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对芥川龙之介 鼻子的研究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与中国情结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与中国情结研究
【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杰出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意蕴深厚,他的笔法冷静犀利。他有着继承了“和汉洋”三种文学渊源的,超乎大正时期一般作家的文学素养;也正因为如此,芥川龙之介拥有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的忠实读者。可惜在1927年,即芥川龙之介35岁之时,他在怀着对未来的“朦胧的不安”而自杀之后,全世界的读者都嗟叹着又一位文坛巨匠的英年早逝;而对于芥川龙之介的各种艺术主张的讨论,如对于《地狱变》中的艺术至上主义,对于《罗生门》中的利己主义等方面的热议与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然而,在笔者涉及的这一主题,即“芥川龙之介与中国”这一关于芥川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却一直鲜有人涉及。虽然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关注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也仅限于“芥川的创作与对中国古籍的借鉴”等传统课题的研究。笔者认为,中国的幻象以及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之行对他的影响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值得深思。本论文拟对“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情结”这一课题入手,并运用比较文学方面的影响研究理论,结合详实而富有成效的资料,进行更加深化的认识与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I313.074【目录】:
中文摘要4-5ABSTRACT5-7绪论7-10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与“中国幻象”10-22 (一) 大正日本文学时期的“中国趣味”10-13
1. “中国趣味”的出现10-11
2. “中国趣味”的“东方主义”倾向11-13 (二) 芥川龙之介与其文学作品中的“幻象中国”13-22
1.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文化13-18
2. “文本中国”的幻象18-22二、 《中国游记》—“文本中国的破碎”与现实中国的构建22-30 (一)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旅行与《中国游记》22-25 (二) 如何评价《中国游记》25-30
1. 中国作家对《中国游记》的认识25-28
2. 帝国主义文化与“蔑视性”话语28-30三、 从理想到现实:中国之行对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的影响30-39 (一) 中国各地的反日气氛30-32 (二) 芥川龙之介的反战文学系列32-39
1. 《桃太郎》:被美化的侵略者32-34
2. 《湖南之扇》:一个不再温婉的中国34-39结语39-42参考文献42-43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3-44致谢4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重庆;[J];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03期
孟庆枢;[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1期
林岚,吴静;[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6期
张抗抗;[J];读书;1995年04期
贾文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伊藤清司;夏宇继;;[J];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01期
郭艳萍;[J];日本学论坛;2000年03期
泊功;[J];日本学论坛;2002年Z1期
刘利国;;[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年02期
唐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振武;谢秀娟;;[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寇国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华泉坤,张浩;[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陈兵;牛振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潘学权,王家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陈丽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温育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杨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王均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璐;;[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杨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杨倩倩;;[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何玮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王文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曾惟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杨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潘世杰;;[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秦红岭;;[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田兆耀;;[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付明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张雪艳;[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杨席珍;[D];浙江大学;2010年
黄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王志彬;[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崔明石;[D];吉林大学;2011年
孙兴杰;[D];吉林大学;2011年
张文诺;[D];兰州大学;2011年
刘惠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湘;[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孙笑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陈平焰;[D];湘潭大学;2010年
张颖;[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颜培;[D];江南大学;2010年
陈烨;[D];南昌大学;2010年
任孝霞;[D];南昌大学;2010年
陈晨;[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陈海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郭林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孟庆枢;[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1期
乔莹洁;[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安凤;[J];日本问题研究;1999年01期
张婷;;[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楼适夷;;[J];读书;1980年07期
范文瑚;;[J];日本研究;1986年02期
蓝泰凯;[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李元亮;[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尹允镇;;[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白晓煌;;[J];博览群书;1999年09期
郭艳萍;[J];日本学论坛;2000年03期
止庵;;[J];书摘;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迪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李威周;陶振纲;张向民;;[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郭沫若;菲戈;;[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任小玫;;[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刘德谦;;[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毛育刚;;[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任小玫;;[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伊藤虎丸;潘世圣;;[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村卖扇;;[A];论漫画——中国漫画交流文集[C];2003年
顺真;;[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淼;[N];光明日报;2007年
陈应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林少华;[N];中华读书报;2005年
施康强;[N];东方早报;2008年
潘启雯;[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左丽慧?实习生
沈双喜;[N];郑州日报;2008年
止庵;[N];中华读书报;2003年
华岳;[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董炳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鞠战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文倩;[D];山东大学;2006年
木村泰枝;[D];复旦大学;2008年
陈云哲;[D];吉林大学;2010年
孙立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王璐;[D];吉林大学;2012年
林进;[D];吉林大学;2012年
高义吉;[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于天祎;[D];山东大学;2007年
李含;[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谢志宇;[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达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郭林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姚尧;[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刘庆星;[D];宁波大学;2012年
王振;[D];重庆大学;2012年
尹红;[D];黑龙江大学;2011年
陶凤;[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杜文倩;[D];湘潭大学;2003年
孟雪;[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邢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内容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写作风格新奇诡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研究
2014年1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内容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也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写作风格新奇诡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其对人性的解剖狠辣独到。本文选取芥川龙之介的多篇著名短篇小说,从善恶观的角度分析其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同时将其写作思想与鲁迅相比较,得出新的思考。 中国论文网 /9/view-6243204.htm  关键词:善恶观 人性 写作思想   在浩瀚的日本文学中,若将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比作巍峨壮丽、令人叹为观止的山峰,把紫式部、清少纳言的文章形容为清净典雅、琴音缭绕的幽谷,那么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则像异军突起的奇峰,傲然屹立在大正时代丰饶的土地之上,虽然攀登时颇有行走蜀道之艰险,然而却时时能遇到孤松怪石之异景,使人不禁啧啧称奇。   “他的作品内容那样的奇拔俊俏,文字是那样千锤百炼,使我永远感到日本语言的曼妙。”[1] 芥川被无数文学评论家誉为“鬼才”,从小便绽露过人的文学天赋,一生酷爱读书,学贯东西,其作品类型涵盖了独立小说、日本古代传说、宗教题材、中国古典文学改编等类型。他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新奇诡异,写作手法变幻多端,初读时晦涩难懂,写作题材之繁复,绝对无人能出其右。写作时信手拈来,纵横捭阖,用纷乱的文字装下对人性沉郁的思考。总体上,芥川的主要小说都探讨了人生的善与恶这个永恒的话题。   一、孤独地狱   该词取自《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中一篇小说的题目[2],原是佛家语言,意指在世间随处可以出现,使凡人饱受折磨的人间地狱。芥川拥有悲观近乎绝望的处世哲学,因而在多篇作品中大肆描写孤独地狱中的人世,毫无保留地揭露人性中的极恶,其举世闻名的作品《罗生门》便是典型代表。被地震、台风摧毁的京城,黑??的乌鸦覆盖了天空,飒飒的雨打在罗生门上,冰凉裸露的尸体被胡乱抛弃,这些阴沉的景色描写已然勾勒出地狱的景象,但它们只是用来衬托更令人毛骨悚然的人心。原来不肯作恶的家将本是要处置偷女尸头发的老妪,在老妪道出女尸生前的种种恶行后,却逐渐对恶变得坦然,剥下老人的衣服扬长而去。在生存的压迫下,道德秩序全然崩坏,他人的恶行可能会引发多米诺效应,导致恶念的不断增长,只需套上求生的苦衷,一切便理所当然。芥川以微妙的笔触书写被道德束缚的最原始的罪孽,很多评论认为“他表达了他对恶的鞭笞,对人性的批判。”[3]但我认为比起批判人性,芥川做的更完美的是剖析人性,所谓的道德预判,恰恰是芥川最厌恶的,他曾说过:“道德是方便的异名,和‘左侧通行’相似。”[2]这一点,另一杰作《莽丛中》体现的更为明显,强盗多襄丸、女人、被杀害的男人,三个主要人物均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一起杀人事件。三人提供的线索有重叠,亦有交叉,真假难辨,将事实隐藏于重重的迷雾中。不得不佩服芥川天才的大脑,能想出如此奇异的叙事方式,在不经意间揭露人们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用谎言掩盖真相的恶念。同样,《莽丛中》并未看见作者有任何强烈的道德倾向,而出场的三个主角无一例外都浸淫在罪恶中。的确,世间之人无一能逃脱恶的侵袭,荀子称“人性本恶”,《圣经》中更是提出人一出生就带着七大原罪,要终生为洗清罪恶而祈祷,以求进入纯净的天堂。相较于《罗生门》里设置了一个生存压迫下的极端环境,《莽丛中》已将利己主义的恶推广为人的本能。   比起以上两篇,《地狱变》更让我感到震撼,初看时就被它的冲天气焰所震慑,炽热的火焰吞噬一切,少女在缤纷的烈焰中殉难。翻译者楼适夷先生说“以血淋淋的惨厉的笔墨,写出了奴隶主骄奢淫侈和奴隶们所遭受的悲惨命运”[2]。文中崛川大公作为处于高位的贵族,肆意践踏下人的生命,将画师良秀的女儿活活的烧死,还邀请良秀观看。但全文最耐人寻味的部分在于良秀的反应,开始很符合常理的表现出悲哀、惊恐,骇然失色,随着焚烧的进行,刚刚还如同在地狱中受罪的良秀,脸上却浮现出一种“法悦”的表情。面对女儿生命的逐渐逝去,良秀早已不像一个父亲,他庄严而欢悦地看着这一切,仿佛在看一门至高无上的艺术。超脱了正常的道德伦理,芥川以优雅细腻的笔法将焚烧的过程写的熠熠生辉,用极端的美学削弱了读者在目睹一场死亡的意识。最后,画师良秀以女儿的生命为代价画出《地狱变》最完美的一笔,象征在死亡之恶上,绽放美丽的花朵,如同盛开的罂粟,艳丽而邪恶。良秀将心中唯一“善”与“美”的化身作为艺术的祭品,画中最可怖的丑恶用现世最纯良的美丽表现出来,披上为了艺术的外衣,恶欲的抬头变成理所当然。而在创作其他形象时,良秀去临摹路边腐烂的死尸,折磨自己的弟子,以求达到最逼真的效果。地狱变》屏风上那些在烈焰红莲中痛苦挣扎的人,均是现世中每个人罪恶灵魂的真实写照。个人认为这是芥川在此文中最终极的思想,《地狱变》就是真正的人间,“人生比地狱更像地狱”。他无法批判任何罪恶,因为每个人都处于罪恶的地狱之中,在自私、卑劣、污秽中浮沉,在绝望的灼热业火里沉沦。   二、人性天堂   “我经常对人性感到轻蔑,那是事实。但是又常常对‘人性’感到喜爱,那也是事实。”芥川的文学世界,拥有的不全是阴冷暗沉,他也时常会刻画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就如身处炼狱中,却依然相信来自天堂的光芒。   《橘子》里有着对人性善的集中体现。阴沉的天色中,心情忧郁的“我”,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个邋遢的乡下小姑娘。一路上,这个乡下小姑娘在“我”的眼中是俗气、愚蠢的,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在文章的后半段,小姑娘打开车窗将五六个金色的橘子扔给前来送行的弟弟们,代表希望的金色驱散了充斥全文的阴霾,而“我”也被小姑娘在穷困生活压迫下仍不改变的质朴的善良所感染,从而忘却了那“无法形容的疲劳以及庸碌无聊的人生”。即使生活艰辛也不放弃对善的追求,即使身处孤独地狱也会为人性的善意而感动。在《橘子》中处处可见芥川用强烈的对比突出善的可贵,小姑娘投出的橘子正如一道希望的圣光,倏然划破芥川漆黑的文字夜空。   在《奉教人之死》中,芥川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基督教徒,虔诚的基督教徒为拯救曾陷害她的人,最终在万丈烈焰中溘然长逝,一个高尚纯善的少女信徒的形象跃然于纸上。另一篇作品《老年的素盏鸣尊》以老年素盏鸣细微的心理变化,描绘人心在遇到真爱时所得到的感动。百般阻挠女儿婚事的素盏鸣面对着载着女儿的小舟在苍茫的海上逐渐远去之时,却扔掉手中早已瞄准的弓箭,爆发出瀑布般的大笑:“我向你们祝福…祝福你们比我幸福!”在坚贞不渝的爱情面前,人心中的黑暗面一点点的消融,只留下温暖和煦的善意。芥川对善的描绘虽没有对恶的那么令人影响深刻,却别有一番温情和清新,看穿世间之恶念时,他始终保持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
  三、还原人间   “人们的心里有两种互相矛盾的感情。当然,没有人对旁人的不幸不寄予同情的。但是当那个人设法摆脱了不幸之后,这方面却又不知怎地觉得若有所失了。说得夸大一些,甚至想让那个人再度陷入以往的不幸。于是,虽说态度是消极的,却在不知不觉之间对那个人怀起敌意来了。”――《鼻子》   芥川无疑是解剖人性最优秀的作家之一,短短的几句话,将普通人的微妙心理狠狠地抓住了。《鼻子》讲述了一个僧人拥有一个长鼻子,异常的鼻子让他极度缺乏自尊,所以他决定将鼻子弄短,而弄短后,却又遭到旁人的讥笑,在小说的结尾,他的鼻子又长了回去。整篇小说,着墨甚多的地方在于旁观者对内供僧人鼻子的反应,比如到庙里办事的武士,他先前曾对着内供的长鼻子发笑,而现在看见内供的短鼻子,却笑得更厉害了。还有城里的普通百姓,他们议论纷纷:幸亏他没有留在尘世间,因为照他们看来凭他那个鼻子,没有一个女人肯嫁给他。对于内供的不幸,武士冷漠地置身事外,将他人的苦痛当作笑料,而普通百姓们也将其看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依旧有同情的意思,但却是变了味的。在芥川的笔下,人们往往怀抱着一种特别的心态来表达善意,一方面是货真价实的同情或者怜悯,另一方面却是暗暗地自我庆幸以及猎奇的看客心态。在真实的人性中,善与恶的边界经常是模糊的,没有绝对的善良,也没有绝对的罪恶,人性本身就是混沌的,放在怎样的环境里就会结出怎样的果实。正如《罗生门》里,家将在一开始还义正言辞地指责老太婆的恶行,最后却被其同化。一根蛛丝,向上连着极乐净土,向下接着无间地狱,普罗大众则被吊在蛛丝上,一心向善,就努力向上攀爬,而稍有不慎,便会坠入地狱。   四、幻灭   芥川的死如同一声惊雷,骤然在大正时期的日本文坛炸响。三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是他绚烂人生的终点。“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既蔑视一个时代的风尚,在生活中有丝毫不违背它。”我可以想象,芥川身着黑色的和服,沉默地坐在回廊下的阴影里,忧郁地观望着这个冷漠的世界。   大正时代,日本刚刚经过明治维新的阵痛,走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民主思潮席卷日本,与天皇的封建统治成掎角之势,垄断与剥削日益盛行,关东大地震造成死伤无数,军国主义逐渐露出端倪,这是一个新思潮涌动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天灾人祸的时代。历史的车轮飞快地前进,人们忙着跟上时代的步伐,忙着追逐越来越多的名利,为了私利恶欲不断膨胀,善与恶的天平开始倾斜,善良的灵魂被丢弃,芥川笔下的孤独地狱开始慢慢变成现实。最痛苦的事不是看到完全的恶,而是看到善意被罪恶一点点侵蚀。敏锐的芥川恰恰又明晓了恶是人的原罪,人们会拿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毫无顾忌的伤害他人,他无力改变扭曲的人性。在经历过内心痛苦的斗争后,空余幻想的凄凉。“我是个只要身穿彩衣,献筋斗之戏,享受升平之世就知足常乐的侏儒,祈愿让我如愿以偿。”若是不听不看不知晓,跟着时代的脚步麻木不仁地活着,能否平静安稳地度过一生?但芥川拥有太过犀利的眼睛,太过灵敏的耳朵,在混浊的俗世里,只能兀自清醒。与世界格格不入的结局,就是带着枯萎的心走向真正的地狱。“我唯一不羡慕神的是神不能自杀。”芥川的晚期作品,不论是《河童》还是《六宫公主》,都充斥着悲观厌世的思想,在《河童》中,河童是一群像人一样生活的生物,他们沉迷于享乐,崇拜阶级之间的压榨,信仰着名叫生活教的新宗教,这个复杂的河童社会,正是大正时代日本社会的镜像反射。戏谑的口吻也掩盖不住芥川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在椰子花和竹丛里,   佛陀老早就安息了。   路边的无花果已枯萎,   基督似乎也随着咽了气。   我们也必须休息,   尽管置身于舞台布景前。”   《河童》结尾处的诗充满了奇诡的意味,任何宗教都拯救不了芥川绝望的内心,自小悲观主义的他已然认为生活了无生趣。昭和二年,心力交瘁的芥川饮药自尽,离开了他所谓的像冰一样透明,又像病态一般神经质的世界,一代天才就此陨落。他死后,留下一封鼓励儿子们继续为生活战斗的遗书和一本未出版的童话。   芥川的死无疑是日本文坛的巨大损失,1935年,日本设立“芥川奖”致力于发掘年轻作家,以此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大正文豪。人虽然已经逝去,思想却如涓涓细流,生生不息地传播开来。在一海之隔的中国,另一位文学巨匠鲁迅受到芥川深刻的影响。鲁迅曾这样评价芥川:“他的作品所用的主题最多的是希望已达之后的不安,或者正是不安时的心情。”[4]终其一生,芥川都被自己复杂的心境所困扰。芥川龙之介与鲁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生活在激荡的年代,同样拥有丧母的悲惨童年,同样以冷峻的笔触直击人性的罪恶,同样祈盼人性的良善。只是,若说鲁迅的笔是一把利剑,刺向中国人软弱的心脏;芥川的笔则是薄如蝉翼的快刀,一层一层剥开伦理的外皮,感觉到人心最深处的悸动。即使写作风格有些许不同,但两人作品中那阴冷恐怖的气息,却是如出一辙。鲁迅最负盛名的作品,不论是《狂人日记》还是《药》都揭示了在中国动乱年代群体的恶,而这种恶,譬如《狂人日记》中的“吃人”,与《罗生门》里家将的行为颇具相似之处。最难以消解的罪恶,往往是由普通的群体大众所导致的。更进一步,鲁迅与芥川的文学思想,都存在着巨大的虚无感,那是在对人心彻底解剖之后的无所适从。“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野草》中的墓碣文描述了鲁迅心中的阴霾,以及无法摆脱这种灰暗的苦闷,在战斗者的外表之下,萦绕着无法排解的忧愁。这两位同时处于时代裂缝中的旷世奇才,都具有独特的“向死而生”的气质,即使知道不存在所谓的黄金时代,即使这个世界像冰一样透明,又像病态一般神经质,也依旧选择战斗至死。现在回首,只能说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生经历,那样的性格,才能塑造独一无二的芥川龙之介。   参考文献:   [1][日本]芥川龙之介,高慧勤等译,秦刚选编,《芥川龙之介读本》[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   [2][日本]芥川龙之介,楼适夷、文洁若、吕元明译 ,《罗生门: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选》[M],译林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   [3]蒋苇苇,从《罗生门》看芥川龙之介的人性观[J],学理论,2011年第32 期。   [4]《鲁迅全集》(第十卷 译文序跋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盲点的破壳_近十年来芥川龙之介研究综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盲点的破壳_近十年来芥川龙之介研究综述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近十年来芥川龙之介研究综述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体验初探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体验初探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芥川龙之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