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相关的案例技术应用在医疗中的案例有哪些

  物联网概念最早见诸于1999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正式提出是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会议上。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被广泛提上日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五横三纵系统框架和7个领域30种场景的物联网应用体系也在国内的大型城市开始试点研究。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对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本文从物联网的特性出发,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当今关系国计民生的智能医疗系统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物联网技术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其特性    物联网并不是一种通信网,而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糅合。它综合运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二维码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信息感知技术手段,支持物理、化学及生物系统和过程的远程的人机交互,从而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具有无限传输、及时感知、方便存储、智能处理等特点,从而保障业务稳定运行。    2物联网在智慧医疗系统中的应用    经过长足的发展,现阶段已有很多医院建立了监控系统,配备和研发了各种信息系统,使得医院的可视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鉴于目前医院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监控的感知手段校为单一,智能化管理仍存在不少死角,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各种信息系统尚存在兼容问题。    物联网作为新兴经济增长点,必然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还被计划应用于医疗卫生系统中,这不仅能够帮助医院实时监控病人的健康,如在病人体内植入芯片,随时监护病人各项指标,随时给出警示和建议,而且还可以有效管理整个医院的运营,对医院人员、设备、后勤供给、来往车辆和安全保障实行智能化、人性化管理。这不仅有效节约了社会资源,而且也大大推进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运转速度。    2.1智慧物联网在医疗系统中应用的原理和结构    以物联网为技术基础的现代医疗系统建设,其基本原理就是对医院内各种对象的感知、定位于控制,通过对医院工作人员、病人、车辆、医疗器械、基础设施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改造,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医院内需要感知的对象加以标识,进而通过标签读写器&&智能终端设备&手持接收终端&无线感应器等信息识别设备对上述标识加以识别,并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将信息反馈至信息处理中心,并在处理中心加工处理融合后,传输至医疗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继而对获取的信息综合分析,及时处理,从而医院管理部门掌握感知对象的形态,进而为正确决策打下基础,其结构和原理如图1所示。    2.2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技术使得医院对象感知能力激增,处理疫情、病情、医院各环节调度的速度、精度和范围都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是其他技术手段所不能取代的。    2.2.1医护人员、病人、病人家属、临时就诊等人员和诊室、病房等区域实现智能可视化管理: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出入医院,这给有限的医院空间带来了巨大困难,而为医护人员、病人、住院病人家属配备相应的管理卡,通过这种门禁系统和遍布医院的感应点,可以及时区分这些人群并对需要重点监控的病人实行全自动实时感知、定位,对进入重要区域的可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确保医院安全。各科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医疗管理平台实时了解本科室病人在诊室、病房等地的各种情况,加强对病人的呵护和管理。并且,将管理卡与其他系统合并,如餐饮、洗浴,跨科室诊疗,可以大大提高医疗速度,节省医疗资源,提高管理人性化程度。    2.2.2对病人隐私、医院重要医疗资料等事项智能化保密措施:为病人病情设置查阅密码,对医院重要资料、机密文件等张贴二维码或嵌入射频卡,可以实时感知其所在位置,并且对进出该保密地带的人员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重要资料的泄密和流失。    2.2.3为远距离专家会诊提供方便和可能:物联网技术条件下,单个医院的信息既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实现人为管理的开放的,对疑难杂症等的治疗,可以通过开放的医疗卫生感应系统,实现远距离专家会诊,通过对病人病情信息的共享,使疑难病患不必饱受路途颠簸之苦,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专业的诊疗和护理。    2.2.4对进出医院的车辆实行精细化智能管理。通过为进出医院的救护车、储运车等车辆和重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安装电子标签、嵌入传感器、卫星定位装置等,实现对交通工具、重要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并通过嵌入的各类智能传感器,监控其工作状态、完好情况等,从而实现对其精细化管理。    2.2.5在医疗仓储、物资管理等多方面实现智能化保障:医疗药品、器械的储备充分是医院应对公共医疗事件的必要保障,为医院的仓库、物资安装包含医疗药品型号、器械种类,品种数量等状态信息的电子标签,能使医院管理者及时准确掌握医疗药品、器械的储备请康,为医院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保障。    2.2.6在重点区域设置电子岗哨,确保信息和物资安全:为财务、仓库及医院的其他重点区域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对重点区域的24小时不间断安全检测,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或可疑分子的不轨情况,可有感应点自动调整摄像头的方向对嫌疑人进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并向值班人员发出安全警示提醒,以便及时侦查,确保安全。    3智慧医疗系统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物联网刚刚建立试点不就,正处于技术和标准体系的摸索期。很多与之相配备的制度和管理法规尚处于真空阶段,因此,智能医疗系统的建立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3.1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和引进要采取要科学谨慎的态度    当前是物联网技术的初始阶段,各阶层、各行业对物联网的热情高涨,对物联网美好前景的描述也让对现代化程度要求最高的医疗卫生行业对其充满期待。但在具体推进上,笔者建议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不能不顾医院的规模和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工作,浪费财力、物力。建议采取科学合理的态度,在充分理解智慧医疗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从部分大型医院进行试点,重点推进,逐步取得经验,为全面建设智慧医院做好技术铺垫。    3.2对物联网感知系统应采取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目前,在传感器领域,传感器生产厂家较多,感知手段不一而足,标准各异,各种传感器之间,并无统一的标准,为了垄断和控制市场,兼容问题一直不能够实现,这就造成在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感知信息的数据格式不一而足,不能形成统一的集中调控,因此,在物联网的大范围推广前政府必须出面加强这方面的统一领导,制定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使用兼容的信息系统管理软件,使得医院资源能够统一管理,感知到的数据能够共享和合并处理,以提高管控水平。    3.3不同设备采取不同的感知手段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设涉及的项目很多,各种感知对象读感应资源的反映情况差别也较大,感知定位的要求又不一而足,因此,如果对所有感知对象采取统一的感知技术手段,不仅很那达到对感知对象的精确掌握,而且会造成大量信息冗余,增加运营成本。因此,要对不同感知对象区别使用不同手段,如普通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可以使用二维码、被动式射频标签对其进行标识和感知;救护车、物资车、重大器械等可以采用主动式射频标签,卫星定位等技术进行定位追踪;而一些重要区域可以利用智能传感器芯片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感知,了解其安全状态。这样,既做到了量体裁衣,又有效节约了成本。    3.4与原有系统有效整合、综合利用的问题    由于目前很多国营和大型私立医院已经实现了智能视频监控,并且对其他信息系统也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处理系统,因此,物联网在建设智慧医疗系统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旧有的系统,与旧有系统进行兼容性设计,减少重复开发的成本。    4结束语    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还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繁杂的日常运营管理中解放出来。在为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诊疗的基础上,向着更广阔的空间迈进。但物联网智慧医疗系统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洪波.MZM网络新生活畅想曲[J].oftwareworld,2007,3.    [2]移动通信网承载物联网业务的研究.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2010.3.    [3]黄家柯物联网及其发展策略探讨.广西通信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2010,2.    [4]张绍钧,叶志申,黄仁泰.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1,8,
中国安防展览网微信公众平台:搜索"AFzhan"或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安防展览网微信,安防资讯尽收眼底!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或拨打电话:4;如果您有第一手安防行业稿件或企业新闻稿件,请投稿至,或拨打电话:4,中国安防展览网竭诚为您服务!
更多相关信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安防展览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安防展览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免费注册后,你可以了解安防行业更多资讯查看安防行业供求信息凸显安防行业自身价值
想快速被买家找到吗只需要发布一条商机,被买家找到的机会高达90%!还等什么?
2010《安防@中国》
期号:2010
2015《江南安防》
期号:2015年
《2015安防工程采购大全》
期号:2015年
《2014安防工程采购大全》
期号:2014年
《2013安防工程采购大全》
期号:2013年摘要:本文针对当前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现状,并阐述了物联网医院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
Abstract&:In&view&of&the&current&rapid&development&of&networking&technology,&application&status&of&the&health&sector,&and&discusses&the&feasibility&of&application&of&IOT&hospital&and&public&health&field.&Finally,&points&out&some&problems&to&be&solved&in&the&application&of&the&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in&medical&and&health&field.
Key&words:&the&internet&of&things&&RFID&&Wireless&sensor&network&&medical&treatment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我国推进医疗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都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成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其建设涉及网络、应用、数据存储等多技术领域,必须以创新的管理思想、创新的技术手段为依托,协调系统加以推进。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广大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需要更一步加深,从而更加推动了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潜力相当巨大,能够实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智能化医疗保健服务和对有限的医疗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支持在区域的范围内医疗保健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从而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保健信息数字化、医疗保健过程数字化、医疗保健流程科学化、医疗保健服务人性化,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Assets)、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Mote),通过各种无线和/或有线的长距离和/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Grand&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和/或互联网(Inte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国际电信联盟(ITU)把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视为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中,RFID是物联网的构建基础和核心。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孙利民提出我国应该着重发展以下关键技术:包括物体标识、体系架构、通信和网络、安全和隐私、服务发现和搜索、软硬件、能量获取和存储、设备微型小型化、标准。在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的主要应用技术在于物资管理可视化技术、医疗信息数字化技术、医疗过程数字化技术三个方面。&
2&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
2.1&国外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在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
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2.2&国内物联网在医疗卫生行业前景
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了保证医改的成功,3年内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加大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尤其是RFI&D技术的应用推广。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卫生部提出要加强IC卡和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公共卫生、药品、血液、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的生产、配送、防伪、追溯等方面的应用,要进一步推进个人大容量智能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2.3&物联网在医疗卫生行业应用的场景
2.3.1&在药品领域中的应用
1)&药品流通中
应用医药企业在药品生产完成之后,贴上存储EPC标志的RFID标线,记录药品的生产日期、质保期、生产厂商、批号、单位容量、能够治疗的疾病及能够缓解的症状和禁忌人群等信息。在药品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识读器均可以读取到药品的信息,并将药品的的流向节点发送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以便于药监部门随时进行药品的跟踪。
2)&药品防伪中应用
采用RFID的唯一标志性的防伪方法,并且可以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以保障传输数据的安全。此外还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安全性传输,这样对药品进行了唯一标志和自动识别外,还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
3)&药品管理中应用
医院的药房和药库中的药品都可以使用RFID技术来管理,通过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获取药品批次、入库时间、存货架位置、数量、出库时间、去向、使用药品的患者和医生信息,以便对药品进行分类存储、分发、审计和跟踪。
2.3.2&远程监控和家庭护理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监控和家庭护理有许多代表性的产品和项目,如婴儿监控、多动症儿童监控、老年人生命体征家庭监控、老年人痴呆病人家庭保健、帕金森患者的家庭监控、术后病人家庭康复监控、术后病人恢复监控系统、医疗健康监测、远程健康保健、基于环形传感器的移动健康监测系统、一种用于健康监测的智能衬衫、利用进行的远程健康护理、远程医疗护理项目等。
2.3.3&医疗信息化
传统的医院HIS系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信息化中的以无线局域网技术和RFID为底层,通过采用智能型手持数据终端,为移动中的一线护理人员提供数据应用。而且并不需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体系结构去实现物联网下的医疗信息化,完全可以与现有的HIS系统通用,达到相互的补充。
采用物联网技术的移动医疗能够明显改变传统的就医流程,进一步实现医院医疗的移动信息化。
传统的门诊医疗流程将大量的时间集中在排队上,而就诊的时间大大压缩。通过物联网RFID的电子标签可以让医护人员减少患者的核对环节。同时可以自动获取化验单,增强了病患隐私的安全性。
在病房,医生在查房或移动的状态下,通过手持终端可以获取完整的电子病历数据。此外,病人手上还可以佩戴RFID的手环,可以在读卡器上查询显示患者目前的检查进度,对比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等。
2.3.4&急救处理
通过应用RFID卡保存用户医疗档案和个人信息,并由医院或急救中心的服务器负责接收、处理、存储病人的医疗数据。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可以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读取患者的RFID医疗卡信息,如过敏史和血型等相关信息,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医护人员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将患者的伤情信息和简单的救治情况,通过无线网络或者GPRS网络发送到医院,使医院在第一时间做好救治的准备。这样就缩短了急救的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急救效率。
2.3.5&医疗领域的其他作用
1)&医疗设备的管理
通过RFID对医疗机构的设备进行跟踪管理,可以大大缩短设备的查找时间,并将设备的每次维护和巡检记录实时上传,不但避免了设备维护和巡检工作时的疏漏,还避免了再出现于医疗设备相关的医疗责任事故中不能明确人为责任还是设备责任的问题。
2)&医疗垃圾处理
采用RFID技术标志医疗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重量等信息,以网络信息化平台为基础,集成RFID、GPS、GPRS和视频监控等技术,经由医疗废物电子联单、收运车辆、视频监控、收运车辆路线追溯、医疗废物焚烧、监控中心平台等形成一套基于区域的医疗垃圾监控系统,实现区域内对医疗垃圾及其处理流程有效、实时、可视化的管理和监控。
3)&血液管理监控
采用RFID技术进行血液管理,每一袋血上的RFID均记录该袋血液的唯一标识,如血型、RH值、采血时间、采血量以及献血者姓名、身份证号、性别等,对血液信息进行非接触式快速识别,减少了血液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血液使用的整个过程中,还能测量整个过程中血液环境温度,周期性测量到血液的温度信息通过无线方式传送到血液监测系统中。
3&物联网技术运用医疗卫生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1)&面向医疗卫生行业的物联系统标准问题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特点是应用规模大、感知节点密集度较低。在感知网络层,其核心技术已成熟;在网络传输层,3G或互联网等基础网络设施也能满足产业需求,目前关键在于尽快建立面向医疗行业的物联网标准体系,规范针对医疗行业的物联网技术结构和内容。
此标准体系既要依托各行业的共性技术标准,又要凸显医疗行业特色,具体包括编码标志、体系架构、组网通信协议、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比如,为使医疗设备的干扰最小,医院在选择物联网标准时必须选择合适工作频率的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2)&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中电子病历的相关问题
电子病历在医疗物联网中的角色举足轻重。由于是应用在物联网环境下,而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信息化的思路就是移动医疗,所以移动患者基本信息的存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存储介质(采用何种RFID卡,包括其能量供应方式)、存储容量(与病人相关的信息量大,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介质)、标志格式和数据格式(传统医院信息系统HIS下的电子病历是采用XML格式,而在物联网下的移动病历应采用什么格式)、管理软件(后台医疗信息中心服务器选用何种数据库来存储这些物联网下采集到的医疗数据,采用何种分类技术来管理这些数据,以及采用何种查询技术来检索这些数据)等。
3)&医疗卫生领域物联网中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物联网除了具有传统网络的安全问题外,还产生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如对物体进行感知交互的数据保密性、可靠性、完整性,以及未经授权不能进行身份识别和跟踪等,这些在医疗行业中显得尤为突出。例如,非法用户可利用干扰信号使物联网中RFID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发生阻塞,甚至可能伪造RFID标签向阅读器发送信息,致使医院信息系统处理混乱,对病人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再如电子病历记录了病人的基本信息和诊疗信息,属于病人的隐私,必须严格保证其数据安全,否则将会威胁病人的合法权益,对医院和病人造成不利影响。有两点需要注意:a)防止信息丢失或窜改;b)防止非法访问。
后台的医疗数据中心服务器必须保持对非授权访问途径的严格禁止,在任何情况下,只有那些被授权的人士才能进行相关数据的修改,以免造成医疗信息的丢失或窜改,这也为可能出现的医患纠纷提供原始凭证,做到有案可查。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详细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指出了医疗领域物联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良好广泛的应用前景必将会使国内外更多的学者去关注和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迎来惠及全社会的区域医疗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7.
[2]贾凯,刘慧,王保松.物联网在我国医药流通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文荟,2005(5):50-51,40.
[3]孙雷.在我国建立医药EPC网络的构想[J].物流科技,):76-78.
[4]刘建生,林自葵,王慧.基于物联网的药品流通过程再造研究[J].物流科技,):104-106.
[5]李兴鹤.基于RFID的室内人员跟踪及药品防伪与管理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电气自动化技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出处“电气自动化技术网.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相关文章
>> 热点图片
栏目导航:
ICP网站备案:渝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