跟2012年的情况或有不同,但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典型的现状。我的一位室友,一直在上海市区完成基础教育,小学、初中的时候学校规则上是完全禁止说上海话的,课堂全程师生都要说普通话。小学时课堂里,有同学用上海话讨论、回答问题是挨通报批评的;课余交流方面,在学习上只用普通话交流,而生活上也基本使用普通话交流。不排除是为了照顾有外地背景、不会说上海话的同学,但总体来看上海话是受压抑的。而我的另一位一直在上海郊区读书的室友情况类似,生活中在校园里说本地话的频率会多一些,不过上课也是极少用到上海方言的。我没有在心理和教育方面做很深的研究,我觉得从规则上禁止说方言,对低龄的小学生而言威慑力是巨大的,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到初中、高中,不过这种威慑力的影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此外,两位室友都跟我说,他们遇到的老师多数是外地的,他们本身就不具备说上海话的能力。事实上,“上海话”不是某种方言下特定的口音,它也有分支,大体上有市区片、松江片、嘉定片、崇明音系、练塘音系。所以即使同属上海市,操市区片音者也不一定能全部理解操浦东片音者说的话(两位室友的例子)。而市区话被约定俗成地看作上海话的标准音,维持了上海话在上海的地位。不过,还有一点,上海方言自身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今天市区话分成老、中、新三派,很好地说明这点(上世纪被誉为“东方巴黎”的时候、及解放后初期受江苏、浙江等地的方言影响较大,其中以宁波移入人口为多,今天为上海方言标准的中派上海话被宁波方言影响最大,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新的一波人口迁入,现在形成的新派上海话受普通话影响较大);而从语言变化的速度看,越靠近市中心区变化越快,越往外郊变化越慢,音片交界处变化最快。语言的不稳定和变化也是制约课堂使用它的一个因素。图片来源:《上海地区方言调查研究》.游汝明 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话被称为吴语区的“最大公约数”,意思是由于过去区内移民涌入上海谋求发展,上海话是人们通过自我调整、最终融合而成。加上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上海市都是区内的绝对经济霸主地位,上海话成为吴语区内最为强势的一种方言。不过,吴语的“代名词”或称“代表音”是苏州话而不是上海话,是因为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园林和评弹是她的名片,同时其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亦不差(也是一个人口千万级的城市);而网上广传的难懂的温州话其实也是吴语的一种。虽然纵观历史,同为一个语区的龙头城市,上海之于吴语区在历史上与香港之于粤语区有几分相像,但是最终的语言状态却有巨大差别,因为粤语区还有广州,这点我在下面会提到。网上有不少言论认为上海话会被“消灭”,但我认为,依附于上海这个城市,上海话的本质是强势的,“消灭”这个说法太夸张。最近几年,其实民间对上海本地方言的保护的声音不断抬头,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要保护上海方言,更有兴趣的可以直接在微博搜索“吴语”,找找相关的人,看看他们的言论。今年1月份有新闻指出,上海话被允许带入幼儿园的课堂,这是非常积极的一个措施。相反,一直很强势的广东粤语地区也没达到粤语正式被允许融入课堂的程度,至少是没有官方的消息。其次,上海市中心、市郊的一些公交车也开始用本地方言报站。甚至浦东机场也有吴语提示音,因此有呼声呼吁上海轨交地铁也可以使用吴语报站。回到题主的问题本身,我们不能把任何的语言现象都归咎于单一原因,比如政策,说因为推普某个地方的某校的扑杀某种方言,然后带来某种深远的影响导致一个方言的消灭。其实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这个方言在学校里的地位或现状,乃至整个地区。比如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而引起的人口迁移流动情况、这个地区方言的历史发展背景以及大众的教育水平,甚至不同学校对方言的态度其实都不同,比如这个学校的领导层的大部分是不是本地人,等等。这些因素一同放进某个地区这个大熔炉里,产生现状。所以另外再介绍一下本人更熟悉的广东。当然也不代表全部典型的情况。在语言学上,广东主要有粤、闽、客家三语系,其中粤语区约定俗称地把广州话定为标准音,广州话地位类似北京话于北方官话方言,普通话之于整个汉语。在大众口语中不同的语境里,粤语标准音有不同的称谓,“广东话”所指代的事物是不同的。在包括港澳的粤语片区,“广东话”约等于或等于广州话,等于带着广东各地不同口音特点的粤语;绝大部分香港人称自己说的话为“广东话”,“香港话”近似乎是在书面和口语上是不用的(虽然也有学习“香港话”的书籍存在,其权威性不大),“澳门话”就更是我临时造的词了;有时省内客家、潮汕的民系也称其语为“广东话”。在下文中为了表达方便,“粤语”、“广东话”、“广州话”这几个词语因语境斟酌互换使用。本人在珠三角一个名气不大,处于粤语区广府、四邑两片的交界地级市的行政中心市区读中小学。方言交界区语言变化快、成分复杂,因此此区存在种类繁多、发音不尽相同但也能互相交流的本地方言,不过此地最主流的仍是标准音的粤语。本地主要电视台节目以这种标准的广东话为主,普通话为辅,广告清一色粤语,黄金时段新闻一粤一普。(珠三角除深圳外地方台大抵如此)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市区96万的常住人口中,35%为外地籍。户籍人口为61万,其中不少家庭是改革开放后迁入珠三角并最终稳定定居下来的外地人口。同此市一样,相信在珠三角本地原籍居民较多的城市,包括广州市(市区1100万人中970万为常住人口),标准音粤语是当地交流的第一选择。我读的小学,直到今天教学楼门口“请讲普通话”五个大字还是非常显眼。十多年前低年级时所有同学都被告知,连下课都会有督导员检查(这跟上海的同学说的情况有些相似),被抓到不说普通话的“班级评比”要扣分,这个把集体主义精神也从小抓起了。不过执行程度不强,这点跟上海就不尽相同了,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说普通话的意识也不断淡泊。老师们的表现也是一个因素:语文课,低年级时无论是外地还是本地年轻老师主要用普通话上课,而粤语辅助作用明显,比如把深问题往浅解读起了很大作用,到高年级毕业班,我的班主任是广西非粤语区、有少数民族背景的老教师,但是普通话都只存在于读试卷答案、念书本文字上,粤语居然成了讲解做题技巧、平时表扬批评学生、上班会课的主要口语,而她的普通话在当时我们的眼里是非常标准的;数学课都是本地老师,有老有年轻,惯用普通话还是粤语,个人偏好为主;而英语老师在确认我们班没有只能听普通话的同学以后,肆无忌惮地粤英双语教学。规则和惩罚对低龄小朋友的影响还是巨大的,跟我同念这个小学、现在在上海读葡萄牙语的同学就表示,当时他是被吓得不敢说广东话;当然现在他是一个坚定的粤语推广者,中文的微博只发粤语正字。题外话一句,不才的小学实行英语特色教育,与境外学校交流,推普之外也推英,校园里也有“请用普通话或英语交流”的标语。当然“不要说广东话”多是老师吓唬小朋友的口中之言,旗帜鲜明地反粤,是不敢的。到了初高中,在正式的层面上比如校长讲话(即使他的普通话实在很“烂”)、晚会节目、广播站播音等等普通话还是必须的,在课堂里老师的选择性很大,学生回答问题倾向于普通话。记得高中原籍佛山的班主任上班会课、英语课在汉语的选择上一直只讲广东话,一遇校领导循例检查,立即切换为普通话,校领导离开又立即切为广东话,惹得同学捧腹大笑;慈祥的本地化学老师更表示说普通话“舌头像打结”,很多理科问题方言解释是生动的,不过大部分时间习惯用普通话;初中有一副校长语文老师,位高权重,来自客家话区的梅县,多用带当地口音、粗鄙但幽默的广东话解释课文,普通话仅是辅助,比如让同学回答问题;高中的语文老师则来自潮汕地区(闽语区),上课全程使用普通话,不过私下批评我的时候却多用/f/发为/h/的粤语,还是有点李嘉诚的味道。粤语在功能上在课堂使用是没问题的,但是在广东珠三角的课室地位未必真的超越或者跟普通话平等。不排除有一种主观意愿的选择。高中时班里有一群女生其实都能操一口流利的粤语,但是平时交流上更愿意使用普通话,除非班主任英语老师的存在,讨论学习问题必定使用普通话,其他群体的同学找她们谈话都自觉转为普通话。这个群体中确实有不少是父母外省籍,但主要原因她们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女生群,教科书、试卷的书面用语以北方语言为基础,由于我们的书本让普通话标准的文字承载我们的知识,使用普通话交流有利于我们提高沟通效率。当然,她们可能也是为上外地的好大学作准备,模拟一下未来心仪大学的语言环境。曾经也到过广州最好的高中(集中全省最好生源),通过观察,也相信在这些高中,第一交流语言是普通话。这些高中,有很优秀的学生,也有更多来自各地操着不同方言的学生。在深圳,我有一同辈小友,父粤语母客家,刚上初中,而他仅有普通话的听说能力(其实还是听懂一点点粤语及不少客家)。新年时陪同其父在电影院观看粤语配音的《新西游记》,他说只能靠看字幕了。另外补充一点,也有听过我父母辈的人会像广西的粤语区的人一样,称自话为“白话”,而非“广东话”或“广州话”,并非为消除地区烙印,有时普通话对于南部方言区的人来说,确实像一种工具性的“文言”,与之相对便是“白话”。对于粤语标准音,更详细准确地说,皆因香港、广州两城而成的双中心是拉动粤语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两架马车,香港地区流行的粤语(有人称这种“广东话”为翡翠台腔调的粤语)和广州市内流行的粤语(城内音、西关腔)其实都可以算作粤语的标准音,没有哪种绝对强大的力量推使某种口音像北京语音之于普通话一样成为粤语的绝对标准音。今天香港的中文教育拼音方案(粤语拉丁化的方案)无论在香港的学堂里多么普及,其使得粤语在香港社会的地位多么坚挺,也没法攻占广东的课堂,让粤语在课堂里里普通话至少取得英语的正统地位;北方传来的特色词语,无论内地人怎么大量涌入香港,也没发在今天的香港社会交流中霸占本地词汇的地位。香港和广州在粤语上最大的不同其实是因为一百多年社会制度的隔阂而产生的词汇的不同,所以其实无需在语音上刻意区分广州香港两音,现在的香港音其源头也不过为广州音。现在每天凌晨翡翠台重播的老旧的香港黑白粤语片的广州音就非常“广州”。广州音的粤语“广东话”在六七暴动以后,维系了华人各族群的团结,取得今天社会的主要口语的地位,为1974年中文成为香港法定语文奠定了基础,时因无论是刚刚开埠还是解放后特别是文革时期涌入香港的移民主要为广东人,(福建人、上海人、回国华侨都是移民潮的)而广府人群体也是最大。与上海话的形成是适应-融合不同,因为广州的省城身份,对主要为广东人为主的华人各族群有强大的拉拢力。在香港成为英殖民地之前,香港只是广州府下香山县的一个小岛,而垄断鸦片战争失利前清朝全国通商贸易的广州城,府辖南海、番禺两县,是名震欧美的商业之城Canton. 但今天,香港地区生活的各种非华裔人士都能操一口流利的广东话,境外人士积极学习广东话,这种状况都拜香港多年发展取得的经济、文化地位所赐。香港地区具体的语言状况和变化可以参见维基百科““词条。20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80年代大陆改革开放,香港和广州两城前后发展,虽然省港交流一直非常紧密,但主要是文化和政治的隔阂让两城语言的发展走向不同的道路。香港电视台作为境外电视台被允许落地广东,引致广东的地方台都被允许使用粤语为主要广播语言,促成了今天在广东地区粤语依然强势的局面。硬是要感受一下今天广州音、香港音的不同,可以听听分别代表香港和广州,杨千嬅和张敬轩版的《少女的祈祷》,感受一下两者发音舌位的不同带来的不同效果;还有黄子华接受广州电视台的专访,连音调都能感受一下。知乎上有一些问题在语言学理论上探讨了两者的不同。为了介绍背景,突然发现有些离题。对于香港的补充,我想说的例子是,解放后涌入香港的移民潮中,有我的一位亲戚,落地生根,已成一支,后代都可算作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父亲曾意示我跟一位父辈试用英文沟通,不过被他婉拒了,说平时说话也不大用英文。主权移交后香港就开始实行“两文三语”政策 (Bi-literacy and Tri-lingualism), 即中文、英文两种书面语文和粤语、英语、普通话三种口语。但实质上,无论是殖民地政府还是主权移交后,“重英轻中”的风气社会普遍存在。在商业社会、法律界,在大学里,英文都是最重要的语文。一个主要为香港本地华人的大学讲座,台上和台下都只使用英文进行讲述和交流(可以看看香港科技大学邀请谢霆锋作为亚洲年轻企业家的MBA讲座)。正式的场合如公司会议等,假如英语是传意效率最高或者沟通成本最低的语言(比如有外国人的参与),一定会使用英语,因为大家都有这个技能、有较高的水平。英文是从幼儿园开始普及的科目,大学毕业生都拥有雅思6、7分左右的水平,在母语非英语的国家或地区里这是非常卓越的。曾读过几份香港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其中在comment一版,有些读者寄文认为,香港人的英文水平随着回归不断下降。很记得其中有位作者举的例子,说自己在买棉胎时指出该店员工不懂英文的成份标识。如此的英文学习风气,在内地China Daily上恐怕会被批成汉奸。虽然官方政策上经已没有中文授课中学和英文授课中学(除了中国语文、中国历史等等与中文相关的学科外都用英文授课,而那些中文相关的课程,就被称为”母语教育“),现在学校选择中文授课还是英文授课都有自主权;但是从传媒获得的信息看来,家长还是倾向于认为传统的英中是香港最好的中学。现在大部分(超过八成)的中学还是中文授课。最后,大学入学考试的科目中,英文是必须选择,但是中文可以使用其他的语言如法语等代替。而在授课的口语方面,除英语外,中文的授课绝大部分的学校都使用粤语,当然不包括普通话课;而使用普通话为授课口语的学校,即使在今天都仍只有寥寥数间,未能打入主流形成气候。总结一下,对于一个像我那位父辈亲戚的普通香港人,粤语是母语及其最主要沟通语言,英语和普通话都是交流工具,应用广泛性粤语&英语&普通话。这一份政府资料显示,香港人口一直有90%左右以广州话为惯用语言,英语在3.5%左右,普通话只有1%左右。这些内容就可以很好地反映题主的问题了。在内地,普通话作为”正统“的汉语教育,加上地方方言教育几乎为零的情况,某种程度上给学生输入了”普通话“和自家”方言“之间微妙的从属关系(即使在语言学上两者绝不是从属关系,因为口音是语言学下的元单位),而淡化了学生(绝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心中自家”方言“的存在感。可是在教育系统不同的香港,学生从来不曾感觉到这种从属关系。因为他们所进行的中文教育,只是强调了”中文“这个概念的存在,强调”中文“作为自己的母语汉语的正统性,而并没有过多体现口语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内地学生对普通话产生“正统感”。即使真正母语为粤语的香港人重视英文,也不把英文视为母语。中文课全程粤语授课,所以粤语在香港学生心中就不像是“一种归属于普通话下的‘方言’”,而普通话,就如英语一样,“工具感”非常强。对于粤语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香港的学生一定比广东的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当然,即使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到香港购物、做生意,掌握普通话这个工具对于香港人而言越来越重要,普通话在香港的工具地位实质上仍然是不如英语。不过再反观一下,内地的”英语热“也颇是严重,英语的作用在今天媒体、民间受到的强调肯定普通话来得更多。还有一点,在我有限的跟香港人的交流中,他们更热衷于使用“北京话”这个词来指代有标准、正统意味的”普通话“,维基百科的香港页面似乎更多的使用”北京话拼音“等等,而不是内地的”普通话拼音“或者用得更广泛的”汉语拼音“。最后作一个总结:吴、粤两语是我国汉语系下最强势的两种方言。前者依附其区域今天强大的经济力量,背靠深厚的吴越文化底蕴,在今天汹涌的人口迁移流动中仍然顽强地在课室里留得席位。而后者,对于广东而言,除了自身的经济实力外,更有着强大的外在推力,使粤语在广东的学校里保持存在的必要性;对于香港而言,自身教育系统就不是处于中国内地同一教育系统中,粤语在其课堂中拥有独立、主要的地位。不过,这一切都建立在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的目的上。对于内地,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文字是现阶段教科书知识的载体,因此课堂主要使用、个体间选择普通话进行交流可以提高说明、解决问题的效率、或方便籍贯背景不同的学生融入沟通中,师生就选择普通话进行沟通。但普通话也不是代表绝对的效率,在语言的教学中,用更接近自身母语的方音解释汉语文字的问题,能深入学生的感情体验;用外语沟通外语的问题,则是提升学生学科素质的需求。另一方面,融入地方方言的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当地社会。对于香港也是类似。总之,希望通过以上宏观、微观的分析,能够向诸位明白地解释各地对于方言的不同态度背后的原因。简单地解释的话,在课室里面,背景硬的方言就让人用它来畅所欲言,背景不硬的冒泡都有被扑杀的危险。语言的背后实在有太多太多的东西。上文涉及到的各区的知友,如果发现跟自己体验不对的,欢迎拍砖。这是我知乎处子答,不足请谅。以上。
这个话题我喜欢!我家在湖北东南部,与江西交界,属于赣方言区,同时与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武汉—黄石片区毗邻,从小就受到各种方言轮番轰炸好不?还好对方言的接受能力较强。小学到初中老师基本上是用普通话讲课(当然是夹生的),小学有一个数学老师是用方言讲课的,初中一数学老师水平蛮高,就是因为不会讲普通话而没能调到县一中(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数学老师??)。在县级以下普通话普及率很低,不过现在的小孩还是说普通话居多,家长从小培养孩子说普通话(我不赞成啊,当地方言会慢慢流逝的。)过年回家刻意培养我的小外甥讲方言,他完全不鸟我。我们那边方言九腔十八调,不同的镇乃至不同的村讲的话都有蛮大差别~可能是跟地理特点有关吧,丘陵地带,少有大片的平地。高中是在黄石读的,老师的普通话大都讲的可以,身边的同学普遍以黄石式普通话交流,个人很喜欢那种腔调。当然,两个黄石本地人一般会以黄石话交流。大学是在武汉省属学校读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不过以省内的居多。湖北的方言大致分为以下几种:黄冈话、孝感随州话==江淮官话黄孝片==,武汉黄石话、荆州话、宜昌恩施话==西南官话==,大冶阳新咸宁话==赣语==,十堰襄阳话就有点像陕西、河南话了(这些分类是看过方言介绍和听过各地方言后总结的,不够准确,详情猛戳)。So,大学时跟湖北各种方言都有接触啊。起初,为了方便与各省各地同学交流,我努力发音咬字(我之前讲的普通话是没有卷舌音和后鼻音的,受方言影响吧),第一个月我的舌头都卷酸了有木有?!后来我逐渐成为方言的支持者,没有刻意地去咬字发音,现在讲的普通话算是塑胶普通话吧,有点像川普。因为是省属高校,除来自北方的童鞋外,说标准普通话的并不多,于是乎,夹杂当地方言的普通话在学校盛行,尤以荆州话、黄冈话为代表。上课回答问题是普遍会说标准普通话,私下讲话就很随意了,两个武汉的同学在一起一般是用武汉话,作为湖北人听起来也是毫无障碍,坐公交车和早上过早时我偶尔也会飚两句武汉话,哈哈。湖北地处中部,以北是官话区,以南是南方方言区(湘语、赣语),方言也是各种各样,各种杂交(晕,找不到更适合的词~)。普通话只是在学生老师之间流行,年龄从小到大讲得越来越少。个人觉得湖北人讲的普通话普遍不标准,因为本身方言与普通话差别不大,最大的差别就是语音语调了,这样大家反而懒得去讲标准普通话。----------------------------------分割线-------------------------------------------------------------------------------------------------------我是方言支持者,方言是当地历史文化的直接体现。中国地大人多,方言种类不计其数,越是向南越是发杂难懂,诸如湘语、赣语、吴语、闽南语、粤语、温州话(额,躺着中枪!)。为了方便大家交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广普通话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不得不承认以北京话为代表,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是易懂好学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虽然我们讲的话不同,但是我们可以用共同的文字交流,汉字、普通话在维持全国大一统的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随着各省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少省份有着加强方言弱化普通话的运动,其中的代表是粤语,上海话沪语也有不过要弱些。个人是很稀饭粤语的,看TVB电视剧、港片非粤语版不看,自学了一些简单粤语。我觉得以后的趋势是,普通话依然强势,但各地方言也会逐渐抬头。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接近普通话的方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