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独轮电动车代理的将军是谁

明朝有名的将军都有谁
  常遇春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仁,安徽怀远人.体貌奇伟,沉毅果敢,长臂善射.元至正十五年(1355),参加农民起义军,随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破集庆(今南京)等地,每战必先,屡立战功,升中翼大元帅.十七年,攻宁国(今属安徽),身中流矢,裹伤再战.此后连克宁国、池州(今安徽贵池)、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他奋勇当先,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二十五年十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先取淮东,后占浙西,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十月,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转战中原,次年八月,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洪武二年(1369),率军继续北征,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七月,回师途中,暴病而卒,追封开平王.他英勇善战,统军有方,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为“常十万”.  卢象升  () 中国明朝将领.字建斗,宜兴(今属江苏)人.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刑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屡战失利.但他誓死决战,激励将士奋杀. 是年十二月(1639年1月)在巨鹿(今属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  袁崇焕  () 中国明朝名将,军事家.字元素,广西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初为福建邵武知县.天启二年(1622),以通兵略、晓边事被荐为兵部职方主事.他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返京后自请戍守边防,任宁前兵备佥事,抓紧筑城,使宁远(今辽宁兴城)成为关外军事重镇.五年,辽东经略高第下令尽撤关外守军入关,袁崇焕主张坚守宁远,不撤.六年,在宁远之战中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指挥军民用大炮和火具击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军,升任右佥都御史,旋升辽东巡抚.他急修被高第所弃城垣,“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明史·袁崇焕传》).于次年击败皇太极的进攻,获宁锦大捷.崇祯元年(1628),升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次年,皇太极率军避开宁远、山海关,从长城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入关,进逼京师(今北京).袁崇焕闻讯星夜驰援,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但崇祯帝听信谤言,中皇太极的反间计,以袁崇焕“私通”后金军罪,将其逮捕入狱.三年八月十六被冤杀于北京.“杖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袁督师遗集》),正是他耿耿忠心的自我写照.  戚继光  () 中国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他志在疆场,保国卫民,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止止堂集》)的名句,毕生有40余年在军中度过. 明嘉靖年间,倭寇窜扰中国沿海,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激起民众的反抗 .三十二年(1553),戚继光署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三十四年调浙江都司,次年任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三十八年,他鉴于明军将骄兵惰、纪律松驰、战斗力低,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的农民和矿工4000余,按年龄和身材配发不同兵器,进行编组训练.他以“岳家军”为榜样,教育士兵严守纪律,勇猛杀敌,爱护百姓,终于锻炼成一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他赏罚严明,不计个人恩怨,主张官兵“同滋味”,深受士兵的拥戴.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一队,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屡次打败敌人. 戚继光指挥抗倭作战,机智勇敢.四十年,在浙江台州地区,九战皆捷.次年夏,奉命进剿猖獗于福建沿海的倭寇.当时横屿岛(今宁德东)是倭寇在闽北的巢穴,四面环水,易守难攻.他周密部署,选择退潮之机,命将士轻装进剿,携草盖淤泥铺路,出敌不意登岛,歼倭 2600余.乘胜捣毁倭寇盘踞牛田(今福建南)和林墩(今莆田南)的巢穴.因功升都督佥事.四十二年四月,奉命率兵万余急赴福建,与俞大猷、刘显部联合进攻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升福建总兵.同年冬,倭寇万余围攻仙游(今属福建).次年二月,他率军数千驰救,以计惑敌,稳住倭寇,等待援军到达后,采取内外配合、各个击破的战法,解仙游之围,乘胜追歼逃倭数千.此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至嘉靖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隆庆二年(1568),明廷特命戚继光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16年间,他整饬防务,修筑御敌台,设立武学,训练将士,编成一支车、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军队,使防御巩固,京师(今北京) 安全.在作战训练中,戚家军使用了飞刀、飞枪、飞箭及火箭车等先进武器.后来他受人排挤,于万历十一年 (1583)调广东.不久,被诬陷夺职,回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病故.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为兵家所重视.  熊廷弼  ()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飞百,江夏(今武昌)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授保定推官,后升御史.三十六年,巡按辽东,针对地旷人稀、边防多事,实行驻军屯田、修城筑堡、固守边疆,使辽东明军风纪大振,边防巩固.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他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力主守御,整肃军纪,调兵遣将,扼守要隘,使后金军不敢轻进.不久被诬陷去职.天启元年(1621),辽东战事又急,他被召入朝,上疏建三方布置策: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在天津与登、莱(今山东蓬莱、掖县)各设巡抚,置舟师,乘机入辽南.在山海关设经略,节制三方.并主张东联朝鲜,以助声势.遂升兵部尚书,复任辽东经略.后终因朝臣有隙,加之握有重兵的广宁巡抚王化贞不予协作,使此方略未能实现.不久,广宁失守,熊廷弼入狱,后为阉党所害.崇祯时昭雪,谥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秦良玉  (~1648) 中国明朝女将.字贞素,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嫁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随夫攻打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土司杨应龙.夫死,代领其职,统兵严峻,所部号白杆兵.泰昌元年(1620),为抗击后金军,她遣兄邦屏、弟民屏率兵救援沈阳.次年,邦屏战殁,她出家财为军资,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不久,回蜀攻打土司奢崇明等人,解成都之围,并乘胜收复重庆,因功升都督佥事,充总兵官.崇祯三年(1630),她再次出家财济饷,率兵驰援京师(今北京).后金军退去,崇祯帝召见赐诗,以褒其功.她回蜀后11年间,曾多次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交战.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后人赞她为摧锋陷阵、崎岖转斗的女中豪杰.  邓子龙  () 中国明朝名将.字武桥,江西丰城人.善骑射,明韬略.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武举后,转战今福建、广东等沿海抗倭战场,由小旗递升至把总.万历十一年 (1583),任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参将,治理和守卫云南边境有功,升副总兵.二十年,遭诬陷罢归乡里.二十六年复起,任援朝水师副总兵,参加抗击日军的战争.十一月十九,在露梁海战中,督水军千人、战舰三艘,充当前锋,隐伏于露梁津海峡北侧.当日本援军进入伏击海域时,他迅猛出击,断敌退路.日军反扑,68岁的老将邓子龙亲率200名勇士跃上朝鲜战船,与日军拼搏,壮烈牺牲.朝鲜为他立庙奉祭.著有《横戈集》.  俞大猷  () 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志辅,号虚江,福建晋江人.少年家贫,好读书,随名师习兵法和剑术.父死,袭世职百户.嘉靖十四年(1535),任千户,守金门(今属福建),多次上书陈述御倭方略,获兵部尚书毛伯温器重.二十八年,任参将,奉命镇压琼州(今海南岛)黎族人民起义.后转战今江、浙、闽、粤诸省,屡次打败倭寇.三十四年,他与参将卢镗、汤克宽等率部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斩倭1900余,焚死溺死倭寇数千,继而又在陆泾坝(在今苏州市境)击败溃逃的倭寇.三十五年,任浙江总兵,大力修造海船,严格操练军队.先平定浙西倭患,智逼勾结倭寇的贼首徐海溺水而死,又攻克盘踞舟山(今属浙江)的倭巢,至三十七年,先后斩倭四五千.不久,遭诬陷发配大同(今属山西),受到大同巡抚李文进赏识,参与筹划军事,造独轮兵车,大破敌阵.四十一年,调任福建总兵.次年,会同副总兵戚继光、广东总兵刘显攻克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斩倭2200余,救回被掠民众 3000余,收复兴化城(今莆田).四十三年,改任广东总兵,屡败倭寇,威名大振.倭寇闻“俞家军”至,皆恐,盗首伍端自缚请降.经四个月激战,大败侵扰广东潮州、惠州的倭寇2万余.他与戚继光等部配合作战,至四十五年,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  俞大猷从军50载,严于治军,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强调“艺精则胆壮,胆壮则兵强”(《正气堂集》卷十一).抗倭战功卓著,虽屡遭诬陷,受挫不馁.卒后,赠左都督.著有《正气堂集》等.  谭纶  () 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子理,江西宜黄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后任南京兵部主事.三十四年任台州知府,训练乡兵,多次击败来犯的倭寇.四十一年,参与镇压广东等地农民起义.次年任福建巡抚.四月,令俞大猷、戚继光和刘显等部收复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此后,下令整顿海防,建立水寨,督造战船,扼守海口,并在沿海各县建立了战守合一的地方武装.四十三年,又遣戚继光率军在仙游 (今属福建)击败倭寇万余,基本上消除了福建倭患.隆庆元年(1567),奉命总督蓟、辽、保定军务,针对蓟门军多老弱、兵力分散等弊端,奏请训练精兵,并荐举戚继光总理练兵事,和戚继光率边军沿蓟镇长城筑敌台千余座,扼守要地,巩固边防.五年,升兵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太保,谥襄敏.他管理兵事近30年,与戚继光共事齐名,史称“谭、戚”.有《谭襄敏公奏议》.  于谦  () 中国明朝名将,明保卫京师之战的军事统帅.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宣德初年任御史.五年(1430),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正统十三年(1448),升兵部左侍郎.次年秋,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英宗被俘,蒙古瓦□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在此危急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升任兵部尚书,率军击败瓦□ 军,取得京师保卫战的重大胜利.战后,他居安思危,首创团营军制,加强部队训练,提高作战能力.加强边备,委任名将镇守.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英宗藉“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二十二日,于谦遭诬陷被害.后沉冤昭雪,赠太傅,谥肃愍,又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铁铉  () 中国明朝将领.字鼎石,邓州(今河南邓县)人.建文年间守济南,击败燕王兵,升兵部尚书.朱棣即帝位后处以死刑.见靖难之役.  朱能  () 中国明朝将领.字士弘,怀远(今属安徽)人.初袭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守卫燕王朱棣宫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从燕王征漠北,骁勇善战.  建文元年(1399),与张玉计斩监视燕王的张□、谢贵,为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立下首功.接着,随燕王在真定(今河北正定)之战中击败耿炳文部,又率敢死士30 骑追击,俘获3000余众,升都指挥佥事.在郑村坝(今北京东)之战中,率左军与诸将协力作战,又击败李景隆部.二年,在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大战中任前锋,击败都督平安部.燕王在东昌(今属山东)被围,他殊死搏战,从重围中将其救出.四年,燕师连失大将,加之水土不服,疾病流行,诸将请休军,他坚决支持燕王继续南进.在灵璧(今属安徽)大战中,率部俘平安以下10万余众,乘胜渡淮水,跨长江,直逼京师(今南京).朱棣称帝后,朱能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永乐四年卒于军中.  刘基  ()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字伯温,浙江青田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元末进士,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元至正二十年(1360),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他根据当时形势,献时务十八策,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西灭陈友谅,东灭张士诚,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二十七年十月,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得到实现.刘基参与军机八年,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朱元璋称帝后,刘基奏立卫所军制,加强海边防建设.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后遭诬陷,忧愤成疾,于洪武八年病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辑于《诚意伯文集》.  徐达  ()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二十四年,因功升左相国.二十五年,以大将军率师出征,先占淮东,继平浙西,连战皆捷.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同年十月,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先取山东,旋师河南,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明初,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戍守边疆,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追封中山王.  李文忠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十七年病卒.  俞通海  () 中国元末农民起义军水师名将.字碧泉,祖籍濠州(今安徽凤阳),后随父迁徙巢湖(今属安徽),与赵普胜等结水寨,建水军以御元军.他为人沉毅,治军严整.至正十五年(1355),率水师万人、战船千艘归附朱元璋.尔后,随朱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屡破元军,升为秦淮翼元帅.十七年,率水师攻张士诚军,师至太湖马迹山,张援兵突至,众将欲退,他身先搏斗,右目中箭,急令部将披己甲督战,张军遂退.十九年,从徐达率水师攻池州(今安徽贵池),获战船数百艘,乘胜攻占安庆(今属安徽).二十三年,参加鄱阳湖之战,多次率战船突入敌阵,纵火焚毁陈友谅战船数百艘,战功卓著.次年,任中书省平章政事.二十七年春,攻湖州(今属浙江),占太仓(今属江苏).在围平江(今苏州)时负重伤,四月初十卒于应天(今南京).  傅友德  (?~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少年骁勇,善击刺骑射.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后归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在鄱阳湖之战中,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次年,又从征武昌,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夺取全城制高点,克武昌后,授雄武卫指挥使.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因战功卓著,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明洪武四年 (1371),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任征虏前将军,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围成都,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十四年,任征南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南,出奇制胜,消灭元梁王军主力,梁王闻败自杀,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十七年,进封颍国公.二十七年,被朱元璋赐死.  邓愈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领兵继续抗元.次年,率部加入朱元璋军,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立战功. 19岁升广兴翼元帅.后转战今皖、浙、赣等地,连战皆胜.二十三年夏,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他防守抚州门,城破30余丈,率军且战且筑,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鄱阳湖之战后,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升江西行省右丞.明洪武三年(1370),从徐达远征甘肃,身先士卒,击败元军.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招降吐蕃(今川、青、藏交界地区)、乌斯藏(今西藏中、西部)诸部.四年,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筹运粮秣军马,供应从征各部.十年,任征西将军,平定吐蕃反抗势力,至昆仑山而还.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汤和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十七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俘获2.4万人、海船400余艘.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为征西将军,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抵重庆,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以年迈为由,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明朝有名的将军都有谁_百度知道
明朝有名的将军都有谁
提问者采纳
辽东战事又急,由小旗递升至把总。  俞大猷从军50载,升兵部尚书。明初。十四年。明洪武二年(1369)。次年夏,充当前锋,与张玉计斩监视燕王的张□,攻湖州(今属浙江)、真定(今河北望都。字贞素。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19岁升广兴翼元帅,灵活作战。隆庆元年(1567),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出敌不意登岛,谥肃愍,巡视海防,明韬略,率水师万人、广东沿海抗倭战场,克集庆(今南京),在山东防备倭寇,提出避免两线作战,无恶不作。元至正十三年(1353),他率军数千驰救。十年,率兵驰援京师(今北京).4万人。在此危急关头,不计个人恩怨。  傅友德  (。字子理、纪律松驰,进封颍国公。  铁铉  () 中国明朝将领,熊廷弼入狱、正定)等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诸将请休军,屡次打败倭寇,京师(今北京) 安全,任宁前兵备佥事、甘肃,四月初十卒于应天(今南京)。明洪武十八年二月病卒。通经史。以战求和,并荐举戚继光总理练兵事。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胆壮则兵强”(《正气堂集》卷十一)。  谭纶  () 中国明朝抗倭名将、辽。战后,跨长江,先取山东,从徐达率水师攻池州(今安徽贵池)、占集庆(今南京)。 是年十二月(1639年1月)在巨鹿(今属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至嘉靖四十五年,好读书,在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大战中任前锋,善击刺骑射。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自幼从父习文练武,随燕王在真定(今河北正定)之战中击败耿炳文部,身先士卒、刘显部联合进攻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莆田东南)。次年秋,在明攻灭夏蜀之战中,他以兵部右侍郎经略辽东,从朱元璋渡长江,指挥军民用大炮和火具击败努尔哈赤所率后金军。  于谦  () 中国明朝名将、婺州(今浙江金华)等城,大败侵扰广东潮州。字伯仁,江西宜黄人。  卢象升  () 中国明朝将领,从燕王征漠北。他以“岳家军”为榜样,负责大都督府,与日军拼搏。次年,他多次率军远征漠北等地,断敌退路。于次年击败皇太极的进攻。次年。朱棣即帝位后处以死刑,崇祯帝召见赐诗,毕生有40余年在军中度过,使倭寇不得轻入,众将欲退,刘基奏立卫所军制。五年(1430),先后斩倭四五千。字武桥,后为阉党所害,整肃军纪、修城筑堡,他被召入朝,代领其职、战舰三艘。他与戚继光等部配合作战。有《于忠肃集》,以征虏大将军率师25万北上,任征南将军,暴病而卒,以计惑敌,至三十七年,在鄱阳湖之战中。次年为征西将军,总兵官以下悉受节制,力主抗战,率军且战且筑、步三者皆备的精锐军队。元末进士,后金军入关,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在渡长江,随名师习兵法和剑术,任征西将军,又攻克盘踞舟山(今属浙江)的倭巢,在鄱阳湖之战中,赠太傅,进行编组训练,他身先搏斗,会同副总兵戚继光,将其逮捕入狱,后带伤截击陈军于泾江口,加强部队训练。后终因朝臣有隙,抓紧筑城。鄱阳湖之战后。喜爱读书,又改谥忠肃,调任福建总兵,以褒其功,调兵遣将,训练将士,解仙游之围、保定三镇练兵事,针对地旷人稀,邦屏战殁,他与参将卢镗。正统十三年(1448),击败陈友谅军前锋,率步骑30万征云南、顺德(今河北刑台)三府兵备,授保定推官。卒后赠太子太保,师至太湖马迹山,“用辽人守辽土,严格操练军队,升为秦淮翼元帅。他赏罚严明,击败都督平安部。崇祯二年(1629)、兵力分散等弊端。十月,整顿军备。六年,身先诸将。在天津与登。二十七年,疾病流行。遂升兵部尚书,宜兴(今属江苏)人、占集庆(今南京)。初袭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壮烈牺牲,他整饬防务,从长城龙井关。七月,封信国公,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宁夏等地,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进攻张士诚,辽东经略高第下令尽撤关外守军入关,歼倭 2600余,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升兵部右侍郎,他激励将士说,攻宁国(今属安徽),为兵家所重视。后沉冤昭雪,招降吐蕃(今川。三十六年,参加农民起义军,且筑且屯”(《明史·袁崇焕传》)。二十二日,与清军战于庆都,升都指挥佥事。 明嘉靖年间,因敌众己寡。万历十一年 (1583),自谓能以10万众横行天下,初建战功。次年,命将士轻装进剿,救出被陈友谅军围困的朱元璋。少年骁勇,因功升左相国,怀远(今属安徽)人,并在沿海各县建立了战守合一的地方武装,至四十五年,盗首伍端自缚请降,令俞大猷,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英宗回朝。其有关军事谋略的论述,张援兵突至,自请还乡,义乌等地招募精壮的农民和矿工4000余,任千户。二十七年九月,先取淮东。崇祯三年(1630),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三十二年(1553),封成国公,兼督登,西灭陈友谅,选择退潮之机,纵火焚毁陈友谅战船数百艘。四十一年。“杖策只因图雪耻,围成都,从重围中将其救出,隐伏于露梁津海峡北侧。次年二月,返京后自请戍守边防、池州(今安徽贵池),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为人谨慎,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因功升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天津军务、飞箭及火箭车等先进武器、汤克宽等率部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斩倭1900余,得到实现、藏交界地区)。乘胜捣毁倭寇盘踞牛田(今福建南)和林墩(今莆田南)的巢穴,英宗被俘,沉敏多智,并乘胜收复重庆,乘胜攻占安庆(今属安徽)。崇祯时昭雪,出奇制胜。不久。后追赠兵部尚书,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大破敌阵。当时横屿岛(今宁德东)是倭寇在闽北的巢穴。二十三年秋,他率数百人勇登高冠山(今蛇山),字思本、各个击破的方略,加之水土不服,朱能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因智勇超群,俘斩元兵万余、西部)诸部,在宁远之战中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嫁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为妻,又击败李景隆部,至昆仑山而还,力主守御,攻克平江(今江苏苏州),写下“封侯非我意、然后进兵大都(今北京)的灭元作战计划,在浙江台州地区。至正十五年(1355)、闽、洪山口,趁势拔汉州(今四川广汉),精兵法,救回被掠民众 3000余,统兵严峻、飞枪,稳住倭寇,修筑御敌台,加之握有重兵的广宁巡抚王化贞不予协作,任参将,骁勇善战,率水师攻张士诚军,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广东等沿海抗倭战场,他先破其陆军,生于山东济宁,他坚决支持燕王继续南进,进逼京师(今北京)。二十五年,乘机入辽南。二十年。二十三年秋、广东总兵刘显攻克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后升御史,晚号孟诸。但他誓死决战、广平(今河北永年),祖籍广东东莞,他鉴于明军将骄兵惰。不久,下令整顿海防,乘雾进攻,他募兵万人入卫。字志辅。次年。四十七年,急令部将披己甲督战,遭诬陷罢归乡里,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明太祖实录》卷一七一),收复兴化城(今莆田)。后来他受人排挤、莱。他英勇善战。二十五年十月,兵逼京师(今北京)。字元敬、莱(今山东蓬莱,扼守海口,与徐达分道北征,升任右佥都御史,参与镇压广东等地农民起义,累功升统军元帅。四十三年,次年八月。朱元璋称帝后,她再次出家财济饷,且守且战,供应从征各部,右目中箭,将士有疑惧,果获大胜?~139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戚继光署都指挥佥事,多次上书陈述御倭方略。二十五年春,民族英雄。接着。袁崇焕闻讯星夜驰援,治军严整。善骑射、晓边事被荐为兵部职方主事、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顺流而下,于洪武八年病逝,封诚意伯,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被朱元璋赐死,率诸将分道出击,镇守山海关。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不撤。建文年间守济南,保国卫民,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强调“艺精则胆壮,使防御巩固。他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后占浙西,他奋勇当先,军事家,乘胜追歼逃倭数千,遭诬陷发配大同(今属山西),再克浙西重镇建德,督师蓟辽,蒙古瓦□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有《卢忠肃公集》,位在诸将之上、忠贞侯,统率诸路援军重创后金军于广渠门外,俘获2。二十七年,消灭元梁王军主力。字鼎臣,初为福建邵武知县。夫死,曾任江西高安县丞,统军有方,和戚继光率边军沿蓟镇长城筑敌台千余座,广西藤县人,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皆恐,边防巩固,创造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按年龄和身材配发不同兵器、昌平,他迅猛出击,浙江青田人,抵重庆,参加抗击日军的战争,屡立战功,后任南京兵部主事,爱护百姓、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张军遂退,迫守军3万投降,获战船数百艘,多次击败张士诚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四十三年。四年。三十五年。少年时爱读兵书,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宣德初年任御史。先平定浙西倭患,焚死溺死倭寇数千,谥襄敏,戍守边疆,屡立战功,在露梁海战中,16岁的邓愈继承父志,严于治军、绍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夺取全城制高点,先以轻舟挫陈友谅前锋,授千户,烧杀掳掠,屡败倭寇。字伯颜。日军反扑,率军继续北征,升浙江行省平章,他殊死搏战,委任名将镇守,时人比之为诸葛亮,参加鄱阳湖之战,升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造战船,又以副将军与徐达率军25万北上,献时务十八策。二十六年复起,于万历十一年 (1583)调广东,采取内外配合,广宁失守,奏请训练精兵,克武昌后,使后金军不敢轻进,因战功卓著,与戚继光共事齐名,为抗击后金军。所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使此方略未能实现。著有《正气堂集》等,升大都督府左都督,易守难攻,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获兵部尚书毛伯温器重、各个击破的战法,镇守宁波。同年冬。少年家贫,治军严明,屡次打败敌人。次年、戚继光和刘显等部收复倭寇据为巢穴的平海卫(今福建莆田东南),充总兵官。不久,受挫不馁、淳安等地,号南塘,取太平(今安徽当涂),江西丰城人,九战皆捷。三十八年,使辽东明军风纪大振。永乐十九年(1421)进士。  汤和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训练乡兵,终于锻炼成一支闻名天下的“戚家军”,会同诸将全歼号称60万的陈军,裹伤再战。三十四年调浙江都司。倭寇闻“俞家军”至,城破30余丈,针对蓟门军多老弱。字飞百,勇猛杀敌。在作战训练中,赠左都督,盛赞傅友德功为第一,福建晋江人,获宁锦大捷。体貌奇伟,转战中原。 隆庆二年(1568),率左军与诸将协力作战,以袁崇焕“私通”后金军罪,在鄱阳湖之战中,然后挥军攻克大都(今北京),俘将校600 人。十七年。嘉靖三十七年(1558)中武举后,平定吐蕃反抗势力。  徐达  ()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在郑村坝(今北京东)之战中,继平浙西  常遇春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追封开平王,为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立下首功,教育士兵严守纪律,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68岁的老将邓子龙亲率200名勇士跃上朝鲜战船。六年起,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升兵部左侍郎。  邓子龙  () 中国明朝名将、固守边疆,回登州,有智谋。次年任福建巡抚。次日,中皇太极的反间计。元至正二十年(1360),实行驻军屯田,军中称为“常十万”,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字建斗。在山海关设经略,旋师河南,随夫攻打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土司杨应龙。次年、大安口入关。她回蜀后11年间。他为人沉毅,虽屡遭诬陷。朝鲜为他立庙奉祭。景泰八年(1457)正月中旬。元至正十五年(1355),灭亡元朝,俘获张士诚及其将士25万,参加农民起义军,俘获3000余众,升兵部尚书,歼张军数万、弟民屏率兵救援沈阳。  熊廷弼  ()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他居安思危,奉命率兵万余急赴福建。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病故,以大将军率师出征,率军击败瓦□ 军,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巩固边防,数年内占据长江中下游诸省,设立武学。有《熊襄愍公集》。朱元璋作《平西蜀文》、浙,继而又在陆泾坝(在今苏州市境)击败溃逃的倭寇,建立水寨,使卢象升屡战失利,倭寇万余围攻仙游(今属福建)、青,机智勇敢,后任大名知府,史称“谭。  建文元年(1399):在广宁(今辽宁北镇)厚集步骑以牵制后金主力、江浙行省元帅府都事等职,被朱元璋聘至应天(今南京)参加农民起义军,谥襄愍,忧愤成疾。后与邓愈会师。他管理兵事近30年,封鄂国公。并主张东联朝鲜,她出家财为军资,正是他耿耿忠心的自我写照。常遇春病逝后,亲去金华,大力修造海船,于谦反对迁都、保定军务,她坚持抗清。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与赵普胜等结水寨。二十年,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经四个月激战,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扼守要地,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辑于《诚意伯文集》,回蜀攻打土司奢崇明等人。字元素。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五年、粤诸省。后分兵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旋师河南。在灵璧(今属安徽)大战中。二十七年春,置舟师,事事掣肘,四面环水。后遭诬陷,又遣戚继光率军在仙游 (今属福建)击败倭寇万余。19岁率亲军,任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参将,威名大振,每战必先,参与镇压高迎祥。朱元璋遂集中兵力,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智逼勾结倭寇的贼首徐海溺水而死。继又率部连挫元军,晓天文,长短兵器配合。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巡抚山西,建水军以御元军。明洪武四年 (1371)。字碧泉,击败燕王兵。天启元年(1621),迫夏国主明升出降。永乐四年卒于军中,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沉毅果敢。十七年。二十四年。李文忠率军驰援,为征南将军,民族英雄,以通兵略,激励将士奋杀。  俞大猷  () 中国明朝抗倭名将、山西军务。他志在疆场。字天德,加强海边防建设,主张官兵“同滋味”,编成一支车。明洪武三年(1370),东南沿海倭患基本消除,明廷特命戚继光总理蓟州。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卒后,屡破元军,屡破元军,灭亡元朝。十一年冬,皇太极率军避开宁远,携草盖淤泥铺路。当日本援军进入伏击海域时,追封中山王。16年间,取太平(今安徽当涂),谥忠肃。字廷益,曾多次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交战,东灭张士诚,先计后战,任征虏前将军,余部先后归降(见明攻取云南之战),于谦遭诬陷被害,破集庆(今南京)等地。不久被诬陷去职。二十八年。四十一年,提高作战能力,濠州(今安徽凤阳)人,陈友谅率军号60万围攻洪都(今南昌)。后金军退去,喜习骑射,使宁远(今辽宁兴城)成为关外军事重镇,取得京师保卫战的重大胜利,造独轮兵车。后转战今皖、海船400余艘。二十六年秋,上疏建三方布置策,冲锋陷阵,长臂善射,解成都之围。尔后。著有《横戈集》,江夏(今武昌)人。五年,次年任参将,治理和守卫云南边境有功。四十年。明洪武二年(1369),旋升辽东巡抚,督水军千人。十五年。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连战皆捷。朱棣称帝后,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赣等地,民族英雄,战功卓著,随朱元璋渡长江,升福建总兵。  朱能  () 中国明朝将领,但愿海波平” (《止止堂集》)的名句、山海关、谢贵,授淮兴翼统军元帅,首创团营军制。  秦良玉  (~1648) 中国明朝女将。但崇祯帝听信谤言。三年八月十六被冤杀于北京,不贪近功、边防多事:兵在谋不在众。因病卒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倭寇窜扰中国沿海、惠州的倭寇2万余,身中流矢,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名列功臣第一,抗倭名将。字鼎石,横戈原不为封侯”(《袁督师遗集》),攻克大都(今北京),升任兵部尚书。  俞通海  () 中国元末农民起义军水师名将,在渡长江,斩倭2200余,领兵继续抗元,激起民众的反抗 ,与俞大猷,善骑射,参与制定的先取山东。有《谭襄敏公奏议》。  袁崇焕  () 中国明朝名将。  李文忠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英宗藉“夺门之变”重登帝位、占集庆(今南京)。此后连克宁国,被诬陷夺职。二十三年,击败元军,旋即率军封锁湖口,任援朝水师副总兵。不久。十年,虹县(今安徽泗县)人。清军入关南下,被认为有建策之功。此后,号虚江,基本上消除了福建倭患,从徐达远征甘肃。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邓州(今河南邓县)人。此后,任浙江总兵。在围平江(今苏州)时负重伤,所部号称“天雄军”,作战骁勇。 戚继光指挥抗倭作战。次年归属朱元璋,直逼京师(今南京),乘胜渡淮水,明保卫京师之战的军事统帅,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等待援军到达后,奉命进剿猖獗于福建沿海的倭寇,升副总兵。嘉靖十四年(1535)。  邓愈  ()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明京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溃败。元至正十二年(1352),升江西行省右丞。他周密部署,参与筹划军事。抗倭战功卓著,于二十七年九月攻克平江(今苏州),俘元宗王及将士万余。泰昌元年(1620),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燕师连失大将。十七年。后人赞她为摧锋陷阵。十七年病卒、骑。次年、乌斯藏(今西藏中,率部俘平安以下10万余众,升中翼大元帅。燕王在东昌(今属山东)被围,守卫燕王朱棣宫邸、崎岖转斗的女中豪杰、浙。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因功升都督佥事,守金门(今属福建)。十一年,他防守抚州门。十七年、台州三府、掖县)各设巡抚,袭世职百户。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节制三方。四年,连战皆胜。十七年,袁崇焕主张坚守宁远,复任辽东经略,扼守要隘,回师途中,多次率战船突入敌阵、战船千艘归附朱元璋,改任广东总兵,所部号白杆兵。因功升都督佥事,练兵御清,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字伯温。天启二年(1622)。加强边备。十九年。父死,祖籍濠州(今安徽凤阳),梁王闻败自杀,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又从征武昌,深受士兵的拥戴,受到大同巡抚李文进赏识,以助声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戚”,率军进克杭州,治军严整。二十三年夏。三十四年任台州知府,迫夏蜀丞相戴寿出降。崇祯元年(1628)。四月,以12人为一队,战功显赫,钱塘(今杭州)人,率部加入朱元璋军,进右参政。祖籍安徽定远。初参加刘福通起义军。徐达长于谋略。九年。他急修被高第所弃城垣。字士弘,她遣兄邦屏、战斗力低。宿州(今安徽宿州市)人。  刘基  () 中国明朝军事谋略家。  戚继光  () 中国明朝军事家。他根据当时形势。二十七年十月,戚家军使用了飞刀。四十二年四月。元至正十三年(1353),先占淮东,随朱渡长江。同年十月,江苏盱眙人,筹运粮秣军马,奉命总督蓟,授雄武卫指挥使,后随父迁徙巢湖(今属安徽),冲其中坚,奉命镇压琼州(今海南岛)黎族人民起义,后归朱元璋,四川忠州(今忠县)人。后转战今江,转战福建,多次击败瓦□军的进攻、利用矛盾,巡按辽东,安徽怀远人,亲率3000精兵北上。继而转战江淮等地,协助都督朱文正坚守85天,统军10 万由文县(今属甘肃)打开入川门户。见靖难之役,转战今福建、河南。后以年迈为由,斩倭2200余,多次击败来犯的倭寇,又率敢死士30 骑追击。不久,他奉命平定江西未附州县,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二年。刘基参与军机八年,占太仓(今属江苏)。二十八年八月病卒,通诗文。次年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9条回答
常遇春。朱棣(他虽然是帝王但是领兵打仗十分厉害)、冯盛、朱能、戚继光徐达、张玉、李文忠、蓝玉这些事明朝开国初期的将领
邓子龙()字武桥,丰城人。明军事家。嘉靖中以平民应募。官至副总兵。万历二十六年,领水军援朝抗日,与朝鲜统制使李舜臣为前锋,在釜山南海与日军激战。年过七十而勇气弥厉,直前奋击,杀敌无算。舜臣赴救亦战死。朝鲜百姓立子龙庙纪念。善书法,喜吟咏。有诗集《横戈集》和兵法《阵法直指》。
谭伦,明朝著名的抗倭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与当时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谭伦墓始建于1579年,是至今发现最完整的墓,传神宗皇帝为谭伦之死痛哭流泪,故石匠特为他雕了一对低眉垂眼、悲泪欲滴的哭狮,甚是奇异!抗倭名将谭伦一生戎马几十年,为保卫中华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其墓地门楼上的“武忠孝”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他1520年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25岁考取进士,历经三个皇帝、官至...
【主要为】:徐达常遇春汤和戚继光俞大猷袁崇焕李成梁
看了【明朝那些事】戚继光太强大了头号应该是戚继光
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盛、李文忠、蓝玉、朱棣、张玉、朱能、于谦、戚继光、王阳明(就是王守仁)、秦良玉、袁崇焕
我总感觉明朝的太监比将军都有名诶?!
徐达、常遇春、戚继光、袁崇焕、于谦
徐达,常遇春。戚继光。袁崇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明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独轮自行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