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和淋巴因子的受体一样吗

中国生理学会
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在细胞数量稳态调节方面的作用及机制
(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生理教研室
糖皮质激素(GC)能够抑制体内多种细胞的增殖,近年来还发现GC对多种凋亡诱导因子导致的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我们因此提出GC可能通过上述作用来稳持细胞数量的稳定,这种对细胞数量的稳态调节可能是GC对机体稳态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综述了糖皮质激素/受体抑制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并简述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GC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以及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细胞对一些内外刺激(缺氧、炎症、基因毒物质、活性氧,过度增高的某些神经内分泌激素等)的反应取决于刺激的强度和细胞本身的状况。适度刺激可以通过激活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导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过强的有害刺激则可诱导细胞凋亡或导致细胞坏死。因此体内必然存在维持细胞数量稳态的调控机制,该机制既可以防止细胞在多种促增殖因素作用下因增殖过度而导致的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肿瘤发生的基础),也可以保护细胞免于各种有害刺激所致的细胞数量减少。维持细胞数量的稳态对于有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器官功能的维持以及防止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糖皮质激素(GC)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以及稳持机体稳态的重要的激素,该激素和其受体(GR)在稳持细胞数量的稳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简述了GC/GR在细胞数量稳态调节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一、GC/GR抑制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
很早就发现GC能够抑制胸腺细胞、淋巴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后来证实GC还能诱导这些细胞凋亡),因此GC被临床广泛用于抗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淋巴细胞性肿瘤。此外,GC还能抑制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的增殖,这是临床长时间应用GC后导致皮肤萎缩、伤口难愈合,骨质疏松,甚至股骨头坏死(如在SARS治疗中出现的情况)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GC还能抑制上皮细胞(如胃上皮细胞)及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如肺癌细胞、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的增殖,这种作用通过受体介导。
除了能抑制多种细胞的增殖外, GC对细胞凋亡同样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如GC可诱导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多种骨髓瘤细胞凋亡,但对另外一些细胞却有抗凋亡作用。如在神经细胞、心肌细胞、中性粒细胞、原代培养的肝细胞、肺上皮细胞以及卵巢滤泡细胞中,GC能拮抗有害刺激如去除血清或生长因子、缺氧、缺血/再灌、TNF-α等诱导的细胞凋亡。不仅如此,有报道在乳腺癌细胞、胰腺癌细胞、肺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以及神经纤维肉瘤细胞等肿瘤细胞中,由于放射线、抗癌药顺铂、卡铂等诱导的细胞凋亡也能被GC明显抑制。
本实验室早就发现人工合成GC-地塞米松(Dex)能抑制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以及骨肉瘤HOS-8603细胞的增殖。由于临床上常用Dex治疗顺铂等化疗药引起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因而我们观察了Dex与铂联用对卵巢癌HO-8910细胞的作用,希望能将Dex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铂诱导凋亡的作用结合起来,增强铂治疗效果。但实验结果与我们的预测相反,Dex单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25~30%),但是与化疗药顺铂联用时,却可以明显降低顺铂诱导该细胞凋亡的作用(细胞凋亡从70%降至30%)。由于GC/GR在同一细胞中既能抑制细胞增殖,又具有抗凋亡的作用,这就强烈提示Dex对细胞数量的调控并非单向的。我们因此提出Dex对多种上皮来源的肿瘤细胞的数量调节可能为一种稳态调节,使其在多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既不会增殖过度,也不因出现凋亡诱导因素而导致细胞数量过少。GC/GR对细胞数量的稳态调节不仅与GC的生理作用(如调节生长发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有关,还与GC的药理作用及其副作用(生长障碍,伤口愈合缓慢,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有关,因此对GC/GR这方面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很有必要。
GC对机体的作用广泛而复杂,除了其受体介导的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外,近年来的研究已证明GC还有非基因组(nongenomic action)作用,而GR也可能有配体非依赖性的作用。GC可以通过多种复杂机制影响在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效应分子以及其上游的信号转导蛋白和通路,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维持细胞数量的稳态。
二、GC/GR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增殖和抗凋亡作用
转为转录调节因子,GR主要通过调节基因表达介导GC的作用。GR促进或抑制基因表达的作用可以发生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但是目前了解比较多的是GR介导的转录调节。
(一)GC/GR调节基因转录的机制
迄今对GR调节基因转录的过程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已证明没有与配体结合时GR主要存在于胞浆, GC与GR结合可以导致其激活,激活的GR转入核内,通过以下方式调节基因转录:
1.通过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直接调节靶基因转录
配体结合的GR在核内与靶基因启动子中具有增强子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lucocorticoid response element,GRE)结合,在该部位募集转录辅因子(如共激活因子),对组蛋白进行部位特异性的修饰,使染色质从紧密的抑制状态转为疏散的易于转录的激活状态。之后,核受体与RNA聚合酶II以及通用转录因子(GTF)相互作用,直接促进基因的转录;或者通过与负性的GRE(nGRE)结合,取代该部位原有的转录因子,抑制靶基因的转录。
2.通过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间接调节靶基因转录
GR可在转录水平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调节启动子中不含GRE的基因表达。这种方式不需要GR与DNA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抑制基因表达为主,其确切机制还不很清楚,有可能与不同转录因子之间竞争数量有限的共激活因子有关。已知GR与AP-1、NF-κB等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GC/GR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此外GR与转录因子AP-1、NF-κB、p53、STAT5等的相互作用在GC/GR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中亦具有重要作用。已证明转录因子NF-κB的靶基因IL-6对激素非依赖性的前列腺癌(AIPC)细胞具有明显增殖促进作用,Dex能抑制AIPC细胞的增殖。国外及我们的工作都表明,GC/GR通过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和IL-6的表达是GC抑制AIPC细胞增殖的重要机制之一。
(二)介导GC/GR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调控作用的靶基因
Chrousos GP等认为,在人类基因组可表达的基因中,有20%的表达受GC的影响。但迄今为止我们对介导GC作用的靶基因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与GC代谢和免疫调节以及抗炎作用等方面。对GC/GR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靶基因所知不多,寻找这些靶基因,并研究其与GC这方面功能的关系,才能真正阐明GC的作用机制。
已证实GC/GR的增殖抑制作用是通过对细胞周期(如G1期)的阻滞实现的,并发GC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其调节细胞周期调节性蛋白的表达有关。如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和CyclinB以及上调CDK抑制剂p21、p15 和p27等。
GC/GR也可以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抗凋亡作用,如有报道GC可以抑制凋亡诱导因子Fas或Bcl-2蛋白家族中促凋亡成员表达,上调Bcl-2蛋白家族中抗凋亡成员Bcl-2或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s of apoptosis,IAPs)的表达产生抗凋亡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GC/GR抑制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还与它们在多种细胞中诱导下列蛋白表达的表达有关,如与AKT/PKB有高度同源性的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 regulated
kinase ,Sgk)、MAPK 磷酸酶(MAPKphosphatase-1 ,MKP-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细胞抑制和DNA损伤诱导的蛋白(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GADD45)等。
新近我们在以往研究GR对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的基础上,选择了一些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和变形运动的重要信号转导蛋白,研究了GC对它们的表达/活性的影响,发现了以下一些表达受GC调节的GR功能性靶基因。
1.小G蛋白RhoB
RhoB是小G蛋白Rho亚族成员,有报道该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并能被多种细胞毒应激原,如紫外线(UV)和化疗药5-FU,顺铂等诱导。我们发现Dex在人卵巢癌HO-8910和骨肉瘤细胞中能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上调RhoB mRNA和蛋白质表达,GR的抑制剂RU38486能够抑制Dex 上调RhoB的作用,表明这种作用通过GR介导。将野生型的RhoB表达载体转入HO-8910细胞使其过度表达,可以使Dex抑制该细胞增殖的作用增强;而用RNA干扰技术抑制RhoB的表达,则可明显阻断Dex的上述作用。以上结果表明GR上调RhoB参与了GC对该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证明RhoB的上调与Dex诱导该细胞形态改变有关。由于我们近期的工作发现RhoB过表达或RhoB激活能使NF-κB的核转位增加,基础转录活性增强,因此我们推测过表达的RhoB也有可能参与了GC对该细胞铂诱导的抗凋亡作用。
2.TGFβ1II型受体(TβRII)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多种类型肿瘤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介导其作用的有I型和II型TGFβ受体(TβRI和TβRII)。国外报道Dex能够抑制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该细胞表达TGFβ1。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观察了Dex对TGFβ受体的作用,结果发现Dex在PC-3细胞和HO-8910细胞中能上调TβRII表达(约为对照的2.5倍)。该作用通过GR介导。将含有TβRII启动子的报告基因转入PC-3细胞中,证实Dex能够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增强TβRII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表明Dex上调TβRII的作用发生在转录水平。 TβRII的表达增多还使使细胞对TGFβ1刺激的反应性增强,表现在用Dex和 TGFβ1共同处理PC-3细胞后,细胞周期抑制性蛋白p15和p27表达明显多于单用TGFβ1处理的PC-3细胞;最后我们用TβRII抗体阻断实验显示该抗体能明显阻断Dex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表明Dex能通过诱导的TβRII表达,增强其信号转导介导其对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3.信号调控蛋白(SIRP?)
信号调控蛋白(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 SIRP?)为一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和抑制性受体家族成员。在单核巨噬细胞中高表达。其胞内区能够和多种具有酶活性的信号转导蛋白和接头蛋白结合,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包括抑制细胞增殖、调节细胞的粘附和运动等。我们近期发现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Dex可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该蛋白的表达。而在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了GR表达的稳转细胞系RAW-H5中, SIRP?明显下调,其mRNA和蛋白质水平仅为对照的20%左右。将SIRP?表达载体转入RAW-H5细胞,可以明显减慢细胞的增殖速率。以上表明SIRP?表达受Dex调节,并介导了GR对该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三、GC/GR对细胞增殖、凋亡调控的其他可能机制
(一)GC/GR的非核作用或非基因组作用
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GC/GR能通过快速的非基因组作用方式改变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分子/蛋白/酶的以及信号转导通路,如MAPK家族信号转导通路、PI-3K-AKB信号转导通路、Ca2+信号转导通路等的活性状态,而这些通路又可以通过影响下游的转录因子的活性,最终导致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改变,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凋亡的调控。GC还能抑制Caspases(如 Caspase 3,8 9)的活性,产生抗凋亡效应。我们的工作也证实在HO-8910细胞中, Dex 能在数分钟内快速抑制ERK活性,而提高p38的活性。这些作用不能用GR介导的基因组作用来解释。是GC直接作用于膜,通过改变膜的特性(如流动性)影响一些膜受体/离子通道的活性,还是通过GC的膜受体起作用至今尚无定论,因为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GC膜受体的存在。
(二)GR非配体依赖性的作用
我们新近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中GR的表达,建立了GR表达受抑的稳转细胞系RAW-H5,意外发现该细胞的增殖明显加快,传代后第6天细胞的数量是对照细胞的3倍左右。表明GR有明显抑制该细胞增殖的作用。而用人工合成的Dex处理RAW264.7,在Dex浓度为10-7 和 10-6 mol/L时,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仅为 25% 和 35% ,这种配体作用和抑制受体表达导致的对细胞增殖影响的差异,提示GR抑制该细胞增殖的作用除了配体依赖性的以外,可能还具有配体非依赖性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包括GR在内的核受体的转录激活功能并非只依赖于配体,受体的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硝化/亚硝基化(nitration/nitrosylation) 乙酰化等也可以影响受体与激素结合、核转位、DNA结合和转录激活功能。如已证明多种跨膜信号转导通路中激活的蛋白激酶(如蛋白激酶A、ERK等)和磷酸酶能通过对核受体的可逆性磷酸化修饰,导致受体构象改变并影响其转录激活功能。
此外有报道将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载体转染没有AR表达的前列腺癌PC-3细胞,使其表达,可以导致该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降低,同时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磷酸化和EGFR引发的PI-3K信号转导通路也减弱。用免疫共聚焦和免疫共沉淀方法显示EGFR和AR在细胞内有共同的定位,提示AR有可能通过直接与EGFR相互作用,改变其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活性,调节细胞的增殖、粘附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GR是否也有与AR同样的作用方式是个有兴趣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四、GR靶基因群或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研究
近年来一些实验室将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和定量PCR技术相结合,研究GC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胞基因表达的差异,以筛选对GC反应性的基因,该方法的优点是快速和高通量,实验获得的GC/GR靶基因数量多。缺点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表达差异的基因既可以是GR的直接靶基因(primary GR target gene),也可以是GR间接调节的靶基因。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是一种用来研究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技术,用于检测每个候选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是否存在能与特定转录因子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如与GR结合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s)。如果一个基因的表达既受GC的调节,其启动子部位又存在GRE,则表明该基因是GR直接调节的靶基因。Wang等用Dex处理体外培养的具有肺泡II型上皮细胞特点的人肺腺癌细胞A549后,用基因芯片分析和定量PCR方法观察了基因表达的改变,并用ChIP技术检测了在这些靶基因启动子区域可能存在的能与GR结合的调节序列。该研究证实了50个被GC诱导,21个被GC抑制的靶基因,根据这些靶基因的功能可以将它们分为抑制增殖、抗凋亡、抗炎和参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四个方面。
最新发展的染色质免疫共沉降(ChIP)技术与高通量的基因芯片相结合的“ChIP-on-chip”技术,又被称为全基因组定位分析(genome-wide location analysis)可以高通量地筛选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序列,从而确定转录因子调节的靶基因群。研究者可以平行地进行特定组织细胞的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用基因芯片技术得到基因表达差异的资料,二是通过ChIP-on-chip分析,得到启动子定位分析的资料,将两组资料交叉比对,就可以确定特定转录因子的靶基因群或基因表达调控网络。 Phuc Le P等采用上述方法研究了小鼠肝脏组织中依赖于GR的基因调节网络(GR-dependent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他们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禁食一夜后,实验组腹腔注射Dex (0.1mg/g体重),3小时后处死两组小鼠取肝脏,部分抽提RNA,通过cDNA microarray分析两组动物肝脏基因表达,发现了1300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另一部分肝脏用来抽提染色质,采用“ChIP-on-chip”技术,实行染色质中整个基因组的定位分析,鉴定出了300余个能与GR结合的启动子。将cDNA
microarray得到的表达差异资料和启动子microarray获得的定位分析进行交叉比对,最后获得了53个直接受GR调节的靶基因,包括22个已知的GR靶基因和31个新证实的GR靶基因。
综上述,由于GR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GC/GR的作用广泛而复杂,并具有细胞特异性,如GC/GR能诱导淋巴细胞凋亡,而对多种因素诱发的上皮细胞等的凋亡又有抑制作用,可以想象介导 GC在不同组织器官调节的靶基因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寻找GC/GR的靶基因(包括组织特异性的靶基因),阐明这些基因与GC功能的关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GR直接调节的靶基因外,GR还能通过与其他转录因子作用影响基因表达,或通过影响其他信号转导通路间接影响基因表达,因而特定细胞特定时刻的基因表达状况不仅受GR的影响,还与存在于靶基因启动子中的其他转录因子的状况密切相关,显示的是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通过各自下游的转录因子功能整合后的结果。这就表明了研究GC/GR依赖性的基因表达群或GC/GR依赖性的基因调控网络(GR-dependent gene regulatory network)的必要性。当然除了GR配体依赖性的基因组作用外,有关GR配体非依赖性的作用,以及GC/GR的非基因组作用都令人感兴趣,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总之,阐明GC/GR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方面的作用和机制是留给我们的艰巨任务。动物激素神经递质 淋巴因子 起作用后会被灭活吗
准确来说,不是灭活,是失活.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在于靶细胞或者靶位点结合后会自行改变分子结构导致失去作用,原因是这些物质是一次性的,如果长期起作用会影响到细胞和身体机能的稳定性.例如神经兴奋剂,长期使用可能因为过量神经刺激而导致器官衰竭
这是我的考试题 答案说这句话是错的??????????????????
对啊 不是灭活 只是作用完成之后就不在具有刺激能力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否者他会干扰正常生理活动
这是我的考试题 答案说这句话是错的??????????????????
它们作用于相应部位后,就会被相应的化学物质分解掉,不会持续作用。
扫描下载二维码知识点梳理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所进行的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准确、效应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是指体液因子(如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如血液、组织液)对各组织器官功能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慢、不够精确、作用广泛而持久。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9分)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相似的试题还有:
(每空1分,共10分)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和(),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X激素的分泌量()。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散热量。(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4)由上述分析可知,人体的稳态调节的机制是()。
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和(),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X激素的分泌量()。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_______散热量。(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4)由上述分析可知,人体的稳态调节的机制是()。
(16分)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Graves氏病” 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受体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和(),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但该病患者自身的产热量()散热量。(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作为(),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操作成功!
操作失败!
2015年 潍坊期末考(第33题)
(9分)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其生理过程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结构 是___________,其中的 (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穿过________层膜。(2)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酯酶缺失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细胞分泌____________作用于细胞 可增加抗体浓度,雌激素作用于细胞 上的____________,也能起到相同作用。(4)细胞 是_____________。分析此图可知重症肌无力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____。(5)综上所述,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为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
【正确答案】
(每空1分)(1)突触小泡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肌肉持续收缩(3)淋巴因子 (雌激素)受体(4)浆细胞 自身免疫病(5)神经—体液—免疫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1)由题图可知,结构 是突触小泡,其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是通过胞吐的形式进行的,该过程穿过 层膜。(2)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膜兴奋,电位变化是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兴奋时的外负内正。 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 酯酶缺失会导致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从而使肌肉持续收缩。(3)细胞 为 细胞,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于 细胞,能加强免疫功能。雌激素作用于 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也能起到相同作用。(4)细胞 为浆细胞。由于浆细胞产生的 受体抗体与 受体结合形成沉淀,导致细胞膜上 受体数量减少,不能接受乙酰胆碱,从而形成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5)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7:25:48 )
相关知识点关注今日:3 | 主题:68295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下载丁香园 App
即送15丁当
请问老师,核受体和膜受体的异同点?谢谢!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10年零301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请问老师,核受体和膜受体的异同点?谢谢!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膜受体主要起始细胞信号,核受体主要起始基因调节核受体细胞内受体分布于胞浆或核内,本质上都是配体调控的转录因子,均在核内启动信号转导并影响基因转录,故统称为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按核受体的结构与功能可将其分为:①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 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受体等。类固醇激素受体(除雌激素受体位于核内)位于胞浆,未与配体结合前与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结合存在,处于非活化状态。配体与受体的结合使HSP与受体解离,暴露DNA结合区。激活的受体二聚化并转移入核,与DNA上的激素反应元件(hormone response element,HRE)相结合或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增强或抑制靶基因转录;②甲状腺素受体家族 包括甲状腺素、维生素D和维甲酸受体等。此类受体位于核内,不与HSP结合,多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与DNA或其他蛋白质结合,配体入核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并经HRE调节基因转录。膜受体膜受体的分类:(一)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又称为七次胯膜受体家族,特点是具有七段跨膜的α螺旋结构,本身无酶活性,胞浆侧肽链上有磷酸化位点,受体功能受磷酸化调节。成员;肾上腺素受体、多巴受体、视紫红蛋白等。(二)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受体本身胞浆侧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并且胞浆侧肽链上有自身磷酸化位点,配基结合后受体形成二聚体,二聚体中每个亚基可以磷酸化对应的另一亚基,从而启动信号转导。这类受体主要包括多数生长因子受体(如IGF,EGF,PDGF,NGF,SCF,HGF等生长因子的受体),除胰岛素受体外,这类受体均由一条肽链组成.(三)细胞因子受体家族这类受体本身无TPK活性,但其胞浆侧近膜部分有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的结合位点,在配基与受体结合后,受体发生二聚化或寡聚化,并激活Jak族蛋白酪氨酸激酶.此类受体包括细胞因子受体以及生长激素、促乳素等受体.细胞因子(cytokine):是淋巴细胞和造血细胞产生的一大类对细胞生长和分化有调节作用的蛋白因子。包括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I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抑癌素M等 (但IL-8R为G蛋白藕联受体)(四)离子通道受体与配基结合后构成离子通道,主要存在于神经突触,如乙酰胆碱(ACH),5-HT受体等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