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毕业的qq群大了是否不适合加qq群

年级QQ群精华&之&《群煮论语》
& 聊天需要提炼,之后生活更精彩。
(勿对号入座,请理性阅读。勿随地乱扔板砖,钓鱼岛是中国的!)
F妈妈:给孩子讲《论语》第三篇,可能是因为第三篇关于礼乐的内容离孩子生活太远,她有些听不懂,眼睛慢慢合上了,小脑袋开始一点一点地瞌睡,她爸爸来加水,都笑了。后来,讲到一处,她突然清醒过来,点评了一句,说:“有本书说,孔子周游列国,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C点评:昨晚散步的时候,儿子给我说他们班有一个“李氏论坛”,一位姓李的同学,历史知识非常丰富,没啥他不知道的。儿子问了他关于和珅的故事,还问了他关于鸦片战争的故事,他都回答得头头是道。由此可见,连最枯燥的历史,孩子们都津津乐道,说明学习本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个孩子们感兴趣的形式把看似枯燥的知识换一个方式传递给他们。《论语》的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
& & W妈妈:给孩子讲论语时,W总是会问,怎么古人总是子曰子曰的。也是,毕竟距离现在有两千多年了,当时的一些社会习俗与现在孩子所接触的差别太大了,他们理解起来还是有想当难度的。
C点评:其实大部分孩子们对《论语》的学习有障碍,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两千年前就成形的文字的距离感。而,让孩子们对《论语》感兴趣的好办法就是缩小这种距离感,把《论语》从经典的神坛上拉下来,把孔子从神坛上拉下来,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所谓的《论语》放在现在,不过是孔子在QQ群里跟弟子们的群聊记录而已。孔子的伟大和推崇,只不过是后代统治阶级根据需要人为的拔高和深化而已。所谓《论语》不过是一部孔子教导弟子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语录集而已,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心灵鸡汤》。
& & F妈妈:我和她爸爸愣了一下,继续听她发表高见,她又得意的说:“孔子有什么了不起,别人都不听他的,万世师表有什么用?他老爹的丧礼他娘都因为不合礼制而没参加呢,还成天讲什么礼节?”我和她爸爸由一愣转为哈哈大笑:“宝啊,你从哪里看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小道消息?我们怎么不知道?”结果她真地翻出一本她看过的图文漫画书,给我们看。呵呵,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她胡编乱造的。
C点评:把历史的巨人从神坛拉下来,把他变成跟你一样的普通人,消除了崇拜的光环,带着质疑的目光,才真正具备阅读的前提。读书不是一个崇拜的过程,也不是加深崇拜的工具,而是两个灵魂平等地、赤裸裸地跨越时间和空间地交流,你质疑,他解惑,你再质疑,他再澄清。在这个不断交流反复锤炼地过程中,一个平凡而又伟大、带着中华文化最包容最理性最积极的基因的伟大形象才会在心中腾然而起。
F妈妈:我给老师写过一个条,说这本论语通译是高中版的,本来就应该高中才学背,如果硬逼着孩子背,孩子会抵触。
C点评:同意。在初中阶段,对于经典一味地诵读,未必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从孔子的生平、春秋战国的大时代背景、论语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论语的经典名句等,这些外围着手,也许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要好很多。
& & S妈妈:今年夏天去了趟孔府、孔庙,感觉更能理解孔子的言论为什么能成名了。
C点评:读《论语》不能仅仅就论语而论语,应该有论语存在的文化背景在里面,历代帝王都尊孔,这种现象存在是否有它合理的一面,这些社会现实和社会现象在论语中能找到根源吗?
F妈妈:我也不知老师怎么要求的,我只知道老师让孩子们看这本书,是为了七年级语文课本上的古文提前做准备的,达到能看懂能翻译的目的。我不要求孩子全背,只挑了一些名句孩子感兴趣的背,翻译更不需要背,能懂能翻译出大意即可。
C点评:大人耳熟能详的名句,也是《论语》的精华所在。真正的论语,经过口口相传,已经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里了,既然时间已经帮我们对《论语》进行了过滤和提炼,我们干嘛不从我们最熟悉的《论语》出发去认识《论语》呢?
F妈妈:第一,几个语法要给孩子讲清楚,比如,名词当作动词使用,“贤贤易色”中的第一个贤做动词,表示敬重、尊重的意思。比如,倒装句的使用。“不己知”其实就是“不知己”,意思是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还有,“与其……宁……”、“与其……毋宁……”、“与其……不如……”、“抑……”都是表示选择的句型。比如,“与其奢也,宁俭。”还有一个句型“如……何?”,意思是如何对待,“人而不仁,如礼何?”
第二,有几个常用的重点字词要给孩子讲明白甚至记住,有助于理解。古文中“或”是有人的意思,“谓”是谈论、说的意思,“斯、是”是“这”的意思,“诸”是“之于”的合音,“奚”是为什么的意思。
&&第三,同义字的运用。比如“说”同“悦”,“弟”同“悌”,“彻”同“撤”,“尔”同“汝”。
C点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古文就像阅读英文,不但要懂单词,还要懂语法。古文的语法跟现代汉语还是有很多不同,家长和老师的适当点拨,必不可少。
我的更多文章:
( 17:17:36)( 19:07:33)( 20:13:34)( 21:06:45)( 20:04:13)( 16:27:17)( 17:12:09)( 14:51:50)( 10:49:47)( 11:18:4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微信订阅号
无锡新传媒
有小学新生家长加了N个名校QQ群 只为“借鉴借鉴”
&&& “我已加了6个小学的QQ群,每天看看上面布置些什么作业,对可以借鉴的尽量借鉴。”市民丁女士本月以来特别忙碌,每天看名校QQ群中的讨论内容成了她的必修课,虽然孩子没上到名校,但看看名校家长讨论的话题也不错。&&& 丁女士女儿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在附近的公办小学入学。女儿一开学,丁女士就四处打探各大名校的家长QQ群号,一一添加。一天到晚,她的手机中频频传出QQ消息提示。丁女士最关注的是各大名校家长群里贴出的课程表和作业情况。有的名校一开学老师就推荐了好几本少儿读物,丁女士觉得不错,照着购买了。丁女士说,经常能从讨论群里发现不少能借鉴的东西,如有的小学开展了形体礼仪课,丁女士在网上买了礼仪书籍,自己回去给孩子讲解。&&& 像丁女士一样,加了很多名校QQ群的小学新生家长不在少数。小学新生家长陆女士说,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色,如果无法为孩子选择一所心仪的小学,就需要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多关注名校的动态。看到不同家长的讨论话题,有时也能获得一些启发。&&& 此外,一些小学新生家长也没退出之前的幼儿园家长QQ&群,讨论依旧很热烈。夏先生就是幼儿家长群里的积极分子,每天晒女儿作业,讨论不同话题。夏先生说,孩子没上小学前,家长群讨论的话题并不多,没想到等孩子们一上小学,家长们讨论的话题越来越多,都是针对一年级新生的问题,对于其他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何玉洁)
[责任编辑:]
新闻排行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009513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06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苏新网备2006009苏ICP备-003106
Copyright(C)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新传媒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享受的福利
与爱好学习的小学生一起成长
即使世界很大,你也不会孤单,在这里发现和你一样的人,交流心得,共同学习,共同互助成长。
随时发问,疑惑与问题及时解决
自由提问,互动答疑,把不懂的问题集大家的智慧一起解决。
免费获得海量学习资料、课件、试题!
精选课程信息、课件定期发放,也可自由分享学习资料,收发自如
课程优惠信息、好玩的活动第1时间知晓
精彩名师课程低价购回家,趣味活动、打折信息,惊喜不断,眼花缭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适合参加军训的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