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和大小的关系,要是用()相同的物体进行实验。 A.颜色 B.轻重

当前位置: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1)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A为小球,B为木块)(2)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______(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3)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______(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______的关系.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被推的距离来反映的;(2)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碰前A的速度,它是通过高度来改变的;(3)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物体A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故答案为:(1)木块被推的距离;(2)碰前A;高度;(3)物体A;质量.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主要考查你对&&动能的影响因素&&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动能的影响因素
动能决定因素: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动能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探究: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关有?猜想:影响动能的因素:质量、速度、物体的大小形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大小实验设计:选择质量、速度、大小形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1.大小形状、速度相同,质量不同将质量不同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如图)2.大小形状、质量相同,速度不同。3.质量、速度相同,大小形状不同。 4.实验结论:a.速度、大小形状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b.大小形状、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c.质量、速度相同,大小形状不同动能相同。
发现相似题
与“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583424005661367246981241752256383> 【答案带解析】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利用到浮力的是( ) A. B. C. D.
图所描绘的情景中,利用到浮力的是(
D.  
试题分析:题中的四幅图所描绘的情景都包含力学方面的知识,那么解答本题可根据图片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力学知识,看哪幅图所描绘的情景利用到了浮力.
A、守门员用双手接住了飞过来的足球,守门员的双手给足球一个力的作用,让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所以图A表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小女孩用吸管喝饮料,她用嘴吸走了管内空气,使得管内气压小于管外大气压,这样...
考点分析:
考点1:浮力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较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 F浮& G ,上浮 (3) F浮= G ,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F浮& G, 下沉;(2)
F浮& G , 上浮&&&& (3) F浮= G,悬浮。(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最新一代的通用型导弹驱逐舰169 武汉号,052B型导弹驱逐舰.日在江南造船厂下水.它满载时总质量约为7×103t,驱逐舰满载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时,驱逐舰受到的阻力是自身总重的0.01倍.海水密度近似取1×103kg/m3.请分别计算:(1)驱逐舰航行时的牵引力是多大?(2)驱逐舰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海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大?(3)驱逐舰匀速航行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 
我国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85m,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差最高可达113m,巨大的落差有利于生产可观的电力,但也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修建船闸(如图所示).(1)工程师将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主要是:
;水力发电站要想发出更多的电来,就要储存更多的水,将水位提升的更高,也就是尽量使水的
更大(选填“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2)如图丙中,在深为10m的水下,面积为1.5m2的阀门B受到水的压力至少为多大? 
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中,小刚同学使用了弹簧测力计、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适量的水、酒精和盐水),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了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1)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
N;(2)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
有关,分析图
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3)F图中盐水的密度是
.(4)图中能正确反映浮力F和物体下表面在水中深度h关系图象的是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1)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和
的关系.(2)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关系时,实验中“物体动能”指的是A物体在
位置的动能(选填“①”、“②”或“③”),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
(填“s”或“h”)的大小来反映的.(3)完成A球从①位置自由滑下后,测得木块B第1次移动距离s,接下来的操作是将A球放在
位置,再将木块B放在
位置,自由释放A球(两空均选填“①”、“②”、“③”、“④”或“⑤”).(4)该实验运用的物理方法有:控制变量法和
如图所示,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时,某同学完成了图A、B、C几次实验后,又将同一小桌,按如图D和图E的方法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1)如图D所示,将海绵一端用木块垫起,仍使小桌静止.比较C图和D图,可知在D图中海绵凹陷程度与C图中海绵凹陷程度比较,结果是:
(选填“更大”、“一样”或“更小”)(2)如图E所示,将小桌和砝码沿海绵右端平移,则比较图C和图E,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能否由图D和图E得出本实验的正确结论?回答:
(选填“能”或“不能”).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2016o苏州)小明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时,发现铁块放入水中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 - 二一组卷
QQ交流群:
当前位置:
(2016o苏州)小明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时,发现铁块放入水中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铁块 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 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
Service Introduction
Help center
二一教育APP
400-637-9991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新上线功能
1、新增当前页面查看解析功能。所有用户点击试题题干,可在当前页面查看试题的答案解析;
2、新增“过滤已使用的试题 ”功能 。在手动组卷中,点击“过滤已使用的试题 ”可过滤掉半年内使用过的试题;
3、下载下来的word, 选择题样式可根据选项长度,自动实现一行1个、一行2个、一行4个的排列。(此功能国庆后上线,敬请期待)
1、优化了网页与word的题号样式问题;
2、优化了下载下来的word,缺少阅卷人、分卷注释等信息的bug;
3、优化了系统不稳定,偶尔崩溃的现象;
4、优化了VIP购买机制,1个用户可购买多个学科的VIP。
其它登录方式:& 知识点 &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从而确定A蜡烛像的位置&,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差一些&(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再分别测量对应的两点到镜面&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难度: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解:(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 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透明的玻璃板只能反射蜡烛A的一部分光线,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玻璃板成的像比平面镜成的像清晰度差一些. (3)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连线垂直,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 (4)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平面镜. 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不变. (5)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承接虚像. (6)连接物体和物体的像点,可以判断物像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故答案为:(1)大小;(2)蜡烛B;&A蜡烛像的位置(或像的位置);差一些;(3)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4)靠近;&不变;(5)不能;虚;(6)垂直;对应的两点到镜面.
(1)实验中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像一侧的代替物体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是透明的,蜡烛射出的光线只有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来,另一部分透过玻璃板,所以得到的像的清晰度比平面镜中的像要差一些. (3)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5)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主要考察你对“4.3 平面镜成像”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4.3 平面镜成像
与“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相似的题目: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刚用平板薄玻璃、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理由是:&&&&;为方便观察,实验时玻璃板应该&&&&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中选择的两个棋子A、B,大小和形状应该&&&&(选填“相同”或“不同”),目的是可以验证像和物是否&&&&. (3)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选填“棋子”或“棋子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4)在寻找棋子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填“A”或“B”)这一侧观察. (5)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李丽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他看到镜中自己的像,她向镜前走了2m,她在镜中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0.5m处,这时她&&&&(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
燕子在深20m的平静湖面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像(选填“实”或“虚”),这是由光的&&&&形成.当燕子距水面1cm时,“倒影”距离小鸟&&&&m.燕子沿着与水面成30°角的方向以5m/s的速度向水面俯冲,则2s后“倒影”的大小将&&&&.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从而确定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_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____,再分别测量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从而确定____,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____(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像. (6)图乙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____,再分别测量____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相似的习题。五上科学第二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五上科学第二课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体沉浮条件说课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