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淘气爷孙第39集

心里永远有个地方装着童年...............童年是一个神秘的宝盒,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童年是一首美妙的歌曲。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童年趣事最多的是放风筝、捕知了、钓鱼、捉蝶等场景,这些熟悉的场景让人们倍感亲切,也表现出千百年来永远不变的纯朴童心。那些经典的诗句,每每读来,总让人忍俊不禁、兴味悠然,别有一番情趣。在诗词中,儿童的世界烂漫可爱,儿童的言行天真活泼,充满趣味。读古人这些童趣诗,浅白易懂,妙趣横生,让我们似乎又回到了无忧无虑、轻松惬意的童年时光。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这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牧童唐-吕岩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荫正眠着,一牛吃过柳荫西。注: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注: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幼女词唐-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注:施肩吾有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儿,在诗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雀飞,贪看不待画眉了。”(《效古词》)而这首《幼女词》更是含蓄兼风趣的妙品。与小女唐-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注:这是诗人写给自己小女儿的诗。她刚能听懂大人的讲话,就咿咿呀呀的学着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去睡觉,因为衣服上少绣了朵金线花,就整个晚上哭闹着不肯停歇。诗抓住小女孩学话、贪玩、爱漂亮、喜欢哭闹的特点,通过这些生活琐事的描写,使小女孩的天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爱女之情也流于笔端。巴女谣唐-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注:此诗描绘一个巴女唱着《竹枝词》,在“藕丝菱叶”的江边牧牛,“日暮还家”不愁会弄错,因为“记得(自家门口有)芭蕉出槿篱”。全诗就像是一幅情趣盎然的小小风俗画,词句平易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巴女的可爱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使此诗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牧竖唐-崔道融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注:诗中将牧童天真浪漫悠然自得,调皮可爱的形象描述的十分到位。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注: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头两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点出儿童捕蝶时候快乐、天真的背景。画面上有一道稀疏的篱笆和一条幽深的小路,篱笆旁还有几棵树,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春意盎然。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花落未成阴”和结句中的“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后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将彩笔转入画面的中心,描绘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急走”、“追”是快速奔跑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而“飞入菜花无处寻”则将活动的镜头突然转为静止。“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前两句写农村景色,是静态描写;后两句写儿童和蝴蝶,是动态描写。这首诗除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外,还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微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景,流露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全诗有概述,有特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乡村男女老少参加劳动的情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四时田园杂兴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注:大雨刚过,辛勤的农民趁雨后不能耕作之时休息,老者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晚些起床,可是生性好动的孩童一旦醒来,就再也睡不住,起身开门,让栖息梁上啾啾作语的燕子早些飞向雨过天晴的蓝天。诗人把儿童向往明媚春光的欢跃情态写得活灵活现。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这首诗展示的是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鸟石山宋-刘克庄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注:孩子们的狂劲儿、野劲儿、疯劲儿,在这首诗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贞溪初夏元-邵亨贞楝花风起漾微波,野渡舟横客自过。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注: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诗的大意说:夏季的微风吹起,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微小的波浪。郊野之外,溪水附近一片宁静。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水面上。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对岸。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鹅玩耍。诗中前两句写静景,以动衬静。后两句写天真烂漫的儿童手拿萍叶逗引小鹅玩耍的情景,虽是写动景,但更烘托出乡村生活的和平宁静的气氛。诗人以动写静的艺术技巧很高,收到了“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清平乐-嘲儿子阿宁元-元好问娇莺娅姹。解说三生话。试看青衫骑竹马。若个张萱许画。西家撞透烟楼。东家谈笑封侯。莫道元郎小小,明年部曲黄牛。注:元好问用戏说的语气描写孩子的天真烂漫,幼稚可爱。父亲对孩子的喜爱充盈在字里行间。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这情景,全被诗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欢迎转载:
推荐:    
4【原】夕霞唱美诗词集(五)15首
1【原】原创《虞美人》红楼梦/鱼儿您的位置:&>>&&>>&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注释  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浆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全草类。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管怎样隐藏,  都留下了划船的踪迹。赏析  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请您评论
最新故事关键词
联系我们:&&QQ:&&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意思_百度知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是谁写的哪首诗诗的全文是什么?_百度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气的童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