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对因明学入门的评价

更多公众号:a360001关注海峡两岸文创、艺术资讯,挖掘深度报道。最新文章对这篇文章不满意?您可以继续搜索:百度:搜狗:感谢您阅读他是厦门书法界名人,师从罗丹,也是虞愚“头号粉丝”,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为名家正名——假如公孙玲珑是天明的师傅_秦时明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92,486贴子:
为名家正名——假如公孙玲珑是天明的师傅
  嘘,这只是个段子,中没有这样的假设。自娱娱人的……  人设:      (背景:天明拜为师,将学习名家的诡辩术)  正文:  天明:(天真)大妈师傅,怎样才能一下就辩倒对方呢?  公孙:(眉间刷刷两黑线)嗯?小子,去掉前面那两个字!  天明:哦!大妈!(拍头)  公孙:小子!信不信我……额!额!额!(怒火直冒,歪牙咧嘴)  天明:抱歉大妈师傅,(摸后脑勺,眉毛扭成一股)忘了前面那个是我自己的名字……  公孙:(怒气渐消,掏镜子,理头发)嗯……怎么才能一招就辩倒对方呢?(小可爱)  天明:(恶寒)  公孙:(高深)这个必胜之招嘛,也还是有的。只是……  天明:(眼前一亮)  公孙:(附耳低语)你就问——你所说的绝对是对的吗?不对的还能有好坏之分吗?  天明:(诧异)这不是不分好歹吗?  公孙:小子!这是“搅混水”!既然没有绝对的真理,所以明辨是非就是错的。所有的辩论都不能完美,因此,只要“不分主次”,到了最后一刻,什么都要被辩倒……  天明:(心道:这不是道家“对即是错,错即是对”吗)呃,可以学其他的吗?  公孙:(抿唇笑)当然,公孙家跟墨家有一招是相似的!  天明:(眼亮)什么?  公孙:非辩!辩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辨。对对方充耳不闻,消灭他们的存在感!  天明:哇!  公孙:(窃笑)我记得计算机里面有一个指令叫做END,顾左右而言他,对方必定气急败坏。  天明:(心想:这么缺德啊)那,有更常规的辩论法吗?  公孙:这个不好说,这个怎么说呢?  天明:(嗯嗯?)怎么说呢?  公孙:哎呀,这个太复杂了,说出来你也不懂。  天明:(闭嘴)(心想:这该不会也是辩论法之一吧?)  公孙:(咯咯笑)小子!告诉你,辩论的目的是要终止辩论。你们儒家怎么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所以,任何争议起来了就是不好。谁要起争议,谁就是道德有问题!  天明:哇!真理啊!  公孙:辩论第一招——借势!  天明:(肃然起敬)  公孙:我们搞学问的要有大局观。帝国力量是巨大的,帝国认同什么,什么就是权威,否定就是叛国违逆!  天明:(心跳如擂)是……是啊,嘴巴没刀子硬。  公孙:第二招——拼学识!  天明:额?  公孙:(阴笑)这一招,道家的可是代表。鲲化鹏,鹏化鲲,你尽量往又大又离奇的方向扯,没有人知道,自然没有人能质疑。如果他要问,你只需说:唉,我为什么要跟这种见识浅薄的人费口水呢?  天明:(笑)正好对付子羽!  公孙:第三招——指桑骂槐  公孙:利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对应对方,往死里骂。&%%##&*……(不堪入耳,略)  天明:(目瞪口呆)  公孙:(得意笑)你只需要记住,辩论没有胜负!任何说法都不能完全说服对方,只能利用对方学识、思路的缺点,暂时镇服他。成王败寇,赶尽杀绝!  撒花,,,【第一课】玩完
天明不丑的好吗?不信看...
公孙玲珑已经对二师公路...
棒棒糖从秦良吧里面搬来...
最喜欢的就是公孙玲珑 ...
很多人嘲讽曾艳芬没有偶...
我是老师,不是老湿。王...
以图为证,我就不信没...
授权转载,三师公快来喂...
名人榜荆天明已经掉到第...
(?&ω&*?)1L送度娘
围(-.-)名家
不是吧。。。
是哒。明天再出来整理,那些逻辑学的东东不写出来心里不舒服
第二课公孙:这节课我将讲我们名家发展史上的几大辩论术……天明:(两眼放光)哇!第二节课就进入正题啊!公孙:(白眼)当然!你当名家都是些扯淡瞎聊的大学教授?天明:嘿嘿嘿,也是。公孙:我们名家的创始人是邓析先生……天明:诶?不是公孙家吗?为什么姓邓?公孙:小子,不知道不要乱讲!是辩论术的鼻祖,传到了我公孙家的前辈,名家才真正发扬光大的。此后公孙氏在名家中独占鳌头,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得意)天明:(嘟囔)是啊,式微日久,剑走偏锋,不务正业,强词夺理,不分青红皂白,终于只剩下一张嘴了。唉!公孙:(怒)小子!接我的下巴,等你能够辩过我再说吧!天明:(哼,有什么了不起,你的传家宝可就是失之我手的……)公孙:(深呼吸,静气)继续!开创名家和法家以来……天明:诶!不对,也是法家鼻祖?!李斯……(猛悟)李大人,他他……公孙:(神秘一笑)虽说邓析先生首开两派,但是得到他老人家真传的是我们名家。名家的精髓就是利用法律!他们法家的法律制定出来就可以被我们名家当做武器,怎么规定都是手下败将!天明:哇!公孙:继续。之后,名家追随者甚众,人才辈出,出现来、等人,成为诸子百家中重要一员。到了如今……唉!天明:(谄媚)师傅你也很厉害!公孙:(受宠若惊)真的?!天明:嗯嗯!公孙:(害羞)好啦嘛,人家都脸红啦。天明:(恶寒)公孙:继续……
公孙:前辈身处战国变革时期,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事断于法”。我们名家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在各大辩场所向披靡。子明:(心道:切,胡说八道一通)公孙:名家的辩论称为“刑名之学”,又称“名辨之术”,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行法治。提出“循名责实”,其实就是要求“名副其实”,在思维和表达上贡献显著,是十分实用的学术……子明:(瞌睡)实用……呵呵公孙:喂喂!在我学堂上不要瞌睡!子明:(眼皮睁不开)可是好无聊啊。。。公孙:那实战练习!子明:(振奋)什么?公孙:这是前辈遇到的一个案例。说是郑国有一富商落水,被专门从事捞尸的人捞起,郑国有风俗,要给捞尸的人付费,但郑国的夏季、天气炎热,捞尸的人急于出手,买尸的人也急于藏埋,但由于捞尸人漫天要价,买尸人求教邓析怎么办~~~~(千回百转)子明:(急)怎么办?公孙:告诉他:“别急,慢慢等吧,你不去买,没人会买的!”买尸人听了邓析的话,就等起来。子明:(笑眯眯)说的不错!公孙:这时捞尸人也来询问了……子明:(眼睛一亮)哦?!公孙:捞尸人知道买尸人的想法,急于掩藏尸体。邓析又告诉他:“别急,慢慢来,除了你卖,再也没有卖的了。”子明:这……公孙:这就是历史上典型的两可之说的正宗源头。子明:两可啊……(这不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嘛!)公孙:所谓“两可”之说,就是同时肯定事物正反两方面的性质。“是也不是”“除此即彼”“亦此亦彼”……:错!岂不知这种方法其实是进入了明希豪森三重困境?公孙:先生……旁白:所谓明希豪森三重困境是指:一、无限倒退,论证应基于“不证自明”的公理之上,然而不证自明的论据是不存在的,论证只能无限倒退;二、循环论证,B推出A,A推出C,C又推出B,命题之间相互证明,所以没有凭恃;三、武断终止辩论,强行将某个理由当做相对确定的支点。:所以,你上面说,买尸人坚决不买,可以推出捞尸人只能卖给他;而捞尸人不卖,可以推出买尸人只能自己去买。其实就是第二重困境,不买推出卖,不卖推出买,其逻辑方式就是B推出A,A推出B,根本就是一个伪推断!子明:三师公好棒!(撒花)第二课完。。
有图就好了
第三课公孙:上节课先生虽然说得好,不过,我们名家辩论技巧多多,忽视他。子明:(嗯,不急,一个个打得你落花流水)公孙:继先生以后,名家又出现了一个惊才绝艳的天才——!子明:嗯?他不是被辩输了吗?公孙:(脸一红)胡说!子非鱼的那场,是他老人家耍赖,断章取义,我们还没有辩完呢!子明:(灵机一动)是么?旁白:子非鱼的故事发生在濠梁上,史称濠梁之辩,具体如下:和朋友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看着水里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公孙: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子明:发现了!你上次是站在的立场上参与辩论的!公孙:(脸红透了)那是……那是……你管我啊,我愿意给谁辩护就给谁辩护!子明:(脸皮厚啊!)公孙:问题出在那句”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上,断言已经知道”鱼很 快乐“的结果,询问的是知道的方式;然而,我们惠子前辈并没有那层意思,”安知“应该是”怎么可能知道“,所以,庄子辩输了!子明:(若有所思)公孙:而且,古汉语本身也有问题!子明:哦?公孙:请看原文: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我知之濠上也。”“安”字本身就有怎么知道,怎么可能知道,和在哪里知道三重含义,通过地点的回答,我认为是故意扭曲原意,取第一和第三两种理解!子明:哇!好厉害啊!公孙:哼哼,那当然!
第四课公孙:继续回到惠子这一课。惠子除子非鱼之辩外,最有名的就是“日出即日落,物生即物死”之辩了。子明:嗯嗯!这个大概三师公也辩你不过。公孙:(心道:真是个谦虚的孩子!)子房先生辩才无碍,所向披靡,稍稍琢磨将此辩倒也不一定哦!子明:(诶?大妈也不讨厌嘛!这就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嘿嘿。旁白:“日出即日落,物生即物死”是“日方中方睨(“睨”是侧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山寨版翻译,是说太阳到了日中的时候就在下山,人向死而生。千万不要听大妈胡诌,教坏小孩!岂有此理!公孙:其实后代魏晋清谈中对这一辩题的辩论不少,但也都认同这一点,因为事物的发展都是矛盾的,我这样说,并没有错。子明:嗯嗯,这一个不算诡辩。公孙:要驳倒它也不是不可能的。后代有一种理论,叫做“辩证法”。辩证法持有者认为,矛盾双方的斗争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但斗争的具体形式会受不同条件的制约。我们名家说,绝对是错的,但是也知道事情有相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动中,前辈就说,“遍为万物”。子明:哎呀,好麻烦,听不懂!公孙:(媚笑)呵呵,原是我高看你了。公孙:举个例子,你可知道何为生,何为死?子明:知道!小孩子从娘胎里出来叫做生,咽气叫做死。公孙:这不就是嘛。好比两个点,一个生,一个死,将这两个点连起来的线段就是人这一生。那么不管行在何处,是不是都是趋向于死呢?子明:呃,好像是。公孙:是了。因为人越长越大,所以只能一刻不停地趋向死亡,但是不能说死了。子明:好高深!公孙:高深的你还没见过呢!知道佛教么?子明:废话!佛教还没有传来,我怎么知道!公孙:告诉你无妨。佛教说生死轮回,也就是说死的终点就是生的起点,两点重合……子明:哇!居然有这么一回事!那岂不是不用怕死,始皇陛下还找什么不死药!公孙:(娇笑)那只是一假说,谁能知道是真是假。公孙:所以,两点重合后,线段也消失了,人就没有生死的区别!西方有一个科学家,叫做“”,他说,其实人生只是一种状态,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张良:咳咳。公孙先生见笑了。那是莎翁说的。公孙:(媚眼)子房先生莫非也对西学有研究?张良:略知一二。公孙:不,不是略知一二,你懂。(你懂的。)张良:在下有事,先行告辞。张良:子明,好好学,公孙先生的学识自然有过人之处。公孙:诶,别走嘛!(娇嗔)
贴吧夺宝,1元成就梦想
第五课公孙:的相对学说其实更多囊括在宇宙观中。这厮,自己胡扯出一个天地,硬是说我们惠子在诡辩!……子明:他说什么了?公孙:(脸黑)自己去查!子明:哦!(摸下巴)上次三师公说,前辈说名家,“能够用口舌战胜人,却不能服人之心”,是不是呀?(天真)公孙:(汗)所以才说他没有度量,不能理解我们名家啊!子明:话说,是什么宇宙观,这么厉害?公孙:天圆,地圆。子明:咦?不是天圆地方吗?公孙:(鄙夷)这你就不懂了吧!我问你,假如天是圆的,而地是方的,那么天要怎么才能完全覆盖地?说“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岂不大错特错?子明:不懂。公孙:譬如天是一个锅盖,拿一个方盘过来,如果盘子的四角在盖沿上,那么是不是代表“地”有一些缝隙无法贴合?子明:是。公孙:如果方盘足够大,盖扣在盘子的四条边上,是不是代表“天”有些地方无法覆盖?子明:诶,是哦!公孙:其实宇宙何其大!先祖邓析子就提出几个观点,遗憾的是当时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子明:(心花怒放)哪几个观点?公孙:“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子明:慢慢慢!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来!公孙:所谓的“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都讲的是相对主义观点。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观点,叫做“忽略不计”?子明:废话!那是几千年之后的孩子才学的,我当然不知道!公孙:小样儿!都知道那些小孩知道,你还敢说不知道?!子明:那是,那是……公孙:如果站的至高至远,那么看到的东西会不会极小?子明:我记得中有类似的观点,太阳就是因为离得远,所以看上去才小。公孙:是的。很多星星看上去是那么一点,其实比我们所在的这块地大得多!公孙:所以,隔得远了,以肉眼所见,山与深渊看上去其实是一样的,天与地隔得其实非常近,而齐国与也是比邻的。子明:那“卵有毛”是怎么回事?公孙:小子,有没有听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论?子明:嗯嗯!小时候经常这样辩论!公孙:那你认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子明:额……公孙:在我看来,是先有鸡。子明:哦?公孙:岂不闻,鸡蛋鸡蛋,自然是先有鸡然后才有蛋的,难不成你又相反观点?子明:我去!这不好笑!公孙:所谓胎卵之生,必有毛羽,所以毛羽之性已具于卵中。就像鸡与蛋之辩,人总以为万物有个由头,其实万物本无源,何必斤斤计较自苦烦人?子明:哦!我明白,杞人忧天嘛!公孙:(笑)聪明!公孙:其实与墨家的那些辩论才是真正引人入胜的。子明:真的?!公孙:当然!子明:可是我饿了……公孙:好吧……
第六课公孙:前辈认为,宇宙“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一”是说整个空间大到无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说物质最小的单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内部。万物都由微小的物质粒子构成,同样基于“小一”,所以说“万物毕同”;但是由“小一”构成的万物形态千变万化,在“大一”中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说“万物毕异”。在万物千变万化的形态中,有“毕同”和“毕异”的“大同异”,也还有事物之间一般的同异,就是“小同异”。子明:说的很有道理。可以举例说明么?公孙:当然。子明,你认为人是大同还是大异?子明:呃,就像你跟我有所不同一样,人是相异的。公孙:是么?没听过一句话么?,口欲、舌欲、色欲,人立之本,谁会不同吗?子明:(瞠目)老师你好厉害!其实我告诉你,我们是不同的。比如我长大了会娶妻,但你以后只能嫁人,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对不对?公孙:对,对。但是上面说的三样,不同么?子明:额。照你这样说,人确实是大同的。公孙:错!人是不同的!岂不闻,你我之间,我不知你之所想,你不知我之所思,如果是相同的,那必定是心意相通的啊!子明:三师公……公孙:先生,您来了啊。:咳咳,公孙先生好厉害,天下万物都你说的算。公孙:哪里哪里。先生谬赞了,辩者兴许言之凿凿,心中却不以为然呢。所谓有立场才有观点,不在于心中信奉的真理,也不在脱口而出的妙句,只是因势利导而已。他老人家,看的还真是透呢!呵呵呵呵……:好,先生继续,不打扰了。公孙:墨家认为,有厚度才能有体积,但我们反驳说,即使没有厚度,粒子所构成的平面面积也是无限大的。墨家曾经严格区分空间的“有穷”和“无穷”,而反驳说,“南方无穷而有穷”,就是说南方尽管是无穷的,但是最后还是有终极的地方。我们也曾经以为地是无穷的,但是如果地是圆的,那么无疑就是有穷的了。墨家还说“中”(中心点)到相对的两边的终点是“同长”的。干脆反驳道:“我知天下之中央,燕(当时最北的诸侯国)之北,越(当时最南的诸侯国)之南是也。”因为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大,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心。子明:这些有什么好讲的吗?公孙:当然,这就是名家的视野。。两千五百年后,你就会知道我的会有没有用了,哼。子明:切,有的没的。公孙:不要挑战我的容忍度!子明:(鬼脸)公孙:子明?子明:嗯?公孙:现在来现学现用,如果弄不明白,晚饭不要吃了!子明:啊???(恶婆娘恶婆娘……)公孙: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叫做“刻舟求剑”?子明:有啊,吕不韦写的《吕氏春秋》里的故事。公孙:嗯。你告诉我,为什么在舟上做了记号,但是上岸后反而找不到剑了呢?子明:笨啦!因为船动了嘛!在江心掉的剑,船上岸后位置变了,剑没变啊。公孙:那我问你,为什么同样是船上做记号,但是江心做的有效,上岸就无效呢?子明:因为,因为……(惊愕)公孙:(笑)今晚别想吃饭!子明:(撇嘴)不行,光你说的故事我答不出来,你得跟我一样,回答了我的问题才算公平!公孙:哦?请出题。子明:哪,我问你, 如果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向人称赞他的盾很坚固,于是说:“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一会儿又赞美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公孙:嗯,语出《韩非子·难一》。子明:请问,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为什么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公孙:这……待我想想!子明:想好了再来吃饭吧,哈哈哈!(叉腰)公孙:……第六课完,撒花
第七课公孙:混蛋!昨天害得我饿肚子!子明:谁叫你笨啦!公孙:(发怒)你小子不也没有答出来吗?为什么只有我没饭吃?子明:说啦你笨啦!哈哈哈啊哈,现在我可是都知道怎么答了哦。公孙:嗯?谁告诉你的?子明:当然是……三师公啦!公孙:(桃花)咦?子房先生怎么说的?子明:他说,刻舟求剑,剑是落到水里的,船在江心,即舟与水相对静止的时候,记号的位置可以参照,但是一旦船位置移动,那么,记号就不能准确确定落水的具体位置啦。公孙:嗯,有理有理。子明:他还说,矛盾嘛,本来就是相克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必然会出现两个结果,盾破,盾不破:盾破则矛比较锐利,盾不破则盾比较坚固。这是二元对立的关系,所以非此即彼,非此即彼。公孙:啊,原来如此!子明:不仅如此,他还叫我带话说,名家的辩术多是狡辩,不如多学学西方和古印度的学问。公孙:什、么!子明:这么凶干嘛!三师公说了,如果公孙先生发怒了,就只听离坚白论。公孙:(疑惑)我白马非马还没有将,为什么只讲离坚白?子明:(抱肩)哼,白马非马那种歪论,我不屑听人讲!公孙:岂有此理!!我们名家的骄傲,岂容你如此诋毁!子明:(调皮)也不是嘛,三师公说,离坚白要与铸剑术一块儿讲。但是他今天有事,所以,我还是要先听听先生怎么说。公孙:哦~原来子房先生要亲自过问。(默默咽口水)子明:他说,如果先生有意与他辩论的话,这堂课要讲出一点新意哦。公孙:(心花怒放)还是子房先生最了解我。我讲的课,还能没有新意?子明:大致上可以这么说。公孙:“离坚白”是“坚白论”的主要论点,翻书到第一页,自己看。子明:(脸红)俺没预习,看不懂。公孙:(怒)那大声念出来!子明:第一篇《公孙龙子·坚白论》“坚、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见与不见离,一二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公孙:这个故事是说,一个坚而白的石头,可以说是坚白石吗?子明:当然可以啊!公孙:我讲课请不要插嘴!公孙:公孙龙祖师爷说,只能说是白石,或者是坚石,不能把三者并称。(停顿)子明:哦,为什么跟我们平常称呼不一样呢?比如说三师公是韩国的男人,韩、男、人,可以的呀!公孙:(嗯,这还像一点话,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公孙龙先祖自有打算。看一块石头,只能知道它是白色的,而不能看出它是坚硬的;而去抚摸一块石头,则只能感觉它很坚硬,却不能感觉出这块石头是白色的。对不对?子明:对!可是我们也可以一边看一边摸呀!公孙:这你就不懂了。感觉白时不能感觉坚;感觉坚时不能感觉白;此所谓“见与不见离”。而人的视觉和触觉是分离的,所以就人的感觉说,只有坚石,只有白石,没有坚白石!子明:……公孙:坚之中无白,白之中无坚,石之中也无白和坚。就是所谓的“离坚白”。怎么样?子明:不明觉厉。公孙:切,这么高深的论点,能给你这小子弄明白就怪了!公孙:告诉子房先生,明天我专程拜访小圣贤庄,向他讨教一二。子明,谢谢你哦!子明:(恶寒)
路过    不眼熟我的通通拉出去枪毙!       - - - -小怂路过 
第八课公孙:子房先生,冒昧到访。(福礼)张良:哦,公孙先生,劳您大驾!公孙:子房先生多礼了。小女子听闻先生要传我剑术?张良:想必是子明传错话了,在下只是想谈谈铸剑术罢了,我那雕虫小技,哪敢授之于人。公孙:说的是,可是子房先生,铸剑术小女子可是一窍不通哦。张良:无妨。张良只是略有疑问,请先生为我解惑一二。公孙:岂敢担先生一个请字啊,莫非,小女子在先生心目中有了地位不成?张良:咳咳,公孙先生莫要折煞在下。公孙:怎敢说折煞呀!小女子简直就是求之不得哟。张良:(强笑,快要撑不住了)不如请先生就席,我们开始?公孙:(强求不得,不如欲擒故纵)请。张良:《相剑刀》有言,善剑有四器,曰“故器”,曰“利善者,视之身中有黑,两桁不绝”,曰“其锋若不见,视白坚未至锋三分所而绝”,曰“身中生如黍粟状”。不知先生认为可对?公孙:咯咯咯咯,子房先生说笑了,小女子对铸剑术一窍不通,请细解。张良:上古的刀剑没有剑格,所以能得到上古好剑那是再好不过了。公孙:真没想到,这样温文尔雅的子房先生也这么好武呢。张良:剑之白坚,由铸剑师淬炼而成,一次加热、折叠、锻打,称为一炼,而百炼之钢,钢材分布均匀,质地坚硬。刃口局部反复淬火,钢多,呈白色,更是锐不可当。公孙:嗯?先生想说什么?张良:相比公孙先生也知道相剑师风胡子吧?公孙:相剑师虽不成一家之言,但出世则深得君主信赖,他是天下第一的相剑师,小女子虽寡闻,又岂能不知?张良:好。公孙先生想必也知道,风胡子评龙渊、太阿、工布三剑,仅观看剑文就得其妙。我想问问先生,离坚白之论中,剑文可算是看见的?公孙:是。张良:如此,光凭优美的剑文就推测出刀剑锋利无比,算不算是由白推出坚?公孙:呃……张良:相剑师之言不可尽信,但也不能不信。请问公孙先生,仅从视觉,就可以断定剑是好剑的相剑师们,可不可以说,“坚白剑”三字?公孙:不对!子房先生难道不知道《相剑刀》敝剑六事?其二曰“白坚随锋上者为敝”,其三曰“及推处白黑坚分明者为敝”,其四其五言,无文,或有文而在坚中者为敝。可见,纵然有白刃和剑文,也不一定都是利剑。所以,坚白石,依然不能如此称呼!张良:(她终于露马脚了)呵呵,先生说笑了。张良曾说,相剑师之言不可尽信,但是先生持两可之说,因微瑕而否定白玉之美,良实不敢赞同。因剑文断定剑之好坏,也不一定是万无一失。我只为先生叹息耳!公孙:哦?张良:贵门鼻祖邓析子前辈曾经扬言,反对“饰辞以相乱,匿辞以相移”的诡辩。而公孙先生如今用均衡论擅自断言,事无主次轻重,又算不算得上是数典忘祖呢?公孙:你!张良:良告辞,子明多承先生教化。张良在此谢过先生。公孙:张良!张良:张良在此!公孙:(糟了!我好想透露了自己熟悉铸剑术的秘密!)既如此,不打扰先生了!
第九课公孙:子明,上回你三师公有说过我什么吗?子明:嗯?没有哇,三师公心情很好。公孙:(切齿)嘟囔:废话!辩倒了离坚白论,白痴也会高兴!公孙:子明,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讲外国的名辨之术。子明:诶?公孙:同时代,与我们古中国齐名的古希腊人也有很多优秀辩手。他们的辩论以对话体形式传承下来。最著名的三个古圣贤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子明:要情景模拟吗?公孙:(黑脸。糟,那些话我没有背下来)哦,不用了,我说,你听就可以了。公孙:苏格拉底的战术一般是询问对方,为什么主张这种观点而不是另一种观点。如果对方回答不上来,那么对不起,对方就是无知,他就可以提出知识与道德的联系,证明此人品格低劣。子明:(哇!古今中外的无赖都是一副嘴脸啊!)嘿嘿。公孙:柏拉图喜欢用假设,把真实掩藏在表象背后,为知识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为后来者制造种种关于真相的幻觉奠定了基础。子明:诶,好熟悉,道家……公孙:亚里士多德则将形式逻辑作为解决形而上问题的方式。子明:请问,何为形而上。公孙:笨啦。《易经》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就是道家的道,也是你的思维。子明:哦。公孙:这三师徒横行一时,终于被一个叫做休谟的人给打得一败涂地!子明:真的?圣斗士耶!公孙:往后两千多年,一个叫做休谟的英国人提出,实然与应然没有必然联系。任何人想要从事实中推导出价值的思想方式都是错误的。事实与价值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子明:不太懂,不过很有道理。公孙:(切,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也不懂)休谟试图从逻辑学的演绎推理中寻求合法的根据,所以发展出一个叫做“凯尔逊”的学派,也叫做实证主义。后来又有一个叫做哈特的小伙子,说规则与规则之间,有主要的和次要的,彼此之间层次分明。所以只要证明元规则的合理性就可以了。子明:(瞌睡)公孙:我也觉得好困啊。子明:那睡吧。公孙:不行!子房先生托了好好教化你!快起来,实战来了!子明:嗯?哪里哪里?公孙:就芝诺悖论吧。我们惠子先生曾经也提出过,“飞矢不行不止”、“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那个叫做芝诺的西方人居然也这样说,还加了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子明:哈哈哈哈,中国人威武!公孙:芝诺洛里啰嗦举了三个例子,其实三者是一个道理。比如二分法,是说“穿过一定距离的全部之前,必须穿过这个距离的一半,穿过这个距离的一半之前,又必须穿过一半的一半,即必须穿过无限多个中点,因而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穿过这个确定的距离。”子明:可是明明可以到达的啊。怎么被你一说,好像真的就无法抵达了一样。公孙:那当然!公孙:可是到了两千多年后,我们名家的这一名辩被两个学说打败了。子明:诶?打败了?公孙:是啊。一个是叫做马克思的外国人,他说“量变引起质变&,然后以不可分微粒子理论为依据。另一个是叫做”微积分“的自然科学,两者距离被无限缩小,但是芝诺时也架不住微分……唉。子明:哦。公孙:其实名家的辩术还真的是有立于不败之地的推理。子明:嗤!公孙:小子,不要不知天高地厚。你可知道两难推理?子明:左右为难?公孙:意思是这个意思,但差的就远了。先说一个简单的。你说,上帝是万能的吗?子明:印象中是的。公孙:如果是万能的,那么他能不能造出一个他也举不起来的石头呢?子明:这……能吧。公孙:举得起来,就不是所谓的”连他也举不起来的石头“;造不出来,也证明他不造不出来。子明:这个,我不服!公孙:哦?再举个例子。比如说天下第一骗子专门说假话,但是他自己说,我说的是假话。那么,他说的这话是真是假?子明:这……公孙:这是无解的难题。但也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子明:耶?这样也可以赢?公孙:不是赢,是平手。要驳诉一个错误的二难推理,有三种方法:第一指出其推理形式上的错;第二指出其内容上的错;第三就是另外再去构造一个与原来的二难推理相反的二难推理。子明:那该怎么做?公孙:其实也不算难。比如第一个,就是内容上错误。其实上帝不是万能的,所以当然不能造一个自己都举不动的石头来。再说第二个,这个在内容上也是错误的,一个人是不可能说的全是假话,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盲区。子明:哦,明白了。公孙:再说第一种,形式上的错误。这种推理方式称为“假二难推理”。比如我问你,你是老人,还是女人?子明:都不是。公孙:这就是没有穷尽的情形,所以这种推理方式不可取。再说第三种。古希腊有一个名叫欧提勒士的人,他向著名的辩者普罗达哥拉斯学法律。两人曾订有合同,其中约定在欧提勒士毕业时付一半学费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则等欧提勒士毕业后头一次打赢官司时付清。但毕业后,欧提勒士并不执行律师职务,总不打官司。普罗达哥拉斯等得不耐烦了,于是向法庭状告欧提勒士,他提出了以下二难推理: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如果欧提勒士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他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而欧提勒士则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一个完全相反的二难推理:如果我这场官司胜诉,那么,按法庭的判决,我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如果我这场官司败诉,那么,按合同的约定,我也不应付给普罗达哥拉斯另一半学费;我这场官司或者胜诉或者败诉,所以我不应付给他另一半学费。 这个案例称为“半费之讼”,就是用二难推理反驳二难推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子明:哇!老师好伟大!
啊,楼主好棒呀~好赞的贴给你顶顶~
第十课公孙:最后一节课,我将结合古印度因明学传授纯粹的逻辑推理方法和辩论术,千万不要打瞌睡啊!子明:嗯!(居然可以出师了啊!)公孙:古印度的因明学因为佛教的发展,主要成果在于内道因明学。除了常见的辩论术,还有“思择”“纷义”“坏义”“似因”“难难”“诤论”“堕负”。子明:请先生释义。公孙:思择又叫做归谬法、反证法,即沿着对方的主张、或者依照自己论题的反面来推导,进而得出谬误的结论,以此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子明:是!公孙:纷义旨在为自己辩护。虽然有诡辩成分在,但是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足以让不明真相的人信以为真,也算实用。子明:(唉,大妈承认诡辩非正途,也算进步了。)公孙:坏义是指只去驳倒对方的立论,但自己不立论的辩论。子明:嗯,我对先生此前的立论进行的辩论大部分是坏义。公孙:嗯。似因只指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来作为论据。其实与后来的类推法相似,为自己论证可以运用,辩驳对方时可以质疑对方立论不确定、举例不当,有相违背的情况、例子过时等。子明:(记笔记)公孙:难难也是一种诡辩术。要争论就要求胜利,所以有时候故意曲解对方的言论也无不可。子明:唉。公孙:诤论是用错误的理由推出错误的结论,用意反对和破坏对手。子明:错误的理由……比如帝国的言论就是正确的?公孙:也可以这么说。子明:(若有所思)公孙:最后一种可以适当运用一下。堕负这种情形就是非辩,比如中断辩论,比如充耳不闻,比如拉东扯西……子明:嘿嘿。公孙:子明,古印度的学问就这么多。但是结业之前,我必须要考你一考。子明:(拍胸膛)没问题!(这么仓促,跟大学教授一样,前面不知道抓紧)公孙:你先立论,并未自己辩护。我当你的敌手,辩不过我,我耻于有这个徒弟!子明:(惊吓)(师傅不要为难我才好啊)子明:我的立论是,金钱是负担。师傅,请!公孙:这个傻子,居然那谬论当论点,活该不出师门!公孙:不急,先用纷义为自己辩护。子明:好。请问师傅,人,是不是不喜欢背负东西?公孙:(这小子离题了吧)是。子明:国人都爱黄金?公孙:是。子明:如果背负的是黄金,那么他是喜是悲?公孙:喜。子明:是否背的越多越好?公孙:是。子明:那么试问一下,如果金子是自己的,而此人行于沙漠中,又饥渴又劳累,是否还愿意教出来换取粮水?公孙:是。子明:然。此时是否有金不如米之感?公孙:(咦?)子明:再则,如果背负的是别人的黄金,是不是也是越多越好?公孙:呃……子明:(得意)师傅,此时是不是有金不如少的感觉?公孙:你说的只是一种情形。我举一个反例就可以驳倒你!子明:是!师傅,我想,这局我们平手吧?公孙:(哼!看你耍什么花招!)公孙:你可知后代有一句话,叫做“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子明:(惊悚)三国?!公孙:是,你就以此为坏义,辩倒它!不过,勉强辩倒可是不成,必须要说的我心服口服!现在,我是你的敌手。子明:(鞠躬)是!子明:请问先生,天下大势是否只有分与合之势?公孙:是!子明:那么是否非分即合,非合即分?公孙:是!子明:先生错啦。分就是趋向于合,合就是趋向于分,何必有分合之别?公孙:(好小子,方生方死的理论吸收的不错嘛!)不,分合这二字合起来是大势这一整体,但是具体而言,还是有分合之别的,就好像这大秦帝国,六王毕、四海一,自然是符合“合”的字面意思,但是依然有暴动,怎么能算是完完全全的一统?分合之间的来回,也符合这句话不是?子明:先生说的是。次之,先生认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谓的“久”字是否多有不妥?公孙:这……子明:分之即合,合之立分,这一现象并不鲜见。怎样才算久?十年?百年?还是世世代代如此?公孙:嗯。子明:其三,何为大势?以地域计?还是以人口为计?公孙:(微笑)子明以为以何为计?子明:这是我驳斥的第三点。此合彼分,此分彼合,所占比例多达百分之九十九也不无可能,所谓大势如果以半壁为计,是否大势多变呢?此种情况,更是不符合分合之久了!公孙:自小,厉害啊!子明:其实还有一点。我认为的分合之道在于人心,人心思归,才是真正的大势所趋!何为分,何为合?一农夫垦十亩之地,乐岁终生饱,凶年免于死亡,合也。驱逐鞑虏,卫我河江,华夏一心,虽力量不足,但是志向相同,兵燹连绵,可合于分合之道?公孙:(抚掌叹息)张良:子明这下是真的出师了!向公孙先生叩头!子明:是。(叩头)多谢师傅教化之恩。弟子子明,光耀名家,义不容辞!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传佛教因明学入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