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近两千年间仅鄱阳决口完成复堤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仿写句子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人们不禁要问:-语文试题及答案
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
发布人:繁体字网() 发布时间: 09:00:00
&&&&&&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黄河的“表现”是怎样的?用“&&&&&&&&&&&&&&&&&&&”画出来。&&&2.“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是&&&[&&&& ]A.疑问句&&&&B.反问句&&3.出谋划策:治理黄河你有什么建议?&&&&&&&&&&&&&&&&&&&&&&&&&&&&&&&&&&&&&&&&&&&&&&&&&&&&&&&&&&&&&&&&&&&&&&&&&&&&&&&&&&&&&&&&&&&&&&&&&&&&&&&&&&&&&&&&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小学
&&考察重点:句式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2.B3.“略”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小学句式”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小学句式”。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黄河的“表现”是怎样的?用“ &&&&&&&&&&&&&&&&&&& ”画出来。&&&2.“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是&&&
A.疑问句&&&&B.反问句&&3.出谋划策:治理黄河你有什么建议?&&&& &&&&&&&&&&&&&&&&&&&&&&&&&&&&&&&&&&&&&&&&&&&&&&&&&&&&&&&&&&&&&&&&&&&&&&&&&&&&&&&&&&&&&&&&&&&&&&&&&&&&&&&&&&&&
冯源的粉丝120
1.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2.B3.“略”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
- 读后感大全 】
  小编精心推荐   |
|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主要讲述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治理黄河的方法,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欢迎阅读与借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一)
  近几200年来黄河的变化让我们大吃一惊,以前温柔亲切的母亲河,现在在变成了凶猛爆裂的悬河。我想以前的黄河应该这样的吧!黄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得见河底里的沙石,还可以看见几条小鲤鱼在河里游,岸边的芦苇在不停的摇摆着,月季花映着翠绿的芦苇,显的格外矫健,小鲤鱼在水里嬉戏,这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只能小心翼翼的看,生怕破坏了这美丽的画卷。
  可是黄河近几年的表现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天灾人祸黄河涨水淹没田地,黄河都脱不了关系。近200年来,黄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有一位农民在黄河盛了一碗水,有一半都是泥沙。
  这些的原因有了点,第一点是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到下游的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放在大海,4亿吨则陈在下游河道中,所以才会涨洪水。
  第二点是,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导致黄土松软,很容易使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人口增多,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林毁灭,草原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三个原因是黄河的附近有一些工厂,把一些废水排到黄河里,导致黄河很多垃圾。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植树木,不要乱砍伐树木,就算砍完了要赶紧种上,让那些倒废水的工厂全赔关门。
  我希望黄河会变成以前那样温柔可亲。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二)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总是听大人们说,黄河是中华名族的摇篮。我一直想去黄河那里看一下,可是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让我大吃一惊,原本在我心中美好的黄河,怎么会变成这样?
  黄河在近2000年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黄河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社会原因。
  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科学家,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那一天,黄河还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三)
  我看了语里一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文章,里面写了黄河2000年来的&表现&。
  原来黄河水平如静,清澈见底,可后来因黄沙随心所欲的流进黄河,这些黄沙越积越多使河床逐年增高,造成大水灾。也因人类无限制的开垦放牧,绿色的植被大量减少,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作者还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更加突出了黄河含沙量如此之大。
  本文通过描写黄河由好变坏的过程和原因,告诉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拯救黄河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总是听大人们说,黄河是中华名族的摇篮。我一直想去黄河那里看一下,可是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让我大吃一惊,原本在我心中美好的黄河,怎么会变成这样?
  黄河在近2000年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黄河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散,很容易受侵蚀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社会原因。
  长大以后,我要做一个科学家,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
  那一天,黄河还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五)
  如果有人问我,你最喜欢哪篇课文?我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这时,会有人问:&黄河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吗?难道它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但是,后来它变了,它开始变的凶猛暴烈起来了,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这时呢?是人类还是大自然的误失,把原来温顺的黄河变得凶猛暴烈起来?人们为这一系列问题忙活了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年。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这种方法是不对的,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
  乱扔垃圾是不对的,砍伐树木更是不对的,如果没有这些树木、植被,恐怕我们都要被淹没好几次了,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来一起保护它们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后感(六)
  学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我感到十分震撼!在我的心目中,她是一条历史上举世闻名的大河,她养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滋润着勤劳的炎黄子孙;可她却收到了如此大的破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饱经风雨,流入黄河;大量的水土,随着河床不断升高的黄河洪水而流失;黄河先天的环境,经过漫长的一波三折,可以说是从天堂到地狱。
  黄河的惨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也像黄河沿岸居民那样无限制开垦,无止境的砍伐,如此富饶的江南地区,繁华的江淮流域,将会受到比黄土高原更残酷的摧残,将会迎来比黄河流域更严峻的考验。身为中华儿女,你可以视而不见吗?身为炎黄子孙,你可以袖手旁观吗?
  如今,黄河的灾难,时时刻刻都牵挂着中华儿女的心。为了把黄河统治好,科学家们研究,周密安排。因为在中华儿女心中,黄河是他们的摇篮,更是他们的母亲;在炎黄子孙心中,洪水泛滥,是泛滥到他们心头。
  希望黄河的悲剧不要在上演了,盼望泛滥的洪水能够消停。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面临灾难,并肩做战。
  推荐阅读:
本文来源:/a/2722924.html
下页更精彩:1
读鲁滨孙漂流记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驱散着笼罩在我们心头的黑暗。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鲁滨孙漂流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鲁滨孙漂流读书笔记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给自己的未来的一个憧憬,一个新的希望,期待着幸福与美好的明天,正如文中那个热爱生活的早逝少女。我也期待着。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力作。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欢迎阅读!更多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相关内容,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读后感栏目。
想了解更多关于读后感大全网的资讯,请访问:
读后感大全栏目编辑推荐
读后感大全最新更新
读后感大全首页头条推荐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填空题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列数字&&&&B.打比方 C.作比较 1.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 &)&2.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4.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 &)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北京期中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门口的鲜花
&&&& &&女儿进门的时候,惊异地大睁着黑色的眼睛,&她手里拿着一束白色的蔷薇。她兴奋地说,妈妈你看,不知道谁把这束花插在咱们家的铁门上。我打开铁门,抚摸着那铁门上雕着花纹的栏杆。女儿指给我插花的地方。我望着走廊里向上向下的楼梯,&那里空荡荡的。&&&&&&&&&&&我看着女儿。有一种说不清的温暖漫上来。我不懂为什么会有这不留姓名的遗落。花枝在女儿的手中烂漫。那幽幽的香弥漫着。&&&&&&&&&&& 那是个宁静的黄昏。&&&&&&&&&&&瓶中的蔷薇还没有凋落,一天傍晚,我回家的时候,又赫然在那雕花的铁门上,看到了一枝太阳般的迎春花。那伸展的枝,那枝上明丽的黄。我被那花枝惊呆了。我伫立在我家的铁门前,伫立在那&míng&mèi(&&& &)的黄颜色前,我被那黄色照耀着,静默无语……最后我还是怯怯地伸出了手臂去触碰那灿烂的黄色。我把它们摘下来,然后走进了自己的家。 &&&&&&&&&& 女儿接过了那枝花。她再度惊异地问我,妈妈,会是谁呢?&&&&&&&&&&& 我在心里极力搜寻朋友们的面容,但到底还是不知道会是谁。没有人来说起过,也没有谁把电话打来。&&&&&&&&&&& 然后是很多这样的傍晚。插在雕花铁门上的,有云片般的紫丁香,还有鲜红的月季……差不多整个的春季,我们一直无由地接受着这美的kuì&zèng(&&& &&)。 &&&&&&&&&& 当然,我们想知道那是谁,为什么?&&&&&&&&& &有几次在看到了花束之后,我便如侦探般地从一楼一直走到顶楼。我可能是想证明门口插着鲜花的不只我们一家,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整整的六层楼上唯有我们在接受着那花的问候。而我的女儿也许是太好奇了,或者是她太想最终将谜团解开,于是在一段时间里,她四处查询,她睁大着黑色的眼睛几乎问遍了楼里所有的小朋友。 &&&&&&&&&& 她说她问过小燕姐姐,小燕姐姐只是抿着嘴,&摇摇头。&&&&&&&&& &她说她也问过小牛哥哥,小牛哥哥只是哈哈大&笑。&&&&&&&&&&& 于是她又找到梁英姐姐,梁英姐姐说,她从来不摘花儿,摘花儿要罚款。&&&&&&&&&&& 我的宝贝女儿只好luò&mò(&&& &&)地回来,她失望地告诉我,妈妈,送花的不是他们,是大人吧?女儿猜,是大人把花送给你的吧?&&&&&&&&&&& 不,不是,花是给你的,我对女儿说。而且我真的一直坚信那花是给她的。她那么纯真善良,而且总是大睁着明亮的黑眼睛。她是个大家都很喜欢的小姑娘,况且,所有的大小朋友们都知道她喜欢花儿,那么那一束束烂漫的美丽为什么不是给她的呢?&&&&&&&&& &后来我对女儿说,我们再不要管是谁了。&&&&&&&&&&& 就这样,整个的春季就成了花的季节。 1.读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词语。2.摘录短文中所写的花名,你发现作者叙事的顺序了吗? &&&&&&&&&&&&&&&&&&&&&&&&&&&&&&&&&&&&&&&&&&&&&&&&&&&&&&&&&&&&&&&&&&&&&&&&&&&&&&&&&&&&&&&&&&&&&&&&&&&&&&&&& 3.短文在叙述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4.结合画“——”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 5.发挥你的想像,以“总算找到了那个送鲜花的人”一句为开头,写出故事的情节,要符合短文的思路。&&&&&&&&&&&&&&&&&&&&&&&&&&&&&&&&&&&&&&&&&&&&&&&&&&&&&&&&&&&&&&&&&&&&&&&&&&&&&&&&&&&&&&&&&&&&&&&&&&&&&&&&&&&&&&&&&&&&&&&&&&&&&&&&&&&&&&&&&&&&&&&&&&&&&&&&&&&&&&&&&&&&&&&&&&&&&&&&&&&&&&&&&&&&&&&&&&&&&&&&&&&&&&&&&&&&&&&&&&&&&&&&&&&&&&&&&&&&&&&&&&&&&&&&&&&&&&&&&&&&&&&&&&&&&&&&&&&&&&&&&&&&&&&&&&&&&&&&&&&&&&&&&&&&&&&&&&&&&&&&&&&&&&&&&&&&&&&&&&&&&&&&&&&&&&&&&&&&&&&&&&&&&&&&&&&&&&&&&&&&&&&&&&&&&&&&&&&&&&&&&&&&&&&&&&&&&&&&&&&&&&&&&&&&&&&&&&&&&&&&&&&&&&&&&&&&&&&&&&&&&&&&&&&&&&&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  著名的刘家峡水电站不仅是整个西北电力网的枢纽和核心,也是黄河流域的著名景观。大坝约有40层楼房那样高,将上游下来的河水拦截聚集,用以源源不断地发电。到了雨季,蓄水过多,就要开闸泄洪,水流争先恐后地从闸门咆哮而出,犹如发怒的雄狮,又似咆哮的巨龙,只觉得地动山摇、震撼心魄。此时,举目上望,蒸腾的水汽像云雾一般在空中盘旋缭绕,形状如蘑菇,似竹笋……姿态万千,随风变幻。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1)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奋勇进取的热烈、紧张的场面。(  )(2)地震动,山摇荡。形容震撼的猛烈或声势的强大。(  )(3)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 2.整个西北电力网的枢纽和核心,以及黄河流域的著名景观是指
[&&&& ]A.葛洲坝发电站B.刘家峡发电站C.李家峡发电站D.龙羊峡发电站3.“大坝约有40层楼房那样高,将上游下来的河水拦截聚集,用以源源不断地发电。”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和列数字B.作比较和列数字C.举例子和作比较D.列数字4.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期末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课外阅读。&&&
&&&&&& 信守和遵守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还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的孩子可能已经熟睡在热被窝里了,就劝他赶快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后说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敬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许多多的诺言,肃穆而深情。&1.从短文里找到符合下面句子意思的词语。& &&&(1)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 && &) && &&(2)庄重而严肃。&&&&(&&&&&&&&& & &&&)&&& &&(3)应允别人的话。&&&&(&&&&&&&&&&&&& &)&2.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是因为&&&(&& &&)&&&&&&&&&&&&&A.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B.军官被妇女的精神所感染。&&&&&&&&&&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2)“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3)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 &A.总领全文&&&&&&&&&&&&&& &B.深化主题&&&&&&&&&&& &&C.承上启下&3.仿写句子。&&&&&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 是&&&&&&&&&&&&&&& 的诺言。 &4.读了小男孩信守诺言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专项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光阴&&&&&&&&谁也无法描绘他的面目,(&&& )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还是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还是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濒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默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 )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已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 )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 )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在文中括号里填写词语,按先后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A.而&& 尽管……尽管& 便&&&& 因为&&B.在&&& 即使……即使 就&&&& 由于&&&C.但&& 不管……还是& 便&&&&& 因为&&D.都&&&哪怕……或者& 就&&&&& 由于&2.对下面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句后括号中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还是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拟人)&&&B.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排比)&&&C.他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比喻)&&&D.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夸张)&3.写出文中画“&____”句子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把“光阴”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光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5.请根据前面的句子补充(仿写)第6自然段第一个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_____”画出一处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并说明原因。&7.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小学语文
白鹤梁的沉浮
  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三峡工程开工以后,人们就一直关心着这个问题。
  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三峡大坝蓄水后,它将沉入100多米的水底,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了。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填词。
  岁月相积,白鹤梁刻上了十几尾石鱼,题刻170多段,计3万余字。与水文有关的题刻100多处,记载了唐代之后共千余年间的70多个枯水年份。白鹤梁题刻是世界江河水文记录最早之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历代文人的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白鹤梁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一定要保护,这样的共识不难达成,但困难的是如何保护。
  第一个保护方案是水下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在白鹤梁题刻段上面建一个椭圆形的密封罩体,罩体两端各开一个隧道通到岸上,人们可以通过隧道进行维护和参观。这个设想的长处是方便人们参观,但白鹤梁会长年暴露在空气之中,不利于保护。并且要建一个能顶住30米水压的巨大密封罩体,工程难度大、花费高。因此这个方案被否决了。
  第二个方案是岸上博物馆方案。它的基本思路是让白鹤梁淹没水下,自然保护。在岸上建立博物馆,复制白鹤梁题刻陈列其中。这个方案简单可行,所需资金相对也少。但复制品的价值,怎能和白鹤梁本体相提并论!
  苦苦寻觅中诞生了第三个方案。这个方案充满想象,运用现代技术,对白鹤梁题刻进行修复和加固,让它能在江底长久留存;而在白鹤梁近旁高处选择一个地点,把原样复制的白鹤梁碑林放置其上。这个方案的设计者,期望当三峡工程完成之后,在三峡库区依然可以重现白鹤梁随水隐现的自然景观。
  此后的两年里,再没有人提出比这个方案更理想的新方案了。经过反复的论证和实验,至2000年末,一部分设计书已经做了出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召开专家评审会,邀请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担任专家评审组组长。
  评审会前,葛修润从上海出差到北京,特意去了一趟国家文物局,了解这个方案。他快速地翻阅着资料,大脑也在快速地转动。看完,他抬起头来,正碰上国家文物局同志期待的目光。
  ▲他说 我认为这个方案也不理想
  为什么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显然没想到
  因为这个方案 也是把文物淤埋掉
  那您有什么办法使文物不被淤埋掉呢
  我想我有办法改变这个状态
  葛修润想了约5分钟 一个设想浮出了脑海 我们可以运用 无压容器 的原理 把白鹤梁本体在水下保护起来 听了他讲的设想 国家文物局的同志半信半疑 ▲
  告辞时,他说:“请把这些资料借给我,我要再看看。”
  从北京返回上海的火车上,葛修润一夜未眠,把借来的资料,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反复想:“那些方案不行,我的方案是可行的吗?”隔了一天,他从上海赴重庆,在火车上仍然没有睡觉,反复思考自己设计的方案。
  评审会按既定程序一项一项进行。葛修润一面听,一面思想激烈地斗争:第三个方案的设计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自己还要不要提出不同意见?
  会议进行中,涪陵博物馆的同志给大家播放白鹤梁的录像片。
  葛修润又一次为白鹤梁的丰姿深深打动,长江在屏幕上翻腾,他的心也在翻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何等的神奇!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在这段石梁上的创造,何等的丰富和美妙!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把复制品留给后人?
  葛修润院士又一夜未眠。第二天专家们继续审议方案。上午的会议即将结束,会议组织者请葛修润发言。
  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的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这位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迄今为止,我们提出的白鹤梁保护方案,包括即将通过的这个方案,都不能改变白鹤梁被淹埋的命运。”他的语气沉重起来,“作为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原地保护白鹤梁责无旁贷。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
  最后一句话,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然后他就用投影仪一边放昨天夜里准备的透明胶片,一边讲解他的新方案的思路。他认为:白鹤梁题刻历经1200年还很完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鹤梁绝大多数时间是在水里。因此,我们可以运用“无压容器”原理,在白鹤梁原址修建一个充水的透明壳体,定期从长江抽水过滤后注入壳体,以清水来抵消壳体外江水的巨大压力,并使白鹤梁题刻免受风浪和泥沙石砾的销蚀。再建一条透明水下管道,让人们透过管道欣赏白鹤梁题刻。这样,既能保护白鹤梁,又能让人观赏,而且花费也少。
  葛修润讲完,会场一片寂静。领导们面有难色地说:“葛院士,您的方案好是好,可惜晚了。2003年6月,三峡水库就要开始二期蓄水了呀!”
  葛修润深深感到形势严峻,时间紧迫。考虑再三,他给总理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白鹤梁保护的看法和方案,信里还附了一张图。接着,葛修润又给当时的中国工程院院长写了一封信。院长写了一句话:请听听院士的呼声。把信批给了有关部门。
  葛修润保护白鹤梁的建议终于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从此以后,葛修润院士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一批专家,近四个月夜以继日地紧张工作,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问世了。国家有关部门对这个方案非常重视,请八位院士参与评审,经过严格审查和反复论证,设计方案获得通过。
  2003年2月13日上午,一个隆重的开工仪式在重庆市长江南岸举行。欢乐的鞭炮在半空炸响,宣告了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施工的开始。
  得到这个消息,那些世代守望着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那些为白鹤梁的保护付出了巨大心血和智慧的科技工作者,都感到欣慰。为白鹤梁终于可以在三峡水库建成后仍然留存于人类社会中,供人类一代代观赏下去而高兴。
(1)画“▲”部分缺少标点,请加上。
(2)摘录成语。(至少5个)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下列句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①涪陵白鹤梁的石鱼还能浮出水面吗?
②大自然和我们的祖先把这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难道我们只能复制品留给后人?
(4)用“——”画出排比句。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白鹤梁题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是_____________。
②白鹤梁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葛修润院士的新方案,提出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提出这个原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方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得到了认可。
(7)按要求填空。
  “如果不能这样,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失职!”中“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你对题目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保护白鹤梁的原貌方案的设计和保护工程的隆重开工,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江大堤决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