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玛15065670 200镜头适合拍什么头

查看: 4722|回复: 27
[出完]450元出太苦玛镜头 S-M-C Takumar 200mm F4
本帖最后由 myday 于
21:23 编辑
2. 太苦玛 TAKUMAR S-M-C 200mm F4手动老镜头,功能一切正常,M42螺纹口,镜头三无通透,镀膜完好,镜身微有露白,调焦顺滑,带前后盖带遮光罩共450元出售淘宝链接:
此镜除了能拍拍广域深空之外,也可以客串导星镜,只需安装一个M42x1转1.25寸转接环即可另赠一枚佳能转接环,质量一般,固定有点松,我留着也无用,仅当赠品附送,请勿挑剔。
IMG_9063.jpg (237.43 KB, 下载次数: 89)
22:25 上传
IMG_9075.jpg (195.55 KB, 下载次数: 73)
22:25 上传
太苦玛 200mm F4拍摄的拙作一幅:
_3.jpg (282.42 KB, 下载次数: 81)
22:27 上传
<font color="#. 佳能狗头18-55mm F/3.5-5.6 IS II (已经售出)带防抖的,成色很好,95新,镜片通透三无,镜身完好,带前后盖和一个遮光罩,350元出售淘宝链接:
IMGP2730.jpg (55.96 KB, 下载次数: 76)
22:16 上传
IMGP2731.jpg (75.3 KB, 下载次数: 146)
22:16 上传
照片很给力!
样片光圈 缩到多少?
记不太清了,不知道是F6.3还是F8,老镜头的色差控制还是不太理想&
样片光圈 缩到多少?
记不太清了,不知道是F6.3还是F8,老镜头的色差控制还是不太理想
围观党路过。。。。
SMC&&镜头不错&&以当年来说有这技术就很牛了
帮顶,为啥出大姑妈
买了100mm的工业镜头,拿来导星超小超轻便&
帮顶,为啥出大姑妈
买了100mm的工业镜头,拿来导星超小超轻便
帮顶,祝早出器材
拍得真好& &!!
给力的猎户
多谢支持,那张是太苦玛 200mm F4拍的&
给力的猎户
多谢支持,那张是太苦玛 200mm F4拍的
佳能狗头已出,还剩太苦玛200F4,顶上去
本帖最后由 一品雪鱼 于
04:20 编辑
请问这个M42×1转1.25寸接环哪里有卖的?
我做了一个50元的链接,如果需要的话,直接拍就好:/item.htm?id=&
淘宝有家店叫摄望宝卖这个,我买的链接,/item.htm?id=
原价98元,挺贵的,要是你需要的话,我50块钱卖给你吧&
请问这个M42×1转1.25寸接环哪里有卖的?
淘宝有家店叫摄望宝卖这个,我买的链接,
原价98元,挺贵的,要是你需要的话,我50块钱卖给你吧
请问这个M42×1转1.25寸接环哪里有卖的?
我做了一个50元的链接,如果需要的话,直接拍就好:
收到了,可是没有那个铜圈啊,放目镜略有松旷,螺丝顶着也有损伤呀&
Powered by宾得太苦玛(Takumar)手动镜头点评之集合
Takumar镜头系列可谓历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来自20世纪五十年代旅居纽约的日本摄影家Takuma
Kajiwara,他也是柯达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据说Takuma
Kajiwara参与设计了早期的Takumar镜头。Takumar镜头系列有好多版本,一直处于改进之中。直到Asahi
Optical公司颁布了K型卡口镜头,Takumar的名字才不再使用。
但是Pentax
6x7的配套镜头系列仍然保留了Takumar的名字。而且在K型卡口系列镜头中,仍然有部分没有SMC镀膜的镜头沿用了Takumar的名字,如Takumar
Takumar 镜头标识及含义:
配套早期Asahiflex机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机型的镜头。
Auto-Takumar:
此系列镜头的特色是实际释放快门时镜头光圈自动收缩到选定光圈。这一系列镜头实际上在k系列机型推出后才开始使用。自动收缩光圈系统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转动光圈环选定光圈,然后,推动镜桶上的拨杆,这时自动收缩光圈装置上弦。按动快门,光圈收缩。早期的两款Super
Takumar标准镜头标有Atuo Takumar字样: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后来,Asahi Optical公司将光圈拨杆由左边改为镜头右边,镜头标识也改为Super
Super Takumar:
Takumar镜头,快门按下后不用再手动把光圈开大,光圈拨杆变成了自动和手动选择开关。当开关设在Auto档或者测光开关钮处于ON的状态时,快门按下后光圈自动回到最大位置。当开关设在MAN档时,光圈动作与以前的Takumar镜头相同——
一直处于收缩状态。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镜头。Pentax在1971年第一个在他们的镜头上使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公司市场部称是Pentax发明了多层镀膜技术,实际并非如此,这种镀膜技术实际上由美国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发明,最初使用在NASA登月计划的太空装备上。Asahi
Optical公司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专利许可,SMC技术才用在Takumar镜头上。
关于SMC技术,请参见Btiger的控制炫光的多层镀膜技术一文。另外一些报告表明Super-Multi-Coated技术是和Zeiss共同研发的,实际上当时Asahi和Zeiss确实是镜头设计的合作伙伴。大约几个月后,Zeiss也发布了多层镀膜的镜头产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Zeiss和Asahi有两款镜头在设计上极为相近:1972年的15/3.5和1976年的28/2。
SMC Takumar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的后期版本。不同之处是对焦环由全金属改为外附橡胶环。
特殊的Takumar镜头通常使用附加名称(这种附加名称在Takumar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见到,例如:
400/5.6 Tele-Takumar和400/5.6 SMC
Tele-Takuma;
Fish-Eye Takumar :17mm和18mm鱼眼镜头;
Macro-Takumar :50mm和100mm微距镜头;
Bellows-Takumar
:100mm皮腔镜头,只能用在配合皮腔;
Tele-Takumar :焦距长于200mm的长焦镜头
Ultra-Achromatic Takumar和Quartz
Takumar:特殊设计的镜头,用于紫外线摄影,采用了石英玻璃。
Takumar-Zoom :用于变焦镜头
Takumar全系列镜头的数据和照片
关于Spotmatic和Takumar,让我感到遗憾和惭愧的是,至今我还没有使用过任意一款Spotmatic机身和Takumar镜头,但仅仅从照片和历史资料上看,那个时代Pentax的进取精神和和高超的设计制造水平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以下是Takumar玩家Pentax
67II对Spotmatic和Takumar的评价:
SP似乎确是那个年代SLR里头最亮的一颗星,这点德国人比不上,所以莱卡的SLR也是求学于日本人,实际上就是美能达的东东。SLR是日本人的强项,Pentax是其佼佼者,SP更是镜后测光的第一机,这在相机史上是划时代的意义。以至在当年的PHOTOKINA上独领风骚,惊艳四座,一夜间成为欧洲最流行的相机,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当时中国,正处于十分贫穷的年代摄影器材无疑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所以在国内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以至于我们错过了这精彩的一课。我想在今天还能见到SP的时候,该补补课了!它可是比我们的年龄还大的古董呀!
Takumar时代是相机技术发展,工艺完善的一个高峰,在当时相机还是奢侈品,所以
Takumar头可以奢侈的采用全金属制造,光对焦环的工艺成本就极高,当时Takumar直接在欧美市场面对莱卡、菜丝,没有同等的工艺他将无法生存,事实证明Takumar在欧美获得极大成功,几乎垄断那时的市场。在今天要再那样生产镜头对日本人来说是没有可能了。因为他们靠塑料电子就赚得大把金钱,而且产量极高,再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几乎没可能。到M头时代,就把最贵的金属对焦环改橡皮圈了,到A头时代就把光圈环也改塑料了,取消了银环,到F头时代把外桶改塑料了,到FA头时代连光圈值的刻字都省事改印刷的了。这几十年来光学没多少长进,偷工减料的能耐见长,连光学玻璃都改模铸的。。。。。。
的确,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厂商早已经没有了将相机和镜头当作工艺品,来精心制作的心态,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压低成本、扩大产量。而在罗口机的时代,相机的的确确是一件奢侈品。那个时代的产品中所凝聚的匠心,远不是现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的产物所能比拟的。
另外,当我们今天有幸拿到这些品相完美的老产品时,在赞叹其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如此精心爱护和使用它们的原主人表示极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们珍惜,我们这些晚辈才能够在近半个世纪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心爱之物。
偶来补充一点别人推荐的M42螺口的Takumar镜头:
[S-M-C Takumar
28mm/f3.5]——试拍片还没弄出来,不过相信这支头的素质绝对不差。国外有个网页上众多影友比较过所有Pentax的PK口28的镜头,作了排名,K系列的28/3.5是排在首位的。而K系列的28/3.5正是由S-M-C
Takumar 28/3.5所演变而来,故相信素质不会低到哪里去。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S-M-C Takumar
35mm/f3.5]——这是我出外必带的一支头。轻盈小巧,操作手感顺滑,前组超低色散镜片,小广角,可做标头用,全开光圈下的成像就相当锐利。从前面的大眼睛看过去似乎平淡无奇,当从尾部看过去,那多层镀膜的色彩是绝对会让你爱上它的。该头也是个人认为分辨率大大超越太苦玛标头的一只小广角,色彩饱和油润,有德头的味道。我在中甸颂赞林寺上拍的一张照片放大到18寸后,几公里外的山头上飘着的带子依然清晰可见。记得好像某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它拍的照片放到1米后,从被摄者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这句话用在它身上相信绝对不过份。在Yahoo的Spotmatic或其他的论坛上,该头的评价几乎可以说是国际公认的。价格低廉,市场能见度高。我是几乎看到成色好的都会把它收下来。所以各位M42成员手里的35/3.5应该好好的使用或是收藏,卖了的话将来会后悔的。这是Fox严重推荐的超值好头之一!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3;
[S-M-C Takumar 50mm/f1.4
55mm/f2]——这两支头可以说是用很低的价钱,用一般的负片也能获得浓郁饱和、油画般色彩的廉价头。由日本的影友用Takumar的所有标头来拍星空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55/2
& 55/1.8 &
50/1.4。Takumar中小光圈镜头比大光圈镜头稍好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后经资料证实,S-M-C Takumar
55/1.8与S-M-C Takumar 55/2其实是同一支镜头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S-M-C Takumar
135mm/f3.5]——这是唯一一支在众多Takumar中稍微令我有点不满意的镜头。当然,这里的标准是与CZJ MC SONNAR
135/3.5相比较而言的。最大光圈下的成像不太令人满意,但操作手感的顺滑程度及色彩绝对是五星级的。推荐度&#9733;&#9733;&#9733;&#9734;&#9734;
[S-M-C Takumar
200mm/f4]——成像锐利,色彩很漂亮,拍荷花、动物的利器。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S-M-C Macro Takumar
50mm/f4]——外观与俄罗斯的微距头有点相似,镜片深陷在镜筒中,想玩微距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的选择之一。无论分辨率或色彩都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当然,只有试过之后才能体会其中滋味。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CZJ 35mm/f2.4]——个人认为它是唯一一支可与S-M-C
35/3.5一争高下的M42头。曾经用同一卷RA、同一个场景、同一曝光系数拍片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原片,难分高下。不过,对焦环的手感与Takumar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3;
135mm/f3.5]——手里这支是从Zieko那购入的,几乎新品。当时问他该头表现如何,回了我两个字“淡雅”。实拍后感觉在全开光圈下成像就已经相当锐利,优于S-M-C
135/3.5;色彩相当真实,完全的还原当时所见的真实场景。可是在真实的色彩当中确有一种舒服秀气的感觉,并非完全的“所见即所得”。个人认为应改为“秀雅”,可能会更好些。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Voigtlander Color Ultron
50mm/f1.8]——新加坡Rollei产,与Rollei HFT Plannar
50/1.8是同一支镜头。有Rollei的HFT镀膜,出片色彩凝重,与Takumar的浓郁饱和又有点不同的味道。想体会HFT镀膜的魅力与Rollei
35S的出片效果,找它绝对是超值的选择。市场能见度较高,价格约在800元左右。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S-M-C Takumar
20/4.5]——可遇不可求的好镜头。手感沿袭Takumar的一贯作风,顺滑舒适。前口径58mm,必须用转接环接77mm的滤镜才无黑角。成像锐利,颜色饱和。全开光圈即有不错的表现。相同光圈下比CZJ
20/2.8锐,颜色也鲜艳些。缺点:最大光圈太小。前组镜片过凸,不小心会把镜头中心划伤。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3;
[S-M-C Takumar
24/3.5]——这个焦距比20头好控制一些,变形也不严重,是我喜欢用的焦距之一。成像与S-M-C Takumar
20/4.5相似。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3;
[S-M-C Takumar
35/2]——极少见,小巧,讨人喜欢。由于调焦环比所有广角,甚至标头都宽大,所以手感极好。我的这只35/2成像偏黄,锐利程度也比不上35/3.5。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
[S-M-C Takumar
135/2.5]——比较少见。有两种。前期的5片4组,自动手动拨片下方的号码是43802。后期改为6片6组,号码是43812。我的是6片6组的。成像是我所用过的135mm镜头中最棒的(包括著名的CARL
ZEISS SONNAR T*135/2.8)。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3;
[S-M-C Takumar
300/4]——只照过一卷,大概感受是不太锐,色彩中性。缺点:最近对焦距离是5.5米,太远了!推荐度&#9733;&#9733;&#9733;&#9734;&#9734;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20/2.8——说实话,CZJ的调焦手感和Takumar没法比。但成像也不错,颜色清丽,朴实无华的感觉,暗部层次很好。而且光圈做到2.8,确实不易。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00/2.8]——并不多见的一个镜头,口径77MM。又大又沉,和西菜的180/2.8相比较,无论是机械性能、镜片镀膜还是出来的PP,总是还有一定的差距。反转,色彩有点闷,总是觉得有一层灰,淡淡的。推荐度&#9733;&#9733;&#9733;&#9733;&#9734;
【关于几种缩写的说明】
Takumar——超级太苦玛,单层镀膜,后期部分已是多层镀膜
S-M-C Takumar——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超级多层镀膜太苦玛,全金属镜身,做工超好
SMC Takumar——指的是镜头上标注“SMC
Takumar”的后期太苦玛,原来的金属对焦环改为橡胶,成像与S-M-C Takumar不相上下
在《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 》一书中,作者提到太苦玛镜头的大师级作品有以下的几支:
1)非球面镜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85mm
3)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5)SMC TAKUMAR-ZOOM 1:4/45~125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4.5/85~210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6.7/135~600mm
看完后真是郁闷,作为太苦玛的收藏者与爱好者,居然连以上提到的一支镜都没有。还有那可怜的“非球面镜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才生产了那900支,恐怕更加无缘见面了。
不过,对于普通用家的话,下面一些是个人认为必试的太苦玛:
1)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4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8mm
3)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35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55mm
5)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50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05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8)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5/135mm
9)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150mm
10)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200mm
呵呵,好像全部系列都说完了。不过没有加上20mm/4.5,因为这支头争议很大,国外称之为“Bow-Wow!
Takumar”,有人说畸变很严重,有人又说不会,哎,没有过,不知如何。不过,上面只是个人看法而已,千万不要尽信。因为有人说过,“太苦玛也并非个个都是好头”,可是我用下来的感觉却是“虽不是个个都是好头,可是绝大部分都是好头”,应该说是,只有用过的才知道。这在现代的器材或其他品牌里要在同一系列的镜头里面能够找出那么多的好头,恐怕是不容易的吧。
现在关于大姑妈镜头太关注SMC,对SUPER不放在眼里,台湾,香港影友对SUPER有很深的感情,下面是台湾DX使用的心得
去年冬天逛一家本市很出名的俄羅斯器材店,碰到一位資格很老的器材發燒友來打聽super-takumar的鏡頭,當時我也是想玩羅口的老德國鏡頭,所以就挺注意的。但我一直認為42MM羅口歷來是東德蔡絲才是正統,所以沒怎麼瞧得起super-takumar的東西。聽那位發燒友的言語里,對這super-takumar甚是推崇,感覺特莫名其妙,就順著他的話題頂了一句。他聽了反而語重心長的跟我說:“小朋友啊,評價一個鏡頭你得拍了片子,放大到12寸以上再去指手畫腳,就你這麼輕易猜出的結論,有什麼說服力?”這位叔叔(其實也就40幾歲的前輩)走了以后,跟老板攀談起來,老板談起他,大加贊揚,說他是“正經玩過東風120的行家”。
從那次開始,super-takumar就成了我的一塊心病,到處查資料,也沒查到多少,但有一點是明確的:PENTAX當年是靠super-takumar才打下了今天的江湖地位。M42雖然不是PENTAX開發的,卻是PENTAX發揚光大的。
一次偶然的機會,碰上一套帶TESSAR
50/2.8的潘太康,旁邊還擺了個super-takumar
50/1.4,想都沒想馬上拿下。回來用TESSAR和super-takumar拍了一卷黑白,局部放大到相當於12寸,徹底服了super-takumar了。
TESSAR是出了名的銳利的,但碰上super-takumar,沒轍了。同樣光圈5.6,TESSAR的中央銳利度還行,邊緣就完了,但super-takumar的中央和邊緣幾乎看不出差別,而且黑白過渡的特柔和,像水粉畫,反差沒TESSAR大,但細節比TESSAR豐富得多。
從此對super-takumar一發不可收拾,先后進了24/3.5,
50/1.4, 50/1.4(SMC), 55/1.8, 55/1.8(SMC), 55/2, 135/2.5(SMC),
135/3.5, 玩了3個月,說說感想。
1. Super-takumar 24/3.5
這頭比較少見,帶了原配的方形遮光罩,58MM口徑,最近對焦0.25M。我不太擅長用超廣角的,所以這鏡頭也就隨便測試了一下。由於此頭光圈是3.5,所以全開光圈幾乎沒有暗角,變形控制的也不錯,最值得夸的是它的抗眩光。雖然是單層鍍膜,但配上方形遮光罩,簡直天衣無縫。
2. Super-takumar 50/1.4
我喜歡標頭,所以手動頭里買的標頭比較多。此頭我有2個,銳利,但因為是單層鍍膜,所以有點偏黃,拍黑白和彩色負片不錯,正片沒試過。
3.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此頭是普通Super-takumar
50/1.4的昇級版,單層鍍膜變成了多層鍍膜,有一切老版的優點,而且又改掉了偏黃的毛病,我覺得是Super-takumar
的登峰造極之作。
4. Super-takumar 55/1.8 和 SMC Takumar
這2個頭分別比較大,Super-takumar 55/1.8是老款的金屬對焦環的,SMC就換成膠皮的了, 而且,只寫了SMC
Takumar,估計是最后期的產品。雖然Super-takumar的55/1.8也是單層鍍膜的,但就沒有偏黃的毛病。可能這個其實就是SMC的,找了點資料:“Asahi
Super-Takumar 或SMC Takumar的85、105、135、和
150mm鏡頭的表現是相同的,並不是按照我們所考慮的連續變化焦距。Asahi
確認了某些晚期制造的Super-Takumars業已採用SMC鍍膜,報告中沒有提到這些鏡頭繼續使用老的鏡桶和包裝盒。85、105、135
Super-Takumar鏡頭的資料沒有包含在參考表中,目的僅僅是防止讀者只注意資料表格而不關心文字,不知到這個故事反而被愚弄。”跟50/1.4比,銳利度稍差點,但也比TESSAR高。
它們2個對比,SMC的銳度還要高些,但感覺就和50/1.4差點。
5. AUTO-TAKUMAR 55/2
AUTO-TAKUMAR是SUPER Takumar的前身,單層鍍膜(跟SUPER
Takumar的單層鍍膜不一樣,差一大截),我的這個好像是仿TESSAR結構的,但總體感覺沒TESSAR的好,不透徹,沒什麼使用價值,我現在是配在一個老機身上放在書架上當裝飾物了。
6.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XI老說過,135MM這個焦段比較容易做。但TAKUMAR的這個絕對不一般。58MM的口徑,全金屬的對焦環,拿在手里,那感覺,嘖嘖。。。我的這套配的挺不容易的,是皮套-遮光罩-鏡頭蓋一點一點配齊的,所以都沒怎麼舍得用,乖乖的放在架子上瞻仰。簡單的測試了一次,比135/3.5的那個背景虛化的好,因為光圈大了一級嘛。此鏡頭色彩還原的特別好,跟現在PENTAX的風格一樣,比較適合拍彩色片。
7. SUPER-MULTI COATED takumar
比2.5的那個小多了,49MM口徑的。
我的更多文章:
( 23:22:20)( 10:47:09)( 10:31:0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爱尔玛镜头布_百度百科
爱尔玛镜头布
爱尔玛镜头布是相机清洁布,具有超强清洁力、超凡的耐久性、超群的、吸油性及集电功能,既不损伤镜头镀膜,又可以防止静电的产生,将肉眼无法看到的级的尘埃清扫干净。
爱尔玛镜头布主要参数
爱尔玛镜头布主要性能
1. 超强清洁力:
采用第五代超微(Micro Fiber)织造,一根纤维的粗细仅相当于普通人发的1/1600;
楔形截面纤维,可有效地捕捉到小至几微米的尘埃颗粒;
有效组分处于带电序列两侧区域避免擦拭产生;
使用高强度的长纤维,经过特殊加工处理后,结构致密且极其柔软,不易刮伤精密涂层且自发尘几乎为零,保证不会产生线头。
2. 优异的擦拭性能,不损伤镜头镀膜,同时可以防止静电的产生,将肉眼无法看到的级的尘埃清扫干净。
3. 超群的、吸油性及集电功能,间超微结构可以迅速吸入并固定被擦拭物,进而拭去附着在制品表面的污垢。
4. 具有超凡的耐久性能,经水洗涤后可以反复使用;即使多次清洗仍可保持清洁功效。
5. 本清洁布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
红色、蓝色、米色
.中关村在线&#91;引用日期&#93;
企业信用信息适玛dp2m和尼康d7100哪个好_百度知道
适玛dp2m和尼康d7100哪个好
提问者采纳
各方面不如单反完善。微单体积小巧,从而挑选一个适合你的,D7100是单反DP2M是微单,但是镜头群不够,画质也不错。但是用尼康牛头配合D7100画质则要明显超出适马PD2M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好与坏,重量轻,手动设置功能更为丰富,并且镜头群多。D7100 DP2M画质相差不大都很锐利,还是看你更侧重于哪些方面。专业性上单反占优,便于携带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尼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国外宾友的宾得镜头排名(M、K、太苦玛)_宾得k5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551贴子:
国外宾友的宾得镜头排名(M、K、太苦玛)收藏
应个别宾友要求,继续公布宾得M、K、太苦玛系列镜头的排名
亚都趴趴狸数显、极速净化车载净化器
宾得M系定焦头:排名
M50/4 Macro 9.255
M100/4 Macro 9.139
宾得M系变焦头:排名
镜头 评级1
M35-70/2.8-3.5
M80-200/4.5
M24-35/3.5
M28-50/3.5-4.5
8.107 M40-80/2.8-4
宾得K系定焦头:排名
50/4 Macro 9.566
85/2.2 Soft
100/4 Macro 917
100/4 Bellows
宾得K系变焦头:排名
85-210/3.5
135-600/.6.7
80-200/4.5
400-600 Reflex
28-50/3.5-4.5
85-210/4.5
宾得太苦玛的排名更具体,是按照超广、广角、标头、长焦、超长焦、变焦分别排的(注没写SMC的为更早版本):(一)超广角排名
镜头 评级1
SMC/Super 17/4 Fish-Eye
SMC/Super 24/3.5
SMC/Super 20/4.5
18/11 Fish-Eye
3(二) 广角排名
SMC/Super 35/2
7.93(三)标头排名
SMC/Super 50/1.4
50/4 Macro 9.454
Auto 55/2.2
6.5(四)长焦排名
镜头 评级1
SMC 85/1.8
SMC 100/4 Macro 9.53
SMC 120/2.8
SMC/Super 135/3.5
300/4 (1962)
300/4 (1958)
4.5(五)超长焦排名
7(六)变焦排名
镜头 评级1
85-210/4.5
SMC 45-125/4
Super 70-150/4.5
SMC 135-600/6.7
终于梳理完了,有点儿收获,就是感觉打字速度提高了。
总算是更完了,楼主辛苦了,不过SMC/Super 55/1.8的评分被吃掉了。
A头呢没有么
↖(^ω^)↗
这是搬pentaxforum上面的主观评分?这种评分都是使用者爱好所打的平均分罢了,压根无法代表镜头素质与排名。宾得几个神头在PF上都是满分10分
有个S-M-C35 3.5还是不错的
我们从未要求过好么不过我还是射你一脸经验好了
为什么没有a头,正关注a头呢
也搞一支来玩……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微镜头适合拍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