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直接创业好呢,还是先就业在创业好呢?

  六月是个毕业季,有些人毕业就等于失业,但家里条件好的也想着创业,除了有子承父业的家族生意之外,更多的人得靠自己去谋出路。我是一个来自于义乌工商学院的2014届毕业生,23岁的妹子一枚。家里有三姐妹,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文化水平并不高。小时候的家里条件并不好,但是好在一件人健健康康,和和美美。虽然清苦但也幸福,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话一点也没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要开始承担家里的家务,我依旧记得我高考时的情形,从下学习还算中上,性格比较独立,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开学毕业都是自己一个人解决了。其他的同学都是由父母陪着去报道,帮着铺床铺。大学里也是一样,当初高考成绩是500分,义乌工商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是三百二十几分,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在义乌读大学。  
楼主发言:3次 发图: | 更多
  不错啊,小小年纪有这个成绩了
  你发个毛线图片
标题和内容都不符合
  其实当初就是看中义乌市场的的大环境,义乌是全球小商品的集散中心,而工商学院的淘宝创业在各大学校也是比较出名的。我相信没有人是甘心这一辈子碌碌无为,甘心为别人的梦想打工。回想大学的三年,我基本都有在做兼职,为的就是自食其力。做过服务生,做过家教,做过促销,做过礼仪,开过淘宝,开过速卖通,那时候除了上课就基本上都在做兼职,那时候一个月差不多有二千多的兼职收入。现在回想起来最遗憾的就是当初没有把速卖通给坚持下来。我没钱,所以我无法创业,这样的理由合情合理!可是我想问有多少创业者初期是从有钱开始的?如果真有钱,真的财务自由,为何又要走创业这条艰辛的路,因为穷,才要创业,因为创业,才有无限可能。
  作死啊,这是传说中盗号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2016年大学生创业好还是打工好_自己创业好还是打工好
2016年大学生创业好还是打工好_自己创业好还是打工好
学习啦【其它创业知识】 编辑:耀聪
  大学生还是打工呢,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方向。感觉人生好迷茫,那么2016年大学生创业好还是打工好?下面小编给大家解答一下。
  2016年大学生创业好还是打工好
  到底是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从小,我们就时常听说哪个有钱的大老板,连中学都没有读完就辍学不读了,到最后也不是有一大批读了那么多书的人在为他打拼?最经典的,而目前也最广为人知的应该就属苹果的创办人之一,STEVE JOBS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STEVE连大学都没有读完,就开始了自己的苹果生意了。到了现在,我们随处都可见苹果产品的身影。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也可能都问过自己&读那么多书也没有用,到最后还是当个打工的。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还是自己创业好了。&那是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但是要放下现有的工作自己成立自己的事业,很多人又犹豫不决。
  我本身也正被这样的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尤其是最近越来越有强烈的意识想要完成自己多年来的梦想,就是成立自己的企业。看着在国内的好朋友在2年前回国去发展,现在他的事业正一步一步的发展,以现在的形式来看,他的公司可以在几年之内就发展为置产百万的大公司了。这何尝让这个身在别人国家的我恨不得现在马上回国开发自己的事业?是打工好还是创业好?
  为此,我曾经有好几个晚上都睡不好,就是在想这事情。我曾想过,如果真的要自己的创业,那么计划一定要有,一定要明确。如果我连要如何创业的计划都没有,那也不用想放弃自己现有的工作去创业了。一个没有计划的创业,多半要注定失败。
  是打工好还是创业好?为了要让自己下定决心,我列出了下列选择让自己好好想想,比较后再了解现在的自己应该走什么路比较好。现在就放弃自己的事业马上去创业还是维持现有?
  如果是创业好,总结现在的自己,有能力创业吗
  话说创业容易,维持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创业人的能力不足。在现今资讯发达的世界里,大家都是聪明人。要怎么从这么多人里面脱颖而出绝非易事,要说容易的话大家都有钱的大老板了。
  在创业前,先想想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去维持一个公司。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打工的,这其实是很好的机会让自己好好向别人学习。公司里总是有很多抱怨,学着不去抱怨,学着去想想,如果你自己现在是领导人,你应该怎么做。然后尝试去写出递交给你的领导,看看你的方案可行还是太天真了?当然这只是众多测试 自己能力的方法之一。其他的还有自己先尝试在周末做个小小的生意,看看自己能够做起来吗?或者是做些网上生意,看看业绩如何?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自己
  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吗?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熟悉自己,那么我们也不需要照镜子来看看自己帅不帅,美不美了。
  要了解自己,首先把自己认为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写下来。然后再去问问身边好朋友,亲人,家人以及普通朋友对自己有点以及缺点的看法。把他们相同的看法列出来,那些大致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然后,再看看别人眼中的自己里面有没有创业需要的精神?刻苦,耐劳,有弹性,不怕输,等等之类的。
  想知道答案还得问自己输得起吗
  别看很多人白手起家做得风风光光的,他们背后的也就只有自己最了解。想创业前,不要去想做起来了之后能够怎样怎样,要想的是如果你自己创业了又做不起来,你可以接受吗?有退路吗?凡事要从最坏的地方去打算,做生意才有胜算。
  曾经,我问了很多公司里的同事,有99%的人都打算就这样打工一辈子了,他们都没有想以后要自己创业。其中的1%有想过的,是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同样的,我们也看了很多很的人都是有着辛酸或者很惨的过去。他们之间的连接点是什么呢?
  他们之间的连接点就是,那些成功的人,他们曾经已经没得输了,所以他们输得起;而很多在公司工作的人,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输了,所以他们输不起。颜面,家庭,名利,权利,这些很多都是普遍打工的人输不起的东西。
  如果自己输得起,是打工好还是创业好?就要为自己写下一个5年或者终身计划。
  如果自己输得起,那么就应该好好计划一下以后应该要怎么创业。纵然现在可能还没有一个好点子要怎么去做,需要做什么。但是有一件事是必然的。那就是需要第一笔资金。为自己设定自己的第一笔资金,自己第一笔资金越多,事业的起步就越容易,但是也同样的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筹集。如果自己现在已经有了这笔资金,恭 喜你!那么你现在可以开始筹划看看自己可以创什么业,企业的计划又是什么。
  对于我来说,要怎么去筹集这第一笔资金,我本身是为自己写下一个终身计划,写出了以后的自己想成为什么,里面再带出了5年计划,看看如果我现在继续打工, 要什么时候才能筹到一笔钱,当中的可能开销是什么,目前有什么样的财政问题(房款,车款等等的),以及要如何使用自己有限的收入。把这个5年计划又划分为 3年,2年,以及1年计划。然后每隔半年检测一次,看看自己是偏离目标了还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目标?我对自己说,如果连个个人计划都做不出来,还想创什么业呢?
  大学生创业方向分析
  方向一:高领域
  身处高新科技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在高科技领域创业,一般来说,技术功底深厚、成绩优秀的大学生才有成功的把握。
  推荐商机:软件开发、网页制作、网络服务、开发等。
  方向二:智力服务领域
  智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资本,在智力服务领域创业,大学生游刃有余。例如,家教领域就非常适合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这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传统渠道,积累了丰富的;另一方面,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更容易赚到第一桶金。
  推荐商机:家教、家教中介、设计工作室、翻译事务所等。
  方向三:连锁加盟领域
  统计数据显示,在相同的经营领域,个人创业的成功率低于20%,而加盟创业的则高达80%.对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最好选择运营时间在5年以上、拥有10家以上的成熟品牌。
  推荐商机:快餐业、家政服务、校园小型超市、速印站等。
  方向四:开店
  大学生开店,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另一方面,由于熟悉同龄人的消费习惯,因此入门较为容易。正由于走学生路线,因此要靠价廉物美来吸引顾客。此外,由于大学生资金有限,不可能选择热闹地段的店面,因此推广工作尤为重要,需要经常在校园里张贴广告或和社团联办活动,才能广为人知。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热情是比较高,但是,大学生创业也有很多弱点,如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经验与相关的知识,光凭着创业热情而去创业,只能适得其反。对此他建议,大学生创业前,应先做市场调研,对所创业的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再有计划地投入资金。要注意防范创业风险,创业之初,不求利润最大化,要求风险最小。只有风险小了,创业的基础才更扎实。
2016年大学生创业好还是打工好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2016年大学生创业好还是打工好_自己创业好还是打工好]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191人看了觉得好
774人看了觉得好
687人看了觉得好
【其它创业知识】图文推荐&|&&|&&|&&|&&|&&|&
大学生毕业 先就业还是先创业引发争议
在今年结束不久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了主题为“政协委员谈促进就业”的集体采访。这次采访云集了创始人俞敏洪、万达总裁王健林等多位“中国式盖茨”,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大学生应该先创业还是先就业的讨论。
一部分观点认为:鼓励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去创业或者大学一毕业就去创业,有两大“害”。第一“害”是对大学教育的冲击。现在的大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始想着怎么样做生意,忘掉了大学四年应该认真学习、把自己的底蕴变厚些。第二“害”是给学生带来了心态上的问题。因为创业的学生大部分都遭遇了失败,成功的例子非常少。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大学生应当先试试创业,不行再就业。
目前,时值应届生毕业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活跃度也越来越高,创业还是就业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大学毕业生的关注,对此,各方专家也以切身经验为毕业生讲述创业还是就业的不同选择。
●观点交锋●
主张“毕业先就业再创业”
观点一: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可以工作几年再来创业
4月8日下午,在北京联合大学的一间学生实训咖啡厅,校长柳贡慧教授一边喝着咖啡,一边与十几名同学和老师聊着天。张钊同学是广告学院2008届的毕业生,是“同学吧”网站的创办人,也是联大毕业就创业的联大校友。柳校长问他,你作为创业的过来人,你认为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好呢,还是先就业好呢?
张钊介绍,如果让他向现在的师弟师妹来交流经验,他的忠告是:毕业先就业,如果有创业的想法,可以在工作几年后再出来创业。“创业决不是一时的激情,是在每天不断的困难中苦苦的煎熬,只有承受了别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做出了别人无法达到的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功,我们正准备迎接更大的困难、承受更大的痛苦,这样方有成仁的一天。但是你想过你的家人吗?在你痛并快乐着的时候,你的家人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他们本该安享晚年,看着你有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但却由于你的这个决定,不得不背负和你同样的压力。”
北京联合大学柳贡慧校长介绍,2009年3月,为了扶持学生创业,学校成立了北京联合大学创业扶持基金,拿出20万元,根据每个项目的不同,分别用不同的额度扶持10个学生创业项目。过了一年的时间,10个项目还有5个存活。所以从个人感觉来讲,大学生毕业就创业还是要慎重。大学生还是应该先就业,在企业中工作一段时间,积累了各种经验和人脉关系再创业。
观点二:创业困难多,学校知识不足
关于大学生创业有何种不利因素,张钊介绍了自己创业中经历的困难。他介绍说,矛盾出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是资金严重不足:创业半年左右的时间,自己的积蓄和家人又赞助的2万元已经全部花光。大学生俱乐部每月只有两三千元的收入,根本抵不了网站的开销。
其次是发展思路错误:自己的公司既有大学生俱乐部,又有网站。大学生俱乐部挣的钱不多,但却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反而制约了网站的发展。
三是技术方面的缺失:由于找建站公司做的网站,自身并没有技术人员,网站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地修改,很多急需的功能无法按时完成。有一次网站被黑客攻击了,等了一个星期才得到修复。
四是团队逐渐松散:那会儿正好是毕业生该找工作的时候,创业团队成员的家里都给了或多或少的压力,看看前方依旧是困难重重,很多成员打了退堂鼓。
五是家人强烈反对:自己的家人也希望我找个稳定的工作,家里甚至托关系给我找到了一个4A广告公司的工作机会。之后的每一次晚饭都变成了批斗会,父母强烈建议我找个工作。
据张钊介绍,他在大学时就是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办过同学俱乐部,做过市场推广、策划等活动,也为了开展校园活动找过赞助。他觉得自己算是个有主见的人,上学时选课就挑对自己创业有用的课来上。创业时,也是经过仔细的市场考察后才做出的决定。但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是他上学时没有想到的。
观点三:大学生普遍不具备专业技能
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办负责人表示,资金不足、技术缺失、团队松散等等问题,其实就是大学生创业普遍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学校开设了创业基金,经常会有学生来咨询创业的问题,这位负责人表示,学校请了一些企业家、投资人、创业人士作为创业基金的评委,从学生咨询的问题来看,最主要的还是对创业会遇到的困难认识不足。
北京青年宫副主任杨志宏介绍,为了鼓励青年创业,青年宫举办和承办过一些创业大赛。从以往的经验看,他个人并不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杨志宏表示,现在的一些大学生创业项目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集中在一些简单的商业领域,这也不可能创造很多工作岗位。从创建一个企业来讲,从刚开始的工商注册、招聘人员,到企业运作中的成本核算,大学生基本都不具备这些知识。因此,先就业,可以在企业和社会中学习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之后再寻求创业的机会。
●新闻回放●
俞敏洪反对“一毕业就创业”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是一个误导”的言论引起了很大争论。日前,本报记者采访时,俞敏洪先生依然坚持他的观点。
俞敏洪先生表示,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没有一次创业经历的话,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由于现今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对于行业的了解、容忍度等都尚不成熟,在面对极其复杂的创业环境时,会给创业增添几分风险。因此,在面对难的大背景下,社会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实际上是一个误导。
他说自己研究过一些国家的教育体制,仅有美国是在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去创业的国家。“我们讲创业就会谈到比尔·盖茨,为什么呢?毕竟像比尔·盖茨这样具有天赋的人屈指可数。”俞敏洪说,大学是大学生认真研究、学习的地方,而现在中国的大学中却有这样一种时尚,大学生在一二年级便开始琢磨如何去做生意,把大学四年应该认真学习、如何积累知识的使命给忽略了。因此,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去创业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同时,这也是对大学教育的严重冲击。
“如果说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的话,请问我们有几个老师有过在校创业的经历?我们的老师会理解大学生创业的艰辛吗?”他说,“每次谈到鼓励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去创业这个话题,我都会泼凉水,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
俞敏洪指出,大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就创业成功的例子非常少,因为一旦创业失败之后,首先,会给学生带来心态上的问题。在创业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通常情况下年轻的大学生不会自我反思,找出真正失败的原因以积累经验再次创业;他们只会怨社会太黑暗、极不公平,认为社会资源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他们还会怨人心,比如创业初期约定与几个同学合作,但当遇到问题时便会推卸责任,把问题归结于创业团队的懒惰、贪婪、不合作,从而对创业团队、社会失去信心。
一旦一个年轻人对社会失去信心、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之后,未来的学习、工作就会没有激情。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创业,由于初期创业的诸多因素而失败之后便会对未来缺乏信心。因此,俞敏洪认为大学生毕业应该先工作,即便是在你父母的单位工作,毕竟现在很多父母本身就是创业者。他说,“比如我的孩子长大了,就会鼓励他到我这里来实习,通过我的言传身教,告诉他如何应对各种困难,如何对社会、对人保持信心与激情。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还可以观察到老板在如何工作、如何与同事相处,尤其是在权衡利益与权力的人群社会之中,变成令大家折服的人。”
●观点交锋●
主张“毕业先创业”
观点一:创业应成为大学生的素质训练
在本次采访中,支持创业的专家、企业家们也没有认为大学生应该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盲目地去创业,他们之所以被划入创业支持者的行列,其实是他们对创业抱有更多的激情和紧迫感,进而也就被人为地划入了“鼓吹”创业之列。
“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这是一个伪命题!”《创业家》杂志创办人、社长兼主编牛文文对于目前大学生先就业还是先创业的问题表达了担忧,他认为,创业并不应该是相对于就业的另一种选择,而该成为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一种素质锻炼。
“大学生都应该经历这么一个创业锻炼的过程,就像是国家对大学生进行军训以锻炼其纪律和军事素养一样,应该有更多的投入来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牛文文表示,创业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只有一些具备创业素质的人才适合进行创业。而如何判断是否具有这种素质呢?只有通过创业锻炼,而这一机会的提供更多的应该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各种企业在内的整个社会。
而对于很多人担心的创业失败可能带来的后果,牛文文认为,无论这个培养是成功或失败,都将会对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极少数具备创业素质的人可以因此而开始自己的事业,而经过创业的训练发现自己不具备这个资质的人,也能够更好地了解整个社会运作的机制,并且从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有经过创业的过程,一个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并懂得定位自己社会位置的成熟的人。”
牛文文还专门提到“创业指数”这个概念,“创业指数”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力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美国和中国的创业指数高,是这两个国家持续增长的重要点,而相比而言,日本的发展就显得不够有力。未来30年,中国将进入一个创业型社会”。
观点二:鼓励创业,会带来大量就业岗位
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相关人士介绍,以创业氛围比较浓厚的上海为例,创业带动就业效应近年来逐渐显现。截至2009年12月,该基金会创业企业为2196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612人。在创业者核心团队中,博士生所占比例为12%,硕士生37%,本科生42%,大专生9%。
“我觉得,先就业还是先创业没有一定的规定和约束。关键是看你是否准备好了。”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教育研究部总监李俊认为,包括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创业所需的资金准备、创业实践中的知识准备、是否充满着创业激情、是否具有明确的创业目标、是否具有创业的能力等方面都是自我判断的标准。“如果你是一个有准备、有激情、有目标、有能力的创业人才,那么可以毕业之后就去创业,如果没有的话,还请先就业,再去创业。在就业中为创业做好准备。”同时,就业紧迫的情况也是不容忽视的,李俊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岗位的缺乏。“鼓励创业,会带动大量的岗位。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本末倒置。就业是创业的结果,而不是目标。仅因为就业而去创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鼓励创业,特别是鼓励结合自己所学知识的创业。”
观点三:创业也是学习的过程
京东商城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认为,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这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刘强东说:“我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了创业,创业的过程很曲折,也经历了挫折。但我在其中学到了很多处事的道理,接触到真实的社会。大学毕业后我去‘就业’,在公司中学到大量的管理和运营的经验,这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后,我又一次开始了创业,直到现在。”
刘强东表示,在不同的阶段,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只有经历了这一切后,你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去做什么,是继续在公司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去创业。在学校的时候还是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如果有精力可以去尝试不同的事情,但学业依然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地创业,不要为了创业去创业。
作为另一个也在互联网上创业并刚刚尝到一点成功滋味的张钊来讲,虽然他列举了大学生创业之难,但他同时也在提交给学校的一份报告里说到:“创业决不是一时的激情,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创业,那就坚定下来、坚持下去。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随时都会开出希望的花朵;在这片充满血腥的海域里,激情与挑战并存。在路上,你的家人会为你骄傲;在路上,你将证明你是一个强者。相信在到达彼岸的时候,你将感受到常人无法得到的快乐。”
●记者手记●
创业不分先后
创业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在上世纪90年代初,也流行一个词叫“下海”,“下海”是指那些放弃铁饭碗,拿起“泥饭碗”的人,其中有人是给老板打工,有些就是自己创业。在那个流行“下海”的年代,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创业的兴起,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转型、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持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其中一点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活跃的民营经济作支撑,民营经济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体现出了创业之难,进而无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难,并不是岗位总数不够,而是结构不合理。创业难,所以就业难;只有创业易,才能就业易。解决了民营经济的创业问题,也就解决了大学生就业的困扰。对那些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讲,创业应慎重,创业不分先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王海晋  
········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毕业后是先创业还是先就业?
发布时间:
岁末年初,本学年已经过半,对于今夏毕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是继续读书深造、加入就业大军还是投身于创业大潮等现实问题都成了需要思考的“课题”。据官方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到2016年的15年间,该数目增长了651万,可谓“一路飙升”。据教育部预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795万人,同比去年又增加了30万人。在毕业生人口基数不断增加、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不利环境下,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会有着怎样的思考与选择,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从择业观来看,职业发展前景与收入影响受访者很深,但符合个性发展的因素却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日前,中国商报记者通过访问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2017届高校毕业生的心态与初步规划做出了调查。调查中发现,除了考研、出国等选择外,求职就业依旧是大多数应届生的“首选”,且影响其择业的因素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备受重视。同时,在“双创”时代下,考虑创业的应届生不在少数,但创业该如何操作却成为了困扰他们的问题所在。求职就业仍是“主旋律”根据中国商报记者的调查结果,初步规划选择求职就业的受访者占到了一半之多。尽管毕业生规模庞大、社会需求相对疲软,但就业仍被认为是“稳妥”之选。面对是否考虑创业的问题,尽管部分受访者坚持就业更加稳妥,但更多人也考虑过创业,却“止步”于相对复杂的创业流程。当问及受访者毕业后的初步规划时,其考量固然很多,但“求职就业”仍然成为了多数人的“首选”。医学专业的刘微(化名)经过紧张的研究生考试“备战”后,一考完试便马不停蹄地找到了相关医院开始了实习。“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不能对考研结果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我在备考期间也关注着实习岗位,并提前联系好了实习工作。”刘微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相对创业的风险性与出国或读研的不确定性,找到合适的工作对我而言是最稳妥的选择。”抱着如此的心态,很大一部分应届生都在寒假期间开始着手实习,毕业后就选择就业将成为应届生的“主旋律”。通过调查,60%的受访者并没有明确的自身职业发展规划,且在希望获得学校就业指导帮助的调查中,除了需求最大的就业信息外,48%的受访者还表示希望通过学校获得职业规划的辅导;此外,就业面临的困境,缺乏工作经验导致与企业所要求的能力不匹配成为了应届生最为担忧的现实问题。其次,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还认为对自身不能准确定位,十分担心盲目挑剔会使自身与工作“失之交臂”。对于以上问题,教育部之前曾发文表示,未来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的作用,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此外,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能力,建立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数据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数据库,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实行“一生一策”动态帮扶,配齐配强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针对今年应届毕业生数量集中的问题,政府、高校确实有必要在就业辅导工作上更进一步。但也有评论认为,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其中,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应该从学生自身着手更为容易。市场的改变和调节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只有从自身找原因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拥有真才实学,同时转变观念,就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个性化或成为“驱动力”就业作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普遍选择,影响他们择业的因素愈发多元化,择业条件的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反映出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数据显示,薪酬福利以及发展前景和空间是2017届高校应届生求职最看重的两个因素。而通过记者本次的调查发现,良好的发展空间与较高的薪资水平确实深深吸引着应届生求职者,但仍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更愿意接受与自身兴趣爱好点相投的工作,从而满足个性化发展。有专家认为,成长于经济快速发展和趋向成熟期的“90后”群体,物质生活较为丰富,但在互联网时代习惯了平等和主动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他们在择业中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在毕业去向的选择上有了更多样的可能性。在如此的时代环境下成长,“90后”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成长土壤和发展平台,也塑造了他们个性化的择业观。根据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曾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对“70后”、”80后”求职者追求工资、待遇和稳定性不同,“90后”求职者不愿当“岗奴”。他们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简单地获取薪酬、满足生计,重要的是满足兴趣与实现人生价值。结合本次调查来看,2017届高校毕业生作为“95后”的代表,满足个性化发展成为择业强劲“驱动力”的趋势也更加明显。相关报告显示,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兴趣择业观导向,“把用户发展为员工”也成为了供求两端的新风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些知识社交与文化产业的当红产品,展现出了强大的吸引力。利用应届生就业群体的兴趣爱好,从了解产品特性的用户中吸引员工,也正在成为互联网公司全新的人才策略。此外,对于工作地点的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倾向于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但仍有两成受访者认为工作地点无所谓,更加看重工作本身。从去年的经验上来看,在北上广严控人口数量的政策背景下,人才分布也进入了分散期。面对生活压力与激烈竞争,2017届应届生对于工作地点的抉择上不应局限于北上广等地,杭州、南京、青岛等“新一线城市”的崛起也会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自主创业显得“力不从心”大学生创业正越来越被视为一条解决就业的迂回道路,人社部等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力图通过高校、政府、社会三方建立有效机制,引导大学生创新,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通过本次调查,记者发现尽管应届生群体倾向选择就业,但在“双创”大背景下考虑过创业的人也不在少数,想过创业却苦于不知如何操作的受访者占到了42%。尽管我国已经连续三年实现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地区为4%,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仅为2%,这与欧洲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着10倍的差距。“现如今,国家为高等院校生营造的创业氛围很好,但其背后该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工作‘落地’,这个问题还未得到广泛的解决。创业实操率与成功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学生在高校中接受到的教育,未能达到真正的辅助创业效果。”石家庄高新区城市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李茂青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李茂青结合实际进一步谈到,近年来高等院校开始广泛推进创业教育的实施,但其落实难度也很大。首先,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尤其高等院校中的教师很少有创业经历,甚至缺乏企业工作背景,一直从事于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占到了大多数;其次,对于实操性更强的创业课程来说,如何引导学生把创业想法变成创业项目“落地”,还缺乏一定的细节指引。现实创业过程中,工商执照如何办理、税收政策是如何规定的以及怎样开发第一批客户等问题,是学生最需要接受的细节实操教育。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于近期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如今大学生创业实践面临的挑战,最大的阻碍是资金约束,51%的在校大学生、53.1%的创业者持有该观点,且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深入推进。此外,缺乏指导、手续繁琐等因素也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挑战。结合本次调查来看,经验匮乏、缺乏社会关系也成为了2017届应届生受访群体中最为担忧的创业难题。以上现实问题均会导致应届生创业陷入“力不从心”的窘境,一部分抱有创业想法的人也会“止步”于相对复杂的创业流程。不同类型高校生的创业需求和障碍既有共性特征,也会呈现出显著的个性化差异。对此,报告还指出,高校在进一步广泛落实创业教育的同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和困难,提供各有侧重、更加精准的创业帮助和支持,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大学生创业者的特定需求,从而切实增强高校创业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高校应届生创业者还应尽量基于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创业,并要密切关注未来的热门创业领域,积极寻找机会,做到“行有余力”。(记者 吕途)
热门加盟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毕业生创业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