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路题…我想知道流星能飞多久这道题的等效电路是什么?麻烦说的细一些~谢谢喽

解电学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画等效电路法--《中学物理(初中版)》1998年09期
解电学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画等效电路法
【摘要】:正 电学计算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电路的结构,画等效电路图.初中生的想象能力和识图能力还较差,对于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大部分同学还能计算,但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7【正文快照】:
电学计算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析电路的结构,画等效电路图. 初中生的想象能力和识图能力还较差,对于简单的申并联电路大部分同学还能计算,但若把电路稍加改动,如图1就不知如何运算了,月卜导共不钾·图1如果能把变了形的复杂电路还原成他们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闫东;张杰林;;[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06年12期
胡志锋;;[J];初中生之友;2005年36期
刘新逢;;[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7年03期
杨建设;;[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08年01期
李晓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0年03期
董秋平;;[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年05期
袁由金;;[J];数理天地(初中版);2003年02期
段建立;;[J];高中数理化(高二版);2007年03期
牟林;;[J];山东教育;2009年Z5期
杨长空;;[J];当代职校生;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向军;;[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李正坤;;[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景艳华;;[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郑建华;;[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吴锦安;;[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余闯;;[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杨士祥;;[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罗桂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于淼;;[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谭春龙;;[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莱芜市实验中学
隋东兰;[N];莱芜日报;2007年
;[N];青岛日报;2007年
陈惠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山东省潍坊广文中学
王秀丽;[N];中国教师报;2008年
本报通讯员
施教 本报记者
钱红艳;[N];南京日报;2010年
刘汉厚;[N];电子报;2002年
赣榆县门河中学
仲伟艳;[N];学知报;2011年
练娇璇;[N];江苏教育报;2009年
旺苍县实验学校 苟德堂;[N];广元日报;2009年
张显朋;[N];济宁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祥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景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磊;[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何强生;[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苏洪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姜丽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清;[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刘丹;[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周超;[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孙延洲;[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玉香;[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王宽明;[D];西南大学;2008年
殷冠军;[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罗玉华;[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许梅;[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刘云;[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原亮;[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沈光先;[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王丽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许瑞君;[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两道高二物理电学题两道关于电学的物理题,请教一下我第一题里画的等效电路图是否正确?两道题都要要详细过程,谢谢~/fox_me/album/item/d78bb04b6cef43.html
解析:(1)将电路简化一下就知道,3Ω与6Ω电阻并联后与8Ω、10Ω电阻串联,5Ω电阻与它们的等效电阻并联,电流表测的是5Ω电阻的电流和6Ω电阻的电流之和.3Ω与6Ω电阻并联的等效电阻为2Ω.所以,5Ω电阻与20Ω(2Ω+8Ω+10Ω)并联.6Ω电阻两端电压为18÷20×2V.所以电流表示数应该为18÷5A+1.8÷6A=3.9A.2.答案是对的.可以设电源电压为U,有UR2/(R1+R2)=60V,U=3R1;关键是以下分析:由于在R2两端并联R3后,三个电阻消耗功率相等,所以R2=R3,通过R1的电流是R2的两倍,有功率公式P=I²R得到R2=4R1,代入数据解方程组就可得到U=75V,R1=25Ω,R2=R3=100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低风冷吟的回答是正确的。我补充一下第一题的第二问。接电压表时,电路为:10与8串联为18,5与6串联为11,18与11并联,再与3串联。你先分别算出经过3的电流a和经过6的电流b,电压表上显示的为:3×a+6×b
扫描下载二维码2012中考物理缺陷试题分析
中考物理缺陷试题分析(2012)
(广东 珠海 拱北中学
发表在《物理教学》2013年第8期第49-52页(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摘要】本文对2012年部分省市的中考物理试卷上出现的错误试题、缺陷试题进行分析,说明其缺陷和错误所在,期待对今后的中考命题起到参考作用,促进中考命题的科学、规范和严肃.
【关键词】中考 物理 缺陷试题
中考既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结果的终端显示,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选拔学生的依据,因此,中考试题对教学质量和初中阶段教学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性、调控性和激励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考命题流程日益完善,命制的中考试题越来越令人满意.但也有少数中考物理试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笔者以2012年的部分省市的中考物理试卷中出现的缺陷试题为例进行分析,期待对今后的中考命题起到参考作用,促进中考命题的科学、规范和严肃.
试题存在着科学性的缺陷或错误
编制物理试题的第一追求是保证试题的科学性,但由于命题者本身知识的局限,或者思考问题不够严密,导致试题出现了科学性、知识性的错误,使之成为缺陷试题,甚至是错误试题.
【例1】(泸州·第6题)下列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体操运动员参加单杠比赛时,先要在手中抹点滑石粉,这是为了增大手与单杠之间的摩擦
B.我们称为“孔明灯”的热气球是利用加热的方法使气球内空气密度变小而产生升力使热气球升空的
C.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突然向后倒,这是因为汽车正在刹车减速
D.旅客必须在安全区域等候上火车,是因为列车经过时,人与列车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大,可能发生事故
(标准答案:A)
该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体操运动员在运动器械上做运动时,要在手掌上和运动器械上抹一些白色的粉末.这种粉末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镁”,俗称“镁粉”,而不是滑石粉!碳酸镁是一种质量很轻的白色粉状固体,具有很强的吸湿作用.运动员在比赛时,手掌心常会出汗,这对体操运动员来说非常不利,因为出汗的掌心和运动器械之间的摩擦力会减小,使运动员无法握紧运动器械,不仅影响动作的质量,严重时还会使体操运动员从器械上跌落下来,导致失分,甚至受伤.碳酸镁能吸去手掌上的汗水,同时增加手掌心和运动器械之间的摩擦力,这样运动员就能握紧器械,有利于提高动作的质量.而滑石粉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镁,由于矽酸镁结晶构造是呈层状的,所以具有易分裂成鳞片的趋向和特殊的润滑性.因此,把滑石粉涂抹在物体表面上具有滑腻感,可以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1].如果运动员在手中抹滑石粉去参加体操比赛,那就无法完成预定比赛动作,直接成了表演失误集锦.
该题选项B的说法没有错,但标准答案却不认可.一些资料上的解释为:“热气球是通过改变热气球内气体的体积改变气体的密度,从而改变热气球受到空气的浮力与自重的关系,产生向上的升力,实现升空的,故B说法不完整,故B错”.A的说法本来是错误的,B的说法虽有省略,但没有错误,所以很多考生选了B选项,却丢了分.简直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例2】(长沙·第9题)将规格都是“220V、180W”的一台电冰箱、一台电风扇和一床电热毯,分别接入同一家庭电路中,若通电时间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冰箱产生的热量最多
& &B.电风扇产生的热量最多
C.电热毯产生的热量最多
& &D.三者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标准答案:C)
【例3】(安徽·第23题)有一种装饰用的小彩灯,如图1(a)所示,它的内部是由一个定值电阻与灯丝并联而成,等效电路如图1(b)所示.已知灯丝的电阻R1=10Ω,定值电阻R2=1000Ω.((1)、(2)小题略)
(3)如图1(c)所示,将数十个小彩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两端,均正常发光(图中只画出3个,其他未画出).若其中一个灯的灯丝断了,其他小彩灯的亮度如何变化?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标准答案:(3)其他灯泡变暗;判断依据:当其中一个灯泡的灯丝断了,该灯泡的电阻变大,其他小彩灯的电阻不变,总电压不变,与该灯泡串联的其他每个小彩灯分得的电压变小、功率变小、灯泡变暗.)
笔者觉得这种灯不存在.根据题目条件可以计算出:接着220V的照明电路上正常工作时,要用147个串联起来,电路的总电阻为1455Ω,每个小彩灯的正常功率为0.225W;当其中一个小彩灯灯丝烧断后,总电阻变成了2455Ω,每个小彩灯的实际功率为0.08W,仅相当于额定功率的35%,即使勉强可以发光,但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了;而且那个不亮的小彩灯上要分得86V的电压,电阻R2的发热功率为12W(感谢一个朋友的提醒,这里应该修改为7.4W),很快就会因为发热过多而烧坏而断路,导致其他小彩灯无法继续发光.因此,这种小彩灯没有实际存在的理由.
但没有调查就会陷入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困境,笔者通过实际研究发现:市面上真有与此类似的小彩灯!但具体情况和该题却有很大的不同:彩灯的灯丝下方的两个脚上都并联了一段金属丝(如图2所示),细金属丝上涂有氧化铜,当小彩灯正常工作时,金属丝几乎是不导电的.当有一个小彩灯灯丝断了,其他灯会立即熄灭,使这个灯两端的电压升高到接近220V的程度,从而瞬间击穿细金属丝的氧化铜涂层,使导电支架通过细金属丝连通起来而形成通路,才使其他灯泡继续工作.这就是串联的小彩灯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的灯丝熔断后,其他的灯还能继续发光的原因.这个设计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因为串联的小彩灯因为其中一个的损坏而影响其他小彩灯的正常发光.由于那个损坏的小彩灯相当于短路了,其他的灯泡分担的电压就升高,所以会比原来更亮.可见,实际情况和该试题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完全不同,所以,该题既不合理又不合实际.
标准答案错误
有些中考试题给定的标准答案与事实不相符合,有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例4】(南昌·第22题).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和 有关.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3(a)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压强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3(b)所示).
(3)控制其他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 &
(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标准答案:(1)质量;温度;(2)增大;(3)相同;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很多资料对问题(3)的解释为:“瓶内增大的压强与上升的那一段液柱的压强是相等的,故在瓶内增大的压强相等的情况下,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据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可知,此时管中的水柱上升的高度相等”.这是在忽略水从烧瓶进入吸管并上升到一定高度导致瓶内空气的体积变大、气压减小的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如果严格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分析:当吸管的粗细不同时,假定水在吸管里上升相同高度,管越粗进入管内的水的体积越大,瓶内空气的体积增加得就越大,气压降低得就越多,导致粗管里的水上升的高度会低于细管里水上升的高度.所以,问题(3)中“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 
(选填‘相同’或‘不同’)”填写“不同”更符合实际,填“相同”却是在忽略吸管粗细不同导致进入吸管里的水的体积大小不同产生的差异,但题目并没有要求忽略这个因素的表述.这样产生的后果是:真正对这个物理过程能够分析得清清楚楚的学生反而丢了分!
【例5】(长沙·第11题)我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标准答案:D)
该题应该是从这道题改编而来的: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于屏上,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在光屏上的像是&
.(答案:大小和完整性不变,但亮度变暗).用凸透镜成像实验证明的确如此.理论解释为:来自物体上的任意点发出的入射到凸透镜的所有光,经过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到同一个像点,也就是经过上下两半部分的折射光是会聚到同一点的,所以挡住上半部分,依然有入射到下半部分的光折射后会聚到像点,像依然完整,只是少了下半部分的折射光,亮度会减弱.但该题的命题者并没有用照相机实际进行拍摄验证,就想当然地认为:既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就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前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那部分遮挡镜头也应该出现相同的结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实际情况出乎了想当然者的意料之外!如图4所示,是笔者依次用黑纸遮挡照相机镜头的1/2,1/4、1/8和不遮挡拍摄同一对象得到的图片,证明该题的答案应该是A.而且笔者无论用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还是用消费级的卡片机拍摄,结果都是如此.标准答案与事实不符合,无论理论解释或推理多么完美都不能采信.原因分析:实际的照相机镜头都是由很多个镜片组合而成的,不能看作是薄透镜.因此,
遮挡镜头前的黑纸距离镜头的光心比凸透镜成像实验的时候远,黑纸就相当于是照相机拍摄到的画面的一部分,但位置却在照相机清晰成像的范围之外,所以只能是模糊的像.在照相机镜头光心位置,安装有调节通光孔径大小的光圈装置,在拍摄过程中,无论把光圈收缩到多小的程度,像都是完整的.所以,只有在很靠近照相机镜头光心的位置上遮挡,才会出现与凸透镜成像实验现象一致的情形.
命题者的命题思想值得肯定,是想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考查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遗憾的是,命题者没有实际使用相机来验证自己的预想,想当然地编造了这道题,这与物理学一贯倡导的求真精神是不相符合的.
【例6】(哈尔滨·第18题)用凉水冷却滚烫的鸡蛋,鸡蛋内能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的.如果水的质量是lkg,初温为20℃,鸡蛋取出时水温为30℃,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l03J/(kg·℃)]&
(标准答案:热传递;≥4.2&104(或“4.2&104”))
笔者解答该题的答案就是“4.2&104
”,标准答案令人疑惑--怎么还有“大于”之说?水从高温的鸡蛋上吸热,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决定了水温度升高了多少,用公式Q=mcΔt即可计算出水吸收热量的值.大概命题者认为:水从鸡蛋上吸收的热一部分让水升高温度,还有一部分会向外面散失掉,如果考虑这部分散失掉的热,水从鸡蛋上吸收的热就应该比用水升高的温度计算出来的热量多.这个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题目更改为“鸡蛋在水里放出的热量为&&
J”,这个“大于”就合理了.但题目问的是“水吸收的热量”,对于水向外散失的那部分热,水仅仅是充当了二传手的作用,不能算作是水实际吸收的热.更常见的题目:用电水壶或燃气灶等烧开水,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在解答的时候都只是单纯计算水升温而吸收的热量,并没有考虑水吸收后又散失的那部分热量.所以,标准答案中的“大于”之说,纯属不当.
试题文字表达不当
有的中考物理试题为了表现试题与生活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和命题背景,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与物理知识点无关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读题负担,干扰了学生对题目信息的获取,完全可将这部分文字删除,对题目进行瘦身.还有的试题文字表述不恰当,经不起仔细推敲;或者表达不清晰,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分歧;或者用字用词不准确,影响学生准确理解题目.
【例7】(武汉·第2题)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标准答案:D)
当两辆赛车在笔直赛道上以相等的速度行驶时,以其中一辆赛车为参照物,另一辆赛车就是静止的,或者说它们相对静止.如果两辆赛车在弯道上行驶或者运动的速度不相等,它们才是相对运动的.故C选项表述很不严谨,拟更改一个字为“两辆赛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或是把所有的选项都在“是”的前面加“一定”两个字进行限定,这样题目才没有缺陷.
参考文献:
[J]. 2011.09B,6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精品资料
2016年高考二轮复习讲练测系列
2016年中考一轮复习讲练测课课通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系列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1备战2016年高考精品系列
2015年高考真题解析汇总精编
2015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
学科网2015年高考专题-真题、答案与解析(可在线估分)
备战2015年中考二轮复习讲练测系列
中学学科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 谢谢 对不起 麻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