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dna分子复制的复制方式的报告

【图文】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三节 DNA分子的复制
大小:1.0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回扣基础专题训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苏教版)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回扣基础专题训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苏教版)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16:31:48
下载量:5140次
文档大小:1.60M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第17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 [考纲要求] 1.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2.DNA分子的复制(Ⅱ)。 一、DNA分子的结构 [巧记] 借图记忆 &3&&三种物质:○、、;&4&&四种碱基对应四种脱氧核苷酸;&5&&五种元素:含C、H、O;○一定含P;一定含N。 [判一判] 1.DNA的两条核糖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 ) 2.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 & )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 4.DNA上碱基对的形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 & ) [解惑] 碱基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含氢键越多,结构越稳定,即含G&C(或C&G)碱基对的比例越大,结构越稳定。二、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条件 4.过程:DNA两条母链形成子链&新DNA分子。 5.方式:半保留复制。 6.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7.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考点一 聚焦DNA分子的结构及碱基计算 1.观察DNA分子结构模型,分析其空间结构 (1)图中Ⅰ和Ⅱ分别指氢键和磷酸二酯键。 (2)在图中圈出基本骨架(虚线)和G、C碱基所参与构成的脱氧核苷酸(实践) 答案  (3)由图可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脱氧核酸和磷酸交替连接,均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 (4)DNA分子单链中相邻碱基A与T,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起来;而两链间的A与T是通过氢键相连形成碱基对。 (5)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一般来说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是两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2.说出DNA分子三个结构特点的含义 (1)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2)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多种多样。 (3)特异性:每种DNA都有区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3.DNA分子中碱基计算常用规律 规律1:互补的两个碱基数量相等,即A=T,C=G。规律2: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和占总碱基数的50%,即嘌呤之和=嘧啶之和=总碱基数&50%,A+G=T+C=A+C=T+G=(A+T+C+G)&50%,==1。规律3:一条链中互补碱基的和等于另一条链中这两个碱基的和,即A1+T1=A2+T2,G1+C1=G2+C2(1、2分别代表DNA分子的两条链,下同)。规律4:一条链中互补的两碱基占该单链碱基数的比例等于DNA分子两条链中这两种碱基占总碱基数的比例,即==,==。规律5:一条链中两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另一条链中该比值互为倒数,即若一条链中(或)=K,则另一条链中(或)=。易错警示 有关水解产物、氢键及碱基计算的易错点 (1)水解产物及氢键数目计算 ①DNA水解产物: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②氢键数目计算:若碱基对为n,则氢键数为2n~3n;若已知A有m个,则氢键数为3n-m。 (2)碱基计算 ①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②若已知A占双链的比例=c%,则A1/单链的比例无法确定,但最大值可求出为2c%,最小值为0。 1.一个DNA分子的&链上,腺嘌呤是鸟嘌呤的1.4倍,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在这个DNA分子的&链上,胸腺嘧啶与腺嘌呤之和占该链碱基数目的56%。下面为&链的某一片段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和b 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DNA连接酶可连接断裂的化学键③ D.&链上胞嘧啶的数目占该链碱基数目的24% 答案 A 解析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每个核苷酸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五碳糖、一分子的含氮碱基组成,只有a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核苷酸;核苷酸分子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组成核苷酸链,DNA连接酶可连接断裂的磷酸二酯键。若设DNA中碱基总数是100个,则&链上A和G的总个数是24个,A个数是G的1.4倍,所以&链上A个数是14个,G个数是10个。&链上T和A占该链碱基数目的56%,故A、T的总数为56%&50=28(个),故&链上A和T的总数是28个,由于该链上G的数目是10个,所以&链上C的个数为50-28-10=12(个),故&链上C的含量是12&50&100%=24%。 2.下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因全部碱基中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DNA上 B.该基因的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只作用于①部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14N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占1/8 答案 B 解析 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中,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由双链DNA中A(腺嘌呤)占20%,且DNA中A=T、C=G可知,C+G=100%-(A+T)=60%,故该基因中(C+G)/(A+T)=32=该基因一条核苷酸链中(C+G)/(A+T)。DNA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即②),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以及DNA连接酶作用于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共价键。15N标记的DNA在14N培养液中培养,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占2/23=1/4。 1.DNA结构中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 (1)氢键:配对的碱基间形成碱基对,通过氢键相连,可用DNA解旋酶断裂,也可用高温断裂。 (2)磷酸二酯键:连接磷酸和相邻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的化学键,可用限制酶切断,可用DNA连接酶或DNA聚合酶连接。 2.DNA分子中有关碱基比例的计算试题的解题步骤 (1)搞清题中已知的和所求的碱基比例是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还是占DNA分子一条链上碱基的比例。 (2)画一个DNA分子模式图,并在图中标出已知和所求的碱基。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规律进行计算。考点二 探究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计算 1.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关于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充分体现了假说&演绎法,即在克里克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最终通过实验得以验证。根据下面实验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 (3)实验假设: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4)实验过程(如图) (5)实验预期:离心后应出现3条DNA带(如上图)。(根据标记情况作答) ①重带(密度最大):15N标记的亲代双链DNA。 ②中带(密度居中):一条链为15N,另一条链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③轻带(密度最小):两条链都为14N标记的子代双链DNA。 (6)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 2.DNA分子复制中的相关计算 (1)某DNA分子中含某种碱基a个,则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若以被同位素标记的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n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2/2n,标记的DNA单链占所有单链的1/2n;若用同位素标记原料,则复制n次后,标记的DNA分子占100%,标记的单链占1-1/2n。易错警示 关于DNA复制的2个易错点 (1)在做DNA分子复制的计算题时,应看准是&含&还是&只含&,是&DNA分子数&还是&链数&。 (2)在分析细胞分裂问题时,常以染色体或DNA分子为研究对象,而在分析DNA分子复制问题时,一定要从DNA分子两条单链的角度考虑,所以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中都含有原来的单链。 3.如图为DNA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DNA复制发生在 。 (2)②过程称为 。 (3)③中的子链是 。 (4)③过程必须遵循 原则。 (5)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复制具有 的特点。 (6)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四次,则结果不可能是(  ) A.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8 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共产生16个DNA分子 (7)具有N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中,含有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①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②该片段完成第n次复制需要 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2n-1)(N-m) B.2n-1(N-m) C.2n-1(N/2-m) D.2n(N/2-m) (8)若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 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答案 (1)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解旋 (3)Ⅱ、Ⅲ (4)碱基互补配对 (5)半保留复制 (6)B (7)①A ②B (8)A 解析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分子中有一条母链和一条与母链互补的子链。(6)由于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四次复制形成的16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含有15N,另一条链上含有14N,其余14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全部含有14N。该DNA分子中含有胞嘧啶60个,由此计算出含有鸟嘌呤60个,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各有40个,复制四次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为40&(16-1)=600(个),选项A、C、D正确,B错误。(7)根据题意,该DNA分子片段含有胞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2N-2m)/2=N-m。①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共产生DNA分子片段数为2n个,新增DNA分子片段(2n-1)个。故其完成n次复制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n-1)(N-m)个,选A。②该片段完成第n-1次复制时共产生DNA分子片段2n-1个,若再完成一次复制(也就是第n次复制),新增DNA分子片段数为2n-1个,故其完成第n次复制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2n-1(N-m)个,选B。(8)玉米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分别为20和40,DNA分子的数量分别为40和40。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即新产生的DNA中有一条链是来自于母链,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子链。所以,第一次复制后的所有DNA都是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第二次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则有一半含有32P,另一半不含。所以,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都有20个DNA分子含有32P,选A。 4.取1个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细胞,这4个细胞中含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 A.2 B.3 C.4 D.前三项都对答案 D 以第4题为例,利用图示法理解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相结合的知识 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① 对&方式&与&特点&区分不清 半保留复制 ② 审题不清,该题是考查解旋的条件 能量(ATP) ③ 答非所问,没有注意题干中的&还需要& DNA连接 ④ 忽视题干中的&方向& 相反⑤ 考虑问题不全面 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⑦ 对减数分裂与DNA复制的关系理解不清 1/4 ⑥ 答案不全面 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题组一 DNA分子的结构及相关计算 1.判断正误 (1)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2010&江苏,1D)(  ) (2)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2009&广东,24B)(  ) (3)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与磷酸基相连接(2009&广东,24C)(  ) (4)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一定是通过氢键连接的(2011&海南,16B)(  ) (5)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2011&海南,16C)(  ) 答案 (1)& (2)& (3)& (4)& (5)& 2.(2010&上海卷,4)细胞内某一DNA片段中有30%的碱基为A,则该片段中(  ) A.G的含量为30% B.U的含量为30% C.嘌呤含量为50% D.嘧啶含量为40% 答案 C 解析 根据DNA双螺旋结构中A=T、C=G可知,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故C正确。其他碱基的含量分别为:T=A=30%,C=G=[1-(30%+30%)]/2=20%。题组二 DNA的复制 3.(2012&山东卷,5)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噬菌体的DNA含有5 000个碱基对,即为10 000个碱基,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即A=T=2 000个,则G=C=3 000个。在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00个子代噬菌体含有100个DNA,相当于新合成了99个DNA,至少需要的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数是99&3 000=297 000,A项错误。噬菌体增殖的过程中需要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B项错误。根据半保留复制方式的特点可知,在子代噬菌体的100个DNA中,同时含32P和31P的只有2个,只含31P的为98个,C项正确。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如AA突变为Aa以及密码子的简并性等,D项错误。 4.(2010&山东卷,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 B 解析 蚕豆的根尖细胞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另一条链不具有放射性,即每条染色体都具有放射性。当在不具有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接着进行下一个细胞周期时,完成DNA复制后,有丝分裂前期以及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这两个DNA分子一个具有放射性,一个没有放射性,即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染色单体(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被标记,另一条染色单体(另一个DNA分子)不被标记。题组三 DNA复制的实验探究 5.(2010&北京卷,30)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了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组别 1组 2组 3组 4组 培养液中惟一氮源 14NH4Cl 15NH4Cl 14NH4Cl 14NH4Cl 繁殖代数 多代 多代 一代 两代 培养产物 A B B的子Ⅰ代 B的子Ⅱ代操作 提取DNA并离心 离心结果 仅为轻带(14N/14N) 仅为重带(15N/15N) 仅为中带(15N/14N) 轻带(14N/14N) 中带(15N/14N)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 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 是惟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 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 组和第 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 (3)分析讨论: ①若子Ⅰ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 ,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 复制。 ②若将子Ⅰ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 (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Ⅱ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 ,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 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Ⅰ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 。答案 (1)多 15NH4Cl (2)3 1 2 半保留复制 (3)①B 半保留 ②不能 ③没有变化 轻 ④15N 【组题说明】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错因分析DNA分子的结构 1、2、3、12、13 有关碱基的计算 4、5、6 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计算 7、8、9、10、11、14、15 1. 下列关于人类探究遗传奥秘历程中所用的实验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在以豌豆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 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C.格里菲思进行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答案 C 解析 孟德尔在以豌豆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规律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格里菲思进行肺炎球菌转化实验时,用不同类型的肺炎球菌去感染小鼠,并未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来研究DNA分子的结构。 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DNA分子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含氮碱基答案 D 解析 DNA分子中除每条单链一端的脱氧核糖外,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两个磷酸基和一个含氮碱基。 3.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D.DN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答案 B 解析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4.经检测得知,一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的数目为x,其占碱基总量的比例是y,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与鸟嘌呤互补的碱基所占的比例是(1-y) B.该DNA分子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是x/y C.该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是x(1+2/y) D.与鸟嘌呤不互补的碱基数目是x(1-2y)/y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G、C所占比例都为y,数量都为x;A、T所占比例都为(1/2-y),数量都为[(x/y)-2x]/2=[(x/2y)-x]。与鸟嘌呤互补的碱基所占比例是y。该DNA分子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是1。G、C之间有三个氢键,A、T之间有两个氢键,该DNA分子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数目是3x+2[(x/2y)-x]=(x+x/y)。A、T与G不互补,其数目为[x(1-2y)/y]。 5.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 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2.9%和17.l%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答案 B 解析 由题中G+C=35.8%,可推出C=G=17.9%,A=T=32.1%;设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为X、Y,则有1/2(X+32.9%)=32.1%,1/2(Y+17.1%)=17.9%,解得X=31.3%,Y=18.7%。 6.从某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样品,经科学家检测和计算后,碱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A+T)/(G+C)=1,(A+G)/(T+C)=1。据此结果,该样品(  ) A.确定是双链DNA B.确定是单链DNA C.无法确定单双链 D.只存在于细胞核中答案 C 解析 该核酸内含有&T&,说明该核酸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有少量DNA,如果该生物是病毒,则不存在细胞结构,故D错误;由所给等式能推导出A=C、G=T,单链和双链都有可能。 7.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某生物细胞DNA复制过程中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反映出的DNA复制模式可作为DNA双向复制的证据 B.此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任一条链中A=T、G=C C.若将该DNA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和四种碱基 D.若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G+C)=a,则互补链中该比值为1/a 答案 A 解析 在一条链中A与T不一定相等;DNA彻底水解是指将脱氧核苷酸也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DNA分子的一条链中两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另一条链中该比值相等。 8.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U、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DNA复制时,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均可作为模板 C.DNA分子全部解旋后才开始进行DNA复制 D.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答案 B 解析 DNA复制时,严格遵循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是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作为模板进行复制的;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 9.某DNA分子有2 000个脱氧核苷酸,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A∶G∶T∶C=1∶2∶3∶4,若该DNA分子复制一次,则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 A.200个 B.300个 C.400个 D.800个答案 C 解析 由一条单链上A∶G∶T∶C=1∶2∶3∶4,计算得该单链上1 000个碱基中含有A=100个,T=300个,整个DNA分子中T=400个,复制1次需要A为400个。 10.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n次,若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条和2条,则该细胞至少是处于第几次分裂的分裂期(  )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答案 C 解析 由染色体总条数为40条可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是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应为40条;若是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应为20条;若是第三次有丝分裂后期,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应在0条到20条之间。 11.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可能是(  ) A.含有14N的DNA占75% B.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C.含有15N的DNA占1/16 D.子代DNA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2∶3 答案 B 解析 该DNA分子在14N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可得到24个DNA分子,其中含有14N的DNA分子占100%,故A正确;含有15N的DNA分子占2/16,因为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只可能进入两个子代DNA分子中,故C错;在子代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之比是1∶1,故D错;由题干可知,该DNA分子中有腺嘌呤(A)40个,依据公式:设DNA分子中某种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M,则复制n次后需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为M(2n-1),故B正确。 12.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脱氧核苷酸=磷酸数=碱基总数=m B.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C.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2n D.G的数量为(m-2n)/2 答案 C 解析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可知,该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知,该DNA分子中G的数量为(m-2n)/2,A+T的数量为2n,但一条链中A+T的数量无法确定;根据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则碱基之间氢键总数为2n+3(m-2n)/2=(3m-2n)/2。 13.下图是某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① ,⑦ ,⑧ ,⑨ 。 (2)图中DNA片段中碱基对有 对,该DNA分子应有 个游离的磷酸基。 (3)从主链上看,两条单链 ;从碱基关系看,两条单链 。 (4)如果将14N标记的细胞培养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此图所示的 (填图中序号)中可测到15N。若细胞在该培养液中分裂四次,该DNA分子也复制四次,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DNA分子和含15N的DNA分子的比例为 。 (5)若该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 个。答案 (1)胞嘧啶 脱氧核糖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4 2 (3)反向平行 互补(4)①②③④⑥⑧⑨ 1∶8 (5)15&(-m) 解析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①是胞嘧啶,②是腺嘌呤,③是鸟嘌呤,④是胸腺嘧啶,⑤是磷酸基团,⑥是胸腺嘧啶,⑦是脱氧核糖,⑧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⑨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复制4次,产生16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含14N的DNA分子共2个,所有的DNA都含有15N,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14N和15N的比例为1∶8。A=T=m,则G=C=-m,复制4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4-1)&(-m)=15&(-m)。 14.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常用的研究手段。请分析下列几个科学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若在此过程中,共消耗了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亲代DNA分子中含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 (2)用含放射性元素的氨基酸培养豚鼠的胰腺细胞,研究豚鼠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放射性在核糖体上出现后,依次经过 、 和 ,最后出现在细胞外。答案 (1)半保留复制 61 (2)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解析 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可以有力地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NA分子复制两次,净增加3个DNA分子,此过程共消耗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183个,则每个DNA分子中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183&3=61(个),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是先在核糖体中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然后进入内质网中加工,再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包装,最后分泌到细胞外。 15.DNA的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弥散)复制三种。究竟是哪种复制方式呢?下面设计实验来证明DNA的复制方式。 实验步骤: a.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 b.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亲代)。 c.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到氮源为含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不同分子量的DNA分子将分布在试管中的不同位置上。实验预测: (1)如果与对照(14N/14N)相比,子Ⅰ代能分辨出两条DNA带:一条 带和一条 带,则可以排除 。 (2)如果子Ⅰ代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则可以排除 ,但不能肯定是 。 (3)如果子Ⅰ代只有一条中密度带,再继续做子Ⅱ代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 和 ,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半保留复制;如果子Ⅱ代不能分出 密度两条带,则排除 ,同时确定为 。答案 (1)轻(14N/14N) 重(15N/15N) 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 (2)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3)一条中密度带 一条轻密度带 中、轻 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解析 从题目中的图示可知,深色为亲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母链),浅色为新形成的子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链(子链)。因此全保留复制后得到的两个DNA分子,一个是原来的两条母链重新形成的亲代DNA分子,一个是两条子链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母链,一条链为子链;分散复制后得到的每个子代DNA分子的单链都是由母链片段和子代片段间隔连接而成的。 版权所有:中华资源库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a分子复制方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